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1卷)》五、《创世记》第五章(6)

《属天的奥秘(第1卷)》五、《创世记》第五章(6)

515、创世记5:19-20.雅列生以诺之后,又活了八百年;并且生儿育女。雅列所有的日子是九百六十二年;他就死了。

这些话在含义上和前面类似的话一样。大洪水以前的人年纪实际上没有这么大,如雅列九百六十二岁,玛土撒拉九百六十九岁。谁都能清楚看出这一点,尤其从蒙主的神性怜悯,下一章第三节经文的说明清楚看出来,那里说:“他们的日子将是一百二十年”。因此,具体的年数不是指任何具体的人的年纪,而是指教会的时间和状态。

516、创世记5:21.以诺活了六十五年,生了玛土撒拉。

如前所述,“以诺”表示第七个教会;“玛土撒拉”表示第八个教会。

517、“以诺”教会的性质如下文所述。

518、创世记5:22.以诺生玛土撒拉之后,与神同行三百年;并且生儿育女。

“与神同行”表示关于信的教义。“生儿育女”表示关于真理和良善的教义事务。

519、那时有些人从上古教会和随后的教会所感知到的事物中构筑教义,以便这种教义可以作为一个标准,使得人们能据此判断何为良善和真理;这些人被称为“以诺”。这就是“以诺与神同行”这句话所表示的。他们也以名字来称呼教义,这就是“以诺”所表示的,“以诺”表示教导。这一点同样从“行或行走”这个词的含义和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即:经上说他与神,而不是与耶和华同行。“与神同行”是指教导关于信的教义,并照之生活;而“与耶和华同行”是指过一种爱的生活。在诸如“行在律法中”、“行在律例中”、“行在真理中”之类的短语中,“行”是一个表示生活的习惯用语。严格来说,“行或行走”与真理,因而与信或信之教义的道路有关。在圣言中,“行或行走”表示什么,可从下列经文在某种程度上明显看出来。

弥迦书:

人啊,祂已指示你何为善,耶和华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平,好怜悯,谦卑地与你的神同行。(弥迦书6:8)

此处“与神同行”也表示照此处所“指示”的要求生活。然而,经上在此说“与神”,而论到以诺时,用的是另一个(希伯来)词,这个词实际上也表示“从神旁边”(frombeside 或withGod);所以这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词语。诗篇:

你救护我的脚不跌倒,使我在生命的光中行在神面前。(诗篇56:13)

此处“行在神面前”是指行在信之真理中,这真理是“生命的光”。在以赛亚书也一样:

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以赛亚9:2)

在摩西五经,主说:

我要在你们中间行走,作你们的神,你们要作我的子民。(利未记26:12)

这表示他们当照律法的教义生活。

耶利米书:

他们要抛散在太阳、月亮和天上众军之下,就是他们从前所喜爱、所侍奉、所行在后头、所寻求的。(耶利米书8:2)

此处在属于爱的事物和属于信的事物之间作了清楚的区分。属于爱的事物以“喜爱和侍奉”来表达,属于信的事物则以“行和寻求”来表达。因为所有先知书的用词都十分精准,没有一个词能用另一个词来代替。但在圣言中,“与耶和华同行”或“在耶和华面前”表示过一种爱的生活。

520、创世记5:23,24.以诺所有的日子是三百六十五年。以诺与神同行,神将他取去,他就不在了。

“以诺所有的日子是三百六十五年”表示他们很少。“以诺与神同行”和前面一样,表示关于信的教义。“神将他取去,他就不在了”表示该教义被保存,以备后世所用。

521、“神将他取去,他就不在了”表示该教义被保存,以备后世所用。如前所述,以诺的情况是这样:他将上古教会所感知到的东西转变为教义,这种事在上古教会的时代是不允许的。因为通过感知知道完全不同于通过教义来学习。拥有感知的人不需要通过所制定的教义来学习他们早已知道的东西。例如,人若知道如何有效思考,就无需学习思考的艺术,因为这样他的有效思考能力就会受损,如那些陷入学术尘埃而不能自拔之人的情形。那些基于感知认识良善和真理的人通过一种内在途径从主获得这种直觉。那些基于教义来认识的人则通过一种外在途径,也就是肉体感官获得他们的知识。这种区别就像光与暗之间的区别。此外,属天人的感知永远无法描述,因为它们进入最微小、最具体的细节,并考虑到各种不同的状态和环境。然而,可以预见的是,上古教会的这种感知力将会消亡,此后人类将通过教义来学习何为真理和良善;换句话说,他们要穿越黑暗才能到达光明。所以此处经上说“神将他取去”,也就是说,神保存这教义,以备后世所用。

522、我还得以知道那些被称为“以诺”的人当中的感知的状态和性质。那是一种笼统和模糊,没有任何明确之物的感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心智将目光专注于自身之外的教义事物。

523、创世记5:25.玛土撒拉活了一百八十七年,生了拉麦。

玛土撒拉表示第八个教会,拉麦表示第九个教会。

524、关于玛土撒拉所表示的教会的性质,经上没有提到任何具体信息;它的感知力是笼统和模糊的,这一点从对被称为“挪亚”的教会的描述明显看出来。因此,完美性降低,智慧和聪明也随之衰退。

