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启示录14:2-5

853.启14:2,3.我听见有声音从天上来,像众水的声音和大雷的声音;我听见竖琴师用竖琴弹奏的声音。他们在宝座前,并在四活物和众长老前唱歌,仿佛是新歌;除了从地上买来的那十四万四千人以外,没有人能学这歌。

“我听见有声音从天上来,像众水的声音”表示主从来自祂自己的神性真理中所得的荣耀(854节);“和大雷的声音”表示主那来自其属天国度的荣耀(855节);“我听见竖琴师用竖琴弹奏的声音”表示主那来自其属灵国度的荣耀(856节)。

“他们唱歌,仿佛是新歌”表示关于对主的承认和称谢(857节);“在宝座前,并在四活物和众长老前”表示在整个天堂里的所有人中间(858节);“除了那十四万四千人以外,没有人能学这歌”表示对主的承认和称谢只有在那些处于来自仁的信,或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之人中间才有可能(859节);“从地上买来的”表示那些在世上因被教导已经接受这种承认的人(860节)。

854.启14:2.“我听见有声音从天上来,像众水的声音”表示主从来自祂自己的神性真理中所得的荣耀。这从“从天上来的声音”和“众水”的含义清楚可知:“从天上来的声音”是指主的荣耀,因为“从从天上来的声音”涉及由此所说的话,这些话在此随之而来,尤其包含在“新歌”中,新歌表示对主的承认和称谢。“众水”是指来自主的神性真理。在圣言中,“水”表示神性真理(可参看AE71,483,518节);由于这就是“水”的含义,所以有时从天上听到的说话声就像流水声;这就是行走在灯台中间的人子的声音:

祂的声音如同多水的声音。(启示录1:15)以及下面的话:

我听见好像一大群人的响声,像众水的响声,像大雷的响声。(启示录19:6)

又:基路伯翅膀的声音听上去就像大水的声音。(以西结书1:24)855.“和大雷的声音”表示主那来自其属天国度的荣耀。这从“声音”和“大雷”的含义清楚可知:“声音”是指主的荣耀,如前所述;“大雷”是指主那来自其属天国度的荣耀。“雷”表示来自属天国度的荣耀,因为从属天国度只听到声音,听不到言语的表达。原因在于,所有在属天国度的人都出于从心脏发出的爱,也就是情感说话;当这种言语从该天堂流到下面的区域时,它听上去就像打雷。因为灵界的所有情感听上去都像声音及其变化,而由此而来的思维则通过被称为话语的声音的清晰发音吐字显现(对此,参看AE323a,393节;《天堂与地狱》,234–245节)。但所有在属灵国度的人都出于属理解力或灵魂的思维说话;当这种言语从天堂流到下面的区域时,它听上去要么像响声,要么像和谐的音乐,要么在眼前看似一朵云的光亮或打雷前闪电的闪光。这就是为何在圣言中,“闪电、雷轰和响声”表示光照、理解和感知(参看AE273,702,704节);又为何从属天国度传下来的声音听上去像打雷(AE353,393,821b节)。

856.“我听见竖琴师用竖琴弹奏的声音”表示主那来自其属灵国度的荣耀。这从“声音”和“竖琴师用竖琴弹奏”的含义清楚可知:“声音”是指主的荣耀,如前所述;“竖琴师用竖琴弹奏”是指那些在主的属灵国度之人的情感;因为这些人的情感听上去也像声音,但像弦乐器的声音;因为来自弦乐器的声音对应于来自良善的真理,或主的属灵国度的天使所处的聪明事物;而来自管乐器的声音对应于主的属天国度的天使所处的良善。这些都是对应,“竖琴”表示来自属灵真理的称谢(参看AE323a,326节),“古代弦乐器或古长号”表示出于良善的称谢(参看AE323节)。由于天堂被划分为两个国度,即属天国度和属灵国度;处于爱之良善的天使在属天国度,处于来自这良善的真理的天使在属灵国度,所以经上说“从天上来的声音听上去像大雷的声音和竖琴师用竖琴弹奏的声音”,这表示主那来自属天国度,也就是来自爱之良善的荣耀,和主那来自属灵国度,因而来自源于这良善的真理的荣耀。

857.启14:3.“他们唱歌,仿佛是新歌”表示关于对主的承认和称谢。这从“歌”和“新歌”的含义清楚可知:“歌”是指出于内心喜悦的称谢;“新歌”是指对主的承认和称谢,因而祂的荣耀(对此,可参看AE326a节)。圣言的许多经文,尤其大卫诗篇都提到歌,它们表示通过歌唱对神的称谢和神的荣耀。在提到新歌的地方,它表示对主的称谢和主的荣耀;这歌被称为新的,是因为在主降临之前的众教会是以歌来称颂耶和华的;主降世并显现之后,也以歌称颂主;但现在,从今以后要建立的新耶路撒冷所指的教会只称颂主。但由于这是古代教会中的那同一位主,尽管以耶和华之名来称颂祂,只是现在耶和华被称为主,因此严格来说,这歌不是新的,所以经上说:“仿佛是新歌。”因此,它在此处被称为新的,因为它是给从今以后主将要建立的新教会的。

858.“在宝座前,并在四活物和众长老前”表示在整个天堂里的所有人中间。这从“宝座”、“活物和众长老”的含义清楚可知:“宝座”是指总体上的天堂,以及具体的属灵天堂,在抽象意义上是指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因此,“宝座”论及审判(参看AE253,267,297,343,460,462,477,482节)。“活物和众长老”是指高层天堂(也可参看AE313a,322,362节)。因此,“在宝座前,并在四活物和众长老前”表示在整个天堂里的所有人中间。

859.“除了那十四万四千人以外,没有人能学这歌”表示对主的承认和称谢只有在那些处于来自仁的信,或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之人中间才有可能。这从“新歌”和“十四万四千人”的含义清楚可知:“新歌”是指对主的承认和称谢(参看AE857节);“十四万四千人”是指所有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因而处于来自仁的信之人,在从人抽象出来的意义上,是指来自良善的真理(参看AE430节)。所有支派中受印的“十四万四千人”是指这些人,这一点可从对第7章的解释清楚看出来,那里论述了每个支派中受印的“一万二千人”和所有支派中受印的“十四万四千人”;这表明,他们就是那些承认主及其神性人身,因而在那些在最后审判之时与恶人分离,被主提入天堂并得救的人当中的人。因为如前所述,这一章论述了在最后审判之前,善人与恶人的分离;因此,所有支派中受印的“十四万四千人”是指与恶人分离的善人。

