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二、对真理的内在承认,也就是信仰,只存在于那些处于仁爱的人里面

二、对真理的内在承认,也就是信仰,只存在于那些处于仁爱的人里面

二、对真理的内在承认,也就是信仰,只存在于那些处于仁爱的人里面

  Faith13.刚才说了什么是信,现在说说什么是仁。就其起源或初始而言,仁就是对良善的情感;由于良善热爱真理,所以对良善的情感会产生对真理的情感,并通过它产生对真理的承认,也就是信。通过这一系列步骤,对良善的情感就逐渐取得形式或显现,并变成仁。这就是仁从它的起源,也就是对良善的情感,通过信,也就是对真理的承认,到它的最后目的,也就是仁的逐步发展。最后的目的就是行动。由此可见,爱,也就是对良善的情感,如何产生信(信与对真理的承认是一回事),并通过这信产生仁(仁与通过信作工的爱是一回事)。

  Faith14.说得更清楚一点:良善无非是功用;因此,就其真正的起源而言,仁就是对功用的情感;由于功用热爱方法,所以对功用的情感产生对方法的情感,由此产生关于它们的知识或认知;通过这一系列步骤,对功用的情感逐渐取得可见形式或显现,并变成仁。

  Faith15.这个顺序就像意愿的一切通过理解力进入身体行为的顺序。没有理解力,意愿不会从自己产生任何东西;没有意愿,理解力也不会从自己产生任何东西。为叫某种东西可以存在,两者必须联合行动。或也可说:属于意愿的情感若不通过属于理解力的思维,就不会从自己产生任何东西,反之亦然;为叫某种东西可以存在,它们必须联合行动。请认真想一想:若从思维中拿走属于某种爱的一切情感,你还能思考吗?若从情感中拿走一切思维,你还能被任何东西打动吗?或也可说,若从思维中拿走情感,你还能说话吗?若从情感中拿走思维或理解力,你还能做什么?仁与信也是如此。

  Faith16.这一点可通过与一棵树作比较来说明。一棵树的最初源头是一粒种子,这种子里面有一种结出果实的努力。这种努力被热激活,先生出根来,从根发出长有枝叶的幼苗或茎干,最后结出果实;结出果实的努力便以这种方式显示存在。由此明显可知,结出果实的努力不断贯穿于整个生长过程,直到它显示存在;因为如果它真的停止了,植物的生长能力就会立刻消亡。这一过程的应用是这样:树是人;他里面产生方法的努力来自在他理解力中的意愿;带有枝叶的幼苗或茎干在人里面就是工具性的方法,或说意愿进入结果所用的方法;果实,也就是树里面结出果实的努力的终极结果,在人里面就是功用;他的意愿在这些功用中显示存在。由此可见,通过理解力产生功用的意愿不断贯穿于整个过程,直到它显示存在。关于意愿和理解力,以及它们的结合,可参看《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43节)。

  Faith17.从刚才所述明显可知:仁在它是对良善或功用的情感的程度内而产生作为方法的信,它通过这信可以显示存在;因此,仁与信在履行功用中联合行动;信不是从它自己,而是从仁产生良善或功用;因为信就是处于中间阶段的仁,或运作方法上的仁。所以,信产生良善,如同树结出果实是一个谬论。树不是信,树是人。

  Faith18.要知道,仁与信构成一体,正如意愿与理解力构成一体,因为仁属于意愿,信属于理解力。同样,仁与信构成一体,正如情感与思维构成一体,因为情感属于意愿,思维属于理解力。而且,仁与信构成一体,正如良善与真理构成一体,因为良善涉及属于意愿的情感,真理涉及属于理解力的思维。总之,仁与信构成一体,正如本质与形式构成一体,因为仁是信的本质,信是仁的形式。由此明显可知,没有仁的信,就像没有一个本质的一个形式,根本什么东西都不是;没有信的仁则像没有一个形式的一个本质,同样根本什么东西都不是。

