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第十五章
启示录15
1.我看见另有一个迹象在天上,大而且奇,就是七位天使掌管末后的七灾,因为神的怒气在这七灾中完满了。2.我看见仿佛有玻璃海与火搀杂,那些战胜了兽、兽像、兽印和他名字数目的人,都站在玻璃海边,拿着神的竖琴。3.他们唱神仆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说,主神,全能者啊,你的作为又伟大又奇妙;圣徒之王啊,你的道路又公义又真实。4.主啊,谁不敬畏你,不荣耀你的名呢?因为独有你是圣的;因此,所有民族都要来在你面前敬拜,因你的公平已经显出来了。5.这些事以后,我观看,见天上那法版之帐幕的殿开了。6.那掌管七灾的七位天使从殿中出来,穿着洁白光明的细麻衣,胸间束着金带。7.四活物中有一个把盛满了活到时代的时代之神烈怒的七个金瓶给了那七位天使。8因神的荣耀和能力,殿充满了烟;于是没有人能进入殿内,直到那七位天使的七灾完结为止。
925.启15:1.我看见另有一个迹象在天上,大而且奇,就是七位天使掌管末后的七灾,因为神的怒气在这七灾中完满了。
“我看见另有一个迹象在天上”表示关于就在最后审判之前的教会状态,来自主的启示(926节);“大而且奇”表示神性全能和圣治(927节);“就是七位天使掌管末后的七灾”表示已完全摧毁教会,即摧毁它的一切良善和真理的整体上或整个范围内的邪恶和虚假,被主通过神性真理显露出来(928节);“因为神的怒气在这七灾中完满了”表示因此,教会的结束(929节)。
926.启15:1.“我看见另有一个迹象在天上”表示关于就在最后审判之前的教会状态,来自主的启示。这从“迹象”和“天”的含义清楚可知:“迹象”是指启示;“天”是指主(对此,我们稍后会提到)。“迹象”表示启示,因为“迹象”是指约翰所看见、接下来所描述的那些事物;约翰所看见的事物涉及关于就在最后审判之前的教会状态的奥秘。因为一般来说,凡出现在天堂中的事物,看起来都与存在于我们物质界三个王国中的事物完全相似;这些事物出现在天使眼前,就像三个王国的事物出现在世人眼前一样。金、银、铜、锡、铅、宝贵和不宝贵的石头、土壤、陆地、大山、小山、山谷、水、源泉,以及矿物界的其它东西都出现在那里。那里还有公园、花园、森林、各种果树、草坪、粮田、开满鲜花的草地或平原、植物和各种草,加上这些事物所产出的东西,如油、酒、各种果汁,以及植物界的其它东西。那里同样有地上的动物、天上的飞鸟或飞行物、海里的鱼、爬行动物或爬行物,并且这些各种各样;它们与我们地上的如此相似,以至于无法区分。我见过它们,看不出有什么不同。
不过,仍有这种区别:在天上所看到的事物来自一个属灵源头;而在我们世界所看到的事物来自一个物质源头。来自一个属灵源头的事物影响天使的感官,因为他们的感官是属灵的,就像来自一个物质源头的事物影响世人的感官一样,因为它们是物质的。属灵事物与属灵生物和谐一致,物质事物与物质生物和谐一致。之所以说它们来自一个属灵源头,是因为它们凭从显为太阳的主发出的神性存在。事实上,那里的太阳不是火,而是神性之爱;这爱出现在天使眼前,就像世上的太阳出现在世人眼前一样。凡从神性之爱发出之物都是神性,并且是属灵的。一般来说,发出之物看起来就像光,感觉就像热;然而,这光仍是属灵的。因为这光是神性智慧,被称为神性真理;这热是神性之爱,被称为神性良善。因此,这光从内在光照天使的理解力;这热从内在使天使的意愿充满爱之良善。存在于天堂中的一切事物都来自这个源头;它们在形式上看起来就像我们世界三个王国中的事物,如前所述。它们是按照创造的秩序以这种形式出现的;这秩序就是,当属于天使的智慧和爱的事物降至天使在其身体和身体感觉上所在的较低领域时,它们就以这种形式和类型来呈现。这些是对应关系。
说这些事是为了让人们知道,约翰宣称他所看见的迹象是什么意思;启12:1,3所提到的迹象又是什么意思,即:它是指通过诸如从一个神性属灵源头而存在于天上,因而包含神性奥秘在里面的那类事物所作出的启示;此处的奥秘涉及就在最后审判之前的教会状态。因为只见七位天使拿着“七个金瓶,穿着洁白光明的细麻衣,胸间束着金带”;还看见“玻璃海与火搀杂”;以及“那些战胜了兽的人拿着竖琴”;又见“法版之帐幕的殿”;听见他们荣耀主所唱的歌;这一切都被称为他所看见的“迹象”,因为它们具有意义。但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只有通过对应关系才能看出来;它们因包含神性奥秘,故无法被看到,除非主揭示它们。
它被称为来自天上的“迹象”,这“迹象”是指来自主的启示。它之所以是指主,是因为天堂就是主。天堂的确由天使组成;然而,天使并不是天堂,主才是天堂,因为天堂是从主发出的神性,这神性被称为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天使从这神性中拥有他们的一切爱和智慧。天使凭爱和智慧而为天使,他们拥有来自主的爱和智慧;由于这些来自主,所以它们是主的,因而是与他们同在的主,这可从主对门徒说的话明显看出来:
他们在主里面,主在他们里面。(约翰福音14:20)约翰福音:
祂在来自祂自己的圣言中与他们同住。(约翰福音14:22–24)因此,既然天堂来自天使,而天使凭主而为天使,那么可知,天堂就是主。
927.“大而且奇”表示神性全能和圣治。这从“大”和“奇”的含义清楚可知:“大”当论及主时,是指祂的神性全能;“奇”当论及主时,是指祂的圣治。因为当人想到或仰望主里面的伟大之物时,就会想到或仰望祂的神性全能;当他想到或仰望主里面的奇妙之物时,就会想到或仰望祂的圣治。此外,接下来关于善人得救和恶人受诅咒的事都属于神性全能和圣治。