由此明显可知,“除了那十四万四千人以外,没有人能学这歌”这句话表示对主的承认和称谢只有在那些处于来自仁的信,或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之人中间才有可能。对主的承认和称谢在其他人当中是不可能的,因为其他人不能接受来自天堂,也就是经由天堂来自主的流注。事实上,主流入每个人的生命;天堂的生命来自爱或仁,也就是来自良善;爱或仁的品质由真理形成。人的生命由此而来;因此,除了来自仁的信的生命,或来自良善的真理的生命外,其它生命都不接受由主那里从天堂而出的流注,因而不从心里承认并称谢主。与仁分离之信的生命,或与良善分离的真理的生命是一种纯属世的生命,这生命既不接受,也不能接受来自天堂的任何东西,因为出于这种生命与天堂交流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与天堂的交流唯有通过也被称为仁爱的属灵之爱,也就是通过照着来自圣言的真理生活才有可能;而这种生命在那些将信与仁分离,相信唯信得救,也就是因与善行分离的信得救的人中间是不存在的。既然“十四万四千人”表示那些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或处于来自仁的信之人,那么明显可知,为何只有他们能学这歌,也就是说,能从心里承认并称谢主,即:祂是唯一的神,三位一体在祂里面。

860.“从地上买来的”表示那些在世上因被教导已经接受这种承认的人。这从“买来的”和“地”的含义清楚可知:“买来的(人)”是指那些从圣言接受教导,尤其关于主的教导之人(对此,我们稍后会提到);“地”是指教会(参看AE29,304,697,741b-d,742,752节);因此,“从地上买来的(人)”表示那些在教会中,因而在世上因被教导已经接受主在圣言中的教导之人。要知道,只有那些在世上已经承认并称谢主的人才能在来世承认并称谢祂;因为一个人的承认和由此而来的称谢在世上是什么样,在他死后仍是什么样。有些人以为,那些在世上没有信的人在来世当从其他人那里听到,并且自己看到事情的真相时,就会接受它;例如有一位神,主是世界的救主,圣言是神圣的,等等;但我可以证明,那些在世上没有信的人死后不能接受信,哪怕他们从天使那里听到,并亲眼看到事情的真相。我看见在许多不相信的人身上尝试过这一点,好叫他们被带到信仰中,但徒劳无功。这清楚表明,一个人在死亡时是什么样,就永远是什么样。这也是灯里没有油,但想为自己获得油的五个愚拙童女的意思;可当她们买了,来到婚礼房前时,却不允许进入。“买油”表示死后为自己获取爱之良善。有许多人死后成为灵时,会为自己获取某种东西;但这种东西不会存留下来,因为它没有从内在扎根在他们里面,不像在那些在世上为自己获取这些事物的人身上那样。

“从地上买来的(人)”表示那些在世上因被教导已经接受对主的承认之人,因为“买”表示为自己获取真理和良善的知识,这是通过教导实现的;因此,“买来的(人)”在此表示那些接受教导的人。“买和卖”表示为自己获取真理和良善的知识,把它们交流给其他人(可参看AE840节)。那些因被教导而接受对神的信之人被主称为“买来的”,因为那些因虚假而疏远的人被称为“卖”;因此,那些从虚假被引向真理,因而被主从地狱中解救出来,并被引到天堂的人被称为“被救赎者”,主则被称为“救赎主”。“救赎”当论及主时,表示从邪恶中解救出来,从虚假中释放出来,也就是从地狱中解救和释放出来;因此,它表示改造和重生(可参看AE328节)。“因祂的血救赎”表示通过对主的承认,通过对来自祂的神性真理的接受而与神性结合(参看AE328,329节)。主在神性人身方面被称为“救赎主”(也可参看AE328f节)。

861.启14:4,5.这些人是未曾沾染妇女的,因为他们是童身。这些人是跟随羔羊的,无论祂往哪里去。这些人是从世人当中买来的,作初熟的果子归与神和羔羊。在他们口中找不出诡诈;因为他们在神的宝座前是没有瑕疵的。

“这些人是未曾沾染妇女的”表示那些没有歪曲圣言真理的人(862节);“因为他们是童身”表示因为他们处于为了真理而对真理的情感(863节);“这些人是跟随羔羊的,无论祂往哪里去”表示那些通过承认主的神性人身,通过照祂的诫命生活而与祂结合的人(864节);“这些人是从世人当中买来的,作初熟的果子归与神和羔羊”表示那些在新教会中被主接受的人(865节)。

“在他们口中找不出诡诈”表示他们厌恶思想和说服虚假(866节);“因为他们在神的宝座前是没有瑕疵的”表示在天使眼里,他们没有来自邪恶的虚假(867节)。

862.启14:4.“这些人是未曾沾染妇女的”表示那些没有歪曲圣言真理的人。这从“沾染妇女”的含义清楚可知,“沾染妇女或被妇女玷污和污染”表示歪曲圣言的真理,因为这与行淫和玩弄妓女是一个意思。圣言的预言部分经常提到的“淫行”、“淫乱”和“通奸”表示对属于教会,因而属于圣言的教义真理和良善的歪曲和玷污(可参看AE141,161,511,695d,803a节)。因此,经上补充说“因为他们是童身”,这句话表示他们处于为了真理而对真理的情感。经上之所以说这十四万四千人“未曾沾染妇女,因为他们是童身”,是因为这十四万四千人是指所有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之人;那些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之人不能歪曲真理,因为良善打开属灵心智,而属灵心智接受来自天堂的光,并光照属世心智;因此,当真理出现时,它们就被承认和接受,虚假则被弃绝。对那些处于没有良善的真理之人来说,情况则完全不同。这些人处于虚假,尽管他们自以为处于真理。因为没有良善的真理既没有光,也没有生命;因此,它们内在可以说是黑的,死的;结果,当被这些人从内在来看待时,它们要么被歪曲,要么被分离或分散,就好像它们不存在,或什么都不是。对那些处于与仁分离之信的人来说,圣言的真理就是这样。当这些人出于圣言的字义来说话时,他们不得不说真理,因为圣言的一切都是真理;然而,那些构成字义的事物是真理的表象,因为它们是给简单人和小孩子的,因而适合他们理解。但当一个处于与仁分离之信的人从内在检查这些真理的表象,想提取出它们的真正意义或真正真理时,他就会陷入虚假,他通过这些虚假摧毁天堂的真理本身,从而向自己关闭天堂。而那些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之人则不然,因为这些人不断被主光照;事实上,对人来说,主流入良善,并通过良善流入真理;但不流入没有良善的真理,因而不流入无仁之信。

