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5卷)》第28章 创世记28章内义(7)

《属天的奥秘(第5卷)》第28章 创世记28章内义(7)

3714.创世记28:16, 17.雅各睡醒了,说,耶和华真在这地方,我竟不知道。就惧怕说,这地方何等可畏!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家,这是天的门。

“雅各睡醒了”表启示。“说,耶和华真在这地方”表处于这种状态的神性。“我竟不知道”表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就惧怕”表一种神圣的改变。“说,这地方何等可畏”表状态的神圣。“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家”表处于次序最终层级的主国度。“这是天的门”表次序终结所在的最终层级,似乎有一条从自然界经由这最终层级进入的途径。

3715.“雅各睡醒了”表启示。这从“睡”的含义清楚可知,“睡”是指相对于清醒的一种模糊状态,也就是光明的状态;因此就属灵之义而言,“睡醒”表被启示。

3716.“说,耶和华真在这地方”表处于这种状态的神性。这从“说”和“地方”的含义清楚可:在圣言的历史中,“说”是指发觉,这在前面已频繁说明;“地方”是指状态(参看1273-1275, 1377, 2625, 2837, 3356, 3387节)。显然,“耶和华”表神性。从这些含义明显可知,“说,耶和华真在这地方”表神性处于这种状态的直觉。

3717.“我竟不知道”表处于一种模糊状态。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因为“不知道”,或无知表示就心智所理解的事而言的模糊。由于“不知道”或无知表示模糊,还由于“睡醒”表示被启示,故由此可见何为圣言的内义及其性质。也就是说,属于字义的事物具有这样的性质:它们呈现在外在视觉,或其它某种感官面前,也照着这些感官被感知。但属于内义的事物则具有这样的性质:它们呈现在内在视觉,或内在人的其它某种感官面前。因此,包含在字义中、被世人于外在感官,即在世俗事物或由此形成的观念层面所感知到这些事物则被天使于内在感官,即在天上的事物或由此形成的观念层面所感知。字义上的事物和内义上的事物之别,犹如属尘世之光的事物和属天堂之光的事物之别。相对于属天堂之光的事物,属尘世之光的事物就是死的;因为天堂之光含有来自主的智慧和聪明在里面(参看3636, 3643节)。所以,当属尘世之光的事物被抹掉或清除时,属天堂之光的事物就留下来;因而属天之物便取代属地之物,而属灵之物则取代属世之物。因为如前所述,“不知道”或无知表示在良善与真理上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而“睡醒”表示被启示。字义上的其它一切事物也一样。

3718.“就惧怕”表一种神圣的改变。这从“惧怕”的含义清楚可知,“惧怕”是指一种神圣的改变。这一点从接下来的经文明显看出来,因为雅各说“这地方何等可畏!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家,这是天的门”,这些话明显含有一种神圣改变正在发生的意思。至于“惧怕”在内义表示什么,可查看前文(2826节)。一般来说,“惧怕”有两种,即非由神圣所引发的惧怕和由神圣所引发的惧怕。非由神圣所引发的惧怕充满恶者,由神圣所引发的惧怕充满善者。后一种惧怕,即充满善者的惧怕被称为神圣的惧怕或敬畏,是由我们对神性的惊叹和渴望,以及我们的爱产生的。缺乏神圣的惧怕或敬畏的爱就像某种淡而无味之物,或像没放盐、因而无味的食物;而伴随惧怕的爱则像加了盐,但尝不出咸味的食物。爱的惧怕是对以任何方式伤害主或邻舍,因而以任何方式伤害良善与真理,结果伤害爱与信的神圣事物,随之伤害敬拜的一种惧怕。不过,这类惧怕各种各样,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人越热爱良善与真理,就越害怕伤害它们,尽管这种害怕越不显为害怕。反之,越不喜欢良善与真理,就越不会因它们而害怕,并且这害怕就越不显为爱,而是显为恐惧。后一种人具有地狱的恐惧。丝毫没有对良善与真理的热爱之人,丝毫没有神圣的惧怕或敬畏,只有对丧失荣耀和利益,并由于这些而丧失名声的恐惧,以及对惩罚和死亡的恐惧。这种惧怕是外在的,主要影响肉体、属世人及其思维。而另一种惧怕,也就是神圣的惧怕或敬畏,主要影响灵,也就是内在人及其思维。

