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4卷)》第23章 创世记23章内义(5)

《属天的奥秘(第4卷)》第23章 创世记23章内义(5)

此处显而易见,他们交易的货物表示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因为智慧和聪明的源头就是这些知识或认知,而不是其它的。这就是为何经上说:“你靠自己的智慧聪明得了财富,你得了金银收入你的宝库。”但当知识或认知是为了自我,为了获得显赫和名声,或财富时,它们就没有任何生命可言;那些获得它们的人会完全丧失它们。活在肉身时,他们因信奉虚假而非真理,信奉邪恶而非良善而丧失它们,在来世甚至会完全丧失那些真实事物。这就是为何经上说:“因你的财富,心里就高傲。所以,看哪,我必使外人(即虚假),就是列族中的强暴人(即邪恶)临到你这里。”

在以西结书的另一处:

推罗就像从海中间被剪除的一座城;你的货物由海上运出时,你就使许多人民满足;你以众多财富、货物,使地上的君王丰富。如今你在水的深处被海打破;你的货物和你中间所有的同伴都沉下去了;列民中的客商都向你发嘶声。(以西结书27:32-34, 36)

以赛亚书:

论推罗的预言。海岛的居民,就是航海的西顿商人哪,当静默无言;他们充满了你;在大水之上,西曷的种、尼罗河的庄稼是她的进项,你是列族的商埠。谁策划这事来攻击推罗呢?他是赐自己冠冕的,他的商人是王子。(以赛亚书23:2-3, 8)

这论及推罗的荒废。

启示录说,巴比伦也有“交易”和“货物”,但它们是被玷污的良善的知识或认知和被歪曲的真理的知识或认知:

巴比伦使列族喝她邪淫烈怒的酒,地上的君王素来与她行淫,地上的客商因她极度奢华就发了财。地上的客商也都为她哭泣悲哀,因为没有人再买他们的货物了;这货物就是金,银,宝石,珍珠,细麻布,紫色料,绸子,朱红色料。这些物件的客商藉着她发了财,因怕她的折磨,就远远地站着哭泣悲哀。(启示录18:3, 11-12, 15)

“巴比伦”表示敬拜,这敬拜的外在看似神圣,但内在却是亵渎(参看1182, 1283, 1295, 1304, 1306, 1326节)。由此明显可知它的“交易”和“货物”是什么。

主在马太福音中的话表明,“商人”表示一个为自己获取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或认知,并由此获得聪明和智慧的人:

天国又好像商人寻找好珍珠,发现一颗重价珍珠,就去卖掉他所有的一切,买了它。(马太福音13:45-46)

“好珍珠”是指仁爱,或信之良善。

以赛亚书表明,良善和真理的一切知识或认知都来自主:

耶和华如此说,埃及劳碌得来的,古实和西巴人,就是身量高大之人的货物必过来归你,也要属你。他们必随从你,带着锁链过来向你下拜,祈求你说,神只在你们中间,此外再没有别神。(以赛亚书45:14)

这论及主的神性人身或人性。

由此可见“交易”,也就是买卖,是什么意思,即:为自己获取良善和真理的知识或认知,并通过它们获得良善本身。以赛亚书表明,这良善唯独从主那里获得:

凡口渴的,都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以赛亚书55:1-2)

此处“买”表示为自己获取,“酒”表示属灵真理(1071, 1798节),“奶”表示属灵良善(2184节)。谁都能看出,“就近水来”在此不是指到水这里来,“买”不是指购买,“银子”不是指银子,“酒和奶”也不是指酒和奶。相反,它们表示可以说在内义上对应于它们的那种事物。因为圣言是神性,它的一切词语虽来自自然界和人的感官印象,但都有与它们相对应的神性属灵和属天事物。圣言只以这种方式而为神启的。

2968、创世记23:17, 18.于是,以弗仑在麦比拉、在幔利前面的那块田,包括那块田和其中的洞,并田间四围所有边界的每棵树,都定准了,在所有进入他城门的赫的儿子们眼前,归与亚伯拉罕作产业。

“以弗仑的那块田”表示构成教会的东西,或这是教会的一个特征;“在麦比拉、在幔利前面”表示重生的质和量;“那块田和其中的洞”表示在信之良善和真理方面;“并田间的每棵树”表示教会的内在知识或认知;“四围所有边界”表示外在知识或认知;“都定准了,归与亚伯拉罕作产业”表示它们唯独被归于主;“在赫的儿子们眼前”表示照着他们的理解力;“所有进入他城门的”表示在教义的一切事物方面。