928.“就是七位天使掌管末后的七灾”表示已完全摧毁教会,即摧毁它的一切良善和真理的整体上或整个范围内的邪恶和虚假,被主通过神性真理显露出来。这从“天使”、“七”、“灾”和“末后”的含义清楚可知:“天使”是指来自主的神性真理(参看AE130,302节);“七”是指一切和完全(参看AE20,24,257,300节);“灾”是指摧毁教会的邪恶和虚假(参看AE584节)。由于“七”是指一切和完全,所以“七灾”表示完全摧毁教会的整体上或整个范围内的邪恶和虚假。摧毁者的整体上或整个范围内的一切邪恶由数字“1600”来表示(启14:20;AE924节);摧毁者的整体上或整个范围内的一切虚假由数字“666”来表示(启13:18;AE847节)。“末后”是指在一切良善和真理方面;因为那时,末后和终结之物到来了。由此清楚可知,“七位天使掌管末后的七灾”表示已完全摧毁教会,即摧毁它的一切良善和真理的整体上或整个范围内的邪恶和虚假,被主通过神性真理显露出来。启15:15–18描述了完全摧毁教会的邪恶和虚假是如何被主显露出来的。教会在一切良善和真理方面已经被摧毁,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基督教会从一开始就分裂成了两个教会,其中一个在启示录中被描述为龙和两只兽;另一个被描述为骑在朱红色兽上的淫妇和巴比伦。被描述为龙及其两只兽的,是改革宗的教会;被描述为淫妇和巴比伦的,是天主教的教会。唯信摧毁了改革宗的教会,对人类灵魂和天堂的统治则摧毁了天主教的教会。启示录第17和18章论述了天主教的教会在一切良善和由此而来的真理方面的毁灭;启示录第12和13章则描述了改革宗教会的毁灭,第16章则以“七位天使拿着盛满神烈怒的小瓶”进一步描述了后者的毁灭。
这两个教会在一切良善和真理方面都被邪恶和虚假摧毁了,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很清楚地看出来:如今,几乎没有人知道神是一,并且祂就是主,或什么是对主之爱、对邻之仁,因而什么是善行;人们甚至不知道信在本质上是什么,他们所谓的信不是信;也不知道什么是良心、自由意志、重生、属灵试探、洗礼、圣餐、天堂和地狱、圣言,以及其它许多东西。由于这一切都不为人知,所以良善和真理是隐藏的;世俗和肉体事物被爱胜过一切到何等程度,这一切就在何等程度上被轻视,甚至被弃绝;那时,邪恶取代良善进入,虚假取代真理进入;教会就这样被摧毁了。
929.“因为神的怒气在这七灾中完满了”表示因此,教会的结束。这从“神的怒气”的含义清楚可知,“神的怒气”是指当不再有任何良善或真理,只有邪恶和虚假时;这些东西因反对主和天堂而被称为“神的怒气”;这也是为何教会的末期和那时的最后审判被称为“神发怒、愤怒或烈怒、报仇的日子”(可参看AE413节),又为何愤怒被归于主,尽管它属于恶人;因为一切邪恶都包含对主的愤怒,因而包含对来自主的良善和真理的愤怒。经上之所以说“怒气完满”,是因为“完满”(consummation,或完结)表示教会的结束,或当不再有任何良善或真理,只有邪恶和虚假时(可参看AE397节);最后的审判直到实现完满才到来的原因(可参看AE624a,911a节)。每个教会起初都处于良善,由此处于真理,或处于仁,由此处于信;但后来,它处于信,由此处于仁,最后处于与仁分离之信。当教会处于仁,由此处于信时,它是属灵的;当教会处于信,由此处于仁时,它是理性的;当教会处于与仁分离之信时,它是属世的。一个纯属世的教会不是教会;因为纯属世的教会只关注自我和世界,不关注主和天堂;后者只挂在他的嘴上,而前者却在他心里;当教会是这样时,它就完结了。
930.启15:2–4.我看见仿佛有玻璃海与火搀杂,那些战胜了兽、兽像、兽印和他名字数目的人,都站在玻璃海边,拿着神的竖琴。他们唱神仆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说,主神,全能者啊,你的作为又伟大又奇妙;圣徒之王啊,你的道路又公义又真实。主啊,谁不敬畏你,不荣耀你的名呢?因为独有你是圣的;因此,所有民族都要来在你面前敬拜,因你的公平已经显出来了。
“我看见仿佛有玻璃海与火搀杂”表示因来自爱之良善的属灵真理而透明的来自圣言的真理的总体(931节);“那些战胜了兽的人”表示过着仁爱生活,因而没有歪曲圣言的人(932节);“(战胜了)兽像、兽印和他名字数目”表示不承认与仁分离之信的教义,或它的任何品质(933节);“都站在玻璃海边”表示因为他们处于来自圣言的真理(934节);“拿着神的竖琴”表示出于属灵情感对主的荣耀(935节)。
“他们唱神仆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表示对新旧约圣言中的诫命的承认和称谢,以及对主在其人身中的神性的承认和称谢(936,937节);“说,你的作为又伟大又奇妙”表示天堂和教会的一切良善都来自祂(938节);“主神,全能者啊”表示因为祂是神性良善(939节);“你的道路又公义又真实”表示天堂和教会的一切真理都来自祂(940节);“圣徒之王啊”表示因为祂是神性真理(941节)。
“主啊,谁不敬畏你”表示出于爱之良善对主的敬拜(942节);“不荣耀你的名呢”表示出于来自这良善的真理对主的敬拜(943节);“因为独有你是圣的”表示因为祂是良善本身和真理本身,因此一切良善和一切真理都来自祂(944节);“因此,所有民族都要来在你面前敬拜”表示所有处于爱之良善,并由此处于真理的人都将承认祂的神性(945节);“因你的公平已经显出来了”表示神性真理已经揭示给他们了(946节)。
931.启15:2.“我看见仿佛有玻璃海与火搀杂”表示因来自爱之良善的属灵真理而透明的圣言中的真理的总体。这从“玻璃海”和“火”的含义清楚可知:“玻璃海”是指因属灵真理而透明的真理的总体(参看AE275a节);“火”是指爱之良善(参看AE68,496,504,916节)。此处简要解释一下,为何“玻璃海”表示因属灵真理而透明的圣言中的真理的总体。“海”表示总体上的真理,因为“水、泉、河”表示聪明所源于的真理,而海是它们的总体容器。总体上的真理,或真理的总体就是诸如在圣言字义中的那类真理,而圣言的字义是属世的,一切属世之物都是属灵事物的总体容器。事实上,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或一切属世之物,无不从属灵之物存在;因为属世之物从属灵之物中形成,就像结果从它的有效原因中形成一样。由于一千个属灵事物产生并形成一个属世事物,所以这一个因是一千个的容器而是一个总体事物。
