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启示录》第二章解读(3)

《启示录》第二章解读(3)

主的人性也是父的名,这一点可见于以下经文:

父啊,愿你荣耀你的名。(约翰福音12:28)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马太福音6:9;以及出埃及记23:20-21;耶利米书23:6;弥迦书5:4)

其他人的“名”也指敬拜的品质,这一点可见于以下经文:

羊的牧人按着名叫自己的羊。(约翰福音10:3)

在撒狄你还有几个名字。(《启示录》3:4)

我要将我神的名和我神城的名,就是新耶路撒冷,并我的新名,都写在他上面。(《启示录》3:12等)

从这些经文明显可知,“曾为我的名劳苦,并不乏倦”表他们钻研并努力为自己获取,以及教导属于宗教信仰及其教义的事物。

82.“但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仁爱离弃了”表有一件事要反对他们,就是他们没有将生活的良善置于首位,而事实上,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每个教会起初都是将生活的良善置于首位。这话之所以说给“以弗所教会”,是因为该教会表示教会中那些首先关注教义真理而非生活的良善,或将教义真理,而非生活的良善置于首位的人(73节);生活的良善本应放在首位,即首先予以关注;因为人在何种程度上处于生活的良善,就在何种程度上真正处于教义的真理,反过来则不然。原因在于,生活的良善开启心智的内层,内层被开启后,真理就显现在自己的光中,人由此不仅明白,而且热爱。当首先关注教义,或将教义置于首位时,情况就不同了。这时,真理虽被知晓,却不能从内在被看到,也不能出于属灵的情感被热爱(17节)。每个教会起初无不关注生活的良善,或将生活的良善置于首位,将教义的真理置于其次。但随着教会的堕落,它开始将教义的真理置于首位,将生活的良善置于其次,最终在末期唯独关注信,不仅将仁之良善从信分离出去,甚至还忽略将它们。从这些事明显可知,“你把起初的仁爱离弃了”表示他们没有将生活的良善置于首位,而事实上,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每个教会起初都是将生活的良善置于首位。

83.“所以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表回想他们的过错。这一点从刚才所述明显可知。

84.“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表他们要将其生命状态反转过来。人皆将教义真理置于首位,只要这样行,他就好比未熟的果子。而重生之人在吸取真理后,便将生活的良善置于首位,并且他越是这样行,就越发成熟,好比成熟的果子;随着他逐渐成熟,那么他成熟到什么程度,他里面的种子就多产到什么程度。我曾在那些成为灵的人当中观察过这两种状态。在第一种状态下,他们看似朝向地狱上方的山谷;而在第二种状态下,则看似朝向天堂的乐园。这种生命状态的反转就是此处所表示的。这一切通过悔改及此后生活的良善实现,这就是“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的意思。

85.“不然,我就速速临到你那里;你若不悔改,我就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表不然,必不赋予他们再看见真理的启示。“速速”表必然(4,947节);“灯台”表教会的启示(43,66节);故“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表拿走启示,叫他们看不见处于自己光中的真理,最终对真理一无所见。这从刚才所述(82节)可推知,即:若首先关注教义真理,或将其置于首位,这些真理的确能被知晓,却不能从内在被看到,也不能出于属灵的情感被热爱,因此它们会相继消失。因为通过真理之光看见真理就是通过人的内层心智看见它们,人的内层心智就是所谓的属灵心智,该心智通过仁爱被打开。当内层心智被打开后,光和对理解真理的情感就由主那里从天堂流入。启示便由此而来。处于这种启示的人一读到或听到真理即承认它们。而属灵心智没有打开的人却不然,因为他没有处于仁之良善,无论他如何处于教义的真理。

86.“但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就是你恨恶尼哥拉派的行为,这也是我所恨恶的”表他们通过自己的真理知道这一点,因而不希望以行为邀功,因为这有违主的功与义。“尼哥拉派的行为”是邀功的行为,我因启示而得知这一点。正因教会通过其教义的真理知道这一点,所以它不想要这类行为,以致经上说他们恨恶这些行为,主也因此说“你还有一件可取的事”。

