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11卷)》第24章 出埃及记24章内义(3)

《属天的奥秘(第11卷)》第24章 出埃及记24章内义(3)

这些话描述了那些富有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却过着一种邪恶生活的人;“吃羊群中的羔羊”表示学习属于内在人或属灵人的纯真之良善,并将它们变成自己的;“吃肥栏中间的牛犊”表示学习属于外在人或属世人的纯真之良善,并将它们变成自己的。“吃”表示变成自己的(参看3168, 3513e, 3596, 3832, 4745节);“羔羊”表示纯真之良善(3519, 3994, 7840节)。由于“羔羊”表示纯真的内层良善,故可推知,“肥栏中间的牛犊”表示纯真的外层良善;因为在圣言中,尤其在圣言的预言部分,由于天堂的婚姻,凡论述良善的地方,通常也论述真理(9263, 9314节);凡论及内在事物的地方,也会论及外在事物。此外,“肥栏”和“肥(fat,经上或译脂肪、脂油、肥脂等)”表示内层之爱的良善(5943节)。

在玛拉基书也一样:

但向你们敬畏我名的人,必有公义的日头升起来,其翅膀有医治之能。你们必出来,生长如肥栏里的牛犊。(玛拉基书4:2)

路加福音:

论到从心里悔改回来的浪子,父亲说,把那上好的袍子拿出来给他穿上,把戒指戴在他手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来吃、快乐。(路加福音15:22, 23)

凡只理解字义的人都会以为此处并未隐藏更深层次的东西;而事实上,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某种天上的观念;如这些细节:他们要给他穿上最好的袍子,把戒指戴在他手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肥牛犊牵来宰了,好让他们可以来吃、快乐。“浪子”表示那些一直挥霍天上财富,也就是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的人;他回到父亲这里,并承认他“不配称为他的儿子”表示一颗悔改的心和谦卑;要给他穿上的“上好袍子”表示普遍真理(4545, 5248, 5319, 5954, 6914, 6917, 9093, 9212, 9216节);“肥牛犊”表示与这些真理一致的普遍良善。其它经文中的“牛犊”和“小公牛”所表相同(如以赛亚书11:6; 以西结书39:18; 诗篇29:6; 69:31节),以及燔祭和祭祀中所用到的“牛犊”和“小公牛”也所表相同(出埃及记29:11, 12ff; 利未记4:3ff, 13ff; 8:15ff; 9:2; 16:3; 23:18; 民数记8:8ff; 15:24ff; 28:19, 20; 士师记6:25-28; 撒母耳记上1:25; 16:2; 列王纪上18:23-26, 33)。

以色列人之所以为自己造金牛犊,并敬拜它以取代耶和华(出埃及记32章),是因为埃及人的偶像崇拜留在了他们心里,尽管他们口头上宣称信耶和华。在埃及的偶像当中,最主要的就是金铸的小母牛和牛犊。这是因为“小母牛”表示记忆真理,就是属世人所拥有的真理;而“牛犊”表示这真理的良善,就是属世人所拥有的良善;还因为金表示良善。象征属世人所拥有的这良善和这真理的可见形像,在埃及地取了金祷的小母牛和牛犊的形式。但当天上事物的代表在那里沦为偶像崇拜,最终论为邪术时,在埃及的实际代表形像,和在其它地方一样,变成了偶像,开始成为敬拜的对象。古人的偶像崇拜和埃及的邪术由此而来。

因为继上古教会之后的古教会是一个代表性教会教会,其敬拜的一切就在于代表天上的神性事物,也就是教会内层事物的仪式、律例、典章和诫命。大洪水之后,这个古教会遍布亚洲大部分地区,也存在于埃及。不过,在埃及,该教会的记忆知识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因此,埃及在对应和代表的知识方面超过其他人,这从象形文字,那里的邪术和偶像,以及圣言中关于埃及的各种记载可以看出来。正因如此,在圣言中,“埃及”表示总体上的记忆事物,无论真理方面还是良善方面;它还表示属世人,因为记忆知识属于属世人。“小母牛”和“牛犊”也表示这种知识。

