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没有人单凭怜悯上天堂
521、那些对天堂、通往天堂的道路以及人内在的天堂生活没有受到教导的人,认为被接纳进天堂仅仅是出于怜悯,这怜悯给予那些有信仰且有主为他代求的人;因此他们认为这只是出于恩典的接纳。结果,他们认为所有人,无论多少,都可以凭借神的喜悦得救;甚至有些人认为,连地狱中的人也能得救。
但这些人对人的本质一无所知,即人完全如同他的生活,而他的生活如同他的爱,不仅是关于他的内在意愿和理解,也关于他的外在身体,以及身体形式只是一种外在形式,在其中内在以效果呈现,因此整个人就是他自己的爱(参363节)。他们也不知道,身体不是靠自己活着,而是靠其灵,人的灵就是他的情感本身,他的灵不过是人的情感以人形呈现,在死后也以这种形式出现(参453-460节)。只要这些事情不为人所知,人就会被引导相信,救赎不过是神的喜悦,也就是所谓的怜悯和恩典。
522、首先,让我们谈谈什么是神性的怜悯。神性的怜悯是纯粹的怜悯,施向整个人类,为了拯救他们;它也持续地临到每一个人,从不离开任何人。因此,凡能得救的人都会得救。但没有人能不通过神性的方法而得救,这些方法是主在圣言中启示的。神性的方法就是所谓的神性真理:这些真理教导人应当如何生活才能得救。主通过这些真理引导人进入天堂,并通过它们将天堂的生命注入人里面:主对所有人都这样做;但除非人远离邪恶,否则主不能将天堂的生命注入任何人,因为邪恶阻碍了这一过程。因此,人越是远离邪恶,主就越能通过祂的神性方法,出于纯粹的怜悯引导他,从婴儿期到他在世上生命的终结,之后直到永恒。这就是所理解的神性怜悯。由此可见,主的怜悯是纯粹的怜悯,但不是直接的怜悯,即不是按照祂的喜悦拯救所有人,不管他们如何生活。
523、主从不违背次序而行,因为他就是次序本身。从主所发的神性真理是建立次序的,神性真理是主引导人的次序法则。凭怜悯直接施予拯救,这有违神性的次序,而有违神性的次序也就有违神性本身。
神性的次序就是人里面的天堂。人通过违背次序法则(即神性真理)的生活,在自己里面扭曲了这次序。主出于纯粹的怜悯,通过次序法则,将人领回这次序之中。人越是回归次序,就越能在自己里面接受天堂,而凡在自己里面接受天堂的人,都能进入天堂。
由此再次可见,主的神性怜悯的确是纯粹的怜悯,但并非直接施予的怜悯。
524、若人能通过直接的怜悯得救,那么所有人都会得救,甚至那些在地狱中的人也会得救,实际上地狱将不复存在,因为主就是怜悯本身、爱本身、良善本身。因此,说主能够直接拯救所有人却不这样做,这是违背他的神性的。从圣言中我们知道,主愿意所有人得救,不愿任何人被定罪。
525、许多来自基督教世界进入来世的人,都带着这样的信念,即他们将通过直接的怜悯得救,因为他们祈求这种怜悯。但当他们被考察时,发现他们相信进入天堂仅仅是被允许进入,而那些被允许进入的人就完全处于天堂的喜乐中,他们对天堂是什么、天堂的喜乐是什么一无所知。
因此有人告诉他们,主不拒绝任何人进入天堂,如果他们渴望,可以被允许进入,甚至可以在那里居住。那些有此渴望的人确实也被允许进入;但当他们刚到天堂门槛时,由于天堂之热的气息(这热是天使所处的爱)和天堂之光(即神性真理)的流入,他们心中感到如此痛苦,以至于他们在自己里面感受到的不是天堂的喜乐,而是地狱的折磨。因此震惊之下,他们匆忙从那里逃离。
通过这种亲身经历,他们明白了没有人能通过直接的怜悯获得天堂。
526、我曾经与天使们谈论过这个问题,我说世上许多生活在邪恶中的人,当他们与他人谈论天堂和永生时,只会说进入天堂仅仅是通过纯粹的怜悯被允许进入;尤其是那些将信仰作为唯一救赎途径的人更是如此。因为根据他们宗教的原则,他们不关注生活,不关注爱的行为(这些构成了生活),也不关注主用来将天堂注入人内,使人能够接受天堂喜乐的其他途径。由于他们这样拒绝了所有实际的中介手段,他们必然认为人进入天堂仅仅是出于纯粹的怜悯,他们相信上帝父亲会因儿子的代求而被感动施予这种怜悯。