2969、“以弗仑的那块田”表示构成教会的东西,或这是教会的一个特征。这从“田”的含义和“以弗仑”的代表清楚可知:“田”是指教会,以及教义(参看368, 2936节);“以弗仑”是指那些能接受信之良善和真理,也就是构成教会的东西的人(2933节)。因此“以弗仑的那块田”表示构成教会的东西,或教会的一个特征。

2970、“在麦比拉、在幔利前面”表示重生的质和量。这从“麦比拉”和“幔利”的含义清楚可知:“麦比拉”是指通过信之真理实现的重生;“幔利”是指重生的质和量。当“洞”这个词与“麦比拉”这个名字组合在一起时,也就是当经上说“麦比拉洞”时,“麦比拉”表示处于模糊之中的信(2935节)。但当只提到“麦比拉”,没有提到“洞”这个词,并且后面经上说“田和洞”时,“麦比拉”表示重生,因为“田和洞”表示用来实现重生的信之良善和真理。此外,麦比拉是一块地,里面也有一个坟墓,而坟墓表示重生(2916节)。但“幔利”因是希伯仑(如23:19所说的),并且就在希伯仑(如创世记13:18所说的),故只表示质和量,在此则表示重生的质和量,因为它与“麦比拉”联系在一起;当与“希伯仑”联系在一起时,它表示教会的质和量;当与“橡树林”(如在1616节)联系在一起时,它表示感知的质和量。因此,“幔利”仅仅定义事物的状态,因为它是亚伯拉罕居住的地方(创世记13:18),也是以撒居住和雅各所到的地方(创世记35:27)。

2971、“那块田和其中的洞”表示在信之良善和真理方面。这从“田”和“洞”的含义清楚可知:“田”是指教会,以及构成教会的良善本身;“洞”是指处于模糊之中的信之真理(参看2935节)。属天之物或源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良善好比“土地”,以及“田”,也被称为“土地”和“田”,因为属天之物或良善是信之真理的接受者;这些真理好比种子,也被称为“种”。之所以说信之真理处于模糊之中,是因为它与属灵人共存(参看1043, 2708, 2715节)。

2972、“并田间的每棵树”表示教会的内在知识或认知,这从“树”和“田”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述属天教会时,“树”是指感知(参看103, 2163节);当论述属灵教会时,“树”是指知识或认知(参看2722节),在此是指内在知识或认知,因为经上说“田间的每棵树”,接着又说“四围所有边界”,“四围所有边界”是指外在知识或认知。“田”是指教会,如前所述。经上提到田间及其四围边界的树是为了内义;否则,这树在神性的圣言中不值一提。

2973、“四围所有边界”表示外在知识或认知。这从“边界”和“四围”的含义清楚可知:“四围边界”是指外在事物,如前所述(2936节)。因此,“四围边界的(每棵)树”在此表示外在知识或认知。外在知识或认知是指构成教会的外在事物的宗教仪式和教义事物的知识或认知;而内在知识或认知是指构成教会的内在事物的教义事物的知识或认知。至于教会的外在事物是什么,教会的内在事物又是什么,这在前面已经反复说明。

此外,圣言经常提到“中间”和“四围”;如当经上论及迦南地时,就用“中间”描述锡安和耶路撒冷所在之地,用“四围”描述周边各个民族所在之地。“迦南地”代表主的国度,“锡安”代表该国度的属天部分,“耶路撒冷”代表它的属灵部分,耶和华或主在那里有自己的居所。四围,甚至直到边界的部分代表从那里依次流出并源于那里的属天和属灵事物。在最远的边界,属天和属灵事物的代表就终止了。这些代表来源于存在于主在天上的国度中的事物,主在那里作为一轮太阳而在中间;由此放射出一切属天火焰和属灵之光。离祂最近的人住在最明亮的光中,而离祂较远的人住在不那么明亮的光中,离祂最远的人则住在最不明亮的光中,此处就是边界,即天堂之外的地狱开始的地方。

至于属天火焰和属灵之光,情况是这样:纯真和爱的属天事物,并仁和信的属灵事物,与天使所享有的热和光成正比,因为这些事物是天堂所有的热和光的源头。这就是为何“中间”表示最内层,“四围”表示最外层;从最内层依次行进到最外层的其它事物所拥有的纯真、爱和仁的层级,则与它们离中间的距离相匹配。天上的一切社群都是如此;在中间的成员是最好的那种,那种爱和仁随着他们离中间越来越远而相应减少;也就是说,爱和仁在他们里面的消退与他们离中间的距离成正比。

