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7卷)》第40章 创世记40章内义(6)

《属天的奥秘(第7卷)》第40章 创世记40章内义(6)

马可福音中所记载的也一样:

还有好些别的规矩,法利赛人和犹太人历代拘守,就是洗杯、罐、铜器和床铺。你们是离弃神的诫命,拘守人的传统,洗杯、罐;像这样的事,你们还做了很多。你们离弃神的诫命,拘守自己的传统。(马可福音7:4,8-9)

“杯”在反面意义上表示产生邪恶的虚假,以及邪恶所产生的虚假,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

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对我如此说,你从我手中接这杯忿怒的酒,使我所差遣你去的各民族喝。他们喝了就要东倒西歪,并要发狂,因我使剑临到他们中间。我就从耶和华的手中接了这杯,给耶和华所差遣我去的各民族喝。(耶利米书25:15-17,28)

“这杯忿怒的酒”表示产生邪恶的虚假。之所以表示产生邪恶的虚假,是因为正如酒能使人喝醉,并使他们发疯,变得神志不清,虚假也能如此。属灵的醉酒无非是当人不相信他所不理解的任何事时,因推理信仰的事所导致的疯狂;这种疯狂导致虚假,并导致虚假所产生的邪恶(1072节)。因此,经上说“他们喝了就要东倒西歪,并要发狂,因我使剑”。“剑”表示与真理争战的虚假(参看2799,4499节)。

耶利米哀歌:

住乌斯地的以东女子哪,只管欢喜快乐,这杯也必传到你那里;你必喝醉,以致露体。(耶利米哀歌4:21)

“因这杯喝醉”表示因虚假而变得疯狂,或神志不清;“露体”或赤身露体不觉羞耻表示源于此的邪恶(参看213,214节)。

以西结书:

你走了你姐姐的路,所以我必将她的杯交在你手中。主耶和华如此说,你必喝你姐姐的杯。那杯又深又广,容量甚大,使你被人嗤笑讥刺。你必酩酊大醉,满有愁苦,因这毁灭、荒凉的怀。你必喝你姐姐撒马利亚的杯,把它摔成碎块。(以西结书23:31-34)

这论及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表示属天教会的属灵之物。“杯”在此表示邪恶所产生的虚假;这虚假荒废或毁灭教会,故被称为“毁灭、荒凉的怀”。以赛亚书:

耶路撒冷啊,醒来!醒来!站起来!你从耶和华手中喝了祂忿怒之杯,喝了那使人战栗的怀中渣滓。(以赛亚书51:17)

哈巴谷书:

你也喝吧!显出是未受割礼的。耶和华右手的杯必传到你那里,你的荣耀就变为大大的羞辱。(哈巴谷书2:16)

诗篇:

耶和华手里有杯,祂掺了酒,满了搀杂的料,从杯里倒出来。他们必喝这酒的渣滓;地上所有的恶人必都喝这杯。(诗篇75:8)

在这些经文中,“杯”也表示由虚假和由此产生的邪恶所导致的疯狂。它之所以被称为“耶和华的忿怒之杯”,以及“耶和华右手的杯”,是因为犹太民族和普通百姓一样,都认为邪恶,以及对邪恶和虚假的惩罚唯源于耶和华;尽管事实上,它们源于人自己和同他在一起的地狱团伙。经上常常根据表象和基于表象的信仰以这种方式来陈述;但内义教导当如何理解它们,当相信什么(关于这些问题,可参看245,592,696,1093,1683,1874,1875,2335,2447,3605,3607,3614节)。

和“酒”一样,“杯”在反面意义上表示产生邪恶的虚假,以及邪恶所产生的虚假,故也表示试探,因为当虚假与真理争战,因而邪恶与良善争战时,试探就会发生。在以下经文中,“杯”这个词就用来表述并描述试探:

耶稣祷告说,你若愿意,就把这杯从我这里拿走!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加福音22:42;马太福音26:39,42,44;马可福音14:36)

“杯”在此表示试探。在约翰福音也一样:

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剑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约翰福音18:11)

马可福音:

耶稣对雅各和约翰说,你们不知道所求的是什么。我所喝的杯,你们能喝吗?我所受的洗,你们能受吗?他们说,我们能。耶稣对他们说,我所喝的杯,你们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们也要受。(马可福音10:38-39;马太福音20:22-23)

