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使女在你手下”象征这个新形成的理性被置于与良善相结合之真理的情感之下,这一点从“手”的象征意义即权力中得到确认(参878节),以及从“埃及人夏甲”象征事实性知识的情感这一意义中得到确认,这也在先前已经讨论过。当理性通过内在人对外在知识情感生活的流入而形成之后,这里的“使女”也被理解为那个尚在母体(子宫)中脆弱的理性。而当它诞生并成长之后,则通过“以实玛利”象征,这一点将在后续部分讨论。主对于自己处的理性拥有控制权,并且他以自己的能力使其顺服,这一点将在后面的内容中更加明确地展示。
1921、“你可以按着你眼中看为好的对待她”象征着统治权,这是不言自明的。在更深层的含义中,这表达了主凭借自己的力量,克制、征服并排除了那些从遗传上来的、入侵他初级理性的邪恶。正如之前所述,理性是由内在人,即耶和华(作为父亲)所孕育,而由外在人(作为母亲)所生产的。任何来自外在人的东西都携带了遗传属性,包括邪恶在内。主正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克制、征服并排除了这些邪恶,并最终将它们神性化。这一切都基于个人的力量,正如本节所展示的每一个细节:例如“使女在你手下”,表示理性完全受到主的控制;而“你可以按着你眼中看为好的对待她”,则象征着主对理性拥有统治权;接着“撒莱苦待她”,表示了征服的过程。
【2】这段话是针对撒莱的,她象征着主自己拥有的理智真理,正是借此智慧,他进行思考(参1904节和1914节)。通过该真理,他不仅对理性拥有控制权,也掌控了外在人的自然属性。任何依靠理智真理进行思考并通过神性良善(这善也是主的,因为神性良善是父的,而主没有除父以外的其他什么灵魂)来直接领受的人,无法做出其他选择,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行事。因此,由于他凭借自身的力量克服并排除了遗传而来的邪恶,同样地,他也利用这股力量将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结合在一起,这两者之间,一个是另一个的结果。
【3】被耶和华所孕育的,没有别的内在,也就是说,除了耶和华外,没有别的灵魂。因此,在最真实的生命层面上,他就是耶和华本身。耶和华或神性本质是不可分割的,这与人类中父亲的灵魂孕育出子女的情形不同。子女与父亲的相似性减少,意味着他们与父亲的关系也随之疏远,这种疏远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剧。因此,父亲对子女的爱会随着子女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然而,主在其人性本质成长的过程中,却没有远离,反而是不断地靠近,直至与神性本质完美合一。这清楚地表明,他与耶和华父是同一的存在,正如他在《约翰福音》14章6节、8-11节中明确教导的那样。
1922、“她被贬低了”象征着征服,这一点从之前所述的内容中可以得出。
1923、“她就从撒莱面前逃走了”象征这个初步形成的理性的愤怒,这一点不需额外解释;因为逃离某人的面前,本质上是无法忍受对方的存在,这是愤怒的一种表现。这里描绘了理性对理智真理的愤怒,原因是真正的理智,或者说主,希望将它贬低或征服。当理性与理智发生冲突时,内心的战斗,以及被征服一方的愤怒就会爆发,这正如在试探中所发生的,试探本质上是内心的斗争,是围绕权力和统治的辩论和冲突,涉及恶与善的对立。
1924、第七节 耶和华的天使找到她,在旷野的水泉旁,书珥路上的泉水边。
“耶和华的天使找到她”象征内部人的思维;“耶和华的天使”在此象征由主的内在人引发的内部思维。而“在旷野的水泉旁”象征尚未获得生命的自然真理;“书珥路上的泉水边”则象征这些真理来源于事实性知识。