863a.“因为他们是童身”表示因为他们处于为了真理而对真理的情感。这从“童身”的含义清楚可知,“童身”(virgins,即处女或童女)是指对真理的情感,这些情感被称为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因为对真理的属世情感是存在的,它几乎存在于每个人里面,尤其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但对真理的属世情感以回报为目的,一开始以名声为目的,后来以荣誉和利益为目的。此处“童身”不是指这些情感,而是指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就是那些以永生和永生的功用为目的的情感。那些处于这些情感的人热爱真理,是因为它们是真理,因而与世上的荣耀、荣誉和利益无关;那些脱离这些东西而热爱真理的人就是爱主的;因为主在来自良善的真理中与人同在。从显为太阳的主发出之物是神性真理,从主发出之物就是主;因此,出于属灵之爱接受真理,因为它是真理的人接受主。故论到这些人,经上说:“这些人是跟随羔羊的,无论祂往哪里去。”此外,主在马太福音中的这些话也是指这些人:

天国好比藏在田地里的宝贝,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他所有的一切,买下这块田地。天国又好比一个人,就是一个寻找漂亮珍珠的商人;发现一颗极贵重的珍珠时,就去变卖他所有的一切,买了它。(马太福音13:44–46)

“藏在田地里的宝贝”和“珍珠”表示天堂和教会的真理;“一颗极贵重的珍珠”表示对主的承认。“人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他所有的一切,买下藏有宝贝的这块田地”,以及“商人去变卖他所有的一切,买下贵重珍珠”表示为了真理本身而对真理的情感。

那些处于对真理的属灵情感的人被称为“处女或童女”,是由于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婚姻之爱从该婚姻发出;因为“妻子”是对良善的情感,“丈夫”是对真理的理解;此外,女性和男性生来就是如此。处女因喜欢与处于对真理的理解的男人结合而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关于这个主题,详情可参看《天堂与地狱》(366–386节),那里论述了灵界的婚姻。这清楚表明,在以下圣言经文中,“处女”表示什么。耶利米哀歌:

锡安的道路因无人前来过节就悲哀;她所有的城门都荒废,她的祭司叹息,她的处女悲伤,自己也受苦头。主抛弃我中间的一切勇士,宣布攻击我的指定时间,以打碎我的少年人。主为处女犹大或锡安女子踹下酒醡。众民哪,请听一听,看一下我的痛苦;我的处女和少年人都被掳去。(耶利米哀歌1:4,15,18)

这些话描述了教会中的神性真理的毁坏,它们所论及的“锡安”表示教会,就是主通过神性真理掌权的地方。“锡安的道路就悲哀”表示神性真理不再被寻求;“无人前来过节”表示那时没有任何敬拜;“她所有的城门都荒废”表示没有对真理的接近;“她的祭司叹息,她的处女悲伤”表示对良善的情感和对真理的情感都被摧毁;“主抛弃我中间的一切勇士”表示真理对抗虚假的一切能力都灭亡;“宣布攻击我的指定时间”表示当主即将到来时,它的最后状态;“以打碎我的少年人”表示当不再有对真理的任何理解时;“主为处女犹大或锡安女子踹下酒醡”表示当圣言的一切真理都被歪曲时;“我的处女和少年人都被掳去”表示当对真理的一切情感和对真理的理解都因虚假而灭亡时。

又:锡安女子的长老都坐在地上,默默无声;他们把尘灰撒在头上,腰束麻布;耶路撒冷的处女都垂头至地。处女锡安女子啊,我可用什么向你证明呢?

我可用什么与你相比呢?少年人和老年人都躺卧在街上;我的处女和少年人都倒在剑下。(耶利米哀歌2:10,13,21)

这些话也描述了教会中的神性真理的毁坏;“锡安女子”是指主通过神性真理在其中掌权作王的教会;“坐在地上”、“长老都默默无声”、“把尘灰撒在头上”、“腰束麻布”和“垂头至地”描述了因它的毁坏而悲伤。“锡安女子的长老”表示那些处于神性真理的人;“耶路撒冷的处女”表示那些出于对真理的情感教导真理的人;“少年人和老年人都躺卧在街上”表示纯真和智慧,与神性真理一起被摧毁;“我的处女和少年人都倒在剑下”表示对真理的一切情感和对真理的一切理解都因虚假而灭亡,“处女”是指对真理的情感,“少年人”是指对真理的理解,“倒在剑下”是指因虚假而灭亡。

又:因饥荒的风暴,我们的皮肤黑如烤炉;锡安的妇人被强奸,犹大城邑的处女被奸污;首领手被吊起;长老的脸面也不受尊敬。(耶利米哀歌5:10–12)

此处涉及类似事物。前面解释了“锡安的妇人”、“犹大城邑的处女”、“首领和长老”表示什么(AE540,555,655节)。阿摩司书:

看哪,日子将到,我必打发饥荒到地上,饥荒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当那日,美貌的处女和少年人,必因干渴发昏。(阿摩司书8:11,13)

这段经文描述了神性真理的缺乏。“饥荒”和“干渴”就是指这种缺乏;故经上说:“饥荒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当那日,美貌的处女和少年人,必因干渴发昏”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和对真理的理解都将因这种缺乏而停止。

以赛亚书:西顿哪,你当惭愧,大海说过,就是海中的堡垒说,我没有受过产痛,也没有生产过;我没有培养过少年人,也没有养大过童女。(以赛亚书23:4)

“西顿和推罗”表示良善与真理的知识方面的教会;“大海”和“海中的堡垒”表示这些知识所在的属世层。“我没有受过产痛,也没有生产过”表示没有人通过这些知识被改造;“我没有培养过少年人,也没有养大过童女”表示因此,没有对真理的理解,也没有对真理的情感。

诗篇:神将祂的百姓交与剑,向祂的产业发烈怒。火吞灭少年人,处女也无法婚嫁。祭司倒在剑下。(诗篇78:62–64)

这段经文也论述了教会因虚假和邪恶而毁坏。“神将祂的百姓交与剑,向祂的产业发烈怒”表示教会因虚假和邪恶而灭亡,“剑”表示虚假对真理的摧毁,“发烈怒”表示邪恶的摧毁,“百姓”表示那些处于真理的教会之人,“产业”表示那些处于良善的人,但在此表示那些处于虚假和邪恶的人。“火吞灭少年人”表示自我之爱,因而自我聪明的骄傲摧毁了对真理的理解;“处女也无法婚嫁”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因不理解真理而消亡;“祭司倒在剑下”表示教会的良善,也就是作为、仁爱和生活的良善,都被虚假摧毁了。

摩西五经:外头有使人丧亲的剑,内室有惊恐,使少年人、童女、吃奶的、老人,尽都灭绝。(申命记32:25)

