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2卷)》第11章 大人中的位置;以及来世的地方和距离(4)

《属天的奥秘(第2卷)》第11章 大人中的位置;以及来世的地方和距离(4)

1319、创世记11:7.来,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语言,使他们听不懂彼此的语言。

“来,我们下去”表示审判以这种方式发生;“在那里变乱他们的语言”表示没有人知道任何教义的真理;“使他们听不懂彼此的语言”表示所有人都彼此不一致。

1320、“来,我们下去”表示审判以这种方式发生,这从前面(11:5;1311节) 关于“降临”含义的说明清楚可知。此处之所以用复数形式说,“来,我们下去”,是因为这是审判的执行,审判是通过灵人,事实上通过恶灵来执行的。

1321、“在那里变乱他们的语言”表示没有人知道任何教义的真理,这从“语言”的含义清楚可知,“语言(或嘴唇)”是指教义(对此,参看11:1;1286节)。由此可知,“变乱语言”是指混乱构成教义的事物,也就是教义的真理。“变乱”在内义上不仅表示变暗,还表示抹除和驱散,以至于真理荡然无存。当自我崇拜取代对主的敬拜时,一切真理不仅被扭曲,甚至被废除,最终虚假取代真理被承认,邪恶取代良善被承认。因为一切真理之光都来自主,一切黑暗都来自人;当人取代主成为敬拜的对象时,真理之光就变成幽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把光明视为幽暗,把幽暗视为光明。

此外,这恰是这些人死后的生命。对他们来说,虚假的生命看似光明,而真理的生命则看似幽暗。但当他们接近天堂时,这种生命之光就变成完全的黑暗。只要还在世上,他们的确能谈论真理,甚至滔滔不绝,表现出满腔的热情;并且他们一直在考虑自己,所以觉得真理似乎也在他们的脑子里。但他们的真正目的因是自我崇拜,所以限制了他们的思维,以致他们不承认真理,除非自我存在于这真理中。当一个人只是将真理挂在嘴上时,他就具有这种特征;显然,他没有真理在里面。这在来世是很明显的,因为在那里,这种人不仅不承认他们活在肉身时所宣称的真理,还仇恨并迫害它;他们的傲慢或自我崇拜越未除去,他们就越猛烈抨击真理。

1322、“使他们听不懂彼此的语言”表示所有人都彼此不一致,或一个反对另一个,这从这句话本身清楚看出来。“听不懂彼此的语言”是指不承认别人说的话,在内义上是指不承认别人的教导,也就是他的教义,因为“语言(或嘴唇)”是指教义,如前所示(11:1)。他们嘴上的确承认,但内心却不承认;当内心不同意时,嘴上的同意毫无价值。这与来世的恶灵的情况很相似,他们也分为不同的社群,和善灵一样。不过,他们是因拥有相似的幻觉和恶欲而结合在一起的,所以他们行如一体,共同攻击、迫害真理和良善。因此,他们也有共同的纽带或兴趣把他们绑在一起。只是一旦这共同的纽带或兴趣不复存在,他们就会冲向彼此,互相攻击;这时,他们的快乐就在于折磨一个或多个同伴。这同样适用于世上这种教义和敬拜存在的地方。在那里,人们在承认属于教义和仪式的东西上是相当团结、和谐的;但将他们凝聚起来的共同兴趣却是自我崇拜。他们越能分享这种共同兴趣,就越承认;相反,他们越不能或不希望分享它,就越分裂;至于原因,刚才已经提到了,即:这些人当中没有一个人拥有任何真理;相反,每个人都以虚假取代真理,以邪恶取代良善。因此,这就是“使他们听不懂彼此的语言”所表示的。

1323、创世记11:8.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面上;他们就停止建造那城了。

“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面上”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他们不被承认;“他们就停止建造那城了”表示这种教义不被接受。

