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3卷)》第19章 《创世记》第19章内义(2)

《属天的奥秘(第3卷)》第19章 《创世记》第19章内义(2)

2337、创世记19:3.罗得极力催促他们;他们这才转向他,来到他家里。罗得给他们办筵席,烤无酵饼;他们就吃了。

“罗得极力催促他们”表示当一个人得胜时,试探的状态;“他们这才转向他”表示同住;“来到他家里”表示在良善上的确认或强化;“罗得给他们办筵席”表示住在一起;“烤无酵饼”表示洁净;“他们就吃了”表示变成人自己的。

2338、“罗得极力催促他们”表示当一个人得胜时,试探的状态,这一点只有那些经历试探的人才能明白。如前所述(2334节),试探伴随着对主的同在和怜悯,以及得救的怀疑。那时与人同在、带来试探的恶灵会激起强烈的否定,而善灵和天使则代表主利用各种方法驱散这种怀疑的状态,并把人保守在希望的状态,最终使他强化肯定的观点。结果,一个经历试探的人就悬在否定和肯定之间。凡在试探中屈服的人仍处于怀疑的状态,并陷入否定;而一个得胜的人,虽有怀疑,但若允许自己充满希望,就会在肯定上站稳脚跟。由于在这种冲突期间,人似乎催促主,尤其通过祷告催促主与他同在,怜悯、帮助他,把他从定罪中解脱出来,所以在论述那些正在成为教会成员的人所经历的试探的地方,如此处,经上就用天使先说“不”,他们要在街上过夜,然后罗得极力催促他们,他们这才转向他,来到他家里来描述这些事。

2339、“他们这才转向他”表示同住。这从前面这句话的含义(2330节)清楚可知,因而无需进一步解释。

2340、“来到他家里”表示在良善上的确认或强化。这从“家”的含义清楚可知,“家(或房屋)”是指属天良善,如前所述(2233,2331节)。从这层含义,以及内义上的整个思路明显可知,这句话表示在良善上被确认或强化。

2341、“罗得给他们办筵席”表示住在一起,这从“筵席”的含义清楚可知。圣言经常提到筵席(经上或译为宴乐),它们在内义上表示住在一起,如耶利米书:

耶和华的话临到他,你不可进入宴乐的家,与他们同坐吃喝。(耶利米书16:8)

在这一章,先知被吩咐了许多事,他要通过这些事来代表禁止良善与邪恶接触,真理与虚假接触。此外,他也“不可进入宴乐的家”,以此表示良善和真理不可与邪恶和虚假住在一起。

以赛亚书:

在这山上,万军之耶和华必为万民用肥甘设摆筵席,用甜酒和满髓的肥甘并精酿的酒设摆筵席。(以赛亚书25:6)

此处“山”表示对主之爱(795,1430节)。那些爱主的人就与主同住在良善和真理中,这由“筵席”来表示。“满髓的肥甘”是指良善(353节);“甜酒和精酿的酒”是指源于良善的真理(1071节)。

在犹太教会,当他们献祭时,由祭物制作的筵席只代表主与人同住在祭物所表示的爱的神圣事物中(2187节)。后来,这事由圣餐来代表,在初期(基督)教会,圣餐被称为筵席。

创世记21章提到,亚伯拉罕在以撒断奶那天大摆筵席(21:8),这代表并由此表示住在一起,以及主的神性与其人身理性的初次结合。就内义而言,“筵席”在其它地方所表相同,这也可从以下事实推断出来:筵席是在一大群对彼此充满爱和仁,心心相印,并彼此分享愉快的感觉,也就是爱和仁的情感之人当中举办的。

2342、“烤无酵饼”表示洁净,这从“无酵”或“未发酵”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圣言中,“饼”(bread,经上或译为食物,粮等)表示总体上的一切属天和属灵的食物,因而表示总体上的属天和属灵事物(参看276,680,1798,2165,2177节)。无酵饼代表这些事物要摆脱一切不洁或不神圣的东西,因为“酵母”表示使属天和属灵事物变得不洁和亵渎的邪恶和虚假。由于这种代表,经上吩咐那些属于代表性教会的人在献祭时不可献上其它任何饼,也就是素祭,只可献上无酵饼,也就是未发酵的饼,这在摩西五经中是很明显的:

凡献给耶和华的素祭都不可有酵。(利未记2:11)

又:

不可将我祭牲的血和有酵之物一同献上。(出埃及记23:18;24:25)

由于同样的原因,经上还吩咐,在逾越节的七日之内,除了无酵饼或未发酵的饼外,他们不可吃其它任何饼,如摩西五经所说的:

你们要吃无酵饼七日。头一日要把酵从你们各家中除去,因为从头一日起,到第七日为止,凡吃有酵之物的,灵魂必从以色列中剪除。从正月,就是正月十四日晚上,你们要吃无酵饼,直到本月二十一日晚上。在你们各家中,七日之内不可有酵,因为凡吃有酵之物的,无论是寄居的,是生在本地的,灵魂必从以色列的会众中剪除。(出埃及记12:15,18-20)

这个禁令还出现在其它地方(如出埃及记13:6,7;23:15;34:18;申命记16:3-4)。因此,逾越节被称为“无酵饼节(译注:中文圣经一般译为无酵节)”(利未记23:6;民数记28:16,17;马太福音26:17;路加福音22:1,7)。

逾越节代表主的荣耀,并由此代表神性与人类的结合;蒙主的神性怜悯,这一点将在别处予以说明(3994,7823,9965,10655节)。由于主与人类的结合通过爱和仁,并源于它们的信实现,所以他们要在逾越节那天所吃的无酵饼就代表这些属天和属灵事物。因此,为防止这些事物被亵渎之物玷污,他们被如此严厉禁止吃有酵之物,以至于凡吃有酵之物的,必被剪除,因为凡亵渎属天和属灵事物的,都必灭亡。谁都能看出,若不是为了这层秘密含义,经上永远不会规定带有如此严厉惩罚的礼仪律。

在该教会所吩咐的每一件事,甚至烹饪本身,都代表某个奥秘。例如,以色列人在出埃及时所执行的每一项命令,即:当夜,他们要吃用火烤的肉、无酵饼和苦菜;不可吃生的;也不可吃水煮的;头要带着腿,他们不可剩下一点留到早晨,而是用火烧掉剩下的(出埃及记12:8-10)。这些细节都具有代表性,即:要在当夜吃;用火烤肉;无酵饼和苦菜;头带着腿;不吃生的;也不吃水煮的;不可剩下一点留到早晨;要用火烧掉剩下的。但所代表的这些奥秘若不通过内义被揭开,就决不能显现。唯独从这层意义才能看出,这一切细节都是神性。

许拿细耳人的愿的仪式也是如此:

他剃了离俗的头以后,祭司要取那煮好的公绵羊前腿,又从筐子里取一个无酵饼和一个无酵薄饼,都放在拿细耳人的手掌上。(民数记6:19)

凡不知道拿细耳人代表属天人本身的人都不知道属天事物,因而并未出现在文字中的奥秘就包裹在这一切细节里面,即:煮好的公绵羊前腿,无酵饼,无酵薄饼,剃头发。由此可见,那些不相信圣言包含内义的人必对圣言形成什么样的观点,因为没有内义,这些细节根本无关紧要。但当礼仪或仪式性的元素被剥去时,那里的一切就都变成神性和神圣。其它一切事物,如此处的“无酵饼”,也是如此;“无酵饼”就表示爱的神圣,或至圣,如它在摩西五经中被称呼的那样:

所剩下的无酵饼,亚伦和他子孙要在圣处吃,因为它是至圣的。(利未记6:16-17)

因此,“无酵饼”是指纯粹的爱,“烤无酵之物”是指洁净。

2343、“他们就吃了”表示变成人自己的。这从“吃”的含义清楚可知,“吃”是指交流或分享和结合,因而是指变成人自己的(参看2187节)。从这句话和刚才的解释清楚可知,前一节和本节的内容在内义上是如何被排列和联结在一起的,即:“(那两个)天使”表示主的神性人身和神圣活动;“转向他”表示同住;“来到他家里”是指在良善上被确认或强化;“办筵席”是指住在一起;“烤无酵饼”表示被洁净;“吃”表示变成人自己的。由此明显可知内义上的整个思路是何性质,尽管这内义丝毫没有出现在历史意义中。

圣言的所有部分都包含这种秩序和系列或思路;但当每个词被分别单独解释时,实际的系列或思路本身不能揭示它自己的真正性质,因为这种解释会使得这些词语显得不连贯,并破坏意义的连续性。只有当我们将所有单独的细节一起放在一个完整的观念里面去看,或把它们作为一个完整的心理画面来感知时,这个系列或思路才会揭示它自己,如那些拥有内义,同时住在来自主的天堂之光中的人所行的那样。这些人在这些话里面得以看到那些正在变成教会成员的人(他们在此由罗得来代表)改造和重生的整个过程。具体地说,他们首先感觉到某种程度的试探;但当他们坚持下来并得胜时,主就与他们同住,并在良善上强化他们,把他们聚集到自己这里,领进祂的国度,与祂同住,在那里洁净和完善他们,同时将良善和快乐作为他们自己的而赐给他们。祂通过其神性人身和神圣活动实现这一切。

