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6卷)》第37章 创世记37章内义(5)

《属天的奥秘(第6卷)》第37章 创世记37章内义(5)

4752.“来,我们把他卖给以实玛利人”表那些处于简单良善的人承认祂。这从“卖”的含义和“以实玛利人”的代表清楚可知:“卖”是指使某种事物与自己疏远,因而它被其他人接受(4098节),当论及真理时,如此处,它表示被其他人承认;“以实玛利人”是指那些处于简单良善的人,如前所述(4747节)。那些处于简单良善的人承认神性真理,尤其承认关于主的神性人身的真理,这在前面早已说明了。

4753.“不可下手害他”表好叫他们无可指摘。这从“不可下手害人”的含义清楚可知,“不可下手害人”是指不去施暴,如前所述(4737节);由于不去施暴预示着他们就无可指摘,所以这也是此处这些话的意思。

4754.“因为他是我们的兄弟,我们的肉”表因为从他们那里所得来的,都被接受。这从“兄弟”和“肉”的含义清楚可知:“兄弟”是指出于良善的血亲关系(3815节);“肉”是指人自己的东西,无论正面意义上的,还是反面意义上的(3813节),因而表示它被接受,因为它是从那些属于教会的人那里得来的;它之所以被这些人接受,是因为它被那些处于简单良善的人接受。事实上,以实玛利人代表那些处于简单良善的人,约瑟的兄弟代表坚持与仁分离之信的教会。那些处于简单良善的人承认主的人身是神性,也承认为了人能得救,必须实践仁爱的行为。坚持与仁分离之信的信徒知道这一点,因而在每个人面前不怎么强烈坚持与仁分离之信;事实上,他们几乎不在那些处于简单良善的人面前提及它。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不敢说违背常识的话,由此损害他们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因为如果他们否认这些真理,那些处于简单良善的人就会说他们愚蠢;因为那些处于简单良善的人知道何为爱,何为爱的行为;但他们不知道何为与这些分离的信。赞成信仰而非行为,并涉及主的人身和神性之间区别的论据,他们会称之为他们所不理解的诡辩。因此,为叫他们能被接受,并且因为从他们那里所得来的,都被接受,坚持唯信的信徒选择妥协的立场;因为如果这些真理被毁,这既对他们没有好处,也不会给予他们任何优越感(4751节)。

4755.“他的兄弟们就听从了他”表顺从。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

4756.“有些米甸人,就是作生意的商人从那里经过”表那些处于该良善的真理之人。这从“米甸人”和“商人”的含义清楚可知:“米甸人”是指那些处于简单良善的人(参看3242节);“商人”是指那些拥有对良善与真理的认知之人,因为这类认知在灵义由“财富”、“财物”和“货物”来表示。因此,“作生意”是指获得并传播这些认知(2967, 4453节)。此处并非表示对良善的认知,而表示对真理的认知,因“米甸人”表示那些处于简单良善的真理之人,如前所述。由于同样的原因,他们被称为“人”,因为那些拥有真理的人就被称为人(3134, 3309节)。从此处所描述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明显可知,约瑟被卖给了以实玛利人,但却被米甸人从坑里拉上来的,也是被米甸人卖给埃及的波提乏;因为在本章最后一节,经上说“米甸人把约瑟卖到埃及,给法老的内臣、护卫长波提乏”。有人可能以为,既然约瑟被卖给了以实玛利人,那么在埃及卖他的,就是以实玛利人,而不是被米甸人。但事情这样方式是为了包含在内义中的事物的代表。因为“约瑟”,也就是神性真理,不可能被那些处于良善的人卖掉,只能被那些处于该良善的真理之人卖掉。其原因可见于本章最后一节的解释。

4757.“他们就把约瑟从坑里拉上来”表这些人所提供的帮助,好叫神性真理不在虚假当中。这从“拉上来”和“坑”的含义清楚可知:“拉上来”是指释放,因而提供帮助,如下文所述;“坑”是指虚假(4728节),因而是指好叫它不在虚假当中。“拉上来”在此之所表示提供帮助,是因为真理是帮助良善的,或说给良善带来帮助的。事实上,真理拥有归于它的能力,因为良善通过真理行使它的能力(3091, 3563节)。此外,真理是用来识别虚假的手段,因而人通过真理得到帮助,好叫他不在虚假当中。这就是为何是米甸人把约瑟从坑里拉上来,是以实玛利人买下他的原因。

4758.“把约瑟卖给以实玛利人”表那些处于简单良善的人对它的接受,以及那些坚持与仁分离之信的人对它的疏远。这从“卖”的含义清楚可知,就此处“约瑟的兄弟”所表示的坚持与仁分离之信的信徒而言,“卖”是指疏远,因为正是他们卖了约瑟;就此处“以实玛利人”所表示的那些处于简单良善的人而言,“卖”是指接受,因为正是他们买下他。“以实玛利人”表示那些处于简单良善的人,如前所示(3263, 4747节)。关于这些问题,可参看前面所述(4756节)。

