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九、爱或意志通过三种结合而体现在感官的生命和行为的生命之中。
缺乏理智的爱或思维的情感,既无法在身体中感知,也无法行动。这是因为,缺乏理智的爱如同盲目,而缺乏思维的情感则如陷于黑暗。理智的光明是爱得以看见的途径,而理智的智慧则源自主,如同太阳发出的光辉。因此,当意志的爱失去理智的光明指引时,它就如盲人般一无所见。由此可以推断,若没有理智的光明,身体的感官也会陷入盲目和迟钝之中。这不仅适用于视觉和听觉,其他感官亦然。因为所有真理的感知源自理智中的爱,而身体的感官则通过心智的感知获得其能力。
【2】同样,身体的每一个动作也是如此。如果爱没有理智的引导,其产生的行为就如同人在黑暗中行事,因而无法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的行为中不会包含任何智慧或聪明的成分,也无法称之为“活的行为”。行为的动力源于爱,而其特质则由理智赋予。此外,一切良善的力量都通过真理得以实现,因此,良善通过真理而行动。良善属于爱,而真理属于理智。
综上所述,爱或意志通过上述三种结合,不仅贯穿于感官的生命,也深刻影响行为的生命。
407、心脏与肺的结合关系清楚地证明了意志与心脏、智力与肺之间的对应关系。正如爱与智力在灵性层面相互作用,心脏与肺也在自然层面上相互作用。因此,这种关系可以直观地理解为一幅图像。如果人的心脏与肺没有同时动作,就不会有任何感官生命或行为生命。这一点可以从胚胎在子宫中的状态以及出生后的状态中看出。当人还是胚胎或在子宫中时,由于肺是闭合的,因此没有感知,也没有行为;此时感官被封闭,双手和双脚都被限制。而在出生后,随着肺的打开,人便开始感知和行动;肺的打开是通过心脏注入的血液实现的。
【2】没有心脏与肺的合作,人就无法拥有感官生命或行为生命,这一点还可以从昏厥的状态中得到验证。在昏厥中,只有心脏在活动,而肺停止了活动,因为此时呼吸被剥夺。在这种状态下,人没有任何感知或行动,这是众所周知的。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窒息的情况下,无论是因溺水还是因喉咙被堵塞导致肺的呼吸通道被封闭。此时,人看起来像死了一样,没有感知,也无法行动,但实际上他依然通过心脏维持生命。一旦肺的阻塞被移除,他便重新恢复感官生命和行为生命。在此期间,血液仍然通过肺循环,但仅限于肺动脉和肺静脉,而非通过支气管动脉和静脉,而后者赋予了人呼吸能力。这种现象类似于爱流入理智的过程。
408、十、爱或意志引导智慧或理智进入自己”家“中每个角落。
这里的“家”不仅指心智的所有层面,也包括整个身体的各个部分,如肢体、器官和内脏。由于心智与身体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种“家”的概念可以延伸到全人,包括其灵和身体的各个层面。肺的功能类似于理智在心智中的作用,它被引导到身体的所有部分,与心智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连。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爱或意志会为未来的伴侣——智慧或理智——准备一个家园或新房。它还会在人的整体形态中,或所谓的“家”中,安排一切,以便与智慧或理智共同作用。这种安排体现在身体的各个部分,通过肋骨、脊椎、胸骨、膈肌,以及悬挂于此的腹膜和韧带的连接,使得在肺的呼吸过程中,这些部分能够协调运动,形成交替的动态节奏。这一切都表明,爱与智慧、意志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是深刻而和谐的。