教会里的人的确知道,一切重生或新生命,因而一切拯救都唯独来自主,但却很少有人相信,因为他们没有处于仁之良善。那些没有处于仁之良善的人就像骆驼穿过针眼一样不可能拥有这种信仰,因为仁之良善是信之种的真正土壤或苗床。真理与良善和谐一致,但真理与邪恶永远不会和谐一致。它们具有相反的性质,并彼此厌恶。因此,一个人越处于良善,就越能看见真理;换句话说,越处于仁,就越能处于信,尤其处于信的这一要点:一切拯救皆来自主。

圣言中的许多经文表明,这是信的要点。如约翰福音:

神这样地爱世人,甚至赐下祂的独生子,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

又: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不得见永生,神的震怒停留在他身上。(约翰福音3:36)

又:

信父所差来的,这就是神的工。(约翰福音6:29)

又:

这是那差我来的那一位的旨意,叫一切见子而信祂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约翰福音6:40)

又:

你们若不信我永在,必要死在罪中。(约翰福音8:24)

又:

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我的人,即使死了,也必活过来。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约翰福音11:25-26)

没有人能信主,除非他处于良善;也就是说,没有人能拥有信,除非他处于仁,这一点也清楚可见于约翰福音:

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子。这等人不是从血生的,不是从肉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约翰福音1:12-13)

又: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住在我里面的,我也住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人若不住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正如父爱我,我也爱你们;你们要住在我的爱里。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诫命。(约翰福音15:5-6,9,12)

这些经文表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就是信的生命。但那些沉浸于邪恶,也就是过着邪恶生活的人决不能相信一切拯救皆来自主,我从那些从基督教界进入来世的人,以及那些活在肉身时按照信之教义口头上承认,甚至教导没有主,就没有救恩,却过着邪恶生活的人身上清楚看到这一点。一提到主的名,这些人就立即以一次又一次的毁谤或反对充满周围的气场。因为在来世,灵人只是在思考的东西就能被其他人感知到,这些思维发出一种气场,并显示出他们拥有什么样的信(参看1394节)。

在这些人当中,仅仅一提到爱或仁,我就感觉到从他们身上发出的某种可以说充满黑暗,同时又充满灰尘的东西。这种东西是某种污秽之爱的产物,具有这种性质:它会扼杀、窒息并败坏我感知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一切能力。这就是今天的信仰,他们声称,这信无需仁之良善就会拯救人。

这些人也被问及他们拥有什么样的信,因为他们没有他们活在肉身时所宣称的信。由于在来世,没有人能隐瞒自己的想法,所以他们说,他们信神,宇宙的创造者。但当他们接受检查,以查看这是不是真的时,却发现他们不信任何神,反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自然界的产物,关于永生所说的一切都是空的,毫无价值。在教会,凡不信主,却声称信神,宇宙创造者的人都具有这种信。因为真理只能从主,不能从其它任何源头流入;并且真理的种子只能播种在源于主的良善中。

从圣餐上的话,即“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血”(马太福音26:26,28;马可福音14:22,24;路加福音22:19)清楚可知,主的神性人身和神圣活动是生命和拯救的方法和源头。身体和血就是主的神性人身,这显然是一切神圣的源头。无论你说祂的神性人身,还是说祂的身体,祂的肉,或饼,或神性之爱,都是一样的,因为主的神性人身是纯粹的爱,神圣只在于爱,而信的神圣就来自爱。

2344、创世记19:4.他们还没有躺下,那城里的人,就是所多玛的人,从男孩甚至到老人,从最远处来的所有人,都围住那房子。

“他们还没有躺下”表示察罚的第一个时期或阶段;“那城里的人”表示那些沉浸于虚假的人;“就是所多玛的人”表示那些沉浸于邪恶的人;“都围住那房子”表示他们反对仁之良善;“从男孩甚至到老人”表示虚假和邪恶,无论是新近的还是根深蒂固或被确认的;“从最远处来的所有人”表示它们当中的每一个。

2345、“他们还没有躺下”表示察罚的第一个时期或阶段。这从前面关于“晚上”和“夜”的阐述(2323,2335节)清楚可知,即:在圣言中,它们表示察罚和审判。诚然,此处既没有提到晚上,也没有提到夜,而是说“他们还没有躺下”;这句话暗示从晚上转到夜里时的时间,也就是夜开始的时候,因而表示察罚邪恶的第一个时期或阶段,这也可从下文明显看出来,因为此处开始调查“所多玛”所表示的教会里的恶人。

