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二十、圣爱与圣智在灵界中如太阳般显现
83、圣爱与圣智在灵界中如太阳般显现。
存在两个世界:灵性的世界(即灵界)与自然的世界(即自然界)。灵界不从自然界获取任何事物,自然界也不从灵界获取任何事物;它们完全独立,仅通过对应进行联结。这种对应的性质在其它地方已经多次阐明。为说明这一点,以下是一个例子:自然界中的热对应于灵界中的仁义之善,自然界中的光对应于灵界中的信仰之真。热与仁义之善,光与信仰之真,完全是彼此独立的,这一点谁能不明白呢?
【2】从表面上看,仁义之善与热、信仰之真与光,似乎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事物。如果进一步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也难以找到仁义之善与热、信仰之真与光的任何共同点。然而,灵性之热就是仁义之善,灵性之光就是信仰之真。尽管这些事物在本质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通过对应紧密结合为一体。这种结合如此深刻,以至于当人在圣经中读到“热”与“光”时,与人同在的灵与天使会感知到“热”所象征仁义和“光”所象征信仰。
灵界与自然界完全不同,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共同点。然而,这两个世界被创造得能够通过对应彼此交流,甚至紧密结合为一体。
84、由于灵界与自然界截然不同,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出,灵界的太阳与自然界的太阳是不同的。灵界中也有热与光,就像自然界一样;但灵界的热是灵性的,光也是灵性的。灵界的热象征仁义之善,而灵界的光则象征信仰之真。
热与光只能来自太阳,因此可以确定灵界有一个不同于自然界的太阳。灵界的太阳本质上能够产生灵性的热与光,而自然界的太阳则能够产生自然的热与光。所有与善和真相关的灵性事物,最终都源自圣爱与圣智,因为善源于爱,真源于智慧。这一点,任何明智的人都能理解。
85、灵界的太阳与自然界的太阳不同,这一点此前鲜为人知。这是因为人类的灵性已完全落入自然层面,以至于人们既不了解灵性为何物,也无法认识灵界与自然界的差异。然而,灵界对自然界中的人类而言,一直隐藏且难以察觉。主因此开启了我的灵性视觉,使我得以如同观察自然界事物一般,观察灵界中的景象。随后,我记录下了这些观察结果,并将其写入了《天堂与地狱》一书,其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灵界的太阳。
我在灵界见到的太阳,大小与自然界的太阳相似,看起来也像是燃烧着的火,只是更加明亮且辉煌。我得知,整个天使的天堂都在这个灵界的太阳之下。第三层天堂的天使总是能看到这个太阳,第二层天堂的天使时常能看到,而第一层或最低层天堂的天使则偶尔能看到。所有的热和光,以及灵界中显现的一切事物,都是来自这个灵界的太阳。这些内容将在后续部分进一步说明。
86、那个太阳并非主自己,而是从主发出的圣爱与圣智。这圣爱与圣智在灵界中显现为太阳。由于在主内,圣爱与圣智完全合一(参见第一章),因此我们称那个太阳为圣爱(圣智是圣爱的圣智,因此本质上也是圣爱)。
87、那个太阳在天使的眼中显现为火焰状,因为”爱”象征火焰。他们的眼睛无法直接看见爱,却、但能够看到与爱对应的象征物。天使和人类一样,有内在与外在之分。内在是思考与理解、意愿和爱的所在;而他们的外在则是感觉、观察、言语与行动的体现。所有外在的表现都与内在相对应,这种对应是灵性的,而非自然的。在灵界中,圣爱也被感知为火焰。因此,圣经中提到的“火”,象征的正是爱。以色列教会中的圣火正是这一象征的体现。因此,人们在向上帝祈祷时,常说愿天上的火点燃心灵,这火焰象征圣爱。
88、由于灵界与自然界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如前文第83节所述),自然界太阳的任何事物都无法直接进入灵界。这意味着,无论是自然界的光与热,还是地球上的任何物质,都无法直接作用于灵界。在灵界,自然界的光被视为黑暗,自然界的热被视为死亡。然而,自然界的热可以通过天堂热的流注而被赋予生命,自然界的光也可以通过天堂光的流注而被照亮。这种流注是通过对应740915发生的,而不能通过连续性实现。
二一、从源于圣爱与圣智的太阳发出热与光
