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4卷)》第24章 创世记24章内义(4)

《属天的奥秘(第4卷)》第24章 创世记24章内义(4)

3084、“又上来”表示提升。这从“上来”的含义清楚可知,“上来”是指被提升。被提升用来描述从低层到高层,并因此也用来描述从外层到内层,或说从表层到深层,因为两者是一样的。事实上,人类观念中的低层和高层,就是天使观念中的外层和内层,或表层和深层。例如,天堂在世人看来在高处,但在天使看来在内层或深处。人的属世层也一样,相对于他的属灵层,它就是外层或表层;而他的属灵层相对于属天层,又是外层或表层。或也可说,属于属世人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相对于真理就是外层或表层;而真理相对于良善又是外层或表层。因此,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相对于真理也被称为遮盖物,以及衣服;真理相对于良善同样被称为遮盖物,以及衣服。

这解释了为何经上说“上到”耶路撒冷,从耶路撒冷“下来”;还说从耶路撒冷“上到”锡安,从锡安“下到”耶路撒冷,因为耶路撒冷的周围部分表示教会的外层,而耶路撒冷表示教会的内层,锡安则表示教会的至内层。由于本节经文在内义上描述了真理从属世人中提升到理性人的初始阶段,所以经上首先说,利百加所代表的对真理的情感“下到那泉”,然后她“又上来”。因为如前所述(3074节),神性之爱流入对良善的情感,并由此流入对真理的情感,从而给属世人中的事物带来生命和光明,同时按秩序组织它们。这就是“下来”的含义。真理以这种方式从属世人中被提升到理性人,并在那里与良善结合。这就是“上来”的含义。

3085、这两节经文描述了对真理的情感:它的起源、性质和引入的初始阶段。经上这样描述它的起源:“利百加出来了,她是亚伯拉罕的兄弟拿鹤妻子密迦的儿子彼土利所生的。”这些话在内义上涵盖了该情感的整个起源(参看3077, 3078节)。经上这样描述它的性质:“她的水瓶就在她的肩上。那少女容貌极其俊美。”这些话描述了它的性质(参看3079-3081节)。经上这样描述它引入的初始阶段:“她下到那泉,打满了瓶,又上来。”这一点可参看前文(3082-3084节)。

但如前所述(3057, 3078节),这些事不仅超出一般人的理解,甚至还超出受教育程度更高之人的理解;也就是说,这就是本章和接下来几章的内义所包含的那些事物的性质。其原因在于,以下观念几乎难以进入任何人的头脑,即:神性不断经由内在人流入外在人;也就是说,属天和属灵事物经由理性人流入属世人,或也可说,流入属于外在人的属世事物。很少有人注意到这种流注或这一事实:该流注不断将真理从属世人中召唤出来,提升它,并把它嫁接到存在于理性人中的良善上。既然人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事的发生,那么他们怎么可能知道整个过程是如何发生,它以哪种方式实现的呢?这个过程因是神性活动的产物,所以涉及如此大、如此深的智慧,以至于我们甚至连它的百万分之一都不可能调查出来。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它最笼统的一面或大致轮廓。

既然如此,那么没有人会惊讶地发现,此处在内义上所包含的这些事物无法描述清楚,并且所描述的事物超出人类的理解,因为它们论述并描述了这个过程。此外,内义主要是为天使存在的,以便天堂与人类通过圣言建立联系。天使把这些事物视为给予他们极大快乐的事物,因为天上的食物只是构成聪明和智慧的一切事物。对他们来说,凡论述主的,都是智慧和聪明的祝福。

3086、然而,为了对此处内义的内容形成某种观念,甚至极为笼统、模糊的观念,要知道,整个这一章都在论述要与神性良善结合的为神性的真理。具体来说是这样:神性良善流入属世人,也就是流入那里的记忆知识或事实、认知和教义事物(这三样事物属于属世人,因为它们住在属世人的记忆里)。神性良善通过这流注给那里的一切带来光明和生命,并按秩序排列它们,因为属世人中的一切光明、生命和秩序都来源于从神性而来的流注,这是谁都有可能知道的,只要他稍稍留意这个问题。这流注首先产生情感,就是对真理的总体情感;这两节经文论述了这种情感,即论述了:它的起源(3077, 3078节);它的性质(3079-3081节);和它引入的初始阶段(3082-3084节)。但接下来的几节经文在内义上进一步描述了这个过程,即:调查这真理,分离一开始与它联合的来自母亲的元素,等等。