【2】交替的呼吸能够深入内脏,甚至达到其最深处。这一点从解剖学可以看出,因为相关韧带与内脏的包膜相连,而这些包膜通过延伸深入到内脏深处,就像动脉和静脉通过分支深入一样。因此,可以确定,肺的呼吸与心脏在身体的所有连接中都密切相关。为了实现更全面的连接,心脏本身也参与到肺的运动中。心脏位于肺的腔内,通过心房与肺相连,并且躺在膈肌上,因此其动脉也会受到肺运动的影响。此外,胃通过其食管与气管的连接,也与肺保持类似的关系。
这些解剖学上的联系旨在说明爱或意志与智慧或理性之间的结合,以及两者在心灵各个方面的紧密联系,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与上述生理结构的关系相似。
409、十一、爱或意志无法单独行动,必须与智慧或理智结合。
正如之前407和408节所述,没有理智,爱既没有感官的生命,也没有行为的生命;而爱引导理智进入自己”家“中每个角落,这一点在上文已有说明。因此,爱或意志必须与理智结合才能采取行动。若爱单独行动而没有理智,这种行为只能被称为非理性。理智教导我们应该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而没有理智的爱对此一无所知。因此,爱与理智之间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结合,尽管它们是两个不同的部分,但行动时却如同一个整体。
同样,良善与真理之间也存在类似的结合。良善源于爱,而真理源于理智。这种结合贯穿于宇宙中所有由主创造的事物之中。事物的功用体现了良善,而功用的形式则体现了真理。
【2】由于良善与真理的结合,人体的各个部分都体现出左右对称的特征。右侧象征由良善而来的真理,左侧象征由真理而来的良善,这种对应关系使得两者实现了结合。因此,人体呈现出对称结构,例如拥有两个大脑、两个大脑半球、两个心室、两个肺叶,以及成对的眼睛、耳朵、鼻孔、手臂、手、腰部、双腿、肾脏、睾丸等;即使是非成对的器官,也同样分为左右。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良善需要通过真理来存在,而真理需要通过良善来实现其本质。
这种结合不仅体现在人体结构中,也广泛存在于天使的天堂以及他们的每个群体中。正如第401节所述,爱或意志若不与智慧或理智结合,就无法通过人的形式完成任何事情。至于与良善与真理结合相对的邪恶与伪谬结合,这一主题将在其它地方详细探讨。
410、十二、爱或意志与智慧或理智结合,并促使智慧或理智反向结合爱或意志。
通过它们与心肺系统的对应关系,可以清楚地理解这一点。解剖学研究表明,在肺尚未开始运作时,心脏已经在进行生命活动。这一点可以从以下现象中观察到:晕厥或窒息者的情况、子宫中的胚胎以及蛋中的雏鸡。此外,解剖学还证明,当心脏单独运作时,它不仅形成了肺部并使其适应呼吸功能,还塑造了其它器官,使它们能够执行不同的任务,例如面部器官用于感官,运动器官用于行动,以及其它身体部位,用来支持与爱之情感相一致的功用。
【2】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心脏为了完成其在身体中的多种功用,会产生相应的事物。同样,爱也会在其容器——意志中,基于多种情感而生成相应的事物。这些情感构成了意志的形式,而这种形式正是人的形式。爱的最初且最直接的情感包括对“知识的情感”、对真理“理解的情感”,以及对所知和所理解事物“观看的情感”。因此,爱为了这些目标塑造了理智,并在感受、行动和思考的过程中实际进入这些情感之中。而理智对此并无贡献,这一点可以通过心与肺的关系类比来证明。
【3】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爱或意志是与智慧或理智相结合的,而不是智慧或理智与爱或意志相结合。因此,也可以确定,爱通过对知识的情感而获得的知识,通过对理解的情感而获得的对真理的领受,以及通过对观看所知和所理解事物的情感而产生的思考,并不属于理智,而是属于爱。