然而,凡将教义真理置于首位,将仁之良善置于其次的人,其行为都是为了邀功;而那些将仁之良善置于首位的人则不然。这是因为真正的仁爱不想邀功或得回报,它喜欢行善,因为它就在善中,出于善行事。它通过良善仰望主,通过真理知道一切良善皆来自主,所以它厌恶邀功或回报。由于凡将信之真理置于首位的人只能作出诸如邀功之类的行为,然而又通过其真理知道这类行为是可憎恶的,所以我们说过,若他们不将仁置于首位,那么可知其行为是可憎恶的。刚才说了,这有违主的功与义;因为凡将功置于行为的人无不将义归于自己,事实上,他们声称义在他们那一方,因为他们有功。然而,这才是最大的不义,因为唯独主才有功德,唯独主在他们里面行善。唯独主是公义,耶利米书教导了这一点:

看哪,日子将到,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苗裔,这是他们呼求祂的名,耶和华我们的义。(耶利米书23:5,6;33:15,16)

87.“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表圣言的神性真理所教导那些将属于新教会,就是新耶路撒冷之人的,凡理解的人,都应当遵守。“听”既表理解,也表遵守,因为人注意听是为了理解和遵守。“听”表示这二者,这一点从日常用语明显可知,在日常用语中,人们会说“倾听”、“听从”,前者表示理解,后者表示遵守。“听”具有这两种含义,是出于对应;因为位于天堂耳部区域的天使就处在理解,同时遵守的状态。由于“听”表示理解和遵守这二者,所以主经常说:

凡有耳的,就应当听。(马太福音11:15;13:43;马可福音4:9,23;7:16;路加福音8:8;14:35)

这话同样说给了众教会,这从本章明显可知(《启示录》2:11,17,29;3:6,13,22)。向众教会说话的“圣灵”表示圣言的神性真理;“众教会”表基督教界的整个教会。“神的灵”,也就是“圣灵”表示从主所发出的神性真理,这一点可见于《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51节)。由于所指的是整个教会,故经上不是说“圣灵向教会所说的话”,而是说“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

88.“得胜的”表凡与邪恶并虚假争战、得以改造的人。写给七个教会的话描述了基督教会内所有能接受新耶路撒冷教义,并照之生活的人,因而所有能通过与邪恶并虚假争战得以改造之人的状态,所以“得胜的”是说给每个人的,如此处是说给以弗所教会的:

得胜的,我必将神乐园中间的生命树赐给他吃。(《启示录》2:7)

对士每拿教会说: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启示录》2:11)

对别迦摩教会说,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启示录》2:17)

对推雅推喇教会说,那得胜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赐给他权柄制伏列族。(《启示录》2:26)

对撒狄教会说,凡得胜的,必这样穿白衣。(《启示录》3:5)

对非拉铁非教会说,得胜的,我要使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启示录》3:12)

对老底嘉教会说,得胜的,我要赐他在我宝座上与我同坐。(《启示录》3:21)

在这些经文中,“得胜的”皆表与邪恶并虚假争战、因而得以改造的人。

89.“我必将生命树赐给他吃”表来自主的爱与仁之良善的归给。在圣言中,“吃”表归给;“生命树”表主的爱之良善;故“吃生命树”表来自主的爱之良善的归给。“吃”之所以表归给,是因为正如所吃的属世食物归给人肉体的生命,所接受的属灵食物则归给其灵魂的生命。“生命树”之所以表主的爱之良善,是因为伊甸园中的生命树并非表别的,还因为人通过从主所接受的爱与仁之良善而拥有属天和属灵的生命。“树”在经中多有提及,表示教会之人,在普遍意义上表示教会本身,其“果实”则表示生活的良善。原因在于,主是“生命树”,教会和教会中的人所具有的一切良善皆出自祂。关于这一点,适当之处会有说明。之所以说爱之善与仁之善,是因为爱之善是属天之善,就是爱主之善,仁之善是属灵之善,就是爱邻之善。二者彼此的性质可见下文,也可参看《天堂与地狱》(13-19节)一书。

