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2、“底但”象征属天层的知识中关于仪式的基础层面,这可以从圣经中以下几处看出。在《以西结书》中说:
底但人与你交易,许多海岛作你的码头;他们拿象牙、乌木与你进贡。 (以西结书27:15)
在内在意义上,“象牙和乌木”象征外在层面的善,即仪式或仪式性的善。在同一卷书中还说:
底但用马鞍毯子与你交易;阿拉伯和基达的一切首领…… (以西结书27:20-21)
“马鞍毯子”在那里同样象征外在的善,即仪式或仪式性的善。在《耶利米书》中说:
底但的居民哪,要转身逃跑,住在深密处;因为我向以扫追讨的时候,必使灾殃临到他。(耶利米书49:8)
这里的“底但”在其特定意义上代表仪式,其中没有内在崇拜或内心深处的对主的敬拜,关于它们,预言了他们“要转身逃跑,住在深密处”。由此可知,通过“古实的儿子们”象征属灵层面的知识,而通过“拉玛的儿子们”象征属天层面的知识。
1173、第八节、第九节 古实生宁录,他开始在地上强大。他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人,所以有俗语说:“像宁录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人。”
“古实”在此如前所述,象征属灵和属天层面的事物的内在知识,而“宁录”象征那些将内在崇拜转变为外在的人,因而也通过“宁录”来象征这样的外在崇拜。“古实生宁录”象征拥有内在知识的人建立了这样的崇拜。“他开始在地上强大”意味着这种宗教在教会中变得强大。“地”是指教会,如前所述。“他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人”象征他说服了许多人。“所以俗语说:‘像宁录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人。’”象征这么多人被说服,因此这种说法成为了一种俗语,进而象征这种宗教容易吸引人心。
1174、“古实”象征属灵和属天层面的内在知识,从前文对“古实”的描述和解读中明确可见。
1175、“宁录”象征那些将内在崇拜转变为外在的人,因而也通过“宁录”来象征这样的外在崇拜,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内容得到证实。这里需要先解释,将内在崇拜转变为外在意味着什么。如先前所述,源自仁爱与仁义的内在崇拜才是真正的崇拜,而脱离内在崇拜的外在崇拜并不是真正的崇拜。将内在崇拜转变为外在实际上意味着将外在崇拜视为比内在崇拜更为重要,这与之前的说法正好相反。那些将信仰与仁义分离的宗教,更重视信仰而非仁义,或者更看重信仰知识而非生活实践。所有外在的崇拜形式实际上都源自内在的本质崇拜。将形式上的崇拜脱离其内在本质,就是将内在崇拜转变为外在。例如,认为如果有人生活在没有教会、布道、圣礼和神职人员的地方,他就无法得到救赎或进行任何形式的崇拜,尽管他可以从内心深处崇拜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外在的崇拜形式就不应该存在。
【2】为了更清晰地阐述,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把崇拜的本质放在经常参加教堂活动、遵行圣礼、聆听布道、祈祷、庆祝节日以及其他外在和仪式性的活动上,并自我说服这些活动已足够,这是在谈论信仰时的常见情况。那些以仁爱和仁义为基础进行真正崇拜的人,也会做这些活动,但他们不认为这些是崇拜的核心。他们的外在崇拜中包含了内在崇拜,因此是神圣和有生命的。但对于前面提到的那些人来说,他们的崇拜既不神圣也没有生命。崇拜的本质本身能够使形式或仪式变得神圣和有生命。然而,与仁义分离的信仰无法赋予崇拜神圣性或生命力,因为它缺乏本质和生命。这种被称为“宁录”的崇拜,源自被称为“古实”的知识,而这些知识来自于与仁义分离的信仰,即“含”。从“含”或与仁义分离的信仰出发,通过这些与信仰分离的知识,无法产生其他任何形式的崇拜。
