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天堂与地狱》第一章 主是天堂的神

《天堂与地狱》第一章 主是天堂的神

天堂与地狱

序言

1、当主面对门徒讨论世代的终结——教会的末期,在结束了有关教会的爱与信仰逐渐变化的预言后,他如是说:

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他要差遣使者,用号筒的大声,将他的选民,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马太福音24:29-31)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这些话的人,通常会相信在那所谓的“末日审判”的最后时期,所有这些事情都会按照描述发生:太阳和月亮会变暗,星星会从天上掉下来;他们还会看到天上出现主的标志,在云中看到他,以及天使和他们的号角。而且,根据其它地方的预言,这个可见的世界将会结束,随后会出现新的天地。这是今天在教会中许多人的信仰。

但那些这样相信的人,不了解圣经每一句话背后的深层含义。每一段经文都有一个内在的含义,这个含义不是关于自然和世俗的,像文字表面的意思那样,而是关于属灵和属天的事物。这不仅适用于多个词语组合起来的含义,甚至每一个词都有它的内在含义。圣经是通过完全的对应关系写成的,以便每个字都蕴含一个内在含义。

这种内在的含义可以通过在《天堂的奥秘》中找到的相关内容来理解,这些内容也在讨论《启示录》中的“白马”时被解释。根据这一层含义,我们也应该理解主在提到他驾云降临时所说的话。在这里,“日头”象征主的爱,“月亮”象征信仰,“众星”代表善和真的知识,或仁爱和信仰的知识。“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象征神性真理的显现,“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象征失去了善和真、或信仰和仁爱的一切。“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象征他在圣经中的存在和启示,“云”象征圣经的字面含义,“荣耀”象征其内在意义,吹号的“使者”象征天堂,以及从天堂来的神性真理。

从这些描述中,我们可以理解,当教会的末期到来,即当仁爱和信仰都不复存在时,主将揭开圣经内在含义的神秘面纱,并揭示天堂的奥秘。现在揭示的奥秘涉及天堂、地狱以及人死后的生命。

今天的教会成员几乎对天堂和地狱、以及死后的生命一无所知,尽管这些都在圣经中有所描述。事实上,许多在教会中出生的人甚至对这些知识表示怀疑,他们心中想:“有谁从那里回来向我们证实呢?”为了不让这种怀疑主义,特别是在那些认为自己从世俗知识中获得了很多智慧的人中占主导地位,以免这种态度扰乱和破坏那些心地纯洁、信仰坚定的人,现在我得以与天使同在,与他们像与人交谈一样交谈,并亲眼见证天堂与地狱的情形,这一经历已持续了十三年之久。现在,我将基于这些亲见亲闻的经历进行描述,希望以此来消除无知并驱散人们心中的疑虑。正因如此,今天这种直接的启示成为可能,它正是主降临所预示的含义。

上篇 天堂

第一章 主是天堂的神

2、首先需要知道天堂的神是谁,因为其他一切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在整个天堂中,唯一被认作天堂之神的是主。正如主自己所教导的,主和父是一,父在主里面,主在父里面,看见主就是看见父,一切神性都是从主而来(《约翰福音》10:30,38;14:9-11;16:13-15)。

我曾多次与天使就此话题进行交谈,他们坚定地表示,在天堂中,他们无法将神分割为三个独立的实体,因为他们知晓并感受到神是独一的,这独一的神便是主。他们还表示,那些从世间教会而来、持有三位一体神观的人无法进入天堂,因为他们的思维在不同神的实体间跳跃,而天堂中不允许同时考虑三位却口称一位的思维方式。在天堂,人们的言语是基于其思维的,因此,那些在世间将神分为三位并对每一位都持有独立观念,却未能将这三位统一在主身上的人无法被接纳。天堂中,所有思维都在相互交流,因此,心怀三位却言说一位的人将会立即被识别并排斥。

然而,需要明白的是,那些在世间未曾将善与真、仁与信分离的人,在来生中,经过教导后,将会接受主作为整个宇宙之神的天堂理念。而那些将信仰与生活分离的人——未依照真实信仰的教导生活的人,情况则不同。

