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11卷)》第23章 内义(8)

《属天的奥秘(第11卷)》第23章 内义(8)

同一先知书:

巴比伦女子好像踹谷的禾场;这是踹她的时候。再过片时,收割的就到了。(耶利米书51:33)

“收割时”表示教会的末后状态。

以赛亚书:

他施的船只啊,要哀号!因为推罗变为荒废,甚至没有房屋,也没有人进入。海岛的居民,航海的西顿商人哪,当静默无言;他们充满了你。经大水运来的西曷之种是尼罗河的庄稼,她的出产,她要作列族的商埠。(以赛亚书23:1-3)

若不通过内义,谁也不可能知道此处所描述的教会神圣事物。众所周知,天堂和教会的神圣事物遍及圣言,因此圣言是神圣的。就字义而言,此处描述的是推罗和西顿的商人;但没有一个更内在的神圣意义,这些描述并不神圣。至于它们在这层意义上表示什么,如果它们的含义浮出水面,就会显而易见。“他施的船只”是指真理和良善的教义事物;“推罗和西顿”是指关于良善和真理的认知或知识;“没有房屋,也没有人进入”表示不再有任何真理能被植入其中的良善;“静默无言的海岛居民”是指更遥远的良善;“西曷之种”是指记忆真理;“尼罗河的庄稼,她的出产”是指在教会之外由这种知识所产生的良善。

9296.“并在年底收集你从田间劳作所得时,要守收集节”表由于之后良善的植入,因而由于重生和从诅咒中完全释放而出于感恩之心的敬拜。这从“节”、“收集”、“年底”和“收集你从田间劳作所得时”的含义清楚可知:“节”是指敬拜主和感恩,如前所述(9286, 9287, 9294节),因而是指出于感恩之心的敬拜;“收集”当论及真理在良善中的植入时,是指良善本身的植入;“年底”是指劳碌的结束;“收集你从田间劳作所得时”是指享受并使用已经被植入良善的一切事物。因为“劳作”不仅表示田间的出产,还表示葡萄园和橄榄园的出产,因而表示大地的出产;这从摩西五经中对这个节日的描述明显看出来:

你从禾场上和酒榨中收集以后,就要举行住棚节七日。耶和华你神在你一切的出产上,和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必赐福与你。(申命记16:13, 15)

利未记:

又在七月十五日,你们收集了地的出产后,要守耶和华的节七日。(利未记23:39)

由于这节日表示由于良善的植入,因而由于从诅咒中完全释放而出于感恩之心敬拜主,所以有必要首先在此解释一下什么叫良善的植入。前面各处早已说明,人有两种生命官能,即理解力和意愿;理解力专门用来接受真理,意愿专门用来接受良善。因为在整个宇宙,无论天堂还是世界,一切事物都与两样事物有关,即真理和良善。由此也明显可知,这二者构成一个人的生命,信之真理和仁之良善则构成他的新生命,如果这二者没有被植入人,他就没有新生命。至于信之真理以哪种方式被播种并植入一个人,这在教会是众所周知的;只是尚不清楚仁之良善以哪种方式被植入。当一个人还是一个小孩子时,他从主接受良善,这良善就是纯真之良善,就是诸如小孩子所拥有的那种。这良善构成人里面新意愿的最初开端,并在接下来的年龄阶段,照着他在同龄人当中所过的纯真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举止得体和对父母、老师的顺从而发展。然而,它在那些后来让自己重生的人身上发展得更充分。主预见这一切,并照着他们随后的生活状态而作准备。因为主每时每刻都预见邪恶,提供良善;祂从此人成孕的那一刻起,甚至直到永恒都如此行。后来,当此人长大成人,开始自主思考时,他在何等程度上陶醉于爱自己爱世界的快乐,这新意愿,也就是一个新意愿的最初开端就在何等程度上被关闭;他在何等程度上没有陶醉于这些快乐,它就在何等程度上被打开,还被完善。