【2】对此,天使们说,他们知道这样的教义必然源自”唯信称义”原则的采纳;而且因为这一教义是其他教义的核心,由于它不是真理,所以没有任何来自天堂的光能够流入其中。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教会对于主、天堂、死后的生命、天堂的喜乐、仁爱与仁义的本质,以及总体上关于良善及其与真理的结合等方面存在无知。因此也不了解人的生命从何而来、本质如何。而这些从来不是源自思想,而是源自意愿及其行为;思想只有在从意愿中汲取时才有意义,同样,信仰只有在从爱中汲取时才有意义。
天使们感到忧伤,因为这些人不知道单靠信仰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没有爱作为其源头的信仰只是知识,对某些人来说只是一种冒充信仰的说服(参482节)。这种说服不在人的生命中,而是在生命之外,因为如果它与爱不相连,就会与人分离。
【3】此外,天使们说,那些持有这种关于人救赎的基本原则的人,不可能不相信直接的怜悯,因为他们从自然之光以及视觉经验中都能感知到,分离的信仰并不构成人的生命,因为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同样可以有这种思想和自我说服。因此,人们相信邪恶之人和良善之人一样能够得救,只要他们在临死之际出于信任谈论代求和通过代求而来的怜悯。
天使们承认,他们从未见过任何生活邪恶的人因为直接的怜悯而被接入天堂,无论他们在世上如何出于信任或信心(这在高级意义上被理解为信仰)发言。
【4】当被问及亚伯拉罕、以撒、雅各、大卫以及使徒们是否因直接的怜悯被接入天堂时,天使们回答说,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是按照他们在世上的生活被接纳的。天使们知道这些人在哪里,并且他们在那里并不比其他人受到更多尊敬。
关于这些人在圣言中被尊敬地提及的原因,天使们解释说,这是因为在内在意义上,这些名字代表主:通过”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理解为主的神性和神性人性;通过”大卫”,理解为主的神性王权;通过”使徒们”,理解为主的神性真理。
当人阅读圣言时,天使们完全不会注意到这些人物本身,因为他们的名字不会进入天堂,而是如前所述,天使们通过这些名字感知到主。因此,在天堂的圣言中(参259节),这些人物根本没有被提及,因为天堂的圣言是世上圣言的内在意义。
527、我可以凭借大量经验证明,为那些在世上过着与天堂生活相反的生活的人灌输天堂的生活是不可能的。因为有些人相信,他们死后听到天使讲述神圣真理时,能够轻易接受这些真理,并且会相信,因此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从而可以被接入天堂。但这已经在许多人身上尝试过,只有那些持有类似信念的人被允许尝试,目的是让他们知道死后无法悔改。
在那些被尝试的人中,有些确实理解了真理,看似接受了它们;但一旦他们回到自我之爱的生活中,就立即拒绝了这些真理,甚至反对它们。有些人立刻拒绝,不愿听闻;有些人希望他们从世界带来的自我之爱的生活能被移除,并代之以天使的生活或天堂的生活。这也在允许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了尝试,但当他们的爱之生活被移除时,他们就像死了一样躺着,不再能掌控自己。