世人也是这种情况。他的最内在部分是主与他同住所在之地,主从那里掌管外围部分。当人允许主依次排列外围部分,以便这些部分对应于最内在部分时,他的状态是这样:他能被接到天堂,并且他的最内在部分,内在部分和外在部分行如一体。但当人不允许主依次排列这些外围部分,以便它们相对应时,他越不让主排列它们,就越远离天堂。众所周知,人的灵魂住在中间,或他的最内在部分,而身体住在外围或最外在部分,因为身体包裹他的灵魂或灵,如衣服披在它身上。

对那些处于属天和属灵之爱的人来说,良善从主经由灵魂流入身体,身体因此充满光明。但对那些处于肉体和世俗之爱的人来说,来自主的良善无法经由灵魂流入身体。相反,他们的内层陷入黑暗,身体也因此充满黑暗,正如主在马太福音中所教导的:

身体的灯就是眼睛。如果眼睛健全,全身就光明。如果眼睛坏了,全身就黑暗。因此,光若是黑暗,那黑暗是何等大呢!(马太福音6:22-23)

“眼睛”表示属于灵魂的理解力部分(2701节)。

然而,那些内层黑暗,外层看似充满光明的人情况更糟。他们就是那种外表伪装成光明天使,内心却是魔鬼的人,被称为“巴比伦”。当“四围”的事物被摧毁时,这些人就会一头栽入地狱。这些事由耶利哥城来代表;祭司带着约柜绕城七次并吹角之后,耶利哥的城墙就塌陷了,这城受到诅咒,被毁灭了(约书亚记6:1-17)。这些事也由耶利米书中的这些话来表示:

所有拉弓的都要在巴比伦的四围摆阵;你们要从四围向她呐喊。她已经授手投降,她的根基坍塌了,她的城墙拆毁了。(耶利米书50:14-15)

由此明显可知“四围”表示什么。此外,圣言屡次提到“四围”(如耶利米书21:14;46:14;49:5;以西结书36:3-4, 7;37:21;阿摩司书3:11;以及其它地方)。“四围”的事物表示外在事物。蒙主的神性怜悯,我们将在别处详述这些事物。

2974、“都定准了,归与亚伯拉罕作产业”表示这些事物,就是在信之良善和真理,因而在一切内在和外在的知识或认知方面,重生的整个质和量,唯独被归于主。这从“亚伯拉罕”的代表和“产业”的含义清楚可知:“亚伯拉罕”是指主,如前面频繁所述;“产业”是指属于主,因而唯独被归于祂的事物。信的首要一条就是:一切良善和一切真理都是主的,因而唯独来自主。人越内在地承认这一点,就越内在地居于天堂,因为天堂里的人用感知看到事实就是如此。天堂有一种感知事实就是如此的气场,因为那里的人处于唯独来自主的良善,这被称为在主里面。这种感知的层级从中间到外围逐渐降低,如刚才所述(2973节)。

2975、“在赫的儿子们眼前”表示照着他们的理解力,也就是说,照着那些属于新的属灵教会之人的理解力。这从“眼”和“赫的儿子们”的含义清楚可知:“眼”是指理解力(参看212, 2701)节;“赫的儿子们”是指那些属于新的属灵教会的人(参看2913, 2928节)。前面说“亚伯拉罕在赫的儿子们耳边说”(23:16),这表示照着他们的能力(2965, 2967节)。而此处说“在赫的儿子们眼前”,这表示照着他们的理解力。第一句话意味着适合他们的意愿,第二句话意味着适合他们的理解力,因为人在这两个部分被改造。事实上,如果意愿和理解力不一致,以至于构成一体,也就是说,如果良善和真理,或也可说,仁和信(因为仁属于意愿,信属于理解力)不构成一体,那么人仍未重生。这解释了为何前面说“在赫的儿子们耳边”,而此处说“在赫的儿子们眼前”。

2976、“所有进入他城门的”表示在教义的一切事物方面。这从前面的阐述(2943节)清楚可知,那里有同样的话。

2977、创世记23:19.此后,亚伯拉罕把他妻子撒拉埋葬在迦南地幔利对面的麦比拉田间的洞里。幔利就是希伯仑。

“此后”表示事情就是这样;“亚伯拉罕把他妻子撒拉埋葬”表示他们从主接受与良善结合的真理;“在幔利对面的麦比拉田间的洞里”表示他们以这种方式尽可能地重生了;“幔利就是希伯仑”表示这是一个新教会;“迦南地”表示该教会在主的国度里是一个整体。

