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6.“开了花”表接近重生的状态。这从“开了花”的含义清楚可知,树结果之前先开花,结果是指重生的状态。如刚才(5115节)所说的,树的发芽、开花、结果代表人的重生。长满叶子代表第一个状态,开花代表第二个状态,也就是紧接着重生之前的那个状态,结果代表第三个状态,也就是已重生之人的实际状态。正因如此,“叶子”表示属于聪明的事物,也就是信之真理(885节),因为在人重生或再生时,这些先到来;而“开花”表示属于智慧的事物,也就是信之良善,因为这些紧接着重生或再生之前到来;“果子”则表示那些属于生活的事物,也就是仁爱的行为,因为这些在重生之后到来,并构成已重生之人的实际状态。
这类事物存在于植物界是由于灵界的流注。然而,将一切事物都归于自然力量,丝毫不归于神性的人绝无可能相信这一点;而将一切事物都归于神性,丝毫不归于自然力量的人则能看到每一个事物的存在都是由于那流注,或也可说,一切事物皆来自神性。不仅如此,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对应关系,因而是一个代表。最终,这种人能看到,整个自然界是代表主国度的一个舞台;因此,神性存在于自然界的每一个事物里面,以致整个自然界就是永恒和无限的一个代表:代表永恒是因为物种的繁衍会无穷无尽地持续下去,直到永远;代表无限是因为种子的繁殖是无限的。这种繁殖、增多的努力永远不可能存在于植物界的每一个事物里面,除非神性不断流入它;因为努力来自流注,能量来自努力,结果来自能量。
将一切事物都归于自然力量的人会说,这种繁殖、增多的努力在最初创造事物时就被引入果实和种子;由于从这些努力所获得的能量,所以自那时起,果实和种子就自发进行这种活动。但这些人没有考虑到:持续存在就是不断存在,或者说,繁衍就是不断创造。他们也没有考虑到:结果是原因的延续,当原因不复存在时,结果也不复存在;因此,没有原因的持续流注,一切结果瞬间消失。他们同样没有考虑到:凡与一切事物的第一存在,因而与神性没有联系的事物都会立刻消亡;因为在先者必须不断存在于在后者,以便在后者能够存在。
那些将一切事物都归于自然力量,很少或几乎不归于神性的人若考虑到这些事,也能承认自然界的每一个事物皆代表诸如存在于灵界中的那类事物,因而代表诸如存在于主国度,也就是最近地代表主的神性所在之地中的那类事物。所以,有人说流注来自灵界;但这句话的意思是,流注经由灵界来自主的神性。属世人或自然主义者之所以不考虑这些事实,是因为他们不
愿承认它们;因为他们沉浸在世俗和肉体事物中,因而沉浸在属于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生活中,因而在属于灵界,也就是天堂的事物上陷入颠倒的次序;从颠倒的状态是不可能看见这类事物的;因为他们视在上之物为在下之物,或视高层事物为低层事物;视在下之物为在上之物,或视低层事物为高层事物。这也解释了以下事实:在来世,当这种人在天堂之光中被观之时,他们看上去头朝下,脚朝上。
在这些人当中,当看见树木和其它植物开花时,谁会想到这可以说是它们喜悦的表达,因为它们正在产出果实和种子?这种人所看到的一切,就是花先开了,并且一直开到果实和种子的雏形在它里面成形,树液由此被输送到它们里面。他们若对人的重生或再生有所了解,确切地说,若想要了解,就会由于这种相似性而在开花当中看见人重生前状态的代表,即:那时,由于聪明与智慧的良善,人正以同样的方式开花,也就是拥有内在的喜悦和美丽,因为现在他正努力将聪明与智慧的良善植入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说,正努力结出果实。这种人不可能知道这种状态的性质,因为那些唯独感受到尘世之爱的欢喜和自我之爱的快乐之人完全不知道被如此代表的内在喜悦和美丽的性质。这种欢喜和这些快乐使得内在之物在这种人看来,完全没有任何欢喜、快乐可言,以致这些人厌恶它们。他们因这种厌恶而弃之如敝履,或视之为没有实际存在的某种东西。结果,他们拒绝接受它们,同时否认属灵和属天事物是某种东西。当今时代被视为智慧的疯狂便由此而来。