通过这些和其它经验,善良的单纯之人得到教导:一个人的生活在死后绝不能改变;邪恶的生活不可能转变为善良的生活,地狱的生活也不可能转化为天使的生活。因为每个灵从头到脚都是按照他的爱,也就是按照他的生活构成的,将这种生活转变为相反的生活,就等于彻底毁灭这个灵。
天使们承认,将一只夜猫头鹰变成鸽子,或将一只猫头鹰变成天堂之鸟,都比将地狱之灵变成天堂天使要容易得多。人死后保持与他在世上生活相同的状态,这一点在前文(参470-484节)中已有论述。从这些可以清楚看出,没有人能通过直接的怜悯被接入天堂。
第五十五章 过天堂的生活并非如人们所想的那么困难
528、有些人认为,过一种引向天堂的生活(即所谓的属灵生活)是困难的,因为他们听说人必须放弃世界,摒弃所谓的肉体和肉欲的欲望,并且要过属灵的生活。他们对此的理解仅仅是要抛弃世俗之物,尤其是财富和荣誉,不断地进行关于神、救赎和永生的虔诚冥想,并且生活在祈祷、阅读圣言和虔诚书籍中。他们认为这就是放弃世界,按照灵而非肉体生活的方式。
但通过大量经验以及与天使的交谈,我得知事实完全不是这样的。实际上,那些以这种方式放弃世界并按灵生活的人,为自己创造了一种忧郁的生活,这种生活无法接受天堂的喜乐,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会伴随着他。但是,为了让人接受天堂的生活,他必须完全生活在世界中,履行那里的职责和事务,然后通过道德和公民生活接受属灵生活。只有这样,属灵生活才能在人里面形成,他的灵才能为天堂做好准备。
因为过内在生活而不同时过外在生活,就像住在没有地基的房子里,这房子会逐渐下沉,或出现裂缝和缝隙,或摇晃直到倒塌。
529、若以理性的洞察力观察并探究人的生活,可以发现它有三重,即属灵生活、道德生活和公民生活,而且这些生活是彼此区分的。因为有些人过着公民生活,却没有道德和属灵生活;有些人过着道德生活,却没有属灵生活;还有些人既过公民生活,也过道德生活,同时还过属灵生活。后者过的是天堂的生活,而前者过的是与天堂生活分离的世界生活。
从这些首先可以明白,属灵生活并非与自然生活或世界生活分离,而是与它相连,如同灵魂与身体;若将它们分开,就如同住在没有地基的房子里,如前所述。因为道德和公民生活是属灵生活的实践;属灵生活的本质是愿意行善,而道德和公民生活的本质是实际行善。如果后者与前者分离,属灵生活就只剩下思考和言谈,而意愿会退却,因为它失去了支撑;然而,意愿正是人的属灵本质。
530、从以下内容可以看出,过一种引向天堂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么困难。谁不能过公民和道德的生活呢?因为每个人从婴儿时期就开始接触这种生活,并从世界生活中了解它。每个人都过着这种生活,无论是恶人还是善人,因为谁不想被称为诚实的人?谁不想被称为公正的人?几乎所有人在外表上都表现出诚实和公正,甚至看起来好像他们内心就是诚实公正的,或者好像他们的行为源自诚实和公正本身。
属灵人也应当如此生活,这对他来说和自然人一样容易,只有一个区别:属灵人相信神性,他之所以诚实公正地行事,不仅是因为这符合公民和道德法则,也是因为这符合神性法则。因为当他行事时思考神性之事,就与天堂的天使交流,并且在他这样做的程度上,与天使结合;这样他的内在人就被打开,这内在人本身就是属灵人。当人处于这种状态时,他就被主收养和引导,虽然他自己并不知道;这时他所行的诚实和公正,即道德和公民生活的内容,是出于属灵的源头而行的,而从属灵源头行诚实和公正,就是从诚实和公正本身去行,或者说是从心里去行。