525、创世记5:26,27.玛土撒拉生拉麦之后,又活了七百八十二年;并且生儿育女。玛土撒拉所有的日子是九百六十九年;他就死了。

这些话具有同样的含义。

526、创世记5:28.拉麦活了一百八十二年,生了一个儿子。

“拉麦”在此表示第九个教会,其中对真理和良善的感知如此笼统和模糊,几近于无,所以它是一个荒废的教会。“一个儿子”表示一个新教会的兴起。

527、“拉麦”表示一个教会,其中对真理和良善的感知如此笼统和模糊,几近于无,所以它是一个荒废的教会,这一点从前一章的说明和下一节的内容清楚可知。前一章的“拉麦”与此处的意思差不多,都表示荒废(参看创世记4:18,19,23,24)。生他的那一位所取的名字也几乎一样,叫“玛土撒利”。因此,这两个名字所表示的事物几乎一样;“玛土撒利”和“玛土撒拉”都表示即将死亡的某种事物,而“拉麦”则表示已遭毁灭之物。

528、创世记5:29.给他起名叫挪亚,说,祂必为我们的操作和手中的劳苦安慰我们。这操作劳苦是出于耶和华所咒诅的地。

“挪亚”表示古教会。“为我们的操作和手中的劳苦安慰我们,这操作劳苦是出于耶和华所咒诅的地”表示教义,被败坏的东西将通过教义得以恢复。

529、“挪亚”表示古教会,或大洪水后三个教会的母教会,这从下文清楚可知,那里大量论述了“挪亚”。

530、如前所述,本章所用的人名都表示教会,或也可说,表示教义,因为教会凭教义存在并得其名。因此,“挪亚”表示古教会,或从上古教会保留下来的教义。前面已经说明教会或教义的情况,即:它们逐渐萎缩,直到信之良善与真理荡然无存。这时,教会在圣言中被称为“荒废”。然而,总有余剩,或保留信之良善与真理的一些人得以保存,尽管为数很少。因为除非信之良善与真理被保存在这少数人当中,否则就不会有天堂与人类的结合。

至于个人里面的余剩,它们越少,他所拥有的理性概念和记忆或事实知识就越不可能获得光明,因为良善与真理之光从余剩,或经由余剩从主流入。如果一个人里面没有余剩,他将不是一个人,而是远比动物还要糟糕。余剩越少,他越不是一个人;余剩越多,他越是一个人。余剩就像天上的一颗星,越小,来自它的光就越弱,越大,来自它的光就越亮。从上古教会保留下来的少数事物就在那些构成被称为“挪亚”的教会之人当中。然而,这些事物不是感知的余剩,而是完美,以及源于上古教会所感知到的事物的教义的余剩。这时,一个新教会被主兴起。该教会因在性情上完全不同于上古众教会,故将被称为古教会;古是因为它存在于大洪水之前的末期和大洪水之后的初期。关于该教会,蒙主的神性怜悯,容后详述。

531、“为我们的操作和手中的劳苦安慰我们,这操作劳苦是出于耶和华所咒诅的地”表示教义,被败坏的东西将通过教义得以恢复。蒙主的神性怜悯,这一点也可从下文清楚看出来。“操作”表示若不经过大量努力和极度的痛苦,他们就不能感知何为真理。“出于耶和华所咒诅之地的手中劳苦”表示他们不能行任何良善。经上就是如此描述“拉麦”,或荒废的教会的。当人们倚靠自己或自己的能力寻求真理或实行良善时,手中就会有“操作劳苦”。由此而来的是“耶和华所咒诅的地”,即无非是虚假和邪恶。至于“耶和华咒诅”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245节)。然而,“安慰”与儿子,或挪亚有关,他表示一个新的重生,因而表示一个新教会,也就是古教会。因此,该教会或挪亚也表示安息和来自安息的安慰,正如经上论到上古教会说,它是第七日,主在这一日安息(参看84-88节)。

532、创世记5:30-31.拉麦生挪亚之后,又活了五百九十五年;并且生儿育女。拉麦所有的日子是七百七十七年;他就死了。

如前所述,“拉麦”表示荒废的教会。“儿女”表示这样一个教会所孕育和生出之物。

533、关于拉麦,由于经上只提到他生儿育女,也就是这样一个教会所孕育和生出之物,所以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再作停留。至于所生出的后代或“儿女”是什么,这从教会本身可以看出来,因为教会如何,它所生出的后代就如何。被称为“玛土撒拉”和“拉麦”的两个教会就在大洪水前气绝而亡。

534、创世记5:32.挪亚活了五百年;挪亚生了闪、含、雅弗。

如前所述,“挪亚”表示古教会。“闪、含、雅弗”表示三个古教会,它们的母教会就是被称为“挪亚”的古教会。

535、被称为“挪亚”的教会不可算在大洪水之前的众教会之列。这从前面的经文(5:29)清楚可知,那里说该教会“必为我们的操作和手中的劳苦安慰我们,这操作劳苦是出于耶和华所咒诅的地”。“安慰”是指它将继续存活并持续下去。至于挪亚和他的众子,蒙主的神性怜悯,容后详述。

536、前面大量论述了存在于大洪水之前的教会所拥有的感知力,如今感知却成了完全不为人知的东西。对它的这种无知如此之大,以至于人们以为它是一种持续的启示,或人里面与生俱来的东西。有的以为它纯粹是幻想,有的则以为它是其它某种东西。但无论他们怎么想,事实都是,感知是主赋予那些拥有爱之信的人的属天品性本身;具有无穷变化的感知遍及整个天堂。因此,为使人们能对感知拥有某种概念,蒙主的神性怜悯,我稍后会描述存在于天堂中的各种感知的性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