1324、“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面上”表示他们不被承认,这从前面所说的(11:4;1308-1309节)清楚可知,那里有同样的话。“他们就停止建造那城了”表示这种教义不被接受,这从“城”的含义清楚可知,“城”是指教义,如前所示(402节);这也可从前面(11:4-5;1302-1313节)关于“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的阐述清楚看出来。由此明显可知,这种内在包含自我之爱或自我崇拜的教义或敬拜是这个古教会所不允许的;下文(1327节)会解释其中的原因。

1325、创世记11:9.因此,祂给那城起名叫巴别,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了全地的语言;耶和华从那里将他们分散在全地面上。

“因此,祂给那城起名叫巴别”表示这种敬拜;“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了全地的语言”表示这个古教会的状态,即:内在敬拜开始消失;“地”是指教会;“耶和华从那里将他们分散在全地面上”表示内在敬拜不复存在。

1326、“因此,祂给那城起名叫巴别”表示这种敬拜,也就是“巴别”所表示的那种敬拜,这从目前关于敬拜所说的清楚可知,也就是说,这种敬拜内在包含自我之爱,因而包含一切污秽和亵渎的事物。自我之爱无非是人的自我,从前面关于自我的说明(210,215节)可以看出它何等污秽、亵渎。一切邪恶都是从自我之爱(philautia),也就是对自己的爱或人的自我流出的,如仇恨、报复、残忍、通奸、欺骗、虚伪、不敬神。因此,当自我之爱或人的自我存在于敬拜中时,这些邪恶也存在于其中,只是在数量和种类上的不同取决于自我之爱所产生的影响的数量和种类。这就是敬拜中的一切亵渎的起源。事实上,自我之爱或人的自我越将自己引入敬拜,内在敬拜就越退离,或变得不存在。内在敬拜在于对良善的情感和对真理的承认;但自我之爱或人的自我越接近或侵入,对良善的情感和对真理的承认就越离开或消失。神圣永远不能与亵渎共存,就像天堂不能与地狱共存那样,而是一个必离开另一个。这就是存在于主国度中的状态和秩序。这就是为何那些其敬拜被称为“巴比伦”的人当中没有内在敬拜;相反,他们敬拜某种死亡、甚至内在如死尸般的东西。由此明显可知包含这种内在之物在里面的外在敬拜是什么样子。

这种敬拜就是“巴比伦”,这一点从圣言中描述巴比伦的各个地方清楚可知,如在但以理书,对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梦见的雕像是这样描述的:它的头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银的,肚腹和大腿是铜的,腿是铁的,脚是半铁半泥的;这表示真正的敬拜最终沦落为被称为“巴比伦”的那种敬拜,所以一块从岩石中切下来的石头砸碎了铁、铜、泥、银和金(但以理书2:31-33,44,45)。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所立,并且他们所拜的金像没有别的意思(但以理书3章)。这也适用于对巴比伦王及其贵胄的描述,他们用从耶路撒冷神殿掠来的金器饮酒,赞美金、银、铜、铁、石所造的神,因此墙上显出字来(但以理书5章);这同样适用于对玛代人大利乌的描述,他命令要崇拜他而不是神(但以理书6章);还适用于但以理梦见的四兽(但以理书7章),以及约翰在启示录所描述的兽和巴比伦。

所表示和代表的是这种敬拜,这不仅从但以理书和启示录,还可从先知书很清楚地看出来。如以赛亚书:

他们的脸是火焰的脸。天上的众星群宿都不发光;日头一出,就变黑暗;月亮也不放光。夜鸮(暂译,Tziim或tsiyim)卧在那里,他们的房屋满了鸱鸮(暂译,ochim);猫头鹰的众女住在那里,萨蒂尔(古希腊神话中的半人半羊神)在那里跳舞,鸮鸟(暂译,iyim或iim)必在它宫中回应,龙或蛇必在它玩乐的厅堂内吼叫。(以赛亚书13:8,10,21-22)