4759.“以二十块银子”表对它的估价。这从“二十”的含义清楚可知,“二十”是指被主储存在内层人里面的良善与真理,也就是所谓的余留(2280节),因而是指神圣良善或真理,在此是指神圣真理,因为经上说“二十块银子”,而“银子”表示真理(1551, 2954节)。这个数字还表示非神圣之物,因为圣言中的绝大多数事物也具有一个反面意义;就那些疏远神性真理,或卖约瑟的人而言(4758节),“二十”在此表示并不神圣的真理;但就那些接受它或“买他”的人而言,则表示神圣之物。因此,就约瑟的兄弟,也就是教会中那些坚持与仁分离之信的人而言,它表示非神圣之物;但就以实玛利人,也就是那些处于简单良善的人而言,表示神圣之物。这些就是对它的估价所表示的事。

“二十”之所以还表示非神圣之物,是因为“二十”表示余留,如前所述。那些其内层人里面没有良善与真理的余留,相反只有邪恶与虚假之人的神圣并非神圣,而是照着邪恶与虚假的种类要么是污秽,要么是亵渎。“二十”还表示非神圣之物,这在撒迦利亚书是很明显:

我又观看,见有一飞行的书卷。他问我说,你看见什么?我回答说,我看见一飞行的书卷;长二十肘,宽十肘。于是,他对我说,这是向全地面发出的诅咒。(撒迦利亚书5:1-3)

哈该书:

有人来到酒池,想从酒池得五十桶,只得了二十桶。在你们手下的各样工作上,我以旱风、霉烂攻击你们。(哈该书2:16-17)

以西结书:

你所吃的食物要按分两吃:每日二十舍客勒,按时按时而吃。你吃这饼像吃大麦饼一样,要用人拉出的粪在众人眼前烤它。耶和华说,以色列人在列族中,也必这样吃不洁净的食物。(以西结书4:10,12-13)

在这些经文中,“二十”表示不神圣、不洁和亵渎之物。凡超过“二十”岁的,都死在旷野(民数记14:29; 32:11),就那些未超过这个年龄的人而言,这也代表神圣之物;而就那些超过这个年龄的人而言,这代表非神圣之物。在圣言中,一切数字都表示事物,或属灵的实际物(参看482, 487, 575, 647, 648, 755, 813, 1963, 1988, 2075, 2252, 4264, 4495, 4670节);余留是指被主储存在内层人里面的良善与真理(468, 530, 560, 561, 576, 660, 798, 1050, 1738, 1906, 2284节)。

4760.“他们就把约瑟带到埃及去了”表请教记忆知识。这从“埃及”的含义清楚可知,“埃及”是指记忆知识(参看1164-1165, 1186, 1462节);当神性真理被带到这些知识那里时,它就要请教它们;因为如前所示,“约瑟”代表神性真理。有必要简要描述一下何谓向记忆知识请教关于神性真理的事。向记忆知识请教关于神性真理的事,就是从记忆知识来看它是否如此。不过,那些对真理就是真理持肯定态度的人以一种方式如此行,因为他们在请教记忆知识时,会用它们确认真理,因而强化他们的信仰;而那些持否定态度的人则以另一种方式如此行,因为他们在请教记忆知识时,更容易陷入虚假;事实上,否定态度在这些人里面占据主导地位,而肯定态度在前者里面占据主导地位。此外,这些差异取决于各人的理解力。那些没有较高的洞察力,也就是内在洞察力的人若请教记忆知识,就看不见对自己里面的真理的确认,因而被记忆知识带入否定态度;但那些拥有较高的洞察力,也就是内在洞察力的人则看见确认,即便不是以其它方式看见,也会通过对应看见。

以这一真理为例:人死后仍活着。那些对这个真理持否定态度的人请教记忆知识时,会用无数观念来确认反面,如动物也有生命,拥有感官知觉和活动,和人没什么两样,甚至在许多方面比人更完美;人所拥有的超越动物的思维是他逐渐获得的某种东西,因为他要花更长时间才能成熟;人就是具有这种天赋的动物;此外还有上千个其它观念。由此明显可知,那些持否定态度的人若请教记忆知识,更容易陷入虚假,以致最后他们不相信关于永生的任何事。

但那些对人死后仍活着这一真理持肯定态度的人请教记忆知识时,会用它们来确认,并且通过无数观念来确认。因为他们发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人之下;动物出于本能行动,而人出于理性行动;动物只能向下看,而人能向上看,并能运用思维理解灵界的事物,以及被它们感染,甚至通过爱与神自己联结,由此将来自神性的生命变成他自己的;这是为了叫他能被引领并提升到祂那里,所以他需要花更长时间才能成熟。此外,他在属于自然界的其它一切事物中看到确认,最终在整个自然界中看到天国的代表。