由此明显可知,“杯”表示试探,因为当邪恶利用虚假与良善并真理争战时,试探就会发生;“洗”表示重生,因重生藉着属灵的争战实现,故“洗”同时也表示试探。

在完全相反的意义上,“杯”表示那些亵渎,也就是内在陷入仁爱的反面,外在却伪装圣治的人当中的邪恶所产生的虚假。耶利米书中的“杯”就具有这种意义:

巴比伦素来是耶和华手中的金杯,使全地沉醉;各族都喝过她的酒,列族就癫狂了。(耶利米书51:7)

“巴比伦”表示那些外在圣洁,内在亵渎的人(1182,1326节);他们以圣洁所遮盖的虚假就用“金杯”来表示;“使全地沉醉”表示他们将属“地”所表示的教会之人引入错误和疯狂。他们藏在外在圣洁之下的亵渎只涉及这一点:他们的目的就是成为最伟大和最富有的人,被拜为神,拥有天堂和大地,从而统治人们的灵魂和身体。他们所用的手段就是表面上尊重神性和神圣事物。因此,就外在人而言,他们看似天使;但就内在人而言,他们是魔鬼。

在启示录,同样的话论及巴比伦:

那女人穿着紫色和朱红色、嵌有金子、宝石、珍珠的衣服,手拿金杯,杯中盛满了可憎之物,和她淫乱的污秽。(启示录17:4)

又:

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成了鬼魔的住处。因为各族都喝了她邪淫烈怒的酒。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我又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用她调酒的杯,加倍地调给她喝。(启示录18:2-4,6)

又:

.那大城裂为三段,列族的城也都倒塌了。神也想起巴比伦大城来,要把那盛自己愤怒的酒杯递给她。(启示录16:19)

又:

又有第三位天使大声说,若有人拜兽和兽像,他也必喝神烈怒的酒,此酒斟在神愤怒的杯中纯一不杂。他要在火与硫磺之中受痛苦。(启示录14:9-10)

5121.“约瑟对他说,你所作的梦是这样解”表就它里面所包含的东西而言,由通过属世层里面的属天层得来的觉知所产生的启示。这从“说”和“解”的含义,以及“约瑟”的代表清楚可知:在圣言的历史部分,“说”是指觉知(1791,1815,1819,1822,1898,1919,2080,2619,2862,3395,3509节),在此是指由觉知所产生的启示,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梦,以及对它的讲解,一切启示要么是与主说话所藉由的天使交谈的结果,要么是觉知的结果,如下文述;“约瑟”是指属世层里面的属天层,如前所述(5086,5087,5106节);“解”是指它里面所包含的东西,也如前所述(5093,5105,5107节)。由此明显可知,“约瑟对他说,你所作的梦是这样解”表示就它里面所包含的东西而言,由通过属世层里面的属天层得来的觉知所产生的启示。

至于启示要么来自觉知,要么来自主说话所藉由的天使,要知道:那些处于良善,并由此处于真理的人,尤其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良善之人便拥有来自觉知的启示;而那些未处于良善,并由此处于真理的人的确能拥有启示,但没有来自觉知的启示,只有通过他们所听见在他们里面说话的声音,因而通过来自主的天使而临到他们身上的启示。这种启示是外在的,而前一种是内在的。天使,尤其属天天使便拥有如上古教会成员,以及某些古教会成员所拥有的那种来自觉知的启示;但如今几乎没有人能获得这种启示。许许多多的人,包括那些未处于良善的人从与天使的交谈那里获得没有任何觉知的启示;那些通过异象或梦获得启示的人也一样。

犹太教会中的先知所获得的启示大多属这类;他们听见声音,看见异象,作梦。但由于他们没有觉知,所以这些只是口头或视觉上的启示,没有对它们所表之物的任何觉知。因为真正的觉知从主经由天堂而来;它以属灵的观念充满理解力,以可觉知的方式引导理解力顺着事物的真正性质思考,并从内在认识该性质。这种认识能力的源头不得而知,但理解力却以为它在自己里面开始,源于它在里面所呈现的相互关联的观念。而事实上,这种能力是经由天堂从主而来的一种命令;它流入对于上面超出属世层和感官层的事物,也就是属于灵界或天堂的那类事物的思维内层。由此可见何为来自觉知的启示。不过,此处由“约瑟”所代表的主所拥有的来自觉知的启示(这种启示是此处内义上所论述的主题)源于祂自己里面的神性,因而源于祂自己。