这论及巴比伦,这种敬拜的内在被描述为“火焰的脸”,也就是恶欲;“都不发光”的“众星”,也就是信之诸真理;“变黑暗”的“日头”,也就是神圣的爱;“不放光”的“月亮”,也就是信之真理;“夜鸮(暂译,Tziim或tsiyim)”、“鸱鸮(ochim)”、“猫头鹰的众女”、“萨蒂尔(古希腊神话中的半人半羊神)”和“龙或蛇”,它们是其敬拜的内层;因为这些事物属于自我之爱或人的自我。这也是为何在启示录,巴比伦被称为“淫乱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启示录17:5);以及鬼魔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牢狱,并各样污秽可憎之鸟的牢狱(启示录18:2)。从这些地方明显可知,当有这类事物在里面时,信之良善或真理不可能在那里;这类事物进入到何等程度,作为情感对象的良善和信之真理就离开到何等程度。在以赛亚书(21:9),它们还被称为“巴比伦的神像”。

在这种敬拜里面的,正是自我之爱或人的自我,或说,它就是自我崇拜,这一点在以赛亚书是很明显的:

你必向巴比伦王预言这诗歌: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诸天,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高者同等。然而你必被抛下地狱。(以赛亚书14:4,13-14,15)

此处很明显,“巴比伦”是指想要被拜为神的人,也就是说,这是自我崇拜。

同一先知书:

巴比伦的处女啊,下来坐在尘埃;迦勒底的女儿啊,坐在地上吧,没有宝座了;你倚靠自己的恶行,说,无人看见我。你的智慧你的知识把你引入歧途;你心里说,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没有别人。(以赛亚书47:1,10)

耶利米书:

看哪,你这行毁灭的山哪,就是毁灭全地的山,我与你反对;我必向你伸手,将你从岩石滚下去,使你成为烧毁的山。巴比伦虽爬上诸天,虽使她坚固的高处更坚固,但必有行荒废的从我这里到她那里。(耶利米书51:25,53)

这段经文再次表明,“巴比伦”是指自我崇拜。

耶利米书描述了这种人没有真理之光,只有完全的黑暗;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信之真理:

耶和华论巴比伦和迦勒底人之地所说的话。因有一民族从北方上来攻击她,使她的地荒凉,无人居住,连人带牲畜都四散走光。(耶利米书50:1,3)

“北方”表示黑暗,或真理的缺乏;“无人和牲畜”表示良善的缺乏。关于巴比伦的详情,可参看下文(11:28;1368节),那里论述了迦勒底。

注:Tziim或tsiyim,ochim,iyim或iim,其含义不确定,史威登堡认为它们是某种鸟。

1327、“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了全地的语言”表示这个古教会的状态,即:内在敬拜开始消失。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此处经上说的是“全地的语言”,而不像前面(11:7)那样说的是那些开始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之人的语言。“全地面”表示教会的状态,因为“地”是指教会,如前所示(662,1066节)。关于大洪水后的教会,情况是这样:圣言特别提到了三个教会,即:以挪亚命名的第一个古教会;以希伯命名的第二个古教会;以雅各命名,后来以犹大和以色列命名的第三个古教会。

被称为挪亚的第一个古教会是这样:该教会可以说是随后的教会之母;和通常众教会起初的情况一样,它比继它之后的教会更无瑕疵、清白无邪,这一点也可从本章第1节(11:1)清楚看出来,那里说它有一种语言,即有一种教义;也就是说,所有教会成员都视仁爱为本质。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其它教会一样,这第一个古教会也开始衰落,主要是因为许多人开始将敬拜转到自己身上,以便他们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这一点从第4节(11:4)明显看出来,因为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我们要为自己立名”。在教会中,这种人不可避免地就像某种发酵剂,或引发火灾的火把。当亵渎神圣之物的危险因此一触即发(参看571,582节)时,按照主的旨意,该教会的状态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它的内在敬拜消失了,而它的外在敬拜保留下来,这在此由“耶和华变乱了全地的语言”来表示。由此也清楚可知,被称为“巴别”的这种敬拜在第一个古教会中并不盛行,而是盛行于随后的教会,那时,人们开始被拜为神,尤其在他们死后。这就是如此多的异教神明的起源。