【2】他的公正和诚实在外在形式上看起来与自然人,甚至与恶人和地狱之人的公正和诚实完全相似,但在内在形式上却完全不同。恶人行诚实和公正只是为了自己和世界;因此,如果他们不害怕法律和惩罚,以及失去名誉、荣誉、利益和生命,他们的行为就会完全不诚实和不公正,因为他们不敬畏神,也不敬畏任何神性法则,因此没有任何内在约束来限制他们。那时,他们会尽可能地欺骗、抢夺和掠夺他人,并从中获得快乐。他们内心的真实面目,特别在来世显现出来,那时每个人的外在都被除去,内在被打开,他们将永远生活在这内在中(参499-511节)。由于他们那时没有外在约束(如前所述,即对法律的恐惧,以及对失去名誉、荣誉、利益和生命的恐惧),他们的行为就变得疯狂,并嘲笑诚实和公正。
【3】而那些因神性法则而行诚实和公正的人,当外在被除去,只剩下内在时,他们行事睿智,因为他们与天堂的天使结合,从天使那里获得智慧。从这些内容首先可以明白,属灵人在公民和道德生活方面完全可以像自然人一样行事,只要他的内在人,即他的意愿和思想与神性相连。(参358-360节)
531、属灵生活的法则、公民生活的法则和道德生活的法则也都在十诫中传授给我们:前三条诫命是属灵生活的法则,接下来的四条是公民生活的法则,最后三条是道德生活的法则。纯粹属世的人在外在形式上也像属灵人一样遵循这些诫命,因为他同样敬拜神明,进入教堂,聆听讲道,摆出虔诚的面容;不杀人,不犯奸淫,不偷盗,不作假见证,不欺骗他人夺取财物。但他这样做仅仅是为了自己和世界的缘故,为了显得良善。然而,这同一个人在内在形式上与外表截然相反,因为他内心否认神明,在敬拜中扮演伪君子;当他独自一人时,嘲笑教会的神圣事物,认为这些事物只是用来约束单纯民众的枷锁。
【2】因此,他完全与天堂隔绝;所以,他既不是属灵人,也不是道德人,甚至不是公民人。因为尽管他不杀人,却仍然憎恨任何反对他的人,并因憎恨而燃烧着复仇的欲望;因此,若不是公民法律和外在约束(即恐惧)阻止他,他就会杀人;由于他有此欲望,可见他内心持续地在杀人。虽然他不犯奸淫,但因为他认为这是合法的,所以他实际上是个持续的奸淫者,因为只要有机会,他就会犯奸淫。同样,虽然他不偷盗,但因为他贪图他人财物,并且不认为欺诈和不良手段违反法律,所以他在心里持续地做贼。对于道德生活的诫命,如不作假见证和不贪恋他人财物,也是如此。凡否认神明且没有任何宗教良心的人都是如此。这些人的真实面目在来世清晰可见,当他们的外在被剥离,进入内在状态时;那时,因为他们与天堂隔绝,就与地狱为伍,因此与那里的人结为同伴。
【3】但那些内心承认神明,并在生活行为中关注神性法则,按照十诫的前三条和其余诫命行事的人则不同;当他们的外在被剥离,进入内在状态时,他们比在世上时更有智慧。当他们进入内在状态时,就像从阴影进入光明,从无知进入智慧,从悲伤的生活进入幸福的生活,因为他们在神性之中,也就是在天堂之中。这些话是为了让人知道,尽管两种人在外在生活上看似相同,但各自的本质却是怎样的。
532、每个人都能知道,思想是随着意向而流动和倾向的,或者说,思想随着人所关注的方向而去。因为思想是人的内在视觉,它的行为与外在视觉相似,会转向并停留在它所转向和关注的地方。因此,如果内在视觉或思想转向世界,并停留在那里,那么思想就变成世俗的;如果转向自己和自己的荣誉,就变成肉体的;如果转向天堂,就变成天堂的。因此,如果思想转向天堂,它就被提升;如果转向自己,它就从天堂被拉回,沉浸在肉体中;如果转向世界,它也会偏离天堂,分散到眼前的事物上。
【2】是人的爱创造了意向,并决定人的内在视觉或思想朝向其对象;因此,自爱引导思想朝向自己和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对世界的爱引导思想朝向世俗事物,对天堂的爱引导思想朝向天堂事物。通过这些,当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爱时,就能知道人内在的状态,也就是他心智的状态;即,爱天堂的人,他的内在被提升朝向天堂,并向上开放;爱世界和爱自己的人,他的内在向上关闭,向外开放。