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研究文集 四、爱引致益用

四、爱引致益用

四、爱引致益用

在宇宙规模上的爱是导致创造宇宙的原因,从而使每一部分的运行都能支持整体。这样的话,这同样的宇宙之爱在我们的生命中如何运行呢?

思考题19:爱良善者也爱益用

属天之爱的意思是爱主,也爱我们的邻舍。属天之爱可以称为对益用之爱,因为爱主和爱邻舍都以益用为目的。(《真实的基督教》394)

核心理念 爱良善者也爱益用

史威登堡在他的著作中,描述了四种可以显明我们人品的爱:对主之爱,对邻舍之爱;对世界的爱,以及对自己的爱。对主之爱和对邻舍(指总体上的他人)之爱被认为是良善的或积极的爱,因为这是朝向他人的。对世界的爱(即对世俗快乐的爱)和对自己的爱通常是消极的,因其怂恿我们以自我为中心,且往往导致破坏性行为。

在这里,史威登堡将良善与益用等同起来:如果显明我们人品的爱是朝向他人的,那么这就是对益用的爱。

反思

可否想象一下,都有哪些方式可以表达对上帝的爱,以及对邻舍的爱?为每一类爱列一个简短的清单。然后,逐项思考列出的每一项活动。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

重新排列清单上的这些项目,把有用的活动放入一个清单,把没用的活动放入另一个清单。当你检查有用的活动时,做每一项活动的动机是什么?那些你认为无用的活动呢?

属天之爱可以称为对益用之爱

思考题20:服务是爱和智慧的载体

凡有点悟性的人都能看出,爱以服务为目的,爱趋向于服务,爱通过智慧实现服务。其实,爱本身无法完成任何益用之事,必须借助于智慧。毕竟,除非有被爱的事物,否则爱是什么呢?这个 “事物”就是服务。服务就是被爱的事物。既然它是通过智慧实现的,那么服务就是爱和智慧的载体。(《圣爱与圣智》297)

核心理念

服务是爱和智慧的载体

这段话里谈到了服务,但是这些理念同样适用于益用。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思考了在宇宙层面上爱与智慧导致益用的观念:上帝是纯粹的爱与智慧,祂通过益用彰显自己。这里,我们在个人层面上看到了相同的动力效应。如果我们对他人有爱,那么我们将设法通过行动表达此爱。 我们不仅爱一个人或一群人,而且爱使他们受益的活动,这些活动进而将爱引入世界。

反思

想想你所爱之人。你是否会努力做一些事情来帮助此人或对他有用?

如果是的话,帮助那个人的感觉如何?帮助你不爱的人的感觉如何?这里有什么不同吗?

思考题21:爱他人就要成为有用之人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爱在渴望行出良善之中,是如何导致信仰的。信仰就是认识到了何为真理,从而生出仁爱,也就是爱通过信仰行了出来。说得更清楚些,一件好的东西一定是有用的,所以仁爱的出发点就是盼望成为有用。由于益用喜欢实现益用的手段,于是就盼望这些手段,并导致认识它们。所以,通过这一系列的步骤,实现益用的愿望就有了可见的形态,成为仁爱。(《教义之信仰篇》13-14)

核心理念

爱他人首先要成为有用之人

在前面一些内容里,史威登堡说爱会导致益用。他在这里似乎是在倒过来说:如果你有用,那就是爱或仁爱的起点(仁爱可以认为是对人类普遍的爱)。益用和爱哪个居先呢?这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循环:爱促使我们做益用之事,返回来又增强我们对他人之爱,并盼望做更多益用的事情。

反思

益用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当你设想自己对别人有用时,你会觉识到什么?当你以此方式成为有用时,你会有何感觉?是否会如上面所说感觉到爱的增强?

思考题22:凡爱都关联益用

仁爱与这几类爱都有共同之处,因为仁爱的定义是对各种益用的爱。仁爱欲行对邻舍有益用之事,而良善就等同于益用。上面提到的每一类爱都以益用为目的:属天之爱以灵性上的益用为目的;属世之爱以尘世上的益用为目的,也可称为公众益用;对己之爱以身体上的益用为目的,是为了自家的利益—即我们自己和所爱之人。(《真实的基督教》394)

核心理念

每一类爱都有可能导致益用

我们在这里回顾了史威登堡对爱的分类。虽然在这段话中,他只列出了三类:属天(或对主)之爱,属世之爱,以及对己之爱。请注意,即使是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爱,也会有助于益用的目的。

反思

你在哪些方面对这个世界有用?这些方面可否归属于上述任何一类爱?