5122.“三根枝子就是三天”表连续不断的衍生物,甚至直到最后的衍生物。这从“三”、“枝子”和“天”的含义清楚可知:“三”是指一个周期,及其从开始到结束的持续过程(2788,4495节);“枝子”是指衍生物(5114节);“天”是指状态(23,487,488,493,893,2788,3462,3785,4850节)。由此可知,“三根枝子就是三天”表示“酒政”所代表的感官能力,从其最初层级直到最末层级所经历的状态;“枝子”表示其连续的衍生物。各感官能力和属世层的各个方面,以及理性层的各个方面所经历的重生状态从开始直到结束,都有自己的渐进阶段。当达到某个目的时,它们便在此开始某种新的东西,或说从一种新的开始着手,也就是说,从它们在之前状态下所奋力达到的目的到实现进一步的目的,以此类推。最终,次序被颠倒过来,然后为末的成了为首的。这就是人在重生时所发生的情形,无论是他的理性层,还是他的属世层。当人的重生正在进行时,构成第一个状态的阶段是从信之真理走向仁之良善的阶段;这时,信之真理看似起主导作用,而仁之良善则看似起次要作用;因为信之真理以仁之良善为它们的目的。像这样的阶段会持续到此人完成重生。一旦完成重生,仁爱就从最后一位挪到第一位,从而成为新状态的起点。这些状态朝两个方向发展:一个越发内在的方向,一个越发外在的方向。朝向前者就朝向对主之爱,朝向后者就是朝向信之真理,然后朝向属世真理,之后朝向感官真理。这时,真理的这三个层级被相继带入与理性层中的仁与爱之良善的对应或一致中,因而被带入天上的次序。

这些就是发展的渐进阶段,以及连续的衍生物,甚至直到最后的衍生物所表示的事。对正在重生的人来说,这样的阶段和衍生物是永远止境的,从幼年开始,一直持续到其在世生命的最后一刻,然后直到永远;然而,他的重生永远不可能达到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说能称得上完美的地步。因为无论在他的理性层里面,还是在他的属世层里面,要重生的事物不计其数,甚至数量无限多。那里的每一个事物都有无限分支,也就是朝内在和外在方向发展和衍生的阶段。人对这一切根本一无所知;但主知道每一个具体细节,并且时时刻刻为它做准备。如果主有一瞬间的停顿,那么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陷入混乱。因为一个阶段在一个无尽的序列中关注下一个阶段,并产生永不停止的顺序链。由此明显可知,神性预见和神性眷顾存在于每一个具体细节中;若它们不这样做,或仅以一种总体的方式这样做,人类必要灭亡。

5123.“三天之内”表那时,一个新状态就会到来。这从“三”和“天”的含义清楚可知:“三”是指持续到结束之物,因而是指完整之物(2788,4495节);“天”是指状态,如前所述(5122节)。由此明显可知,“三天”表示一个完整的状态;因此,“三天之内”或“三天之后”表示一个新状态(4091节);因为一个完整的状态过后,一个新状态就开始了。

5124.“法老必使你抬起头来”表已经提供并因此决定的事。这从“抬起头”的含义清楚可知,“抬起头来”是指作出决定,在至高意义上是指提供,因为神性所作的决定,以及这个决定的生效就是神的旨意。“抬起头来”是古人当中当被囚的,或在监狱里的人或被判为生,或被判为死时,宣判的惯用表达形式。当被判为生时,就用“抬起头来”这种说法,如列王纪下:

巴比伦王以未米罗达作王那一年,使犹大王约雅斤抬起头来,出了监狱,对他说好话,使他的宝座高过与他一同在巴比伦众王的宝座。(列王纪下25:27-28)

在耶利米书也是:

巴比伦王以未米罗达登基的元年,使犹大王约雅斤抬头,提他出了监狱。(耶利米书52:31)

但当他们被判为死时,就用“将头提起离开他身上”这个说法,如下文论及膳长的话:

三天之内,法老必将你的头提起离开你身上。(创世记40:19)