“外头有使人丧亲的剑,内室有惊恐”表示来自里面的虚假和邪恶必毁坏属世人和理性人;“少年人和童女”表示对真理的理解和对真理的情感;“吃奶的、老人”表示纯真和智慧。

耶利米书:我要用你分散列族;用你毁灭列国;用你分散马和骑马的;用你分散战车和坐在其上的;用你分散老人和男童;用你分散少男和处女;用你分散牧人和他的羊群;用你分散农夫和他的牲畜;用你分散官员和掌权的。(耶利米书51:20–23)

这些话论及雅各和以色列,雅各和以色列在至高意义上是指主,在主降临的时候,祂要摧毁在教会掌权的邪恶和虚假;祂要分散的“列族和列国”表示总体上的邪恶和虚假;“马和骑马的”表示基于虚假反对真理的推理;“战车和坐在其上的”表示教义的虚假;“老人和男童”表示已经确认的和没有确认的虚假;“少男和处女”表示对虚假的理解和对虚假的情感;“牧人和他的羊群”表示教导者和学习者;“农夫和他的牲畜”具有相同的含义;“官员和掌权的”表示虚假和邪恶的原则。

以西结书:耶和华说,你穿过那城中间,穿过耶路撒冷中间。要将老年人、少年人,并处女、婴孩和妇女都杀掉灭尽;只是不要挨近凡有记号的人。(以西结书9:4,6)

这些话描述了属于教会的一切的毁坏;“耶路撒冷”表示教会;“老年人、少年人,并处女、婴孩和妇女”表示教会的一切,“老年人”表示智慧,“少年人”表示聪明,“处女”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婴孩”表示纯真,“妇女”表示与真理结合的良善;“杀掉灭尽”表示彻底摧毁。这些事并没有发生,只是被先知在灵里看到了,这一点从之前的几节经文明显看出来,其中以色列和犹大家的可憎之事就以各种形式和物体被呈现出来;由于这些事没有发生,只是被看到了,所以很明显,“老年人、少年人,并处女、婴孩和妇女”具有这种含义。至于“只是不要挨近凡有记号的人”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AE427a节)。

约珥书:他们为我的百姓拈阄;他们用男童换妓女,卖女童换他们所喝的酒。(约珥书3:3)

“为百姓拈阄”表示通过虚假驱散教会的真理;“用男童换妓女”表示歪曲圣言的真理;“卖女童换酒”表示歪曲圣言的良善;“他们所喝的”表示充满或沾染虚假。

撒迦利亚书:城里的街道必满有男孩女孩在街上玩耍。(撒迦利亚书8:5)

“男孩女孩”表示纯真之真理和良善,如本质上构成教会的圣言的真理和良善;“城里的街道”表示教义,这就是古人在街上教导人的原因;“在街上玩耍”表示因教义而欢喜快乐。

耶利米书:以色列的处女啊,我要再建造你;那时处女必欢乐跳舞,少年人和老年人,也必一同欢乐。(耶利米书31:4,13)

“以色列的处女”表示来自对真理的情感的教会;“那时处女必欢乐跳舞”表示那些处于对真理的属灵情感之人内心的欢乐,因为一切属灵欢乐都来自对真理的情感;这就是为何圣言在论及处女和少女时,会用到“玩耍”、“跳舞”、“歌唱”这些词。

863b.由于教会凭对真理的属灵情感,也就是为了真理而对真理的爱而为一个教会,所以圣言经常用到以下表述:以色列的处女或童女(耶利米书18:13;31:4,21;阿摩司书5:2);处女锡安女子(列王纪下19:21;以赛亚书37:22;耶利米哀歌1:4;2:13);处女我百姓的女子(耶利米书14:17);处女锡安女子(以赛亚书23:12);处女埃及女子(耶利米书46:11);以及处女巴比伦女子(以赛亚书47:1)。诗篇:

神啊,我行走的神,我的王,人已经看见你行走,进入圣所。歌唱的行在前,作乐的随在后,都在击鼓的童女中间。(诗篇68:24,25)

这些话论及主,此处“我的神”和“我的王”是指祂;“祂行走,进入圣所”是指祂的降临;“歌唱的,作乐的,击鼓的”表示所有属于主的属灵和属天国度的人,“歌唱的童女”表示那些属于祂的属灵国度的人,“作乐的,击鼓的”表示那些属于祂的属天国度的人;他们凭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而被称为“童女”;“歌唱、弹乐器和击鼓”描述了他们内心的欢喜快乐,因为击打和吹奏的乐器描述了那些属于属天国度之人的喜悦;而弦乐器和歌唱描述了那些属于属灵国度之人的快乐。

又:

王的女儿在你的尊贵人当中;王后佩戴上好的俄斐金,站在你右手边。女子啊,你要听,要看,要侧耳而听。那时王喜欢你的美丽;因为他是你的主,你当向他下拜。推罗的女子必带着礼物而来,民间富有的人必求你的脸面。王的女儿在里面极其荣华,她的衣服是金线绣的;她要穿锦绣的衣服,被引到王前;随从她的童女,她的同伴,也要被带到他面前;她们要欢喜快乐被引导,她们要进入王宫。(诗篇45:9–15)

这些话论及主,这一点从之前的几节经文(诗篇45:2–8)和接下来的几节经文(诗篇45:16,17)明显看出来。“王的女儿”表示对神性真理的情感;佩戴上好的俄斐金、在他右手边的“王后”表示天堂和教会,天堂和教会处于来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要听,要看,要侧耳而听”论及王的女儿,表示听从,感知,服从,因而从主那里理解,行动并变得智慧。“那时王喜欢你的美丽”表示那时她将被主接纳,“美丽”论及对真理的情感,因为这情感构成天使的美丽;“你当向他下拜”表示出于一颗谦卑的心来敬拜。“推罗的女子必带着礼物而来”表示那些处于真理的知识之人的敬拜;“民间富有的人必求你的脸面”表示那些因这些知识而处于聪明之人的崇拜;“王的女儿在里面极其荣华”表示对真理的属灵情感,这情感凭真理的丰富而被称为“荣华”,而“里面”表示属灵之物;“她的衣服是金线绣的”表示从爱之良善中形成的投入真理(investing truths);“她要穿锦绣的衣服,被引到王前”表示真理的表象,就是存在于圣言字义中的那种;“随从她的童女,她的同伴”表示对服务的真理的属灵-属世情感;“她们要欢喜快乐被引导,她们要进入王宫”表示怀着进入主所在的天堂的天堂喜乐。