3719.“说,这地方何等可畏”表状态的神圣。这从“可畏”和“地方”的含义清楚可知。“可畏”是指一种神圣的改变(参看刚才的3718节);由于在原文,“畏”(terrible或awesome)和“怕”(fear)来源于同一个词,故“畏”表示神圣;而就内义而言,“惧怕”表示神圣之物,如刚才所述,故在原文,这个词也表示崇敬和尊重,崇敬和尊重同样是一种神圣的惧怕,或敬畏。“地方”是指状态(参看3716节)。

3720.“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家”表处于次序最终层级的主国度。这从“神的家”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圣言中,许多经文都提到了“神的家”(house of God)。从外在意义,也就是字义上看,它表示举行神圣敬拜的建筑物;但从内义上看,它表示教会;从更普遍的意义上看,表示天堂;从最普遍的意义上看,表示主的国度;而从至内在的意义上看,它表示主自己的神性人。在圣言中,我们有时读到“神的家”,有时读到“殿”。这二者意义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当论述良善时,经上就用“神的家”这个词;当论述真理时,经上则用“殿”这个词。由此明显可知,“神的家”表示主的属天教会;在更普遍的意义上表示属天天使的天堂;在最普遍的意义上表示主的属天国度;在至高意义上则表示主的神圣良善。而“殿”表示主的属灵教会;在更普遍的意义上表示属灵天使的天堂;在最普遍的意义上表示主的属灵国度;在至高意义上则表示主的神圣真理(参看2048节)。之所以“神的家”表示属天之物和良善的居所,而“殿”表示属灵之物和真理的居所,是因为在圣言中,“家”表示良善(710, 2233, 2559, 3128, 3652节),并且在上古之人当中,家是用木头建造的,“木”就表示良善(643,1110, 2784, 2812节);而“殿”之所以表示真理,是因为殿是用石头建造的,而“石”表示真理(643, 1296, 1298节)。

“木”和“石”具有这些含义不仅从提及它们的圣言,还从来世的代表明显看出来。因为将功德置于善行之人觉得自己在砍柴;而将功德置于真理,以为自己知道的真理比别人多,却生活邪恶之人则觉得自己在劈石头。我常常看到这种人在砍柴或劈石,“木”和“石”的含义由此清楚向我显明,即“木”表良善,“石”表真理。它们的含义同样从以下经历向我清楚显明:一看见木头房子,良善的概念便呈现出来;而一看见石头房子,真理的概念便呈现出来。对此,我还从天使那里得到指教。由于这个原因,在圣言中,当提及“神的家”时,良善的概念便呈现给天使,这良善的种类取决于正在论述的主题的性质。当提及“殿”时,真理的概念便呈现出来,这真理的种类取决于正在论述的主题。由此可推知,圣言中的属天奥秘何等之深,并且隐藏得何等严实。

“神的家”之所以在此表示处于次序最终层级的主国度,是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雅各,而雅各代表主的神圣属世层,这在前面已频繁说明。属世层处于次序的最终层级,因为属世层包含一切内在层级,并将它们全都囊括在内。由于它们全都被囊括在属世层里面,因而无数事物被视为一个整体,故相对于其它层级,属世层存在模糊。这种相对模糊在前面也已频繁说明。

3721.“这是天的门”表次序终结所在的最终层级,似乎有一条从自然界经由这最终层级进入的途径。这从“门”的含义清楚可知,“门”或“城门”是指进、出之处。它在此表示次序终结所在的最终层级,是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雅各所代表的属世层。至于“门”或“城门”表示什么,这从前面的阐述和说明清楚可知(2851, 3187节);属世层是次序的最终层极,这一事实从相关章节的引证(775, 2181, 2987-3002, 3020, 3147, 3167, 3483, 3489, 3513, 3570, 3576, 3671节)清楚可知。之所以说似乎有一条从自然界经由这最终层级进入的途径,是因为人的属世心智就是天上的事物,也就是主的事物流入并降至自然界所经之处;自然界的事物上升也要经由这属世心智(3702节)。似乎有一个从自然界经由属世心智进入内层事物的入口,这一事实从前面各处的阐述和说明可以看出来。在世人看来,似乎世上的物体都是经由肉体或外在感官进入的,并影响内层,因此有一个从次序的最终层级进入内在事物的入口。但这是一个表象和错觉,这一点从一般规则明显看出来,即:在后之物无法流入在先之物,或也可说,低层事物无法流入高层事物,或外层事物无法流入内层事物,又或属尘世和自然界的事物无法流入属天堂和灵的事物。因为前者相对粗糙,而后者相对纯粹;属外在人或属世人的粗糙事物通过属内在人或理性人的事物存在并持续存在。粗糙事物无法影响纯粹事物,而是被纯粹事物所影响。鉴于表象和错觉本身会使人们相信反过来也是对的,故蒙主的神圣怜悯,该流注的性质等到论述流注时再予以单独讨论。这就是为何我们说似乎有一条从自然界经由这最终层级进入的途径。

