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研究文集 《马太福音》第十七章内义(2)

《马太福音》第十七章内义(2)

注解

马太福音17:1.过了六天,耶稣带着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

彼得,雅各和约翰在这段经文,和福音书中凡提及他们的其它经文一样,都代表信、仁和仁之良善。唯独他们在场则表示除了那些处于信及其仁,以及仁之良善的人外,其他人无法看见主的荣耀,主的荣耀就在祂的圣言中。其他人虽能看见,却看不见,因为他们不信。(参看AC18章序言)

单独领他们上了一座高山。大山表示爱之良善,当论及主时,表示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由于神性真理从那良善发出,所以耶稣,也就是主,降临到西乃山,并颁布律法,因为经上记着说:耶和华降临在西乃山上,就是降临到山顶上(出埃及记19:20;24:17);祂在那里颁布律法(出埃及记20)。因此,在圣言中,“西乃”表示来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在那里所颁布的律法所表相同。此处也一样,当主变形像时,祂“带着彼得,雅各和约翰上了一座高山”;还有,当变形像时,祂以来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显现;因为祂的脸,也就是日头,代表神性良善;祂如光的衣裳代表神性真理;显现的摩西和以利亚表示圣言,也就是来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AE 405.也可参看马太福音14:23的解读)

马太福音17:2.脸面明亮如日头……

此处主在其神性中被看到,故祂的脸面如日头,衣裳如光。因为脸面对应于爱,衣裳对应于真理。由于神性之爱在祂里面,所以祂的脸面明亮如日头;由于神性真理来自祂,所以祂的衣裳如光。天上的光也是从显为太阳的主那里发出的神性真理。(AE 401.HH 129, 180)

当门徒从肉体退出,处于天堂之光时,他们如此看见主。正因如此,有代表教会设立于其中的古人在举行神性敬拜时,面朝东方的太阳。也正因如此,他们建圣殿时习惯将它朝向东方那一面。(HH 119)

马太福音17:3.忽然有摩西,以利亚,向他们显现,同耶稣谈话。

摩西和以利亚之所以显现,是因为他们都表示圣言。摩西表示历史圣言,以利亚表示先知圣言或预言圣言。(AE 64.AC 6752)

马太福音17:5.有一朵光明的云彩遮盖他们……

遮盖门徒,并且门徒进入其中的“云彩”代表文字上的圣言。因为在圣言中,门徒代表教会,那时以及后来的教会仅处于源于字义的真理。而启示与回应是神性真理在最终层作出的,这真理就是诸如圣言字义真理的那一类,所以“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祂”;也就是说,祂是神性真理或圣言。(AE 594)

光明云彩之所以遮盖他们,是因为光明云彩表示有内义在其中的文字上的圣言。之所以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祂”,是因为从云彩里出来的“声音”表示来自圣言的真理,“爱子”表示祂的神性人身;由于神性真理,因而教会的一切真理来自祂自己,所以有声音从云彩里出来说:“这是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祂”。显然,主的神性人身就是被如此看到的,因为神性本身若不藉着神性人身,就无法向任何人显现,主在约翰福音也教导了这一点: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8);还有:你们从来没有听见父的声音,也没有看见祂的形状(约翰福音5:37)。(AE 64.SS 48, 98. TCR 222.AC 82, 2805, 2576, 8195, 8212, 4677, 5110, 9212)

马太福音17:6,7.门徒听见,就面伏于地,极其害怕。耶稣进前来,摸他们……

从这些话明显可知,对内心谦卑的人来说,主的神性人身的同在是何性质,即:他面伏于地,主的手一摸,他的脚就立起来了。(AE 77)

用手摸表示交流并转给别人。原因在于,人身体的一切能力都转到手那里,故心智意欲身体所要行的事,都通过臂和手来行出。正因如此,在圣言中,臂和手表示能力。不过,这能力是属世的能力,靠它的交流就是释放身体的力量。但属灵的能力是向别人意愿良善,并尽可能地意愿将属于自己的东西转给别人。这种能力就是手在灵义上所表示的,“用手摸”表示它的交流和转移。(AE 79.也可参看马太福音8:3;9:20的解读)

