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3卷)》第18章 《创世记》第18章内义(6)

《属天的奥秘(第3卷)》第18章 《创世记》第18章内义(6)

同一先知书:

看哪,诸水从北方涌上来,成为一股泛滥的河流,淹没地和充满它的一切,并城和其中所住的。人必呼喊,地上的居民都必哀号,因为荒废的日子将到。(耶利米书47:2,4)

这论及由虚假造成的信仰的毁灭;“泛滥的河流”是指虚假,如第一卷所示(705,790节)。

西番雅书:

从鱼门必发出呼喊的声音,从第二区发出哀号的声音,从小山发出大破裂的响声。他们的资财必成为掠物,他们的房屋必变为荒场。(西番雅书1:10,13)

此处“呼喊”也论及荒废的虚假。

以赛亚书:

在何罗念的路上,他们要为废墟扬起哀声。因为宁林的水必荒凉,青草枯萎,嫩草灭没,青绿之物一无所有。(以赛亚书15:5-6;耶利米书48:3)

此处以“哀声”(cry)来描述信仰的荒废或毁灭及其完结。

耶利米书:

犹大悲哀,城门衰败,人都披上黑衣坐在地上,耶路撒冷的哀声直往上升。他们的贵胄打发他们的小子打水;他们来到池边,却找不到水,就拿着空器皿回来了。(耶利米书14:2-3)

此处“耶路撒冷的哀声”表示虚假,因为“他们找不到水”表示缺乏真理的知识或认知,“水”表示这些知识或认知,如第一卷所示(28,680,739节)。

以赛亚书:

我必因耶路撒冷欢喜,因我的百姓快乐;其中必不再听见哭泣的声音和哀呼的声音。(以赛亚书65:19)

此处“必不再听见哭泣的声音”表示必没有邪恶,“也不再听见哀呼的声音”表示必没有虚假。这些细节,包括“哀呼”(cry),大部分无法根据字义来理解,只能根据内义来理解。

同一先知书:

耶和华期望的是公平,看,竟是疥疮;期望的是公义,看,却是冤声。(以赛亚书5:7)

这也论及良善和真理的荒废。此处和先知书的各处一样,表达了一种互换;这种互换具有这样的性质:一个人找到的是邪恶,而不是真理,或说这种互换涉及以邪恶取代真理,这由“取代公平的疥疮”来表示;他找到的是虚假,而不是良善,或说这种互换涉及以虚假取代良善,这由“取代公义的冤声”来表示,因为“公平”是指真理,“公义”是指良善,如前所示(2235节)。

摩西五经也有类似的互换,那里论到所多玛和蛾摩拉说:

他们的葡萄树出自所多玛的葡萄树,他们的葡萄来自蛾摩拉的田园;他们的葡萄是毒葡萄,整串都是苦的。(申命记32:32)

此处有类似的说话方式,因为“葡萄树”论及真理和虚假,“田园”和“葡萄”论及良善和邪恶;因此,“所多玛的葡萄树”是指源于邪恶的虚假,“蛾摩拉的田园和葡萄”是指源于虚假的邪恶;虚假有两种(参看第一卷1212节),所以邪恶也有两种。这两种虚假和邪恶在本节以“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嚷叫声很大,他们的罪极重”来表示,这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经上首先提到“嚷叫声”,其次提到“罪”;首先提到的是“所多玛”,也就是源于自我之爱的邪恶,其次提到的是“蛾摩拉”,也就是源于这邪恶的虚假。

2241、创世记18:21.我现在要下去,察看他们是否真的像那达到我这里的嚷叫声一样完结了;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

“我现在要下去察看”表示察罚;“他们是否真的像那达到我这里的嚷叫声一样完结了;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表示邪恶是否已经达到顶峰。

2242、“我现在要下去察看”表示察罚。这从“下去察看”的含义清楚可知,“下去察看”是指审判(如第一卷所解释的,1311节),因而是指察罚。在圣言中,总体上教会的末期和具体的每个人的末期被称为察罚。它出现在审判之前,所以察罚仅仅是指检查性质,也就是检查总体上的教会或具体的每个人的性质。这种检查在字义上以耶和华“下去察看”来表达。