相对于灵义上的圣言,字义上的圣言也是这样;由于圣言的属灵意义或灵义就在属世意义中,并在其中在天使面前透明或发光,所以“玻璃海”表示就因属灵真理而透明的真理的总体而言的圣言。在启示录别的地方,“玻璃海”具有相同的含义:
宝座前有一个如同水晶的玻璃海。(启示录4:6)以及:
新耶路撒冷城和城内街道看似精金,好像透明的玻璃。(启示录21:18,21)因为那“城”表示教会的教义,“街道”表示教义的真理;这教义的真理因是真正的真理而从属灵真理中获得其光明和透明或清晰。这种透明或清晰就是“玻璃”和“水晶”。以西结书:
基路伯的头以上有穹苍,看着像奇妙的水晶。(以西结书1:22)这句话表示天上的属灵神性。“玻璃海”表示从圣言的灵义中透明的字义上的圣言,这一点也可从以下事实看出来:只见那些战胜了兽的人就在它附近,而他们表示那些没有歪曲圣言,由此熄灭灵义之光的人。932.“那些战胜了兽的人”表示过着仁爱生活,因而没有歪曲圣言的人。
这从“战胜了兽”的含义清楚可知,“战胜了兽”是指过着仁爱生活的人;因为“兽”表示那些处于与仁分离之信的人,或也可说,那些处于没有善行的信,并照着这信生活的人;因此,那些没有活出这种信,而是活出仁之信的人就战胜了兽,因为他们在生活中与那信争战。他们因是得胜者,故在世上的生活结束之后也接受得胜的赏赐。由于“兽”还表示对分离之信的来自圣言的确认,因而表示对圣言的歪曲,所以“战胜了兽”也表示没有歪曲圣言。第13章所论述的龙的“两只兽”表示与生活良善分离的信,以及为确认这信而对圣言的歪曲(可参看AE773,815a节)。
仁之良善
由于在解释之前的两章,即第12和13章时,我们论述了与仁之良善分离的信,所以在解释这一章和接下来的一章时,我们必须论述仁之良善。如今在基督教界,由于唯信,即与仁之良善分离之信的宗教的盛行,大多数人不知道什么是仁之良善,或善行。事实上,如果只有信有助于得救,仁之良善毫无用处,那么人们就会认为,这些良善可以不用行。但有些人认为应该做善行,却不知道什么是善行。他们以为,善行只在于给予穷人,向穷乏的、寡妇和孤儿行善,因为圣言提到了这些事,似乎也吩咐了。有些人以为,如果为了永生必须做善行,那么他们就必须给穷人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正如在初期教会所行的那样,也正如主吩咐富人要变卖他所有的一切,分给穷人,拿起十字架跟从祂(马太福音19:21)那样。不过,下文会解释在圣言中,善行是什么意思。
933.“(战胜了)兽像、兽印和他名字数目”表示不承认与仁分离之信的教义,或它的任何品质。这从“兽”、“兽像”、“兽印”和“他名字的数目”的含义清楚可知:此处提到的“兽”、“兽像”、“兽印”和“他名字的数目”是指与仁分离之信,或没有善行的信(参看AE773,815a节);“兽像”是指这信的教义(参看AE827a节);“兽印”是指对这信的承认和称谢(参看AE838节);“他名字的数目”是指在生活和信仰上是什么样子,因而是指它的品质,也是指整个范围内的虚假(参看AE841,845,847节)。因此,“兽像、兽印和他名字数目”当合在一起时,表示不在其教义和任何品质上承认和称谢分离之信。“战胜了它们”表示在生活和教义上弃绝它们,这是通过与这信的追随者所提出的虚假争战实现的。
(续)前面说过,如今,几乎没有人知道什么是仁爱,因而什么是善行,只知道仁爱和善行就在于给予穷人,使穷乏人富足,向寡妇孤儿行善,主要是助力于建造教会或圣殿、医院和租用的房屋;然而,这些事是不是人做的,是不是为了赏赐,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它们若是人做的,就不是良善,若是为了赏赐而做的,就是寻求功德的;这些作为不能打开天堂,因而在天堂不被承认为良善。在天堂,除了与人同在的主所做的那些作为外,其它作为都不被视为良善;然而,与人同在的主所做的作为在表面形式上看起来就像人自己所做的作为;事实上,就连做它们的那个人自己也无法区分它们。因为与人同在的主所做的作为是人貌似凭自己做的;除非它们是貌似凭人自己做的,否则它们就不能把人与主结合起来,从而不能改造他。人应貌似凭自己行善(可参看AE616,864,911c节)。下文会继续论述这个主题。
934.“都站在玻璃海边”表示因为他们处于来自圣言的真理。这从“玻璃海”的含义清楚可知,“玻璃海”是指因属灵真理而透明的来自圣言的真理的总体(参看AE931节)。因此,“站在玻璃海边”表示处于真理。他们之所以被看到“站在玻璃海边”,是因为那些过着仁爱生活,弃绝分离之信的教义之人都留在圣言字义的真理中,没有败坏和扭曲它们。例如,在圣言提到“实行或遵行”、“作工或工作”,以及“行为”和“作为”的地方,它们并不包括信的那些事物,尽管它们就隐藏在其中,但实际上他们意愿并实行它们。因为他们知道,没有它们,信不是信,并且只有当作为与信正确地结合在一起时,信才是信;因此,他们谴责,把这些包括在信中,或把它们与信分离是异端。这清楚表明,他们“站在玻璃海边”,也就是说,处于来自圣言的真理。