思考题23:上帝赐的爱和智慧使我们变得有用

用一棵树作比喻,来说明仁爱与信仰之间的关系。树最起初是一粒种子,其内有产生果实的动力。受温暖的激励,这股动力首先生出根来,再从根部发出幼芽,然后长出带有枝条、叶子的树干,最后结出果实。动力就这样产生果实以显明自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产生果实的动力始终不屈不挠,直到显现出自己来。因为如果它失败了,生长的能力就会立即消亡。

这样理解这个例子:树就如同人。从我们的意志生出动力,进入我们的认知后为达成目的产生了手段。幼芽或树干及其枝叶相当于我们使用的手段,这些手段就是信仰的真理。对树而言,它的果实最终显现出它结出果实的动力。对我们而言,益用的行为就是我们意志的彰显。

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意志坚持不懈地通过认知去实现益用,最终将意志显现出来。(《教义之信仰篇》16)

核心理念

我们从上帝获得的爱和智慧,就是要成为这个世上有用的人

史威登堡再次用种子成长为树的比喻来描述我们的爱如何能导致益用。在他的其他著作中,史威登堡将爱与我们心灵中称为意志的部分联系起来:我们行动后面的动力来自意志;我们的主导爱,或决定性的爱塑造了我们的意志。我们心灵的另一半是认知。它受智慧塑造—去想象如何使爱表达出来。其结果就是益用。

反思

你心灵的不同部分与树有怎样的联系?怎样的动力在驱使你?你用什么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结出了怎样的果子?

我们一直愿意通过领悟来提供服务…直到落实后显现出来。

思考题24:无用的东西不具生命

爱以及出自爱的信仰之生命品性,是最早期教会所具备的。当我们有用时,或当我们汲取益用活动蕴含的良善与真理时,我们就有了这种品性。益用是主赐予我们的生命之起点、途径和度量。凡无用的东西都没有生命,因为凡无用的东西都会被摈弃。从这一点来看,最早的人是主的样式,他们依着感知能力成为了主的形象。敏锐的感知就是认识到何为良善、何为真理,因而哪些合乎信仰。一个被爱熏陶的人,并不满足于只知道何为良善,何为真理,而是要去行出来—即成为益用之人。(《属天的奥秘》503)

核心理念

任何无用的东西都不具有生命

史威登堡按五个时代描述了人类的历史。在最早的时代,人们对上帝充分开放,所以他们的言行完全出于爱和智慧,而不用其他方式思考事物。史威登堡说,当我们对爱如此开放时,我们就会让生命本体流通我们,而生命就是益用。

反思

思考一些在你看来有用的事物和没用的事物。

这两类事物在品质上有什么区别?

你是否同意史威登堡的观点:有用的事物就有生命,而无用的东西不具生命?

思考题25:益用导致深切喜乐

这时,(一群受苦的人向一位天使)问道:”何为灵魂的喜乐,它来自哪里?”天使回答说,”灵魂的喜乐来自于主的爱和智慧。爱是产生这喜悦的原因,智慧则是产生这喜悦的方法。爱和智慧都在它们产生的效果中找到归宿,而这效果就是益用。从主而来的喜乐注入我们的灵魂,从我们心灵的高层流向低层,进入身体的所有感官,并在其中获得满足。这就是导致喜乐并使之持续永恒的原因,因为它来自永恒的源头。”(《真实的基督教》737:5)

核心理念

益用导致深切喜乐

做有用的人听起来就像做事,不是吗?父母可能会这样教导孩子:”你为什么不去做些有用的事呢?” 史威登堡在这里告诉我们,做益用之人不仅会导致深切的平安感(参见思考题11),还能产生永久的喜乐。它使我们更靠近众生的源头。

反思

思考一些有益于他人的事。你做这些事会有什么感觉?

别人在做同样的事时,你能观察到他们有什么样的反应?

益用的活动也许并未带来平安或喜乐,为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