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11卷)》第22章 出埃及记22章内义(17)

《属天的奥秘(第11卷)》第22章 出埃及记22章内义(17)

9213.“必在日落以先还给他”表必须在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到来之前恢复它。这从“日落”的含义清楚可知,“日落”是指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此处的情形是这样的:在天堂,构成爱之良善的事物具有热的交替变化,构成信之真理的事物具有光的交替变化;因此,天堂有爱与信的交替变化。地狱也有交替变化,不过,它们是天堂里的交替变化的对立面,因为它们是对邪恶之爱和对虚假之信的交替变化。这些交替变化对应于地上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即春、夏、秋、冬,又春,依此类推。不过,在灵界,状态取代了季节;因为那里没有热和光的变化,但有爱和信的变化。然而,要知道,这些交替变化在这个人身上和在那个人身上是不一样的;相反,它们照着各人在世上所获得的生命状态而因人而异。在天堂,日落对应于笼罩信之真理的一种阴影状态,和袭裹爱主爱邻之良善的一种寒冷状态。在这些状态下,那里的人进入外在之爱的快乐,这些快乐将信置于阴影之中。因为当一位天使或一个灵人处于外在事物时,他也处于阴影之中;但当处于内在事物时,他就会体验到天堂之爱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体验到信的愉悦,或处于真理之光。地上的春夏两季便对应于这些状态。由此可见为何“日落”表示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关于这些交替变化,可参看前面的说明(5097, 5672, 5962, 6110, 7083, 8426, 8615, 8644, 8812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们当如何理解这一解释,即:必须在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到来之前恢复被感官印象产生的幻觉驱散的记忆真理,也就是“你若真拿同伴的衣服作抵押,必在日落以先还给他”这句话所表示的。人们要明白,被幻觉夺走的真理必须趁着此人仍处于真理之光而得以恢复;因为在这光中,他能重新获得它们,还能驱散幻觉所引入的虚假。但当他处于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时,就无法做到这一切了,因为这些快乐弃绝这些真理,阴影也不接受它们。幻觉就这样粘附在这个人身上,被他归为己有。外在快乐,或外在人的快乐之所以具有这种性质,是因为它们与世界紧密相联,还被它的热唤起,可以说被这热激活。内在的快乐幸福,或内在人的快乐幸福则不然。这些与天堂紧密相联,也被它的热唤起和激活,这热是来自主的爱。

在摩西五经另一处经文,这一典章或律法以下面的话来宣布:

不可拿石磨或磨石作抵押,因为他这是拿灵魂作抵押。(申命记24:6)

“石磨”表示诸如服务于获得信,之后获得仁的那类事物(7780节);“灵魂”表示源于仁的信之生命(9050节);由此明显可知,“不可拿石磨作抵押,因为他这是拿灵魂作抵押”表示什么。又:

你不可向寄居的和孤儿屈枉正直,也不可拿寡妇的衣裳作抵押。(申命记24:17)

“拿寡妇的衣裳作抵押”表示以任何方式夺走良善所渴望的真理;因为“衣裳”表示真理(参看9212节);“寡妇”是指一个处于良善并渴望 真理的人,或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渴望真理的良善(9198节);因为如果真理被夺走,良善连同它的渴望也一道消亡。

又:

不论你借给同伴什么,不可进他家拿抵押品。要站在外面,等那向你借贷的人把抵押品拿出来给你。他若是穷人,你不可躺卧在他的抵押品里;必在日落的时候把抵押品还给他,使他躺在自己的衣服里,他就为你祝福,这在你神面前算为义了。(申命记24:10-13)

债主“要站在外面,抵押品拿出来给他”表示回应所交流的真理的正确方式;因为“借”表示真理的交流,“拿抵押品”表示回应。没有人能知道所表示的是这些事,除非通过来世所发生的事,因而除非知道“进家”表示什么,“站在外面”,因而“拿到外面”又表示什么。

在来世,那些进别人的家,并在同一个房间一起交谈的人以这样的方式与那里的所有人交流自己的思想:他们完全确信他们自己是凭自己在思考这些思想。但是,如果他们站在外面,这些思想的确被感知到,却仿佛来自别人,而不是来自他们自己。这种情形在来世每天都发生。因此,那些持相同观点或具有相同感觉的人看上去在同一所房子里;如果他们看上去在这所房子的同一个房间里,这一切就更真实了。不过,当这些人的观点出现分歧时,所有人都从与他们不同的人眼前消失。在来世,像这样的表象无处不在,并且常常发生。原因在于,思想的相似性将人们联结起来,并使他们与彼此同在;因为思维是内视,并且地方之间的距离在来世存在的方式和在世上不一样。

