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研究文集 《圣经学习指南》之十四:亚伯兰与罗得(2)

《圣经学习指南》之十四:亚伯兰与罗得(2)

青少年班

大致勾勒出亚伯兰从埃及回来后其旅程的对应含义,然后拿亚伯兰与罗得的对应比照我们的个人生活,并继续探讨罗得的选择和它导致的后果。

正如自私潜入了上古教会并最终摧毁了它一样,古教会也开始以自己的智慧和知识为傲。渐渐地,人们忘记了所学对应的真正含义,开始把动物、鸟类和鱼类的形象当作偶像来崇拜。他们制造那些形象,原本是用来提醒自己属灵的事物。这样就出现了许多相互冲突的信仰,人们争吵起来,成为敌人,不得不相互远离。历史记载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人们便以为人类起初是偶像崇拜者和野蛮人。巴别塔的故事(创世记11:1-9)描绘了古教会最后的解体。

但主已应许,不会再任凭人类与自己完全分离,从而毁灭自己。和之前一样,祂找到一些人。他们的意愿依然是良善的,尽管他们也是偶像崇拜者。亚伯兰和他的家人就是这样的人。

从创世记第12章开始,圣经的故事在总体上和大部分的细节上既是真实的历史,也是主所启示的比喻,其文字当中蕴藏着属灵的含义。亚伯兰是一个愿意在凡事上听从主的人,他被主拣选,成了下一个教会即犹太教会的父。它不是像上古教会那样的属天的教会,也不是像古教会那样的属灵的教会,而只是一个属肉体层面上的教会。其要求是严格遵守律法的条文。当我们走出婴儿期,但还是很小的孩子时,我们所知的是非观念就是必须服从父母。亚伯兰描绘了我们生命中的这个阶段。这种顺服是属天品格发展的开始。我们若不学习顺服,就不能成为属天之人。但我们必须持续地进步。亚伯兰被召离开他的家乡,迦勒底的吾珥,往迦南地去。迦南地后来被称为“圣地”,代表天堂或属天的品格。因此,我们被主呼召,去离开属肉体的私欲,使自己适合生活在天堂。

创世记12:1-10描述了亚伯兰的旅程。他在哈兰停留了一段时间,他的兄弟拿鹤留在了那里。然后亚伯兰继续前往圣地,先后在示剑和伯特利停留,在各地都筑了一座坛。然后因为饥荒,他去了埃及,在那里变得非常富有。在整部圣经中,埃及描绘我们头脑中储存知识的部分,史威登堡称之为“记忆知识”。在前进的每一步,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灵性上,我们发现需要更多的知识才能继续。获取知识被描绘为下埃及。我们会发现,圣经中有许多人曾在生命的某个阶段下埃及。回到圣地则是尽力将新的知识应用在主的服事上。

今天的故事给我们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罗得是亚伯兰的亲侄子。他早年曾在亚伯兰的守护下前往圣地,也曾与亚伯兰一起下埃及,回来后变得很富有。但罗得的后代,摩押人和亚扪人,将成为亚伯兰的后代以色列人的仇敌。这种敌意的萌芽就是从我们现在所学的故事中生长起来的。.

在我们里面有一些东西,像亚伯兰一样,愿意接受主赐给我们的任何生活状态,并将我们所学的一切知识应用在主的服事上。这就是为什么当亚伯兰从埃及回来时,他不仅拥有极多的牲畜(在属肉体的层面上喜爱有用的行为),也拥有极多的金银(良善和真理)。但在我们身上也有一些东西,像罗得一样,起初并不坏,却喜欢轻松舒适的生活方式。罗得也有牛群羊群,但经上并未说他有金银。只要罗得和亚伯兰在一起,他就是良善且平安的,但是当两个人的牧人(描绘特别的目标,亚伯兰的目标是属灵的,罗得的目标是属世的)开始相争时,他们就不得不分开。罗得选择住在约旦河的谷地,因为那里看起来肥美舒适。谷地代表我们生命的低级层次,即感官享受的层次。谷地本身并不邪恶,感官享受也不邪恶,但试探潜伏在那里。当我们有意选择在那个层面上生活时,我们发现自己暴露在各种邪恶的影响之下(这被描绘为罪恶之城所多玛和蛾摩拉)。