3、在教会内部,那些否认主只承认父,并坚持这种信念的人,不属于天堂。因为他们无法接受只崇拜主的天堂的流入,他们逐渐丧失对任何事物的真理认识能力,最终要么变得沉默寡言,要么言语愚钝,行走时迷失方向,他们的手臂无力地垂落,无力地摆动。同样,那些否认主的神性只认同其人性的人,比如索西尼派的信徒,也不在天堂之中。他们被引向一边,深深地陷入某个深渊,从而与基督教界的其他人彻底隔绝。那些宣称相信一个无形的神,称之为一切事物的宇宙本源,并拒绝信仰主的人,实际上是不信任何神的。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无形神就像是自然界最原始状态的体现,既不能成为信仰的对象,也无法成为爱的寄托,因为它超出了思考的范畴。这些人被归类为自然主义者。对于那些出生在教会之外的人,称之为外邦人,他们的情况则有所不同,这将在后续内容中进一步探讨。

4、所有婴孩,在天堂中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开始被引导认识并相信主是他们的父亲,之后,他们进一步了解到他是所有人的主,因此他是天地的神。这些婴孩在天堂中成长,通过不断学习知识,最终达到了天使般的智慧与见识。这一过程将在后续的内容中进一步阐述。

5、对于主是天堂之神,来自教会的人不会有任何疑问,因为主自己教导说:

凡父所有的,都是我的。(《马太福音》11:27;《约翰福音》16:15;17:2)

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马太福音》28:18)

这里提到 “天上地下”,这样说是因为掌管天的同时也掌管着地,二者是相互依存的。统治天和地,意味着从他那里接收一切爱的良善和信仰的真理,从而获得智慧和聪明,进而享有至高的幸福,即永生。主还教导说:

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不得见永生。(《约翰福音》3:36)

我是复活和生命;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永远不死。(《约翰福音》11:25,26)

我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14:6)

6、有些灵,在世时仅崇拜父,对主的看法仅如同看待另一个普通人,因此他们不认为主是天堂之神。于是,他们被允许四处游荡,自由探寻是否存在除了主之外的其他天堂。他们寻找了许多天却一无所获。这些灵中,有些将天堂的幸福视为荣耀与统治。当他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渴望,且被告知天堂的本质并非如此时,便感到愤慨。他们渴望一个能让他们统治他人,并享有世俗荣耀的天堂。

第二章 主的神性构成天堂

7、众天使汇聚在一起构成天堂,因为他们共同组成它。然而,无论整体还是局部,造就天堂的,是从主持续不断向前推进、流入众天使并被他们接收的神性。这从主而来的神性发出包括了仁爱之善与信仰之真,因此,天使们接受到的仁爱之善与信仰之真越多,他们就越能体现为天使的本质,天堂也因此越加完善。

8、在天堂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相信,而且直接领受到,没有任何良善是出自他自己的意愿和行动,也没有丝毫真理是出自他自己的思考和信念,这一切都来自神性,也就是从主而来。从自己来的善不是善,从自己来的真不是真,因为里面没有从神性来的生命。此外,最内层天的天使清楚地察觉和感受到流入,他们越是接收流入,看自己越在天堂之中,因为这样就越在仁爱与信仰中,越在聪明与智慧的光明中,于是越在天堂的喜乐中。这一切都源于主的神性发出,天使在其中体验他们的天堂。所以很明显,正是主的神性造就了天堂,而不是天使出于他们自己。因此,在圣经中,天堂被称为“主的居所”和他的“宝座”,那里的人被说成“在主里面”。然而,神性如何从主那里发出并充满天堂,将在接下来说明。

9、天使基于他们的智慧进一步阐述,他们不仅说所有的善与真都来自主,而且所有的生命也是如此。

他们通过以下事实来证明这一点,即没有什么能够凭自身存在,而是必须来源于之前的存在,从而所有的存在都来自于第一存在。他们称这第一存在为所有生命的“存在本身”,并表示所有事物都以相同的方式持续存在,因为持续存在意味着永远存在,如果某物没有通过中介与那个“存在本身”持续连接,那么它会立即崩溃并完全消散。