【4】思考、感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确实来自灵界的流入,但它们并不是由理智接收,而是由爱依据其在理智中的情感加以接收。表面上看,这似乎是理智在接收这些内容,而不是爱或意志,但这是一种错觉;同样,表面上看似乎是理智主动与爱或意志结合,但这也是一种错觉。实际上,是爱或意志主动与理智结合,并使这种结合看起来像是相互的。这种所谓的相互结合,实际上源于爱与理智的结合,而这种结合是由爱的生命及其力量所促成的。
【5】良善与真理的结合关系类似,因为良善属于爱,而真理属于理智。良善推动一切,并接纳真理进入自身,与之结合,只要二者相互一致。即便是那些与良善不一致的真理,良善也可能接纳,但这种接纳是基于对知识、理解和思考的渴望,发生在良善尚未明确其目的或功用时——这些目的被称为良善的目标。而真理与良善的结合并非真正的相互结合;如果说二者能够结合,那是因为良善赋予了真理以生命,从而实现了结合。
【6】因此,每个人、每个灵和天使都是由主根据他们的爱或良善来衡量,而不是根据与爱或良善分离的理智或真理来判断。因为如之前所述,人的生命本质上就是他的爱。而他的生命状态则取决于他如何通过真理来提升和完善自己的情感,也就是通过智慧来完善自己的情感。爱的情感通过真理得到提升,并通过智慧得以完善。在这种情况下,爱与智慧共同发挥作用,表面上看似是通过智慧在行动,实际上却是爱通过智慧在发挥作用,而智慧只是爱的形式表现。智慧并非由理智单独引导,而是完全依赖于某种爱的定向,这种定向被称为情感。
411、爱将所有对它有益的事物称为它的良善,将那些作为通向良善的媒介的事物称为它的真理。因为这些媒介被爱所接受,它们便成为爱的情感,从而形成了情感的具体形式。因此,真理实际上是爱的情感的形式,而人的形象则是所有爱的情感的综合形式。美的体现则来自智慧,而智慧是通过外部或内部的视觉和听觉接受真理而获得的。这些真理被爱整理成各种情感形式,这些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都带有共同的特征,即人的形态。这些形式对爱来说是美丽而可爱的,而其它形式则显得丑陋和不可爱。
由此可以看出,爱主动结合了理智,而非理智主动结合爱;这种结合的相互性也源于爱本身。这正是“爱或意志促使智慧或理智反向结合爱或意志”的含义。
412、这些所提到的事物,可以通过心脏与爱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肺与理智之间的对应关系,在一种形象中被观察到并得到确认,这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因为当心脏对应于爱时,它的分支,即动脉和静脉,就对应于情感;而在肺中,则对应于真理的情感。此外,因为在肺中还有其它被称为气管的血管,通过它们进行呼吸,因此这些血管对应于理解。
【2】需要明确的是,肺中的动脉和静脉并不代表情感,呼吸也并非领受或思维,而是对应关系。它们以对应的方式或同步的方式运作。同样,心脏与肺并不等同于爱与理智,而是彼此的对应关系。正因为它们是这种对应关系,因此可以通过一个现象观察到另一个现象。
【3】从解剖学角度完全了解肺部结构的人,如果将其与理智进行比较,可以清楚地发现,理智本身既不会主动运作,也不会独立进行领受或思维,而是完全依赖于源自爱的情感。这些情感在理智中表现为求知、理解和观察的欲望,正如之前所讨论的那样。肺部的所有状态都依赖于来自心脏的血液流动,包括来自腔静脉和主动脉的血液。而支气管分支中的呼吸活动则完全取决于这些血液的状态。一旦血液流入停止,呼吸也随之停止。
【4】肺的结构与其对应的理智之间还可以揭示出许多关联。然而,由于解剖学知识鲜为人知,用未知的事物来证明或阐明某些问题只会让事情更加晦涩难懂,因此不便详细展开。但通过我对肺部结构的深入了解,我深信爱是通过其情感与理智相结合的,而理智本身并不会主动与爱的情感结合,反而是由爱以相互作用的方式结合于理智。这种结合的目的在于赋予爱以感官的生命和行为的生命。