(续)关于作为,前面说过,人所做的作为不是良善,只有与人同在的主所做的作为才是良善。但为了作为是主所做的,而不是人所做的,有两件事是必要的:第一,必须承认主的神性,还必须承认甚至就人身而言,祂也是天地之神,系良善的一切良善都来自祂;第二,人必须照十诫生活,不去做十诫所禁止的那些邪恶,也就是说,不拜别神,不亵渎神的名,不可偷盗,不可通奸,不可杀人,不可作假见证,不可贪恋他人的物品和财产。为叫人所做的作为可以成为良善,这是两个必要条件。原因在于,一切良善唯独来自主;只要这些邪恶不作为罪而被移除,主就不能进入人,并引领他;因为它们是地狱的,事实上就是与人同在的地狱;除非地狱被移除,否则主不能进入并打开天堂。这就是主对富人所说那些话的意思,那富人问祂永生的事,说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守十诫;经上说主就爱他,并教导说,他还缺少一件,就是变卖他所有的一切,并拿起十字架(马太福音19:16–22;马可福音10:17–22;路加福音18:18–23)。“变卖他所有的一切”表示他要放弃他的宗教观念,也就是传统,因为他是个犹太人;他还要放弃他自我的东西,就是爱自己和世界胜过神,因而引领自己;“跟从主”表示只承认主,并被祂引领。因此,主也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拿起他的十字架”表示与来自自我的邪恶和虚假争战。
935.“拿着神的竖琴”表示出于属灵情感对主的荣耀。这从“竖琴”的含义清楚可知,“竖琴”是指称谢和荣耀(参看AE323,856节)。因此,“神的竖琴”表示出于属灵情感对主的称谢和荣耀。这就是“神的竖琴”的含义,因为属灵情感,就是对真理的情感,由弦乐器来表达;而属天情感,就是对良善的情感,由管乐器来表达(参看AE323a,326a节)。
(续)前面论述的主题是,为叫作为可以成为良善,有两件事是必要的,即:要承认主的神性,要避开十诫所禁止的如罪的邪恶。十诫所列举的邪恶包括了所有可能存在的邪恶;因此,十诫被称为十条诫,因为“十”表示所有或一切。
第一诫,即“不可拜别神”,要求一个人不可爱自我和世界;凡爱自我和世界胜过一切的人都拜别神;因为每个人的神就是他爱之胜过一切的,或说人所最爱的,就是他的神。
第二诫,即“不可亵渎神的名”,要求一个人不可蔑视圣言和取自圣言的教义,因而不可蔑视教会,不可出于仇恨弃绝它们,因为这些是神的“名”。
第五诫,即“不可偷盗”,要求一个人要避开欺诈和非法所得,因为这些也是偷盗。
第六诫,即“不要通奸”,具体要求一个人不可以通奸为快乐,不可视婚姻为不快乐的;尤其不可对那些属于婚姻的事物怀有污秽的想法,因为这些也是通奸。
第七诫,即“不可杀人”,要求一个人不可恨邻舍,不可爱报复;因为仇恨和报复发出谋杀。
第八诫,即“不可作假见证”,要求一个人不可说谎和亵渎;因为谎言和亵渎就是假见证。
第九诫,即“不可贪恋邻舍的房屋”,要求一个人不可违背他人的意愿想要占有他们的财产,或将财产转移到自己这里。
第十诫,即“不可贪恋邻舍的妻子和仆人”等等,要求一个人不可以渴望统治其他人,使他们臣服于自己;因为那里所列举的事物是指人自己的东西。
谁都能看出,这八条诫命包含必须避开的邪恶,却不包含必须实行的良善。
936.启15:3.“他们唱神仆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表示对新旧约圣言中的诫命的承认和称谢,以及对主在其人身中的神性的承认和称谢。这从“唱歌”、“摩西”和“羔羊”的含义清楚可知:“唱歌”是指出于承认和内心的喜悦而称谢(参看AE326,857节);“摩西”是指旧约圣言(对此,我们稍后会提到);“羔羊”是指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参看AE297,343,460,482节),因而是指圣言方面的主,因为这圣言就是神性真理;但在此因经上说“摩西和羔羊”,故所表示的是新旧约的圣言。从接下来这两节经文中的话明显可知,“摩西和羔羊的歌”表示对新旧约圣言中的诫命的承认,以及对主人身中的神性的承认,因为这些就是他们正在歌唱的,或构成他们歌曲的内容。在第一节,主的作为和道路被荣耀,它们表示祂的诫命。在下一节,主被荣耀;经上嘱咐,所有人都要敬畏祂,因为唯独祂是神圣的。由于这些是两首歌的主题,“歌”表示对这些事的承认和称谢,所以清楚可知,“他们唱神仆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表示对新旧约圣言中的诫命的承认和称谢,以及对主在其人身中的神性的承认和称谢。此外,对兽(就是此处论述的主题)的胜利是通过这两者获得的,即:遵守诫命和承认主的神性。没有这两者,兽就会获胜。
(续)前面从十诫中列举了必须避开的邪恶。但我知道,许多人心里会想,没有人能凭自己避开它们,因为人生在罪中,因此没有能力避开它们。不过,要让这些人知道,凡从心里认为有一位神,主是天地之神,圣言来自祂,因而是神圣的,有天堂和地狱,有死后生活的人都能避开这些邪恶。但鄙视这些真理,把它们抛之脑外的人不能避开,否认它们的人则根本不能避开。当一个人不思想神时,谁会认为有什么事是反对神的罪呢?一个从不思想天堂、地狱和死后生活的人,怎能避恶如罪呢?这样一个人不知道罪是什么。人被置于天堂与地狱的中间。良善从天堂源源不断地流入,邪恶从地狱源源不断地流入。人因在中间而拥有思想良善,或思想邪恶的自由。主从来不将这种自由从任何人那里夺走,因为它构成他的生命,是他得以改造的手段。因此,人出于这种自由因邪恶是罪而避开邪恶到何等程度,主就在何等程度上移除它们,赋予人貌似凭自己停止它们,然后避开它们的能力。每个人都能出于属世自由避开这些邪恶,因为它们违反人类法律。在一个国家中,凡害怕世间法律的惩罚,害怕失去生命、名声、荣誉、财富,从而失去职位、利益和快乐的公民都能如此行;就连恶人也能如此行。这样一个人的生命在外在形式上看起来完全就像一个避开这些邪恶,因为它们违反神性律法的人;但它在内在形式上却截然不同。这一个人只出于来自人的属世自由行动;那一个人出于来自主的属灵自由行动。两个人都出于自由行动。既然一个人能出于属世自由避开这些邪恶,那么他为何不能出于属灵自由(主不断把他保持在属灵自由中)避开它们呢?只要让他思想他愿意如此行,因为有天堂、地狱、死后的生活、惩罚、赏赐,并且让他向主祈求帮助。
