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恨的结果

二、恨的结果

我们都看到了仇恨他人对自己本身的毒害后果。但史威登堡告诉我们,还有灵性上的后果,涉及的方面我们可能根本想不到。

思考题7: 失控的自爱很危险

如果我们仅仅因为邻舍或他人不同意我们的观点,或没有对我们表示敬重或尊崇,就鄙视他们或把他们当成敌人,我们活出来的就是自爱的生命。如果由于类似的轻慢,我们就恨邻舍,迫害他们,那么我们的自爱就扎根更深了。进而,如果我们燃烧着复仇之心,渴望他们的败亡,我们的自爱就愈加深重。有这种态度的人最终会喜欢残忍。(《新耶路撒冷》68)

核心理念

在这里,史威登堡展示的是自爱的发展。它可以从一粒小小种子开始,例如一个小分歧,如果我们让它恶化,使其不断增长。也许我们就开始对人以偏概全,说:“他总是这样”,或者 “你根本不能跟他讲道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起初的小问题变成了苦毒的愤怒和怨恨。而一旦开始把与我们意见相左的人当成 “敌人”,甚至想要伤害他们,我们就很容易也用这种想法对待其他人。这种螺旋下降的趋势就会越来越难以扭转。

反思

你是否曾经遭遇一场失控的争吵?如果有的话,最终如何结束的?或者,你是否至今仍耿耿于怀当时的感受?

如果你愿意,可以尝试这样实践一下。当你下次和某人有意见分歧的时候, 努力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为它们正在发生。你对那人怀着什么样的想法?这些想法激起了怎样的情绪?这些想法和感受会导致什么后果?

思考题8: 凡内心认可的就成为我们的

如果我们相信某些特定的恶行是允许的,那么即使我们不做,它们也实实在在地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因为我们思想上对它们的允许出自我们的意志,思想和意志在这里达成了一致。因此,当我们相信某些特定的恶行是允许的,我们就放松了对它的内在约束,而只靠外在约束来阻止其发生,那就是恐惧。(《圣治》81)

核心理念

这是关于爱与恨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凡是我们内心里接受为真实的东西,都会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史威登堡在这里说的是恶行。他说,即使仅仅相信某特定行为没有问题,也和如此行了是一样的。

我们可以将这一理念应用于前几节经文所描述的仇恨态度(如思考题3)。如果我们对自己说,报复冤枉过我们的人,或者恼怒对我们做过类似事情的人,都没有错,我们就使报复和恼怒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了。

反思

想一想你见过的双方冲突。你是否对他们说的话有强烈的感受?如果有的话,这些感受有甚麽特征?无论大声说出来还是只在心里琢磨,你是否站在这一边或那一边?

导致你有这种感受或选择的价值观(也就是爱)是什么?

是否有一些可能被认为是非法的、不道德的或对他人有害的事情,而你却觉得是允许的?如果有的话,为什么?如果有机会,你会做这些事情吗?

思考题9:看到邪恶才能抵制邪恶

如果主没有允许邪恶发生,祂就不能引导我们脱离邪恶。于是我们就不能改过自新,不能得救。也就是说,除非允许恶行浮出水面,否则我们就看不到恶行,于是也不会承认恶行,结果就不能接受引导抵制恶行。这就是为什么不能靠某种天意的运行而抑制邪恶的原因。如果那样的话,邪恶就会一直封闭在里面,就像称为癌症和坏疽的疾病一样,将会蔓延并吞噬人所有的生命。

从出生开始,我们每个人就像一个小地狱,不断与天堂发生冲突。除非我们看到自己身处地狱,并希望得到救赎,否则主无法将我们任何人从地狱中解救出来。除非按照天意法则产生允许的事件,否则这些都不可能。

于是有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小的如业主与邻居之间的争斗,大的像国家统治者与邻国之间的战争。战争无论大小都是一样的,它们的唯一区别是,小争斗受国家法律的限制,大战争受国际法的限制。(《圣治》251:1-2)

核心理念

上帝向我们展示邪恶的方式之一是通过战争等大规模的公开冲突。通过亲眼目睹战争造成的巨大苦难,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依着私欲追求扬升自我和权力的代价。同样,在更局部的层面上,目睹或参与一场规模较小的战争,有助于我们理解沉溺于负面情绪的后果。