3722.创世记28:18, 19.雅各清晨早早起来,拿当枕头所放的石头,立作柱子,在它头顶浇油。他就给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但那城起先名叫路斯。

“雅各清晨早早起来”表启示的状态。“拿石头”表真理。“当枕头所放的”表与神性的联系因它产生。“立作柱子”表神圣的边界。“在它头顶浇油”表它所源于的神圣良善。“他就给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表该状态的性质。“但那城起先名叫路斯”表先前状态的性质。

3723.“雅各清晨早早起来”表启示的状态。这从“清晨早早起来”的含义清楚可知,“清晨早早起来”是指启示的状态(参看3458节),因为在圣言中,当提及“起来”时,它含有某种提升的意思(2401, 2785, 2912, 2927, 3171节)。“清晨”表示天堂之光的到来,在此表示从模糊上升到光明,因而表示启示的状态。

3724.“拿石头”表真理。这从“石头”的含义清楚可知,“石头”是指真理(643, 1296, 1298, 3720节)。

3725.“当枕头所放的”表与神性的联系因它产生。这从“枕头”的含义清楚可知,“枕头”或颈项支撑物是指最一般的那种联系,如前所述(3695节)。

3726.“立作柱子”表神圣的边界。这从“柱子”的含义清楚可知,“柱子”的含义会在下文予以论述。此处的意思从前文可以看出来,也就是说,所论述的主题是主使祂的属世层变成神性所遵循的次序;就代表意义而言,主题则是主如何使人的属世层变成新的或重生。该次序的性质在各处已经阐述并说明,也就是说,人在重生,真理被置于首位期间,次序是颠倒的;而当人完成重生,良善被置于首位,真理被置于末位时,次序就恢复了(参看3325, 3330, 3332, 3336, 3539, 3548, 3556, 3563, 3570, 3576, 3603, 3688节)。这一切由天使上来下去所乘的梯子来代表,经上在那里先说他们上去,然后说他们下来(3701节)。这上去就是现在所论述的主题,即从次序的最终层级上去,如刚才所述(参看3720, 3721节)。本节所指的是作为次序最终层级的真理。这最终层级就被称为边界,由雅各拿来立为柱子的石头来表示。真理就是次序的最终层级,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以看出来,即:良善无法终止于良善,只能终止于真理,因为真理是良善的接受者(2261, 2434, 3049, 3068, 3180, 3318, 3387, 3470, 3570节)。

人里面的良善若没有真理,也就是未与真理结合,就是诸如小孩子里面的那类良善。小孩子还没有任何智慧,因为他们没有任何聪明。但随着小孩子逐渐长大成人,他便接受源于良善的真理。也就是说,他里面的真理越与良善结合,他就越成为真正的人。这表明,良善次序的最初层级,而真理则是最终层级。由此可知,人必须从记忆知识,也就是属世人的真理,然后从教义事物,也就是其属世层里面的属灵人的真理开始被引入通向智慧的聪明,即进入使一个人成为人的属灵生活中(3504节)。例如,为了让人像属灵之人那样爱他的邻舍,他必须先学习何为属灵的爱或仁,谁是他的邻舍。在他知道这些事之前,诚然,他也爱他的邻舍,但不是以一个属灵之人,而是以一个属世之人来爱他;也就是说,他对邻舍的爱是属世良善的产物,而不是属灵良善的产物(3470, 3471节)。不过,一旦他知道这些事,来自主的属灵良善就可以被植入在涉及对邻之爱的认知中。这同样适用于其它被称为认知,或教义,或一般真理的一切事物。