1925、“耶和华的天使找到她”象征内部人的思维,特别是指在主的层面上,这一点可以通过“耶和华的天使”的象征意义和所代表的含义来确认。圣经中多次提及“耶和华的天使(或使者)”,每当以积极的含义出现时,它都代表并象征着与主相关的某种核心本质;具体代表和象征什么,则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有些天使被派遣给人类,并通过先知发言,但他们所传达的信息不是源自天使本身,而是通过天使从主而来的;因为在那种情况下,他们的状态使得他们认为自己就是耶和华,即主。但当他们完成使命后,他们就会回到自己原先的状态,并如同从自己出发一样说话。
【2】正如那些传达主的话语的天使,基于我在来生中获得的众多经验,今天我得以认识这一点,蒙主怜悯,这些经验将在后续中被揭示。这解释了为什么天使有时会被称作耶和华,正如那个在荆棘丛中以火焰形式向摩西显现的天使,圣经这样描述:
耶和华的天使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耶和华神见他过去要看,就从荆棘里呼叫说:“摩西!摩西!”……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又对摩西说:“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耶和华-你们祖宗的 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出埃及记3:2,4,14,15)
这表明,那位以火焰的形式在荆棘丛中显现给摩西的是一位天使,并且他以耶和华的名义说话,因为主或耶和华通过他发言。
【3】为了通过声音——自然状态下的有节奏声音——与人交流,主借助天使的服务,以神圣之力充满他们的同时,暂时抑制他们的个性,让他们认为自己就是耶和华。因此,最高层次的神圣耶和华就这样降至人类的视觉和听觉所能达到的自然界最低层。例如,在《士师记》中说:
耶和华的天使向基甸显现,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 基甸说:“主啊,……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耶和华观看基甸,说:“你靠着你这能力去……”耶和华对他说:“我与你同在。” (士师记6:12-14,16)
基甸见他是耶和华的天使,就说:“哀哉!主耶和华啊,我不好了,因为我觌面看见耶和华的天使。” 耶和华对他说:“你放心,不要惧怕。” (士师记6:22-23)
在这个故事里,虽然出现的是天使,但在那特定的时刻,天使并不认为自己是除耶和华或主以外的任何人。在《士师记》的另一段中还说:
耶和华的天使从吉甲上到波金,对以色列人说:“我使你们从埃及上来,领你们到我向你们列祖起誓应许之地。我又说:‘我永不废弃与你们所立的约。 (士师记2:1)
这些例子中,天使以耶和华的名义发言,尽管实际上是耶和华自己的行为,正如圣经其他部分多次提到的那样。
【4】这解释了天使如何通过先知发言的方式——实际上是主亲自发言,尽管是借助天使,但天使本身并未独立发言。这一点从圣经多处可以证实,明确指出圣言来源于主,如在《马太福音》中所述:
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 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马太福音1:22-23)
以及其他多处经文。因为主通过天使与人沟通,所以在圣经中,主有时也被称作天使。这时,天使代表了与主相关并源自主的核心属性,如此处所示,指的是主内在的思维。因此,在这一节中,天使也被称为耶和华和神,正如在第13节中说:
夏甲就称那对她说话的耶和华为“看顾人的神”。 (创世记16:13)
【5】在其它地方,通过天使也表示了主的特别意义,例如在《启示录》中说:
那七星是七个教会的天使。(启示录1:20)
这里,并没有实际的“教会的天使”,而是通过“天使”象征了教会的本质,从而指向各教会所代表的主的不同方面。同样,在《启示录》中还说:
(我见圣城新耶路撒冷)有有高大的墙,有十二个门,门上有十二位天使,门上又写着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名字。 (启示录21:12)
这里,“十二个天使”所象征的与“十二个支派”一致,代表了所有与信仰相关的事物,因此指向信仰及其一切来自主。再如,在《启示录》中说:
我又看见另有一位天使飞在空中,有永远的福音。 (启示录14:6)
这里的“天使”象征的是完全属于主的福音。
【6】在《以赛亚书》中说:
他面前的天使拯救他们,他以慈爱和怜悯救赎他们;在古时的日子常保抱他们,怀搋他们。(以赛亚书63:9)
这句话通过“他面前的天使”象征主对全人类的怜悯,即他对全人类的救赎。雅各给约瑟的儿子们祝福时也提到:
救赎我脱离一切患难的那天使,赐福与这两个孩子。(创世记48:16)
这里,“天使”象征主的救赎。在《玛拉基书》中说:
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他的殿;立约的天使,就是你们所仰慕的,快要来到。(玛拉基书3:1)
在这里,“天使”明确指代主,特别是提到“立约的天使”以预示主的降临。在《出埃及记》中还说:
看哪,我差遣使者在你前面,在路上保护你,领你到我所预备的地方去。他是奉我名来的,你们要在他面前谨慎,听从他的话,不可惹他。(出埃及记23:20,21)
现在我们明白,在圣经中,“天使”代表主,但具体代表主的哪些方面,则需要根据内在意义的上下文来解读。
1926、这里所提到的“耶和华的天使”,实际上指的是源自主的内在人的内部思维。如前所述,这一点可以通过整个上下文来确认。这里所说的“内部”是指主里面与他的内在人或耶和华相结合的那一部分。这种结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他在世的早期童年阶段一直持续到生命的最后阶段;主要是通过经历试探和取得胜利来实现的。每一场试探和胜利都促进了一次更深的结合。随着他与内在人或耶和华的结合程度加深,他的内在思维也相应地变得更加深邃,而理智真理也更加与神性良善紧密结合。这种思维被认为是源自主的内在人的内部思维,而在这里,它特别通过“耶和华的天使”来代表和象征。
1927、这里“在旷野的水泉旁”象征尚未获得生命的自然真理,这一点从“水泉”象征真理,以及“旷野”(或“沙漠”)象征仍然缺乏生命力的事物的意义中可以看出。这与《路加福音》中关于主的描述相似:
那孩子渐渐长大,心灵强健,住在旷野,直到他显明在以色列人面前的日子。(路加福音1:80)
这“水泉和旷野”的象征意义,可以通过圣经中的多处内容得到证实。但是,因为在后续的讨论中会频繁提及泉水和沙漠,特别是它们的这种象征意义,在那里,蒙主怜悯,这个意义将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关于自然真理尚未获得生命的具体含义,将在后面的内容中阐明。
1928、“书珥路上的泉水边”则象征这些真理来源于事实性知识,这一点可以通过“泉水”代表真理,“路”意味着通向真理的路径以及由真理延伸出的事物,“书珥”则指那些还像处于旷野中一样的事实性知识,即尚未获得生命的知识。当这些事实性知识与那些充满天堂之爱的真理结合或相联时,就被认为是获得了生命。从这种结合中产生真理的生命。这种结合类似于天堂中群体间的结合,它们之间存在对应的关系。因为就其内在而言,人相当于一个微缩的天堂。那些未按照天堂群体的形式结合的事物或真理尚未获得生命,因为在这之前,天堂的爱不能从主那里适当地流入。只有当形态相似,或者当人的微缩天堂成为最大天堂的相应映像时,它们才首次获得生命。在这之前,无人可被称为属于天堂的人。
【2】主基于自身治理整个天堂,他在世时将其人性本质中的真理和良善重新安排成了一种秩序。然而,他意识到自己的理性在初始阶段并非如此,正如之前在第4和5节中提到的,因此深思并认识到,源自事实性知识的自然真理还未获得生命,即,还未被重新安排入那天堂的秩序中。此外,信仰中的真理除非与生活在爱中的人相结合,否则它们是没有生命的;所有信仰的真理都源自爱,存在于爱之中。只有当它们处于爱中并源自爱时,它们才具有生命。生命存在于爱之中,绝非存在于缺乏爱的真理之中。