  Faith19.确切地说,人里面的仁与信,如同被称为收缩、舒张的心脏运动和被称为呼吸的肺脏运动。此外,这两个器官与人的意愿和理解力,因而与仁和信存在一个完整的对应关系。故在圣言中,意愿及其情感由“心”来表示,理解力及其思维由“呼吸”和“灵”来表示。因此,“最后一口气”是指不再存活,“交出灵”是指停止呼吸。

  这一切清楚表明,既不可能有无仁之信,也不可能有无信之仁;无仁之信就像没有心脏的肺呼吸,这对任何生物来说都是不可能的;只有机器人能做到。无信之仁就像没有任何肺脏的一颗心脏,这样的心脏不可能提供有意识的生命。因此,仁通过信履行功用,就像心脏通过肺脏工作一样。心与仁,并肺与信之间的相似性如此之大,以至于在灵界,仅仅通过每个人的呼吸就能知道他的信是何性质,通过他的心跳知道他的仁是何性质。因为天使和灵人都靠心跳和呼吸活着,和世人一样;正因如此,他们和世人一样感觉、思考、行动和说话。

  Faith20.由于仁是对邻之爱,所以现在说一说什么是邻舍。就属世意义而言,邻舍是指集体和个体的人。集体的人是指教会、我们的国家和社区;个体的人是指我们的同胞,在圣言中被称为“弟兄”和“同伴”。但就属灵意义而言,邻舍是指良善;由于良善在于功用,所以邻舍在属灵意义上是指功用。每个人都必承认,功用就是属灵的邻舍。因为谁会爱一个仅仅作为一个人的人呢?我们爱他是因为他里面赋予他品质的东西,因而是因为他的品质,因为这才是这个人。我们所爱的这种品质就是功用,被称为良善;因此,这就是邻舍。由于圣言在核心上是属灵的,所以就它的属灵意义而言,爱良善就是爱邻舍。

  Faith21.然而,因邻舍为自己提供的良善或功用而爱邻舍是一回事,因自己向邻舍提供的良善或功用而爱邻舍是另一回事。前者甚至连恶人也能做到,而后者只有善人才能做到,因为善人出于良善而热爱良善,也就是说,他出于对功用的情感而热爱功用。主在马太福音(5:42–47)描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许多人说:“我爱这个人,因为他爱我,并向我行善。”但仅仅因为这个原因而爱别人不是从内心深处来爱他,除非爱他的这个人拥有良善在自己里面,并出于这良善而爱别人的良善。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就处于仁爱;而在另一种情况下,他仅处于友谊,这种友谊不是仁爱。一个人若出于仁爱而爱邻舍,就会与邻舍的良善结合,而不是与他这个人结合,除非并且只要他处于良善。这样一个人就是属灵的,他对邻舍的爱也是属灵的。然而,一个人若出于纯粹的友谊而爱邻舍,就会与他这个人结合,同时与他的邪恶结合。这样一个人死后很难与那个陷入邪恶的人分离;但前者能。仁通过信作出这种区分,这信就是真理;处于仁爱的人会通过真理仔细检查并看出当爱什么;他在热爱并利益他人时,会关注别人所行功用的品质。

  Faith22.真正被称为爱的,是对主之爱,对邻之爱是仁。对人来说,对主之爱只能存在于仁里面;主正是在仁里面与一个人结合的。由于就其本质而言,信就是仁,所以可推知,没有人能拥有对主的信,除非他处于仁。结合从仁通过信而来;主通过仁与人结合,人通过信与主结合。结合是相互的,对此,可参看《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102–107节)。

  Faith23.总结:人避恶如罪并仰望主到何等程度,就在何等程度上处于仁,因而在何等程度上处于信。人避恶如罪并仰望主到何等程度,就在何等程度上处于仁,这一点可见于《新耶路撒冷教义之生活篇》(67–73,74–91节);也在何等程度上拥有信(42–52节)。关于“仁”这个词的真正含义,也可参看这本书(114节)。

  Faith24.综上所述,明显可知,得救之信,也就是对真理的内在承认,只可能存在于那些处于仁爱的人里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