此处提到说,来自主的良善可以被植入在认知中,以及真理是良善的接受者。但是,人们因对认知和真理没有任何概念,只是认为它们是纯粹的抽象物(这也是绝大多数人对思维的概念),故绝无法理解良善被植入在认知中,或真理是良善的接受者是什么意思。不过,要知道,认知和真理并不是从属于内层人或人之灵的最纯粹实质中抽象出来的事物,就像视觉不是从它的器官-眼睛抽象出来的,或听觉不是从它的器官-耳朵抽象出来的一样。的确有更纯粹的实质,它们真实存在,并且认知和真理就是通过这些实质才得以实际存在。这些实质所取形式的变化当被来自主的生命流注赋予生命并调节时,就会使这些认知得以理解。正是这些实质和谐一致的关系,无论连续的还是同步的,激发人的情感,构成那被称为优美、愉悦和快乐之物。

灵人本身和世人一样,都是形式;也就是说,他们是由整个形式组合体构成的。不过,这些形式是由肉体视觉,即肉眼看不到的更纯粹的实质构成的。由于这些形式或实质是肉眼看不见的,所以如今人类不可避免地以为认知和思维纯粹是抽象物。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疯狂的原因,因为人们不相信他们有一个肉体死后还会活着的灵在里面。然而,这灵是远比构成肉体的物质真实得多的一个实质。事实上,若你肯相信,那么从肉体之物中被释放出来的这个灵就是许多人声称等到最后审判之时就会拥有的纯净身体本身,他们相信到那时自己首先复活。灵人,或也可说灵魂有一个身体,如在大白天一样看到彼此,一起讨论,彼此聆听,实际上所享有的感觉远比他们在肉身或世上时敏锐得多。这一事实可从我所记载的大量经历很清楚地看出来。

3727.至于“柱子”的含义,它之所以表示神圣的边界,因而表示次序的最终层级,是因为在上古时代,边界放有石头,用来标记彼此间的产业或继承地。这些石头就充当“边界就在那个地方”的记号和证据。上古之人在每个物体、每根柱子中都能想到某种属天和属灵之物(1977, 2995节),在他们立为柱子的这些石头中想到人里面的终极事物,从而想到次序的最终层级,也就是属世人里面的真理。大洪水后的古人从大洪水前的上古之人那里接受这个习俗(920, 1409, 2179, 2896, 2897节),并开始视立在边界上的这些石头为神圣。因为如前所述,它们表示存在于次序最终层级中的神圣真理。他们还称这些石头为“柱子”,于是柱子就这样被引入敬拜。他们将柱子立在有圣像的地方,后来又立在有圣殿的地方,还用油膏抹它们,这一点稍后会有论述。事实上,古教会的敬拜在于所感知到的事物和在大洪水前的上古之人当中具有某种含义的事物,这一点从刚才所引用的章节明显可知。由于上古之人与天使交谈,在地上时就与其在一起,故他们从天堂得知,石头表示真理,木头表示良善(参看3720节)。这就是为何“柱子”表示神圣的边界,因而表示存在于人里面次序最终层级中的真理的原因。因为从主经由内在人所流入的良善就终止于外在人,终止于那里的真理。人的思维、言谈和行为,也就是次序的终端,无非是源于良善的真理。事实上,它们就是良善所取的形像或形式。因为它们属于人类心智的理解力部分,而在它们里面并且它们所源于的良善则属于意愿部分。

柱子被立为记号和证据,还被引入敬拜,并且它们在内义上表示神圣的边界,或在人的属世层里面的真理,也就是次序的最终层级。这一事实从圣言中的其它经文可以看出来,如以下有关拉班与雅各立约的经文:

来吧!现在我们立个约吧,我与你;就让它作你我中间的证据。雅各就拿一块石头立作柱子。拉班对雅各说,看哪,这石堆,看哪,这柱子,是我在你我中间所立的。这石堆作证据,这柱子也作证据。我必不越过这石堆到你那里去;你也不可越过这石堆和柱子到我这里来害我。(创世记31:44-45,51-52)

此处“柱子”表示真理。这一点可见于对这段经文的解释。

以赛亚书:

当那日,埃及地必有五城的人说迦南的方言,又指着万军之耶和华起誓。当那日,在埃及地中必有为耶和华筑的一座坛;在埃及的边界上必有为耶和华立的一根柱。这都要在埃及地为万军之耶和华作记号和证据。(以赛亚书19:18-20)

“埃及”表属于属世人的记忆知识;“坛”表一般的神性敬拜,因为在始于希伯的第二代古教会,祭坛成了敬拜的首要代表(921, 1343, 2777, 2811节);“埃及地中”表敬拜的首要和至内在方面(2940, 2973, 3436节);“柱子”表示存在于属世层里面次序最终层级中的真理。很明显,这柱子就立在边界上作为记号和证据。

