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由于心脏与意志对应,肺与理智对应,因此可以了解所有关于意志与理智的内容,也就是关于爱与智慧,以及人类灵魂的相关知识
394、由于心脏与意志对应,肺与理智对应,因此可以了解所有关于意志与理智的内容,也就是关于爱与智慧,以及人类灵魂的相关知识。
在学术界,许多人曾试图研究灵魂,但由于对灵界和人死后状态的无知,他们只能提出各种假说。这些假说并非探讨灵魂的本质,而是集中于灵魂对身体的作用。他们对灵魂的理解,仅限于将其视为一种极为纯净的以太,并认为灵魂的容器也是以太。然而,他们很少公开讨论这些观点,担心会将某些自然属性归于灵魂,因为他们深知灵魂是灵性的存在。
【2】由于人们设想灵魂具有某种形式,并且也知道灵魂作用于身体,产生所有与感官和运动相关的活动,因此他们在研究灵魂对身体的作用时付出了巨大努力。有些人认为这种作用是通过“流注”实现的,有些人则认为是通过“和谐”实现的。然而,这些理论都未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答案。因此,我得以与天使交谈,并通过他们的智慧获得启发。由此得知,人类的灵魂,即死后继续存活的部分,就是他的灵,而灵具有完美的人形。灵的本质是意志和理智,而意志和理智的根本则是来自主的爱与智慧。这两者构成了人的生命,而这种生命完全来自主。主通过人对祂的接纳,使生命显得好像是人的。然而,为了避免人类将生命归于自己,从而脱离对主的接纳,主还教导说,一切被称为良善的爱,以及一切被称为真理的智慧都源自祂,而非人类自己。由于这两者构成了生命,因此所有的生命都来自主。
395、灵魂的本质是爱与智慧,这两者来源于主,并在人类之中存在。因此,人类被创造了两个接收器,也被称为主在人类中的居所:一个用于接纳爱,称为意志;另一个用于接纳智慧,称为理智。爱与智慧在主内是一体的,圣爱是圣智的圣爱,圣智也是圣爱的圣智,它们同样从神人(Divine Human),也就是主之中流出。因此,人类中的意志与理智这两个接收器和居所被主创造得既彼此分明,又在所有活动与感知中形成统一,因为意志与理智在这些方面是不可分离的。
【2】人的理智被赋予了一种能力,可以被提升到超越自身之爱的某种智慧之光中。在这种光中,人并没有自身的爱,但可以通过这种光看到并学习如何生活,从而进入这种更高的爱,并因此获得永恒的幸福。然而,人却滥用了这种将理智提升到自身之爱之上的能力,因而摧毁了内在能够成为主之爱与智慧居所的潜能。他将自己的意志变成了爱自己和爱世界的居所,将理智变成了对这些爱加以证实的工具。这导致意志与理智这两个本应接纳主的居所,变成了地狱之爱的居所,并通过对这些爱的证实,成为了地狱思想的场所,而地狱中将这种思想视为智慧。
396、爱自己和爱世界本是天堂之爱,因为它们作为人类自然层面的爱,旨在服务于更高的属灵层次的爱,就像地基支撑房屋一样。人通过爱自己和爱世界,会关心自己的身体,希望得到滋养、穿着和居住,并照顾自己的家庭;为了实际需要而追求职务,甚至根据所管理事务的尊严而被尊敬,以获得他人的服从。同时,人也会通过世间的乐趣来享受生活、放松身心。然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应是为了功用,通过这些状态,人能够更好地服务上帝与邻舍。
然而,当服务上帝与邻舍的爱完全消失,而只剩下对尘世利益和自身的追求时,这种爱便从天堂之爱堕落为地狱之爱。这种堕落的爱使人将自己的心智和灵魂完全沉浸于自我之中,而自我本身包含一切邪恶。
397、为了避免人在理智上处于天堂,而在意志上却陷入地狱,从而导致心智分裂,死后所有超越自我之爱的理智都会被移除。因此,意志与理智最终在所有人中合而为一。在天堂的人,其意志热爱良善,理智思考真理;而在地狱的人,其意志热爱邪恶,理智思考伪谬。
在世之人,以他的灵来思考(正如他独处时那样),他的状态类似于死后。尽管许多人在与他人相处时表现得不同,那是因为他们将理智提升到了超越其意志或灵魂之爱的层次。
这些内容的阐述是为了让人明白,意志与理智是两个不同的部分,但它们的创造目的是合而为一。即使在生前未能统一,最终也会在死后被迫统一为一体。