他们进一步表示,只有一个生命之源,那就是主,从他那里只流出神性之善与神性之真,并且这些会根据个体的接受能力影响每一个人。那些真心接受并活出这些原则的人,在他们里面有天堂;但那些拒绝或掩盖这些原则的人,会将它们转化为地狱,因为他们将善转为恶,将真变成伪,从而将生转为死。

他们还进一步证实,所有的生命都来自主,因为宇宙中的一切都与善与真相关,意志的生命(即仁爱的生命)与善相关,理智的生命(即信仰的生命)与真相关;因此,既然所有的善和真都从上面来,那么所有的生命也同样如此。

因为天使如此相信,所以他们拒绝因为他们所做的善而接受感谢,如果有人把这种善归功于他们,他们会感到不悦并离开。他们惊讶于有人会相信他们可以凭自己的力量思考或行出良善。为了自我而行善,他们并不认为这是真正的善,因为它是出于自我;然而若为了善而行善,他们便认为这是源于神性之善,这种善构成了天堂,因为这种善就是主。

10、那些在世时坚信他们所行的良善和所信的真理都是来自他们自己,或认为他们真的拥有这些善和真的人,以及那些认为他们因行善而应得的人,并称自己为义的人,这些灵不被接纳进天堂。天使避开他们,视他们为愚蠢和盗贼。他们被视为愚蠢,因为他们只是不断地关注自我而不是神。他们被视为盗贼,因为他们从主那里夺走了属于主的东西。这与天堂的信仰相违背,是主的神性在天使中构成天堂。

11、关于那些在天堂和教会中与主同在,并且主在他们里面的人,主还这样教导: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约翰福音》15:4-5)

12、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主在其自身之中住在天堂的天使里面,因而他是天堂的一切,存在于天堂的所有事物之中。这是基于以下原因:来自主的善就是主,与众天使同在的善来自他。实际上,来自他的善就是天使的天堂,而不是天使自己的某些特性。

第三章 在天堂中,主的神性就是对他的仁爱和对邻舍的仁义

13、从主而来的神性发出,在天堂中被称为神性真理,其原因将在后续部分阐明。这神性真理由主的神性之爱流入天堂。主的神性之爱和由此产生的神性真理,就像太阳的火焰和其光线一样,爱代表太阳的火焰,真理则如同太阳的光芒。根据这种对应,火代表爱,光代表由爱所引发的真理。由此我们可以理解,由主的神性之爱发出的神性真理,其本质是神性良善与神性真理的结合。这种结合赋予天堂中的一切生命,如同太阳的热量与光线在春夏季节使地球生生不息一样。当热量与光线不结合,即光线变冷时,万物都会陷入休眠和死亡之中。这里的神性良善,比喻为天使之中的爱之善;而神性真理,则是通过爱之善而显现的。

14、在天堂,使一切运转的神性力量是爱,因为爱构成了灵性的联结。这种爱不仅将天使与主相连,也促使天使们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刻的联系。这样的联结让所有天使在主的眼中汇聚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命,其本质存在即是爱,无论是天使还是人类,其生命都源自此爱。通过简单的反思,任何人都能认识到,爱是人类内在生命的核心:爱的存在让人感到内心的温暖;爱的缺失让人感到内心的空虚和冷漠;完全失去爱,则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个人的生命品质由其所持有的爱的本质决定。

15、在天堂中有两种不同的爱:对主的爱和对邻舍的爱。在内层天或第三层天的是对主的爱;在第二层或中层天是对邻舍的爱。这两种爱都来自主,它们共同构成天堂。天堂中对这两种爱的区分和结合清晰可见,但在尘世中,这种区分和结合就显得不那么明显了。在天堂中,爱主并不是指爱他作为个体的存在,而是爱从他而来的善,爱善意味着出于爱将善付诸实践。爱邻舍并不是指爱邻舍个人,而是爱圣经中的真理,爱真理就是要实现真理并将其付诸行动。因此,这两种爱分别对应于善与真,它们的结合也如同善与真的完美结合。不过,对于那些还未领悟到爱、善和邻舍真正含义的人来说,理解这一概念可能会有些困难。