由此明显可知“不可进家,而是要站在外面拿抵押品”表示什么,即:人不可向别人施压,或耍弄他的情感,让他去证实自己所知道的真理,而是倾听并接受他在自己心里的回应。因为那些向别人施压,或耍弄他的情感,让他去证实他们自己所知道的真理之人,会使这个别人从他们,而不是从他自己去思考或说话。当有人从别人思考和说话时,与他同在的真理就会陷入混乱;他也不会因此而得以改善,除非他是那种仍对这些真理一无所知的人。这一切再次清楚表明,圣言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包含与诸如存在于灵界中的那类事物相对应的事物。

9214.“因为这是他唯一的遮盖物”表因为感官印象在内层事物之下的一个层面上。这从“遮盖物”或衣服的含义清楚可知,“遮盖物”或衣服是指感官层,如前所述(9212节)。感官层在内层事物之下,因为它是人生命的最低层,这一点也可见于前面这一章节。

9215.“是他遮皮肤的衣服”表它们也覆盖外层事物。这从“衣服”和“皮肤”的含义清楚可知:“衣服”是指总体上的感官层,或感官事物,如前所述;“皮肤”是指外层事物,它们也覆盖内层事物,但仍存在于感官层里面。至于“皮肤”的含义,以及在来世谁与皮肤相对应,可参看前文(3540, 5552-5559, 8977, 8980节)。人心智的属世层有一个内层,一个外层或中间层,和一个最外层。内层属世层与天堂相联;中间或外层则一边与内层相联,并通过内层与天堂相联,一边与最外层相联,并由最外层与世界相联(4009, 4570, 5118, 5126, 5497, 5649, 5707节)。最外层的属世层就是感官层,在此由“衣服”来表示。该层面接受对属世界的物体的印象,由此服务于内层事物。它之所以被称为“他唯一的遮盖物”,是因为它是最末和最低层,因而是所有人共有的;外层或中间层的属世层就是“皮肤”所表示的。由此明显可知“是他遮皮肤的衣服”表示感官层也覆盖外层事物。感官层是人生命的最末和最低层,因而是普遍的覆盖物(参看4009, 5077, 5125, 5128, 5767, 5774, 6201, 6313, 7442, 7693节)。

9216.“使他可以在里头睡觉”表停靠在它们上面。这从“睡觉”的含义清楚可知。“睡觉”是指休息,在此是指停靠在“衣服”所表示的外在感官层上(参看9212节);因为经上说“他可以在衣服里头睡觉”。有必要说明当如何理解这一解释,即:内层事物停靠在感官层上。感官层是人生命的最末和最低层,如前所示。这最低层包含一切内层事物,是它们所共有的,因为它们终止于它,并相应地停靠在它上面。例如,这就像皮肤,皮肤是身体最外在的覆盖物。身体和身体里的一切事物都终止于皮肤,因为皮肤包含它们,它们相应地停靠在皮肤上。这同样像体内的腹膜;由于它包含腹部器官,所以这些器官停靠在它上面,还与它有全方位的联系。它又像胸膜与胸部器官的关系。

构成人的真正生命的一切事物都存在这种情感。如与人的理解力有关的事物,以及与他的意愿有关的事物。这些也按照从内层事物到外层事物的次序而彼此跟随。外层事物是记忆知识及其快乐,而最外层的事物是感官事物,这些事物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与世界相联。内层事物就停靠在它们上面,因为内层事物终止于它们。这些就是“遮盖物”,或“他可以在里头睡觉的衣服”在灵义上所表示的事物。感官事物由“衣服”或“遮盖物”来表示的原因在于对应关系;因为如前所述(9212节),灵人和天使照着他们的信之真理而身穿衣服;那些处于源于良善的真理之人穿着放光的衣服,如在主坟墓旁的天使(路加福音24:4; 马太福音28:3);有的穿着白色细麻衣,如启示录(19:14)提到的天使;有的穿着各种颜色的衣服。

