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记第十七章
1984、很少有人能够相信,圣经内部隐藏着一种内在含义,这种含义从表面的文字是无法直接看出的,因为它与文字的表面含义相去甚远,好比天与地之间的距离。然而,文字的表面含义实际上蕴含了这种深层内容,并且代表和象征着某种奥秘,这些奥秘除了主和主所派遣的天使之外,无人能见。这一点从本作品第一卷的多处论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文字的表面含义与内在含义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人的身体与灵魂之间的关系。当人依赖肉体感知去思考时,他对灵魂几乎一无所知;因为肉体的运作与灵魂的运作迥异,以至于如果展示灵魂的运作,人们可能无法认同。同理,圣经的内在含义中蕴藏着生命的本质,是圣经的灵魂。这些内在含义专注于主、他的王国、教会,以及那些在人间代表他的王国和教会的事务。当这些受到关注时,它们构成了主的话语,因为那里存在着生命的本质。这一点在第一卷中已被多次证明,并得到事实的确认。因为任何关于肉体和世俗的思考都不能传递给天使,而是在离开人时的第一道门槛上被剥去并彻底移除,正如第一部中基于实际经验所述(参1769-1772节),以及它们如何被转变的(参1872-1876节)。
【2】从圣经中众多实例可以清楚看出,许多在字面意义上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果没有内在的灵性或生命,它们就不会被视为神的话语。对那些从小没有被教导圣经是受神启示且因此而神圣的人来说,这些内容看起来并不具有神性。例如,谁能仅从字面上理解雅各在临终前对他儿子们所说的预言,如《创世记》第49章所记载的?比如:
但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虺,咬伤马蹄,使骑马的坠落于后。(创世记49:17)
迦得必被敌军追逼,他却要追逼他们的脚跟。(创世记49:19)
拿弗他利是被释放的母鹿;他出嘉美的言语。(创世记49:21)
犹大把小驴拴在葡萄树上……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在葡萄汁中洗了袍褂。他的眼睛必因酒红润;他的牙齿必因奶白亮。(创世记49:11-12)
先知书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但这些内容的意义,除非在内在意义中,其中每一细节都以最精美的秩序相互关联,否则是无法明了的。
【3】同样地,当主在《马太福音》中谈论末日时所说的,在世代的终结:
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马太福音24:29-30)
这些话并不直接指太阳和月亮在字面意义上被遮蔽,或星星真的从天空掉落,或万族的实际悲哀。而是象征着爱与信仰将被遮蔽,它们在内在意义中被称为“日头”和“月亮”;然后是良善与真理的知识将会坠落并消失,它们被象征为“众星”,这里称为“天势”;以及所有与信仰相关的事物,被称为“地上的万族”,正如在第一卷的第31-32,1053,1529-1531和1808节中所解释的。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清楚地理解圣经的内在意义,以及它在某些地方与字面意义相距何等遥远。尽管如此,字面意义还是代表了真理,并提供了真理的表象,这是人在未被真理之光照亮时所能依靠的。
经文