摩西五经:

摩西将耶和华的一切话都写上。清晨早早起来,在西乃山旁边筑一座坛,按以色列十二支派,立十二根柱子。(出埃及记24:4)

此处“坛”同样是一切敬拜的代表,事实上是存在于敬拜中的良善的代表;而“十二根柱子”则是源于敬拜中良善的真理的代表。“十二”表在其整体中的真理的各个方面(参看577, 2089, 2129, 2130, 3272节);“十二支派”同样表示教会真理的各个方面,蒙主的神圣怜悯,这一点将在下一章予以说明。

由于祭坛是敬拜中一切良善的代表,并且犹太教会得以建立,是为了能代表属天教会,而属天教会除了源于良善的真理,也就是所谓的属天真理外,不承认其它任何真理,它完全不愿将真理与良善分开,以至于甚至不愿提及信仰或真理的任何事物,除非思想良善,并通过良善这样做(202, 337, 2069, 2715, 2718, 3246节),故真理就由祭坛的石头来代表。他们禁止用柱子来代表,免得真理由此与良善分离,并取代良善而得到代表性的敬拜。由于这个原因,摩西五经中有以下禁令:

你不可在耶和华你神的坛旁栽什么树木为你作木偶。也不可为自己设立柱像,这是耶和华你神所恨恶的。(申命记16:21-22)

敬拜脱离良善的真理,或脱离仁爱的信仰因违背次序而违背神性,这一点由你“不可为自己设立柱像,这是耶和华你神所恨恶的”这条禁令来表示。

尽管如此,他们仍设立柱像,由此代表那些违背次序的事。这一点明显可见于何西阿书:

以色列果子越多,就越增添祭坛;地土越肥美,就越造美丽的柱像。但祂必拆毁他们的祭坛,毁坏他们的柱像。(何西阿书10:1-2)

列王纪上:

犹大人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他们又为自己在各高冈上,各青翠树下建高地(即祭坛),立柱像和木偶。(列王纪上14:22-23)

列王纪下:

以色列人在各高冈上、各青翠树下立柱像和木偶。(列王纪下17:10)

又:

希西家废去高地(即邱坛),毁坏柱像,砍下木偶,打碎摩西所造的铜蛇,因为他们仍向铜蛇烧香。(列王纪下18:4)

由于外邦人因传统而具有这样的信念,即敬拜的神圣要由祭坛和柱像来代表,然而他们是受了邪恶与虚假的影响,所以外邦人当中的祭坛表示敬拜的邪恶,柱像表示虚假。这就为何经上命令它们要被毁坏。摩西五经:

你要拆毁他们的祭坛,打碎他们的柱像,砍下他们的木偶。(出埃及记34:13;申命记7:5;12:3)

又:

你不可跪拜他们的神,不可事奉他,也不可效法他们的行为;却要尽行拆毁它们,打碎他们的柱像。(出埃及记23:24)

列族(即此处的他们)的“神”表虚假;他们的“行为”表邪恶;“打碎他们的柱像”表摧毁出于虚假的敬拜。

耶利米书: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必打碎埃及地伯示麦(太阳庙)的柱像,用火焚烧埃及神的庙宇。(耶利米书43:13)

以西结书: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必用马蹄必践踏你一切的街道;他必用刀剑杀戮人民,使你坚固的柱子倒在地上。(以西结书26:11)

这论及推罗。“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表那造成荒废的(1327节);“马蹄”表最低级的智慧概念,诸如基于纯感官印象的记忆知识之类的;“蹄”表最低级的概念,蒙主的神圣怜悯,这一点将在别处予以证实;“马”表智慧事物(2760-2762节);“街道”表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虚假(2336节);“践踏”它们是指毁灭“推罗”所表示的对真理的认知,“推罗”,即此处的主题,就表示对真理的认知(1201节);“用刀剑杀戮人民”表用虚假摧毁真理,“人民”论及真理(参看1259, 1260, 3295, 3581节),“刀剑”表进行争战的虚假(2799节)。由此可见,“使坚固的柱子倒在地上”是什么意思。“坚固”要么论及真理,要么论及虚假,这一点也可从圣言明显看出来。