90.“神乐园中间的”表从内层处于智慧和信仰的真理。“中间”表最内层(44,383节),在此指内层;“神乐园”表智慧与信仰的真理;故“神乐园中间的生命树”表从内层处于智慧和信仰之真理中的主及爱与仁之善。良善也在真理里面,因为良善是生命之本,真理是由此而来的生命的彰显。这在《圣爱与圣智》一书有大量说明。“神乐园”是指智慧和信仰的真理真理,这一点从“园”在圣言中的含义明显可知。在圣言中,“园”表智慧和聪明,因为“树”表教会之人,其“果实”表生活的良善。“伊甸园”并非表别的,因为经上以它来描述“亚当”的智慧。

以西结书中的“神的园”所表相同:

你靠自己的智慧聪明,为自己得了财富;你曾在伊甸神的园中,佩戴各样宝石。(以西结书28:4,13)

这论及“推罗”,“推罗”表教会对真理与良善的认知,因而表教会的聪明;故经上说:“你靠自己的智慧聪明,为自己得了财富”。所佩戴的各样宝石表聪明的真理。

同一先知书:

亚述曾是黎巴嫩的香柏树;神园中的香柏树不能遮蔽它;神园中伊甸的众树都羡慕它。(以西结书31:3,8-9)

这说的是埃及和亚述,因为“埃及”表知识,“亚述”表理性,聪明经由理性而来。“香柏树”所表相同;但由于他凭自己的理性而进入恃才自傲的状态,故经上论到他说:

在伊甸的众树中,论荣耀和高大,谁能与你相比呢?然而你要与伊甸的众树一同被送到低地;在未受割礼的人中间躺卧。(以西结书31:18)

“未受割礼的人”是指缺乏仁之良善的人。

以赛亚书:

耶和华必安慰锡安;使她的旷野成为伊甸,使她的沙漠变为耶和华的园子。(以赛亚书51:3)

此处“锡安”是指教会;“旷野”和“沙漠”是指真理的缺乏和无知;“伊甸”和“耶和华的园子”是指智慧和聪明。“园子”也表智慧和聪明(以赛亚书58:11;61:11;耶利米书31:12;阿摩司书9:14;民数记24:6)。

当教会之人处于来自主的爱之良善时,其聪明还好比一座园子,因为使他复活的属灵之热就是爱,而属灵之光是由此而来的聪明。众所周知,世上的园子靠热和光而繁盛;天堂的园子也一样。在天堂,乐园显为可见,并照着天使出于爱之良善从主所得的智慧而果树满园;但那些处于聪明,却未处于爱之良善的人周围只有草,没有园子;而那些处于脱离仁之信的人周围连草也没有,只有沙子。

91.“你要写信给士每拿教会的天使说”表写给并涉及那些在生活上处于良善,在教义上处于虚假之人。这些人由“士每拿教会”来表示,这一点从写给教会的这些话明显可知,不过,这些话当照着灵义来理解。

92.“这些事是那首先的、末后的说的”表主,唯独祂是神。主自称“我是首先的,是末后的”,以及“是始,是终”,“是阿拉法,是俄梅戛”,“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启示录》1:4,8,11,17),其含义如前所述(13, 29-31, 38, 57节),从那里明显可知,它还表示,唯独祂是神。

93.“死过又活的”表祂在教会被漠视,祂的人性不被承认为神性,然而在这方面也唯独祂是生命,永生唯独来自祂。这就是本句经文的含义,可参看上文(58-60节),那里解释这句话。之所说这些以及刚才那些话,是因为该教会所描述那些人的主要错误在于不承认主的神性人,因而不靠近祂。