由此清楚看出字义的性质。耶和华不会下去,下去不能论及主,因为主始终居于至高处。耶和华也不会察看一件事是否如此,察看一件事是否如此同样不能论及主,因为祂自永恒就知道一切,无论总体还是细节。然而,字义之所以说耶和华下去察看,是因为这在人看来似乎是这样。人住在最低或下面的事物当中,当那里出现什么东西时,他不会想到,甚至不知道上面的事物是怎么回事,因而不知道它们是如何流入的,因为他的思维只能延伸到离他最近的东西,因此他只能感知到诸如像下去察看之类的事件。当他以为没有人知道他自己在思想什么时,这种感知更为有限。此外,他没有其它观念,只以为真的从高处下来,如果是神,则从至高处下来。而事实上,不是从至高处下来,而是从至内在下来。

由此可见字义是何性质,即:它照着表象形成;若非如此,没有人会理解并承认圣言,因而不会接受它。但天使不像世人那样迷恋表象;因此,既然圣言的字义是为了世人,那么圣言的内义是为了天使,也为了那些蒙主的神性怜悯,活在世上就被允许如同天使的人。

圣言经常提到察罚(Visitation,经上或译为降罚、惩罚、刑罚、追讨、讨罪等),它要么表示荒废,无论教会还是个人,要么表示解救,因而表示检查人或物的性质。在以赛亚书,它表示荒废:

在察罚的日子,有风暴从远方临到,那时,你们怎样行呢?你们向谁逃奔求助呢?你们能把你们的荣耀撇在哪里呢?(以赛亚书10:3)

又:

天上的众星群宿都不发光,日头一出,就变黑暗;月亮也不放光。我必因邪恶察罚世界,因罪孽察罚恶人。(以赛亚书13:10-11)

不发光的众星群宿、变黑暗的日头和不放光的月亮表示爱和仁将不复存在(参看2120节)。由于这等于荒废,所以这是“察罚的日子”。

耶利米书:

他们必在仆倒的人中仆倒,在察罚他们的时候,他们必致跌倒。(耶利米书8:12)

这表示当他们被毁坏时,也就是当仁和信不复存在时。以西结书:

惩罚那城的近前来,各人手里拿着毁灭的武器。(以西结书9:1)

这也论及荒废或毁坏,这就是为何“各人手里拿着毁灭的武器”。何西阿书:

察罚的日子来了,报应的日子到了。(何西阿书9:7)

此处意思也一样。弥迦书:

你守望,就是察罚你的日子,已经来到,他们必困惑混乱。(弥迦书7:4)

此处察罚也表示已经荒废的仁爱,或仁爱的毁坏。摩西五经:

只是在我鉴察的日子,我必向他们察罚他们的罪。(出埃及记32:34)

这论及为自己造了金牛犊之后在旷野中的(以色列)百姓。“察罚”(Visitation,经上或译为降罚、惩罚、刑罚、追讨、讨罪等)表示解救,这从许多经文清楚看出来(如出埃及记3:16;4:31;耶利米书27:22;29:10;路加福音1:68,78;19:41-42,44)。

2243、“他们是否真的像那达到我这里的嚷叫声一样完结;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表示邪恶是否达到顶峰。这从“嚷叫声”的含义清楚可知,“嚷叫声”是指虚假,如刚才所述(2240节)。如那一章节末尾所说的,虚假有两种,即:出自邪恶的虚假和制造邪恶的虚假。出自邪恶的虚假是指当一个人陷入邪恶时,他所思想的一切,也就是支持邪恶的一切。例如,当一个人正在犯奸淫时,他对奸淫的想法,那时他认为奸淫是允许的,是正当和得体的,也是生活的快乐,还是增加人口的好方法,等等。这一切想法都是出自邪恶的虚假。

然而,当一个人基于其宗教信仰坚信某个教义或原则,并因此相信它是善的或神圣的;而事实上,它本身是恶的时,虚假就会制造邪恶。例如,一个基于其宗教信仰相信某人能拯救人,从而敬拜并尊崇他的人,就是出于那虚假制造邪恶。这同样适用于其它本身为虚假的任何宗教信仰。由于虚假出自邪恶,虚假制造邪恶,所以此处使用“嚷叫声”(cry,经上或译为呼喊、哀声、哀呼、冤声等)”这个词,它作为一种笼统的术语表示它所涵盖的东西,即表示邪恶,这也可从经上说“他们是否真的像那达到我这里的嚷叫声一样完结”明显看出来;其中,“它的嚷叫声”用的是单数形式,“他们完结”用的是复数形式。

第一卷(1857节)已经说明何为“完结”或结束(consummation,或译为结局,终结,满了,终止,满盈等)。从各个教会可进一步领会完结或结束的含义。被称为“人”的上古教会是最为属天的;但随着时间推移,该教会从爱之良善中如此衰退,以至于最终属天之物荡然无存;这时,它的完结就到来了,该完结以大洪水之前的那些人的状态来描述。