1176、“古实生宁录”象征拥有内在知识的人建立了这样的崇拜,这一点可以从现在所讨论的内容中得到证实。这些内在的知识就是被称为教义的内容,与仪式性的内容有所区别。举个例子,他们的主要教义认为单凭信仰就能得救,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对主的爱和对邻舍的爱才是真正的信仰。被称为信仰的这些知识,只是为了通过它们从主那里接收对他的爱和对邻舍的爱。这种信仰才是拯救的信仰。正如先前所述,那些将单纯的知识视为信仰的人,正是建立并推广这种崇拜形式的人。
1177、“他开始在地上强大”意味着这种宗教在教会中变得强大。“地是指教会,这在之前第620,636,662节和其它地方已作解释。
1178、“他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人”象征他说服了许多人,这一点从与仁义分离的信仰中可以得到证实。此外,从圣经中对“猎”的意义来看,与仁义分离的信仰容易说服他人。大多数人不了解内在事物,而只知道外在事物。大多数人生活在感官、享乐和欲望中,关注自我和世俗的东西,因此容易被这种宗教所吸引。从“猎”的意义来看,在圣经中,它通常指说服他人,特别是通过迎合他们的感官、享乐和欲望来吸引对方的心灵。这是通过使用教义,并根据自己和他人的倾向和意志进行解释来实现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荣誉和财富。
【2】正如《以西结书》中所明确的:
她们为众人的膀臂缝靠枕,给高矮之人做下垂的头巾,为要猎取人的性命。难道你们要猎取我百姓的性命,为利己将人救活吗?你们为两把大麦,为几块饼,在我民中亵渎我,对肯听谎言的民说谎。……看哪,我与你们的靠枕反对,就是你们用以猎取人、使人的性命如鸟飞的。我要将靠枕从你们的膀臂上扯去,释放你们猎取如鸟飞的人。我也必撕裂你们下垂的头巾,救我百姓脱离你们的手,不再被猎取,落在你们手中。(以西结书13:18-21)
在这里解释了“猎取”是通过说服来欺骗,并通过他们曲解知识并根据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性情来解释教义。
【3】在《弥迦书》中说:
地上虔诚人灭尽;世间没有正直人;各人埋伏,要杀人流血,都用网罗猎取弟兄。他们双手作恶;君王徇情面,审判官要贿赂;位分大的吐出恶意,都彼此结联行恶。(弥迦书7:2-3)
这段经文阐释了“猎取”指的是为了私利而设下陷阱,通过虚假言辞和扭曲的话语来说服他人。在大卫《诗篇》中说:
人言在地上必坚立不住;祸患必猎取强暴的人,将他打倒。(诗篇140:11)
这些话也描述了那些通过欺骗手段说服他人、恶意谋划、甜言蜜语的恶人。“言”在这里是指谎言。
1179、“所以俗语说:‘像宁录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人。’”象征这么多人被说服,因此这种说法成为了一种俗语,进而象征这种宗教容易吸引人心。这种理解既可以从先前讨论的内容中得到证实,也可以直接从文字的意义中看出。此外,因为在古代人们习惯根据事物的性质来命名,因此他们给这种崇拜起了“宁录”这个名字,意即这种崇拜“擅长狩猎”,也就是说,善于捕获人的心灵。“在耶和华面前”这一说法是因为那些从事这种崇拜的人,将与仁义分离的信仰称为“耶和华”或“男子耶和华”。这就像之前关于该隐的讨论所示(参340节),“该隐”也象征与仁义分离的信仰。该隐和含之间的区别在于,该隐是在有直接领受的属天教会中出现,而含则出现在没有直接领受的属灵教会中,因此,该隐的情况比含的更为严重。这样的人在古代被称为“勇士”,正如《以赛亚书》(2:21)和《何西阿书》(10:13)以及其他经文中所述。他们因信仰而自称为男人和勇士,因为在原始语言中有一个词同时表达了“英勇”和“男人”的含义,在圣经中,这个词用来描述信仰,并具有双重含义。