要知道,每个人因想要得救而开始属灵生活时,都因地狱的惩罚而惧怕罪,但后来却因罪本身而惧怕,因为罪本身是可怕的,最后他因他所爱的真理和良善,因而为了主的缘故而惧怕。事实上,任何人热爱真理和良善,因而热爱主到何等程度,就在何等程度上厌恶它们的反面,也就是邪恶。这一切清楚表明,相信主的人避恶如罪;而另一方面,避恶如罪的人也相信;因此,避恶如罪是信的标志。
937.“摩西”表示旧约圣言,这一点可从圣言中提到他的某些经文明显看出来。不过,在一些经文中,“摩西”是指严格意义上的律法,也就是从西乃山上所颁布的律法;在另一些经文中,“摩西”则指广泛意义上的律法,也就是历史圣言;而在此处,他是指旧约圣言,无论历史的还是预言的。“摩西”之所以表示圣言,是因为十诫,以及后来的五经,也就是圣言的第一部分,不是来自摩西,而是经由他来自主。经上提到摩西以代替律法和圣言,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路加福音:
亚伯拉罕对他说,他们有摩西和先知,让他们听他们吧。他们若不听摩西和先知,即使有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他们也是不信服。(路加福音16:29,31)
此处“摩西和先知”与别处的“律法和先知”是一个意思,即表示历史和预言的圣言。同一福音书:
耶稣从摩西和众先知开始,把所有关于自己的经文,都解释了。(路加福音24:27)
又:摩西的律法、先知书和诗篇上所记关于我的一切事,都必须应验。(路加福音24:44)约翰福音:腓力说,我们遇见了耶稣,就是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那一位。(约翰福音1:45)
同一福音书: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约翰福音8:5)但以理书:
在神仆人摩西律法上所写的咒诅和誓言,都倾在我们身上,因我们得罪了祂。这一切灾祸临到我们身上,是照摩西律法上所写的。(但以理书9:11,13)
约书亚记:约书亚将摩西律法的抄本写在祭坛的石头上。(约书亚记8:32)约翰福音:
摩西传律法给你们。摩西传割礼给你们。人若在安息日受割礼,免得破坏摩西的律法。(约翰福音7:19,22,33)
马可福音:摩西说,当孝敬父母。(马可福音7:10)
主通过摩西所做的事因代表而被归于摩西;因此,“摩西律法”和“主的律法”在路加福音都被提及:
按摩西律法满了洁净的日子,他们带着祂上耶路撒冷去(正如主的律法上所记,凡打开子宫的男子必称圣归主),好照主的律法上所说,或用一对斑鸠,或用两只雏鸽献祭。(路加福音2:22–24,39)
由于摩西代表律法,所以在西乃山上,他被允许来到主面前,在那里不仅接受法版,还倾听律法的条例和典章,并把它们吩咐给百姓。经上补充说,好叫他们因此可以永远信摩西了:
耶和华对摩西说,看哪,我要在云雾中临到你那里,叫百姓在我与你说话的时候可以听见,也可以永远信你了。(出埃及记19:9)
经上说“在云雾中”,是因为“云”表示字面上的圣言。因此,当摩西在西乃山上来到主面前时,他进入云中(出埃及记20:21;24:2,18;34:2–5)。
“云”表示圣言的字义(参看AE36,594,905,906节)。由于摩西代表律法或圣言方面的主,所以:当摩西从西乃山上下来时,他的面皮发光;因此,当他与百姓说话时,就用帕子蒙上脸。(出埃及记34:28–35)
“脸发光”表示律法的内在,因为这律法的内在处于天堂之光。他与百姓说话时,之所以蒙上脸,是因为圣言的内在被遮盖了,因而对那百姓来说是模糊的,免得他们无法承受它的任何光。
由于摩西代表历史圣言方面的主,以利亚代表预言圣言方面的主,所以当主变了形像时,只见摩西和以利亚与祂交谈(马太福音17:3)。当主的神性出现在世界上时,只有那些表示圣言的人才能与主交谈,因为与主的一切对话都是通过圣言进行的。以利亚代表圣言方面的主(可参看AE624e节)。
由于摩西和以利亚合在一起代表圣言,所以在玛拉基书,经上说以利亚是在主之前被差来的那一位,也提到摩西和以利亚这两个人:
你们当记念我仆人摩西的律法,就是我在何烈山为以色列众人所吩咐他的律例典章。看哪,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亚到你们那里去。(玛拉基书4:4–6)
先知以利亚是指施洗约翰,因为他和以利亚一样,都代表圣言(参看AE624c,724b)。
938.“说,你的作为又伟大又奇妙”表示天堂和教会的一切良善都来自祂。这从“主的作为”的含义清楚可知,“主的作为”是指天堂和教会的一切良善。这就是“主的作为”的含义,因为经上补充说“你的道路又公义又真实”,“主的道路”表示天堂和教会的一切真理。事实上,在圣言中,哪里论述良善,哪里也论述真理,这是因为天上的婚姻,就是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在圣言的一切细节中。由此清楚可知,此处的“作为”表示良善,“道路”表示真理。天堂和教会的良善就是主的作为,天堂之所以为天堂,教会之所以为教会,都是凭对主之爱的良善和对邻之爱的良善(参看《天堂与地狱》,13–19节)。
(续)
前面(AE936节)论述了出于属灵自由停止邪恶,每个人都被主保持在这属灵自由中。但由于人与生俱来的一切邪恶都从对统治他人的爱和对占有他人财物的爱中获得它们的根,并且人自己的生命快乐都源于这两种爱,而一切邪恶都来自它们,所以对这些邪恶的爱和快乐构成人自己的生命。由于邪恶构成人的生命,所以可推知,人凭自己决不能停止它们,因为这将是凭他自己的生命而放弃他自己的生命。因此,凭主停止它们的能力被提供;为叫他拥有这种能力,随心所欲思考的自由,以及向主祈求帮助的自由也赐给他。他拥有这种自由,是因为他在天堂与地狱的中间,因而在良善与邪恶的中间。他因在中间而处于平衡之中;处于平衡之中的人能轻易地、貌似自愿把自己转向这一边或那一边;并因主不断抵挡并驱逐邪恶,把人提升并吸引到祂自己这里而更是如此。然而,争战仍旧存在,因为属于人生命的邪恶被不断从地狱冒上来的邪恶搅动起来;这时,人必须与它们争战,事实上貌似凭自己与它们争战;如果他不貌似凭自己争战,邪恶就不会被分离出去。