2978、“此后”表示事情就是这样。这从整个思路清楚可知,因为这是结论,也就是说,他们现在已经重生,因此一个新的属灵教会已经建立。

2979、“亚伯拉罕把他妻子撒拉埋葬”表示他们从主接受与良善结合的真理。这从“埋葬”的含义,以及“亚伯拉罕”和“妻子撒拉”的代表清楚可知:“埋葬”是指重生(参看2916, 2917节),稍后将说明,当人从主接受与良善结合的真理时,他就重生了;“亚伯拉罕”是指主,如前面频繁所述;“妻子撒拉”是指与良善结合的真理(参看2063, 2065, 2507节)。

关于属灵人的重生,情况是这样:他先被教导信之真理,在此期间被主保持在对真理的情感中。与此同时,信之良善,也就是对邻之仁,逐渐被注入他,不过是以这种方式被注入的:他几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那良善就隐藏在对真理的情感中,这一切的发生是为了信之真理能与仁之良善结合。随着时间推移,对信之真理的情感逐渐加深,而真理也因它的目的,就是良善,或也可说生命,而得到关注,这情感也越来越深。真理以这种方式被注入良善,当它被注入时,这人就将生活的良善照着被注入它的真理吸收到自己里面,从而出于良善行事,或觉得自己似乎出于良善行事。在此之前,信之真理对他来说是首要的,而在此之后,生活的良善成了首要的。

此时,也就是当两者掉换过来时,这个人就重生了,不过,是照着被注入良善的真理的质和量而重生的。当真理和良善行如一体时,他就照着良善的质和量而重生了。这就是一切重生是如何进行的。实现重生是为了人能被接到天堂。天堂仅仅是真理与良善,并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参看2508, 2618, 2728, 2729节)。除非真理与良善的婚姻在人里面形成,否则他不能进入天上的婚姻,也就是进入天堂。

2980、“在幔利对面的麦比拉田间的洞里”表示他们以这种方式尽可能地重生了。这从“洞”、“田”和“幔利对面的麦比拉”的含义清楚可知:“洞”是指处于模糊之中的信之真理(参看2935);“田”是指信之良善(参看2971节);“幔利对面或前面的麦比拉”是指重生的质和量(参看2970节)。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他们通过信之真理和良善尽可能地重生了,也就是照着他们的能力和理解力重生了(参看2913, 2928, 2975节)。

2981、“幔利就是希伯仑”表示这是一个新教会。这从“希伯仑”的含义清楚可知,“希伯仑”是指属灵教会(对此,参看本章2909节)。在那里,经上说“基列亚巴就是希伯仑”,因为“基列亚巴”表示真理方面的教会,或教会的真理,“希伯仑”表示良善方面的教会,或教会的良善。但此处不再提基列亚巴,只提到希伯仑,因为论述的主题是重生之人,重生之人不再出于真理,而是出于良善行事,如前所述(2979节)。

2982、“迦南地”表示该教会在主的国度里是一个整体。这从“迦南地”的代表清楚可知,“迦南地”是指主的国度(参看1413, 1437, 1585, 1607节)。至于主的教会,情况是这样:在古代,许多教会同时存在。这些教会和现在的教会一样在教义事物上彼此不同,但仍成为一体,因为它们都承认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是首要和最根本的元素。因此,教义事物的存在不是为了教导他们如何思考,而是教导他们如何生活。当每个人和所有人都视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也就是生活的良善为最重要的东西时,众教会就会成为一个教会,无论这些教会有多少。在主的国度中,所有教会都是一体。天堂也是这样:尽管那里有无数社群,并且每个社群都与众不同,但它们仍都构成一个天堂,因为那里的每个人都有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在里面。