398、爱与智慧,以及由此衍生的意志与理智,被称为灵魂。灵魂如何作用于身体并操控其一切活动,可以通过心脏与意志的对应关系以及肺与理智的对应关系来理解。基于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爱或意志是人的生命本身。
二、爱或意志不断趋向于人的形式,并进入属于人的形式的一切事物。
三、爱或意志如果没有与智慧或理智结合,就无法通过人的形式完成任何事情。
四、爱或意志为未来的新娘——即智慧或理智——预备了家园或新房。
五、爱或意志以其人性化的形式使一切得以准备,从而能够与智慧或理智协同运作。
六、婚姻一旦缔结,其最初的结合源于对知识的情感,由此产生对真理的情感。
七、第二种结合是通过对真理理解的情感形成的,从而产生对真理的感知。
八、第三种结合是通过对真理观看的情感形成的,这种情感引发了思考。
九、爱或意志通过三种结合而存在于感性生命和实践生命之中。
十、爱或意志引导智慧或理智进入自己”家“中每个角落。
十一、爱或意志无法单独行动,必须与智慧或理智结合。
十二、爱或意志与智慧或理智结合,并促使智慧或理智反向结合爱或意志。
十三、智慧或理智凭借从爱或意志那里获得的力量,可以被提升并接受来自天堂之光的事物,并理解这些事物。
十四、爱或意志也可以被提升,并接受来自天堂的热量,前提是它在相应的层次上爱它的伴侣——智慧。
十五、爱或意志会将智慧或理智从提升状态中拉回,使其与自身结合。
十六、如果爱或意志与智慧同时被提升,它会通过智慧在理智中得到净化。
十七、如果爱或意志未与智慧同时被提升,就会在理智中被玷污,并通过理智进一步被污染。
十八、爱通过智慧在理智中的净化,会变得属灵且属天。
十九、被玷污的爱在理智中并且因理智转变为自然的、感官的和肉体的爱。
二十、人类始终保有理解的能力,这被称为“理性”,以及行动的能力,这被称为“自由”
二十一、属灵之爱和属天之爱是对邻舍的爱和对主的爱;而自然之爱与感官之爱是对世界的爱和对自我的爱。
二十二、与信仰的关系,就像意志与理智的关系,两者的结合方式十分相似。
399、一、爱或意志是人的生命本身。
爱或意志是人的生命,这一事实来源于心脏与意志的对应关系(参378-381节)。心脏在身体中的作用正如意志在心智中的作用;身体的一切存在和运动依赖于心脏,心智的一切存在和生命依赖于意志。虽然这里提到的是意志,但实际指的是爱,因为意志是爱的容器,而爱是生命本身(参1-3节)。作为生命本身的爱,唯独来源于主。通过心脏及其通过动脉和静脉扩展至全身的作用,可以看出爱或意志是人的生命,因为彼此对应的事物以相似的方式起作用,只是有所区别——一个是自然的,另一个是灵性的。
【2】心脏在身体中的作用可以从解剖学中看出:凡是心脏通过其血管运行的地方,一切都存活或处于生命的服务之中;而凡是心脏未通过其血管运行的地方,一切都无法存活。此外,心脏是身体中最先和最后起作用的器官。它是最先起作用的,这可以从胚胎的发育中得知;它是最后停止的,这可以从濒死者的状态中得知。心脏甚至可以在没有肺部协作的情况下独立运行,这一点从窒息者和昏厥者的表现中可以看出。
因此,正如身体的生命完全依赖于心脏的作用,心智的生命也完全依赖于意志的作用。而意志在思想停止时依然存活,正如心脏在呼吸停止时依然存活。这一点同样可以从胚胎的发育、濒死者的状态、窒息者和昏厥者的表现中看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爱或意志就是人的生命本身。
400、二、爱或意志不断趋向于人的形式,并进入属于人的形式的一切事物。
爱或意志始终趋向于人的形式,并努力作用于所有属于人类形式的事物。这一点可以从心脏与意志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看出。众所周知,人体的一切在子宫中被形成,而这种形成依赖于来自大脑的纤维和来自心脏的血管。所有器官和内脏的构造都由这两者共同完成。因此,我们可以得知,人的一切通过意志的生命(即爱)从大脑通过纤维而存在,而身体的一切则通过心脏通过动脉和静脉而存在。