【5】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人类有两种呼吸方式:一种是灵的呼吸,另一种是身体的呼吸。灵的呼吸依赖于大脑中的纤维,而身体的呼吸则依赖于心脏的血管,以及腔静脉和主动脉。此外,显而易见的是,思维活动会引发呼吸,同样显而易见的是,爱所产生的情感会引发思维。因为没有情感的思维,就像没有心脏的呼吸一样,是无法存在的。因此,爱之情感与理智的思维相结合,就如同心脏与肺之间的结合关系。
413、十三、智慧或理智凭借从爱或意志那里获得的力量,可以被提升并接受来自天堂之光的事物,并理解这些事物。
人类能够在听闻智慧奥秘时加以理解,这一点在许多地方都已被证明。这种能力称为理性,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正是通过这项能力,人类能够内在地理解事物,并推断出正义与公平、良善与真理的本质,这也成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因此,理智的提升正是指它能够接受并领悟来自天堂之光的启示。
【2】这一点可以通过肺的结构得到印证,因为肺与理智相对应。肺的细胞状组织由连续的支气管延伸至最小的肺泡,这些肺泡是呼吸时空气的接收器,与思维通过对应关系紧密连接。肺泡组织具有特殊的性质,能够在两种状态下进行扩张和收缩:一种状态与心脏协同工作,通过完全来自心脏的肺动脉和肺静脉完成;另一种状态则几乎独立于心脏,通过来自腔静脉和主动脉的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完成。这些血管位于心脏之外,为肺的功能提供支持。
【3】这一点可以通过肺的特性体现出来,因为理智能够被提升到超越自我之爱的层面,而自我之爱对应于心脏,理智在这种提升中可以从天堂接受光明。然而,即便理智被提升到超越自我之爱的高度,它并未完全脱离自我之爱,而是从中汲取一种特殊的情感,即求知和理解的欲望。这种欲望往往是为了在世间追求荣誉、荣耀或利益。这种附加的欲望像表面一样附着于每一种爱,使得爱在表面上闪耀,而在智者的眼中则显得更加透明。关于肺的这些描述旨在证明理智可以被提升,并能够接受和感知来自天堂之光的事物。这种现象是一种完全的对应关系,通过这种对应关系,可以从理智看见肺的特性,从肺的特性看见理智,从而通过二者的结合进一步确认这一点。
414、爱或意志也可以被提升,并接受来自天堂的热量,前提是它在相应的层次上爱它的伴侣——智慧。
理智能够被提升到天堂之光中,从中汲取智慧,这一点在前文和其它地方已经多次提及;同样,爱或意志也可以被提升,只要它爱那些属于天堂之光或智慧的事物。然而,爱或意志的提升并非通过追求荣誉、荣耀或利益为目的,而是通过对功用的热爱实现的。这种热爱并不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邻舍;而这种爱只有当它从主那里通过天堂降临时才会存在。主在赐予这种爱时,以人远离恶如同远离罪为条件。因此,通过这些媒介,爱或意志可以被提升,否则则无法实现。
当爱或意志被提升到天堂之热中,而理智被提升到天堂之光中时,若二者同时被提升,就会形成一种结合,这种结合被称为天堂的婚姻,因为它是天堂之爱与智慧的结合。因此可以说,爱也会被提升,只要它在相应的层次上爱它的伴侣——智慧。从主而来的对邻舍的爱,是对智慧的爱,也是真正的对人类理智的爱。
这种现象类似于世界中的光与热:光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与热共存。没有热的光出现在冬季,而有热的光则出现在夏季。当光与热同时存在时,万物生机勃勃。在人类中,与冬季之光对应的是无爱的智慧,而与夏季之光对应的则是有爱的智慧。
415、智慧与爱的结合与分离可以通过肺与心脏的关系形象化地理解。心脏既可以通过自身排出的血液与支气管的小囊泡相结合,也可以通过来自腔静脉和主动脉的血液结合。正因如此,身体的呼吸可以与灵的呼吸分离;但当血液完全由心脏作用时,这两种呼吸就无法分开。由于人的思维通过对应关系与呼吸协同运作,因此,从肺在呼吸方面的双重状态可以看出,人能够在不同情境下以不同方式思考、说话和行动。