由于“王的女儿”表示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她们的“衣服”表示在秩序终端中的真理,如在圣言字义中的圣言真理,所以从前身为处女的王的女儿都身穿多彩的袍子,如论及大卫的女儿他玛的话(撒母耳记下13:18)。在撒迦利亚书:

祂的善何等大,祂的美何等大!五谷使少年人成长,新酒使处女成长。(撒迦利亚书9:17)

这些话也论述了主;“祂的善和美”表示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五谷使少年人成长,新酒使处女成长”表示对真理的理解和对真理的情感通过来自祂的良善和真理形成。从这些经文清楚可知,在圣言中,“处女或童女”表示对真理的情感,这一点从其它经文同样看出来(如以赛亚书62:5;耶利米书2:32;约珥书1:7,8;诗篇148:12;士师记5:30)。

由于“处女或童女”表示对教会纯正真理的情感,这情感与爱之良善完全一致,所以经上吩咐:

寡妇或是被休的妇人,或是被污为妓的女人,大祭司都不可娶,只可娶他自己民中的处女为妻,免得他亵渎他的种。(利未记21:13–15;以西结书44:22)

前面解释了这段经文的细节(可参看AE768d节)。正因“处女或童女”表示对纯正真理的情感,对她的玷污表示对神性真理的歪曲,所以经上严厉禁止行淫或通奸:

人若劝诱处女,与她同寝,就必须聘她为妻;若她的父亲不肯给出她,他就要按处女的聘礼,称给他聘银。(出埃及记22:15,16;申命记22:28,29)

《属天的奥秘》(可参看9181–9186节)解释了这段经文。正因对真理的情感和对真理的理解构成一个婚姻,就像一个处女被一个男子求婚,并与他结婚,后来他们像每个人的意愿和理解力,或情感和思维,或良善和真理那样构成一体,而不同的情感不能与同一种思维结合,或不同的意愿不能与同一种理解力结合,或不同的教会真理不能与同一种爱之良善结合,否则就会造成对真理的歪曲和驱散,所以与已经被聘定的处女同寝是一种可判处死刑的罪行,正如摩西五经中的这些话所说的:

若一个身为处女的少女已经聘定给丈夫,一个男人却与她在城里同寝,这二人都要用石头打死;若在田野,只要将男子处死,少女没有该死的罪。(申命记22:23–27)

“在城里同寝”表示对来自圣言的教义的良善和真理的玷污,因为“城”表示教义,“用石头打死”是对伤害教义真理的一种惩罚。但“在田野同寝”表示在教会真理被接受为教义之前,对它的歪曲;这不是对教会良善的玷污,因为“田野”表示教会,在这种教会,真理首先被植入,然后成长,最后成为教义事务,或说与教义合一;这就是为何只有这个男人必须被处死。由此也可以看出,“处女或童女”表示未被玷污的对真理的情感(如利未记21:13;申命记22:13–21;以西结书23:3,8)。864.“这些人是跟随羔羊的,无论祂往哪里去”表示那些通过承认主的神性人身,通过照祂的诫命生活而与祂结合的人。这从“羔羊”和“跟随祂,无论祂往哪里去”的含义清楚可知:“羔羊”是指神性人身方面的主(参看AE314节);“跟随祂,无论祂往哪里去”是指承认祂的神性并实行祂的诫命。“跟随主”与“跟从祂或跟祂走”具有相同的含义。“跟从主或跟主走”表示承认,服从,靠祂行动与生活,并与祂生活在一起(可参看AE787节)。这就是“跟随主”的含义,因为没有人能凭自我跟随主,只能靠主自己跟随祂。事实上,是主吸引出于自由愿意跟随的人跟随祂;但祂不能吸引不愿意跟随祂的人。因为主在人里面如此作工,以至于人可以貌似凭自己跟随祂;主由此流入人的自由;祂这样做是为了真理和良善在人里面被接受和植入,随之实现改造和重生。因为除非在人看来,他貌似凭自己跟随主,也就是貌似凭自己承认祂的神性,并实行祂的诫命,否则就不会有归给或采用和结合,从而不会有改造和重生。事实上,人在自由中,也就是貌似凭自己在思维和言语,以及意愿和行为上所接受的一切都会进入他,可以说成为他自己的。然而,人应当按事情本来的真实样子相信,他做这些事不是凭他自己,而是靠主。这就是为何不说他要凭自己行动,而是说他要貌似凭自己行动。情况之所以是这样,还因为人感知不到主进入他的意愿和由此而来的思维的运作;事实上,人对他与天使的结合一无所知;结果,他以为凡他所意愿和思考的,他都是从自己那里意愿和思考的;因此,他只知道他从自己那里行动;然而,一切良善都是流入的,无论他所思考的,还是他所意愿,从而实行的。由于他从教会教义知道这一点,即:一切良善都来自主,他应当相信他凭自己不会行善,尽管他会貌似凭自己行善。这就是主在马可福音和约翰福音中的教导的意思:

神的国,如同人把种撒在地上,然后睡觉,黑夜白日起来,这种就发芽渐长,那人却不晓得如何这样。(马可福音4:26,27)

约翰福音:若不是从天上赐给他的,人就不能得什么。(约翰福音3:27)同一福音书:

住在我里面的,我也住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约翰福音15:5)

承认主的神性人身,实行祂的诫命就是跟随主,因为只有那些如此行的人才能与主结合。每个人都照着发自内心对主的承认和称谢、照着生活而与主结合,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看出来:天上的所有天使都不承认其它神性,只承认主的神性;他们都照着秩序的律法,就是祂的诫命生活,也就是说,他们活在从主发出、被称为神性真理的神性中。他们因如此生活,故活在一种天堂的灵气(aura),或一种天堂的以太中;除了那些处于来自主的生命之人外,没有人能获准进入这种灵气或以太。如果其他任何人真的进入这种以太,那么这就像让老鼠进入排尽空气的管道一样。

这一切清楚表明,“跟随主,无论祂往哪里去”表示什么。在以下经文中,“随从祂”(或跟随、跟着祂)具有相同的含义。如约翰福音:

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必不在黑暗里走,却要得着生命的光。(约翰福音8:12)

“我是世界的光”表示祂是神性真理本身;“跟从我的”表示承认祂的神性并实行祂诫命的人;“必不在黑暗里走”表示他必不处于虚假;“却要得着生命的光”表示他必处于神性真理,神性真理教导人永生,并通向天堂。此处很明显,“随从主”不是指跟从祂,而是指承认祂的神性并服从祂。

同一福音书:牧羊人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它们前头走,羊也跟随祂,因为它们认得祂的声音;它们不跟随陌生人,反而是逃避他,因为它们不认得陌生人的声音。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约翰福音10:4,5,27)