【3】“书珥”象征着那些尚未获得生命的事物实知识,这一解释基于书珥的地理位置和象征意义。书珥是一个靠近红海的旷野(或沙漠),位于通往埃及的方向,正如摩西在《出埃及记》中所记载:
摩西领以色列人从红海往前行,到了书珥的旷野,在旷野走了三天,找不着水。(出埃及记15:22)
此外,关于其朝向埃及的位置,在《创世记》中提到以实玛利的后代居住在“从哈腓拉直到埃及前的书珥”(创世记25:18)。在《撒母耳记上》中也有类似的记载,表明书珥位于面对埃及的方向。这些描述表明,“书珥”代表了那些还处于“旷野”状态的初步事实性知识,即那些还未按照天堂群体的方式结合的知识与其它知识结合的知识。因为“埃及”,与之相对的地方,在圣经中多次被用来象征各种形式的事实性知识。
1929、“耶和华的天使找到她,在旷野的水泉旁,书珥路上的泉水边。”这一场景的象征意义从其字面意义中并不明显,特别是考虑到这是一段历史记载。这种历史意义与那些元素所表达的象征意义看似相距甚远。然而,当人们阅读这段文字时,天使从中理解到的意义却是这样。天使们并不把夏甲、水泉、旷野、路、旷野这些具体的事物当作实际的概念。对他们而言,这些事物都不会深入理解,而是在接触的第一层面上就消散了。但他们能够理解“夏甲”“泉水”“旷野”“路”和“书珥”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并基于这些象征意义构建他们的天堂思想,因此能够理解主的话语。对天使而言,圣经的内在意义是他们理解的圣经。
1930、第八节 对她说:“撒莱的使女夏甲,你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夏甲说:“我从我的主母撒莱面前逃出来。”
“对她说:‘撒莱的使女夏甲’”象征着信息的传递。“你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是关于当前状态的询句。“夏甲说:‘我从我的主母撒莱面前逃出来’”象征回应和愤怒。
1931、“对她说:‘撒莱的使女夏甲’”这句话象征着信息的传递。这一点可以从上下文中得到确认,因为天使如此称呼夏甲,就像是在向她传达信息。在圣经中,耶和华向人提问而人回答的情形很常见,即使耶和华事先已经知晓一切,包括事实、原因和目标,乃至于所有最细微和最深层的事物。但人自身并不知晓这些,常常认为他们在隐秘之处所作所为,包括他们的思想,都无人得知,因此按照自己的信仰行事。然而,实际上普通的灵比人更能感知人类的思想;天使灵能洞察更深层的思维;而天使本身则能直接领受更深层次的内容,如原因和目的,这是人类所鲜少了解的。这一点是我通过多年经验和不断的观察所获得的。既然这些灵和天使能够感知这些事物,那么无所不知、无限的主或耶和华,赋予所有生灵感知能力的他,怎可能不知道呢?
1932、“你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是关于当前状态的询句,因此可以得知相关情况。
1933、“夏甲说:‘我从我的主母撒莱面前逃出来’”象征回应和愤怒,从她的话中可以明显看出。关于愤怒的讨论,请参见之前的第4节,那里提到了相同的表达。因为“面”象征着内心,正如之前在第358节注释中所展示的,它代表了愤怒和其它深层次的情感。
1934、第九节 耶和华的天使对她说:“你回到你主母那里,在她手下降卑你自己。”
“耶和华的天使对她说”象征着主的内部人(the Interior Man)的回应。“你回到你主母那里”象征应该认识到,不应依赖自身,而应依赖于内在的真理及其情感。“在她手下降卑你自己”象征应当强迫自己顺服于内在真理的权柄之下。