1亚伯兰年九十九岁的时候,耶和华向他显现,对他说:“我是沙代神;你当在我面前行走,且要完全。2我在我和你之间立约,并且极其地使你增多。”3亚伯兰面伏于地,神与他说话,说: 4“至于我,看哪,我的约与你同在,你要成为多民族的父。5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你的名要叫亚伯拉罕,因为我已立你作多族的父。6我将使你极其极其地繁殖,并且我将使你成为诸族,且有君王从你而出。7我将立我的约在我和你之间,并在你之后你的种子之间,世世代代,作为永远的约,成为你的神,也成为你之后种子的神。8我要将你现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赐给你和在你之后的种子作为永远的产业,我也必作他们的神。”9神对亚伯拉罕说:“你要遵守我的约,你和你之后的种子,在他们的世代中。10这是我的约,你们要遵守,我与你以及你之后的种子之间(所立的);你们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礼。11你们要割去包皮的肉,作为我与你们之间约的记号。12八天的儿子,你们要为他行割礼,在你们的世代中所有的男子,无论是家里生的,还是用银子买来的,从外人的儿子,但不是你的种子。13你家里生的和你用银子买的,都必须受割礼。这样,我的约就立在你们肉体上,作永远的约。”14未受割礼的男子,如果不割去包皮的肉,灵魂必从他的民中被剪除,因他背了我的约。”
15神又对亚伯拉罕说:“你的妻子撒莱不可再叫撒莱,她的名要叫撒拉。16 我要祝福她,也要使你从她得一个儿子;我要祝福他,他将成为诸族;众民的王从她而出。” 17亚伯拉罕就伏脸而笑,心里说:“一个百岁之子还能得孩子吗?撒拉,一个九十岁之女,难道还能生吗?” 18亚伯拉罕对神说:“但愿以实玛利活在你面前。”19 神说:“确实,你妻子撒拉要给你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以撒。我要与他坚定所立的约,为他之后的种子作他后裔作永远的约。20至于以实玛利,我听见你了。看哪,我要祝福他,使他繁殖,使他极其增多。他必生十二个首领,我要使他成为大族。21我将与以撒立约,撒拉将在明年这个时候为你生下他。”22神和亚伯拉罕说完了话,就离开他上升去了。23亚伯拉罕带着他的儿子以实玛利,以及所有在他家中出生的人,和用他的银子买来的所有人,在亚伯拉罕家里的所有男子,在同一天割去了他们包皮的肉,正如神与他说的那样。24亚伯拉罕是九十九岁之子时,割去了他包皮的肉。25他的儿子以实玛利十三岁时,割去了他包皮的肉。26在同一天,亚伯拉罕和他的儿子以实玛利都受了割礼。27家里所有的男人,无论是在家里生的,是用银子从外人的儿子买的,都一起受了他的割礼。
概览
1985、这里讨论的是主的神性本质与人性本质、人性本质与神圣本质的结合;同时也讨论了主通过其人性本质与人类的结合。
1986、耶和华向主在他人性中的显现(1节)。预言结合(2-3节),即神性与人性、人性与神性的结合(4-5节)。所有的善和真都来自主(6节)。因此,通过他,神性与人类的连接将会被实现(7节)。他的天堂将属于那些对他有信仰的人(8-9节)。但人必须先除去自我之爱和肮脏欲望,从而得到洁净,这是通过割礼来代表和象征(10-11节)。这样,无论是对教会内的人还是教会外的人,与神性的连接都将能被实现(12节)。洁净必须先行,否则不会有连接而只有咒诅;连接不可能存在于不洁净的人之中(13-14节)。预言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结合,即真与善的结合(15-17节)。然后是与那些处于信仰之真中的人的连接,无论是与那些来自属天教会的人,还是与那些来自属灵教会的人(18-19节)。并且这些人也将被信仰之善所浸润(20节)。结论是,这一切通过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在主内的结合得以实现(21节)。预言的结束(22节)。就这样发生了,也确实已经做到了(23-27节)。
内义
1987、第一节 亚伯兰年九十九岁的时候,耶和华向他显现,对他说:“我是沙代神;你当在我面前行走,且要完全。”
“亚伯兰年九十九岁的时候”象征在主完全将内在人与理性人联合之前的时期;“亚伯兰”象征在那个状态和年龄的主。“耶和华向他显现”意味着显明。“对他说”象征着直接领受。“我是沙代神”,在字面上指的是亚伯兰的神的名称,主最先在他们面前以这个名字显现。“你当在我面前行走”象征信仰的真理。“且要完全”象征良善。
