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8卷)》第44章 创世记第44章内义(4)

《属天的奥秘(第8卷)》第44章 创世记第44章内义(4)

5800.“我主曾问仆人们说”表对他们思维的察觉。这从“问”的含义清楚可知,“问”是指察觉别人的思维(参看5597节)。“问”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在灵界,或天堂,人无需问别人他对于诸如属于其情感的那类事是怎么想的,因为在灵界,一个人能察觉从另一个人的情感流出的思维。此外,“约瑟”所代表的内在不会去问雅各的儿子们所代表的外在,因为外在从内在获得它的全部存在。由此也明显可知,“问”表示对他们思维的察觉。我们在圣言各处读到,耶和华问一个人;而事实上,祂知道此人的每一个思维。但经上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人以为他的思维在自己里面,故不可能为任何人所知。问是由于这种表象和随之的信念。

5801.“你们有父亲、有兄弟没有”表作为源头的良善和作为方法的真理。这从以色列和便雅悯的代表清楚可知:以色列,即此处的“父亲”是指属灵良善或真理之良善(参看3654, 4598节),之所以是指作为源头的良善,是因为属世层中的真理就源于属灵良善;便雅悯,即此处的“兄弟”,是指真理,之所以是指作为方法的真理,是因为雅各的儿子们所代表的属世层中的教会真理便通过这真理而与“以色列”所代表的属灵良善联结。由于联结是通过该真理实现的,所以经上大量描述了他们的父亲如何爱代表这真理的便雅悯,以及犹大如何无法与其余的人一起回到他们父亲那里,除非便雅悯与他们同在。关于这真理,可参看下文(5835节)。

5802.“我们对我主说”表相互觉察。这从“说”的含义清楚可知,“说”是指觉察或觉知,如前面频繁解释的。所指的是相互觉察,这是显而易见的。

5803.“我们有父亲,一个老人”表属灵良善是他们的源头。这从以色列的代表清楚可知,以色列,即此处的“父亲”是指作为源头的属灵良善,如刚才所述(5801节)。关于以色列的代表,可参看前文(4286, 4292, 4570节),那里说明,他代表属灵教会,尤其代表该教会的内在,也就是真理之良善,或来自属世层的属灵良善。至于何为属灵良善或真理之良善,可参看前文(5526, 5733节)。

5804.“还有他老年所生的一个孩子,是最小的”表源于那良善的新真理。这从便雅悯的代表和“老年”的含义清楚可知:便雅悯,即此处的“孩子,最小的”,是指真理,如前所述(5801节),“孩子”或“儿子”也表示真理(参看489, 491, 1147, 2623, 3373节);“老年”是指生命的新样(参看3492, 4220, 4676节)。由此明显可知,“老年的一个孩子,是最小的”表示新的真理。此中情形是这样:正在重生、变得属灵的人首先通过真理被引入良善;因为若不通过真理,或取自圣言的教义,人就不知道何为属灵的良善,或也可说,何为基督的良善。这就是他被引入良善的方式。此后,当被引入良善时,他就不再通过真理被引入良善,而是通过良善被引入真理,因为此时,他不仅从良善看见他以前不知道的真理,还从良善提出他以前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的新真理。事实上,良善含有对真理的渴望在自己里面,因为良善可以说被这些真理滋养;它们使良善更完美。这些新真理与他以前所知道的真理大不相同,因为他以前所知道的真理只有极少的生命在里面,而他后来所领受的真理拥有来自良善的生命。

一旦人通过真理来到良善这里,他就是“以色列”;此时,他从良善,也就是经由良善从主所领受的真理是由与父亲同在时的便雅悯所代表的新真理。良善通过这真理而在属世层中结出果实,产生无数含有良善在里面的真理。属世层便以这种方式重生,通过结实首先变得像一棵结好果子的树,然后逐渐变得像花园。由此明显可知源于属灵良善的新真理是什么意思。