所多玛和蛾摩拉描绘自私和伴随它的虚假。我欲和物欲产生嫉妒和争吵,这些往往给有罪甚至无辜的人带来麻烦。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远离坏的伙伴。罗得很快就遇到了麻烦,因为他选择住在离所多玛很近的地方。他遇见的第一个麻烦和亚伯兰拯救他的故事记载在我们指定的第二部分经文里。

但罗得并没有吸取教训。他仍然选择住在平原上,在第19章,我们看到他就住在所多玛的门口。他仍然愿意为善,故当所多玛和蛾摩拉因罪大恶极即将被毁灭时,主差了两位天使去警告他。由于罗得欣然接待了他们,并听从了他们的警告,所以他们能及时带他离开所多玛。我们要知道,“天使”一词实际上是指“信使”。那些提醒我们注意危险,尽力阻止我们犯错的人也是主的天使。当我们受到试探时,主总是设法通过我们的父母、老师、朋友或我们的良知来警告我们。我们若欢迎并听从这些建议,就可以得救。

众所周知,当他们被带出所多玛的时候,罗得的妻子因为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我们也应该了解这个故事的含义。我们是否曾经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一些错事,决意悔改,然后又开始回想它是多么令人快乐,从而丧失了自己的美好志向?这便是罗得的妻子回头去看所多玛所表示的。在好的意义上,盐表示按真理的教导行事的意愿。在坏的意义上,它表示接受真理,却不愿意按真理生活。罗得的妻子变成一根盐柱,立在圣经里,是要我们引以为戒。当我们立志按真理行事时,就当勇往直前,不要留恋过去的生活方式。读路加福音9:62和17:28-32。“你们要回想罗得的妻子”,这是一句值得牢记的好经文。

亚伯兰给罗得提供的选择在圣经中一再地呈现给我们,就像在生活中一样。读申命记30:15-20和马太福音6:19-21。一条路有地上的快乐,另一条路有天上的珍宝。只要罗得是由亚伯兰领导,两者都可以享受。亚伯兰在希伯伦住了下来,那是圣地南部的一处高地,他在那里筑了最后一座坛。过一种愿意顺服主的生活,将引领我们走向天堂。

基本的对应

迦南地——属天的状态

埃及——属肉体的学习状态或记忆知识

谷地——属肉体的生活层面

青年班

对于这个班级,可以强调属肉体的物欲是如何在我们身上滋生的。他们会发现这种倾向在他们的环境中普遍存在,要认识到它的危害,并对它保持警惕。新教会与其他一些教会的区别在于它对待外在快乐的态度。让学生们特别注意本课末尾引用的史威登堡的著作,其中说明了所涉及的原则。鼓励他们省察自己的娱乐和兴趣,确保它们与属天的事物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它们不会损害他们对主和邻舍的爱。

我们注意到,当上古教会完全败坏了,主将少数仍然愿意服事祂的人分别出来,组成一个新的教会,称为古教会。这是一个具有不同性质、属灵生命层次低于上古教会的教会。由挪亚及其后裔的故事所描述的古教会,后来也歪曲了所得的启示,将他们对属灵事物的认识归于自己,并用于自私的目的。在其早期,人们设立了动物、鸟类和其他自然事物的形象,好让他们回想由这些形象所代表的属灵实质。随着该教会的堕落,这些形象被当作偶像来崇拜,许多低级的崇拜形式便涌现出来了。由于人们接受不同的信仰,且以自己的智慧为傲,他们再也不能和平相处,渐渐地,他们的后代分散在全地上。众所周知的巴别塔的故事(创世记11:1-9),象征性地描述了该教会余民的解体。历史记载显示人类处于这种状况之下,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人类的原始状态是偶像崇拜和相互敌对,没有意识到这是长期堕落的结果。在圣经故事中,真正的历史是从巴别塔所描述的时期之后开始的。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读到的是真实的人物事迹。但这段历史是由神的旨意(*Divine Providence,或天命)引导的,它在圣言中的记录是受启示的,所以它有连续的内在含义,就像创世记的早期章节一样。