1988、亚伯兰年九十九岁的时候”象征在主完全将内在人与理性人联合之前的时期,可以从“九”位于“十”,或者说“九十九”位于“一百”之前这层含义中看出;当以撒出生时,亚伯兰的年龄是一百岁。就像名字一样,圣经中的每一个数字都象征着某种事物,因为圣经中的每一处都蕴含着神圣的元素,没有哪部分是缺乏内在含义的;这一点从数字与其字面意义的巨大差异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在天堂中,名字和数字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所代表的意义;例如,每当出现数字“七”,对天使而言,它立即代表着神圣,因为“七”象征着圣洁,这是因为属天之人代表着第七日或安息日,即主的安息(参84-87,395,433,716,881节)。对于其他数字,比如“十二”,也是如此,每当“十二”出现时,天使便会联想到所有与信仰相关的事物,因为十二个支派代表了这些(参577节)。在圣经中,数字代表相应的事物,在本作品第一卷中已有阐述(参482,487-488,493,575,647-648,755,813,893节)。
【2】同样,数字“九十九”象征着主将内在人与理性人完全联合之前的时期。这一点通过亚伯兰在以撒出生时的年龄——“一百岁”的含义来理解,以撒代表主的理性人,该理性人与内在人,即与神性相联合。“一百”在圣经中的含义与“十”相同,因为这个数字是由十乘以十得来,而“十”象征余剩(参阅第一卷576节)。关于人里面的余剩,可参阅468,530,561,660,1050节;关于主里面的余剩,可参见1906节。这些深奥的真理无法进一步展开,但通过先了解余剩的概念,每个人都可以对此有所领悟。今天,余剩的具体含义可能不为人所知,但重要的是要明白,在主那里,余剩指的是他通过自身的力量获得的神性良善,正是通过这些神性良善,主将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结合起来。
【3】通过“九十九”这个数字,我们可以理解它预示着主将内在人与理性人完全联合之前的时期,因为它位于一百之前。在这里,“以实玛利”象征主的初步理性,其性质在前一章已经详细说明;而“以撒”则象征主的神性理性,这一点在后续部分将会变得明确。亚伯兰在迦南地的长期居留——现已二十四年,包括以实玛利出生前的十年和之后的十三年,在这期间他并未从妻子撒莱那里获得子嗣。然而,当他九十九岁时,首次收到了有关儿子的应许,并在他一百岁时儿子诞生,这意味着其中蕴含着深奥的秘密。这个秘密指的是主的神性本质与其人性本质之间的结合,尤其是指他的内在人即耶和华,与他的理性人之间的结合。
1989、“亚伯兰”象征在那个状态和年龄的主,这一点可以从以前关于亚伯兰的讨论中得到确认。在圣经的内在意义中,亚伯兰代表主本身,因此当圣经提及亚伯兰时,在天堂中不会被理解为另一个人物。对于那些在教会中长大并通过圣经了解他的人,他们进入来生时虽然认识亚伯兰,但因为他与其他人无异,无法为他们提供帮助,他们便不再对他感兴趣。他们被告知,在圣经中“亚伯兰”仅代表主。而那些生活在天堂,不将思想局限于任何具体人物的天使,根本不认识亚伯兰。因此,当人们在阅读圣经时提及亚伯兰,他们只将其理解为主,这些词汇指的是在那个特定状态和年龄的主。此处耶和华与亚伯兰的对话,实际上是与主的对话。
1990、“耶和华向亚伯兰显现”意味着显明,这一点不需要额外解释。正如之前提到的,亚伯兰在这里代表主。在全世界,除了主自己,没有人见过耶和华,即主的父。正如耶稣在《约翰福音》中所述:
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8)
你们从来没有听见他的声音,也没有看见他的形像。(约翰福音 5:37)
这不是说有人看见过父,惟独从神来的,他看见过父。(约翰福音 6:46)
【2】无限本身,超越所有天堂,并且超越人的至内在事物,除非通过单单属于主的神性之人,否则无法被显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当耶和华向上古教会的人们显现,以及随后向洪水后的古教会,再后来向亚伯拉罕和先知们显现时,他们看到的是人的形象。这就是主,正如他在《约翰福音》中亲自明确指出:
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欢欢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约翰福音8:56,58)
此外,在先知书中也有类似的描述,例如但以理看到的是一个“人子”的形象。(但以理书7:13)
【3】因此,我们可以理解,无限的自有,即耶和华,除非通过人性本质,也就是仅通过主,否则无法向人显现;因此,耶和华只向主显现。为了能与人类相接近并联接,特别是在人类完全背离神圣,沉溺于低俗欲望并完全沉迷于肉体和尘世之后,主通过被生出,真切地取了人性本质。这样做是为了让无限的神性能够与如此远离的人类建立联接,否则他们将因永久的定罪而灭亡。关于耶和华在主之人中显现的更深奥秘,以及主还未将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完全合一并荣耀化之前的虚己状态,蒙主怜悯,我将会在后续部分根据人的理解能力展开讨论。
1991、“对他说”象征着直接领受,这一点从主接受耶和华的直接领受中可以明确看出,此前已在第1919节中讨论。而在圣经的内在含义中,“耶和华说”或“神说”象征着直接领受(参1602,1791,1815,1819,1822节)。
1992、“我是沙代神”,在字面上指的是亚伯兰的神的名称,主最先在他们面前以这个名字显现。这基于圣经中对亚伯兰及其家族的描述,他们曾崇拜其他神。在亚伯兰的故乡叙利亚,古教会的遗风依旧存在,许多家族保留了这种崇拜方式。这一点从希伯来人的来源可以看出,希伯来族同样保留了耶和华的名字,正如在第一卷第1343节所示。叙利亚的巴兰也证明了这一点,他献祭并称耶和华为他的神。关于他来自叙利亚的记载见《民数记》23:7;他献祭的行为记录在《民数记》22:39,40;23:1-3,14,29;他称耶和华为他的神,见《民数记》22:8,13,18,31;23:8,12,16。
【2】然而,亚伯拉罕的父亲他拉和拿鹤的家族并非如此;他们属于那些不仅遗忘了耶和华的名字,而且还转而崇拜其他神的族群,他们甚至将沙代视为自己的神来崇拜,而非耶和华。他们遗忘耶和华的名字的证据见于第一卷第1343节所引述的内容。他们崇拜其他神的事实,在《约书亚记》中被明确提及:
约书亚对众民说:“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古时你们的列祖,就是亚伯拉罕和拿鹤的父亲他拉,住在大河那边侍奉别神。’……现在你们要敬畏耶和华,诚心实意地侍奉他,将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和在埃及所侍奉的神除掉,去侍奉耶和华。 若是你们以侍奉耶和华为不好,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侍奉的:是你们列祖在大河那边所侍奉的神呢?是你们所住这地的亚摩利人的神呢?”(约书亚记24:2,14-15)
亚伯拉罕的兄弟拿鹤及其后裔同样崇拜其他神,这一点从居住在拿鹤城的叙利亚人拉班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崇拜偶像或家神,这些偶像后来被拉结偷走(创世记24:10;31:19,30,32,34)。更多关于这些偶像的信息见第一卷第1356节。摩西在《出埃及记》中明确提到,耶和华向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以沙代神的身份显现,他们并不认识耶和华这个名字(出埃及记6:2,3)。
【3】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了解亚伯兰在年轻时的信仰状态,即他像其他的异教徒一样崇拜偶像。即便在迦南地,他也并未完全从内心否定沙代这个神的存在。因此,此处提到“我是沙代神”,这句话在圣经字面意义上指代了亚伯兰所信仰的神的名字。通过这个名字,主在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面前首次显现,正如《出埃及记》6章3节所示。