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出,生命(即爱,从而是意志)始终趋向于人的形式。而由于人的形式由人体中的一切构成,可以得出结论:爱或意志始终致力于形成这些事物。这种努力和趋向之所以指向人的形式,是因为上帝自身就是人,并且圣爱与圣智是祂的生命,也是所有生命的根源。显而易见,如果生命(即祂自身作为人)不作用于无生命之物,就不可能形成任何类似于人类的存在。人类体内有无数事物共同组成一个整体,并协调一致地反映生命的形象,使人能够成为祂的容器和居所。
因此可以看出,爱、由爱产生的意志,以及由意志产生的心脏,始终趋向于人的形式。
401、三、爱或意志如果没有与智慧或理智结合,就无法通过人的形式完成任何事情。
这可以从心脏与意志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验证:胚胎时期的生命仅依赖心脏,而非肺部,因为此时血液并未从心脏流向肺部,也未赋予肺部呼吸的功能,而是通过一个孔洞直接流入左心室。因此,胚胎阶段的身体无法移动任何部分,因为它蜷缩着,感官器官也处于闭合状态,无法感知外界。同样,爱或意志虽然在此时依然存在,但却处于黑暗之中,也就是没有感知和行动的能力。然而,当肺部在出生后被打开时,生命便开始感知和行动,同时也开始产生意愿和思考。由此可见,爱或意志如果没有与智慧或理智结合,就无法通过其人类形式发挥任何作用。
402、四、爱或意志为未来的新娘——即智慧或理智——预备了家园或新房。
在被创造的宇宙及其每一部分中,都存在善与真的结合,因为善源于爱,而真则源于智慧。这两者在主内完美结合,万物也由主创造而成。善与真的结合在人类中的体现,可以通过心脏与肺的联系来观察。心脏对应爱或善,而肺对应智慧或真,如上文所述(参378-384节)。从这种结合中可以看出,爱或意志如何与智慧或理智订婚,并最终与其结合。订婚的过程是通过为智慧预备住所或洞房,而结合则是通过情感的纽带将智慧与爱连结,随后在这住所中共同运作智慧。
【2】这一点如果不用灵性语言描述,很难完全表达清楚,因为爱与智慧,以及由此衍生的意志与理智,都是灵性的存在。虽然这些概念可以用自然语言传达,但由于人们对爱、智慧、良善的情感以及真理的情感缺乏清晰的认识,用自然语言只能带来模糊的理解。然而,通过它们与心脏和肺之间的对应关系所形成的类比,可以看出爱与智慧或意志与理智的订婚与结合是如何发生的。这种对应关系中,二者的关系完全一致,唯一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灵性的,另一个是自然的。
从心脏与肺的关系可以看出,心脏首先在胚胎中形成肺部,然后在出生后与肺结合。心脏完成这一过程是在它的住所——胸腔中,这个住所通过膈膜与身体其它部分隔开,并由胸膜包裹。爱与智慧或意志与理智的关系与此完全相似。
403、五、爱或意志以其人性化的形式使一切得以准备,从而能够与智慧或理智协同运作。
这里提到意志与理智,但必须明确,意志实际上就是整个人,因为意志在大脑中的原始状态和身体中的具体状态中,贯穿整体并存在于每一个部分中,如前文所述。因此可以得知,意志在整体及其所有细节中代表整个人,而理智则是它的伴侣,正如肺是心脏的伴侣一样。每个人都应避免将意志视为某种与人类形式分离的东西,因为意志本身就是人类形式的一部分。
由此可以理解,不仅意志如何为理智预备洞房,还可以明白它如何在自己的住所——整个身体中预备一切,以便能够与理智共同协作。意志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准备:使身体的所有部分与理智相连,就如它们与意志相连一样,或者说,让身体的所有部分像服从意志一样服从理智。
【2】身体中的每一个部分是如何为与理智和意志的结合而准备的,这一点只有通过解剖学的知识才能清楚地理解。解剖学告诉我们,身体的所有部分是如何紧密连接的,比如,当肺部呼吸时,整个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会受到肺部呼吸的作用,同时也会受到心脏跳动的影响。解剖学还表明,心脏通过心房与肺部相连,而这些心房延伸至肺部的内部。此外,身体的所有内脏器官通过韧带与胸腔相连,这种连接确保了,当肺部呼吸时,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会受到呼吸运动的影响。