1180、第十节 他国的起头是巴别、以力、亚甲、甲尼,都在示拿地。
“他国的起头”象征这样的崇拜就是这样开始的。“巴别、以力、亚甲、甲尼,都在示拿地”表示这些地方曾存在这样的崇拜,而这些名称同时也代表这些崇拜本身,它们表面上看似神圣,但内部是亵渎的。
1181、“他国的起头”象征这样的崇拜就是这样开始的,这一点可以从“巴别在示拿地”的含义中明确,关于这一点将在后续内容中详述。
1182、“巴别、以力、亚甲、甲尼,都在示拿地”表示这些地方曾存在这样的崇拜,而这些名称同时也代表这些崇拜本身,它们表面上看似神圣,但内部是亵渎的。这种象征意义可以从对“巴别和示拿地”的解释中得到证实。圣经中经常提到巴别,它通常象征这种表面上神圣而内在亵渎的崇拜。关于巴别的更深入讨论将在下一章展开。这种崇拜起初可能并不像后来那样充满亵渎。外在的崇拜完全取决于内心的状态。内心越纯真,外在崇拜就越纯真;而内心越是丑陋,外在崇拜就越丑陋。简而言之,那些参与这种外在崇拜的人,若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世界和自我的爱,他们的崇拜就越缺乏生命和圣洁。在对自我和世界的爱中越是憎恨邻舍,崇拜就越亵渎。憎恨中的恶意越大,其崇拜就越加亵渎。而恶意中的诡计越多,崇拜的亵渎就越严重。这些是由“巴别”所象征的外在崇拜的内在本质,将在下一章中进一步探讨。
1183、至于“以力、亚甲、甲尼,都在示拿地”这些地名具体所代表的含义,在圣经中不太明确,因为除了甲尼在《阿摩司书》(6:2)中有所提及外,其他地名在圣经中并未出现,但它们代表了这种崇拜的不同形式。至于示拿地,它在圣经中象征着充满亵渎的外在崇拜,这一点可以从其在后续章节(创世记11:2),以及《撒迦利亚书》(5:11),尤其是《但以理书》中的描述得到证实。例如,《但以理书》中说:
主将犹大王约雅敬,并神殿中器皿的几份交付他手。他就把这器皿带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庙里,放在他神的库中。(但以理书1:2)
这象征着对神圣之物的亵渎。“神殿中器皿”象征神圣,而“示拿地巴别王的神庙”则是亵渎之地,神圣之物被带入其中。尽管这些描述是历史性的,但它们蕴含着深奥的意义,正如圣经中的所有历史事件。此外,从《但以理书》(5:3-5)中这些器皿被亵渎的事件可以看出,如果这些器皿不代表神圣,那么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1184、第十一节、第十二节 从那地出发是亚述,建造尼尼微,利河伯城、迦拉,和尼尼微、迦拉中间的利鲜,这就是那大城。
“从那地出发是亚述”象征那些参与这种外在崇拜的人开始用推理的方式思考崇拜的内涵,其中“亚述”象征推理。“建造尼尼微,利河伯城、迦拉”象征他们为自己构建了信仰的教义;其中“尼尼微”象征这些教义的伪谬;“利河伯城、迦拉”同样象征源自不同根源的类似伪谬。“尼尼微、迦拉中间的利鲜”象征着也为自己形成了生活的教义;而“利鲜”象征由此产生诸教义的伪谬;“尼尼微”象征出于推理的伪谬,而“迦拉”象征来自欲望的伪谬;而位于“尼尼微和迦拉中间”象征来自两者的伪谬。“这就是那大城”象征这些教义已经广泛传播和流行。