【4】主选择首先通过“沙代”这个名字在他们面前显现的原因是,主不愿意突然且草率地摧毁任何人从儿童时期开始就深植心中的宗教信仰和崇拜习惯。这样做等同于从根本上摧毁深根于心的神圣敬拜和礼仪,而主从不粗暴地破坏,而是选择温和地引导改变。从儿童时期开始根植的神圣崇拜具有这样的特质:它不能接受强制性的改变,而需要通过缓和与怜悯的方式逐渐调整。对于那些在尘世生活中虽崇拜偶像,但仍然维持相互之爱的异教徒而言,他们的神圣崇拜习惯,由于从幼时就深植于心,在来生中不会被立即摒弃,而是逐渐地被转变。那些生活在相互之爱中的人,真信仰的良善与真理更易于被植入,并且他们之后会愉快地接受。因为爱是最佳的土壤。因此,对于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也是如此,主容许他们保留对“沙代”这一神的称呼,甚至宣称自己就是“沙代”神,这一切都基于其深远的含义。
【5】译者常将“沙代”翻译为全能者,有些则译为打雷之神;但其实际含义指的是试探者,及经历试探后的赐福者。正如在《约伯记》中多次提及,因为约伯身处试探之中,这可以从以下几处得到证实:
神所惩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轻看沙代的管教。(约伯记5:17)
因沙代的箭射入我身……神的惊吓摆阵攻击我。(约伯记6:4)
他放弃了对沙代的敬畏。(约伯记6:14)
我真要向沙代说话,我愿与神理论。(约伯记13:3)
他伸手攻击神,以骄傲攻击沙代。(约伯记15:25)
愿他亲眼看见自己的灭亡,亲自饮沙代的忿怒。(约伯记21:20)
论到沙代,我们不能测度;他大有能力,有公平和大义,必不苦待人。(约伯记 37:23 )
在《约珥书》中也提到:
哀哉!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这日来到,好像毁灭从沙代来到。(约珥书1:15)
从“沙代”这个词本身可以看出,它意味着荒废,因而关联到试探,因为试探是一种灵性上的荒废。但由于它源自叙利亚的外邦人信仰,因此“沙代神”不称为“沙代Ellohim”,而是“沙代El”; 在《约伯记》中仅以“沙代”称呼,而“El”或“神”则是分别提及的。
【6】因为试探之后的安慰,他们也将由此而来的善归于沙代,如在《约伯记》中提到的(约伯记22:17,23,25,26)。然后是由此而来对真理的理解(约伯记32:8;33:4)。沙代被视为真理之神,因为荒废、试探、惩戒和责备从来不属于良善,而是属于真理。
由于主通过沙代在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面前显现,这个名字也在先知书中保留了下来,但在那里沙代被理解为真理。例如,在《以西结书》中说:
我听见(基路伯)翅膀的响声,像大水的声音,像沙代的声音,也像军队哄嚷的声音。(以西结书1:24)。
院宇也被耶和华荣耀的光辉充满。基路伯翅膀的响声听到外院,好像沙代神说话的声音。(以西结书10:4,5)
在这些经文中,“耶和华”象征良善,“沙代”代表真理;“翅膀”在圣经中也同样在内在意义上象征真理。
【7】以撒和雅各也以相同的意义称呼沙代神,即他试探并解救他们脱离试探,然后赐福。当雅各逃避以扫时,以撒对他说:
愿沙代神赐福给你,使你生养众多。(创世记28:3)
当雅各的儿子们前往埃及购买粮食时,他们非常害怕约瑟,雅名对他们说:
但愿沙代神使你们在那人面前蒙怜悯,释放你们的那弟兄和便雅悯回来(创世记42:14)
雅各(后来被称为以色列)祝福约瑟,他在试探中的苦难比他的兄弟们更多,并从中被解救。雅各说:
你父亲的神必帮助你;那沙代神必将天上所有的福,……都赐给你。(创世记49:25)
所有这些表明了为什么主最初愿意通过亚伯兰所崇拜的沙代神来代表自己,并且为什么他说“我是沙代神”;同样,他后来对雅各说“我是沙代神,你要生养众多”(创世记35:11)。另一个原因是,在之前的内容中,试探在内在意义上被提及。