例如,当肺部膨胀时,肋骨扩张胸腔,胸膜随之扩展,膈肌被拉开,与此同时,身体下部的所有通过韧带连接的部分都会因肺部的动作而产生某种运动。我不会进一步详述,以免那些不熟悉解剖学的人因不理解这门学科的术语而感到困惑。只需向解剖学的专家请教,他们会告诉你,整个身体从胸部到最下部是否通过这种方式连接起来,以至于当肺部因呼吸而膨胀时,所有的部分都会同步地与肺部的动作产生一致的运动。
【3】通过这些内容,现在可以明白,意志如何为理智与人类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之间的结合做好了准备。只需深入研究这些连接,用解剖学的视角观察它们,然后根据这些连接,分析它们如何与肺部的呼吸以及心脏的活动协同运作。接着,将肺部比作理智,将心脏比作意志,你就会清楚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
404、六、婚姻一旦缔结,其最初的结合源于对知识的情感,由此产生对真理的情感。
这里的“婚姻”指的是人类从无知到聪明,再从聪明到智慧的过渡过程。完全无知的状态并不属于婚姻的范畴,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没有理智的思考,只有一种模糊的情感,这种情感源于爱或意志。这种无知状态是迈向婚姻的起点。在童年时期,人类表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情感,这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这种情感,儿童学会了语言、阅读,并逐渐掌握那些属于理智的内容。爱作为意志的体现,推动了这一过程的发生,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如果没有爱或意志的作用,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对知识的情感存在于每个人出生之后,并通过这种情感,人们学习那些逐步塑造、发展并完善理智的事物。这一点可以通过理性考察经验得到确认。进一步来看,对真理的情感也是由此产生的。当一个人通过对知识的情感变得聪明后,他的兴趣不再仅仅停留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向推理和得出结论,这些结论通常与他的爱相一致,无论是经济、社会还是道德领域。当这种情感被提升到灵性层面时,它便成为对灵性真理的追求。这种追求的起点是对知识的情感,这可以从以下事实看出:对真理的情感是对知识情感的升华。对真理的感受源于一种渴望知道的情感,当找到真理时,人们从情感的愉悦中汲取它的价值。
【2】七、第二种结合是通过对真理理解的情感形成的,从而产生对真理的感知。这一点对任何希望通过理性直观探究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从理性直观可以看出,“对真理的情感”和“对真理的感知”是智力的两种能力。这两种能力在某些人身上是统一的,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则分离。在那些希望通过智力感知真理的人身上,这两种能力是统一的;而在那些仅仅希望知道真理的人身上,这两种能力则是分离的。
此外,一个人对真理的领受程度,与他对理解的情感成正比。如果缺乏对理解真理的情感,就不会有对真理的领受;但如果具有对理解真理的情感,那么对真理的感知就会随着这种情感的强度而增强。对于一个理性健全的人来说,只要他拥有对理解真理的情感,他就不会缺乏对真理的感知。而理解真理的能力,即所谓的理性能力,每个人都具备,这一点已经在前文中阐明。