不过,接下来有必要说明,它如何通过真理的植入而得以完善。由纯真之良善所形成的这新意愿是主进入一个人,与他同住,激发他去意愿良善并出于意愿实行良善所经由的居所。这种流注照着一个人避免邪恶的程度而在他里面起作用。他通过该流注拥有知道、觉察、反思和理解真理和良善的能力。这些真理和良善出现在私人和公众生活的层面,他照着功用或服务的快乐而获得这种能力。此后,主经由这良善流入此人从教会的教义所知道的真理,然后从他的记忆中召唤出能服务于生活中的功用的那类真理,并将这些真理植入良善,从而完善良善。正因如此,与一个人同在的良善完全取决于他在生活中的功用或服务。如果这种功用或服务是为了邻舍的利益,也就是说,为了同胞、国家、教会、天堂的良善,为了主,那么这种良善就是仁之良善。但是,如果他在生活中的功用或服务仅仅是为了自我和世界,那么这些新意愿的最初开端就被关闭了。在它们下面会有一种意愿从爱自己爱世界的邪恶形成,一种理解力则由此从虚假形成。这后一种意愿上面是关闭的,下面是敞开的,也就是说,向天堂关闭,向世界敞开。由此明显可知真理是如何被植入良善并赋予它形式的;还明显可知当一个人处于良善时,他就与主同在天堂;因为如前所述,新的意愿,就是仁之良善所住的地方,就是主的居所,因而就是一个人里面的天堂。从它延伸出来的新理解力可以说是祂进出所经由的一个帐幕。

这类事,无论总体还是细节,就由这个节日来代表,就是地上出产的收集节,又被称为住棚节。事实就是这样,这一点从这个节日的设立明显看出来;对此,摩西五经如此记着说:

又在七月十五日,你们收集了地的出产后,要守耶和华的节七日。第一日为一个安息日,第八日也为一个安息日。第一日,你们要为自己拿美好树上的果子和棕树上的枝子,与茂密树的枝条,并激流中的柳枝,在耶和华你们的神面前欢乐七日。你们要住在棚里七日,所有本地的以色列人,都要住在棚里,好叫你们世世代代知道我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的时候,曾使他们住在棚里。(利未记23:39-43)

申命记:

你从禾场上和酒榨中收集以后,就要举行住棚节七日。在这节期中,你和你儿女、仆婢,并住在你城门内的利未人,以及寄居的与孤儿寡妇,都要欢乐。你就要非常的欢乐。(申命记16:13-15)

当良善被主通过真理植入时的状态,因而当天堂与一个人同住时的状态由这个节日来代表,这一点从此处所提及的一切事物的内义明显看出来,即:“七月十五日”表示前一个状态的结束和一个新状态的开始(“第十五”就具有这种含义参看8400节;“第七”也是,728, 6508, 8976, 9228节);那时所收集的地的出产表示仁之良善(43, 55, 913, 983, 2846, 2847, 3146, 7690, 7692节)。从禾场上和酒榨中具有相同的含义。因为五谷,就是禾场的产物是指真理之良善(5295, 5410节);酒,就是酒榨的产物,是指源于良善的真理(6377节);油,也是压榨的产物,是指系真理的一个源头的良善(886, 3728, 4582, 4638节)。“第一日为一个安息日,第八日也为一个安息日”表示真理与良善的结合,以及良善与真理的相互结合,“安息日”表示结合在一起的真理和良善(参看8495, 8510, 8890, 8893, 9274节);第八日之所以也被称为“一个安息日”,是因为“第八”表示一个新状态的开始(2044, 8400e节)。

他们在第一日所要拿的“美好树上的果子”表示欢乐和喜悦,因为良善被植入了,这就是为何接下来经上说“在耶和华面前欢乐”;“棕树上的枝子”表示该良善的内在真理(8369节);“茂密树的枝条”表示良善的外在真理,也就是记忆知识(2831, 8133节);“激流中的柳枝”表示更为外在的真理,也就是身体感官的真理,属于身体感官所接受的印象。他们要在里面住七日的棚表示从主所获得并作为回报又献给主的爱之圣洁(参看414, 1102, 2145, 2152, 3312, 3391, 4391, 4599节);它还表示合一的圣洁(参看8666节)。本地的以色列人表示那些处于仁之良善的人,从抽象意义上说,是指该良善(3654, 4598, 5801, 5803, 5806, 5812, 5817, 5819, 5826, 5833, 6426, 7957节)。那时所有人的欢乐表示诸如那些处于从主所获得的良善之人所感受,因而诸如那些在天堂里的人所拥有的那种喜乐。因为一个处于从主所获得的仁之良善的人与主同在天堂。这些就是这个节日为之所设立的事。

9297.“你一切的男丁要一年三次朝见主耶和华的面”表主的不断显现和同在,因此祂的显现和同在也在信之真理中。这从“一年三次”、“见”、“男丁”和“面”的含义清楚可知:“一年三次”是指完整和延续之物(参看4495, 9198节);“见”是指显现和同在(4198, 5975, 6893节);“男丁”是指信之真理(2046, 7838节);“面”当论及耶和华,也就是主时,是指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或怜悯(222, 223, 5585, 7599节)。由于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是耶和华自己,也就是主,所以“朝见主耶和华的面”和被主看见是一个意思。主的确是那看见一个人,使自己与他同在,并使得这个人看见祂的那一位;因此,人看见主不是凭自己,而是凭与他同在的主。