之所以允许内在敬拜消失,外在敬拜保留,是为了防止神圣之物遭到亵渎。因为亵渎神圣之物伴随着永恒的诅咒。除了拥有信之知识或认知,也承认它们的人外,没有人能亵渎神圣之物。凡没有信之知识或认知的人都不能承认它们,更不能亵渎它们。能被亵渎的是内在事物,因为神圣之物居于内在事物,而非外在事物。这种情况类似于一个人虽作了恶,却没有恶意。他所作的恶不能归咎于他,就像不能归咎于一个并非故意作恶的人或缺乏理性的人一样。因此,凡不相信死后生命的存在,却仍有外在敬拜的人,都不能亵渎属于永生的事物,因为他不相信永生的存在。而那些既知道又承认它的人就不同了。

这也是为何宁可允许一个人沉浸在欲望和快乐中,从而与内在事物隔离开来,也不允许他进入对内在事物的认识和承认,从而亵渎它们。由于这个原因,今天的犹太人被允许沉浸在贪婪中,以这种方式防止他们承认内在事物,因为他们就是那种若承认它们,必会亵渎之的人。没有什么比贪婪更能将一个人与内在事物隔离开来的了,因为贪婪是最低级的世俗欲望。这同样适用于教会之内的许多人,也适用于教会之外的外邦人,尽管后者,即外邦人是所有人中最不能亵渎的。这就是为何此处说“耶和华变乱了全地的语言”,这也是为何这句话表示教会的状态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它的敬拜变得外在,没有任何内在敬拜在里面。

以色列人和后来的犹太人被掳,囚禁在巴比伦就代表并表示这种情形。对此,耶利米书上是这样写的:

无论哪一族哪一国,不服侍这巴比伦王,也不把颈项放在巴比伦王的轭下,我必用剑、饥荒、瘟疫刑罚这民族,直到我藉他的手将他们完全消灭。(耶利米书27:8)

“服侍巴比伦王,把颈项放在他的轭下”是指被完全剥夺对信之良善和真理的认识和承认,由此被剥夺内在敬拜。

这一点在耶利米书的其它地方更为明显:

耶和华对住在这城里的一切百姓,就是未曾与你们一同被掳的弟兄如此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必打发剑、饥荒、瘟疫临到他们,使他们像令人作呕的无花果。(耶利米书29:16-17)

“住在这城里,不去巴比伦王那里”代表和表示那些拥有内在事物或信之真理的知识,却亵渎它们的人。论到这种人,经上说祂必打发“剑、饥荒、瘟疫”,也就是对亵渎的各种惩罚,使他们“像令人作呕的无花果”。

“巴别或巴比伦”表示那些剥夺他人认识并承认真理的一切能力的人。这一点也由耶利米书中的这些话来代表和表示:

我必将犹大人全都交在巴比伦王的手中,他要将他们掳到巴比伦去,用剑击杀他们。并且我要将这城中的一切财富和劳碌得来的,并一切宝物,以及犹大列王所有的珍宝,都交在他们仇敌的手中,仇敌要掠夺它们,带走它们。(耶利米书20:4-5)

此处“一切财富和劳碌得来的,并一切宝物,以及犹大列王所有的珍宝”在内义上表示信的知识或认知。

又:

我必召巴比伦王与北方的众宗族来攻击这地和这地的居民,并四围一切的民族。我要将他们尽行灭绝,使他们成为一片废墟,一阵嘘声和永久的荒地。这全地必成为一片荒地。(耶利米书25:9,11)