有学问的人比简单人更不相信死后的生活,一般来说,他们看神性真理不如简单人那么清晰,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常见事实。原因在于,他们带着否定态度请教记忆知识,而他们所拥有的记忆知识远比其他人丰富得多,他们由此在自己里面摧毁了从更高或更内在位置所获得的洞察力。一旦这种洞察力被摧毁,他们就再也不能在天堂之光中看见任何事物,只能在尘世之光中观看;因为记忆知识存在于尘世之光,这些知识若不被天堂之光光照,就会带来黑暗,无论这黑暗在他们看来何等不同。因此,信主的是简单人,而不是文士和法利赛人,而后者都是犹太民族中有学问的人,这一点从约翰福音中的这些话明显看出来:

众人听见这话,有的说,这真是那先知。有的说,这是基督。法利赛人就回答他们说,官长或是法利赛人岂有信他的?(约翰福音7:40-41,47-48)

路加福音:

耶稣说,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聪明通达人就藏起来,向婴孩就显出来。(路加福音10:21)

“婴孩”表示简单人。还有马太福音:

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马太福音13:13)

4761.“流便回到坑边”表总体上教会的信仰。这从“流便”的代表和“坑”的含义清楚可知:“流便”是指总体上教会的信仰宣告(4731, 4734节);“坑”是指虚假(4728节)。因此,“流便回到坑边”表示总体上教会的信仰逐渐发现属于与仁分离之信的虚假。

4762.“看哪,约瑟不在坑里”表信不复存在。这从“约瑟”的代表清楚可知,“约瑟”是指神性真理;当这神性真理出现在“坑”所表示的虚假(4728节)当中时,信就不复存在了。

4763.“就撕裂自己的衣服”表哀恸,也就是说,因真理被毁,或信不复存在而哀恸。我们在圣言,尤其历史部分经常读到人们撕裂衣服;如今这种行为的起源却不为人知。人们也不知道它代表因真理被毁而悲伤。这种行为因以下事实而成为代表:“衣服”表示真理,如前所示(4545节)。在这一章,经上还说,当雅各认出他儿子的外衣时,他便撕裂衣服(创世记37:34),以此表示因真理被毁而哀恸。圣言的其它地方也有类似例子,如亚述王西拿基立所差遣的拉伯沙基出言侮辱耶路撒冷时,王的家宰以利亚敬,书记舍伯那和史官约亚因此都撕裂衣服,把这些话告诉了希西家王;王听见也撕裂衣服,披上麻布(以赛亚书36:22;37:1;列王纪下18:37;19:1)。拉伯沙基所说侮辱的话针对的是神、王和耶路撒冷,因而是神性真理,这一点从这段经文的内义看得更明显。因此,撕裂衣服是为了表达哀恸。

当狂底在王面前念诵耶利米所写的书卷时,经上说,王将书卷扔在火盆中,王和听见这一切话的臣仆都不惧怕,也不撕裂衣服(耶利米书36:23, 24);他们不撕裂衣服表示当神性真理不被接受时,他们不哀恸。当窥探地的人带来迦南地的坏消息,说不利于它们的话时,嫩的儿子约书亚和耶孚尼的儿子迦勒撕裂衣服(民数记14:6)也具有同样的含义;因为“迦南地”表示主的国度,说不利于它的话就是说反对神性真理的虚假的话。当神的约柜被非利士人掳去,以利的两个儿子都被杀了时,有一个人从阵上逃跑,衣服撕裂,头蒙灰尘,来到示罗(撒母耳记上4:11,12),表示对丧失神性真理和神性良善的哀恸。因为“约柜”代表主的国度,在至高意义上代表主自己,因而代表教会的一切神圣事物,“撕裂衣服”表示因丧失神性真理而悲伤;“头蒙灰尘”表示因丧失神性良善而悲伤。

论到撒母耳和扫罗,我们读到:

撒母耳转身要走,扫罗就扯住他外袍的衣襟,衣襟就撕断了。撒母耳对他说,如此,今日耶和华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将这国赐与你的同伴。我不同你回去,因为你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以色列的王。(撒母耳记上15:26-28)

扫罗撕断撒母耳外袍的衣襟代表撒母耳当时所说的话,即以色列国与他断绝,他将不再是以色列的王。因为“国”在内义上表示神性真理(1672, 2547, 4691节),“王”和“王权”也是(1672, 1728, 2015, 2069, 3009, 3670, 4575, 4581节),以色列国和王尤其如此,因为以色列代表主的王权。关于耶罗波安和先知亚希雅的记载意思也一样:

当耶罗波安出了耶路撒冷,先知亚希雅在路上遇见他,亚希雅身上穿着一件新衣,唯独他们二人在田野时,亚希雅一把抓住自己身上的新衣裳,把它撕成十二片;对耶罗波安说,你可以拿十片。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看哪,我必将国从所罗门手里夺回,将十个支派赐给你。(列王纪上11:29-31)

撒母耳记下同样记载,当扫罗在战争中被杀时,他们撕裂衣服:

扫罗在战争中被杀后,第三天,有一人从扫罗的营里出来,衣服撕裂;当大卫听到扫罗的死讯时,大卫就抓住自己的衣服,把它们撕裂了;跟随他的人也是如此。(撒母耳记下1:1-2,11)