必须简要说明当如何理解主的不断显现和同在也在信之真理中。主与一个人的同在是在与此人同住的良善中,因为构成人生命的,是良善,而不是真理,除非这真理来自良善。正因如此,如前所述(9296节),主在一个人那里的居所在纯真之良善中。因此,当一个人重生后,主不仅在良善中,还在来自良善的真理中与他同在;因为现在真理从良善获得生命,是良善的外在形式,并且良善的品质可通过它们而得到认识。这些真理构成此人新的理解力,而这新的理解力与他的新意愿构成一体。因为如前所述,一切事物皆与真理和良善有关,人的理解力致力于真理,而他的意愿致力于真理所来自的良善。由此明显可知,当如何理解这时主的显现和同在也在信之真理中。这些就是“一切男丁要一年三次朝见主耶和华的面”所表示的事。经上之所以说“男丁要朝见”,是因为“男丁”表示信之真理;经上之所以说“主耶和华的面”,是因为“耶和华”表示神性存在,“主”表示由那存在所产生的神性显现。因此,人类层面上的存在是良善,由此产生的显现是真理。

在教会,人们说,信来自主;但要知道,来自于主的,是植根于仁的信,而不是与仁分离之信。与仁分离之信源于人的自我,被称为“说服之信”(persuasive faith),下一章开头几节论述了这种信。一个人能知道他的信是来自主还是来自他自己;人若只是为了富有学问的名声,以便获得地位和财富,而不是为了过一种良善和有用的生活或生活中的良善和功用而受真理影响,就处于说服之信,这信来自他自己,而不是来自主。

信之真理既有理论上的,也有实践上的。人若为了实践上的真理来考虑理论上的真理,看到后者如何适应前者,并由此出于这二者的结合来看待一种良善和有用的生活,或生活中的良善和功用,为了这个目的的缘故而对这二者有一种情感,就拥有来自主的信。原因在于,有用的生活或生活的功用,也就是他的目的,就在于与他同住的良善;正是这种生活的功用赋予万物形式,而信之真理只是手段。情况就是这样,这一点从那些在来世的人很明显地看出来。在那里,所有人,无一例外,都被恢复到其良善的状态或其邪恶的状态,因而恢复到其生活的功用,也就是他们的目的,或他们爱之高于一切,因而已经成为其生活的实际快乐的东西。所有人都被恢复到这种状态。与这种功用或服务已经构成一体的真理或虚假则保留下来。除此之外,还会获得更多与这些真理或虚假结合,并赋予这种功用更大的坚固性和一定形状的真理或虚假。正因如此,灵人和天使都是其功用或服务的外在形式。恶灵则是恶用的形式;这些人在地狱。而善灵或天使是善用的形式;这些人都在天堂。这也解释了为何就在灵人出现的那一刻,就能知道他们的品质。从他们的脸和脸形的美丽就能知道他们的信之真理。从他们脸上赋予这真理以生命的爱之火,以及他们所发出的气场就能知道他们的良善本身,也就是他们的功用。由此再次明显可知什么叫在信之真理中的主的同在。

9298.“不可将我祭牲的血和有酵之物一同献上”表由教会的真理所产生的对主的敬拜决不能与邪恶所产生的虚假混在一起。这从“献”、“祭牲”、“有酵之物”和“血”的含义清楚可知:“献”和“祭牲”是指对主的敬拜(参看922, 923, 2180, 2805, 2807, 2830, 3519, 6905, 8680, 8936节);“有酵之物”是指被歪曲的某种事物和邪恶所产生的虚假(2342, 7906, 8051, 8058节);“血”是指源于良善的真理,因而教会的真理(4735, 6978, 7317, 7326, 7846, 7850, 7877, 9127节)。由此明显可知,“不可将我祭牲的血和有酵之物一同献上”表示由教会的真理所产生的对主的敬拜决不能与邪恶所产生的虚假混在一起。至于何为邪恶所产生的虚假,何为非邪恶所产生的虚假,可参看前文(1679, 2408, 4729, 6359, 7272, 8298, 9258节)。