此外,要知道,一切事物,无一例外,都按照连续阶段从它们的最初或至内层行进到它们的最末和最低层,并停靠在它们上面。每一个在先或内层事物都依次与最低层的终止之物有自己的联系。因此,如果最低层的事物被驱散,那么内层事物也会被驱散。这也解释了为何天堂有三层;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堂流入中间或第二层天堂;中间或第二层天堂流入第一或最低层天堂,该层天堂又流入人类并与人同住。所以,人类构成秩序的最低层;天堂便终止于人类,并停靠在它上面。正因如此,主出于其神性的爱和关怀,始终规定人类当中应有一个教会,神所揭示的真理存在于这教会中,在我们地球,这真理就是圣言。人类与天堂通过圣言有一个持续的联结。这就是为何圣言的每一个细节都有一个为天堂而存在的内义在里面,这内义具有这样的性质:它用一根纽带将天使的心智与人类的心智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致他们行如一体。这一切又一次清楚表明内层事物停靠在最低层的事物上是怎么回事。

9217.“将来他向我呼求”表向主祈求。这从“向耶和华呼求”的含义清楚可知,“向耶和华呼求”是指向主祈求,如前所述(9202节)。

9218.“我就垂听”表帮助。如前所述(9203节)。

9219.“因为我是仁慈的”表这种帮助完全来自祂,是出于怜悯。这从“仁慈”的含义清楚可知,“仁慈”当论及主时,是指那帮助完全来自祂。之所以说出于怜悯,是因为来自主的一切事物皆出于怜悯。主就其本质存在而言,是神性之爱;当这爱展示给那些陷入悲惨的人,它被称为怜悯;因此,祂展示给全人类的爱就被称为怜悯;人类被禁锢在悲惨状态中,因为人类的自我无非是邪恶(210, 215, 874-876, 987, 1581, 5660, 5786, 8480节)。

9220.出埃及记22:27-30.不可咒骂神,不可咒诅你百姓的首领。你要献上你五谷的初熟之物和酒的初熟之物,不可迟延。你要将头生的儿子归给我。对你的牛,你的羊群,也要这样;七天它可以和它的母亲在一起,第八天你要把它归给我。你们要归我作圣洁的人,因此,田间被撕裂的肉,你们不可吃,要把它丢给狗。

“不可咒骂神”表不可亵渎神之真理。“不可咒诅你百姓的首领”表也不可亵渎真理的教义。“你要献上你五谷的初熟之物和酒的初熟之物,不可迟延”表由于信的一切良善和真理皆来自主,所以要把它们归于主,不可归于自己。“你要将头生的儿子归给我”表通过它们所获得的信的一切事物。“对你的牛,你的羊群,也要这样”表延伸到外层良善和内层良善。“七天它可以和它的母亲在一起”表他们处于真理时的第一种状态。“第八天你要把它归给我”表在下一个状态的初始阶段,就是他们过着一种良善生活之时,他们与主同住。“你们要归我作圣洁的人”表那时由良善构成的一种生活状态。“因此,田间被撕裂的肉,你们不可吃”表不可与歪曲的信之良善结合。“要把它丢给狗”表这些东西是不洁净的。

9221.“不可咒骂神”表不可亵渎神之真理。这从“咒骂”的含义清楚可知,“咒骂”是指亵渎,因为亵渎者就是那些咒骂的人。这句话之所以表示不可亵渎神之真理,是因为就内义而言,“神”表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因此,在圣言中,当论述的主题是真理时,主被称为“神”;当论述的主题是良善时,主被称为“耶和华”(参看2769, 2807, 2822, 3921e, 4287, 4402, 7010, 7268, 8988, 9160节)。故“天使或使者”表示真理,因为他们是来自主的神之真理的接受者(4295, 4402, 7268, 7873, 8192, 8301, 8867节);“审判官”也是(9160节)。

9222.“不可咒诅你百姓的首领”表也不可亵渎真理的教义。这从“首领”、“百姓”和“咒诅”的含义清楚可知:“首领”是指教会的首要真理(参看5044节);“百姓”是指那些处于教义真理的人(1259, 1260, 2928, 3295, 3581, 7207节);“咒诅”是指亵渎。从内义明显看出这些禁令彼此之间的联系何等紧密;因为“不可咒骂神”表示不可亵渎神之真理,“不可咒诅首领”表示不可亵渎真理的教义。神之真理就是圣言,教会的教义是取自圣言的真理。在此可以用几句话来说明对神之真理的亵渎是何性质。神之真理就是圣言和取自圣言的教义。那些从心里否认它的人就亵渎了它,即便他们嘴上赞美并传讲圣言。亵渎就隐藏在这否认里面,当他们独自思考时,尤其在来世,亵渎就会爆发出来。因为在来世,外在的约束被除去后,说话的是人的心。