这也代表因那些坚持与仁分离之信的人丧失并抛弃神性真理而哀恸。因为如前所述,“王权”表示神性真理,而杀扫罗的“非利士人”代表持守与仁分离之信的信徒(1197, 1198, 3412, 3413节)。这一点同样从在这一章所作的哀歌(撒母耳记下1:17-27)明显看出来。

当押沙龙杀了他兄弟暗嫩,有风声传到大卫那里说,押沙龙将王的众子都杀了时,大卫就“撕裂衣服,躺在地上。王的臣仆也都撕裂衣服,站在旁边”(撒母耳记下 13:28,30-31)。这样做也是为了代表来自神性的真理被毁,这些真理在内义上由“王的众子”来表示。当大卫从押沙龙面前逃跑时,他遇见亚基人户筛,衣服撕裂(撒母耳记下15:32),这段经文意思也一样;因为在圣言中,王,尤其大卫,代表神性真理。当以利亚将耶和华的话告诉以色列王亚哈说,他将因自己所行的恶而被除尽时,亚哈就撕裂衣服,身披麻布,这段经文意思也差不多是这样(列王纪上21:27)。

撕裂或撕碎衣服代表因丧失真理而哀恸,这一事实从以下经文进一步清楚看出来:

祭司希勒家在耶和华殿里得了律法书;沙番就在约西亚王面前读那书。王听见律法书上的话,便撕裂衣服。(列王纪下22:11)

显然,王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圣言,即神性真理丧失太久,已从他们心里和生活中被抹除了。当主承认祂是基督,是神的儿子时,大祭司就撕开衣服,说,祂说了僭妄的话(马太福音26:63-65;马可福音14:63, 64),这段经文表示大祭司完全确信主说了反对圣言,因而反对神性真理的话。

当以利乘旋风上升,以利沙看见时,以利沙抓住自己的衣服,把它们撕成两片;他拾起以利亚身上掉下来的外衣,用它打水,水也左右分开,以利沙就过来了(列王纪下 2:11-14);那时以利沙把衣服撒成两片,是为了哀恸圣言,也就是神性真理丧失了;因为以利亚代表主的圣言,也就是神性真理(2762节)。从以利亚身上掉下来并被以利沙拾起的外衣代表以利沙延续以利亚的代表,因为“外衣”表示神性真理(参看4677节)。这也解释了为何当进行这种哀恸时,被撕裂的衣服是外衣,这一点从上面所引用的某些经文明显看出来。“衣服”因表示教会的真理,在至高意义上表示神性真理,故若非在哀恸,穿着撕裂的衣服出行是可耻的。这一点从哈嫩向大卫臣仆所行的事明显看出来,因为他将他们的胡须剃去一半,又割断他们下半截的衣服;因此,他们不可到大卫那里(撒母耳记下10:4,5)。

4764.“回到兄弟们那里”表那些(出于信)教导的人。这从“约瑟的兄弟们”的含义清楚可知,“约瑟的兄弟们”代表持守与仁分离之信的信徒;并且他们因是牧羊人,故也代表那些出于信教导的人,如前所述(4705节)。

4765.“说,孩子不在了”表对祂的信不复存在了。这从“孩子”的含义清楚可知,“孩子”是指信之真理,因为“儿子”表示真理(489, 491, 533, 1147, 2623, 2803, 2813, 3373, 3704节),所以“孩子”,就是此处的约瑟代表神性真理,如前所示。由于一切真理都是信之真理(事实上,在古教会被称作真理的,在新教会都被称作信,参看4690节),故“孩子不在了”表示对祂的信不复存在。

4766.“我往哪里去才好呢”表现在教会在哪里呢?这从“流便”的代表清楚可知,“流便”是指总体上教会的信仰(4731, 4734, 4761节)。由于流便指着自己说:“我往哪里去才好呢?”故意思是,现在教会的信仰在哪里呢?或也可说,现在教会在哪里呢?因为没有天上约瑟,也就是没有主的神性真理的地方,没有教会。教会尤其不存在于主的人身是神性这个神性真理,以及仁爱,因而仁爱行为是教会的本质要素这个真理不存在的地方,这一点从本章关于这些两个真理的说明可以看出来。

如果主的人身是神性这个神性真理不被接受,那么必可推知,一个三位一体,而不是一个实体将被敬拜;主的一半,也就是祂的神性,而不是祂的人身将被敬拜;因为谁会敬拜非神性之物呢?当敬拜一个三位一体,这三位当中的每一位彼此分离时,或也可说,当这三位得到同样的敬拜时,教会成了什么了?因为尽管这三位被称为一位,但思维仍使他们分开,并将他们一分为三,只是口头上声称一位。让每个人问问自己,当他说,他承认并相信一位神时,他是不是想到三位。或当他声称,父是神,子是神,圣灵也是神,并且这些既在位格上,也在其功能上不同和分离时,他若不以彼此不同的三者通过和谐一致构成一体,以及通过一个从另一个发出的屈就的方式,能否想到存在一位神。因此,当敬拜三位神时,教会在哪里呢?