1935、“耶和华的天使对她说”象征着主的内部人(the Interior Man)的回应,这里,“耶和华的天使”象征主的内部思维(参1925节)。因为它关乎思维,所以也是一种回应。主的这种内部思维源自于对理智真理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来自于神性良善本身。正如先前所述,这样的思维在人类中是不存在的,也不可能存在。
人也拥有内部的思维,这种思维从主那里通过他们的内在人流入到内部理性中,这一点在那些具有良心的人中尤为明显。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外在人中的恶与伪和内部人的善与真相冲突。然而,这种人类的思维与主的思维相比,远远不在一个层次上,因为主的思维源自于对理智真理的情感,这是他独有的属性。
那些没有良心的人,无法拥有内部思维,因此在他们中间不会存在任何形式的冲突。这是因为他们的理性与身体感官是一致的。尽管善与真从主那里不断地流向他们,但他们无法感知到这一点,因为他们立即将其扑灭和压制。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相信任何信仰真理的原因。
1936、“你回到你主母那里”象征应该认识到,不应依赖自身,而应依赖于内在的真理及其情感,这里的“主母”(或“女主人”)象征着对内在真理的情感。但是,“撒莱”“撒莱的妻子”和“主母撒莱”具体象征什么,是难以描述的,因为我们无法构建一个具体的概念;就像先前提到的,这甚至超出了天使的理解范畴。这段话暗示了主对那些最初维持他理性的表象的看法,即不应信赖这些表象,而应信赖那些即便在理性面前似乎难以置信的神性真理。
对于所有神性真理来说,情况都是这样。如果用理性来判断,这些真理是难以接受的,因为它们超越了理性的理解范围。除了主自己,没有任何人、灵魂或天使能够自主生存。人、灵或天使所体验到的生命,实际上只是生命在他们身上的一种外显表象。对于那些基于错觉来做出判断的理性来说,这个观点可能难以接受。然而,我们仍然应当相信它,因为这是真理。
【2】神性真理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圣经中的每一个词汇都蕴含了无限的深意,尽管它们在人类看来是如此简单甚至粗陋。这些词汇所包含的意义甚至超越了整个天堂,其中的奥秘能够由主以永远变化的形式呈现在天使面前;对于理性来说几乎是无法接受的,使得它不愿意接受,但这是绝对的真理。
【3】神性真理还告诉我们,如果人们的行为是出于寻求个人功德,或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荣誉和名声在来生,在来生就不会因为行善而获得奖赏。同样,如果某人的行为出于真正的善意,即使是做了错事,他们也不会受到惩罚。在这里,最重要的是内心的动机而非外在的行为。这一点,对于那些习惯于从外在条件进行推断的理性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但因为这是真理,我们不应该仅仅依赖于理性的判断。
【4】神性真理揭示,那些在来生仅期望最少快乐的人,将由主赐予最大的快乐;反之,那些期待最大快乐的人,却将得到最少。此外,在天堂的快乐中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优越性,优越性越大,地狱的痛苦也越大。在天堂的荣耀中,连一丝世俗的荣耀也不存在。这些观点虽然与人的理性思维相冲突,但我们仍需坚信它们是真的。
【5】另一个神性真理是,一个人越是认识到自己没有智慧,他实际上越智慧;而越是认为智慧源自自己,他实际上越愚昧,因此,越是将智谋归功于自我。理性对此也持否定态度,认为非自身所产生的即为虚无。
如此例子不胜枚举,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明白,不应盲目信赖理性。理性深陷于错觉和表象之中,它拒绝接受那些剥离错觉和表象后的真相,尤其是当它沉浸在自我之爱及其欲望中,以及基于错误信念的推理时。关于这一点,还可以参考之前第1911节的注释。