89、从源于圣爱与圣智的太阳发出热与光。
在灵界中,灵和天使所处的世界中也有热与光,就像人类所居住的自然界一样,人们可以感知到热,也可以看到光。然而,灵界的热与光与自然界的热与光完全不同,两者的差异如同活物与死物的区别。灵界的热与光源于纯粹圣爱的太阳,因此是有生命的;而自然界的热与光源于纯粹火焰的太阳,因此是无生命的。圣爱本身就是生命,而太阳之火则意味着死亡,因为其中毫无生命可言。
90、天使因为是灵性的存在,只能生活在灵性的热和光中,而不能适应其它形式的热与光;而人类则只能生活在自然界的热与光中,无法适应灵性的热与光。这是因为灵性的事物只能与灵性的事物相契合,自然的事物只能与自然的事物相匹配。如果天使从自然界的热与光中吸取哪怕一丝,他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因为自然界的热与光完全不适合天使的生命。
【2】每个人的本质其实是一个灵。当人去世时,他完全脱离了自然界,放下所有属于自然界的事物,进入一个完全脱离自然成分的灵界。在灵界中,人和自然界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这种联系并非如精细与粗糙之间那样具有连续性,仅存在先前与后续的关系,唯有通过对应来实现。
【3】因此可以明确,灵性之热并不是更精细的自然之热,灵性之光也不是更精细的自然之光,而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灵性的热与光源自于纯粹圣爱的太阳,它是生命的本源;而自然界的热与光源自于纯粹火焰的太阳,这火焰中没有任何生命存在。
91、因为两个世界的热与光之间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所以显然,那些处于一个世界中的人无法看到另一个世界中的人。人的眼睛由自然界的物质构成,适应于通过自然之光看见;而天使的眼睛则由灵性本质构成,完全适应并接收他们世界的光。从这些可以看出,那些不相信天使和灵是人类的,仅仅因为他们用肉眼看不到天使和灵的人,其思维是多么受限于无知。
92、直到现在,人们并不知道天使和灵所处的光与热与人类的完全不同;甚至也不知道这种光与热的存在。人的思维尚未超越自然界的内在或更纯净的层面,因此许多人误以为天使和灵的居所是在以太中,甚至在星辰上,也就是说,仍然局限于自然界之内,而非超越或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然而,天使和灵确实完全超越自然界,他们存在于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灵性的世界中,这个世界由另一个太阳所支配。由于在这个世界中,空间仅仅是一种表象(如前所述),因此不能说他们存在于以太中或星辰上。实际上,他们与人类同在,连接于人的灵性情感和思维中;因为人是一个灵,正是通过这种灵性,他得以思维和意愿。因此,灵界存在于人的所在之处,与人并不分离。简而言之,每个人的内在心智都处于这个世界之中,置身于灵与天使的中间,并从灵界的光中思维,借灵界的热来爱。
二二、灵界的太阳并非上帝,而是从神人之圣爱与圣智的发出;同样,热与光也从那个太阳的发出
93、灵界的太阳并非上帝,而是从神人之圣爱与圣智的发出;同样,热与光也从那个太阳的发出。
天使所见的太阳,并非主本身,而是从主发出的第一推进,为天使提供热量和光明。这第一推进代表灵性热量的最高形式,而灵性热量的最高形式即为灵性的火焰,象征着圣爱与圣智 在其最初对应中的显现。因此,这个太阳显现为火焰状。对天使来说,它是灵性的火;但对人类而言,这种火不是灵性的,而是自然的。灵性之火与自然之火的区别,如同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差异。
灵性的太阳通过其热量赋予灵性事物生命,并使它们焕发活力。而自然的太阳虽然也对自然事物产生作用,但这种作用并非由自然的太阳自身直接完成,而是依赖灵性热量的流入作为支持,因此自然之太阳的作用是次要且辅助性的。
94、灵性之火,其本源中蕴含光明,化为灵性的热量与光辉。在传播过程中,这热量与光辉逐渐减弱,而这种减弱是通过层级逐步完成的,相关层级将在后文展开讨论。古代人以围绕上帝头部的火焰光环来象征这一现象,这种表现形式至今仍然常见,尤其是在绘画中以人形展现上帝时,光环依旧是重要的象征元素。