5117.“结出串串成熟的葡萄”表属灵真理与属天良善的结合。这从“成熟”、“串串”和“葡萄”的含义清楚可知:“成熟”是指重生或再生,直到真理与良善结合的过程,因而是指这二者的结合;“串串”是指属灵良善的真理;“葡萄”是指属天真理的良善;在此是指诸如存在于“酒政”所代表的感官层里面的这二者。它们在感官层中的结合好比一挂一挂成熟的葡萄;因为在重生或再生的过程中,一切真理都倾向于与良善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之前,真理并未接受生命,故不会结出果实。这一阶段就以正在成熟的树之果实来代表。真理仍占主导时的状态以此处被称为“串串”的未成熟葡萄来代表,而良善占主导时的状态则以此处被称为“葡萄”的成熟葡萄来代表。良善的这种主导地位还以成熟葡萄中所感知到的风味和甜蜜来代表。不过,至于真理与良善在感官层里面的结合,我们无法给出进一步的细节,因为它们都是些过于深奥,以至于任何人都难以理解的秘密。首先,有必要对属天-属灵层和感官层,以及真理与良善在其中进行结合的属世层的状态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葡萄”表示属灵人的良善,因而表示仁爱。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可以看出来,如以赛亚书:
我所亲爱的有葡萄园在肥美的山冈上;他指望它结好葡萄,反倒结了野葡萄。(以赛亚书5:1-2,4)
“葡萄园”表示属灵教会;“他指望它结好葡萄”表示仁爱的善行;“反倒结了野葡萄”表示仇恨和报复的恶行。
又:
耶和华如此说,串串葡萄中寻得新酒,人就说,不要毁它,因为福在其中。(以赛亚书65:8)
“串串葡萄中的新酒”表示从属世层里面的良善所获得真理。
耶利米书:
耶和华说,我要结集他们;葡萄树上必没有葡萄,无花果树上必没有无花果。(耶利米书8:13)
“葡萄树上必没有葡萄”表示没有任何内层或理性良善存在,“无花果树上必没有无花果”表示没有任何外层或属世良善存在;因为“葡萄树”表示理解力部分,如刚才所示(5113节);当真理与良善在其中结合时,“葡萄树”表示理性层,因为理性层因那结合而存在。“无花果树”表示属世人或外在人的良善(参看217节)。
何西阿书:
我发现以色列,如在旷野的葡萄;我看见你们的列祖如起初无花果树上初熟的果子。(何西阿书9:10)
“旷野的葡萄”表示尚未变得属灵的理性良善;“无花果树上初熟的果子”以同样的方式表示属世良善。“以色列”表示初始时的古代属灵教会,“列祖”在此和在其它地方不是指雅各的儿子,而是指古教会最初建立在其中的那些人。
弥迦书:
没有一挂可吃的。我的灵魂渴想初熟的果子。地上虔诚人灭尽,人间没有正直人。(弥迦书7:1-2)
“可吃的一挂”表示初始的仁之良善;“初熟的果子”表示那时的信之真理。
阿摩司书:
看哪,日子将到,耕种的必接续收割的,踹葡萄的必接续撒种的。大山必滴下新酒,小山必融化。我必使我民被掳的归回,他们必重修荒废的城邑,住在其中;栽种葡萄园,喝其中所出的酒;修造果木园,吃其中的果子。(阿摩司书9:13-14)
这论及属灵教会的建立,它被如此描述。“耕种的必接续收割的”这句话预言了属灵良善与其真理的结合;“踹葡萄的必接续撒种的”这句话则预言了属灵真理与其良善的结合;“大山必滴下新酒,小山必融化”表示由这种结合产生的爱与仁之善行;“使我民被掳的归回”表示从虚假当中解救出来;“重修荒废的城邑”表示纠正虚假的真理教义;“住在其中,栽种葡萄园”表示发展那些构成属灵教会的事物;“喝其中所出的酒”表示将该教会的真理变成自己的,这些真理教导仁爱;“修造果木园,吃其中的果子”表示将源于这些的良善变成自己的。谁都能看出,“重修城邑”、“栽种葡萄园”、“喝酒”、“修造果木园”、“吃其中的果子”若非包含灵义,纯粹是在描述其中毫无神性之物的属世活动。
摩西五经:
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在血红葡萄汁中洗了袍褂。(创世记49:11)
这论及主;“葡萄酒”表示源于神性之爱的属灵良善;“血红葡萄汁”表示源于神性之爱的属天良善。
又:
牛的奶油、羊的奶、羊羔的脂油、巴珊所出的公绵羊和山羊,与上好的麦子,也喝血红葡萄汁酿的酒。(申命记32:14)