5805.“他哥哥死了”表内在良善不在了。这从“约瑟”的代表和“死”的含义清楚可知:“约瑟”是指属灵层的属天层(参看4592, 4963, 5249, 5307, 5331, 5332节),因而是指内在的良善,因为这内在良善和属灵层的属天层是一样的;“死”是指不复存在(494节)。系内在良善的“约瑟”的代表和系属灵良善的以色列的代表之间有这样的区别:“约瑟”是指源于理性层的内在良善,而“以色列”是指源于属世层的内在良善(参看4286节)。这种区别就像属天良善,或属于属天教会的良善与属灵良善,或属于属灵教会的良善之间的区别。我们在前文已频繁论述过这两种良善。可以说这种内在或属天良善不在那里,这由“他哥哥死了”来表示。

5806.“他母亲只撇下他一人”表这是教会所拥有的唯一真理。这从便雅悯的代表和“母亲”的含义清楚可知:便雅悯,即此处的“只撇下(的)一人”,是指新真理,如刚才所述(5804节);“母亲”是指教会(289, 2691, 2717, 5581节)。关于便雅悯在此所代表、前面(参看5804节)所描述的真理是教会所拥有的唯一真理这一事实,情况乃是这样:这真理是源于属灵良善(即“以色列”)的真理,由与父亲同在时的便雅悯来代表;而更内在的真理则由与约瑟同在时的便雅悯来代表。与父亲同在时的便雅悯所代表,并被称为新真理的真理就是那使一个人成为一个教会的唯一真理;因为这新真理或前面(5804节)所论及的这些真理含有从良善所接受的生命在里面。也就是说,处于植根于良善的信之真理的人就是教会;而处于信之真理,却未处于仁之良善的人则不是。对后一种人来说,真理是死的,即便他们可能拥有同样的真理。由此可见这真理是教会所拥有的唯一真理是怎么回事。

5807.“他父亲疼爱他”表这真理拥有与来自属世层的属灵良善的联结。 这从“疼爱”的含义,以及以色列和便雅悯的代表清楚可知:“疼爱”是指联结,如下文所述;以色列,即此处那“疼爱他”的,是指来自属世层的属灵良善(参看4286, 4598节);便雅悯,即“父亲疼爱”的,是指新真理,如前所述(5804, 5806节)。该真理与那良善的联结就是“他父亲疼爱他”所表示的。那良善不可能与这真理联结,因为这真理就来源于那良善。这真理与良善之间的联结就像父亲与儿子之间的联结,还像心智的意愿与其理解力之间的联结;因为一切良善都在意愿中有一席之地,一切真理都在理解力中有一席之地。当意愿意愿良善时,该良善就被植入理解力,在那里照着良善的品质取得形式;这形式就是真理。由于新真理以这种方式生出,故显而易见,它必须与那良善联结。

关于爱是联结,要知道,爱是属灵的联结,因为它是两个人心智的联结,也就是两个人思维和意愿的联结。由此明显可知,就本身而言,爱纯粹是属灵的,它的属世对应物就是相伴和那种亲密无间的快乐。爱本质上是由状态的变化和构成人类心智的形式或实质的差别所产生的和谐。这种和谐若来源于天堂的形式,就是天堂之爱。由此可见,爱不可能来源于任何其它东西,唯来源于从主所领受的真正的神性之爱。这意味着爱就是流入形式,并如此排列它们,以致它们的状态变化和它们的差别可存在于天堂的和谐中的神性。

但与此对立的爱,即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不是联结,而是分离。诚然,它们看似联结;但这是因为只要一个人在谋取利益、获得重要地位,或报复和迫害那些反对自己的人方面与另一个人合作,他们就会视对方与自己为一体。但是,一旦一方不再偏向另一方,向他示好,他们就会分离。天堂之爱则不然。这爱完全反对、讨厌为了自我而向别人行善;相反,它行善是为了居于别人里面,且别人从主那里所领受的良善,因而是为了主自己,就是那良善的源头。

5808.“你对仆人说”表被赋予的觉知。这从“说”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圣言的历史中,“说”是指觉知;由于约瑟的话是对他们说的,故它表示被赋予的觉知。

5809.“将他带下来到我这里”表这新的真理必须顺服于内在良善。这从“将……带下来”的含义,以及便雅悯和约瑟的代表清楚可知。“将……带下来”是指变得顺服;事实上,为与内在联结而来到内在那里就是顺服于内在,因为一切较低或外在事物必须完全被置于较高或内在事物之下,或顺服于它们,好实现联结。便雅悯,即此处他们所要带下来的,是指新真理,如前所述(5804, 5806节)。约瑟,即便雅悯要下来见的那个人,是指内在良善,如前所示。