【8】那些人对沙代的崇拜起源于这样一个事实:就像某个民族的情况一样(关于这个民族,蒙主怜悯,将在后文中提到),那些属于古教会的人经常听到有灵责备他们,也有灵在之后安慰他们。责备他们的灵被感觉在左侧手臂下方。当时有天使在头部,他们管理这些灵并调节责备。因为古教会的人认为灵所说的一切都是神圣的,他们称那个责备的灵为“沙代”;因为之后也有安慰,他们称他为“沙代神”。
当时的人们,包括犹太人,因为他们不了解圣经的内在意义,认为所有的恶和所有的试探,像所有的善和所有的安慰一样,都是来自神。但事实并非如此,这可以在第一卷(参245,592,696,1093,1874,1875节)中看到。
1993、“你当在我面前行走”象征信仰的真理,这可以从“行走”的意义得知,即按照信仰的真理生活(参519节)。此外,从“道路”的意义得知,行走的道路所表述的是真理(参627节)。
1994、“且要完全”象征良善,这可以从“完全”的意义得知,即从真理中行善,也就是从真理的良心中行善,因此是出于仁义,因为这是良心的来源,关于它的意义参见第612节。这里在内义上谈论的是主,通过“完全”象征着仁义的良善,因为良善出于仁义,以至于从中产生的真理本身就是良善。
1995、第二节 “我在我和你之间立约,并且极其地使你增多。”
“我在我和你之间立约”象征耶和华,即内在人(the Internal Man),与内部人(the Interior Man)的结合。“并且极其地使你增多”象征真理之情感的无限繁衍。
1996、“我在我和你之间立约”象征耶和华,即内在人(the Internal Man),与内部人(the Interior Man)的结合。这可以从“约”的意义得知,即结合。每当圣经中提到耶和华与人之间的约,在内在意义上并不意味着别的,而是主与人的结合。耶和华与雅各后裔之间所立的众多约,代表的也只是这个。因为在第一卷第665-666,1023,1038,1864节中已经确认过,这里再提就显得多余了。
主的内在之人是耶和华,因为他从耶和华受孕;而内部人则在此由“亚伯兰”象征。因此, “我在我和你之间立约”象征耶和华,即内在人(the Internal Man),与内部人(the Interior Man)的结合,也就是与主的人性本质的结合。
1997、“并且极其地使你增多”象征真理之情感的无限繁衍,这可以从“增多”的意义得知,它指的是关于真理的事物(参43,55,913,983节)。因为这里讨论的是主,意味着从善中产生的真理的无限繁衍(参1940节)。
有两种情感,即良善的情感和真理的情感。良善的情感是出于对良善的热爱而行善,真理的情感是出于对真理的热爱而行善。这两种情感乍看之下似乎是相同的,但在本质和起源上是不同的。良善的情感,即出于对良善的热爱而行善,主要属于意志;而真理的情感,即出于对真理的热爱而行善,主要属于理智。因此,这两种情感彼此区分,就像意志和理智一样。良善的情感来自属天的爱,而真理的情感来自属灵的爱。良善的情感只能用于属天人,而真理的情感用于属灵人。什么是属天和属天人,以及什么是属灵和属灵人,在第一卷中已经充分说明。
远古教会,即洪水之前的教会,是在良善的情感中;而古教会,即洪水之后的教会,是在真理的情感中; 因为前者是属天的教会,而后者是属灵的教会。在天堂中的所有天使都分为属天的和属灵的,属天的天使处于良善的情感中,属灵的则处于真理的情感中。对前者,主显现为太阳;而对后者,主显现为月亮(参1529-1531和1838节)。当主将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结合时,他将这种真理的情感与良善的情感——出于对良善的热爱而行善的情感——结合起来。因此,通过“极其地使你增多”象征着从良善中产生的真理的无限繁衍。
1998、第三节 亚伯兰面伏于地,神与他说话,说。
“亚伯兰面伏于地”象征崇拜。“神与他说话,说”象征直接领受的程度。称为“神”是因为通过亚伯兰所崇拜的沙代神代表主,并且讨论的是关于真理与良善的结合。
1999、“亚伯兰面伏于地”象征崇拜。这一点无需解释。脸面伏地是上古教会以及古人表达崇拜的虔诚方式。他们以这种方式表达崇拜的原因是,“脸面”代表内心,而“伏于地”代表内心的谦卑状态。因此,在犹太代表教会中,这成为一种敬畏的行为。