95、爱带来热量,智慧带来光明,这一点从经验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当一个人充满爱时,会感到内心炽热;而当人从智慧中思考时,仿佛能在光明中看见事物。因此,爱最初的表现是热量,而智慧最初的表现是光明。这种对应关系同样显而易见,因为热量并不直接存在于爱之中,而是通过爱传递到意志,再从意志传递到身体;同样,光明也不直接存在于智慧之中,而是通过智慧的思考显现,并进一步传递到言语中。因此,爱与智慧是热量与光明的本质和生命,而热量与光明是它们的外在表现。由于它们是外在表现,也因此成为了对应关系的象征。
96、灵性之光与自然之光截然不同,这一点只需观察自己的思想便能明白。当心灵在思考时,它仿佛在光中看到自己的对象,而那些以灵性方式思考的人,无论是在深夜还是白天,都能清晰地感知真理。因此,我们常用“光”来形容理智,并称其为“看见”,就像当别人表达某种观点时,我们会回应“我看到了”,也就是“我理解了”。由于理智本质上是灵性的,它无法依赖自然之光来“看见”,因为自然之光并不持久,而是随着太阳的落下而消失。因此,可以确定,理智所依赖的光与眼睛所依赖的光完全不同;而这种灵性之光有着截然不同的来源。
97、每个人都应警惕,不要将灵性世界的太阳误认为是上帝本身;上帝本身是人。祂的爱与智慧所首先发出的,是一种灵性火焰,这在天使的视野中呈现为太阳。因此,当主向天使显现时,祂以人的形象出现,有时显现在太阳之中,有时显现在太阳之外。
98、正因为这种对应关系,主在圣经中不仅被称为”太阳“,还被称为”火“与”光“。”太阳“象征着主同时具备的圣爱与圣智;”火“象征祂的圣爱,而”光“象征祂的圣智。
二三、正如主的圣爱与圣智是一体的,从如太阳般的主发出的灵性热与光也是一体的
99、正如主的圣爱与圣智是一体的,从如太阳般的主发出的灵性热与光也是一体的。
正如在第一章所述,圣爱与圣智在主内成为一体;同样,热与光也成为一体,因为它们是发出的,而发出的事物通过对应成为一体。因为“热”象征圣爱,“光”象征圣智。因此,正如圣爱是神性存在,圣智是神性显现(参14-16节),灵性热是来自神性存在的神性发出,灵性光是来自神性显现的神性发出。于是,正如通过这种结合,圣爱是圣智的圣爱,圣智是圣爱的圣智(参34-39节),灵性热是灵性光的灵性热,灵性光的灵性热的灵性光。由于这种结合,因此热与光在从如太阳般的主发出时成为一体。然而,热与光并非以一体的形式被天使和人类接收,这将在后续中探讨(参125节)。
100、就这个突出的意义而言,被称为“灵”,并且因其合一性而被称为单数的“灵”。因此,在后文中提到“灵”时,均指热与光的结合。正因为那个“灵”,那个世界整体上被称为“灵”的世界。那个世界的一切都通过那“灵”获得其起源,并因此也得名。热与光被称为“灵”的原因是因为上帝被称为“灵”,而上帝作为灵,是那“发出者”。上帝因其本质被称为“耶和华”,但通过那“发出者”,上帝使天堂的天使和教会的人类获得生命与光明。因此,赋予生命和启示也被认为是通过“耶和华的灵”完成的。
101、从如同太阳的主发出的、被称为”灵“的热与光是一体的,这一点可以通过自然界的太阳所发出的热与光来理解。热与光在从太阳发出时是一体的,但在地球上却显得分离。这种分离并非源于太阳,而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地球每天围绕自身轴线自转,并每年沿黄道运行,因此在地球上,热与光的结合状态会因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而不同。例如,在仲夏期间,热甚于光;严冬时期,光甚于热。
【2】在灵界中也是如此;但在那里没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而是天使们更多或更少地转向主。那些更多转向主的天使,从热中获得更多,从光中获得更少;而那些较少转向主的天使,从光中获得更多,从热中获得更少。因此,由天使组成的诸天被划分为两个王国,其中一个被称为“属天”,另一个被称为“属灵”。属天的天使更多地从热中接受,属灵的天使更多地从光中接受。此外,照着他们对热与光的接收情形,他们所居住的土地在现象上也呈现差异。这种现象完全对应于地球运动的状态,但在这里应理解为天使状态的变化。
102、所有通过灵界太阳的热与光而产生的灵性事物,在其自身来看是一个整体;但当它们被视为源于天使的情感时,它们就不再是一体的了。这一现象将在后文中详细说明:当热与光在诸天中形成一个整体时,天使的状态如同春天;而当它们不再形成一个整体时,则如同夏季或冬季,但不是寒冷地带的冬季,而是温暖地带的冬季。因为仁爱与智慧的均衡接受,正是天使的本质。因此,天使之所以是天堂的天使,正是因为其内在爱与智慧的结合。对于教会中的人类亦是如此:当其内在的仁爱与智慧,或仁义与信仰形成一体时,其状态与天使相似。