但我意识到,这些奥秘太深了,以至于无法理解。原因如前所述,它们都是未知的事。然而,由于内义描述了它们,并且详述了与它们相关的一切情况,所以我必须阐明它们,无论它们看上去多么超出人类的理解。至少从中可以看到,圣言的内义隐藏着何等多、何等深的奥秘;还可以看到,从本质上说,这些奥秘几乎没有出现在人活在肉身期间所拥有的世界之光中。不过,随着人从世界之光越来越进入他死后所进入的天堂之光,因而进入蒙福和幸福的灵魂,也就是天使所在的光,它们就不断变得越来越清晰明了。

3087、创世记24:17-20.仆人跑上前去迎着她说,请你让我从你瓶子里抿一点水。她说,我主请喝。她急忙放低水瓶到她手上给他喝。她给他喝完了,就说,我再为你的骆驼打水,直到它们喝完了。她就急忙清空水瓶,倒在水槽里,又跑到井旁打水,给他所有的骆驼打了水。

“仆人跑上前去迎着她说”表示神性良善的调查;“请你让我从你瓶子里抿一点水”表示看看来自这个源头的真理能否与它结合;“她说,我主请喝”表示回应;“她急忙放低水瓶到她手上”表示凭能力所实现的接受者的顺服;“给他喝”表示引入;“她给他喝完了”表示随后的阶段;“就说,我再为你的骆驼打水,直到它们喝完了”表示在光照属世人中的一切记忆知识或事实方面的肯定回应;“她就急忙清空水瓶,倒在水槽里”表示正被引入神性良善的对真理的情感的分离;“又跑到井旁”表示一种较低层次的对真理的情感;“给他所有的骆驼打了水”表示总体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由此被光照。

3088、“仆人跑上前去迎着她说”表示神性良善的调查。这从“跑上前去迎着她”和“说”的含义清楚可知:“跑上前去迎着她”是指调查,看看情况是否正如他心里所说的那样(内义指示了这一点);“说”是指感知(如前面频繁所述),因而是指调查。调查之所以是由神性良善作出的,是因为仆人在此代表他的主人,也就是亚伯拉罕和以撒行事。一个被差遣的人就取得了差遣他的那一位的身份,这种情况在圣言中是很常见的。例如,当我们读到天使或使者时,他们首先作为天使或使者被提及,后来就被称为“耶和华”。在荆棘里向摩西显现的使者(出埃及记3:2, 4),以及向基甸显现的使者(士师记6:11-12, 14)就是这种情况。这也解释了为何在下一节经文中,利百加称呼他为“我主”。

3089、“请你让我从你瓶子里抿一点水”表示看看来自这个源头的真理能否与它结合,这从“抿”和“水”的含义清楚可知。“抿”和“喝”差不多,只是量少,因为这事是要调查或测验的;“喝”表示感知(参看3069节),在内义上也表示交流并结合,论及属灵之物,正如“吃”论及属天之物(2187, 2343节)。“水”是指真理(参看680, 739, 2702节)。所以此处“请你让我从你瓶子里抿一点水”这句话表示调查,看看来自这个源头的真理能否被结合。“瓶子”是指储存并倒出真理的器皿(3068, 3079节)。调查的原因是,主对真理的最初情感还含有来自母亲的某种东西,这种东西需要被分离出去(3040, 3078节)。对一个即将重生的人来说,情况是这样:他对真理的最初情感是非常不纯的,因为该情感含有满足这样的功用和目的的欲望在里面,即:使真理服务于他自己,世界,天上的荣耀,等等;这些目的都是关注他自己,而不是共同利益、主的国度,更不是主自己。这种情感不可避免地先到来;但主会逐渐洁净它,直到最终可以说把虚假和邪恶扔到一边,并把它们驱逐周边。然而,它们仍起到了达到目的的手段的作用。

3090、“她说,我主请喝”表示回应,这从应允或同意清楚可知。从婚姻可以看出,当真理要与良善结合时,真理是如何回应的,因为婚姻就是基于双方的同意。这一事实可追溯到良善与真理的婚姻:良善那一方有意愿,真理那一方有同意,或也可说良善扮演的角色是形成意图,而真理扮演的角色是同意这个意图,两者由此结合在一起。尽管在一个人正经历重生,也就是正在步入天上的婚姻期间,良善与真理的这种婚姻在他里面看不到,但它仍在发生。这一点从以下事实看得更清楚:当一个人正经历重生时,一种婚姻或婚姻的形像必发生在意愿与理解力之间;良善在意愿那一方,真理在理解力那一方。这就是为何古人在意愿与理解力,以及意愿的每个组成部分与理解力的每个组成部分之间建立婚姻(54, 55节)。