那些亵渎,也就是否认圣言的人根本不能接受任何信之真理或良善。因为圣言教导主、天堂和地狱、死后生命、信和仁,以及许多其它事物的存在;对此,没有圣言,也就是启示,没有人会知道(8944节)。因此,那些否认圣言的人不可能接受圣言的任何教导;因为当他们读到或听到圣言时,一种消极心态就会出现,要么消灭真理,要么把它变成虚假。

因此,教会之人首先要做的事就是信圣言;这是处于信之真理和仁之良善之人的主要特征。但对那些沉浸于爱自己爱世界的邪恶之人来说,不信圣言是主要特征;因为他们一思想圣言,就立刻弃绝,还亵渎它。有人若真的看见在那些沉浸于这些爱的邪恶之人中间,反对圣言的亵渎何等之大,是何性质,必感到惊恐万分。此人在世上时,并未意识到这些亵渎的存在,因为它们隐藏在那有意识的活跃思维的观念后面,而与其他人交谈,进入话语的,正是这活跃的思维。然而在来世,他们被揭露,并且看上去很可怕。

亵渎有两种;有些亵渎出自理解力,同时未出自意愿;有些亵渎则通过理解力出自意愿。看上去十分可怕的,是这后一种亵渎,而不是前一种。通过理解力出自意愿的亵渎源于生活的邪恶,而只出自理解力,未同时出自意愿的亵渎则源于教义的虚假,或外在感官的幻觉,它们欺骗了一个扎根于无知状态的人。说这些事是为了叫人们知道对神之真理,也就是圣言,以及取自它的教义的亵渎是何性质,这种亵渎由“咒骂神,咒诅百姓的首领”来表示。

9223.“你要献上你五谷的初熟之物和酒的初熟之物,不可迟延”表由于信的一切良善和真理皆来自主,所以要把它们归于主,不可归于自己。这从“初熟之物”、“五谷”、“酒”和“不可迟延”的含义清楚可知:“初熟之物”是指那些必须占据首位的事物,因而是指那些要为首的事物,如下文所述;“五谷”是指信之真理的良善(参看5295, 5410, 5959节);“酒”是指良善之真理,因而是指信的良善之真理(1798, 6377节);“不可迟延”当论及信之良善和真理时,是指出于情感归于,因为凡不是迟迟,而是快速所行的,都是出于爱和情感来行的(7695, 7866节)。之所以表示归于主,是因为初熟之物,以及头生的,都被归给耶和华,并被耶和华归给亚伦和他的种;在圣言中,“耶和华”表示主(1736, 2921, 3023, 3035, 5663, 6303, 6945, 6956, 8274, 8864节)。因此,由于“五谷和酒的初熟之物”是指信之良善和真理,故意思是说,它们要归于主,因为它们来自主。构成人的思维和意愿的一切都是流入的,一切良善和真理皆来自主(参看2886- 2888, 3142, 3147, 4151, 4249, 5119, 5147, 5150, 5259, 5482, 5649, 5779, 5854, 5893, 6027, 6982, 6985, 6996, 7004, 7055, 7056, 7058, 7270, 7343, 8321, 8685, 8701, 8717, 8728, 8823, 8863, 9110节);这些真理来自经历(6053-6058, 6189- 6215, 6307-6327, 6466-6495, 6598-6626节)。

要献给主的初熟之物是收割季的初熟之物和酿榨季的初熟之物,以及剪羊毛时的初熟之物,同样是水果的初熟之物。收割季的初熟之物是又干又新鲜的谷穗,以及要被摇动的禾捆,后来禾场上的产物,也就是糕饼;而酿榨季的初熟之物是酒、葡萄汁和油的初熟之物。除此之外还有剪羊毛时的初熟之物,以及装在筐子里献上的水果的初熟之物。另外,一切头生的都要献给主;只是其中,头生的人被救赎了,未献为祭的头生动物也被救赎了,如头生的驴、骡、马等等。初熟之物和头生的都献给耶和华,被耶和华交给亚伦和他的种,因为以大祭司的职分来服事的亚伦和他的儿子代表主。在本节,“五谷和酒的初熟之物”是指刚才所提到的收割季和酿榨季的一切初熟之物。因为原文所用的词语是“五谷的丰满”和“酒之泪”;“丰满”是指成熟并收割时的庄稼,“泪”是指滴落下来的液体。当以内义来观之时,从其初熟之物被献上的这几种产物可以看出初熟之物具体代表什么,因为主吩咐给以色列人的一切宗教律例和仪式皆代表教会的内在事物。“五谷”表示信之良善,“酒”表示信之真理,这一点可见于前面所提到的章节。将初熟之物交给耶和华表示,将信的一切良善和真理都归于主,而不是归于自己是教会首先要做的事。将它们归于主就是知道、承认并相信这些事物来自主,决非来自自己;因为如前所示,信完全来自主。“初熟之物”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它们是供物和礼物,是对大地出产的感谢,也是对来自耶和华,也就是主的赐福的承认,因而是对一切事物皆来自祂的承认。就内义而言,它们是对其初熟之物被给出的收成、五谷、葡萄汁、酒、羊毛和水果所表示的信的一切良善和真理皆源于主的承认(关于这些初熟之物,可参看出埃及记23:19; 34:26; 利未记23:10, 11, 20; 民数记15:19-21; 18:12, 13; 申命记18:4; 26:1-11)。以西结书(20:40)和弥迦书(7:1, 2)中的“初熟之物”所表相同。