源于良善的真理,就是教会的真理,之所以决不能与邪恶所产生的虚假混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完全不一致。它们是对立面,这会造成冲突,结果,要么良善灭亡,要么邪恶逃跑;因为良善来自天堂,也就是从主经由天堂而来;邪恶来自地狱。诚然,真理存在于恶人身上,虚假也存在于善人身上;但与恶人同在的真理只要仅仅在记忆中,作为手段服务于邪恶,就不会与他们里面邪恶所产生的虚假混在一起。只要是这样,真理就没有生命。不过,如果真理被歪曲以至于支持邪恶,这也是由错误解读造成的,那么它们就会混在一起。这会导致对真理的亵渎。关于这种亵渎的性质,可参看前文(1008, 1010, 1059, 1327, 1328, 2051, 2426, 3398, 3399, 3402, 4289, 4601, 6348, 6959, 6960, 6963, 6971, 8394, 8943, 9188节)。

不可和有酵之物一同献上,这一事实从以下关于连同祭物一同烧在坛上的素祭的律法明显看出来,摩西五经论到这条律法说:

凡献给耶和华的素祭都不可有酵;任何酵与蜜,你们都不可焚烧作献给耶和华的火祭。(利未记2:11)

由此明显可知,这条律法表示对真理的亵渎。这也解释了为何经上说“祭牲的血”,而不说“祭牲”;因为“血”是指源于良善的真理。

9299.“也不可将我节上的脂肪留过夜到早晨”表并非源于人的自我,而是来自主的敬拜之良善总是新的。这从“留过夜”、“脂肪”或“脂油”和“早晨”的含义清楚可知:“留过夜”是指源于人的自我之物,在圣言中,“夜”表示邪恶和虚假(参看221, 709, 6000, 7776, 7851, 7870, 7947节),因而表示人的自我,因为人类的自我无非是邪恶和虚假(210, 215, 694, 874-876, 987, 1023, 1044, 4318, 5660, 5786, 8480节); “脂肪”或“脂油”是指爱之良善(353, 5943节),在此是指存在于敬拜中的爱之良善,因为经上说“节上的脂肪”,“节(日)”表示敬拜(9286, 9287, 9294节);“早晨”是指主和祂的到来,这从前面关于“早晨”的说明(2405, 2780, 5962, 8426, 8427, 8812节)可以看出来;所以此处,就是论述并非源于自我的敬拜之良善的地方,“早晨”表示来自在主的这种良善总是新的。

9300.“地里首先初熟之物要送到耶和华你神的殿”表良善的一切真理和真理的一切良善都是神圣的,因为它们唯独来自主。这从“地里初熟之物”和“送到神的殿”的含义清楚可知。“地里初熟之物”是指教会的良善和真理都要唯独归于主,“初熟之物”表示这些(参看9223节),“地”表示教会(566, 1068节);经上之所以说“首先初熟之物”,是因为这真理必须是最为首要的;事实上,良善和真理都从主那里获得自己的生命,当它们被归于主时,就从主那里获得了生命。“送到神的殿”是指归于主,好叫它们成圣,“神的殿”是指主(参看3720节),一切圣物皆来自主(9229节)。由此明显可知“地里首先初熟之物要送到耶和华你神的殿”表示良善的一切真理和真理的一切良善都是神圣的,因为它们唯独来自主。

它们之所以被称为“良善的真理”和“真理的良善”,是因为就一个正在重生的人,尤其一个已经重生的人而言,真理从良善发出,良善从真理发出。因为真理构成理解力的生命,良善构成意愿的生命。此外,对已经重生的人来说,理解力和意愿构成一个心智,互相交流;属于理解力的真理与属于意愿的良善交流,属于意愿的良善与属于理解力的真理交流。它们流入彼此,几乎无异于血液从心流入肺,再从肺流回心;然后从左心室流入动脉,再从这些动脉经由静脉流回心。由此可以对人里面良善与真理从他的理解力流入他的意愿,从他的意愿流入他的理解力的这种相互流动形成一个类似的概念。心与肺之所以尤其能使我们对信之真理和仁之良善在理解力和意愿中的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概念,是因为肺对应于属信的真理,心对应于属爱的良善(3635, 3883-3896节)。也正因如此,在圣言中,“心”表示意愿的生命,“灵魂”(soul,这个词也表示呼吸,经上或译为性命,命等)表示信的生命(9050节)。

这两个器官之所以能帮助我们对属理解力的真理和属意愿的良善形成一种概念,是因为属信和爱的一切事物都伴随着由诸如一个人所知道的那类事物所形成的概念。没有由一个人所知道的事物和他能通过感官所感知到的事物形成的概念,他就没有思考的能力。一个人出于对应物思想信和爱的事物时,他甚至对它们也能进行正确的思考;因为对应物是属世真理,属灵真理反映在属世真理中,如同反映在一面镜子中。因此,关于属灵事物的思维观念在何等程度上不通过对应物形成,就在何等程度上要么由感官幻觉,要么由与这类事物不一致的事物,或荒唐的事物形成。一个人对属信和爱的事物所持的观念是何性质,这在来世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来世,人们的观念能被清晰地感知到。