1185、“从那地出发是亚述”象征那些参与这种外在崇拜的人开始推理关于崇拜的内在,这可以从“亚述”在圣经中象征理性和推理得到佐证,相关讨论将在后续部分展开。这里呈现了一个双重意义:一方面是“亚述从那地出发”,另一方面是“宁录从那地出发进入亚述或亚述地”。这样表述是因为两种情况都被指涉:一是指从这种崇拜中产生了对属灵和属天层面事物的推理,即“亚述从那地出发”;另一是指这种崇拜本身对属灵和属天层面事物进行了推理,即“宁录从那地出发进入亚述(Asshur或Assyria,前者“亚述”一名,后者指向亚述民族或国家)”。
1186、“亚述”是推理,从“亚述”或亚述(民族或国家)在圣经中的含义得到证实,在那里被理解为与理性相关,包含理性与推理双重意涵:既指通过理性和理性事物来确立为真理,也指通过推理和推论来确立为伪谬。由于“亚述”象征理性和推理,它常常与象征事实性知识的“埃及”联系在一起,因为理性和推理源自事实性知识。这一点在《以赛亚书》中得到了证实:
亚述是我怒气的棍……他不是这样的意思,他心也不这样打算。他说:我所成就的事是靠我手的能力和我的智慧,我本有聪明。(以赛亚书10:5,7,13)
其中描述了“亚述”不正确的思考和打算,并自夸“靠我的智慧,我本有聪明”。
【2】在《以西结书》中说:
有两个女子,是一母所生,她们在埃及行邪淫,在幼年时行邪淫。……阿荷拉归我之后行邪淫,贪恋所爱的人,就是她的邻邦亚述人。 这些人都穿蓝衣,作省长、副省长,都骑着马,是可爱的少年人。……巴比伦人就来登她爱情的床,与她行淫玷污她。 (以西结书23:2-3,5,6,17)
那里的“埃及”象征事实性知识;“亚述”象征推理;“巴比伦人”象征由欲望产生的伪谬。
【3】还有:
耶路撒冷,你也和你邻邦放纵情欲的埃及人行淫。……加增你的淫乱……又与亚述人行淫,与他们行淫之后,直到迦勒底。(以西结书16:26,28,29)
“埃及”同样象征事实性知识;“亚述”象征推理。从事实性知识中对属灵和属天层面的推理被称为“行淫”,此处和圣经的其它地方都是如此。显然,这不是与埃及人和亚述人的真实行淫,而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述。
【4】在《耶利米书》中说:
以色列啊,现今你为何在埃及路上要喝西曷的水呢?你为何在亚述路上要喝大河的水呢?(以西结书2:18,36 )
同样地,埃及代表事实性知识,亚述代表对属灵层事物的推理。还有:
以色列是打散的羊,是被狮子赶出的。首先是亚述王将他吞灭,末后是巴比伦王将他的骨头折断。(耶利米书50:17-18)
“亚述”象征对属灵层事物的推理。
【5】在《弥迦书》中说:
这位必作我们的平安。当亚述人进入我们的地境,践踏宫殿的时候,我们就立起七个牧者,八个首领攻击他。他们必用刀剑毁坏亚述地和宁录地的关口。亚述人进入我们的地境践踏的时候,他必拯救我们。(弥迦书5:5-6)
那里所论的是关于以色列或属灵的教会,不让亚述人进入,也就是说,不可通过推理进入。“宁录地”是指宁录所代表的那种崇拜,其中内含恶与伪。
【6】“亚述”在圣经中象征着教会中人通过其洞察真理和良善的理性。正如《何西阿书》中所说:
他们必如雀鸟从埃及急速而来,又如鸽子从亚述地来到。(何西阿书11:11)
其中,“埃及”象征教会之人掌握的事实性知识,“亚述”象征他们的理性。“鸟”象征对事实性知识的理解,而“鸽子”则象征理性之善,这在之前已作解释。
【7】在《以赛亚书》中说:
当那日,必有从埃及通亚述去的大道。亚述人要进入埃及,埃及人也进入亚述;埃及人要与亚述人一同敬拜耶和华。当那日,以色列必与埃及、亚述三国一律,使地上的人得福;因为万军之耶和华赐福给他们,说:“埃及-我的百姓,亚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产业,都有福了!(以赛亚书19:23-25)
在那里,论到属灵的教会,即“以色列”,其中的理性是“亚述”,事实性知识是“埃及”;这三者构成了属灵教会之人的理智方面的构成,并按此特定顺序排列。