9224.“你要将头生的儿子归给我”表通过它们所获得的信的一切事物,即它们也要归于主,不可归于自己。这从“头生的儿子”和“归给我”的含义清楚可知:“头生的儿子”是指教会所拥有的信的一切事物(参看2435, 6344, 7035, 7039, 7778, 8042节);“归给我”是指归于主,因为在圣言中,“耶和华”表示主。“头生的儿子”所表示的信的一切事物是指源于仁之良善的信念;因为信从该良善产生。无论从圣言,还是从教会的教义所获得的真理,它们绝无可能变成信之真理,除非有它们能被植入其中的良善存在。原因在于,首先接受真理的,是理解力,因为它看见真理,并将它们引入意愿;当这些真理在意愿中时,它们就在人里面,因为意愿才是这个人真正的自己。因此,人若以信就是在此人意愿这些真理并出于意愿实行它们之前,与他同在的信,就大错特错了。在此之前,信之真理本身并没有生命。属于意愿的一切都被称为“良善”,因为它们是被爱着的;当在意愿中时,真理就这样变成良善,或信就这样变成仁。自古以来有两个争论一直困扰着教会。第一个就是教会的长子是信还是仁;第二个就是与仁分离之信是否带来拯救。这两个争论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在一个人重生之前,他能感知要成为信之事物的真理,不能感知系仁之良善的良善。因为信之真理是通过外在途径进入的,也就是说通过听闻进入,并被存在记忆里,从那里出现在理解力中。但仁之良善是通过内在途径流入的,即出于天堂经由内在人,也就是从主经由天堂流入,故感知不到,直到被称为信之真理的真理开始为了良善的功用和生活的缘故而被爱;当它们属于意愿时,这一切就会发生。这就解释了为何信被视为教会的长子,又为何人们将长子的名分,即超过仁之良善的优先和优越权也归于信;而事实上,仁之良善才是优先和更高的,信之真理只是表面上如此(3325, 3494, 3539, 3548, 3556, 3563, 3570, 3576, 3603, 3701, 4925, 4926, 4928, 4930, 4977, 5351, 6256, 6269, 6272, 6273节)。

属教会的人之所以在这些问题上陷入模糊和黑暗,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宇宙万物皆与真理和良善有关,并且无论要成为什么事物,都必须与这二者有关。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人里面有两种官能,被称为理解力和意愿,真理与理解力有关,良善与意愿有关;若与这二者无关,任何东西都不会变成人自己的。由于这些事物处在模糊和黑暗之中,而人的思维观念却建立在这类事物的基础之上,所以这个错误无法显明给属世人。然而,如果这一点说清楚了,教会成员就会从圣言如同在清晰的光中那样发现,关于仁之良善,主自己已经说了无数的话;这良善在教会中居于首位;信只存在于该良善里面,不在任何地方。仁之良善就是出于对良善的意愿而行良善。他们还会发现与仁分离之信所带来的错误,如:一个人能意愿邪恶并相信真理,因此,真理能与邪恶一致;信能使天堂的生命与一个拥有地狱生命在里面的人同在,所以这一种生命能转化为那一种生命;因此,那些在地狱里的人能被提到天堂,在天使当中过一种与他们以前的生活相反的生活。持有这些错误的人没有考虑到,有人若过一种与在世上早已获得的生活相反的生活,就会丧失生命。试图这样做的人就像那些垂死挣扎,在可怕的痛苦折磨中结束自己生命的人。像这些和其它许多错误就是由与仁分离之信的教义带来的。

9225.“对你的牛,你的羊群,也要这样”表(归于主甚至)延伸到外层良善和内层良善。这从“牛”和“羊群”的含义清楚可知:“牛”是指外层良善;“羊群”是指内层良善(参看5913, 8937, 9135节)。

上一页 第11卷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