信之真理属于一个人的理解力,仁之良善属于他的意愿;这种说法在那些声称并确信以下观念的人看来,似乎是无稽之谈,即:信的事物仅仅是相信的问题,或说,对信的事物拥有一种信仰就是所必需的一切。这是因为属世人及其理解力并不明白这种性质的任何事,还因为信并非来自人自己,而且来自主。然而,这些人仍承认并相信,当一个人阅读圣言时,他就被真理光照,被良善激励;当被光照时,他便觉知什么是真理,什么不是真理。他们还将那些在发现来自圣言的真理方面胜过的人称为被光照的人。由此明显可知,那些被光照的人在自己里面看见并觉知某事是不是真理;那时在他们里面被光照的,是他们的理解力,而那时在他们里面被激励的,是他们的意愿。不过,如果光照他们的,是纯正的信之真理,激励他们的,是纯正的仁之良善,那么被光照的,就是内在人的理解力;被激励的,就是内在人的意愿。如果信之真理或仁之良善不是纯正的,情况就迥然不同了。

那些处于非纯正的真理和良善的人,甚至那些陷入虚假和邪恶的人,的确能赞同教会的真理;然而,他们没有看见并觉知它们是否真的是真理的那种内在能力。正因如此,大多数人会持守他们生在其中的教会的教义,并且仅仅是赞同它们而已。他们若从持守极端的异端信仰的父母出生,甚至会同意这些异端信仰,如苏西尼派和犹太教。由此明显可知,理解力被光照,是就那些处于由良善所产生的对真理的情感之人而言的,而不是就那些处于由邪恶所产生的对真理的情感之人而言的。就那些处于由良善所产生的对真理的情感之人而言的,内在人的理解力被光照,内在人的意愿被激励;而就那些处于由邪恶所产生的对真理的情感之人而言的,内在人的理解力没有被光照,内在人的意愿也没有被激励,因为他们是属世的男女。因此,他们坚持认为属世人没有能力理解信之事物。

那些处于由良善所产生的对真理的情感,因而系更内在或属灵的男女之人来说,理解力被信之真理光照,意愿被仁之良善激励;这一点从来世的这些人很明显地看出来。在来世,他们能理解信的一切事物,也能意愿仁的一切事物,他们自己也清楚地感知到这一切。因此,他们拥有无法描述的聪明和智慧;因为脱去肉体之后,他们享有在世上被光照的更内在的理解力,在世上被激励的更内在的意愿。但那时,他们无法察觉他们是如何被光照和激励的,因为在世期间,他们在肉体里面进行思考,其思维建立在诸如属于世界的那类事物之上。由此明显可知,信之真理构成理解力的生命,仁之良善构成意愿的生命;也就是说,理解力必须存在于信之事物中,而意愿必须存在于仁之事物中;或也可说,来自主的信和仁要流入这两种官能;这些照着这些官能的状态而被接受。因此,主在人里面的居所不在别的地方,只在这些官能里面。

从前面关于内在人和外在人的说明(6057, 9279节)可进一步形成一种观念,即:内在人是照着天堂的形像被造的,而外在人是照着世界的形像被造的;内在人没有被打开的人从天堂的视角看不见任何事物;他们从世界的视角所看到的关于天堂的东西都是黑暗;结果,他们不可能对诸如属于信和仁的那类事物拥有任何属灵观念。也正因如此,他们甚至不可能明白何为基督良善,也就是何为仁爱;他们完全以为天堂的生命唯独在于他们称之为信之真理的真理;还以为天堂的生命能被赋予凡有信仰的信心之人,哪怕他们没有信之生命。

这些人在信之生命,也就是仁爱方面何等盲目,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很明显地看出来:他们完全不理会主自己关于生活良善的成千上万次的教导;当阅读圣言时,他们立刻就将这些教导仍在信的背后,由此把它们向自己和他人隐藏起来。也正因如此,他们将属于良善,也就是仁爱,及其行为的一切都从教会的教义驱逐到低级教义中,他们称这些教义为道德神学,并视之为属世的,而非属灵的。而事实上,死后,仁之生命会保留下来,而信只有在与这种生命相一致的情况下才会保留下来;也就是说,关于信之真理的思维只有在有一个照它们行善的意愿存在的情况下才能保留下来。那些拥有从良善所产生的信仰之人能利用各种知识来证实事物,并由此强化他们的信仰(参看2454, 2568, 2588, 4156, 4293, 4760, 5201, 6047, 8629节)。

上一页 第11卷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