3728.“在它头顶浇油”表它所源于的神圣良善。这从“油”和“头”的含义清楚可知:“油”是指爱的属天要素,或良善(参看886, 3009节);“头”是指高层之物,或也可说,内层之物。良善是高层或内层,而真理是低层或外层,这在前面多处已说明。由此明显可知在柱顶浇油的古代仪式是什么意思,即真理不可没有良善,而是要根植于良善,因此良善要掌权,就像头立于躯体之上那样。因为没有良善的真理并非真理,只是一种毫无生命和意义的声音,就是会化为乌有的那类事物。在来世,它在那些虽然在认识真理或信之教义,甚至在认识爱的教义方面胜过别人,却没有过良善的生活,因而没有出于对良善的渴望而坚持真理的人身上,甚至就会这样消散。

因此,教会之所以成为教会,不是凭脱离良善的真理,故而不是凭脱离仁的信,而是凭根植于良善的真理,或根植于仁的信。这一点还由主对雅各所说的话来表示:

我是伯特利的神,你在那里膏过柱子,在那里向我许过愿。(创世记31:13)

还有:

雅各立了一根石柱,在那上头奠酒、浇油。(创世记35:14)

“在柱子上奠酒”表示信的神性良善;“在那上头浇油”表爱的神性良善。谁能看出,若非表示某种属天和属灵之物,在石头上浇油就是一种荒诞的偶像崇拜行为。

3729.“他就给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表该状态的性质。这从“名”、“起名”和“地方”的含义清楚可知:“名”和“起名”是指本质(144, 145, 1754, 1896, 2009, 2724, 3006, 3421节);“地方”是指状态(2625, 2837, 3356, 3387节)。该状态的性质就是“伯特利”所表示的。在原文,伯特利表示神的家或神的殿,就是存在于次序最终层级中的良善(参看3720节)。

3730.“但那城起先名叫路斯”表先前状态的性质。这从“名”和“城”的含义清楚可知:“名”是指本质(参看3729节);“城”是指教导真理的教义(402, 2268, 2449, 2712, 2943, 3216节)。在原文,“路斯”表退后,因而表分离,就是当教导真理的教义或真理本身被置于首位,良善遭到漠视,因而唯独真理处于次序最终层级时所发生的情形。但当真理与良善同在次序的最终层级时,就不会有退后或分离了,而是有到来或结合。这就是“路斯”所表示的状态的性质。

3731.创世记28:20-22.雅各立下一个誓言,说,神若与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给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亲的家,耶和华必作我的神。我所立为柱子的石头也必作神的殿,凡你所赐给我的,我必将十分之一献给你。

“雅各立下一个誓言,说”表天命的状态(state of Providence)。“神若与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表始终存在的神性。“又给我食物吃”表甚至与神性良善结合。“衣服穿”表与神性真理的结合。“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亲的家”表甚至到了完美融合的程度。“耶和华必作我的神”表神性属世层也是耶和华。“我所立为柱子的石头”表存在于次序最终层级中的真理。“也必作神的殿”在此和前面一样,表主存在于次序最终层级中的国度,高层事物住在此国度如住在自己的家中。“凡你所赐给我的,我必将十分之一献给你”表祂凭自己的神性大能使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都变成神性。

3732.“雅各立下一个誓言,说”表天命的状态(state of Providence)。 这从“立下一个誓言”的含义清楚可知,“立下一个誓言”在内义上是指意愿主会给予,因而在论述主的至高意义上是指天命的状态。就内义而言,“立下一个誓言”表示意愿主会给予。这是因为誓言里面有一种渴望和情感,即所意愿的事或许会发生,因而主会给予。誓言还含有某种交易的意味,同时含有人这一方的某种应尽责任或义务的意味,只要达成他所愿。这就是雅各的情形,因为如果耶和华在路上保佑他,给他食物吃、衣服穿,使他平平安安地回到他父亲的家,耶和华就作他的神,他立为柱子的石头就作神的殿,他要将耶和华所赐给他的十分之一献出来。由此明显可知,在那个年代,誓言是特殊约定,涉及倘若神满足了人们的愿望,人们就承认神为他们的神,还涉及倘若神给予了,他们就会以某种礼物回报祂。