大洪水之后被称为“挪亚”的古教会不那么属天,也随着时间推移而如此远离仁之良善,以至于仁爱荡然无存,因为它部分转变为巫术,部分转变为偶像崇拜,部分转变为一种与仁爱分离的教义体系;这时,它的完结就到来了。

然后,被称为希伯来教会的另一个教会兴起,该教会更不怎么属天和属灵,它将某种神圣敬拜置于外在仪式。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教会以各种方式变得畸形、败坏;这种外在敬拜也转变成偶像崇拜;这时,它的完结就到来了。

之后第四个教会在雅各的后代当中得以重建;该教会没有任何属天和属灵之物,仅仅是这些事物的一个代表。因此,这个教会是一个代表属天和属灵事物的教会,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的仪式代表并表示什么。但该教会被建立,是为了世人与天堂之间仍有某种联结,就是诸如存在于良善与真理的代表之间,以及良善与真理本身之间的那种联结。这个教会最终也陷入虚假和邪恶,以至于它的一切仪式都变成了偶像崇拜;这时,它的完结就到来了。

因此,这些教会就这样接连不断地衰落后,到了最后一个教会,人类与天堂之间的联结最终被完全切断,以致人类就要灭亡,因为提供这种联结和纽带的教会不存在了(参看468,637,931,2054节)。这时,主就进入这个世界,通过祂自己里面神性本质与人身或人性本质的合一而将天与地结合起来,同时又建立了一个被称为基督教会的新教会。该教会起初处于信之良善,其成员如弟兄姐妹般彼此活在仁爱中。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教会以各种方式偏离,直到今天已经到了这种境地:其成员甚至不知道信仰的根基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尽管他们基于教义声称,主是人类的救主,他们死后会复活,有一个天堂和一个地狱,却很少有人相信。由于该教会已然如此,所以它的完结已经不远了。

这一切表明何为“完结”,即:它是指当邪恶达到顶峰时的那个时间。具体情况,也就是每个人的情况也一样。至于具体的每个人的完结是何情形,蒙主的神性怜悯,我将在下文告知。圣言经常提到“完结”(consummation,经上或译为结局,终结,满了,终止,满盈等),在它之前的状态以随“察罚”而来的“荒废”和“荒凉”,或破坏和毁坏来描述。

2244、创世记18:22.那些人从那里观看,向所多玛去;亚伯拉罕却仍旧站在耶和华面前。

“那些人从那里观看”表示主出于神性的思维;“向所多玛去”表示对沉浸于这种大恶的人类(的思维);“亚伯拉罕却仍旧站在耶和华面前”表示主出于人身或人性的思维,这人身或人性以上述方式(2188-2196节)与神性合一。

2245、“那些人从那里观看”表示主出于神性的思维。这从“观看”和“那些人”的含义清楚可知:“观看”是指思考,因为“看”在内义上,如在日常用语中,是指理解力,理解力是内在视觉,因此“观看”是指思考,思考是内在视觉或理解力的活动;“那些人”是指神性。本章有时提到“那些人”,有时提到“耶和华”,而不是“那些人”。当提到“那些人”时,所表示的是三位一体,即:神性本身、神性人身和(神圣)活动。“那些人从那里观看”表示主出于这神性的思维。这思维来自与神性合一的人身或人性,本章一开始论述了这种合一;但思维所基于的感知则来自神性,这解释了为何这一节接着提到“耶和华”,即:“亚伯拉罕却仍旧站在耶和华面前”。当人身或人性与神性合一时,(神圣)活动也与它们在一起。

2246、“向所多玛去”表示对沉浸于这种大恶的人类的思维。这从“所多玛”的含义清楚可知,“所多玛”是指源于自我之爱的邪恶(参看2220节);而“面向所多玛观看”是指面向人类的状态(2219节)。“所多玛”之所以表示沉浸于这种大恶的人类的状态,是因为“所多玛”不是指所多玛,而是指全世界所有饱受自我之爱折磨的人;对所多玛的描述代表所有沉浸于这邪恶的人的状态,这从下文明显可知。自我之爱是一切邪恶的源头,因而是邪恶本身,这从前面对它的阐述和说明清楚看出来(2045,2057,2219节)。这就是为何此处说人类沉浸于这种大恶。

2247、“亚伯拉罕却仍旧站在耶和华面前”表示主出于人身或人性的思维,这人身或人性以上述方式与神性合一。这从本章“亚伯拉罕”的代表,以及他站在耶和华面前清楚可知,“亚伯拉罕”是指主的人身或人性。无需解释,由此就可推知,这是出于人身或人性的思维,这人身或人性以本章开头和前面(2245节)所提到的那种方式与神性合一。

2248、创世记18:23.亚伯拉罕近前来说,你真的要把义人和恶人一同毁灭吗?