【3】八、第三种结合是通过对真理观看的情感形成的,这种情感引发了思考。它不同于“求知的情感”和“理解的情感”。同样,“对真理的情感”、“对真理的感知”和“思考”也是彼此不同的。对于那些无法清晰分辨心智运作的人来说,这些差异显得模糊不清;但对于能够清晰感知心智活动的人来说,这些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之所以有些人无法清楚地理解这些区别,是因为在他们的心智活动中,“对真理的情感”、“对真理的感知”和“思考”是同时发生的,而当这些过程混在一起时,就难以区分它们。
当一个人处于显而易见的思考状态时,他的灵魂通过身体进行思考,这种状态通常发生在与他人互动时。而当一个人处于“理解的情感”中,并通过这种情感进入“对真理的感知”时,他实际上是在灵魂层面进行思考,这种思考是一种冥想。冥想虽然也与身体层面的思考相关,但它超越了身体的思考层次。冥想会观察记忆中的想法,并将它们视为低于自身的内容,通过这些记忆中的想法,一个人可以得出结论或进行确认。
至于“对真理的情感”,它并不像其他内容那样被直接感知,而更像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意志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带来一种内在的愉悦。这种愉悦是冥想的生命力,但通常人们不会特别注意到它。
【4】从以上可以看出,“对真理的情感”、“对真理的感知”和“思考”这三者是按照顺序由爱而产生的,并且它们只存在于理智之中。当爱进入理智,也就是当两者结合完成时,首先会产生“对真理的情感”;接着是“对所知之物的理解情感”;最后是“在身体思维中看见所理解之物的情感”。因为思考本质上就是一种内在的视觉。
思考作为心智的自然功能,最先出现;但“从对真理的感知而来的思考”则是最终形成的。这种思考是智慧的思考,而另一种思考则是通过自然心智的视觉,从记忆中产生的普通思考。
所有“爱”或“意志”在理智之外的活动,都不涉及“对真理的情感”,而是与“对良善的情感”相关。
405、“对真理的情感”“对真理的感知”和“思考”这三者源自意志的爱,并在理智中依次呈现。理性的人可以理解这一点,但却难以明确察觉,也因此难以通过信念加以确认。由于意志的爱与心脏存在对应关系,而智慧的理智则与肺存在对应关系,如前文所述,因此关于“对真理的情感”、“对真理的感知”和“思考”的内容,最清楚的验证和确认可以通过观察肺及其结构来实现。因此,以下将对肺及其结构进行简要描述。
【2】心脏在分娩后,通过右心室将血液输送至肺部,经过肺部后再排入左心室,从而实现肺部的扩张。这一过程是通过肺动脉和肺静脉完成的。肺部结构中,支气管形成分支,最终延伸至肺泡,肺泡负责接纳空气,从而完成呼吸功能。在支气管及其分支周围,还分布着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这些血管分别源自奇静脉或腔静脉以及主动脉,与肺动脉和肺静脉相互独立。
血液通过两条路径流入肺部,并通过两条路径流出肺部,这使得肺部可以独立于心脏的节律进行呼吸活动。心脏的跳动与肺部的呼吸并非完全同步,这是众所周知的现象。
【3】心脏与肺之间的关系,正如意志与理智之间的关系一样,具有对应性。这种对应性使得两者在作用时彼此相互影响。通过观察血液从心脏流入肺部的过程,可以理解意志如何流入理智,并促成真理的情感、感知及思维的形成,这些内容在404节中已有所描述。这种对应关系不仅揭示了这些现象,还揭示了更多的奥秘,尽管这些内容难以在简短的篇幅中完全表达。
【4】由于爱或意志与心脏相对应,而智慧或理智与肺相对应,因此心脏的血管象征真理的情感,而肺支气管的分支则象征从这些情感中产生的感知和思维。如果有人深入研究肺部的结构,并将其与意志的爱和理智的智慧进行对比,就能如同在一幅图像中看到404节中关于情感与思维的描述,从而更确信其真实性。然而,由于心脏和肺的解剖学知识仅为少数人掌握,用这些未知的知识来进一步说明这种平行关系可能会导致混淆,因此本文不再详述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