此处“随从祂”(或跟随、跟着祂)是指承认祂的神性,并服从祂;因为经上说,祂在自己的羊前头走,羊跟随祂,认得并听祂的声音;“认得并听主的声音”表示实行祂的诫命。

福音书:

凡愿意跟从我的,就让他否认自己,并跟从我。(马太福音16:24;马可福音8:34;路加福音9:23)显然,“跟主走和跟从祂”就是否认自我;否认自我就是被主引导,而不是被自我引导;避开并转身离开邪恶,因为它们是罪的人就否认自我;当人转身离开邪恶时,他就被主引导;因为这时,他不是从自我,而是从主实行祂的诫命。在其它地方,“随从主”(或跟随、跟着祂)具有相同的含义(如在马太福音19:21,28;马可福音2:14,15;3:7,8;10:21,28,29;路加福音18:22,28;约翰福音12:26;13:36,37;21:19–22)。

这一切清楚表明,“跟随主”(或跟从、跟着祂)就是被主引导,而不是被自我引导;只有那些不被自我引导的人才能被主引导;凡不避开邪恶,因为邪恶反对圣言,从而反对神,因而因为它们是罪,并且来自地狱的人都被自我引导。凡不如此避开并转身离开邪恶的人都被自我引导;原因在于,人里面遗传而来的邪恶构成他的生命,因为这是他的自我;在他自我的邪恶被移除之前,他出于这些邪恶,因而凭他自己做一切事。但当邪恶被移除时,情况就不同了;当他避开它们,因为它们属地狱时,邪恶就被移除了。那时,主以来自天堂的真理和良善进入并引导他。其主要原因是,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爱;就其死后活着的灵而言,人只是他的爱之情感;而一切邪恶都来自他的爱,因而属于他的爱。由此可知,一个人的爱或情感只有通过属灵地避开并转身离开邪恶才能被改造;这就是避开并转身离开邪恶,因为它们是属地狱的。由此清楚可知,什么叫“跟随主,无论祂往哪里去。”

865.“这些人是从世人当中买来的,作初熟的果子归与神和羔羊”表示那些在新教会中被主接受的人。这从“被主买来的”、“神和羔羊的初熟果子”的含义清楚可知:“被主买来的”是指那些从圣言接受教导,尤其关于主的教导,并照之生活的人(参看AE860节);这些人也被称为蒙主救赎的人;“被救赎的人”是指那些被主重生了的人,他们就是那些跟随主,也就是被主引导的人,刚才论述了他们。“神和羔羊的初熟果子”是指那些把自己给予主,被主接受的人。他们就是那些属于新教会的人,这一点从他们被称为“归与神和羔羊的初熟果子”明显看出来,因为那些在新教会被接受的人承认主的神性人身,并照祂的诫命生活。其他人没有被接收到被称为“新耶路撒冷”的新教会中,因为那些不这样相信,也不这样生活的人与天堂的生活不一致,也与那里的光不一致,同样与那里的热不一致:那里的光是神性真理,神性真理是一切聪明和智慧的源头;那里的热是神性良善,神性良善是一切爱和仁的源头。人的一切情感和由此而来的思维不仅在他里面,并构成他的生命,还在他外面,并构成他生命的气场。这就是为何天堂照着情感及其思维的多样性而被划分为各个社群。因此,除非情感和由此而来的思维是属灵的,唯独通过承认主并照祂的诫命生活而形成,否则它们不能被允许进入天堂的任何社群,因为它们与其相悖。这就是为何那些不承认主的神性人身,不照着祂在圣言中的诫命生活的人不能与天堂天使结合在一起。情况就是这样,这一点已经通过大量经历向我证明了。有些人对主的概念和对其他任何人的一样,并生活在当今的信仰中,而当今的信仰是纯思维的信仰,没有任何生活的良善。这些人以为永生只是被允许进入天堂,于是按照他们的愿望,他们被允许进入某个社群;但天堂的光及其光辉一照在他们的眼睛上,他们的视觉,以及他们的理解力就开始完全模糊,他们开始陷入恍惚和愚蠢。当天堂的热吹到他们身上时,他们开始以一种可怕的方式受到折磨,他们的头和四肢开始像蛇一样扭动。因此,他们摔了下去,发誓说,除非他们处于天堂的光和热,否则进入天堂对他们来说就是地狱;他们不知道,每个人都是凭爱及其信,或凭照主在圣言中的诫命生活和对主的信而拥有天堂,根本不是凭没有信之生活,也就是没有仁爱的信。

现在要用几句话来阐述一下在圣言中,“初熟的果子”表示什么。它们与“头生的”所表相同;但“头生的”论及动物,而“初熟的果子”论及植物。因此,“头生的”是首先出生的,初熟的果子来自首先产生之物;这两者都表示首先形成的属灵良善,属灵良善本质上是源于来自主的良善的真理。其起源如下:人有两种心智,即属世心智和属灵心智。仅从属世心智中产生的,只是邪恶及其虚假;但属灵心智一打开,良善及其真理就得以产生;“头生的”和“初熟的果子”就是指首先产生之物。从属灵心智中出生并产生的一切事物都来自主,不来自人,故这些事物被分别为圣归于耶和华,也就是归于主,因为它们是主的,因而是神圣的。由于首先出生或产生之物表示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中的一切事物,就像一个领袖身后跟着他的人民,一个牧羊人身后跟着他的羊群一样,所以“将头生的和初熟的果子归给主”表示其余的一切也是主的。

不过,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点,必须知道,纯属世心智是照着世界的概念或形象形成的,而属灵心智是照着天堂的概念或形象形成的;还必须知道,除非承认主的神性,并照祂的诫命生活,否则属灵心智不向任何人打开;在属灵心智打开之前,良善和由此而来的真理不会产生。不过,一旦属灵心智打开,这些就会产生,产生之物来自主。因此,首先产生之物被称为神圣,并预示着后来产生的一切事物也都是神圣的。这清楚表明,子宫或母体的打开表示属灵心智的打开。打开子宫或母体的这种含义源于对应关系;因为子宫对应于属天之爱的良善(关于这种对应关系,可参看AE710d节,以及《属天的奥秘》,4918,5050–5062节)。