但对那些声称信是教会的主要关注点的教会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因为他们以为他们若知道并思想这信,就会得救,无论他们过的是哪种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同时存在的许多教会就不构成一个教会;事实上,它们甚至不是教会。信之良善,也就是照信之事物所过的爱和仁的生活才是那构成教会的。教义事物的存在是为了生活。谁都能知道这一点,因为若不为了某个目的,教义为何存在呢?除了生活,也就是人可以变成教义所教导的样子外,这目的还能是什么?这些教会的确声称得救之信就是信靠,但这种信靠若不在生活的良善中,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没有生活的良善,就没有接受,没有接受,就没有信靠,除非有时候有一种表面的信靠,如当心智或身体患病,爱自己和爱世界的欲望休眠或沉寂下来时。但对那些过着邪恶生活的人来说,当这种危机结束,或情况发生改变时,这种所谓的信靠就会完全消失,因为甚至恶人也有信靠。若有人想知道自己拥有哪种信靠,就让他检查一下自己的情感和目的,以及生活方式。

2983、创世记23:20.那块田和其中的洞,就定准从赫的儿子们归与亚伯拉罕作坟墓的产业。

“那块田和其中的洞”表示教会及其信;“就定准归与亚伯拉罕作坟墓的产业”表示它通过重生唯独来自主;“从赫的儿子们”表示它由外邦人组成。

2984、“那块田和其中的洞”表示教会及其信。这从“田”和“洞”的含义清楚可知:“田”是指教会(参看2969, 2971节);“洞”是指信(参看2935, 2971节)。此处之所以提到“教会及其信”,是因为“教会”这个词论及仁之良善,因而论及生活的良善,或说教会因仁之良善,因而生活的良善而被称为教会;而“信”论及与这良善联合的真理,或说信因与这良善联合的真理而被称为信。

2985、“就定准归与亚伯拉罕作坟墓的产业”表示它通过重生唯独来自主。这从“亚伯拉罕”的代表,以及“产业”和“坟墓”的含义清楚可知:“亚伯拉罕”是指主,如前面频繁所述;“产业”是指是主的,因而唯独属于主的东西(参看2974节);“坟墓”是指重生(参看2916节)。

2986、“从赫的儿子们”表示它由外邦人组成,这从“赫的儿子们”的含义清楚可知。赫的儿子们不是指那些教会在其中建立的人,而是指那些代表教会的人,因为在圣言中,一切事物都具有代表性;其中的人不是指叫这些名字的实际的人,而是指属于主的国度和教会的事物,或说主的国度和教会的各个方面。前面(2913, 2919, 2928, 2940, 2965, 2975节)反复说明,“赫的儿子们”表示一个新教会,或也可说,表示那些属于新教会的人。但这个新教会是由外邦人组成的,或说是从外邦人当中选取出来的,这一点从亚伯拉罕对赫的儿子们所说的话明显看出来,即:“我在你们中间是外人,是居住者”(23:4),这句话表示他们不认识主,但主仍能与他们同在(2915节)。由此明显可知,“赫的儿子们”表示由外邦人组成的教会。因为论到其他人,不可能说他们不认识主,或若说不认识主的人,就只能是外邦人。

此外,要知道,当教会不再是一个教会,也就是仁爱灭亡,一个新教会由主建立时,这种事很少发生在旧教会的人当中。相反,它会发生在那些以前没有教会的人,也就是外邦人当中。这就是上古教会灭亡时所发生的事,因为那时,一个被称为“挪亚”的新教会,也就是大洪水之后的古教会在外邦人,就是那些以前没有教会的人当中建立。古教会灭亡时也是这样。那时,一个表面教会在亚伯拉罕经由雅各而来的后代,因而同样在外邦人当中建立,因为亚伯拉罕被呼召时就是一个外邦人(参看1356, 1992, 2559节);而雅各在埃及的后代更成为外邦人,甚至到了这种程度:他们根本不知道耶和华,因而不知道任何神性敬拜。这个表面教会终结之后,初期(基督)教会因犹太人被弃绝而在外邦人当中建立;如今被称为基督教会的这个教会也将是这样。

主之所以在外邦人当中建立一个新教会,是因为他们对信之真理一无所知,故没有反对这些真理的任何虚假原则或错误假设。在一个人能够重生、成为一个教会之前,从童年早期起就被吸收,后来又被确认的虚假原则或错误假设必须先被驱散。事实上,外邦人无法通过生活的邪恶来亵渎圣物,因为人若不知道圣物是什么,就无法亵渎它(593, 1008, 1010, 1059节)。外邦人没有这种知识,所以没有阻碍他们的绊脚石。因此,他们的状态是这样:他们比那些属于教会的人能更好地接受真理;他们当中凡过着良善生活的人都很容易接受真理(参看932, 1032, 1059, 1327, 1328, 1366, 2049, 2051, 2589-2604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