此处“巴比伦(即巴别)”用来描述信的内层事物,或内在敬拜的荒废。事实上,如前所示(1321,1326:6节),凡崇拜自我的人都没有信之真理。这种人摧毁、荒废和囚禁一切真实事物。这就是为何巴比伦也被称为“行毁灭的山”(耶利米书51:25)。关于巴比伦的详情,可参看前文(1182节)。

1328、“耶和华从那里将他们分散在全地面上”表示内在敬拜不复存在。这从“分散”的含义清楚看出来,“分散”是指驱散。从最直接的意义上讲,“分散在全地面上”表示驱散那些想要建巴别城的人。但他们是剥夺他人一切真理知识的人,如前所述,故这些话同时表示丧失内在敬拜,因为一个是另一个的结果。此处是指结果,因为这句话是第三次出现了。第一个古教会被剥夺了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或认知,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构成这个古教会的民族大部分成了偶像崇拜者,然而仍拥有某种外在敬拜。教会之外的偶像崇拜者的命运远比教会之内的偶像崇拜者的命运好得多,因为前者是外在的偶像崇拜者,而后者是内在的偶像崇拜者。前者的命运更好一些,这一点从主在路加福音(13:23,28-30)和马太福音(8:11-12)中所说的话清楚看出来。这就是这个古教会的状态改变的原因。

1329、创世记11:10.这些是从闪出生的:洪水以后二年,闪一百岁生了亚法撒。

“这些是从闪出生的”表示第二个古教会的衍生物;“闪”是指总体上的内在敬拜;“一百岁”表示该教会起初的状态;“亚法撒”是指被如此命名的一个民族,该民族表示记忆知识;“洪水以后二年”表示大洪水后的第二个教会。

1330、“这些是从闪出生的”表示第二个古教会的衍生物。这从“出生”的含义清楚可知,“出生(births,或译诞生)”是指教义事物和敬拜的起源和衍生,如前所述(1145节)。在圣言中,无论此处还是别处,“出生(births,或译诞生)”仅仅是指构成教会的事物,因而是指教义事物和敬拜。圣言的内义并不涉及其它任何东西;因此,当有教会诞生时,经上就说“这些是从它出生或诞生的”;如当上古教会诞生时,经上说:“这些就是天地的诞生”(创世记2:4);之后的大洪水前的其它教会也一样,经上说:“这是出生册”(创世记5:1)。大洪水后的三个教会同样如此:第一个被称为挪亚,第二个以希伯命名,第三个以雅各,后来以犹大和以色列命名。经上描述第一个古教会时,以同样的方式开始记载:“这些是从挪亚的儿子出生的”(10:1)。以希伯命名的这第二个古教会在本节(11:10)以同样的方式来描述,即:“这些是从闪出生的”。本章27节(11:27)论到第三个教会,也说:“这些是从他拉出生的”。因此,“出生”只表示正在描述的教会的教义事物和敬拜的起源和衍生。这第二个教会的出生之所以可追溯到“闪”,或它的开始之所以用“闪”来描述,是因为“闪”表示内在敬拜,在此表示该教会的内在敬拜。并不是说这个教会的内在敬拜在性质上和前一章中“闪”所表示的内在敬拜一样,只是说它是这个教会的内在敬拜。

1331、“闪”是指总体上的内在敬拜,这从刚才所说的清楚可知。该教会的内在敬拜的性质从自闪之后相继提到的人明显看出来,也就是说,他们都与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有关。当更仔细地检查用于年岁的数字,把它们分解成具体数字并加以解释时,这一点会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1332、“一百岁”表示该教会起初或总体上的状态,这从前面关于数字和年岁的阐述和说明(482,487,488,493,575,647,648,755,813,893节)清楚可知,即:它们一般表示时间段和状态。至于“一百岁”,以及本章后面几节提到的年岁表示哪些状态,这些状态是何性质,这解释起来要花很长时间;而且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1333、无。

1334、“亚法撒”是指被如此命名的一个民族,该民族表示记忆知识,这在前一章(10:22;1223-1224,1226-1227,1230节;10:24;1236节)已经说明。