古教会是一个代表性教会,它遍布许多国家,也存在于埃及(参看1238, 2385, 7097节);该教会的记忆知识尤其在埃及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故在圣言中,“埃及”表示双重意义上的记忆知识(1164, 1165, 1186, 1462, 4749, 4964, 4966, 5700, 5702, 6004, 6015, 6125, 6651, 6679, 6683, 6692, 6693, 6750, 7779e, 7926节);由于记忆真理及其良善是属世人的真理和良善,所以在圣言中,“埃及”也表示属世人或属世层(4967, 5079, 5080, 5095, 5160, 5276, 5278, 5280, 5288, 5301, 6004, 6015, 6147, 6252节)。

由此明显可知,小母牛和公牛犊是埃及的主要偶像之一,因为小母牛和公牛犊表示属于属世人的记忆真理及其良善,正如埃及本身是它们的一个标志一样;因此,“埃及”和“牛犊”具有同样的含义。所以论到埃及,耶利米书上说:

埃及是美丽的母牛犊,但毁灭从北方出来。她雇佣的仆人在她中间好像肥栏里的牛犊。(耶利米书46:20, 21)

“小母牛”是指属于属世人的记忆真理;系“牛犊”的“雇佣的仆人”是指那些为了利益而行善的人(8002节);因此,“牛犊”是指本身不是良善的那种良善,仅仅是与属灵人分离的属世人的快乐。这种快乐本身就属于偶像崇拜,雅各的子孙就沉迷于这种快乐;因此,他们被允许通过崇拜牛犊(出埃及记32章)来显示并证明这种快乐。

在诗篇,经上也描述了他们所做的:

他们在何烈山造了牛犊,叩拜铸成的像。如此将他们的荣耀换为吃草之牛的像。(诗篇106:19, 20)

“在何烈山造了牛犊,叩拜铸成的像”表示偶像崇拜式的敬拜,这种敬拜包括仪式、律例、典章和诫命,但只是外在形式上的,而非同时内在形式上的。这个民族局限于没有任何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参看9320e, 9373, 9377, 9380, 9382节);因此,他们心里是偶像崇拜(3732e, 4208, 4281, 4825, 5998, 7401, 8301, 8871, 8882节)。他们“将他们的荣耀换为吃草之牛的像”表示他们舍弃圣言和教会的内在事物,敬拜或耕耘外在事物,也就是无生命的纯记忆知识;因为“荣耀”是指圣言和教会的内在事物(参看创世记18章序言,以及5922, 8267, 8427节);“牛的像”是指外在形式上的良善的一种表象,因为“像”表示一种表象,因而表示一种无生命的赝品;而“牛”表示属世人中的良善,因而表示外在形式上的良善(2566, 2781, 9134节);“吃草”表示仅在记忆知识层面将它变成自己的,因为“吃”表示变成自己的(3168, 3513e, 3596, 4745节),而“草”表示记忆知识(7571节)。

由于以色列人取代耶和华所敬拜的“金牛犊”表示这些事物,所以摩西以下面的方式处置了它:

我把你们的罪,就是你们所铸的牛犊,用火焚烧,又捣碎磨得很细,直到细如灰尘,我就把这灰尘撒在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中。(申命记9:21)

没有人知道为何如此处置金牛犊,除非他知道“用火焚烧”、“捣碎”、“磨细”、“细如灰尘”,以及灰尘所撒在的“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表示什么。它描述了那些敬拜没有任何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之人的状态;也就是说,就来自神的事物,因而就圣言而言,他们是沉浸于爱自己爱世界的邪恶,以及随之而来的虚假之人。因为焚烧牛犊的“火”表示爱自己爱世界的邪恶(1297, 1861, 2446, 5071, 5215, 6314, 6832, 7324, 7575节);它被捣碎成的“灰尘”是指从圣言字义所证实的随之而来的虚假;从西乃山上流下来的“溪水”是指神之真理,因而是指文字上的圣言,因为文字上的圣言就是从这真理降下来的。那些局限于没有任何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之人解释圣言是以适合自己的爱;在它里面看到的是世俗事物,根本看不见天上的事物,就像以色列人和犹太人以前,以及如今仍在做的那样。