当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可能会表现得符合社会规范,思考并说出符合道德和属灵要求的话;但当脱离这种交往,不再担心名誉受损时,他可能会完全相反,思考并说出反对上帝、邻人以及教会属灵事物的话,甚至通过偷窃、报复、亵渎或通奸等行为违背道德和法律。然而,在交往中,由于害怕名誉受损,他又可能表现得像一个属灵、道德且守法的人。
由此可见,爱或意志与理智一样,可以被提升,并接受那些属于天堂之热或天堂之爱的事物,但前提是它在相应的层次上热爱智慧;如果它不热爱智慧,那么这种提升就可能像被分离一样无法实现。
416、十五、爱或意志会将智慧或理智从提升状态中拉回,使其与自身结合。
爱分为自然层面的爱,还有灵性层面的爱。一个同时拥有自然层面和灵性层面之爱的人是理性的人;而仅仅拥有自然层面之爱的人,虽然能够像属灵人一样进行理性思考,但并不是真正的理性之人。他可以将自己的理智提升到天堂之光中,也就是智慧之中,但那些属于天堂之光或智慧的事物并不真正属于他的爱。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的爱受到荣誉、荣耀和利益的驱使。然而,当他意识到通过这种提升无法获得任何实际的利益时(这种情况发生在他从自然层面之爱的角度进行思考时),他便不再热爱那些属于天堂之光或智慧的事物。因此,他会将理智从提升的状态中拉回,使其与自身的自然层面之爱结合在一起。
【2】例如,当理智因提升而处于智慧之中时,爱能够看清什么是正义、真诚、纯洁,甚至什么是真正的爱。这是因为自然层面的爱通过自身理解和观察能力,能够看到天堂之光中的事物,甚至能够谈论、传授并将这些事物描述为既是道德的又是属灵的美德。然而,当理智不在提升状态时,如果爱仅仅是自然的,它便无法看到这些美德,而是将不义视为正义,将欺诈视为真诚,将淫乱视为纯洁,等等。此时,如果他思考那些曾在理智提升时谈论过的事物,他可能会对此嗤之以鼻,甚至只认为这些事物不过是吸引人心的工具罢了。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爱不以相应的程度爱智慧,它便会将智慧从提升状态中拉回,使其与自身结合。关于爱若以相应程度爱智慧便能被提升,可以参考上述第414节的内容。
417、由于爱对应于心,而理智对应于肺,上述内容可以通过它们的对应关系加以验证:理智如何能够超越自我之爱而提升至智慧之中,以及当爱只是纯粹自然的状态时,理智又是如何被从提升状态中拉回的。人类有两种呼吸方式,一种是身体的呼吸,另一种是灵的呼吸;这两种呼吸既可以分离,也可以结合。在纯粹自然的人,尤其是伪善者身上,这两种呼吸是分离的;但在属灵且真诚的人身上,它们则很少分离。因此,纯粹自然的人和伪善者,即使理智被提升并记住了许多智慧相关的内容,在集会中可以从记忆中发表智慧的言论,但当他们离开集会时,思考的内容却不再来自记忆,而是来自他们的灵,也即他们的爱。呼吸的方式也与此类似,因为思维与呼吸是相互对应而运行的。肺部的构造使其既能通过来自心脏的血液进行呼吸,也能通过来自心脏外的血液进行呼吸,这一点在上文已有说明。
418、人们普遍认为,智慧造就了人,因此,当他们听到某人发表智慧的言论或进行教导时,便会相信此人确实是有智慧的;甚至此人自己在那一刻也会这样认为。这是因为,当他在集会中讲话或教导时,他的思考来源于记忆,而如果他是一个纯粹自然的人,他的思考往往只是基于自我之爱的表面层面,这种表面层面表现为对荣誉、荣耀和利益的追求。然而,当他独自一人时,他的思考则来源于其灵魂深处的自我之爱,此时的思考并不智慧,有时甚至显得荒谬。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一个人不能仅凭其智慧的言辞来判断,而是要根据他的生命来评判。这里的“生命”是指“爱”;而“爱即是生命”,这一点在上文已有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