1335、“洪水以后二年”表示大洪水后的第二个教会,这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在圣言中,“一年”,和“一天”、“一七(即一周)”一样,表示一个完整的时期,无论长短,或几年,或多年。事实上,它表示一个抽象的时期,这从前面(488,493节)引用的经文可以看出来。此处“洪水以后二年”也是如此,它表示教会的第二个时期,也就是这第二个古教会开始的时候。

1336、创世记11:11.闪生亚法撒之后,又活了五百年,并且生儿育女。

“闪生亚法撒之后,又活了五百年”表示持续时间和状态;“闪”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总体上的内在敬拜;“亚法撒”表示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并且生儿育女”表示教义事物。

1337、无需证实所表示的是这些事物,这从前面所给出的这些话的含义清楚可知。只需在此说明:该教会的内在敬拜仅仅是一种记忆知识,因而是一种爱,这爱可被称为真理之爱。因为当这个教会刚刚开始时,仁几乎荡然无存,因而信(信唯独来自仁)也几乎荡然无存。这也可从刚才关于巴别的城和塔的阐述清楚看出来,尤其是这一事实:“耶和华变乱了全地的语言”(11:9)。

1338、“并且生儿育女”表示教义事物,这从前面所给出的“儿子”的含义清楚可知(264,489-491,533节)。

1339、创世记11:12.亚法撒活到三十五岁,生了沙拉。

“亚法撒活到三十五岁”表示该教会第二个状态的开始,以及这第二个状态本身;“亚法撒”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记忆知识;“生了沙拉”表示由此而来的衍生物。“沙拉”是指被如此命名的一个民族,该民族表示来自记忆知识的东西,或记忆知识的后代。

1340、无需证实所表示的是这些事物。“沙拉”是指被如此命名的一个民族,该民族表示来自记忆知识的东西,或说记忆知识的后代,这在前面已经说明(10:24;1235,1237节)。

1341、创世记11:13.亚法撒生沙拉之后,又活了四百零三年,并且生儿育女。

“亚法撒生沙拉之后,又活了四百零三年”表示持续时间和状态;“亚法撒”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记忆知识;“沙拉”是指来自记忆知识的东西,或记忆知识的后代;“并且生儿育女”表示教义事物。

1342、创世记11:14.沙拉活到三十岁,生了希伯。

“沙拉活到三十岁”表示第三个状态的开始;“沙拉”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来自记忆知识的东西,或记忆知识的后代;“生了希伯”表示由此而来的衍生物;“希伯”是指一个民族,即希伯来民族,该民族以其祖先希伯为名,表示第二个古教会总体上的敬拜。

1343、“希伯”是指一个民族,即希伯来民族,该民族以其祖先希伯为名,表示第二个古教会总体上的敬拜,这从圣言的历史部分清楚看出来,其中许多地方提到希伯来民族。由于一种新的敬拜形式始于这个民族,所以凡拥有类似敬拜的人都被称为希伯来人。他们的敬拜就像后来在雅各后代中恢复的那种敬拜;其主要特征是,他们称他们的神为耶和华,并举行祭祀。上古教会一致承认主,称祂为耶和华,这从创世记头几章和圣言的其它地方明显看出来。古教会,也就是大洪水后的这个教会也承认主,称祂为耶和华,尤其那些拥有内在敬拜、被称为“闪的儿子”的人。剩下的人,也就是处于外在敬拜的人也承认耶和华,并敬拜祂。但当内在敬拜变得外在,尤其变成偶像崇拜,各个民族都有了自己所拜的神时,希伯来民族仍保留了耶和华这个名,称他们的神为耶和华,并由此与其他民族区分开来。