在圣经的其他部分,当“亚述”被提及时,它象征着真或伪两方面的理性(以赛亚书 20:1至结尾;23:13;27:13;30:31;31:8;36;37;52:4;以西结书27:23、24;31:3至结尾;弥迦书7:12;西番雅书 2:13;撒迦利亚书10:11;诗篇 83:8)。此外,在《何西阿书》(5:13;7:11;10:6;11:5;12:1;14:3)和《撒迦利亚书》(10:10)中,“亚述”被用来象征推理。特别是在那里提到“以法莲”时,他被用来象征理解,但这种理解在文中被描绘为歪曲的理解。
1187、“建造尼尼微,利河伯城、迦拉”象征他们为自己构建了信仰的教义;这一象征意义可以从“尼尼微,利河伯城、迦拉”的含义中清晰地看出,将在后续的文本中被进一步讨论这些城。同时,根据圣经中对“城”的解释,它象征着真理的教义或异端。这一点在之前的第402节中已经有所阐述。
1188、“尼尼微”象征这些教义的伪谬;“利河伯城、迦拉”同样象征源自不同根源的类似伪谬,这一点可从圣经中“尼尼微”的含义可以明确看出,马上会提及。这些教义的伪谬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感官的欺骗、理智未得启迪的模糊以及无知,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被称为“尼尼微”的伪谬。其次是同样的原因,但更多是受到欲望的驱动,为了创新或卓越地位的追求,由此产生的伪谬称为“利河伯城”。第三个来源出于意志,因而欲望,人们只愿意认可那些符合自己欲望的所谓“真理”,从而产生了被称为“迦拉”的伪谬。所有这些伪谬的类型都通过“亚述”或信仰中对真理和良善的推理而产生。
【2】《约拿书》明确指出,“尼尼微”象征着由感官的欺骗、理智未得启迪的模糊以及无知所引发的伪谬。当约拿被派往尼尼微时,这个城因其如此而被赦免。《约拿书》中对尼尼微的每个描述都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蒙主怜悯,在其它地方有更多这方面的讨论。尽管《约拿书》的内容属于历史记载,但其始终带有预言的性质,涵盖并展示了如此深奥的秘密,这是圣经中所有历史记载的共同特点。
【3】《以赛亚书》中对亚述王的记载展现了一个类似的情境,即他住在尼尼微,在他的神-尼斯洛庙里叩拜时,被自己的儿子们用刀杀害(37:37-38)。这一事件虽然属于历史性记载,但它们仍然具有预言的性质,隐喻着深层的奥秘。在这个场景中,“尼尼微”象征充满伪谬的外在崇拜。由于这种崇拜属于偶像崇拜,所以遭到了“儿子们用刀杀了他”。这里的“儿子们”象征伪谬,而“刀”象征对伪谬的惩罚,这是圣经中常见的象征。
【4】《西番雅书》也描述了类似的情景:
耶和华必伸手攻击北方,毁灭亚述,使尼尼微荒凉,又干旱如旷野。群畜,就是各族的野兽,必卧在其中。鹈鹕和箭猪要宿在柱顶上。在窗户内有鸣叫的声音。门槛都必毁坏。香柏木已经露出。(西番雅书2:13-14)
这里预言性地描述了尼尼微,以及通过“尼尼微”所象征的伪谬。这些伪谬因为被崇拜,被称为“北方”、各族的野兽、鹈鹕和箭猪要宿在柱顶上”,并通过“在窗户内有鸣叫的声音和“香柏木已经露出”来表达,这代表所理解的真理。所有这些表达都象征着这样的伪谬。
1189、“迦拉”象征源自欲望的伪谬,这一点无法从圣经的先知书中得到确认,但可以从圣经的历史书中得知。例如,《列王纪下》中描述了亚述王将以色列人掳到亚述或亚述地,把他们安置在迦拉与歌散的哈博河边,并玛代人的城邑(列王纪下17:6;18:11)。这些历史记载并没有涉及其他事物。因为圣经中的所有历史记载都是象征性和代表性的,因此这里的“以色列”象征堕落的属灵教会,“亚述”象征推理,而“迦拉”则象征此类伪谬。