二四、灵对天使而言,其距离感与自然界太阳对人类的距离感相似
103、对天使而言,其距离感与自然界太阳对人类的距离感相似。
大多数人在死后仍保留一种观念:他们认为上帝居住在头顶以上的高处,而主则生活在天堂,与众天使同在。他们之所以认为上帝在头顶以上的高处,是因为圣经中称上帝为“至高者”,并提到祂“住在高处”。因此,当他们祷告或敬拜时,会抬头仰望,并向上伸出双手。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至高”一词的真正含义是指“至内在”。
他们还认为主生活在天堂,与众天使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将主视为普通人,甚至有些人将主视为一位天使。他们不了解主实际上是掌管宇宙的独一上帝。如果主真的仅仅生活在天堂,与天使同在,那么祂就无法将整个宇宙置于祂的注视、护理与统治之下。此外,如果主不像太阳那样普照灵界的一切存在,那么天使就无法获得任何光明。天使是灵性的存在,因此只有灵性的光才能适应他们的本质。(灵界的光远远超越自然界的光明,这将在后文中详细探讨。)
104、天使从太阳获取光与热,这太阳显现在天使居住地的上空,大约位于四十五度仰角的中空。它看起来远离天使,就像自然界的太阳远离世人。太阳始终保持在这个高度和距离,从不移动。因此,天使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时间概念:既没有早、中、晚的时间推移,也没有春、夏、秋、冬的季节更替。在那里,永远是光明的,始终春意盎然。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在那里“时间”被“状态”所取代。
105、灵界的太阳显现在中等高度,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从太阳发出的热与光因此可以保持适中的强度,达到均匀分布和适当的调和。如果太阳高于中等高度,热量的接收将超过光;如果低于中等高度,光的接收将超过热。这种情况类似于自然界的太阳,当太阳高于或低于天顶的中间位置时,高时热量增幅超过光,低时光的增幅超过热。在夏季和冬季,自然界的光强度保持不变,但热量则因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
第二,灵界的太阳显现在天使居住的诸天上空的中等高度,使得所有天使的诸天都能保持永恒的春天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天使们处于平安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正对应于人间的春天。
第三,这种高度使得天使能够始终将他们的脸转向主,并注视祂。不论他们的身体如何转动,他们的面孔始终朝向东方,也就是主所在的方向。这种现象是灵界所独有的。如果灵界的太阳高于或低于中等高度,这种现象就无法实现;如果太阳位于头顶正上方的天顶位置,这种现象更是不可能发生。
106、如果灵界的太阳不显现在远离天使的位置,就如自然界的太阳远离世人一样,那么整个天使之天,其下的地狱,以及更下方的我们这个水陆地球,就无法处于主的照管、引导、全在、全知、全能和治理之下。
这就如同自然界的太阳,如果它不显现在地球之外的一定距离,就无法通过其热与光作用于所有地方,也就无法履行其功能,来辅助灵界的太阳。
107、有两个太阳,一个是灵性的,另一个是自然的。灵性的太阳是为灵界中的人而存在,自然的太阳则是为自然界中的人而设。如果不清楚这一点,就无法正确理解接下来关于宇宙创造和人类的讨论。虽然结果可以被观察到,但如果看不到产生结果的原因,这些结果就如同在夜晚的黑暗中那样无法显现清楚。
二五、太阳与天使之间在灵界的距离,是根据天使接收圣爱与圣智的程度而显现出来的表象
108、太阳与天使之间在灵界的距离,是根据天使接收圣爱与圣智的程度而显现出来的表象。在恶人和愚人中流行的许多误解,源于他们把表象当作了真实加以确认。只要表象仍被视为表象,它们就是表面的真理,人们可以根据这些表面真理进行思考和表达;但当这些表象被确认为实际的真理时(即被当作真实来证明),它们就从表面真理变成了错误和谬见。