从古教会的良善余民中建立起来的新教会将处于一个更低的层次。我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三个层次,即意愿、悟性和外在行为。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上古教会是通过意愿与主结合,古教会则是通过悟性受主引导。第三个教会,犹太教会,将完全受外在行为上的顺服这一原则来支配。事实上,史威登堡告诉我们,它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教会,因为它没有“内在”,仅仅是教会的一个代表(*representative,或象征)。但只要它忠实地遵守律法和条规,它就能起到保持主与人之间联系的作用,因为律法和条规是属灵实质的对应。

亚伯兰被主拣选,成为犹太教会之父,因为他是一个愿意严格服从主的任何命令的人。他被呼召离开他在迦勒底吾珥的家和他父亲的家,前往圣地迦南。他得了应许,会在那里兴旺发达,成为大国。

在我们个人的生活中,创世记前十一章中伟大的象征故事描述了我们与生俱来的状态。我们被赋予了意愿和悟性,但叫人难以置信的是,它们生来都是自私的。人们喜欢想象自己生来良善,当为他们身上的罪恶负责的是别人。但我们应该更清楚。孩子不需要被教导自私、自行其是、反抗、叛逆。我们生来就是自私的,主不得不首先通过我们的父母和老师,然后通过圣言,来教导我们正确的生活方式。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像亚伯兰一样,被召离开我们与生俱来的品性,开始通往属天生活的圣地的漫长旅程。亚伯兰的整个时期描述了我们的童年状态。

我们在创世的故事中看到,我们每个人都有¬内在的一面和外在的一面,也就是天与地。就外在生命的发展而言,亚伯兰描绘内在人,罗得描绘外在人。罗得是亚伯兰的侄子。他和亚伯兰一起离开吾珥,前往迦南,又和他一起下埃及,回到圣地后变得非常富有。然后,亚伯兰和罗得的牧人开始为了牧场而相争。在很小的时候,我们一时没有意识到我们的高级需求与低级需求之间的区别。但很快有一天,我们必须在服从父母和随从自己之间做出选择。在我们里面,正确行事的原则与及时行乐的原则相争了。这些对立的原则就是亚伯兰与罗得的“牧人”。主允许我们身上的高级属性与低级属性分开,但主通过亚伯兰与罗得的故事向我们指出,当我们属世的一面与高级属性或内在人分离时,会导致什么危险。罗得选择了约旦河的低洼平原,因为那里看起来舒适肥沃,就像我们常常选择为外在的快乐和成功而活着一样。但罪恶之城所多玛和蛾摩拉就在这片平原上,它们代表自私的意愿和伴随它的错误的见解。罗得首先卷入了所多玛王和蛾摩拉王所发起的战争中,他被掳去,亚伯兰救了他。因此,我们很可能卷入世俗野心的竞争和嫉妒之中。在后面的故事中(第19章),当罪恶之城被毁灭时,我们看见罗得住在所多玛的门口,靠着两位天使的引导才得救了。即使在那个时候,他的妻子(代表他的情感)还回头去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这对所有立志过新生活,却又对旧生活的乐趣恋恋不舍的人是一个警告(路加福音17:31-33)。盐代表这样一个事实:真理若不被遵守,就毫无价值(见马太福音5:13)。即使在那时,罗得还不肯照天使的指示上山去。他的后代成了以色列人的仇敌,正如世俗的选择所产生的思想和欲望会成为我们灵性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成年班

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有些学生对罗得一无所知,只知道罗得的妻子变成了一根盐柱。这个事件被证明是如此引人注目和具有争议,所以必须把它视为罗得最初的选择所导致的结果之一,从而与故事的其余部分形成适当的关联。至于这件事本身,我们没有理由去怀疑它,正如没有理由怀疑经上的其他神迹一样。如果班上的学生一心要讨论它,务必让他们认识到,接受新约中主的神迹却不接受旧约中的神迹,这是不合逻辑的,就像接受以赛亚、以西结和保罗的异象却不接受史威登堡的异象一样不合逻辑。