5810.“叫我亲眼看看他”表那时源于良善的真理之流注。这从“亲眼看看某人”的含义清楚可知,“亲眼看看某人”是指交流信之真理。因为“眼”对应于理解力的视觉和信之真理(参看4403-4421, 4523-4534节)。“亲眼看看某人”因表示交流,故也表示流注。因为约瑟所代表的内在良善若不通过流注,就不会与“便雅悯”所代表的真理交流,因为这真理在下面。

5811.“我们对我主说”表相互觉察,如前所述(5802节)。

5812.“童子不能离开他父亲”表这真理不能与属灵良善分离。这从“离开”的含义,以及“以色列”和“便雅悯”的代表清楚可知:“离开”是指分离;“以色列”是指来自属世层的属灵良善,如前所示(4286, 4598, 5807节);“便雅悯”是指新真理(参看5804, 5806节)。这真理之所以被称为“童子”,是因为它是最后生的;事实上,在人重生之前,这真理不会出生。那时他通过与良善联结的这新真理而接受生命的新样。这也是为何“还有他老年所生的一个孩子,是最小的”表示这真理(5804节)。

5813.“若离开他父亲,他父亲必死”表若分离,教会必灭亡。这从“离开”和“死”的含义清楚可知:“离开”是指分离,如刚才所述(5812节);“死”是指不复存在(494节),因而是指灭亡。由于与属灵良善联结的该真理构成教会(5806节),所以如果它真的与那良善分离,教会必灭亡。此外,以色列,即此处的“父亲”,代表教会(4286节),但若没有这真理,就不是教会。

5814.“你对仆人说”表对这事的觉知,如前所述(5808节).

5815.“你们最小的兄弟若不与你们一同下来”表如果它不顺服于内在良善。这从前面所述(5809节)清楚可知。

5816.“你们就不得再见我的面”表在这种情况下将没有怜悯,也没有与属世层中的真理的联结。这从“面”的含义清楚可知,“面”在论及主时,是指怜悯(222, 223, 5585节),因而“不得再见面”是指没有怜悯(5585, 5592节);没有怜悯,就没有任何联结,因为没有爱,也就是属灵的联结。神性之爱关系到被如此大的苦难重重包围的人类时,被称为“怜悯”。之所以没有与属世层中的真理的联结,是因为雅各的儿子们(此处这些话就对他们说的),代表属世层中的真理(5403, 5419, 5427, 5458, 5512节)。

至于将没有怜悯,也没有与属世层中的真理的联结,除非便雅悯所代表的真理顺服于“约瑟”所代表的内在良善,情况是这样:使得一个人成为一个教会的真理是源于良善的真理;因为当人处于良善时,他从良善看见并觉知真理,从而相信它们的确是真理;但他若未处于良善,则根本不可能做到。这良善就像一团小火焰,发光并提供照明,从而能使人看见、觉知并相信真理。事实上,对源于良善的真理的情感将内视引向这些真理,使其从世俗和肉体事物中退出,因为这些事物将真理笼罩在黑暗中。这就是“便雅悯”在此所代表的那种真理,就是教会所拥有的唯一真理(5806节),也就是能使一个人成为一个教会的唯一真理。但这真理必须完全顺服于“约瑟”所代表的内在良善;因为主经由内在良善流入,将生命赋予下面的真理;因而也赋予这源于来自“以色列”所代表的属世层(参看4286, 4598节)的属灵良善的真理。

由此也明显可知,与下面真理的联结通过这真理得以实现。事实上,除非这真理顺服于内在良善,以使它能接受进入它自己的良善之流注,否则,经由内在良善从主不断流入的怜悯就不会被接受,因为居间层不存在。如果怜悯不被接受,就不会有联结。这些就是“你们最小的兄弟若不与你们一同下来,你们就不得再见我的面”所表示的。