94.“我知道你的行为”表主立刻洞悉他们所有的内层和外层。这从前面的解释明显可知(76节)。在此尤指主洞悉他们处于虚假,然而在生活上处于良善,他们以为这些良善是生活的良善,其实不是。

95.“苦难和贫穷”表他们处于虚假,因而不处于良善。“知道他们的苦难”表看见他们处于虚假;“知道他们的贫穷”表看见他们并未处于良善,因为在圣言中,“苦难”论及虚假(33节);“贫穷”论及良善的缺乏;属灵的贫穷不是别的什么。圣言常提及 “困苦穷乏”,在灵义上,“困苦”表未处于真理之人,“穷乏”表未处于良善之人。后面还加了一句:“你却是富足的”,放在括号内,因为某些抄本没有这句话。

96.“也知道那自称是犹太人、其实不是所说的毁谤话”表错误断言他们处于爱之良善,其实并未处于爱之良善。“亵渎话”在此表错误的断言;“犹太人”并非表犹太人,而是表那些处于爱之良善的人,抽象而言,表爱之良善;因此“那自称是犹太人、其实不是所说的毁谤话”表错误断言他们处于爱之良善,其实并未处于爱之良善。“犹太人”之所以表示那些处于爱之良善的人,是因为在圣言中,“犹大”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以色列”表示主的神性智慧的神性真理;因此,“犹太人”表示那些处于来自主的爱之良善之人,“以色列人”表示那些处于来自主的神性真理之人。这些人就是“犹太人”所指的,这一点下文(350节)所引用的许多经文明显可知,有关该主题的相关内容也可参看《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51节)。从抽象意义上说,“犹太人”表爱之良善,因为灵义是从人物抽象出来的(78, 79节)。人若不知“犹太人”在圣言中表示那些属于主的属天教会之人,他们就是处于对主之爱的人,那么在读圣言的先知书时,必陷入许多错误中。关于这一点,可见下文(350节)。

97.“乃是撒但会堂的人”表因为他们在教义上处于虚假。之所以称为“会堂”,是因为所提及的是犹太人。犹太人在会堂施行教导,故“会堂”表示教义。“撒但”表示那些处于虚假之人的地狱,故它被称为“撒但会堂”。地狱被称为“魔鬼”和“撒但”,被称为“魔鬼”的地狱是指诸如处于邪恶的人,确切地说,是处于自我之爱的人;被称为“撒但”的地狱则指诸如处于虚假的人,确切地说,是以自己的才华为骄傲的人。地狱之所以被称为“魔鬼”和“撒但”,是因为凡在地狱者皆被称为魔鬼和撒但。由此明显可知,他们“乃是撒但会堂的人”表示在教义上处于虚假。

由于此处论述的是那些在生活上处于良善,在教义上处于虚假的人,而这种人只知道自己处于良善,其虚假就是真理,故有必要对其加以说明。一切敬拜的良善皆由真理形成,一切真理皆通过良善形成,故良善若没有真理,就不是良善;真理若没有良善,也不是真理;诚然,从外在形式上看,它们似乎是良善与真理,其实并不是。良善与真理的结合被称为天上的婚姻;人里面的教会与天堂就出于该婚姻。因此,

如果虚假取代了真理,那么人就会行虚假的良善,这良善并非良善,因为它要么是伪善,要么是邀功的,要么是与生俱来的属世之善。

举例说明这一点。人若处于这一虚假:他自以为凭自己行善,因为他有行善的能力,那么他的良善就不是良善,因为是他自己,而不是主在这良善中。若人处于这一虚假:他能行出本为良善的良善,而无需知道自己里面的邪恶,因而无需悔改,那么尽管他看似行善,然而并未行善,因为若不悔改,人便处于邪恶。若人处于“良善使他从邪恶中洁净”这一虚假,却对他所处的邪恶一无所知,那么他就只能行出伪善,这种善从内被他的邪恶所玷污。若人处于这一虚假:多神是存在的,并对此加以确认,那么他所行的良善是分裂的,分裂的良善不是良善。若人处于这一虚假:他相信主人性中的神性,不像身体中的灵魂,那么他就无法通过主行善,非出于主的良善并不是良善,因为这与主所说的这些话相悖:

人若不在我里面,我也在他里面,就不能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枯枝被丢出去,扔在火里烧了。(约翰福音15:4-6等)

因为良善从真理得其品质,真理从良善得其存在或本质。

谁不知道,若无教义,教会不成教会?因为教义教导人如何思想神并通过神思想,以及人如何通过并依靠神行事。所以教义必须出于真理,照真理行事就被称为良善;由此可知,照虚假行事并非良善。有人以为人所行的良善里面没有任何出于真理或虚假的东西,然而良善的品质并非来自其它源头,因为它们像爱与智慧,也像爱与愚蠢那样结合起来;智者之爱行良善,而愚者之爱所行的,外在看似良善,内在与良善完全不同。因此,智者之善犹如精金,愚者之善犹如包裹污垢之金。

98.“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表当受到邪恶侵扰和虚假攻击时,不要绝望。因为对那些生活上处于良善,教义上处于虚假的人来说,这是在所难免的。这一点从下文明显可知。

99.“看哪,魔鬼要把你们中间一些人下在监里”表其生活的良善会受到来自地狱的邪恶侵扰。这就是被魔鬼“下在监里”的含义,因为“魔鬼”是指那些处于邪恶之人所在的地狱,抽象而言,是指在其中并由此而来的邪恶(97节)。“下在监里”是指受到侵扰,因为那些被出于地狱的邪恶侵扰之人犹如囚在监里,他们在意愿良善时,只能思想邪恶。冲突和内心的焦虑由此产生,使其难以自拔,如同被锁链捆绑的人。原因在于,其良善只要与虚假粘在一块,就不是良善,并且只要与虚假粘在一块,邪恶就在其中;因此这就是侵扰之物。

不过,这种侵扰发生在灵界,而非自然界,在人死后发生。我经常被恩准看到他们被侵扰的情形,听到他们哀告说,他们曾经行善,如今也愿意行善,却由于周围的邪恶而无能为力。然而,他们受侵扰的方式不尽相同,照其确认虚假的程度,有的更为严重,故经上说:“魔鬼要把你们中间一些人下在监里”。确认虚假是有害的,这一点可见于《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91-97节)一书。

圣言中,“被囚的”和此处“下在监里”的所表相同,如以下经文:

我立你作人民的约,领被囚的出牢狱,领坐黑暗的出牢房。(以赛亚书42:6-7; 49:8-9)

耶和华差遣我向被囚的宣告自由,向被捆绑的宣告释放。(以赛亚书61:1)

我因与你立约的血,将被掳而囚的人从坑中释放出来。(撒迦利亚书9:11)

神领被囚的出来。(诗篇68:6)

愿被囚之人的叹息达到你面前。(诗篇79:11)

要垂听被囚之人的叹息,要为死亡之子开门。(诗篇102:20)

耶和华释放被囚的。(诗篇146:7)

很明显,在上述经文中,“被囚的”不是指世上被囚的人,而是指被地狱,因而邪恶与虚假所囚的人。主的这些话也是同样的含义:

我在监里,你们不来看顾我。(马太福音25:43)

由于主将那些尽管在教义上处于虚假,但在生活上仍处于良善的人“领出监牢”,或从侵扰中解救出来,所以祂说:“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还说:“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

100.“叫你们被试炼”表利用虚假和他们争战。之所以有这样的含义,是因为属灵的试探就是魔鬼与主为占据人而争战。魔鬼或地狱把他的虚假引出来,并予以指责和定罪。而主却将真理引出来,将人引离虚假,把他解救出来。显现给人,如同在他自己里面的,正是这种争战,因为争战来自与他同在的恶灵,被称为“试探”。我从亲身经历得知,属灵的试探不是别的。因为我在试探中曾看到引发试探的魔鬼,还看到从解救我的主那里来的流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