由于这就是“初熟的果子”所表示的,并且收割的事物,如小麦、大麦等等,以及羊毛,都表示天堂和教会的良善和真理,洁净而有用的牲畜也具有相同的含义,所以后者的头生的和前者的初熟果子被归给主。由于大祭司代表主的祭司职分,也就是爱之良善,所以这些事物被归给大祭司;因此,从五谷、酒和油中所产生的一切,都被分别为圣。关于这些初熟的果子,可参看摩西律法中为以色列人所制定的条例;例如,关于一切五谷、油、酒和树上果子,以及羊毛的初产,并羊群和牛群的头生的;它们作为神圣被归给耶和华,又被耶和华归给亚伦,在他之后归给大祭司(出埃及记22:29;民数记13:20;15:17–22;18:8–20;申命记18:4;26:1–19);关于庄稼的初熟果子和粮食的初熟果子的节日(出埃及记23:14–16,19,26;利未记23:9–15,20–25;民数记28:26–31;以及别处)。由此可见,“归与神和羔羊的初熟果子”表示那些将属于被称为“新耶路撒冷”的新教会,承认主的神性人身并过着一种爱的生活,也就是照着主在圣言中的诫命生活的人。属灵心智在这些人,而非其他人里面被打开;因此,其他人不被主引导,或“跟随祂,无论祂往哪里去。”在启示录中,“神和羔羊”是指在神性本身,同时在神性人身方面的主(可参看AE297,314,343,460,482节)。

866.启14:5.“在他们口中找不出诡诈”表示他们厌恶思想并说服人相信虚假。这从“口”和“诡诈”的含义清楚可知:“口”是指思维和由此而来的言语,因而也指说服(对此,可参看AE580,782,794节);“诡诈”是指故意,因而出于意愿的意图去欺骗和误导;因此,故意思想虚假并说服人相信它们,会永远毁灭一个人。“在他们口中找不出诡诈”表示对那些被主引导,或跟随祂的人来说,这些事并不存在。因为主是与神性良善合一的神性真理;所有在主里面的人都处于神性真理和神性良善,他们就是那些承认主的神性人身,并实行祂诫命的人。由于思想虚假就是反对神性真理,想要说服人相信它们就是反对神性良善,所以他们厌恶如此行。

至于在圣言中,“诡诈(或欺诈、诡计)”表示什么,这可从提到它的经文清楚看出来,如以下经文;约翰福音:

随着拿但业来到耶稣这里,耶稣指着他说,看哪,这是个真以色列人,他里面没有诡诈。(约翰福音1:47)

一个“以色列人”表示一个处于仁之良善,并由此处于真理的人,因而表示一个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之人。跟随主,在口中找不出诡诈的“十四万四千人”也是指这些人;故此处的“诡诈”也具有相同的含义。

西番雅书:以色列所剩下的人必不作乖僻的事,不说谎言,口中也找不到诡诈的舌头。(西番雅书3:13)

“以色列所剩下的人”,跟“真以色列人”一样,是指那些处于属灵之信的人,因为他们处于仁之良善;“说谎言”表示出于对真理的无知而教导虚假;但“诡诈”表示并非来自对真理的无知,而是来自故意,因而来自欺骗目的的虚假;如恶人的情形。

在以下经文中也是如此:祂未行强暴,口中也没有诡诈。(以赛亚书53:9)这话论及主。诗篇:他要救赎他们的灵魂脱离诡诈和强暴。(诗篇72:14)弥迦书:

富人充满了强暴,其中的居民也说谎言;至于他们的舌头,诡诈在他们口中。(弥迦书6:12)

西番雅书:他们将强暴和诡诈充满主人的房屋。(西番雅书1:9)诗篇:

流人血、行诡诈的人必活不到他们一半的日子。(诗篇55:23)

又:

说谎言的,你必毁灭;好流人血弄诡诈的,都为耶和华所憎恶。(诗篇5:6)“强暴和血”表示对真理的扭曲和对圣言的歪曲;“诡诈”表示故意如此行。诗篇:

耶和华侧耳听我这不出于诡诈嘴唇的祈祷。(诗篇17:1)

又:

要谨守舌头不出恶言,谨守嘴唇不说诡诈的话。(诗篇34:13)约伯记:

我的嘴唇若说罪孽,我的舌头若讲诡诈。(约伯记27:4)诗篇:

耶和华啊,求你救我的灵魂脱离说谎的嘴唇和诡诈的舌头。诡诈的舌头啊,要给你什么呢?要拿什么加给你呢?(诗篇120:2,3)

又:你向邪恶张开你的口,用舌头编造诡诈。(诗篇50:19)

又:

恶人的嘴和诡诈人的口,已经张开攻击我;他们用撒谎的舌头对我说话。(诗篇109:2)

又:

你的舌头图谋邪恶,好像锐利的剃刀弄诡诈。(诗篇52:2,4)耶利米书:他们各人嘲弄同伴,不讲真理;他们教舌头学习说谎;你的住处在诡诈中间;他们因行诡诈,不肯认识我。(耶利米书9:5,6)

他们用来说谎和诡诈的“嘴唇和舌头”表示怀有说服人相信反对真理的虚假,并误导人的意图的思维;嘴唇和舌头,与口具有相同的含义。诗篇:

凡耶和华不算为有罪孽,灵里没有诡诈的,这人是有福的。(诗篇32:2)

又:

他口中的话是罪孽和诡诈,他跟明智和善行已经断绝。(诗篇36:3)约伯记:

说罪孽,说诡诈。(约伯记13:7)此处“罪孽”是指邪恶,“诡诈”是指由此而来的虚假。诗篇:耶和华啊,求你救我脱离诡诈乖僻的人。(诗篇43:1)

又:就是手洁心清,不把自己的灵魂举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的人。(诗篇24:4)

又:他们倒想出诡诈的言语害地上的安静人,他们大大张口攻击我。(诗篇35:20,21)

又:

邪恶在其中间,欺压和诡诈不离她的街道。(诗篇55:11)

又:

你践踏所有背离你律例的人,因为他们的诡诈是谎言。(诗篇119:118)耶利米书:这人民背道,耶路撒冷长久偏离,他们守定诡诈,不肯回转;我留心听,听见他们说不正直的话。(耶利米书8:5,6)

在这些经文中,“诡诈”不是指属世意义上的诡诈,而是指属灵意义上的诡诈;属世意义上的诡诈在于攻击别人的欺诈手段和恶意谎言,而属灵意义上的诡诈是指出于意愿的意图,或出于说虚假并说服人相信它们,由此摧毁灵魂的故意目的的思维。

对于这种目的,耶利米书论到先知说:说假预言的先知,就是预言自己心中诡诈的先知,心里岂不是这样吗?(耶利米书23:26)

同一先知书:那些先知向你们预言的,乃是虚假的异象和占卜,并虚无的事,以及他们自己心中的诡诈。(耶利米书14:14)