我们已经看到,古教会(或白银时代)的人是受真理引导的,其最大的兴趣是学习真理。他们有机会接触到上古人类的知识,这些知识被保存下来并传给了他们。因此,他们知道自然事物与属灵事物的对应,而这种研究是他们最大的乐趣。根据我们对对应的一点了解,可以想象这种研究一定具有丰富多彩的乐趣。我们可以看到,正如史威登堡所告诉我们的(属天的奥秘1285),当时的人们按照各自的兴趣和观点,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崇拜形式。但只要他们拥有仁爱,就是说,只要他们以爱主和爱邻的心进行崇拜,他们在教义的认识上就是和谐一致的。这就是巴别塔故事中“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所指的。当人们为共同的兴趣而工作,不考虑自我时,他们很容易理解彼此。他们“说同一种语言”,知识和观点的多样性使他们的努力更加和谐。然而,我欲又一次悄然潜入,古教会走向了终结,无论是字面上还是灵性层面上,人们分散到全地上。世界上大多数的外教都是从古教会分散的余民通过传统流下来的扭曲的信仰。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课程还停留在史威登堡所说的摩西从古圣言抄来的部分,尚未涉及历史事实的部分。史威登堡告诉我们(属天的奥秘1140、1343),圣言中提到的第一个既是历史人物也是代表人物的人是希伯(创世记11:14),希伯来人的名字就是从他而来的。他告诉我们(属天的奥秘1343),希伯构成了第二个古教会,后来在亚伯兰的父亲他拉的偶然崇拜中终结了,亚伯兰表示第三个古教会(属天的奥秘1360),主在其中建立了犹太教会。第二个古教会,像第一个古教会一样,认识属灵的事物,知道其崇拜仪式的价值是来自对应。正是在这个教会中,祭祀被建立了起来。但随着人们的堕落,崇拜的各种礼仪和象征的属灵含义也随之丧失,直到他们将偶像和祭祀本身视为神圣,成了偶像崇拜者,对爱主和爱邻或天堂和永生一无所知。因此,主和天使不能再临在于他们的心灵和头脑中。他们不再有任何内在的思维,而一切真正的敬拜都是内在的,所以地上也不再有真正的教会。但主仍然必须与人类保持联系,以维持他们的生命,并拯救那些心地良善的人。所以,祂建立了犹太教会。它根本不是一个真正的教会,而只是一个教会的代表。经上说犹太祭司“照律法献礼物”,其供奉的事“本是属天事物的形状和影像。”(希伯来书8:5)主拣选了希伯来民族,不是因为他们特别虔诚,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而是因为他们是一个完全外在的民族,可以通过对惩罚的恐惧和对奖赏的期望,引导他们按照特定的形式来敬拜耶和华。根据对应,这些形式代表真正的敬拜。因此,通过这些形式的对应,可以保持天与地的联系。他们的历史能受到主的引导,以文字记录下来,相应地表达属天的事物和神圣的生命本身。

犹太教会的基本原则是承认遵守神的诫命的必要性。亚伯兰住在迦勒底的吾珥,他和他的同胞都是偶像崇拜者。但显然,¬他比别人更倾向于绝对地服从。当主呼召他离开本地和父家,踏上前往迦南的漫长旅程时,他顺从了。在整个故事中,当主对他说话时,他都毫不犹豫地顺从了。他代表我们身上属灵生命发展的开端。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这个开端就在于顺从,首先是顺从父母,然后是顺从所教给我们的正确行为的准则。

亚伯兰并不是孤身离开吾珥的。他带上了他的妻子撒莱、父亲他拉、兄弟拿鹤、侄子罗得(其父死在了吾珥),以及他们的眷属、仆人、牛羊和财产。我们的生命之旅是从遗传开始的,我们必须带上所有的品性、才能和弱点。亚伯兰的父亲在到达迦南之前就死了,他的兄弟拿鹤及其家人也在中途停了下来¬,留在了哈兰(又被称为拿鹤城)。在我们里面有一些倾向,虽然并不邪恶,却很“简单”。我们说我们已经“超越”(*outgrown)了它们。然而,它们仍然保留在我们的背景中,我们不时地回到它们当中,以更新我们早期的简单的信仰。它们就是由“拿鹤”所代表的。但罗得一直跟随亚伯兰。