判决生死的这种形式起源于古人,代表存在于他们当中;它起源于那些被囚在监狱,或坑里之人的代表。由于在监里的人代表在低地之下经历消磨的人(4728,4744,5038节),所以“抬起头来”表示他们从这种状况中释放出来。事实上,当得到释放时,他们就从消磨当中被提升或带上来,进入天堂社群(2699,2701,2704节)。“被提升”或“被带上来”就是朝向内层事物发展,因为被提升或高论及这些内层事物(2148,4210节)。由于所指的是朝向内层事物的发展,故所指的是朝向天堂的发展,天堂就存在于内层事物中。这就是“抬起头来”的含义。但“将头提起离开某人”表示判他死刑,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在那些在坑里或经历消磨的人之上的人被提入天堂,而坑里的人则下到阴间。由于这种含义,故在圣言中,经上也用这种宣判的形式。由此明显可知,“抬起头来”表示已决定的事,在至高意义上表示已提供的事,因为神性提供祂已作出决定的事。

5125.“恢复你原来的职位”表经由受理解力部分支配的感官所得来的印象恢复次序,好叫它们占据末位或最低位置。这从“酒政”的代表和“恢复职位”的含义清楚可知:这句话是指着“酒政”说的,“酒政”是指受理解力部分支配的感官能力(5077,5082节),因而是指经由外在属世层中的感官所得来的印象,因为要恢复次序的,不是感官能力本身,而是通过感官进入人的错误观念的印象;“恢复职位”是指恢复次序。由于感官印象,也就是从世界通过外在感官进入的影像因占据末位或最低位置,在那里服侍或服务于内层事物,所以同时也指这些印象。此外,对重生之人来说,这些感官印象占据末位,或最低位置;但对未重生的人来说,则占据首位(5077,5081,5084,5089,5094节)。

人若稍稍留意这个问题,很容易察觉感官印象在他里面是占据首位,还是占据末位。如果他对其感官所促使或渴望的一切说“是”,并淡化其理解力吩咐他的一切,那么感官印象就占据首位。在这种情况下,此人就被属世欲望驱使,完全被他的感官主宰。这种人和没有理性的动物差不多,因为动物也是以这种方式被主宰。事实上,若人滥用自己的理解力或理性官能来支持或确认感官所促使并倾向的邪恶与虚假,其处境比动物更糟糕。不过,如果他不向它们说“是”,而是从里面看到它们如何误导他陷入虚假信仰,激起他里面的恶欲,并努力管教它们,由此将它们带入服从的位置,也就是让它们受属于内层人的理解力部分和意愿部分支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感官印象就会恢复次序,占据末位。当感官印象占据末位时,幸福和极乐就从内层人散发到感官快乐中,并使得这些快乐比之前放大上千倍。感官人不相信这一事实,因为他不理解;除了感官快乐外,他感受不到其它快乐,以为更高层的快乐不存在,故视从内在存在于感官快乐中的幸福和极乐为一文不值。凡人所不知道的,他都以为不存在。

5126.“你仍要将法老的杯递在他手中”表好叫它们能由此服侍内层属世层。这从“递杯喝”的含义和“法老”的代表清楚可知:“递杯喝”是指变成自己的,如前所述(5120节),显然,它也是指服侍;“法老”是指内层属世层(5080,5095,5118节)。因为既有一个内层属世层,也有一个外层属世层;外层属世层由直接从世界经由感官进入属世心智,也就是说,进入属世心智的记忆,并由此进入想象的印象构成(参看5118节)。

为叫人们知道何为构成外层人的外层属世层和内层属世层,并由此知道何为构成内层人的理性层,有必要在此对它们作以简要介绍。从婴儿到童年,人唯独仰赖他的感官,因为在这段时期,他通过身体感官所接受的,无非是地上、肉体和世俗的印象;在这段时期,这些印象也是他形成自己的观念和思想的原材料。与内层人的交流尚未开启,除非他能领悟并保持这些印象。这时,他所拥有的纯真只是外在的,而非内在的;因为真正的纯真居于智慧。但主利用外在纯真将经由感官进入之物纳入次序。在这第一个时期,若没有来自主的流注,就永远不会有任何根基使得适合人的心智理智或理性层级能建于其上。

从童年到少年,与内层属世层的交流通过学习何为正派、有公益精神、高尚而被打开,既通过父母和老师的教导来学习,也通过自己努力的寻求来学习。从少年到青年时期,交流通过学习文明与道德生活的真理与良善,尤其通过聆听并阅读圣言学习属灵生活的真理与良善而在属世层和理性层之间被打开。事实上,他越运用真理使自己沉浸于善行,也就是说,越将所学到的真理付诸实践,理性层就越被打开;相反,他越不运用真理使自己沉浸于善行,或越不将真理付诸实践,理性层就越打不开。然而,他所知道的,仍留在属世层里面,也就是说,仍留在他的记忆中,因而可以说留在屋外的门槛上。