1190、“尼尼微、迦拉中间的利鲜”象征着也为自己形成了生活的教义;而“利鲜”象征由此产生诸教义的伪谬;这可以从之前关于尼尼微和迦拉所展示的内容中得知,同时也由于这些事物的连续性,即前一节讨论了教义上的伪谬,而现在讨论生活的伪谬。因为圣经的风格,尤其是预言部分,当讨论理智方面时,也会讨论意志方面。之前讨论了理智上即教义上的伪谬,而现在则是关于生活的伪谬,这些通过“利鲜”来象征。由于圣经中对“利鲜”的提及不多,这一点不能被完全确认,仅从“利鲜”被建于“尼尼微和迦拉中间”这一事实,即位于由推理产生的伪谬和由欲望产生的伪谬之间,这导致了生活中的伪谬。此外,由于它被称为“大城”,这表示伪谬不仅存在于理智,也存在于意志。
1191、“这就是那大城”象征这些教义已经广泛传播和流行,这可以从“城”的含义中明白;正如在第402节中所指出的,“城”象征真实的或伪谬的教义。它之所以被称作“大城”,是因为所有关于教义和崇拜的伪谬终将演变为影响生活的伪谬。
1192、上文第10节中,通过“巴别、以力、亚甲、甲尼,都在示拿地”象征崇拜中的邪恶。在这两节中,通过“尼尼微,利河伯、迦拉和利鲜”象征崇拜中的伪谬。伪谬是基于推理产生的,而邪恶则源自对世界和自我之爱的欲望。
1193、第十三节、第十四节 麦西生路低人、亚拿米人、利哈比人、拿弗土希人、帕斯鲁细人、迦斯路希人(非利士人从他们出来)、迦斐托人。
“麦西生路低人、亚拿米人、利哈比人、拿弗土希人、迦斐托人”象征同样数量的民族,通过它们象征同样数量的仪式类型。“麦西”是事实性知识。“路低人、亚拿米人、利哈比人、拿弗土希人”是同等数量的纯粹事实性知识的仪式。“帕斯鲁细人和迦斯路希人”是如此被称呼的民族,通过它们象征来源相同的仪式性教义,这些属于事实性知识。“从他们出来”的“非利士人”象征由此产生的民族,以此象征信仰和仁义的知识。“从他们出来”象征他们那里的知识都是事实性的知识。
1194、“麦西生路低人、亚拿米人、利哈比人、拿弗土希人、迦斐托人”象征同样数量的民族,通过它们象征同样数量的仪式类型。这从本章第6节的内容中明确指出,尤其是在讨论“麦西”或“埃及”时,明确指出“埃及”象征事实性知识。由“麦西”所生的人只能是仪式形式,尤其是与外在崇拜相关的仪式。因为在圣经的深层含义中,主的话语永远只涉及与他的国度和教会相关的事物。因此,这里提到的,通过推理由事实性知识生出的事物,仅仅是各种仪式的表现形式。
1195、“麦西”是事实性知识,正如第6节所展示的那样。“路低人、亚拿米人、利哈比人、拿弗土希人”是同等数量的纯粹事实性知识的仪式,这可以从刚刚讨论的内容得出。由于这些宗教仪式完全基于推理和事实性知识,缺乏属天和属灵的元素,因为都是自发的东西,最终导致了埃及偶像崇拜和魔法的产生。出于这个原因,古代教会彻底拒绝并强烈反感这些仪式,如创世记(43:32;46:34)和《出埃及记》(8:22)中所记载。这些仪式被认为是“麦西”或“埃及”所生,即事实性知识的产物。由于这些知识各不相同,因此衍生出的仪式也是多样的。这种多样性通过不同的民族象征性地表示,例如,在《耶利米书》中提到:
埃及像尼罗河涨发,像江河的水翻腾。他说:我要涨发遮盖遍地;我要毁灭城邑和其中的居民。马匹上去吧!车辆急行吧!勇士,就是手拿盾牌的古实人和弗人,并拉弓的路低人,都出去吧!(耶利米书46:8-9)
那里的“路低族”就象征这种以事实性知识为基础的仪式。文中描述的“埃及”“江河”象征着多样的、导致伪谬的事实性知识。“河水涨发遮盖遍地”象征事实性知识侵入教会或信仰领域。“毁灭城邑”象征着破坏真理。“古实人”和“弗人”象征信仰的知识。“路低人”象征着以事实性知识为基础的仪式,其中的“拿”和“拉弓”象征推理。
1196、“帕斯鲁细人和迦斯路希人”是如此被称呼的民族,通过它们象征来源相同的仪式性教义,这些属于事实性知识。这一点从先前的讨论以及后续的文字中可见一斑。要了解更多关于帕斯鲁细人的信息,我们可以参考圣经中的内容(以赛亚书11:11-12;以西结书22:13-15;30:13-14;耶利米书4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