16、我曾多次与天使们探讨过这个议题。他们对此表示惊讶:教会中的人们竟未能领悟,爱主和爱邻舍实质上是对善与真的热爱,并且通过愿意去实践善与真来体现这种爱。他们认为,人们理应明白,表达对他人的爱是通过去做对方期待的事,这样才能实现彼此相爱和联结。不行出对方所愿,并不是爱那个人,就其自身而言并不是爱。他们还说,人们应当知道,从主发出的善就是主的样式,因为主存在于其中。那些通过自己的意愿和行动将善与真纳入自己生活的人,将成为主的样式,并与主结合。意愿就是热爱去行出来。此外,主在圣经中也有所教导: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是爱我的,我也必爱他,与他同住。(《约翰福音》14:21,23)

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住在我的爱里。(《约翰福音》15:10,12)

17、天堂中的一切经验都向我们证明,由主引发、感动天使并构建天堂的神性的是爱。天堂里最重要的就是仁爱与仁义这两种爱的形式,他们以难以言喻的美丽呈现,爱从他们的面庞、话语乃至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中散发出来。此外,每一个天使和灵身上都有一种生命的气场环绕,这些气场能表明他们的情感,即他们的爱是如何的,因为这些气场源自他们的情感和思维,或者说,源自他们的爱与信仰。天使所散发的气场如此充满仁爱,以至于能够触及周围人们内心的最深处。我自己就曾多次体验到这种流入,并被深深地感动。

天使的生命之所以得以维持,也因为爱。这一点还可以从另一事实得到证实:在来生中,每个人都是根据他的爱来定向自己的。那些爱主和爱邻舍的人始终面向主;而那些沉溺于自我之爱的人,则永远背离主。这一现象体现在他们每个人身体的转动上。因为在来生,空间的定义与他们内心的状态密切相关,方位也不像在世间那样固定不变,而是依据他们面孔的朝向而定。事实上,不是天使们自行转向主,而是主将那些热爱从他而来的事物的人转向他自己。关于这一点,将在后续章节中,特别是讨论来生方位时,提供更多详细信息。

18、主在天堂的神性表现为爱,这是因为爱是容纳所有天堂属性的载体,包括平安、聪明、智慧、幸福。爱自然而然地吸引并吸收一切与其相符的事物,渴望它们并寻找它们,因为爱渴望不断地通过这些事物得到增益和完善。这一点人们也能从自身体会到,因为人里面的爱仿佛能洞察一切,并从记忆中吸取所有和谐相符的事物,将它们收集起来,并在自身内部及其之下进行整理,使其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或为自己所用。与此同时,那些与之不和谐的事物则会被拒之门外,甚至被清除。

天堂之爱本身具有吸收与之相符的真理的能力,并且有将这些真理融入自己渴望的倾向;这一点从那些被提升到天堂的人身上可以明显看出,哪怕他们在世间生活时简单朴素,一旦置身于天使中间,他们也能获得天使般的智慧并体验到天堂的幸福。这是因为他们因善和真本身而爱善和真,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活,由此成为能够接纳天堂及其无法言喻之美好的器皿。而那些沉迷于自我和世俗之爱的人,则无法接纳这些真理,他们回避并拒绝这些真理,一遇到这些真理的流入就会逃避,他们选择与地狱中有着相似爱好的灵为伍。

有些灵对天堂之爱是否具有这样的特质表示怀疑,于是他们被引导体验天堂之爱的状态,暂时摒除所有障碍,并被带到天堂,与我对话。他们表达了对无法用言辞描述的内在幸福的感受,并非常不愿回到原先的状态。还有一些灵被提升到了天堂,随着他们被提得更高,他们步入了更深层次的聪明与智慧,从而能够洞察先前难以理解的事物。由此可以明显看出,来自主的爱是接纳天堂及其中一切的容器。

19、对主的爱和对邻舍的爱包含了一切神性真理,从主自己论到这两种爱时所说的话明显可知: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 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22:37-40)