5817.“我们上到你仆人我父亲那里”表朝向属灵良善的提升。这从“上到”的含义和以色列的代表清楚可知:“上”是指提升,如下文所述;以色列,即此处的“父亲”,是指来自属世层的属灵良善(参看4286, 4598节)。“上”所表示的提升趋向内层事物,;此处则是一种从“雅各的十个儿子”所代表的属世层中的真理趋向“以色列”所代表的来自属世层的属灵良善。因为既有一个外层属世层,也有一个内层属世层(5497, 5649节)。内层属世层含有属灵良善,即“以色列”,而外层属世层含有教会的真理,即“雅各的儿子们”。因此,“上到父亲那里”表示这些真理朝向属灵良善的提升。

5818.“就把我主的话告诉了他”表对这事的了解。这是显而易见的,需要解释。

5819.“我们的父亲说”表从属灵良善那里所获得的觉知。这从“说”的含义和以色列的代表清楚可知:在圣言的历史中,“说”是指觉知或觉察,如前面频繁所述;以色列,即此处的“父亲”是指属灵良善(3654, 4286, 4598节)。

5820.“回去,给我们买些粮来”表真理之良善要变成他们自己的。这从“买”和“粮”的含义清楚可知:“买”是指变成人自己的(参看5397, 5406, 5410, 5426节);“粮”是指真理之良善(5410, 5426, 5487, 5582, 5588, 5655节)。一般来说,属灵的粮食或食物包括一切良善,但尤指通过真理,也就是意愿与行为中的真理所获得的良善。因为凭着被意愿和践行,这真理变成良善,被称为真理之良善。真理若不以这种方式变成良善,对进入来世的人没有任何益处;事实上,当人进入来世时,它就会离开他而消散,因为它不符合他的意愿,因而不符合他的爱之快乐。在世时,人学习信之真理若不是为了意愿和践行它们,从而把它们变成良善,只是为了获得地位和利益而知道并教导它们,那么即便在世时被视为最有学问的,在来世仍被剥夺这些真理,只剩下他自己的意愿,也就是他的生命。那时,就这生命而言,他原来什么样,仍继续是什么样;令人惊讶的是,他会背离、讨厌一切信之真理,拒绝接受它们,无论他以前如何坚定地信奉它们。通过意愿和践行真理,也就是通过照真理生活而将真理转化为良善就是“给我们买些粮来”所表示的将真理之良善变成他们自己的含义。

5821.“我们就说,我们不能下去”表反对。这是显而易见的,需要解释。

5822.“我们最小的兄弟若和我们同往,我们就可以下去”表除非实现联结的居间层与他们同在。这从便雅悯的代表清楚可知,便雅悯,即此处“最小的兄弟”,是指实现联结的居间层(参看5411, 5413, 5443, 5639, 5668节)。对此,即便雅悯代表属灵层的属天层,或内在良善,就是约瑟,与属世层中的真理,就是“雅各的十个儿子”之间的居间层,以及代表新真理(参看5804, 5806, 5809节),情况是这样:为成为一个居间层,居间层必须从内在与外在两边各取某种东西;否则,它就不是一个实现联结的居间层。

便雅悯所代表的居间层从外在或属世层 获得它在那里作为新真理的存在;事实上,他所代表的新真理存在于属世层中,因为这新真理源于来自属世层的属灵良善,他父亲作为以色列则代表这属灵良善(5686, 5689节)。但居间层通过流注从“约瑟”所代表的内在获得品质。这就是它如何从两边各自获得某种东西;这也是为什么便雅悯代表实现联结的居间层,还代表新真理的原因。他与父亲同在时代表新真理,与约瑟同在时代表实现联结的居间层。这是一个奥秘,无法解释得更清楚;只有那些意识到以下事实,同时拥有对认识真理的情感之人才能理解,即:人有一个内在和一个外在,这内在与外在彼此不同且相互分离。这些人心智的理解力部分被天堂之光光照,从而使他们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包括这个奥秘。

5823.“因为我们不能见那人的面”表因为将不会有怜悯,也不会有联结。这从前面所述(5816节)清楚可知,那里有同样的话。

5824.“我们最小的兄弟若不与我们同往”表除非通过居间层。这从便雅悯的代表清楚可知,便雅悯是指一个居间层,如刚才所述(5822节)。

5825.“你仆人我父亲对我们说”表从属灵良善那里所获得的觉知。这从“说”的含义和以色列的代表清楚可知:“说”是指觉知或觉察,如前面频繁所述;以色列,即此处的“父亲”,是指来自属世层的属灵良善(参看3654, 4598, 5801, 5803, 5807节)。