但是,唯独敬拜主,主里面有一个完美的三位一体,祂在父里面,父在祂里面,如祂自己在以下经文所说的:

你们纵然不信我,也当信这些事,叫你们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里面,我也在父里面。(约翰福音10:38)

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腓利你不信吗?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约翰福音14:9-11)

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约翰福音12:45)

凡是我的都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约翰福音17:10)

这时,基督教会就存在了,如当教会持守主所说的下面这些话时的情形:

所有诫命中第一要紧的就是,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这是第一条诫命。第二条也相仿,就是这一条,要爱邻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马可福音12:29-31)

“主我们神”就是主(参看马太福音4:7, 10; 22:41-45; Luke 1:16, 17; 约翰福音20:28),旧约的“耶和华”在新约被称作“主”(参看2921节)。

如果这一神性真理(即对邻之爱,也就是仁爱,因而仁爱的行为是教会的本质要素)在教义和生活上也得不到接受,那么必可推知,教会只思想真理,不思想良善。既如此,那么属于教会之人的思想是由彼此矛盾和对立的元素构成的,也就是说,思想邪恶和思想真理共存。他思想邪恶时与魔鬼同在,思想真理时与主同在。然而,真理与邪恶绝无可能一致,因为:

一个仆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恨这个爱那个……(路加福音16:13)

当与仁分离之信确立这一点,并在生活中予以确认时,无论它如何谈论信的果实,教会到底在哪里呢?

4767.创世记37:31-35.他们拿了约瑟的外衣,从母山羊当中宰了一只公山羊,把那外衣蘸在血里;然后打发人把彩衣送走,人就把它带到他们父亲那里,说,我们找到这个,请认一认,是你儿子的外衣不是?他认得,就说,这是我儿子的外衣,有邪恶的野兽把他吞了,约瑟一定被撕碎了!雅各便撕裂衣服,腰间围上麻布,为他儿子悲哀了多日。他的众子和众女都起来安慰他,他却不肯受安慰,说,我必悲哀着下坟墓到我儿子那里。约瑟的父亲就为他哀哭。

“他们拿了约瑟的外衣”表表象。“从母山羊当中宰了一只公山羊”表从快乐所得来的外在真理。“把那外衣蘸在血里”表他们用邪恶所产生的虚假玷污这些表象。“然后打发人把彩衣送走”表以这种方式被玷污的表象。“人就把它带到他们父亲那里”表与古教会和初代(基督)教会的良善和真理相比。“说,我们找到这个”表它在他们看来就是这样子。“请认一认,是你儿子的外衣不是”表是否有任何相似之处。“他认得”表的确有相似之处。“就说,这是我儿子的外衣”表它就是教会所拥有的真理。“有邪恶的野兽把他吞了”表恶欲毁灭了它。“约瑟一定被撕碎了”表虚假使得真理完全不存在。“雅各便撕裂衣服”表为被毁或丧失的真理而哀恸。“腰间围上麻布”表为被毁或丧失的良善而哀恸。“为他儿子悲哀了多日”表状态。“他的众子”表那些陷入虚假的人。“和众女都起来”表那些陷入邪恶的人。“安慰他”表基于圣言字义来解释。“他却不肯受安慰”表这是不可能的。“说,我必悲哀着下坟墓到我儿子那里”表古教会将要灭亡。“约瑟的父亲就为他哀哭”表内在的哀恸。

4768.“他们拿了约瑟的外衣”表表象。这从“外衣”的含义清楚可知,“外衣”,就是此处的彩衣,是指真理的表象(参看4677, 4741, 4742节)。接下来所论述的主题是为他们所犯的恶行开脱,在内义上是对反对刚才所说的神性真理(4766节)的虚假的确认,这种确认通过基于圣言字义的推理所呈现的表象实现。通过出于圣言字义的解释而对虚假的一切确认都是表象,简单人通常被这些表象迷惑或误导,因为虚假被表现为真理,真理被表现为虚假。这些表象就是下面几节经文的内义所论述的主题。

4769.“从母山羊当中宰了一只公山羊”表从快乐所得来的外在真理。这从“母山羊当中的公山羊”的含义清楚可知,“母山羊当中的公山羊”是指属世真理,也就是属于带来生命快乐的外在人的真理,以及从快乐所得来的外在真理,如下文所述。属于带来生命快乐的外在人的真理就是诸如存在于圣言字义中的那类神性真理,这些真理形成纯正教会的教义基础。严格来说,这些真理由“公山羊”来表示,源于它们的快乐由“母山羊”来表示。因此,“母山羊当中的公山羊”在真正意义上表示那些处于这类真理和由此而来的快乐之人。然而,就反面意义而言,“母山羊当中的公山羊”表示那些知道外在真理,也就是源于字义的真理表象的人,这些外在真理,或真理的表象与他们的生命快乐,就是诸如通常被称作快感的身体快乐,以及通常被称作荣誉和利益的低层心智的快乐相一致。“母山羊当中的公山羊”在反面意义上就表示这种人。简言之,“母山羊当中的公山羊”在反面意义上表示持守与仁分离之信的信徒,因为这些人只从圣言选取那些与他们的生命快乐相一致,也就是支持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真理。他们利用解释将其它真理带入确认,由此使虚假显为真理的表象。