1937、“在她手下降卑你自己”象征应当强迫自己顺服于内在真理的权柄之下,这个概念是显而易见的。在原文中,“降卑自己”是通过一个表示“使受苦”的词汇来表达的。在圣经的深层含义中,使自己受苦实际上意味着强迫自己,这一点从圣经的许多段落中都可以得到证实,其具体含义将在后续讨论中展开。
人应当强迫自己行善、遵循主的命令并言说真理,这相当于“在主手下降卑自己”,或者说,顺服于神性之善与真的权柄之下。这背后包含了比表面上看更深的奥秘,难以用简单的语言全面解释。
【2】有些灵生前坚信,既然所有的善都源于主,而人无法凭借自身行出任何善,因此他们未曾强迫自己采取行动,而是选择了放任自流,相信任何尝试都将是徒劳。他们等待着对他们意志中努力的直接流入,并未主动去实践任何善行;当面对邪恶试探时,他们由于未感受到来自内心的反抗,所以就选择了顺其自然,认为这是被允许的做法。但这样的人仿佛失去了自我,没有明确的方向或决断力,因此被认为较为无用。他们容易受到善恶双方的影响和操纵,尤其是频繁遭受邪恶的利用。
【3】然而,那些努力对抗恶和伪的人,尽管最初以为这是依靠自己或自身力量所为,但后来意识到他们的尝试实际上一切都是源自主的恩赐,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努力。这样的人在来生中不会受到恶灵的牵引,反而是幸福之人。这表明人确实应当努力去践行良善和言说真理。这背后的深奥真理是;通过这种方式,人将被赋予主所赐的天堂特质;人的天堂特质在他主动的思想努力中得以形成,看似是个人的自我驱动,实则是获得了主的引领。
【4】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个概念,我们需要理解:即使在看似被强制向善的情况下,也存在一种内在的自由。这种自由虽然在强制的表象下不易被察觉,但它确实存在。例如,那些为了某个目标而愿意面临死亡风险的人,或是那些为了健康而愿意忍受身体痛苦的人,他们的行为是出于自愿的,因此包含了一定的自由。即便在面对危险和痛苦时,自愿或自由的感觉可能会暂时消失,但这种自愿性的本质仍然存在。
同样,对于那些强迫自己行善的人而言,他们内心深处有一份自愿,因此也就有了自由。这种自愿和自由来自于他们追求的目的——遵循主的指示,以及对死后灵魂救赎的期待。这些深层的动机,虽然人们可能未完全意识到,但它们是为了达到更崇高的目标:主的王国,乃至主自己。
【5】在试探中尤其明显,当人们抵抗那些由恶灵注入和暗示的恶与伪时,他们拥有比任何非试探状态下更大的自由,尽管人们在那时可能无法完全感知到这一点。这种内在的自由源于他们征服邪恶的愿望,它的力量与他们所对抗的邪恶相匹配,否则他们根本无法进行战斗。这种自由是由主赋予的,主悄悄地将它植入人的良心中,并使人能够好像依靠自身力量一样战胜邪恶。通过这种自由,人获得了一种个性,这使得主能在其中施行善。如果没有这种通过自由获得的个性,即主所赐予的,人就无法进行改造,因为他无法获得新的意志,即良心。这种被赋予的自由成为了主的善和真流入人心的通道。因此,那些在试探中不依赖这种自愿性或自由来抵抗的人将会失败。人的生命存在于所有形式的自由之中,因为自由是他的爱所在。人们认为任何基于爱的行动都是自由的。
【6】在那自由的时刻中,当人们努力抵抗恶与伪,致力于行善时,他们实际上是被天堂之爱所充满,这爱是主悄然注入并借此创造他们的“自我”。因此,主希望这自我看似属于人自己,尽管实际上不是。这种在肉身生活中看似出于强迫行事而如此接受的“自我”,在来生被主以无穷的喜乐和幸福所充实。这类人也会逐步获得启示,明白并坚定地认识到一个事实:他们并没有从自身出发强迫自己做出任何微小的努力,他们所有关于意志的努力,哪怕是最细微的尝试,都是源自主的。原因在于,这种看似源自他们自身的现象实际上是为了让主能够赐予他们一种新的意志,如同他们自己的意志,并通过这种方式让天堂之爱的生活成为他们的一部分。因为主希望将属于他的一切传递给每一个人,因此,他愿意分享天堂之美,使其在人内显现,虽然这并非真正属于他们。天使们就生活在这样的“自我”之中;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到所有的善与真都源自主,就在多大程度上享受这种“自我”的喜悦与幸福。