由此可以推断,如果心智的较高部分向上关闭,人就不再能看到天堂和教会的事物,这些事物对他来说处于黑暗中;而处于黑暗中的事物要么被否认,要么不被理解。这就是为什么那些爱自己和世界胜过一切的人,因为他们心智的较高部分关闭了,内心否认神性真理;即使他们从记忆中谈论这些真理,他们也不理解它们;他们看待这些真理的方式与看待世俗和肉体事物的方式没有什么不同。由于他们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们的心思只能专注于通过肉体感官进入的事物,这些是他们唯一喜悦的事物。其中包括许多污秽、淫秽、亵渎和邪恶的事物,这些不能被驱散,因为天堂的流注无法进入他们的心智,因为如前所述,他们的心智向上关闭了。人的意向,即决定他内在视觉或思想的方向,是他的意愿;因为人所意愿的,他就会关注,而他所关注的,他就会思考。因此,如果他关注天堂,他的思想就会朝向那里,他的整个心智也会如此,这样他就在天堂中;然后他从下面看待世界的事物,就像站在房顶上的人一样。
因此,一个内在已经开放的人,即他的心智已开放,能够看到自己内在的邪恶和伪谬,因为这些在他的属灵心智之下;反之,一个内在未开放的人不能看到自己的邪恶和伪谬,因为他在它们之中,而不是在它们之上。从这些可以推断出人的智慧从何而来,以及他的疯狂从何而来;也可以推断出人死后将会怎样,当他按照自己的内在意愿和思考,以及行动和说话时。这些话也是为了让人知道,尽管外表看起来相似,人的内在可能是怎样的。
533、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过天堂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困难。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以证明:当一个人遇到他知道是不诚实和不公正的事情,而他的心倾向于去做时,他只需要思考不应该这样做,因为这违反了神性诫命。如果一个人习惯于这样思考,并从习惯中形成某种习性,那么他就会逐渐与天堂连结;他与天堂连结得越多,他心智的较高部分就越开放;这些部分越开放,他就越能看到什么是不诚实和不公正的;他看得越多,这些恶就越能被驱散;因为任何恶只有在被看到后才能被驱散。这是人可以自由进入的状态;因为谁不能自由地这样思考呢?但当他开始这样做时,主就在他里面运作一切善,使他不仅看到恶,而且不愿意做恶,最终甚至厌恶恶。这就是主的话所指的:
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11:30)
但应当知道,这样思考和抵抗恶的难度会随着人出于意愿行恶而增加;因为他越习惯于恶,就越看不到恶,然后就会爱恶,并从爱的快乐中为恶辩解,用各种谎言证明恶是合法的和良善的。但这种情况发生在那些在青年时期毫无节制地沉迷于恶,并同时从心里拒绝神性的人身上。
534、曾有一次,通往天堂与地狱的道路在我眼前展开。那是一条向左或北方延伸的宽广道路,沿途有许多灵行走。在远方,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标志着宽广道路的终点。在这块石头处,路分为两条:一条向左,较为狭窄,穿过西部通向南方,最终引向天堂的光明;另一条向右,更为宽敞和平坦,斜向下方延伸,直通地狱。最初,所有的灵似乎都走在同一条路上,直到他们来到了岔路口的大石头旁。到达这里时,他们分开了:善灵转向左侧,走上了通往天堂的狭窄道路;而恶灵却没注意到岔路口的大石头,结果绊倒在上面受伤。他们重新站起后,便沿着向右的宽阔道路继续前行,直至通向地狱。