举个例子,太阳看起来每天都绕着地球转,每年沿着黄道运行。只要这种现象未被确认为真实,它就是一种表面真理,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表象说太阳东升西落,从而引发早晨、中午、黄昏和夜晚的交替;还可以说太阳位于黄道的某个位置或高度,从而导致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然而,当这种表象被确认为真实时,确认者就会基于这一谬见,产生错误的思维和言论。
类似的表象还有无数,不仅涉及自然现象、社会事务和道德问题,也包括灵性领域的事情。
109、灵界中天使与太阳的距离情况也是如此。这太阳其实是主的圣爱与圣智的最初发出。事实上,在灵界中并不存在真实的距离,这种距离仅仅是根据天使依其层次对圣爱与圣智的接收而显现的现象。灵界中的这种距离是一种表象,这一点可以从前文所论证的内容中得知:第7-10节提到,神性并不在空间之内;第69-72节提到,神性充满宇宙的所有空间而不占据空间。如果没有空间,也就不存在距离;或者换句话说,如果空间只是表象,那么距离也同样是表象,因为距离本质上是空间的间隔。
110、灵界的太阳看似与天使有一定的距离,这种现象是因为天使接收圣爱与圣智的程度与其状态相应的热与光保持一致。由于天使是被造物,且其本质是有限的,他们无法直接接收来自太阳(即圣爱与圣智最初发出的热与光)的完全力量,否则将会被彻底摧毁。因此,主以与天使内在的爱和智慧相对应的热与光显现,并被他们接收。
这一现象可以通过以下事实来说明:底层天的天使无法上升至三层天;若他们尝试这样做,一旦进入三层天的领域,他们会立即倒地,不省人事,仿佛死亡。这是因为底层天的天使的爱与智慧处于较低的层级,与其对应的热与光也处于相同的层级。试想,如果天使进入太阳本身,也就是那“火”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
由于天使对主的接收方式不同,诸天之间看似彼此分离。最高的三层天似乎位于二层天之上,而二层天又位于一层天之上。事实上,诸天并没有真正分离,这只是表象上的区别。主对底层天天使的同在,与对三层天天使的同在,并无任何差别,完全平等。造成这种表象差异的原因在于接收者,也就是天使本身,而非主。
111、这一事实在自然观念中难以被理解,因为其中包含空间的概念;但在灵性观念中却可以被理解,因为灵性观念中没有空间。这正是天使所处的观念中所包含的内容。即使在自然观念中,也可以理解仁爱与智慧,或者说主(祂是神性的仁爱与智慧),并非通过空间的移动而临在,而是根据每个人对祂的接收状况而临在。
主始终与所有人同在,这一点在《马太福音》28:20中被明确教导;而且祂与爱祂的人同住,这一点则在《约翰福音》14:23中得到说明。
112、有些人可能将此视为一种殊胜的智慧,因为我们以“天堂”和“天使”这样的措辞来证明这一点;然而,这种现象同样也发生在人类身上。就人类心智的内在层面而言,他们也同样受到同一太阳的温暖和启迪。他们因太阳的热而温暖,因太阳的光而启迪,其程度取决于他们从主那里接收仁爱与智慧的状态。
天使与人类在这一方面的区别在于:天使仅仅生活在灵界的太阳之下,而人类不仅生活在灵界的太阳之下,还生活在自然界的太阳之下。这是因为人类的身体需要同时接受这两个太阳的照耀,才能得以生存和延续;而天使的身体是灵性的,因此无需如此。
二六、天使在主里面,主在天使里面,天使是接受者,因此唯独主是天堂
113、天使在主里面,主在天使里面,天使是接受者,因此唯独主是天堂。天堂被称为“上帝的居所”,也被称为“上帝的宝座”,由此可见,上帝在天堂中如同国王在自己的王国中。然而,主(即上帝)并非局限于某一具体地点,而是位于诸天之上的太阳之中,并通过那太阳所发出的热与光而临在于诸天之中。正如之前所述,这种临在并非物理距离的概念,而是一种显现的距离。
尽管主以这种方式临在于诸天之中,他自身仍然完全在祂自己里面。因为太阳与诸天之间的“距离”并非真实的空间距离,而仅仅是一种表象。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主实际上就在天堂之中。他通过他的仁爱与智慧临在于所有天使的内在,而众天使正是构成天堂的整体。因此,主不仅在每位天使之中,也在整个天堂之中。
114、主不仅在天堂之中,祂更是天堂本身。这是因为仁爱与智慧构成了天使,而这些仁爱与智慧来自于主,因此可以说主就是天堂。天使并非因自身而成为天使,他们的“自我”本质上与世人的“自我”无异,都是恶的。这是因为所有天使曾经都是人类,而人的自我从出生起就带有恶的倾向。唯有当这个“自我”被挪去,天使才能在相应的程度上接收仁爱与智慧,也就是接收主。