但是,在这些年和接下来的生命时期,他越漠视良善与真理,拒绝接受它们,甚至背道而驰,也就是说,甚至反过来信虚假、行邪恶,理性层就越被关闭,内层属世层也是。尽管如此,主的神性眷顾仍使得交流保持开放,以便赋予他理解他所知道的良善或真理的能力。不过,他若不真正悔改,并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与虚假并邪恶抗争,就不能将这些变成他自己的。然而,对那些允许自己重生的人来说,情况恰恰相反;因为他们的理性层逐渐,或相继被打开,这时内层属世层被有序排列在它之下,外层属世层则在内层属世层之下。这种情形尤其出现在从青年晚期到成年这段时期;并持续到他们生命的最后几年,之后在天堂持续到永远。由此可知是什么构成人的内层属世层和外层属世层。

5127.“像先前一样”表符合次序的法则。这从“像先前一样”的含义清楚可知,“像先前一样”是指次序的法则。按照次序的法则,外层事物要受内层事物支配,或也可说,低层事物要受高层事物支配,如仆人那样服侍它们。因为外层事物或低层事物无非是仆人,而内层事物或高层事物相对来说是它们的主人。“像先前一样”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正如酒政作为一个仆人以前服侍法老如他的主人符合服从的法则,“酒政”所代表的感官能力服侍“法老”所代表的内层属世层也符合次序的法则。

按照次序的法则,低层事物或外层事物要服侍高层事物或内层事物,这一事实完全不为感官人所知。因为纯感官人不知何为内层,因而也不知何为相对于内层的外层。他知道自己的思维和言语,意愿和行为,并由此以为思维和意愿是内层,言语和行为是外层。但他不知道这一事实:唯独基于感官的思维和唯独基于属世欲望的行为属于外在人,因此他的思维和意愿是唯独是其外层人的活动。当思想虚假,意愿邪恶时,他尤其不知道这一事实。由于在这种人里面,与内层事物的交流被关闭了,所以他不知道何为内层思维和内层意愿。他若被告知,内层思维就是基于真理思考,内层意愿就是基于良善行事,根本就不明白;若被告知内层人与外层人明显不同,彼此分离,并且如此不同以致内层人可以说从更高的位置来看待外层人中发生的一切,内层人拥有管教外层人的能力和权柄,也有能力不去意愿或思考外层人出于虚假观念所看见、出于恶欲所渴望的一切。

只要他的外在人掌权并统治,他就看不见这些事。但当他从这种状态出来时,如当他因不幸或疾病而陷入痛苦或悲伤时,就能明白并领悟这些事,因为那时外在人不再掌权了。事实上,人的理解能力或权柄一直被保存,但对那些沉浸于虚假与邪恶的人来说极其模糊;不过,随着虚假与邪恶处于休眠状态,它往往变得越发清晰。主的神性不断流入人,光照他,给他带来光明;但当虚假与邪恶,也就是违背真理与良善的事物存在时,神性之光要么被弃绝,要么被窒息,要么被扭曲。只有如同透过缝隙所接受的那点光亮使得他能利用通过感官所接受的观念思考和谈论,以及在铭刻于属世或身体记忆上的言语形式的帮助下思考和谈论属灵事物。

5128.“做他酒政时”表这是这种感官印象的正常位置。这从“酒政”的含义清楚可知,“酒政”是指感官能力,也就是它们受心智的理解力部分支配的份(参看5077,5082节);“做…时”表示“正常位置”。感官印象必须受理性观念支配,服从它们,这在前文早已论述过;但由于此处在内义上论述的主题就是这种支配和服从,所以必须说一说它的性质。

其感官已服从的人被称为理性的,其感官未服从的人被称为感官的。至于一个人是理性的,还是感官的,别人几乎看不出来;只有他自己能知道,不过,前提是他要检查自己的内层,也就是自己的意愿和思维。别人不可能从一个人的言行知道他是感官的,还是理性的,因为在言语里面的思维的生命和在行为里面的意愿的生命无法被任何肉体感官所察觉。人只听见他发出的声音,看见他身体的动作,连同驱使它们的情感,却分辨不出这情感是伪装的还是真实的。然而,在来世,那些处于良善的人既清楚察觉在一个人的言语里面的东西,也清楚察觉在他行为里面的东西,以及其中的生命源于何处。但即使在世上,也有某些迹象能使人在某种程度上推断出是感官受理性支配,还是理性受感官支配,或也可说,一个人是理性的,还是纯感官的。这些迹象如下:如果发现一个人陷入虚假原则,不肯被光照,变得更加明智,反而完全弃绝真理,毫无理性地捍卫虚假,那么这就是一个迹象,表明他是一个感官人,而非一个理性人。他的理性层被关闭了,以致它不容天堂之光进入。