“亚伯拉罕近前来说”表示主出于人身或人性的思维,这思维与神性贴得更近了;“你真的要把义人和恶人一同毁灭吗”表示主因对人类的爱而悲伤,以及祂出面求情,尽管他们是邪恶的,但良善仍要被赋予他们,或说仍然要有与良善的联结。

2249、“亚伯拉罕近前来说”表示主出于人身或人性的思维,这思维与神性贴得更近了。这从前面论述主对人类的思维的地方可推知,因而无需解释。就内义而言,本章充分描述了主的思维和感知的状态,开头则描述了主的人身或人性与其神性结合的状态。诚然,在世人眼里,这些事似乎不那么重要;然而,它们却是至关重要的。

在天使眼里,他们的圣言就是内义;这些大事与它们的代表一起以一种最美的形式活生生地呈现在他们面前。此外,随它们而来并与类似它们的无数事物也都呈现出来,这些事物都涉及主与天堂的结合,以及对他们人身或人性里面的主之神性的接受。事实上,天使的观念是这样:他们享受这些事物胜过其它一切事物,并感觉它们是最快乐的。他们由此在主的人身或人性本质与其神性本质结合方面越来越被这些观念光照和确认。因为天使曾是世人,当他们为世人时,只能想到主是一个人,并且主就是神,以及神性三位一体,从而为自己形成各种观念,尽管那时他们不知道这些观念是何性质。

天堂的奥秘具有这种性质:尽管它们完全超出我们的理解,但我们每个人仍可以为自己形成关于它们的某种观念,因为若不通过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形成的某种观念,没有什么东西能留在记忆中,更不用说进入任何思维了。天使的观念只能从世上的事物,或类似它们的事物中形成;而那时由无法理解的事物产生的谬念或幻想也渗入进来。在来世,这些谬念或幻想会使那时更为内在的思维观念疏远信之良善和真理。

为了驱散这些谬念或幻想,本章的内义大量阐述了主的人身或人性与其神性的结合,以及祂的感知和思维。当世人阅读圣言时,这些事同时以这样一种方式进入天使的感知,即:他们以前从其它源头,以及很容易由这些源头产生的顾虑中形成的观念逐渐被驱散;而与天使所享有的真理之光一致的新观念则被注入。这种情况在属灵天使当中比在属天天使当中更突出,因为天使的观念越纯粹,天使就越完美地接受天堂的思维。众所周知,在主眼前,天也不洁净(约伯记15:15);天使们不断被完善,这的确是真的。

2250、“你真的要把义人和恶人一同毁灭吗”表示主因对人类的爱而悲伤,以及祂出面求情,尽管他们是邪恶的,但良善仍要被赋予他们,或说仍然要有与良善的联结。这从这些话,尤其18:25中的话所闪耀出的爱之热情,以及“义人”和“恶人”的含义清楚可知:18:25说:“你绝不会做这样的事,使义人与恶人一同死亡,让义人与恶人一样。你绝不会这样!审判全地的岂不行公平吗”;“义人”是指良善(参看612,2235节);“恶人”是“义人”,也就是良善的对立面,因而是指邪恶。本章的这些话和其余的话也清楚表明,这是一种求情。当主在世上,尤其处于一种谦卑状态时,祂为人类求情。因为在这些时候,祂与耶和华说话,如同与另一个人说话,如前所述(1745,1999,2004,2159节)。但在荣耀的状态下,即当人身或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合一,并且本身成为耶和华时,祂没有求情,而是表现出怜悯,并出于自己的神性提供帮助,施行拯救。正是怜悯本身构成求情,因为这就是它的本质。

2251、创世记18:24.假若那城中间有五十个义人,你还要毁灭,不为城中间这五十个义人饶恕那地方吗?