这论及古教会,其爱与仁之良善被如此描述。每种具体产物都表示某种特定良善。“血红葡萄汁”表示属灵-属天的良善,在天上,从主发出的神性就被称为“血红葡萄汁”。葡萄酒之所以也被称为“血红葡萄汁”,是因为葡萄酒和血都表示从主发出的神圣真理;不过,“葡萄酒”论及属灵真理,“血”论及属天教会;由于同样的原因,圣餐也规定用葡萄酒。
又:
他们的葡萄树是所多玛的葡萄树,蛾摩拉田园所生的。他们的葡萄是毒葡萄,他们那一挂一挂都是苦的。(申命记32:32)
这论及犹太教会。“他们的葡萄树是所多玛的葡萄树,蛾摩拉田园所生的”表示这一事实:理解力部分被为地狱之爱产物的虚假所占据;“他们的葡萄是毒葡萄,他们那一挂一挂都是苦的”表示这一事实:意愿部分陷入同样的困境。事实上,“葡萄”因在正面意义上表示仁爱,故论及意愿部分,不过是理解力部分里面的意愿部分;这同样适用于反面意义,因为一切真理本质上属于理解力,一切良善本质上属于意愿。
启示录:
一位天使说,伸出快镰刀来收取地上串串的果子,因为葡萄熟透了。(启示录14:18)
“收取地上串串的果子”表示摧毁仁爱的一切存在。
马太福音:
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荆棘上岂能摘葡萄呢?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马太福音7:16)
路加福音:
凡树木凭它自己的果子就可以认出来。人不是从荆棘上收取无花果,也不是从蒺藜里收取葡萄。(路加福音6:44)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对邻之仁,故经上说:“凭着他们的果子”,也就是仁爱的善行,就可以认出他们来;“葡萄”表示内在的仁爱善行,“无花果”表示外在的仁爱善行。
犹太教会中制定了以下律法:
你进了邻舍的葡萄园,可以随意吃饱了葡萄,只是不可装在器皿中。(申命记23:24)
这条法律意味着无论何人,当在具有不同教义和宗教的其他人当中时,他大可以学习并接受他们的仁之良善或仁爱行为,但不可以吸收它们,并将它们与自己的真理结合起来。“葡萄园”因表示教会,故描述了有教义和宗教的地方;“葡萄”表示仁爱的善行;“器皿”表示教会所拥有的真理。
5118.“法老的杯在我手中”表内层属世层进入外层属世层的流注,以及接受的开始。这从“法老”和“酒政”的代表,以及“杯”的含义清楚可知:“法老”是指内层属世层,如前所述(5080,5095节);“酒政”是指外层属世层(5077,5082节),“我手”是指酒政的;“杯”是指盛纳之物,同时也指被盛纳之物,如下文所述(5120节)。从这些意义和内义上的思路可知,“法老的杯在我手中”表示内层属世层进入外层属世层的流注,以及在那里接受的开始。至于何为内层属世层,何为外层属世层,这在前面已经阐明,即:内层属世层是那与理性层相通,并且理性层流入其中的,外层属世层则是那与感官相通,也就是通过感官与世界相通,因而世界流入其中的。
至于流注,它从主开始,经由理性层不断延伸至内层属世层,然后经由内层属世层进入外层属世层;不过,所流入之物照着它被接受的方式而被改变和转化。对未重生的人来说,一切良善在那里被转化为邪恶,一切真理被转化为虚假;但对重生之人来说,良善与真理在那里如同在一面镜子中呈现出来。因为属世层无非是一张脸,是内在人的属灵事物的代表;当外层与内层相对应时,这张脸变得具有代表性。由此可对何谓内层属世层进入外层属世层的流注,以及在那里接受的开始获得某种概念。
5119.“我就拿葡萄挤在法老的杯里”表进入拥有属灵源头的善行中的相互流注。这从“葡萄”和“挤在法老的杯里”的含义清楚可知:“葡萄”是指仁爱的善行,如刚才所述(5117节),因而是指拥有属灵源头的善行,因为一切真正仁爱的善行都来自这个源头;“挤在法老的杯里”是指相互流注。“相互流注”不是指外层属世层流入内层属世层,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外层事物绝无可能流入内层事物;或也可说,低层事物,或在后之物绝无可能流入高层事物或在先之物;但是,当理性层召唤出存在于内层属世层中的事物,并通过内层属世层召唤出存在于外层属世层中的事物时,相互流注就会发生。并不是说它召唤出实际存在于那里的事物,而是说召唤出从那里的事物推断,或也可说提取出来的东西。这就是相互流注的性质。