939.“主神,全能者啊”表示因为祂是神性良善。这从“全能”的含义清楚可知,“全能”是指从祂自己而是、存在、能或拥有能力和存活(参看AE43,689节);一切良善和真理都来自祂,因为它们在祂里面,故经上说“主神”;由于祂通过神性真理从神性良善中拥有全能,所以经上说:“主神,全能者啊。”在圣言中,主凭神性良善而被称为“主”(可参看AE685节),凭神性真理而被称为“神”(AE24,220a,688节)。
(续)众所周知,人的内在必须先洁净,然后他所行的良善才能成为良善;因为主说:
你们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马太福音23:26)
只有当人照着十诫停止邪恶时,他的内在才得以洁净。只要人不停止这些邪恶,不如罪一样避开并厌恶它们,它们就构成他的内在,就像夹在中间的一层面纱或遮盖物;这在天堂看起来就像遮蔽太阳、遮挡阳光的日食,也像沥青或黑水的源泉,从中只能发出不洁之物。从这内在发出,在世人面前看似良善之物不是良善,因为它被邪恶从里面玷污了;事实上,这是法利赛人的假冒的良善。这良善是来自人的良善,也是寻求功德的良善。当邪恶通过遵行十诫的生活被移除时,情况就不同了。
由于在良善能成为良善之前,邪恶必须被移除,所以十诫是圣言的首要内容;事实上,在摩西和众先知写圣言之前,它们就从西乃山上被颁布了。包含在它们里面的,不是必须实行的良善,而是必须避开的邪恶。由于同样的原因,这些诫命在众教会首先被教导;因为它们被教导给男孩和女孩,好叫人可以通过它们开始他的基督徒生活,而且在成长的过程中决不忘记它们;尽管他如此行。以赛亚书中的这些话也是这个意思:
所献的许多祭物与我何益呢?我的灵魂恨恶你们的素祭、香品、月朔和所定的节期。就是你们多多地祈祷,我也不听。你们要洗濯、自洁,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要止住作恶。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白如雪;虽红如丹颜,必如羊毛。(以赛亚书1:11–19)
“祭物”、“素祭”、“香品”、“月朔”和“节期”,以及“祈祷”表示敬拜的一切。“你们要洗濯、自洁,除掉你们的恶行,要止住作恶”表示这些完全是邪恶的,甚至是可憎的,除非内层从邪恶中洁净。接下来的话表示,然后,它们就都是良善。
940.“你的道路又公义又真实”表示天堂和教会的一切真理都来自祂。这从“道路”的含义清楚可知,“道路”是指真理(参看AE97节);因此,当论及主时,“道路”表示天堂和教会的一切真理。经上说这些道路“又公义又真实”,是因为属于主并来自主的真理来自良善,因而就是良善;在圣言中,“公义”论及良善。“道路”表示真理,是因为真理就像道路一样引领人;因此,“道路”表示进行引领的真理。“道路”的这种含义源于灵界;在那里,所有人都照着他们的真理而行走在道路上。灵界的道路不像我们世界的道路那样从一个地方清楚指向另一个地方;相反,它们照着各人的真理而向各人打开,这些道路具有这种性质:处于其它真理的人看不到它们,唯有这个人自己能看到。这些道路把他们领到他们要去的地方,如领到要与他们结合,或分离的社群,最后领到他们要留在其中的社群。
(续)当人的内层通过他停止并避开邪恶,因为它们是罪而从邪恶中被洁净时,在内层之上、被称为属灵内在的内在就被打开。这内在与天堂相通;因此,这时人被引入天堂,并与主结合。人里面有两个内在,一个在下面,一个在上面。当人活在世上时,他处于在下面的内在,从那里思考,因为它是属世的。为了区分,这内在可称为内层。但人死后进入天堂时就进入在上面的内在。天堂的所有天使都处于这个内在,因为它是属灵的。这内在向避恶如罪的人打开,但向不避恶如罪的人保持关闭。
这内在向不避恶如罪的人保持关闭,是因为在人从罪中洁净之前,内层,也就是属世内在,是一个地狱;只要地狱在那里,天堂就无法打开;然而,一旦地狱被移除,天堂就打开。不过,要让人们知道,属灵内在和天堂向人打开到何等程度,属世内在就从那里的地狱中洁净到何等程度。这一过程不是立刻完成的,而按层级逐渐完成的。这一切清楚表明,人凭自己就是地狱,被主变成天堂。因此,他被主从地狱中救出来,并被提到天堂,到主自己那里,不是直接地,而是间接地。方法就是刚才所提到的诫命,主通过诫命引导愿意被引导的人。
941.“圣徒之王啊”表示因为祂是神性真理。这从“王”和“圣徒”的含义清楚可知:“王”当论及主时,是指神性真理(参看AE29,31,553,625节);“圣徒”是指那些处于来自主的神性真理的人(参看AE204节)。由于神性真理从主发出,所以主就是神性真理;因为从任何人身上发出之物就是他自己。这一点可通过天使的情况来说明;从天使身上发出属灵的气场,该气场来自他们生命的情感;他们里面的这种情感会从他们身上传播或扩散到远处,其他人从中就能认识到他们的品质,并知道他们在哪里。由于从他们身上发出的气场与他们里面的生命情感是一样的,所以他们自己就是自己的气场或发出的情感。但从主发出的神性充满整个天堂,并构成天堂;这神性被称为神性真理。由此清楚可知,主就是神性真理。
(续)当属灵的内在被打开,通过它与天堂的交流,并与主的结合被赐下时,人就被光照。当他阅读圣言时,尤其被光照,因为主在圣言里面,圣言是神性真理,神性真理对天使来说就是光。人在理性层上被光照,因为这理性层直接从属于属灵的内在,并接受来自天堂的光,把它传到从邪恶中洁净出来的属世层,使它充满真理和良善的知识,并为了确认和一致,还使来自世界的知识(科学)适应它。因此,人有一个理性层,因而有一个理解力。人若以为在属世层从邪恶中被洁净之前,这理性层和理解力属于人,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理解力就是从天堂之光中看见教会的真理;而天堂之光不会流入那些没有洁净的人。理解力怎样被完善,宗教和无知的虚假,以及一切谬误就怎样被驱散。