【2】后来,我被告知这些场景所代表的含义:那条由许多善恶不分的人共同行走的宽阔道路,他们互相交谈,宛如朋友,因为从表面上无法区分他们,象征着那些在外在生活中表现出诚实和正直的人,但实际上无法仅凭外表判断他们的真实本性。岔路口的大石头,那些恶人绊倒并从此开始沿着通向地狱的道路狂奔,象征了那些倾向地狱的人所否认的神性真理;在最深层的意义上,这块石头代表着主的神性人性。真心认同真理,尤其是在教会中承认主的神性的那些人,则被引领走向通往天堂的道路。这再次清楚地表明,恶人和善人在外在生活中行走相同的道路,他们的行为看似一样简单。但那些发自内心承认神性的人们,特别是在教会中承认主的神性的人们,最终被引向天堂。而那些不承认的人则被带向地狱。
【3】人的思维,源自他们的意图和愿望,在来生中通过道路的象征被展现出来。这些道路完全根据人的意向思维来呈现,并且每个人根据他们由愿望驱动的思维行走。因此,可以通过人的道路来识别他们的性质和思想。这也解释了主的话:
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马太福音》7:13-14)
导向生命的道路狭窄,并不是因为它困难,而是如主所说,找到的人也少。从转角处的大石头上看,宽阔的共同道路在那里结束,两条道路向相反方向延伸,这揭示了主的话的意义:
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凡掉在那石头上的,必要跌碎。(《马太福音》21:42-44;《路加福音》20:17-18)
其中,”石头”象征着神性真理,”以色列的磐石”象征着主的神性人性;“匠人”象征教会中的人,”房角的头块石头”指的是岔路口;”掉”和”跌碎”象征着否认和灭亡。
535、在来世,我与一些曾远离世俗事务以求虔诚圣洁生活的人交谈,也与一些曾以各种方式苦行自律的人交谈,他们认为这样做就是摒弃世界、克制肉体的欲望。然而,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因此过着忧郁的生活,使自己远离了仁义的生活——这种生活只能在世界中实践。他们无法与天使相交,因为天使的生活是因幸福而喜乐的,在于行善,即仁义的行为。此外,那些过着脱离世俗生活的人常怀功德之心,不断渴望天堂,将天堂的喜乐视为报酬,却完全不知天堂的喜乐为何。当他们被带入天使中间,体验那种无关功德、在于服务他人的喜乐——这种喜乐源于通过善行所带来的幸福时,他们感到惊讶,如同见到与自己信仰相悖的事物。由于他们无法接受这种喜乐,便离开了,与那些在世上曾过着相似生活的人结合在一起。
【2】至于那些在外表上过着虔诚生活、经常在教堂祈祷、折磨自己灵魂的人,他们同时不断地想着自己应当比他人更受尊敬,死后将被视为圣人。这些人在来世并不在天堂,因为他们所行之事是为了自己。他们以自我之爱玷污了神性真理,将真理浸没在自我之中,以至于他们中的一些人如此疯狂,以为自己是神;因此他们与地狱中的同类在一起。有些人则狡诈奸猾,在诡诈之人的地狱中,这些人通过技巧和狡猾在外表上做这些事,借此诱使普通人相信他们具有神圣的品质。
【3】罗马教会中的许多圣人就是如此,我也曾与他们中的一些人交谈,那时他们在世上的生活和后来的情况被清楚地描述出来。我说这些是要让人知道,引导人进入天堂的生活不是脱离世界的生活,而是在世界中的生活;没有仁义生活的虔诚生活——仁义只能在世界中实践——不能引导人进入天堂;而仁义的生活,即在每一项职责、每一项事务、每一项工作中诚实公正地行事,是出于内在的、属天的源头;当人诚实公正地行事时,这源头就存在于他的生活中,因为这符合神性法则。这种生活并不困难;而脱离仁义生活的虔诚生活才是困难的,然而这种生活不但不能引导人进入天堂,反而会使人远离天堂,尽管人们相信它能引导人进入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