这看上去就像世上的事物经由感官流入内层,但这是一个感官错觉。真相是:内层流入外层,这流注使得洞察力得以产生。我好几次与灵人讨论这些问题,并通过活生生的经历被指示:内层人在外层里面看见并洞察发生在外层人之外的事,感官生命并没有其它源头;也就是说,以感官觉知的能力或实际的感官觉知没有其它任何源头。但这种错觉具有这样的性质,并且力量如此之大,以致它绝无可能从属世人那里被逐出,甚至不能从理性人那里被逐出,除非理性人能被置于感官印象之外,或从感官之物中抽象出来思考。提及这一切是为了说明何为相互流注。
5120.“将杯递在法老手掌中”表内层属世层将这些变成自己的。这从“递杯”的含义和“法老”的代表清楚可知:“递杯”来喝,因而杯中的酒是指变成自己的,“喝”表示将真理变成自己的(参看3168节);“法老”是指内层属世层(5080,5095,5118节)。从前文明显看出,此处所论述的主题是“酒政”所表示的感官能力的重生,这种感官能力受内层人的理解力部分支配;因此,所论述的主题也是真理与良善的流注,以及在外层属世层中对它们的接受。不过,这些问题远远超出那些对理性层和属世层,或流注没有任何清晰概念之人的理解力,故无法给予进一步的解释。
此外,“杯”在圣言中常被提及,它在正面意义上表示属灵的真理,也就是源于仁之良善的信之真理,和“酒”的含义一样;在反面意义则表示产生邪恶的虚假,以及邪恶所产生的虚假。“杯”之所以和“酒”所表相同,是因为杯是盛纳之物,而酒是被盛纳之物,因此这二者构成一个实体,结果这一个可用来表示那一个。
在圣言中,“杯”的这种含义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诗篇:
耶和华啊,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杯满溢。(诗篇23:5)
“摆设筵席,用油膏头”表示被赋予仁与爱之良善;“我的杯满溢”表示属世层由此充满属灵真理与良善。又:
我拿什么报答耶和华?我要举起救恩的杯,称扬耶和华的名!(诗篇116:12-13)
“举起救恩的杯”表示将信之良善变成自己的。
马可福音:
凡因你们是属基督,以我的名给你们一杯水喝的,我实在告诉你们,他决不会失掉他的赏赐。(马可福音9:41)
“以我的名给你们一杯水喝的”表示出于一点仁爱传授信之真理。
马太福音:
接着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的血,立新约的血。(马太福音26:27-28;马可福音14:23-24;路加福音22:20)
经上之所以说“杯”,而不说“酒”,是因为“酒”论及属灵教会,而“血”论及属天教会,尽管这二者都表示从主发出的神圣真理;但在属灵教会,信的圣洁源于对邻之仁,而在属天教会,仁的圣洁源于对主之爱。属灵教会与属天教会的区别在于:前者处于对邻之仁,后者处于对主之爱;圣餐的设立是为了代表并表示主对全人类的爱,以及人对祂的回应之爱。
由于“杯”表示盛纳之物,“酒”表示被盛纳之物,因而“杯”表示人的外在,“酒”表示人的内在,所以主说: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你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马太福音23:25-26;.路加福音11:39)
此处“杯”在内义上也表示信之真理。离开信之良善培育信之真理就是“洗净杯的外面”,当内层充满伪善、欺骗、仇恨、报复和残忍时,尤其如此;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信之真理只存在于外在人中,根本不存在于内在人中;而培育并充满信之良善会使真理在内层人中与良善结合。此外,当离了信之良善培育信之真理时,谬念就被当作真理接受;“先洗净杯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就表示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