那些被虚假说服的人尤其感官化,因为虚假的说服完全关闭理性层。陷入虚假原则是一回事,被虚假说服是另一回事。被虚假说服的人确有某种光在他们的属世层里面闪耀,但这光就像冬天里的光。在来世,当这光在他们中间闪耀时,它如雪一样亮白;但是,一旦天堂之光照在它上面,它就变暗,成了暗淡的光,并且照着他们信服的程度而变得如夜间那样黑暗。这些人活在世上时,这一点在他们身上也很明显,因为在世时,由于他们所信服的虚假导致的迟钝和愚昧,他们根本就看不到真理的价值,还嘲笑它们。在简单人看来,这种人有时给人一种印象,好像他们是理性的;因为他们能凭这雪白的冬光,运用巧妙的推理来证实虚假,使它们看似真理。比起其他人,这种说服更多地存在于许多有学问的人身上;因为他们利用三段论和哲学推理,最后用大量事实知识在自己里面确认虚假。在古人当中,这种人被称为知识树上的蛇(参看195-197节);但如今,他们可被称作没有理性的感官人。

一个人是纯感官的,还是理性的,其主要标志在于他所过的生活,不是表现在其言行中的那种生活,而是在言行里面的那种生活。因为言语的生命源于思维,行为的生命源于意愿,这二者的生命皆源于意图或目的。因此,其言行中的意图或目的的性质决定了它们包含在自己里面的生命的性质;因为没有它们里面的生命,言语纯粹是声音,行为纯粹是动作。这种生命也是当人们说“死后生命仍继续”时的意思。如果一个人是理性的,他的言语就从正确的思维流出,他的行为则从正确的意愿流出;也就是说,他的言语是信仰的产物,他的行为是仁爱的产物。相反,如果一个人不是理性的,诚然,他做起事、说起话好像是一个理性人;但根本没有生命来自他的理性。因为邪恶的生活完全关闭了通向理性层的道路,或与理性层的交流,并使这个人成为纯属世的,或感官的。

有两样事物不仅关闭交流的道路,甚至剥夺人变得理性的能力,即:欺骗和亵渎。欺骗就像一剂微妙的毒药,侵染内层;亵渎则将虚假与真理、邪恶与良善混在一起。这二者彻底毁灭理性层,或说理性层因这二者而完全灭亡。每个人里面都有自幼年时就被主存储起来的良善与真理,这在圣言中被称为“余剩或余留”(参看468,530,560,561,661,1050,1738,1906,2284节);正是这些余剩或余留被欺骗毒害,被亵渎混合到虚假与邪恶中。至于何为亵渎,可参看前文(593,1008,1010,1059,1327,1328,2051,2426,3398,3402,3489,3898,4289,4601节)。所有这些迹象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谁是理性人,谁是感官人。

当感官受理性层支配时,服务于形成人的最初想象的感官能力便接受经由天堂从主而来的光;同时它们被归入次序,以接受这光并与理性层对应或一致。一旦它们处于这种状态,感官印象就不再是一个阻止真理被承认或看见的障碍,因为不与真理一致的感官印象立刻被移除,而一致的则被接受。在中心的感官印象可以说朝天堂被提升,在周边的可以说向下垂。在中心的从理性层接受光,当在来世显为可见时,它们看似闪闪发光的小星星,所发的光逐渐减弱,一直发散到周边。这就是当理性层掌权,感官受它支配时,属世或感官形像被带入的那种形式。这就是当人正在重生,由此处于看见并承认丰盛真理的状态时所发生的情形。但是,当理性层受感官支配时,相反的情形就会发生;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虚假在中心,而真理在周边。在中心的虚假居于某种光中;然而,这是一种昏昧、欺骗的低劣之光,就像是从炭火发出的那种。来自地狱的四面八方的光都流入此光。这种低劣的光就是那被称为黑暗的,因为一旦有天堂来的光流入它,它就变为黑暗。

上一页 第7卷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