反思

你是否曾经参与过战争—无论是实实在在的大规模军事冲突,还是象征意义上双方特别恶劣的争斗?或者,如果你没有参加过战争,你是否目睹过?如果有,它是否改变了你对战斗的看法?如何改变的?你如何看待 “不能靠某种天意的运行而抑制邪恶”的说法?在如何看待我们的行动和意图上,它可能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思考题10:仇恨使我们分裂

邪恶和令人厌恶的行为—也就是仇恨的行为—使我们分裂,使我们只朝下看,关注肉体和世俗之事,或者换句话说,关注地狱之事。当我们把仁爱打入冷宫,熄灭仁爱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这就割裂了主和我们之间的纽带。只有仁爱,也就是爱和慈悲,才能维系这个纽带。(《天国的奥秘》379)

核心理念

让我们从定义开始。当史威登堡描写仁爱时,他说的并不是把钱捐给慈善事业的行为,他说的是对他人的爱或良善的感情,其意义等同于“爱我们的邻舍”。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程度更为强烈的自爱:当我们变得如此自我,以至于抛弃了仁爱时,我们就失去了与主的联系。一旦失去了这种联系,我们就更容易做出仇恨的举动。

反思

你是否曾经有过可以被认为是“邪恶和令人厌恶”的行为?如果有,你做那事时的感觉如何?事后你的感觉又如何?你是否同意史威登堡的说法,这种行为会让我们走向地狱?

想一想,当你对某个人发怒的时候—不仅仅是生气,而是绝对的愤怒。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有任何空间可以让爱进入?如果有,而且你能够想到去爱那个人的话,会发生什么情形?如果在你的经历里爱是离你最远的东西,那么当你想象着试图去爱他时,会有何种情形发生?

思考题11:恨使人远离主

主怜悯每个人,爱每个人,想让每个人永远幸福。于是,那些缺乏足够的爱心,不怜悯他人,不爱他人,不想让他人幸福的人,是不能与主联合的,因为他们不像主,完全没有主的形象。用所谓信仰的眼神来凝视主,却又恨他人的人,不仅站得离主很远,也在自己与主之间挖了一道深深的、属地狱的鸿沟。当他试图接近主时,就会掉进这鸿沟里头。对他人的仇恨,就是那中间的、属地狱的鸿沟。(《属天的奥秘》904:2)

核心理念

在这里,史威登堡对前面的思考题做了进一步阐述:那些不能对邻舍表现出爱的人,在自己与上帝之间筑起了难以逾越的鸿沟。爱与恨是不能和谐共存的。作为人类的我们,尽管通常是这两者的混合体,但属天的教导告诉我们,最终一种爱将胜过所有其他的爱,无论在今生还是来世都是如此。

反思

回想前面章节中讨论过的所有仇恨的例子,你能在自己身上发现这种爱自己或爱世界的例子吗?怀有这种情感会使你远离主,你对这个信念作何反应?

思考题12:今生所爱塑造着来世生命

无论我们的肉体生命做了什么,甚至想了什么,都会在身后生命中逐渐呈现出来。当我们采取的敌意、怨恨、暗算等行为再现时,我们所憎恨的、密谋算计的那个人也会呈现在我们面前,并且是即刻呈现。这就是来生的运行方式。。。 我们对别人的负面念头也会清楚展现,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是可见的。这会导致凄惨的状态;隐藏的仇恨也会公开爆发。

邪恶者发现,他们所有的恶行和恶念都会活生生地如此再现,但良善者却没有这些。对于良善者来说,所有的善良、友情、仁爱状态都会再现,伴以最高的快乐和幸福。(《属天的奥秘》823)

核心理念

史威登堡教导说,我们的爱不仅塑造着今生的生命,也塑造着灵性世界里我们的来生。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永远重复自己所犯的每一个小错误—我们身上再现的行为都是那些我们认为合理的,从而成为我们灵性内涵的东西。这些有意识的选择会产生恒久的影响(见思考题8)。要想获得平安,我们就必须正视它们。

反思

如果你今天离去,你觉得在来生你会发现什么?谁会出现在你的面前,你可能会向对方说些什么?

想一想世上曾与你发生过冲突的某人。如果都能读懂彼此的心思,那么你们互动的方式会不会改变?会在哪些方面改变?

上一页 下一页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