942.启15:4.“主啊,谁不敬畏你”表示出于爱之良善对主的敬拜。这从“敬畏主”的含义清楚可知,“敬畏主”是指敬拜祂。它表示“出于爱之良善”,因为经上补充说:“谁不荣耀你的名呢?”这句话表示出于来自这良善的真理的敬拜。之所以是指这两者,是因为对主的一切敬拜都通过真理来自爱之良善。良善敬畏主,真理荣耀主。出于爱之良善的敬拜是指来自那些处于生活良善之人的敬拜,这种敬拜对其他人来说,是不可能的。此外,真正的敬拜在于照主的诫命生活;遵行主的诫命就是爱祂。至于“敬畏主”是什么意思,可参看前文(AE696节)。
(续)一个人通过打开他的内在而被允许进入天堂,并从那里接受光之后,天堂天使所拥有的这些情感,连同他们的愉悦和快乐就都传给他。被赋予的第一种情感是对真理的情感;第二种是对良善的情感;第三种是对结出果实的情感。因为当一个人被允许进入天堂,以及它的光和热时,他就像一棵从种子开始生长的树。他最初的萌芽来自光照;他在结果之前的开花来自对真理的情感;随之而来的结果则来自对良善的情感;它自己再次繁殖成诸树来自对结出果实的情感。天堂的热,也就是爱,和天堂的光,也就是出于这爱对真理的理解,在拥有生命的主体中所产生的事物,就像世界的热和光在没有生命的主体中所产生的事物。它们产生类似事物是由于对应关系。但在这两种情况下,产生都是在春天实现的;人里面的春天就是他进入天堂的时候;当他的属灵内在被打开时,他就进入天堂了;在此之前,对他来说是冬天
943.“不荣耀你的名呢”表示出于来自这良善的真理对主的敬拜。这从“荣耀主的名”的含义清楚可知,“荣耀主的名”是指出于来自良善的真理敬拜祂。因为“主的名”表示藉以敬拜祂的一切(参看AE102,135,696a,815c节);“荣耀祂”,或“将荣耀归给祂”表示照祂的神性真理生活(参看AE874节);照祂的神性真理生活就是敬拜祂,如刚才所述。
(续)当人热爱真理,远离虚假时,他就拥有对真理的情感。当他热爱良善的功用,远离邪恶的功用时,他就拥有对良善的情感。当他喜欢行善和变得有用时,他就拥有对结出果实的情感。一切天堂的喜乐都在这些情感中,并来自它们;这种喜乐无法用对比来描述;因为它是卓越的,也是永恒的。
944.“因为独有你是圣的”表示因为祂是良善本身和真理本身,因此一切良善和一切真理都来自祂。这从“圣”的含义清楚可知,“圣”是指从主发出的神性,因为唯独这神性是圣的,并被称为与神性真理合一的神性良善。这神性因从主发出,故就是主自己;因为从祂发出之物就是那在祂里面之物,因而就是祂自己。这就是为何主是神性良善本身和神性真理本身。
从世界的太阳或火焰发出的热和光也是这种情况。热和光来自太阳,因为它们来自在太阳里面的东西;太阳里面是纯粹的火;在太阳之外的这火就是热,这热随着与太阳的距离增加而下降;光是它在太阳之外的物质中的修改或内在行动,但也来自它的火。它们在其中存在并运作的这些物质被称为大气。从一种类似的对应关系中可以得出关于从在天上显为太阳的主发出的热和光的结论。在那里显为太阳的主是神性之爱;由此发出的热是神性良善;由此发出的光是神性真理。发出的热,即神性良善,是在其延伸中的神性之爱;发出的光,即神性真理,是这爱在祂之外的物质中的修改或内在行动。发生这种修改所在的这些物质是属灵的大气,天使们靠属灵的大气呼吸和存活。
由于世上的类似事物是类似的对应关系,或相对应的类比,所以在圣言中,“火”表示爱,“热”表示神性良善,“光”表示神性真理。不同之处在于,正如天堂的热和光使属灵本质具有生气,世界的热和光则使属世本质具有生气。然而,世界的热和光不是凭自己赋予生气,而是凭天堂的热和光,因而凭主赋予生气。提及这些事,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主是神性良善本身和神性真理本身;因此,唯独祂是神圣的。
(续)避开邪恶,因为它们是罪,并仰望主的人就进入这种状态。只要他进入这种状态,他就会远离并厌恶如罪的邪恶,从心里承认,并唯独敬拜主,以及祂在人身里面的神性。这是一个总结。945.“因此,所有民族都要来在你面前敬拜”表示所有处于爱之良善,并由此处于真理的人都将承认祂的神性。这从“民族”和“敬拜”的含义清楚可知:“民族”是指那些处于爱之良善,并由此处于真理的人(参看AE175,331,625节);“敬拜”(或崇拜)是指从心里承认,并敬拜或崇拜(参看AE790a,805a,821a节)。很明显,“所有民族”只是指这些人,因为还有一些人不会承认主。
(续)当一个人处于这种状态时,他就从他的自我中被提升上来,因为当一个人只处于属世的外在时,他就处于他的自我;但当他处于属灵的内在时,他就从这自我中被提升上来。他只有通过以下事实才能感知到从自我中的这种提升:他不思想邪恶,并远离思想它们;他以真理,也以良善的功用为快乐。然而,这样一个人若进一步进入这种状态,就会在一种思维中感知到流注;但他仍貌似凭自己思考和意愿;因为主为了他的改造而愿意这样。尽管如此,人仍应当承认,良善或由此而来的真理丝毫不来自他自己,都来自主。
946.“因你的公平已经显出来了”表示神性真理已经揭示给他们了。这从“公平”和“显出来”的含义清楚可知:“公平”是指神性真理(对此,我们稍后会提到);“显出来”是指被揭示。本章接下来的内容将说明,在教会结束时,神性真理就被揭示,并且它们已经被揭示了,因为那里论述的主题涉及它们。“公平”之所以表示神性真理,是因为在主的属灵国度,治理的律法被称为“公平”;而在祂的属天国度,治理的律法被称为“公义”。在主的属灵国度,治理的律法是来自神性真理的律法;而在主的属天国度,治理的律法是来自神性良善的律法。这就是为何在以下圣言经文中,经上提到“公平”(或典章,判语,审判、判断等)和“公义”。以赛亚书:
大卫的宝座上必有无穷的平安,必以公平公义坚立它、维持它,从今直到永远。(以赛亚书9:7)