【7】那些轻视并拒绝所有善与真的人,以及那些不愿意信仰任何与他们的欲望和推理相冲突之事的人,他们无法强迫自己,因此也无法获得这种基于良心的“自我”或新的意志。从上述内容可以清楚看出,主动强迫自己与被动地被强迫是不同的;因为被他人强迫去行善从未能真正带来善的本质,而主动强迫自己却源自一种未被认知的自由——因为来自主的引导永远不是强制的。这里有一个普遍原则:所有的善与真都必须在自由中播下,否则,心灵的土壤就无法成为接纳和培养善的场所,实际上,没有适合种子生长的土壤。
1938、第十节 耶和华的天使对她说:“我必使你的种大大增多,甚至不可胜数。”
“耶和华的天使”象征内部人(the Interior Man)的思维。“我必使你的种大大增多”这句话象征着,当理性人把自己置于与善紧密相连的理智真理的统治权柄之下时,他所结的果实将会丰盛。”“甚至不可胜数”象征超乎测量的增多。
1939、“耶和华的天使”象征内部人(the Interior Man)的思维,这一点从前面的经文中可以得到证实,因为在那里使用了相同的表达。
1940、“我必使你的种大大增多”这句话象征着,当理性人把自己置于与善紧密相连的理智真理的统治权柄之下时,他所结的果实将会丰盛。这一点从“种子”象征爱与信仰的含义中得到解释(参1025,1447,1610节)。在此,通过“增多种子”,象征着当理性自我屈服于更深层次的真理或神性之时,属天之爱在理性中的丰富成果。“增多”一词用于描述真理的扩展,“繁殖”则用于描述良善的增长,正如在第43,55,913和983节中所解释和展示的。然而,由于讨论的对象是主,这里的“增多”特指丰盛地结果实,因为在他的理性中,所有的真理都转化为良善,进而成为神性。这是此处所宣告的内容。对于人而言,其理性是通过主的真理或对真理的情感来形成的,这种情感成为他行动的良善源泉。
【2】为了理解人的理性如何实现“增多”和“繁殖”,必须先了解这一过程与流入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里面都存在一个内在人、一个居于中间位置的理性人和一个外在人。正如之前所述,内在人构成了人的核心本质,使人区别于没有这种内核的动物,这个内在人仿佛是主进入人,即从主来的属天和属灵事物流入人的门户或入口。人无法完全理解在这个层面上发生的事情,因为它超越了人赖以思考的理性层面。看起来是人之“自我”的这个理性,实际上它屈服这个核心或内在人。主的属天之爱和信仰,通过这个内在人流入人的理性,并通过理性进入外在人的知识。然而,这种流入如何被接受,取决于每个人的具体状态。
【3】除非理性向主的善和真屈服,否则那些由主而来的流入,理性可能会压制、拒绝或歪曲它们,特别是当这些流入触及到基于感官的事实性知识时,情况会更为严重。这正如主在《马太福音》第13章3-7节、《马可福音》第4章3-7节、《路加福音》第8章5-7节中所讲的比喻,种子可能落在路旁、石头地上或荆棘中。但如果理性顺从并信仰主,即信仰主的话语,那么理性就如同好土,种子落在其中便能结出丰盛的果实。
1941、“甚至不可胜数”象征超乎测量的增多,显而易见,无需额外解释。这里所讲的是真理,因良善而获得的巨大增长。在讨论主时,涉及到的是内在意义是我们无法用言语表达,因为他的一切都是神性和无限的。因此,为了我们能够构建一个关于真理如何从良善中增长的概念,我们需要探讨人的情况。对于那些生活在善中的人,即在仁爱和仁义之中,由主所赐的种子会如此地繁殖和增多,以至于无法计算其数量。这种增长尽管在尘世中不那么显著,但在来生中,将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因为,只要人还活在肉体中,种子就处在肉体的土壤中,与复杂和密集的知识、欲望以及忧虑和烦恼相交织。但是,一旦摆脱这些束缚,即人过渡到另一个生命时,种子就从这些束缚中解放出来,并且像树种一样从土壤中生长,先成为小苗,然后变成大树,并最终在园中繁衍。所有的知识、聪明和智慧及其带来的喜悦和幸福,都将如此地增长和繁衍,并且永远地增长,正如主在《马太福音》第13章31节中关于芥菜种的比喻所示,这一点从天使的知识、聪明和智慧中可以得到清晰的证实,当他们曾经作为人类时,对于这些,他们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1942、第十一节 耶和华的天使对她说:“你如今怀孕要生一个儿子,可以给他起名叫以实玛利,因为耶和华听见了你的苦情。”