所有这一切清楚表明犹太民族的列祖是何性质。他们就像此处的雅各,直到目前,雅各仍不承认耶和华,还停留在是承认祂还是承认别神为他的神的选择阶段。这个民族,甚至他们的列祖有一个特点,即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他自己的神,即便有人敬拜耶和华,他也只是敬拜名叫耶和华的某个神,这个名字不过是将祂与其它民族的神区分开而已。因此,在这方面,他们的敬拜甚至就是偶像崇拜。因为只敬拜名字,哪怕是耶和华的名,无非就是偶像崇拜(1094节)。那些自称基督徒,声明敬拜基督,却不照祂的诫命生活的人也一样。他们以偶像崇拜的方式敬拜祂,因为他们只敬拜祂的名,而他们所敬拜的,却是假基督;关于这假基督,可参看马太福音24:23, 24(3010节)。

3733.“神若与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表始终存在的神性。这从“神与人同在”和“在他所行的路上保佑他”的含义清楚可知,“神与人同在”和“在他所行的路上保佑他”是指始终存在的神性。这些话论及主,主就生命的本质而言,就是耶和华。因此,祂的整个一生,自幼年直至最后阶段,都是始终存在的神性,这甚至达到了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完美融合。

3734.“又给我食物吃”表甚至与神性良善结合。这从“食物”和“吃”的含义清楚可知:“食物”是指出自主的一切属天和属灵之善,在至高意义上是指神性良善方面的主自己(276, 680, 1798, 2165, 2177, 3464, 3478节);“吃”是指发生联系、归为己有并产生结合(2187, 2343, 3168, 3513, 3596节)。

3735.“衣服穿”表与神性真理的结合。这从“衣服”和“穿”的含义清楚可知:“衣服”是指真理(1073, 2576节),在此是指神性真理,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主;“穿”是指归为己有并结合。圣言内义的性质从这些以及所有其它细节可以看出来,也就是说,当字义论述食物和衣服,并且是在历史叙事中论述时,如此处“神若给我食物吃、衣服穿”,那时与人同在的天使所想的根本不是食物,而是爱的良善,在至高意义上是主的神性良善。他们也不会想什么衣服,而是思想真理的良善,在至高意义上思想主的神性真理。对他们来说,诸如字义所提到的这类事物只不过是用来思想天上和神性事物的物体代表,因为此类事物就是存在于次序最终层级中的器皿。

因此,当处于神圣状态的人思想食物,如圣餐中的饼,或主祷文中的“日用饮食”时,他关于食物的思维就作为思想出自主的爱之良善的物体代表而服务于同他在一起的天使。天使丝毫不理解人关于食物的思维,相反,他们的思维涉及良善,因为这就是二者(即食物与良善)之间的对应关系。处于神圣状态的人思想衣服时也是一样,在这种情况下,天使的思维涉及真理。圣言中的其它一切事物同样如此。天与地藉着圣言联结的性质由此变得清楚明了;也就是说,这种联结是这样:当有人以神圣方式阅读圣言时,他便通过这种对应关系与天堂,并经由天堂与主联结得越发紧密,即便此人只思想圣言中那些字义上的事物。那时,其心智的圣洁本身就出自诸如天使所拥有的属天和属灵的思维和情感的流注。

为让这种流注可以存在,并且世人可以通过这流注与主联结,主便设立了圣餐,对于圣餐明确声明,主就是饼和酒。因为主的身体表示神性之爱,以及人里面诸如属天天使所拥有的那种相爱;而“血”同样表示祂的神性之爱,以及人里面的相爱,不过是诸如属灵天使所拥有的那种爱。由此明显可知圣言中的一切事物里面有多少神性,尽管世人不知道什么是神性成分及其性质。然而,那些在世时过着良善生活的人死后会进入对所有这些事物的认知和直觉中;因为那时,他们会脱去地上和世俗之物,披上天上的事物,并和天使一样拥有属天和属灵的观念。

3736.“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亲的家”表甚至到了完美融合的程度。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当论及主时,“我父亲的家”是指神性本身,主通过实际成孕而在这神性里面;“回到那家”就是回到被称为“父”的神性良善本身。这神性良善就是“父”(3704节);显然,“回到那家”表示联结。当主说祂从父出来,来到这个世界,又要往父那里去时,这同样由主来表示。也就是说,祂从父出来表示神性本身披上人性;祂来到这个世界表示祂作为一个人;祂又要往父那里去表示祂要将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联结起来。这就是主在约翰福音中所说下列话的意思:

倘或你们看见人子升到祂原先所在之处。(约翰福音6:62)

又:

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祂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又要往神那里去,就对他们说,小子们,我还有一会儿同你们在一起;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约翰福音13:3,33)

又:

现今我往差我来的那里去,你们没有人问我,你往哪里去?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祂到你们这里来。一会儿你们就不得见我;再一会儿你们还要见我;因我往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6:5, 7, 16-17)

又:

我从父出来,到了世界;我又离开世界,往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6:28)

在这些经文中,“往父那里去”表将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联结起来。

3737.“耶和华必作我的神”表神性属世层也是耶和华。这从论述主的人性与其神性融合的至高内义上的整个思路清楚可知。但为了明白这层意义,思维必须从关于雅各的历史中抽离出来,并专注于主的神性人,在这种情况下则专注于祂的神性属世层,这神性属世层由雅各来代表。人性本身,如前面反复阐述的,是由等同于内在人的理性层和等同于外在人的属世层,以及肉体构成的;而肉体作为工具或最外层的器官服务属世层,以便活在这个世界上,并通过属世层服务理性层,再通过这理性层服务神性。由于主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祂可以使自己里面的整个人性变成神性,并照着神序这样做;还由于雅各代表主的属世层,他的寄居生活在至高意义上代表主如何使祂的属世层变成神性,故此处经上所说“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亲的家,耶和华必作我的神”这句话就表示主的人性与其神性的融合,并且就神性属世层而言,祂还要通过神性本质与人性本质,并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融合而成为耶和华。这种融合不能理解为两个作为独立个体的人仅通过爱结合时所存在的那种融合,就像父爱子,子爱父时父与子的结合;或像兄弟爱兄弟,或朋友爱朋友时两个人的结合。确切地说,它是真正地融为一体,以便祂的两种本质不再是二,而为一,如主所反复教导的。由于它们为一,故主的整个人性就是神性存在或耶和华(参看1343, 1736, 2156, 2329, 2447, 2921, 3023, 3035节)。

3738.“我所立为柱子的石头”表存在于次序最终层级中的真理。这从前文所述(3724, 3726节)清楚可知,那里有同样的话。

3739.“也必作神的殿”表主存在于次序最终层级中的国度,高层事物住在此国度如住在自己的家中。这也可从前面所述(3720节有同样的话,3721节)清楚看出来。关于高层事物住在次序的最终层级如住在自己的家中,情况是这样:主设立的次序是,高层事物流入低层事物,并在那里呈现出自己的总体形像。因此,这些高层事物以某种总体形式一起呈现在那里,从而处在次序始于至高者,就是主的次序中。正因如此,最接近主的形像就是至内在的天堂,也就是纯真与平安的天堂,那里居住者都是属天的。该天堂因最接近主,故被称为祂的“样式”。第二层天堂,也就是说,在下面处于低层的天堂是主的“形像”,因为高层天堂中的事物以某种总体形式全都一起呈现在这第二层天堂中。最末层的天堂在第二层天堂之下,与第二层天堂的关系也是这样,因为紧邻的高层天堂的细节和个体流入这层天堂,并在那里以一种对应的总体形式呈现自身。

人的情况也一样,因为他以这样的方式被造并形成:他类似于这三层天堂,是这三层天堂的一个形像。在人里面,至内在之物以同样的方式流入低层事物,而低层事物又以同样的方式流入最低层或最末层的事物。属世和肉体层就是由在低层事物并最终在最末层事物里面的高层事物的这种流注和汇集构成的。最末或终级事物以这种方式与那首先的有一个联结,若没有这种联结,在次序上最末层的事物将无法持续存在片刻。由此明显可知高层事物住在次序的最终层级如住在自己的家中是什么意思。无论你说高层和低层事物,还是说内层和外层事物,意思都一样。因为在人看来,内层事物如同高层事物;这就是为何人将天堂置于高处,而事实上,天堂是某种内在事物。

3740.“凡你所赐给我的,我必将十分之一献给你”表祂凭自己的神性大能使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都变成神性。这从“赐给”、“十分之一”和“什一奉献”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主时,“赐给”是指祂给予祂自己(参看3705节),因而这是凭祂自己的能力;“十分之一”和“什一奉献”是指主储存在人之内层里面的良善与真理,这些良善就被称为“余留”(576, 1738, 2280节)。当论及主时,它们就是主凭自己的能力为自己所获得的神性良善与神性真理(1738, 1906节)。

上一页  第5卷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