“假若那城中间有五十个义人”表示真理有可能充满良善;“你还要毁灭,不为城中间这五十个义人饶恕那地方吗”表示出于爱的求情,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至灭亡。

2252、“假若那城中间有五十个义人”表示真理有可能充满良善。这从“五十”、“义人”、“中间”和“城”的含义清楚可知:“五十”是指满或全;“义人”是指良善(参看612,2235节);“中间”是指里面或最深的核心(1074节);“城”是指真理(402节)。因此,“那城中间有五十个义人”在内义上表示真理有可能充满良善在里面或核心处。从字面上无法看出这些话包含这层意义,因为字义上的历史细节会在完全不同的方向上引导心智,或引导它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去思考;然而,我可以肯定,那些拥有内义的人就是照着这层意义来理解这些话的。此外,那些拥有内义的人也绝不会将数字本身,如此处的“五十”和下面的“四十五”、“四十”、“三十”、“二十”、“十”,理解为数字,而是理解为真实事物或状态,如前所示(482,487,575,647,648,755,813,1963,2075节)。

事实上,古人也用数字来区分他们教会的不同状态或阶段;他们计算数字的性质从刚才提到的这些地方的数字的含义清楚看出来。这些人从存在于灵人界中的代表获得数字的含义。在灵人界,凡表现为数字的事物都不是指以数字来确定的某种事物,而是指这个事物或状态本身,这从前面(2129,2130节)援引的内容,以及2089节关于“十二”表示信的一切事物的论述清楚看出来。接下来的数字也一样。这表明圣言在内义上是何性质。

“五十”之所以表示满或全,是因为这个数字是七乘以七,或四十九之后的数字,因而标志着四十九这个数字的完成,或说完成或满了它。这解释了为何代表性教会在第五十天,就是第七个安息日的次日守满七个安息日的节期,在第五十年守禧年。关于七个安息日的节期,我们在摩西五经中读到:

你们要从安息日的次日,献禾捆为摇祭的那日算起,要满了七个安息日。到第七个安息日的次日,共计五十天,又要将新供物献给耶和华。(利未记23:15-16)

关于禧年:

你要计算七个安息年,就是七次七年。它们便为你成了七个安息年,共是四十九年。你们要以第五十年为圣年,在这地向所有的居民宣告自由。这是你们的禧年。(利未记25:8,10)

由此明显可知,“第五十个”标志着安息日的全部完成。

此外,凡圣言中提到“五十”的地方,它都表示满了,如利未人从三十岁往上直到五十岁都被数点(民数记4:23,35,39,43,47;8:25)。此处“五十”表示任职办事的时期满了,或这段时期的最后状态。申命记:

和少女同寝的那人就要拿五十锭银子给那少女的父亲,那少女要归作他的妻子,他不能休她。(申命记22:29)

此处“五十锭银子”表示全额罚款和全额补偿。撒母耳记下:

大卫给了亚劳拿五十锭银子买了那禾场,在那里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撒母耳记下24:24)

这表示全价全买。又:

押沙龙为自己预备车马,又派五十人在他前头奔走。(撒母耳记下15:1)

列王纪:

亚多尼雅也有车辆、马兵,又有五十人在他前头奔走。(列王纪上1:5)

这表示他们全部的威严和伟大。因为这些人从古人那里获得某些具有代表性和灵义或象征性的数字;这些数字得到他们的尊崇,也是他们的仪式所规定的,但他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们表示什么。

同样,由于“五十”表示满或全,这个数字也具有代表性,如前所述,所以在主关于管家的寓言中,“五十”具有同样的含义,管家对那欠油的说:

你欠我主人多少?他说,一百罢特(希腊文:罢特;约等于三十六点三七公升)油。管家对他说,拿你的账,快坐下,写五十。(路加福音16:5-6)

“五十”表示债务的全部清偿。“五十”作为一个数字,的确似乎只意味着一个数字;而事实上,这个数字在内义上处处都表示满或全,如哈该书:

有人来到榨酒池,想从榨酒池中得五十桶,却只有二十桶。(哈该书2:16)

这表示想要满的,却没有太多。如果“五十”不具有这种含义,先知书是不会提到它的。

2253、“你还要毁灭,不为城中间这五十个义人饶恕那地方吗”表示出于爱的求情,即:他们不至灭亡,这从“五十”、“义人”和“城中间”的含义(对此,参看2252节)清楚可知。这一切词语都意味着出于爱的求情,他们不至灭亡(关于求情,参看2250节)。求情是出于爱,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当主在世时,祂只有对全人类的爱之生命,热切地渴望永远拯救人类。这生命完全是属天的生命,主通过这生命将祂自己与神性,并神性与祂自己合一,因为存在本身,或耶和华只是怜悯,这怜悯是对全人类的爱的表现或产物;祂的生命是纯粹的爱的生命,这生命绝无可能存在于任何人身上。凡不知道何为生命,以及生命的性质取决于爱的性质,或说生命反映爱的人都不明白这一切。由此明显可知,人越爱他的邻舍,就越汲取主的生命。

上一页  第3卷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