“母山羊当中的公山羊”表示持守与仁分离之信的信徒,这一点可见于但以理书:

看哪,母山羊当中的一只公山羊从西而来,遍行全地面,又不触着地;这公山羊两眼之间有一非常的角。四角之中,有一角长出一个小角,向南、向东、向荣美之地,渐渐成为强大。它渐渐强大,高及天象,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并践踏它们;它将真理抛在地上。(但以理书8:5, 9-10, 12)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总体上的教会状态,不仅包括犹太教会的状态,还包括随后的教会,也就是基督教会的状态;因为主的圣言是普世的,包罗万象。当论及犹太教会时,“母山羊当中的公山羊”表示那些视内在真理为一文不值,而是接受外在真理,只要这些真理迎合他们的爱,也就是他们想要成为最伟大和最富有之人的欲望。因此,他们将他们所期待的基督或弥赛亚仅视为一个王,祂会把他们高举在全世界所有民族和人民之上,使这些人臣服于他们,如同最卑贱的奴隶。这就是他们对祂的爱之源头。他们根本就为知道何为对邻之爱,只知道对邻之爱是因着共享上述崇高地位并通过物质利益缔结的联盟。

但当论及基督教会时,“母山羊当中的公山羊”则表示那些拥有从快乐所得来的外在真理的人,也就是持守与仁分离之信的信徒;因为这些人对内在真理也没有任何兴趣,即便教导真理,也只是为了能由此赢得名声,被提到崇高地位,获得物质利益。当他们用口唇说出真理时,这些就是他们所心系的快乐。更有甚者,他们利用错误的解释迫使纯正信仰的真理坚持他们的爱。由此可见,但以理书中的上述这些话在内义上表示什么,即:“母山羊当中的一只公山羊”表示持守与仁分离之信的信徒。“公山羊从西而来”表示出自邪恶,因为“西”表示邪恶(参看3708节)。它“遍行全地面,又不触着地”表示他进入整个教会;因为在圣言中,“地”无非表示教会所在之地,因而表示教会(566, 662, 1068, 1262, 1413, 1607, 1733, 1850, 2117, 2118, 2928, 3355, 4447, 4453节)。它所拥有的“角”表示源于虚假的能力(2832节)。“两眼之间有一非常的角”表示源于推理信之真理的能力,这从前面关于眼睛的说明可以看出来(4403-4421, 4523-4534节)。“有一角向南、向东、向荣美之地,渐渐成为强大”表示源于与仁分离之信的能力逐渐扩张,甚至进入天堂之光所照亮的状态,就是良善与真理的状态。因为“南”表示光明的状态(参看3708节),“东”表示良善的状态(1250, 3249, 3708节);“荣美之地”表示真理的状态,这从圣言各处明显看出来。“它渐渐强大,高及天象,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并践踏它们”表示这种事发生在对良善与真理的认知上,因为“天象和星宿”表示对良善与真理的认知(参看4697节)。由此可知“将真理抛在地上”表示什么,即表示抛落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本身就是仁爱;事实上,信仰关注仁爱,因为它从仁爱发出。在古教会被称作真理的,在新教会被称作信仰(4690节)。

以西结书中的“公山羊”具有类似含义:

看哪,我必在羊与羊中间,公绵羊与公山羊中间施行判断。你们吃光了美好的草场,剩下的草场,你们竟用蹄践踏了,还以为小事吗?你们喝清水,剩下的水,你们竟用蹄搅浑了。你们用角骶触,直到把一切虚弱的(绵羊)驱散到外面。(以西结书34:17-18,21)

在这段经文中,“公山羊”也表示持守与仁分离之信的信徒,也就是那些将教义置于生活之上,最终根本不关注生活的人。然而,构成人的,是生活,而非脱离生活的教义;死后存留的,是生活,而不是教义,除非它教导生活的事。论到这些人,经上说他们“吃光了美好的草场,剩下的草场,竟用蹄践踏了”;他们“喝清水,剩下的水,竟用蹄搅浑了”;还有,他们“用角骶触,直到把一切虚弱的(绵羊)驱散到外面”。

由此可见“公山羊”指的是哪种人,主在马太福音中所说的“绵羊”指的是哪种人:

万族要聚集在祂面前,祂要把他们彼此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公山羊一般;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马太福音25:32-33)

“绵羊”表示那些拥有仁爱,因而拥有信之真理的人;“公山羊”表示那些尽管拥有信之真理,却没有任何仁爱的人,也就是那些坚持与仁分离之信的人,这一点从这段经文中描述这种人的每个细节明显看出来。