这话论及主及其国度。“大卫的宝座”表示祂的属灵国度;由于该国度处于来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所以经上说:“以公平公义。”耶利米书:
我要给大卫兴起一个公义的枝子,祂必掌权为王,行事聪明,施行公平和公义。(耶利米书23:5)
这话也论及主及其属灵国度。由于该国度处于来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所以经上说:“祂必掌权为王,行事聪明,施行公平和公义。”主凭神性真理而被称为“王”;由于神性真理也是神性聪明,所以经上说:“祂必行事聪明。”由于神性真理来自神性良善,所以经上说:“祂必施行公平和公义。”
以赛亚书:耶和华被尊崇,因祂居在高处,祂以公平公义充满锡安。(以赛亚书33:5)“锡安”是指天堂和教会,就是主通过神性真理掌权作王的地方;由于一切神性真理都来自神性良善,所以经上说:“祂以公平公义充满锡安。”耶利米书:
我耶和华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因为我喜悦这些事。(耶利米书9:24)此处“公平和公义”也表示来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以赛亚书:他们向我求问公义的判语,渴望亲近神。(以赛亚书58:2)“公义的判语”是指来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与“公平和公义”一样;因为灵义将字义所分离的那些事物结合起来。何西阿书:我必聘你永远归我,以公义、公平、怜悯、真理聘你归我。(何西阿书2:19,20)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的属天国度,该国度是由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人组成的。由于主与这些人的结合比较像一位丈夫与一位妻子的结合(对良善的爱就是如此进行结合的),所以经上说“我必以公义、公平聘你归我”;经上首先提到“公义”,其次提到“公平”,因为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良善之人也处于真理;他们从良善中看见真理。由于“公义”论及良善,“公平”(或典章,判语,审判、判断等)论及真理,所以经上还说“以怜悯、真理”,“怜悯”属于良善,因为它属于爱。
诗篇:耶和华在诸天。你的公义好像神的大山,你的判断如同大深渊。(诗篇36:5,6)
“公义”论及神性良善,因此被比作“神的大山”;因为“神的大山”表示爱之良善(参看AE405a-f,510,850a节);“判断”(或公平,典章,判语,审判等)论及神性真理,因此被比作“大深渊”;因为“大深渊”表示神性真理。由此可见,“公平”(或典章,判语,审判、判断等)表示神性真理。
在圣言中,许多经文都提到“典章”(或公平,判语,审判、判断等)、“诫命”和“律例”;在那里,“典章”表示民事律法,“诫命”表示属灵生活的律法,“律例”表示敬拜的律法。“典章”(或公平,判语,审判、判断等)表示民事律法,这一点从出埃及记(21,22,23章)明显看出来,在那里,所吩咐的事被称为“典章”,因为士师们根据这些典章在城门口作出判决。尽管如此,它们仍表示神性真理,就是诸如在主在天上的属灵国度中的那种神性真理,因为它们在灵义上包含这些神性真理,这可从《属天的奥秘》(8971–9103,9124–9231,9247–9348节)对它们的解释清楚看出来。赐予以色列人的律法被称为“典章”(即公平等)、“诫命”和“律例”,这一点可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摩西五经:
我要将一切诫命、律例、典章都对你讲说,你要教导他们,使他们遵行。(申命记5:31)
申命记:这些是耶和华你们的神所吩咐要教导你们的诫命、律例、典章。(申命记6:1)
又:
所以你要谨守遵行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诫命、律例、典章。(申命记7:11)诗篇:倘若他的子孙离弃我的律法,不行走在我的典章上,倘若他们渎犯了我的律例,不遵守我的诫命,我就要用棍棒察罚他们的过犯。(诗篇89:30–32)
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许多经文(如利未记18:5; 19:37;20:22; 25:18;26:15;申命记4:1;5:1,6,7;17:19;26:17;以西结书5:6,7;11:12,20;18:9;20:11,13,25;37:24)。在这些经文中,“诫命”是指生活的律法,尤指包含在十诫中的律法,它们因此被称为十条诫。而“律例”是指敬拜的律法,尤其涉及献祭和事奉神圣事物的;“典章”是指民事律法;这些律法因代表属灵的律法,故表示诸如在主在天上的属灵国度中的那种神性真理。
(续)由此可知,当人避开并远离如罪的邪恶,被主提升到天堂时,他就不再处于他的自我,而是在主里面,从而思考和意愿良善。再者,由于人按他的思考和意愿行动,人的一切行为都从他意愿的思维发出,所以可知,当他避开并远离邪恶时,他就从主,而不是从自我行善;这就是为何避开邪恶就是实行良善。善行是指那时人所行的良善;仁爱是指整体上或整个范围内的善行。人不能被改造,除非他貌似凭自己思考、意愿和实行,因为貌似凭这个人自己所做的,会与他结合,并留在他身上;而不是貌似凭人自己所做的,不在任何意义的生命上被接受,而是像以太那样流过去;这就是为何主愿意人不仅貌似凭自己避开并远离邪恶,还貌似凭自己思考、意愿和实行,但仍要从心里承认,这一切都是出于主。他必须承认这一点,因为这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