“耶和华的使者对她说”象征内部人(the Interior Man)的思维。“你如今怀孕”象征着理性人的生命。“要生一个儿子”象征理性人的真理。“你可以给他起名叫以实玛利”表示这种生命的状态。“因为耶和华听见了你的苦情”,表示当理性人自己顺服时。
1943、“耶和华的使者对她说”象征内部人(the Interior Man)的思维,这一点可以从之前对第7,9,10节所述内容的讨论中得到确认。
1944、“你如今怀孕”象征着理性人的生命,这一点可以从之前关于撒拉要怀孕的描述,以及后续关于以实玛利的讨论中得到证实,即他代表了在主面前的初步理性。在讨论理性人时,我们需要明白,只有当一个人开始意识到自己内在的恶和伪与真和善相冲突,并且渴望去除和克服这些恶和伪时,他的理性才真正开始获得生命,并处于孕育之中,最终诞生。如果一个人无法感知和体会到这一点,他就不具备真正的理性,无论他自认为如何。理性作为内在人与外在人之间的桥梁,从主那里获得对外在行为的洞察,并引导外在部分顺从,甚至将其从纯粹肉体和世俗的追求中提升,使个体成为真正的人,向着天堂的本质迈进,而不是像野兽那样只关注地面上的暂居之地,更不用说下沉到地狱。这些是理性的功能。因此,只有当一个人能够进行这种思考时,他才能被认为拥有理性。理性的存在与否,可以通过他的行为或功能的表现来辨识。
【2】反对良善和真理、心中否认它们,或仅仅因为听说过而知道它们的存在,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具有理性。许多人能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推理,却毫无顾忌地投身于各种邪恶行为。他们与其他人的区别仅在于,那些误以为自己具有理性却实际上并未拥有的人,会在言语上表现出一定的正确性,在行为上表现出一定的体面,这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外在约束的限制,如对法律的恐惧、对失去财产、地位、名誉或生命的担忧。如果这些外在的约束被去除,有些人可能会比那些完全没有顾忌的人表现得更加疯狂。因此,不能仅仅因为某人能够进行推理就认为他们具有理性。事实上,那些缺乏理性的人往往能够利用感官经验和事实知识进行更加巧妙的交流,比那些真正具有理性的人还要熟练。
【3】这一点在来生的恶灵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来生,所有人通常都会失去生前的外在约束。那些在生前被认为是最具理性的人,当失去了使他们言行得体、表现正直的外在约束后,反而比那些在世上就明显疯狂的人表现得更加失控。他们会毫不羞耻、恐惧或惊恐地沉溺于各种罪恶之中。而那些在世时真正理性的人,当这些外在约束被移除时,情况并不如此,因为他们有内在的约束,即良心的约束,通过这些约束,主使他们的思维紧密遵循真理和良善的法则,这就构成了他们的理性。
1945、“要生一个儿子”象征真理,具体来说,是指通过“以实玛利”象征的理性层面上的真理。这从“儿子”代表真理的含义中得到确认,此含义在之前的第264,489,491,533,1147节中已经讨论过。这一真理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被进一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