至于“公山羊”所指的持守与仁分离之信的信徒指的是谁,具有何种品质,这从下面两段经文可以看出来:

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说过预言,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7:19-23)

路加福音:

你们开始站在外面叩门,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祂必回答你们说,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那时,你们开始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他要说,我告诉你们,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路加福音13:25-27)

这些就是坚持与仁分离之信、被称为“公山羊”的人。至于“公山羊”在正面意义上表示什么,如祭祀当中所用到的公山羊,和先知书各处所提及的公山羊,蒙主的神性怜悯,我将在别处予以告知。

4770.“把那外衣蘸在血里”表他们用邪恶所产生的虚假玷污这些表象。这从“蘸在血里”的含义清楚可知,“蘸在血里”是指用虚假来玷污;因为“血”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被歪曲的真理(4735节)。由于这是公山羊的血,而公山羊表示源于诸如持守与仁分离之信的信徒所享有的那种快乐的外在真理,故显然所指的是由邪恶产生的虚假。这一点从下文也能明显看出来,在那里,雅各说:“有邪恶的野兽把他吞了;约瑟一定被撕碎了”;因为这些话表示毁灭教会所拥有的真理的恶欲,因而表示使这真理完全不存在的虚假。事实上,虚假产生于三个不同的源头,即:教会的教义,感官幻觉或谬误,以及恶欲的生活;来自最后一个源头的虚假是最坏的(参看4729节)。

4771.“然后打发人把彩衣送走”表以这种方式被玷污的表象。这从“彩衣”的含义清楚可知,“彩衣”是指表象(参看4677, 4741, 4742, 4768节)。“把那外衣蘸在血里”表示它们被玷污了(4770节)。

4772.“人就把它带到他们父亲那里”表与古教会和初代(基督)教会的良善和真理相比。这从雅各的代表清楚可知,雅各,就是此处的“父亲”是指古教会(4680, 4700节),也是指初代教会,也就是起初的基督教会,如下文所述。把外衣带到该教会在内义上表示把被歪曲的良善与真理和纯正教会的良善与真理进行比较。雅各在此之所以不仅代表古教会,还代表初代教会,也就是起初的基督教会,是因为这二者就内在而言完全相同,就外在而言则彼此不同。古教会的外在就是主及其国度的属天和属灵之物的一切代表,因而是构成基督教会的那类事物。因此,当古教会以及犹太教会的外在被打开,可以说从存在于它们里面的东西被剥离出来时,基督教会就显露了出来。这一点也由裂为两半的殿里的幔子来表示(马太福音27:51;马可福音15:38;路加福音23:45)。正因如此,“他们父亲”雅各不仅代表古教会,还代表初代基督教会。

4773.“说,我们找到这个”表它在他们看来就是这样子。这从内义上的思路清楚可知,因为兄弟们没有说这是约瑟的外衣,只说他们“找到这个”;把它留给他们的父亲去辨认它是不是他儿子的外衣。由此可知,这些话表示它在他们看来就是这样子。

4774.“请认一认,是你儿子的外衣不是”表是否有任何相似之处。这从“认一认,是不是”的含义清楚可知,“认一认,是不是”是指它是否相似。这些话和前后文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它们与被歪曲的良善与真理和教会的纯正良善与真理所进行的比较有关,这种比较由他们把蘸了血的外衣带给他们的父亲来表示(4772节)。这解释了为何“请认一认,是你儿子的外衣不是”表示他要比较它是否相似,或是否有任何相似之处。

4775.“他认得”表的确有相似之处;“就说,这是我儿子的外衣”表它就是教会所拥有的真理。这从“外衣”的含义清楚可知,“外衣”是指教会的真理(4677节)。但该真理因遭到玷污,故虽被认出它是教会的真理,却和古教会并初代教会的真理不一样。这就是为何此处解释说“的确有相似之处”。

4776.“有邪恶的野兽把他吞了”表恶欲毁灭了它。这从“邪恶的野兽”和“吞”的含义清楚可知:“邪恶的野兽”是指出于恶欲生活的谎言(4729节),因而是指这类欲望;“吞”是指毁灭,因为它论及教会的真理。教会所拥有的一大真理就是爱主爱邻是第一要紧的(马可福音12:29-31)。恶欲则毁灭这一真理;事实上,那些过着恶欲生活的人不可能过着爱与仁的生活,因为这两种生活是截然对立的。恶欲的生活在于只爱自我,不爱邻舍,除非是出于自我,或为了自我。因此,过这种生活的人在他们中间毁灭仁爱;那些毁灭仁爱的人也毁灭了对主之爱;因为爱主的唯一方式就是仁爱,主住在仁爱里面。属于仁爱的情感是纯正的天堂情感,唯独出自主。由此可见,恶欲毁灭教会所拥有的这一大真理;一旦它遭到毁灭,某种其它方式就被发明出来,就是所谓得救的途径;这就是信。此外,当信与仁分离之时,真理本身就会遭到玷污,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知道何为仁爱,甚至不知道何为邻舍,因而不知道何为人的内在,也不知道何为天堂。因为人的内在或本质,或人里面的天堂就是仁爱,也就是向他人、自己的国家、教会和主的国度,因而向主自己心怀善意。由此可推断出当对基本真理一无所知,并且反对这些基本真理的的恶欲占据主导地位时,教会所拥有的真理是何品质。当恶欲的生活谈论这些基本真理时,它们岂不被玷污到无法辨认的地步?