耶罗波安安在伯特利和但的牛犊也代表类似事物,(列王纪上12:26-33; 列王纪下17:16),对此,我们在何西阿书读到:

他们立君王,却不由我;他们立首领,我却不认。他们用金银为自己制造偶像,以致被剪除。撒马利亚啊!你的牛犊已被丢弃。这牛犊出于以色列,是匠人所造的,并不是神!撒马利亚的牛犊必被打碎。(何西阿书8:4-6)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那些局限于没有任何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之人对圣言的错误理解和扭曲解释;因为他们持守圣言的字义,任意扭曲以适合他们自己的爱和由这些爱所孕育的观念。

“立君王,却不由我;立首领,我却不认”表示在他们自己的光中孵化真理和首要真理,却不靠神的帮助而如此行;因为“君王”在内义上表示真理(1672, 2015, 2069, 3009, 4581, 4966, 5044, 5068, 6148节);“首领”是指首要真理(1482, 2089, 5044节);“用金银制造偶像”表示歪曲从圣言字义所获得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以适合他们自己的欲望,却仍将它们拜为圣,即便如此,它因来自他们自己的聪明,故缺乏生命;因为“银”是指真理,“金”是指来自神,因而属于圣言的良善(1551, 2954, 5658, 6914, 6917, 8932节);“偶像”是指出于人自己的聪明,被拜为圣,而事实上没有生命在里面的教义事物(8941节)。由此明显可知,“君王”和“首领”,以及“银”和“金”表示由邪恶所产生的虚假;因为那些由人的自我所产生事物是由邪恶产生的,因而是虚假,尽管表面上看,它们因取自圣言的字义而看似真理。由此明显可知“匠人所造的撒马利亚的牛犊”表示什么,即:存在于属世人中,同时却没有存在于属灵人中的良善,因而不是良善的东西,因为它被用于邪恶。“是匠人所造的,并不是神”表示它是自我的产物,并非来自神;“被打碎”是指被驱散,化为乌有。

何西阿书中的“牛犊”表示类似事物:

现今他们罪越犯越多,用银子为自己造铸像,就是照自己的聪明造偶像,都是匠人的工作,就对他们说,献祭的人可以向亲吻牛犊。(何西阿书13:2)

由此明显可知在下列经文中,“牛犊”和“小公牛”表示什么:

野牛、小公牛和壮牛要一同下来。他们的地喝醉了血;他们的尘土因脂油肥润。(以赛亚书34:7)

同一先知书:

坚固城将变为凄凉,成了撇下离弃的居所,像旷野一样;牛犊必在那里吃草,在那里躺卧,并吃尽其树枝。它的庄稼必枯萎。(以赛亚书27:10, 11)

耶利米书:

希实本的哀号达到以利亚利,他们发出的声音传到雅杂,从琐珥达到何罗念,如同一头三岁大的母牛犊,因为宁林的水必变为凄凉。(耶利米书48:34)

以赛亚书:

我心为摩押悲哀,他的逃民逃到琐珥,如同一头三岁大的母牛犊;因为他上鲁希坡随走随哭。(以赛亚书15:5)

何西阿书:

以法莲是驯服的母牛犊,喜爱踹谷。(何西阿书10:11)

诗篇:

求你叱喝芦苇中的野兽和成群的壮牛并万民的牛犊,把银块踹在脚下;他们已经赶散好战的万民。(诗篇68:30)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那些在记忆知识的基础上进入信的奥秘,除了在此基础上所孵化、演绎出来的东西外,拒绝接受任何事物之人的傲慢。他们在来自主的天堂之光中什么也看不见,只在始于自我的自然界之光中看见,故会抓住阴影而不是光明,抓住幻觉而不是现实,抓住虚假而不是真理。这些人的思维是疯狂的,因为它仰赖最低级的事物,即最低层次的知识,因此他们被称为“芦苇中的野兽”;由于他们的推理是激烈的,所以他们被称为“成群的壮牛”;由于他们驱散仍旧存留并分散在那些处于教会真理之人的良善当中的真理,所以经上说他们“把万民牛犊中的银块踹在脚下”,又说他们“赶散万民”,也就是教会本身及其真理;“好战”表示攻击并摧毁这些真理的欲望。由此再次明显可知,“牛犊”是指良善。

在撒迦利亚书(12:4),经上说“我必以瞎眼击打万民一切的马匹”;“万民的马匹”表示理解存在于所有属教会之人中间的真理的能力,因为“马”表示理解真理的能力(参看2761节)。在此处(诗篇68:30),经上说“把银块踹在脚下”、“赶散万民牛犊当中的万民”;“踹在脚下”和“赶散”表示抛弃和驱散(参看258节);“银”表示真理(参看1551, 2954, 5658, 6112, 6914, 6917, 7999, 8932节);“万民”表示那些处于真理的属教会之人(2928, 7207节),因而也表示教会的真理(1259, 1260, 3295, 3581节)。因此,“万民的牛犊”表示掌管那些属教会之人的意愿的良善。

此外,“牛犊”表示良善的证据也明显可见于耶利米书:

我必把那些违犯我的约的人交出去;他们没有遵行在我面前所立约的话,就是他们把牛犊劈开两半,好从两半中间经过时立下的,就是犹大的首领,耶路撒冷的首领,太监,祭司,并从牛犊两半中间经过的这地的众民。我必将他们交在他们的仇敌手中,他们的尸首必给空中的飞鸟和地上的走兽作食物。(耶利米书34:18-20)

没有人能知道“牛犊的约”和“从其两半之间经过”表示什么,除非他知道“约”、“牛犊”,它被“劈开两半”表示什么,以及“犹大和耶路撒冷的首领”、“太监”、“祭司”和“这地的民”表示什么。显然,所表示的是某个天堂的奥秘。然而,当人们知道“约”表示结合,“牛犊”表示良善,“被劈开两半的牛犊”表示一方面从主发出的良善,另一方面人所接受的良善;“犹大和耶路撒冷的首领,太监,祭司,并这地的民”是指教会从圣言所拥有的真理和良善;“从两半之间经过”表示结合。一旦知道这一切,这些话的内义就变得显而易见了,即:对这个民族来说,从主发出的良善根本没有与人通过圣言,因而通过教会的真理和良善所领受的良善结合;相反,它们是分开的;因为他们局限于没有任何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

牛犊与亚伯兰的约包含类似事物,对此,我们在创世记读到: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为我取一头三岁的母牛犊,一只三岁的母山羊,一只三岁的公绵羊,一只斑鸠和一只雏鸽。亚伯兰就把这些都取来,每样从中间劈成两半,一半对着另一半摆列,只有鸟没有劈开。鸷鸟下来,落在这些尸体上,亚伯兰就把它们赶走了。日落的时候,亚伯兰沉睡了。看哪,有可怕的大黑暗落在他身上。在那日,耶和华与亚伯兰立约。(创世 记15:9-12, 18)

“有可怕的大黑暗落在亚伯兰身上”表示犹太民族的状态,因为就教会从圣言所拥有的真理和良善而言,他们处在最大的黑暗之中。他们之所以处于这种黑暗,是因为他们局限于没有任何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结果他们的敬拜是偶像崇拜。事实上,凡局限于没有任何内在事物的外外在事物的人,其敬拜都是偶像崇拜,因为当他进行敬拜时,他的心和灵魂不在天堂,而是在世界;他敬拜圣言的神圣事物不是出于存在于他里面的任何天堂之爱,只出于一种世俗之爱。该民族的这种状态就是先知以“他们劈成两半并从中间经过的牛犊之约”所描述的。

上一页 第11卷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