5826.“你们知道我的妻子给我生了两个儿子”表如果属灵良善就是教会所拥有的东西,那么内在良善与真理就会存在。这从以色列、拉结、约瑟和便雅悯的代表清楚可知:指着自己说这话的以色列是指来自属世层的属灵良善,如刚才所述(5825节);拉结,即此处“给他生了两个儿子的妻子”是指对内层真理的情感(参看3758, 3782, 3793, 3819节);约瑟和便雅悯,即她所生的“两个儿子”,是指内在良善与真理,“约瑟”是指内在良善,“便雅悯”是指内在真理。

对此,即如果属灵良善是教会所拥有的东西,内在良善与真理便存在,情况是这样:“以色列”所代表的属灵良善是真理之良善,也就是存在于意愿和行为中的良善。人里面的这真理,或这真理之良善使他成为一个教会。当真理被植入他的意愿(他从以下事实察觉这事的发生,即:他感受到对真理的一种情感,因为他的意图就是照真理生活)时,内在良善与真理便存在于他里面。当内在良善与真理存在于人里面时,他便拥有主的国在自己里面,因而就是教会;他同那些与他相似的人一起构成大型的教会。由此可见,为了使教会能成为教会,属灵良善,即真理之良善必须存在,单有真理是绝对不行的。如今教会却单凭真理而被称为教会,教会之间也单凭真理而彼此区分。要让每个人都扪心自问,真理若不以生活为目的,能否算是某种东西?教义事物若不关注这个目的,算什么呢?如十诫若脱离照之所过的生活,算什么呢?因为如果有人知道这些诫命,熟悉它们的全部意义,却过着与之相反的生活,那它们有什么用呢?它们有什么果效呢?它们不就是用来定某些人的罪吗?源于圣言的信之教义也是如此,它们是基督生活的戒律,因为它们也是属灵的律法。它们若不成为人们生活的指南,同样没有任何用处。要让人认真考虑一下自己里面的东西,看看除了进入他的真正生活的东西外,他里面还有没有能真正成为某种事物的任何东西;人的生命,就是他的生活,除了在他的意愿中之外,是否还在其它任何地方。

正因如此,主在旧约宣告,并在新约确认:一切律法和一切先知都建立在对神之爱和对邻之爱之上,因而建立在生活之上,而不是建立在脱离生活的信仰之上,因而绝非建立在唯信之上,因此也不是建立在信心之上;因为没有对邻之仁,这种信心是不可能的。这种信心若看似存在于生命危在旦夕,或死到临头的恶人身上,便是一种虚假或人造的信心;因为在来世,这种人中间看不到这种信心的一丝痕迹,无论他们临死时多么热切地声称他们拥有信心。但信仰,无论你将它称为信心还是信靠,对恶人根本不起作用,正如主自己在约翰福音中所教导的:

凡接待祂的,就是信祂名的人,祂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他们不是从血生的,不是从肉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约翰福音1:12, 13)

“从血生的”,是那些向仁爱施暴的人(参看374, 1005节),以及那些亵渎真理的人(4735节);“从肉欲生的”,是那些陷入源于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邪恶之人(3813节);“从人意生的”,是那些陷入虚假观念的人;因为“人”表示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从神生的”则是那些被主重生,因而处于良善的人。后者就是接待主的人;他们也是那些信祂名的人;祂赐权柄作神儿女的,正是他们,而不是前者。由此明显可知,唯独信对救恩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此外,人若要重生,变成一个教会,就必须通过真理被引入良善;当真理变成意愿和行为中的真理时,这事就会发生。这真理就是良善,被称为真理之良善,并不断产生新的真理;因为那时,它第一次结出硕果。从它产生或结出硕果的真理就是那被称为内在真理的,它所源于的良善被称为内在良善。事实上,任何东西在被植入意愿之前,都不会变成内在的,因为意愿才是人的至内在部分。只要良善与真理仍在意愿之外,只在理解力中,它们就在此人之外;因为理解力在外面,意愿在里面。

上一页 第8卷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