在灵义上,“先知”表示那些从圣言和教义教导真理的人,因而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教义方面的圣言本身。因此,在反面意义上,如在这些经文中,他们表示那些教导虚假的人,因而表示那些歪曲圣言真理的人;“他们心中的诡诈”表示故意如此行。

“诡诈”在灵义上是指出于误导人的欲望而对圣言真理的故意歪曲,这一点明显可见于何西阿书:

以法莲用谎话,以色列家用诡诈围绕我。(何西阿书11:12)“以法莲”表示对教会真理的理解;“以色列家”表示教会本身;因此,“诡诈”和“谎话”表示出于故意的目的或意图和欲望说服人相信虚假。

同一先知书:他们变得像欺诈的弓;他们的首领必因舌头的狂怒倒在剑下。(何西阿书7:16)

诗篇:

他们转身离开,如同欺诈的弓。(诗篇78:57)他们被比作“欺诈的弓”,是因为“弓”表示两种意义上的争战的教义,即与真理争战的虚假的教义,以及与虚假争战的真理的教义;枪和箭表示用来维持争战的虚假或真理。这就是“弓和箭”的含义(可参看AE357节)。这一切再次清楚表明,“诡诈”是指灵义上的诡诈,灵义上的诡诈是反对圣言和教会的真理和良善的诡诈,因而是摧毁它们的意愿和欲望。

“诡诈”表示摧毁圣言、教义和教会的真理和良善,因而故意和有意摧毁它们的意愿和欲望,这一点明显可见于耶利米书:

他们窥探着,像捕鸟人蹲着等;他们设下圈套捕捉人;笼子怎样装满雀鸟,他们的屋里也照样充满诡诈。(耶利米书5:26,27)

摩西五经:人若蓄意反对他的邻舍,用诡计杀了他,你要把他从我的祭坛那里拿去。(出埃及记21:14)

由于这是如此严重的一个罪,所以耶利米书上说:怀着诡诈做耶和华的工作的,必受咒诅。(耶利米书48:10)“诡诈”之所以是如此严重的一个罪行,是因为故意和目的属于意愿;凡属于意愿的,都属于这个人自己,被称为他心中的邪恶。事实上,意愿就是这个人自己;在属于意愿的同意之前的思维不在人里面,而是在他外面;因为流入思维的东西就像从世界流入视觉的物体,其中一些令人愉悦,一些不令人愉悦;令人愉悦的物体进入他生活的快乐,而不令人愉悦的物体则被抛弃。凡流入属于人的理解力和由此而来的思维的内在视觉的东西,也是这种情况。它若令人愉悦,就进入意愿,并把自己添加到他的生命中;它若不令人愉悦,就被抛弃。

要知道,所有恶人都有通过虚假摧毁天堂和教会的真理的意图和欲望,因而有这样的意愿。原因在于,他们与地狱结合;地狱灵出于自己的爱之快乐燃烧着摧毁天堂和教会的一切的欲望,并利用最狡诈的手段如此行,他们巧妙设计这些手段,并以一种奇妙的方式来执行;如果我根据经历描述这些手段,它们会填满许多页。这清楚表明,“诡诈”表示总体上意图通过虚假摧毁真理的一切邪恶。另外,可参看《属天的奥秘》关于诡诈所说的,即:诡诈摧毁属于人里面的属灵和内在生命的一切(AC9013节);古人视诡诈、欺诈和伪装为滔天罪行(AC3573节);当被天使观之时,诡诈的人或骗子看上去就像蛇和毒蛇(AC4533节);圣言中的“蛇”和“毒蛇”就是指这些人(AC9013节);在圣言中,“毒液”表示诡诈(AC9013节)。关于对通过诡计暗中欺骗他人者的惩罚(AC831,957–960,1273节);关于他们的地狱(AC830,831,947,4951节)。

867.“因为他们在神的宝座前是没有瑕疵的”表示在天使眼里,他们没有来自邪恶的虚假。这从“没有瑕疵”和“在神的宝座前”的含义清楚可知:“没有瑕疵”是指没有来自邪恶的虚假(对此,我们稍后会提到);“在神的宝座前”是指在天使眼里。“神的宝座”是指天使所在的天堂(可参看AE253a节)。他们在天堂天使的眼里看上去没有瑕疵,是因为他们被主引导,主不断规定,虚假不可进入他们的意愿。诚然,虚假被允许进入思维,但不会进一步进入,而是从那里被逐出;从思维中被逐出之物不玷污人。但通过他的意愿从那里所取之物会玷污人;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它就存在了,并成为他爱的一部分,从而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也深入他的行为;这种东西只有通过生活中认真和实际的悔改才能移除。意愿、爱、生命和行为在行动中为一,由圣言中的“心”来表示;这就是为何那些被主引导,或跟随祂的人是没有瑕疵的。

一个人思想虚假和邪恶是不可避免的,既因为他生在各种邪恶中,也因为如今教会的教义不是生活的教义,只是信之教义;与生活分离的信之教义不教导使人的生活可以被改造的真理。然而,那些在主里面的人被保守在对真理的属灵情感中;诚然,那些处于这种情感的人可能会接受虚假,但不是完全同意地接受,只是以这种方式,并到这种程度:它们与良善及其真理一致。因此,当那些处于对真理的属灵情感的人遇见任何种类的虚假时,他们在听到真理时,很容易弃绝它们,无论在这个世界上,还是在来世。这就是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因此,那些处于这种情感的人在聪明和智慧上被完善,直到永远;他们也有理解真理的能力。而另一方面,那些没有处于这种情感的人既拒绝理解真理,也拒绝倾听真理;因此,他们没有理解真理的能力。情况就是这样,这一点已经通过灵界的普遍经历向我清楚显明了。

由于天堂天使只感知人的爱,情感、渴望和由此而来的快乐,他基于此而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思考,所以当他们在他里面感知到为了生活的功用,也就是目的而对真理的爱时,他们就看不到来自邪恶的任何虚假。他们若偶然看到并非来自邪恶的虚假时,仍知道这些虚假不会造成伤害,因为它们里面没有邪恶。来自邪恶的虚假才是来自地狱的真正虚假;这些虚假是邪恶的形式,因而本身就是邪恶。

至于“没有瑕疵或残疾”,它表示完整而没有瑕疵之物,但在灵义上表示没有来自邪恶的虚假。因此,亚伦的种中凡有残疾的人,都不可靠近祭坛,或进入幔子内,这是被禁止的事之一(利未记21:17–23);经上还禁止用有残疾的牛、牛犊、山羊或羔羊献祭(利未记22:19–25)。圣言的许多经文也提到了残疾或瑕疵,它们都表示各种各样的虚假和邪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