“律法和先知”代表整本圣经,即一切神性真理。

第四章 天堂分两大王国

20、天堂中有无尽的多样性,每一个群体都与众不同。即便是天使,也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从总体上看,天堂分为两大王国;从种类上看,分为三层天;而从细节上看,则包含了无数的群体。我们将在后续内容中对每个部分进行详细讨论。之所以使用“王国”这一词汇,是因为天堂被誉为“神的王国”。

21、有些天使更内在地接受由主发出的神性,而有的则在较浅的层面上接受。那些更内在接受神性的天使,被称为属天的天使;而接受程度较浅的,则被称为属灵的天使。基于此种差异,天堂被划分为两大王国:一为属天的王国,另一为属灵的王国。

22、构成属天王国的天使,因为他们在更深层次上接受主的神性,因此被称为更内在的天使以及更高层的天使;相应地,由他们构成的天堂,也被认为是更内在的天堂和更高层的天堂。之所以使用“更高层”和“较低层”这样的称谓,是因为通常将“更内在的”与“较表面的”这样的概念用“高低”来形容。

23、在属天王国中的天使,其爱被称为属天之爱;而在属灵王国中的天使,其爱则被称为属灵之爱。属天之爱是对主的仁爱,而属灵之爱是对邻舍的仁义。对一个人来说,他所爱的即是他所视为善的。因此,一个王国的善称为属天之善,另一个王国的善则称为属灵之善。由此可见,这两大王国的区别在于:属天之善源自于对主的仁爱,而属灵之善源自于对邻舍的仁义。并且,由于前者的善更加内在,其爱也更深层,因此属天的天使被视为更内在的天使,也是更高级的天使。

24、属天的王国还被称为主的祭司王国,在圣经中,这被称为他的“居所”。属灵的王国被称为他的君王王国,在圣经中,这被称为他的“宝座”。由于属天的神性,主在世上被称为“耶稣”;由于属灵的神性,他被称为“基督”。

25、属天王国的天使在智慧和荣耀上远超过属灵王国的天使,因为他们更内在地接收主的神性。他们沉浸在对他的爱中,因此与他更为亲近和联结。这些天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直接在生活中接纳和吸收了神性真理,不像属灵天使那样通过记忆和思维。因此,这些真理深刻地铭记在他们的心中,他们能够直接领受并仿佛在自身内部见到这些真理,而无需对其真实性进行推理。正如《耶利米书》中所描述:

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他们各人不再教导自己的邻舍和自己的弟兄,说“你该认识耶和华”,因为他们从最小的到至大的都必认识我。”(《耶利米书》31:33-34)

他们也被称为“受耶和华教训”的人(《以赛亚书》54:13)。“受耶和华教训”的就是蒙主教训的人,正如主自己所说(《约翰福音》6:45-46)。

26、已经提到,他们在智慧和荣耀上超越其他天使,是因为他们直接在生活中接受神性真理。一旦他们听到这些真理,他们会立刻愿意并将其付诸实践,而不是仅仅将其存储于记忆中以后再去审思其真实性。这样的人,当听到某个真理时,他们能够通过从主那里的直接流入立刻辨识其真实性。主直接流入人的意志,并通过意志间接地流入人的理智;换言之,主直接流入良善,并通过良善流入真理。所谓的良善,它与我们的意愿和行为相关,而真理则与我们的记忆和思维相关。所有真理,一旦进入我们的意志时,它们会转化为良善并深植于爱中。但只要真理仍停留在记忆中并由此只在思维中,它就不会成为良善,不会获得生命,也不会成为人的一部分。因为人的本质是基于他的意志及其衍生的理智,而不仅仅是与意志分离的理智。

27、由于属天王国的天使与属灵王国的天使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他们不共存且不直接交往。沟通仅通过一种被称为“属天-属灵”的中介天使群进行。属天王国通过这些中介流入属灵王国。因此,尽管天堂被分为两个王国,它们依然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主始终预备这样的中介天使以保障沟通与连接。

28、因为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多次提到这两个王国的天使,所以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