2346、“那城里的人”表示那些沉浸于虚假的人,“就是所多玛的人”表示那些沉浸于邪恶的人,这从“城”和“所多玛”的含义清楚可知。“城”表示真理,也表示虚假或真理的对立面,这在前面已经说明(402节);“所多玛”表示各种邪恶(2220,2246节)。由于被调查或察罚的,既有虚假,也有邪恶,所以经上说“那城里的人,就是所多玛的人”。若非表示这两者,经上会只说“所多玛的人”。

2347、“都围住那房子”表示他们反对仁之良善。这从“房子”和“围住”的含义清楚可知:“房子(或家)”是指属天良善,属天良善仅仅是指爱与仁之良善(参看2048,2233节);“围住”是指反对那良善,也就是带着敌意扑向并攻击它。

2348、“从男孩甚至到老人”表示虚假和邪恶,无论是新近的还是根深蒂固或被确认的。这从“男孩”和“老人”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虚假和邪恶时,“男孩”(boy,或译为少年人,孩童等)表示还没有成熟、因而新近的虚假和邪恶;而“老人”(oldman,或译为年老男人,年老的,老年人等)表示已经成熟、因而根深蒂固或被确认的虚假和邪恶。圣言的其它地方所提到的“男孩”和“老人”具有类似含义,如在撒迦利亚书:

将来必有年老男人和年老妇人坐在耶路撒冷街上;城中街上必满有男孩女孩在街上玩耍。(撒迦利亚书8:4-5)

此处“耶路撒冷”表示主的国度和教会(402,2117节);“街”表示其中的真理(2336节);因此,“年老男人”表示被确认的真理;“年老的女人”表示被确认的良善;“在街上玩耍的男孩”表示新近的真理;“女孩”表示新近的良善及其情感,和由此产生的喜乐。由此明显可知,属天和属灵事物在降至构成字义的世俗事物时,是如何转变成历史事物的;从字义上很难看出什么东西来,只看到所指的是年老男人、男孩,年老妇人和女孩。

耶利米书:

我要倾在耶路撒冷街上的孩童和聚会的少年人身上,连男带女,并年老的与日子满足的都必被擒拿。(耶利米书6:11)

此处“耶路撒冷街”表示在教会掌权的虚假(2336节):其中新近的和正在成熟的,被称为“孩童”和“少年人”;老的和根深蒂固或被确认的,被称为“年老的”和“日子满足的”。又:

我用你分散马和骑马的,用你分散战车和乘在其上的,用你分散男人和女人,用你分散老年人和少年人。(耶利米书51:21-22)

此处“老年人”和“少年人”同样表示被确认的真理和新近的真理。

又:

死亡上来,进了我们的窗户,入了我们的宫殿,要从街上剪除孩童,从巷上剪除少年人。(耶利米书9:21)

此处“孩童”表示当死亡进入窗户和宫殿,也就是进入理解力的事物和意愿的事物时,一出生就被剪除的真理。“窗户”是指理解力的事物(参看655,658节),“宫殿”或“房子”是指意愿的事物(710节)。

2349、“从最远处来的所有人”表示它们当中的每一个。这从刚才的阐述清楚可知,即:“男孩”和“老人”表示虚假和邪恶,无论新近的还是根深蒂固或被确认的,所以此处“从最远处来的人”表示它们当中的每一个。此外,“人”(people,经上或译为民,百姓等)这个词一般表示虚假(参看1259,1260节)。

此处描述了那些反对仁之良善,因而反对主之人的初始状态。一个必涉及另一个,因为若不通过爱和仁,没有人能与主结合。爱是属灵的结合本身,这从爱的本质就能看出来;凡不能与主结合的,也都不能承认祂。从约翰福音可以看出,那些未处于良善的人不能承认主,也就是不能信祂:

光来到世界,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在神里面而行的。(约翰福音3:19-21)

由此明显可知,凡反对仁之良善的人都反对主;或也可说,凡沉浸于邪恶的人都恨光,并不来就光。“光”是指对主的信,实际上就是主自己,这一点清楚可见于约翰福音(1:9-10;12:35-36,46)。

这一点同样清楚可见于约翰福音的其它地方:

世界不能恨你们,却是恨我,因为我指证它的行为是恶的。(约翰福音7:7)

这在马太福音看得更清楚:

他要向那左手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因为我饿了,你们不给我吃;我渴了,你们不给我喝;我作外人,你们不收留我;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我病了,我在监里,你们不来探望我。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不做在这些最小中的一个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41-43,45)

这些话表明那些反对仁之良善的人以哪种方式反对主;也表明每个人都是照着仁之良善,而非与良善分离时的信之真理受审判。这在马太福音的别处也有说明:

人子要在祂父的荣耀里,同着祂的天使们降临;那时候,祂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马太福音16:27)

“行为”表示从仁爱发出的良善;仁爱的行为也被称为信的果子。

上一页  第3卷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