当心灵保持这些认知时,心灵本身就会向地狱低头,身体也会俯伏,在主将其抬起之前不会抬起;这发生在每一次真正的谦卑中,
真正的崇拜或内心的谦卑意味着在主前脸面伏在地上,这是自然的动作。实际上,内心的谦卑意味着承认自己只有污秽,同时承认主对这样的人的无限怜悯。当心智保持这些认知时,心智自身会感到卑微,仿佛要下沉到地狱一般,身体也会跟着俯伏在地。在主亲自将人抬起之前,他是不会自己站起来的。这种情况发生在每一次真正的谦卑中,并伴随着一种感受,即感受到主的怜悯将自己提升。上古教会的人就是以这种方式表现谦卑的。然而,那些不是出于内心谦卑流出的崇拜则不同(参1153节)。
【2】主崇拜并祈祷他的父耶和华,这在福音书中是众所周知的,并且他这样做是如同对另一个人,尽管耶和华在他里面。但当时主所处的状态是他的谦卑状态,这在第一卷已经说明,即当时他处于从母亲那里继承的软弱人性中。但随着他逐渐脱去这种人性并穿上神性,他的状态就不同了,这种状态被称为他的荣耀状态。在第一种状态中,他崇拜耶和华如同对另一个人,尽管耶和华在他里面,因为,如前所说,他的内在人是耶和华。然而,在后一种状态中,即荣耀状态中,他与耶和华对话如同对自己,因为他就是耶和华。
【3】然而,除非知道什么是内在,以及内在如何作用于外在,还要知道内在和外在如何区分和分离并且结合在一起,否则无法理解这一切的真相。然而,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类似的事物来说明,即通过人的内在及其对外在的影响和作用。关于人有内在、内部或理性以及外在,可以参见之前的第1889和1940节。
人的内在是使人之所以为人并区别于动物的部分。通过这个内在,人死后可以永远活着,并且通过内在,主可以将他提升到天使之间。这使人成为人并且是人的最初形式,通过这个内在,主与人结合。最接近主的天堂本身由这些人类的内在组成,这些内在甚至高于最内在的天使之天,因此这些内在属于主本身。因此,整个人类都是最直接地呈现在主的眼前。在地球上存在的距离在天堂中是不存在的,更不用说在天堂之上了(参1275和1277节)。
【4】人的内在自身并没有生命,只是接收主生命的形式。一个人陷在恶中有多深,无论是实际的还是遗传的,他就会在多大程度上与这个内在分离,这个内在是主的,并且在主那里,因此人也就与主分离了。因为那个内在虽然附属于人,并且与他不可分离,但只要人远离主,他就像是与那个内在分离(参1594节)。但是,这种分离不是从内在的完全拔除,因为那样的话,人就不能在死后继续活着了。而是他的那些能力,即理性和外在的人,与内在之间的不一致和分裂。不一致和分裂有多大程度,分离就有多大程度;但如果不一致和分裂不存在,结合就有多大程度。人通过内在与主结合,这发生在多大程度上存在于仁爱与仁义中,因为仁爱与仁义使之结合。这是在人类中的情形。
【5】但主的内在是耶和华自己,因为是从耶和华受孕的,不能分开并成为另一个人的亲属,就像一个由人类父亲孕育的儿子一样。因为与人类不同,神性是不可分割的,而是始终保持独一且相同,并保持不变。主将人性本质与这个内在结合。
由于主的内在是耶和华,不是像人类内在那样的接收生命的形式,而是生命本身。通过这种结合,主的人性本质也同样成为了生命。因此主多次说他是生命,如在《约翰福音》中所说:
因为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他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约翰福音5:26)
除此之外,在《约翰福音》的其它地方也有提到,如第1章4节,第5章21节,第6章33,35,48节,第11章25节。
“子”用来表示主的人性本质。因此,主在人性中遗传自母亲的部分有多大程度,他就在多大程度上显得与耶和华分开,并且像与另一个人一样崇拜耶和华。但他在多大程度上脱去了这个人性,主就多大程度不再与耶和华分开,而是与他合一。第一种状态,如前所述,是主的谦卑状态,而第二种状态是他的荣耀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