上述含义的根源是因为主与人的同在是一种附益,因而是藉着接触的结合;这种接触随着人爱主,也就是遵行祂的诫命而越发亲近和充分。(AR 55)

马太福音17:11,12.以利亚的确先来。(参看马太福音11:7-15;AE 83)

马太福音17:12.人子也将要这样受他们的害。

人子受害并被杀表示他们会如此对待神性真理,因而对待主,因为主就是神性真理本身。(AE 68)

马太福音17:10-18.他就是那要来的以利亚表示:约翰代表圣言,和以利亚一样。“以利亚已经来了,人却不认识他,竟任意待他”表示圣言的确教导他们说,主要到来,但他们仍不愿正确理解这一教导,反将它理解为支持自己的统治,由此除灭了它里面属于神的东西。“人子也将要这样受他们的害”表示神性真理本身也会遭遇同样的情形。(AC 9372)

马太福音17:19,20.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那鬼呢?耶稣对他们说,是因你们的不信……

当门徒不能奉主的名行神迹时,主之所以说他们是小信的人,是因为门徒虽的确相信主是弥赛亚或基督,以及神的儿子,先知,圣言所提到的那位,但仍不相信祂是全能的神,耶和华父在祂里面;然而随着他们相信祂是一个人,同时却不相信祂是神,全能所属的祂的神性就无法凭信与他们同在。因为信使得主同在,如前所述,但对祂只是一个人的信不会使祂的神性全能同在。(AE 815;参看马太福音8:10, 13:67, 58, 15:28的解读)

马太福音17:20.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

这段经文不能照文字来理解,这从以下考虑明显可知:这话是对门徒说的,即:他们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种,就能将一座大山和一棵无花果树移离其本位,把它们投进海里,凡他们所求的,就都能得到;然而,按照神序,没有人只要有信,就能得救他所求的;按照神序,他们不会将大山和树木移离其本位,并将它们投进海里。此处的“信”表示来自主的信,因此它也被称为对神的信(马可福音11:22);凡处于来自主的信之人只会祈求有助于主的国度和他自己的救赎的事;他并不渴望其它事,因为他心里会说,为什么要寻求没有这种用处的事呢?所以他若真的去求除了蒙主恩准所求的东西之外的任何东西,就不会对神的信,也就是没有来自主的信。对天上的天使来说,去意愿其它东西,因而去求其它任何东西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不能必得着它的信心。主之所以将这信比作将一座大山或一棵无花果树投进海里的权柄和能力,是因为在这段经文和在其它经文一样,主根据对应说话,所以这些话要作属灵的理解。事实上,“大山”表示对自我和世界的爱,因而表示对邪恶的爱。“无花果树”表示那爱之信,也就是对源于邪恶的虚假之信。“海”表示地狱;所以通过对神的信挪移大山,将它投进海里表示将这些爱投入地狱,因为这些爱本身就是恶魔的。对源于邪恶的虚假之信也一样;这事通过来自主的信实现。主将源于祂自己的信之权柄和能力比作挪移大山和无花果树,并将它们投进海里,进一步的原因是,在灵界,这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因为对邪恶的这些爱有时在那里就显为大山,对源于邪恶的虚假之信显为一棵无花果树。一位天使就能通过来自主的信将这二者连根拔起,投在海里。(AE 815.也可参看马太福音13:31的解读)

马太福音17:22,23.耶稣对他们说……(参看马太福音20:18, 19的解读)

马太福音17:24-27.你们的先生不纳丁税吗……

“纳关税或丁税”表示受制和服务,因此税被强加给不属以色列人的外邦人,这从圣言的历史明显看出来。当中有教会的“以色列人”表示属灵的,“外人”表示属世的;属世的受制于属灵的,并服务于它,因为属灵人如同主人,而属世人如同仆人。由于属世人是仆人,因而由那些纳税的人来表示,故事实是:纳税的,既不是主,也不是彼得,而是鱼,因为“鱼”表示属世人。(AE 513, 820)

“纳关税或丁税”表示那些服务的人,所以经上说外人要纳税,儿子免税,因为外人是仆人。彼得从海里拿起一条鱼,在它口里找到一块钱,他要拿这钱纳税,就代表这一事实:属世层的最低级部分,也就是仆人要做这事;因为“鱼”表示属世层的这个部分。(AC 6394)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