没有人能得救,除非他过着仁爱的良善生活,因而对这种生活充满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向他人展现善意,并出于善意向他们行善;除了过着仁爱生活的人外,没有人能接受信之真理,也就是说,充满它们,把它们变成他自己的;这一点从那些在天堂、我蒙允许与之交谈的天使已向我清楚显明。在那里,人人都是仁爱的形式,该形式的美丽和良善取决于他们仁爱的品质;他们的快乐、满足和幸福从他们能出于善意向他人行善中流出。人若没有过仁爱的生活,绝无可能知道天堂及其喜乐在于善意和出于善意的善行,因为他的天堂在于向自己展现善意,并出于自私的善意向他人行善。而事实上,这是地狱;因为如前所述,天堂不同于地狱之处在于:天堂是出于善意行善,而地狱则是出于恶意行恶。那些处于对邻之爱的人出于善意行善,而那些陷入自我之爱的人则出于恶意行恶。后者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他们只爱自己,并且只有在其他人里面看到自己,才去爱他人。他们还仇恨这些其他人,一旦这些人离开他们,不再是他们的一部分,这种仇恨就显现出来。他们就像强盗,抱成一团时彼此相爱,但如果彼此杀戮可以获得赃物,他们就发自内心渴望彼此杀戮。

由此可见何为天堂,即天堂就是对邻之仁;以及何为地狱,即地狱就是自我之爱。那些处于对邻之爱的人能接受一切信之真理,能充满它们,并将其变成自己的;因为对邻之爱含有一切信之真理在里面,主也在它里面。而另一方面,那些陷入自我之爱的人绝无可能接受信之真理,因为地狱就在这爱里面。他们也绝无可能以其它任何方式接受信之真理,除非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和物质利益的缘故;因此,他们绝无可能充满信之真理,并将其变成自己的。但是,他们所充满并变成自己的事物都是对真理的否认。因为他们发自内心不相信地狱和天堂的存在,也不相信死后生命的存在,因而不相信所说有关地狱和天堂,或死后生命的任何话,进而根本不相信从圣言和教义所说有关信和仁的任何话。他们参加敬拜时,似乎是信徒,但这是因为在这种时候披上这种状态从小就被植入他们。可一离开敬拜,他们也就将信仰的这种状态抛在脑后;这时心里思想,他们根本没有任何信仰;而且,他们的爱之生活还会促使他们想出使它合理化的观念。他们将这些观念称为真理,并通过圣言字义确认它们;而事实上,它们却是虚假。这就是所有在生活和教义上持守与仁分离之信的人。

此外,要知道,人的爱包含一切事物,或说,一切事物都在人的爱里面,因为这爱决定了他所过的生活;因此,主的生命唯独流入人的爱。所以,人们的爱如何,他们的生活就如何,因为他们对生活的接受就是如此。对邻之爱接受天堂的生活,而自我之爱接受地狱的生活。因此,天堂的一切事物都在对邻之爱里面,地狱的一切事物都在自我之爱里面。爱包含一切事物,或说,一切事物都在爱里面,这一点可通过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来说明。一切活物,无论地上走的,天上飞的,还是水里游的,都受它们的爱驱使;凡在它们所过的生活中对它们有用的东西,也就是对它们的食物、巢穴和繁衍有用的东西,都流入它们的爱。因此,每种动物都知道自己的食物、巢穴和资本习惯,如求偶、筑巢、产卵和育雏。

蜜蜂同样知道如何建造蜂室、从花朵中提取蜂蜜,并用它填满蜂巢,为过冬做好准备。它们甚至知道如何构建在一个蜂王管理下的一套政府体系,此外还有其它奇妙活动。这一切都是通过进入它们爱的流注实现的;它们的生活所产生的不同结果仅仅是它们的情感所取的不同形式带来的。所有这些事都在它们的爱里面,或说它们的爱包含这一切。如果人处于天堂之爱,那么天堂会包含什么呢?岂不包含存在于天堂的全部智慧和聪明?由此也明显可知,被接入天堂的,是那些过着仁爱生活的人,而非其他人;他们因拥有仁爱,故拥有接受并充满一切真理,也就是一切信之真理的能力。然而,相反的情形发生在持守与仁分离之信的信徒,也就是那些知道一些真理,却没有仁爱的人身上。他们的爱接受诸如适合它自己的那类观念;也就是说,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接受作为真理反面的观念,就是存在于地狱的那类观念。

上一页 第6卷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