雅各在埃及的后代,包括摩西本人,不但失去了外在敬拜,甚至还失去了对这一事实的认识,即:他们称他们的神为耶和华。所以他们首先被教导,耶和华是希伯来人的神,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这从摩西五经中的这些话清楚看出来: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和以色列的长老要去见埃及王,对他说,耶和华希伯来人的神遇见了我们,现在求你容我们往旷野去,走三天的路程,为要祭祀耶和华我们的神。(出埃及记3:18)

出埃及记:

法老说,耶和华是谁,使我听祂的话,容以色列人去呢?我不认识耶和华,也不容以色列人去。他们说,希伯来人的神遇见了我们,求你容我们走三天的路程往旷野去,容我们祭祀耶和华我们的神。(出埃及记5:2-3)

雅各在埃及的后代不但失去了他们的敬拜,还失去了对耶和华之名的认识,这一点从摩西五经中的这些话清楚看出来:

摩西对神说,看哪,我到以色列人那里,对他们说,你们祖宗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他们若问我说,祂的名字是什么?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又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那自有的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神又对摩西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耶和华你们祖宗的神,就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这是我的名,直到永远。(出埃及记3:13-15)

从这些话明显可知,就连摩西也不认识耶和华,并且他们因耶和华希伯来人的神之名而有别于其他人。因此,耶和华在别处也被称为希伯来人的神,出埃及记:

你要对法老说,耶和华希伯来人的神打发我到你这里来。(出埃及记7:16)

你要到法老那里去,对他说,耶和华希伯来人的神这样说。(出埃及记9:1,13)

摩西、亚伦就到法老那里,对他说,耶和华希伯来人的神这样说。(出埃及记10:3)

约拿书:

我是个希伯来人;我敬畏耶和华诸天之神。(约拿书1:9)

撒母耳记:

非利士人听见欢呼的声音,就说,在希伯来人营里的这大声欢呼,是什么意思呢?随后就知道耶和华的约柜到了营中。非利士人说,我们有祸了!谁能救我们脱离这些威严诸神的手呢?这些就是从前在旷野用各样灾殃击打埃及人的神。非利士人哪,你们要像人一样,免得作希伯来人的奴仆。(撒母耳记上4:6,8-9)

从此处也明显看出,各个民族以他们所呼求的神之名来彼此区分,希伯来民族则以耶和华的名来区分。

祭祀是希伯来民族敬拜的第二个基本特征,这也可从前面所引用的经文(出埃及记3:18,5:2,3),以及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即:埃及人因这种敬拜而憎恶希伯来民族,如从摩西五经中的这些话所清楚看到的:

摩西说,这样行本不相宜,因为我们要把埃及人所厌恶的祭祀耶和华我们的神;看哪,若把埃及人所厌恶的,在他们眼前献为祭,他们岂不拿石头打死我们吗?(出埃及记8:26或22)

因此,埃及人也如此憎恶希伯来民族,以致他们拒绝“和希伯来人一同吃饭”(创世记43:32)。由此还明显可知,雅各的后代不仅包括希伯来民族,还包括拥有这种敬拜的所有民族。这也是为何在约瑟时代,迦南地被称为希伯来人之地:

约瑟说,我实在是从希伯来人之地被偷窃拐来的。(创世记40:15)

迦南地的偶像崇拜者当中就有祭祀,这一事实从许多经文清楚看出来,因为他们过去祭祀他们的神,如巴力等等。此外,来自叙利亚,即希伯曾生活的地方,就是希伯来民族的发源地的巴兰,在雅各的后代进入迦南地之前,不仅献祭,还称耶和华为他的神。至于巴兰来自叙利亚,即希伯来民族发源地,可参看民数记(23:7);他献祭(民数记22:39-40;23:1-3,14,29);他称耶和华为他的神(民数记22:18等)。创世记(8:20)提到挪亚说,他向耶和华献燔祭,尽管这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虚构的历史,因为“燔祭”表示敬拜的神圣,这可见于那里的故事。由此明显可知“希伯”或“希伯来民族”表示什么。

上一页 第2卷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