我们头脑的每一个层面都有它的内在和外在。亚伯兰描绘早期状态下的内在人,罗得描绘外在人或感官人。在我们自己的经历中,我们都非常熟悉高级与低级的动机和原则之间的斗争。罗得选择住在低洼却诱人的满足当下的谷地中,亚伯兰却住在主的应许的大山上。

在罗得选择的约旦河的肥沃谷地中,有罪恶之城所多玛和蛾摩拉。罗得去住在所多玛附近。所以,当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谷地的四王,来攻打约旦河谷地的五王时,他就被掳去了。这描绘我们早期的试探,想照着别人的做法去做。起初,童年时代的顺从,就像亚伯兰一样,是很容易被唤醒的,也是足够坚定的,能把我们带回良善的状态。但试探会增强。在第十九章中,我们看到罗得就住在所多玛的门口,当时所多玛因罪大恶极即将遭到毁灭。我们都熟悉天使来找罗得,领他离开所多玛的故事。我们记得,即使在那时,罗得也不肯上山去,情愿住在小城琐珥。主允准了他的选择。罗得得救了,但他的两个儿子,摩押和亚扪,在这次逃亡后繁衍了摩押人和亚扪人,他们代表人们过着只有外在没有内在的生活所产生的邪恶和虚假。他们世世代代都是以色列的敌人。当罗得的牧人与亚伯兰的牧人相争,罗得离开亚伯兰,去住在谷地时,他的麻烦就来了。

罗得的妻子不听天使的命令,回头去看所多玛,结果怎样呢?回头表示已经认识并承担良善却又退却。当我们立志做正确的事,就当稳步向前,不要踌躇,留恋以前的乐趣。在好的意义上,盐代表对真理的情感或按真理生活的意愿。当它丧失了,盐就失了味道。把被征服的城市撒满盐,这是一个基于对应学的古老的习俗。我们应该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不要“回头看”。罗得的妻子变成了一根盐柱,这是一个永远的警告。主自己说:“你们要回想罗得的妻子。”

著作引文

《属天的奥秘》1547:“罗得代表感官的东西,指的是外在人和感官上的乐趣,因而是那些最外在的东西。这些东西在人的童年时期就吸引他,使他远离良善。因为当人沉溺于源自贪欲的快乐时,他就会远离属于爱和仁的属天的事物。因为在这些快乐中有对自我和世界的爱(*或我欲和物欲),是属天的爱所不能认同的。但有的快乐是与属天的事物完全一致的,在外在形式上也很相似……但源自贪欲的快乐必须被限制和消除,因为它阻碍属天的事物。本章通过罗得离开亚伯兰所讨论的就是这些快乐,不是别的。”

本课问答

P. 我们今天的课程是讲述哪两个人? 亚伯兰和罗得。

J. 亚伯兰和罗得来自哪里? 迦勒底的吾珥。

J. 他们为什么离开吾珥? 因为主吩咐他们离开。

P. 亚伯兰在迦南停留的前两个地方都做了什么? 筑坛。

J. 亚伯兰和罗得在迦南地定居之前,还去了哪个国家? 埃及。

P. 在埃及发生了什么? 他们变得富有。

J. 他们回来后先去了哪里? 伯特利。

J. 他们之间出现了什么麻烦? 牧人相争。

J. 亚伯兰向罗得提出了什么建议? 让他选择土地。

P. 罗得选择了哪片土地? 谷地。

J. 他为什么选择那里? 那里是一个好的牧场。

J. 那里有什么危险是他没有料到的? 所多玛就在那里。

J. 他陷入了什么麻烦? 在战争中被掳去了。

J. 他是如何得救的? 亚伯兰救了他。

I. 在我们的生活中,罗得的选择描绘什么? 做我们当下喜欢的事情。

I. 所多玛和蛾摩拉代表什么? 自私和世俗的想法。

S.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应该避免所有感官上的乐趣? 不是,但要保持在适当的层面。

S. 我们如何判断什么快乐是无辜的? 无害,与属灵生活的目标协调一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