任何人只要稍微提升一下悟性便能明白,主只能居住在天使之中属于主自己的部分,也就是他的仁爱与智慧,而绝不可能居住在天使的“自我”之中,因为这个“自我”是恶的。恶被挪去的程度决定了主在天使中的临在程度,也决定了他们成为天使的程度。
天堂的”天使性“本质就是圣爱与圣智。当圣爱与圣智存在于天使之中时,就被称为“天使性”,而正是圣爱与圣智使天使成为天使。因此再次显而易见,天使之所以是天使,是因主而不是因他们自身。同样,天堂也是如此。
115、除非首先明确结合的性质,否则无法理解主如何在天使里面,以及天使如何在主里面。这种结合是主与天使之间、以及天使与主之间的一种相互结合。天使方面的情况是这样的:天使和世人一样,通常认为自己凭借自身而拥有仁爱与智慧,因此感到仁爱与智慧似乎是他自己的。若非如此感知,便无法形成任何结合;如此一来,主既不能在他里面,他也不能在主里面。
主以其仁爱与智慧存在于天使或世人之中,前提是他们必须意识并感受到这些仁爱与智慧好像是他们自己的。通过这种意识与感受,主不仅被接纳,而且被保存,并且作为回报而被爱。因此,天使由此变得智慧,并保持智慧。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没有感受到他所爱的、所学的、所吸收的东西好像是他自己的,他又怎会想去爱主与爱邻舍?又怎会渴望获得智慧?更别提将这些智慧保存下来。若没有这种感知,从主流入的仁爱与智慧便无处停留,只会悄然流过,毫无影响;如此一来,天使便不再是天使,人也不再是人。事实上,这样的天使或人将如同无生命的物体。
由此可见,结合必须以相互作用为前提,才能得以实现。
116、现在解释一下,天使如何能够将本来不是自己的东西觉察并感受为如同是自己的,从而接收并保留这些本不属于他的东西。正如之前所述,天使并不是凭借自身而成为天使,而是因主的仁爱与智慧在他里面才成为天使。这个事实的本质是:每个天使都拥有自由与理性,这两者使他能够从主接收仁爱与智慧。然而,自由与理性并不属于天使自己,它们是主的自由与理性在天使里面。然而,由于自由与理性与天使的生命紧密相连,如此紧密,以至于可以说它们融入了天使的生命,因此看起来像是天使自己的。他通过自由与理性能够思维、意愿、言语和行动;而他所思、所愿、所言、所行,看起来就像是出于他自己。这种感知使天使能够作出回应,而这种回应是结合的前提。
【2】然而,天使越是相信仁爱与智慧真的在他里面,并声称自己有权利获得自由与理性,好像这些是他自己的,那么他里面就越是缺乏属于天堂的品性,也就越无法与主结合。因为他不在真理之中,而真理与天堂之光是一体的,因此他就越不在天堂里面;他会因此否定自己靠主而活,反而相信自己凭借自身而活,进而认为自己拥有神性实质。被称为“天使的”和“人的”生命,始终建立在自由与理性之上。
【3】由此可见,为了与主结合,天使拥有回应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本身并不是天使的,而是主的。如果天使滥用这种能力,将属于主的东西理解并感觉为自己的,并据为己有,那么他就会背离天使的状态。主自己在福音书中教导我们(《约翰福音》14:20-24,15:4-6):结合是相互的;还教导说,主与人、人与主的结合是在属于主的那些东西里面,也就是在那被称为“主的话”中实现的(《约翰福音》15:7)。
117、有人认为亚当拥有这样的自由或选择的自由:他能够凭自己去爱神,并靠自己获得智慧;同时也认为亚当的后裔失去了这种选择的自由。然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人并非生命的本身,而是生命的接受器(参4-6节,55-60节)。作为生命接受者的亚当,不可能从自身出发去爱或获得智慧。因此,当亚当试图凭借自己去追求智慧和仁爱时,他便偏离了真正的智慧与仁爱,从而被逐出了乐园。
118、上述关于天使的内容同样适用于由众天使组成的天堂,因为神性在最大事物和最小事物上是相同的(参见77-82节)。适用于天堂和其中天使的内容,同样适用于教会及其成员。因为属于天堂的某位天使与属于教会中的某个人,通过结合可以如同一个人。此外,属于教会的一个人——就其心智的内在而言——就是一位天使。然而,这里的“属于教会的一个人”应被理解为一个人里面有教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