3091、“她急忙放低水瓶到她手上”表示凭能力所实现的接受者的顺服。这从“放低”、“水瓶”和“手”的含义清楚可知:“放低”是一个顺服的行为;“水瓶”是指一个接受者(参看3068, 3079节);“手”是指能力(参看878节)。“凭能力所实现的接受者的顺服”这句话的意思是,教义事物,认知和记忆知识或事实(它们都是接受者,3068, 3079节)预备自己去接受,因为一系列从属关系或一连串命令,因而一系列接受的准备,和由此而来的一系列顺服都是从生命的最初源头或起源,也就是主开始的。处于较低位置的事物必须顺服,因为它们应当为更高之物服务。没有它们的顺服,结合是不可能的。此处提到的“能力”来自真理;真理使下面的事物顺服。在圣言中,能力尤其被归于真理;因此,在内义上表示能力的“手”、“臂”和“肩”论及真理(参看878, 1085节)。能力看似来自真理;而事实上,能力本身通过真理来自良善。

3092、“给他喝”表示引入。这从“给喝”的含义清楚可知,“给喝”与“喝”几乎是一样的。然而,“给喝”在此包含喝水者那一方更积极的参与。“喝”表示接受,也表示被结合(参看3069, 3089节);因此,“给喝”表示给予接受的能力或机会,这是引入的第一步,或初始阶段。

3093、“她给他喝完了”表示随后的阶段,也就是说,引入的过程。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完”或“结束”意味着前一个行为的结束和下一个行为的开始,因而意味着随后的阶段。这也可从“给喝”的含义清楚可知,“给喝”是指引入,如刚才所述(3092节)。

3094、“就说,我再为你的骆驼打水,直到它们喝完了”表示在光照属世人中的一切记忆知识或事实方面的肯定回应。这从“骆驼”和“打”,即“打水”的含义清楚可知:“骆驼”是指属世人中总体的记忆知识或事实(参看3048, 3071节);“打”,也就是说,“打水”是指教导,以及光照(参看3058, 3071节)。显然,这是一个肯定的回应,因为她说,她会这样做,也的确这样做了,也就是说,她为骆驼打了水。此处论述的光照来自真理那一方;尽管事实上,它通过真理来自良善。至于对属世人中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的光照,情况是这样:一切光照皆来自良善,因为被爱点燃的良善好比太阳的火焰,这火焰放射出热和光;而真理好比一个传送火焰之光的物体;因此,光照就来自这光。不过,来自这个源头的光如何,光照就如何。

除了真理之外,没有任何东西会接受良善;真理如何,接受就如何,因而光照也如何。因此,当光照经由真理而来时,这光照看似来自真理,仿佛是真理所固有的;而事实上,它属于良善,是良善以这种方式通过真理发光。此外,通过真理从良善而来的光照还会进一步穿透并更深地影响我们,并产生一种较低层次的对真理的情感,稍后会讨论这种情感(3096节)。天堂之光经由主的神性真理从主的神性良善而来;它因经由主人性中的神性真理而来,所以不仅抵达属天人,还抵达属灵人,以智慧和聪明光照天上的所有人。由于这就是智慧和聪明的源头,所以圣言的内义大量论述了主人性中的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在目前的情况下,内义论述了来自良善的真理的最初光照,以及通过真理而来的良善的最初光照。

3095、“她就急忙清空水瓶,倒在水槽里”表示正被引入神性良善的对真理的情感的分离。这从“清空水瓶”和“水槽”的含义清楚可知:“清空水瓶”是指把真理分离出来,因为“水瓶”作为盛纳的器皿,不仅表示拥有真理在里面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还表示拥有良善在里面的真理(参看3068, 3079节);此处由于论述的主题是引入,所以它表示正被引入神性良善的真理。真理本身若不通过它自己的情感(参看3024开头,3066节),就决不能与良善结合,因为情感包含能使它们结合起来的生命,故此处所指的是对真理的情感。“水槽”(或盛水的通道、饮水之地)是指真理之良善,因为水槽里的“水”表示真理(参看739, 2702节),而水槽本身与木头所表相同,即表示良善(参看2784, 2812节)。真理之良善,或说来自真理的良善就是良善通过真理所产之物,就像从作为母亲的真理和作为父亲的良善所生的孩子。属世人中的一切纯正良善皆由此而来,也就是来自理性心智中的良善与真理的婚姻。该良善就是那被称为真理之良善的,在圣言中由“水槽”(或盛水的通道、饮水之地)来表示。

3096、“又跑到井旁”表示一种较低层次的对真理的情感。这从“井”的含义清楚可知,“井”是指真理(参看2702节),不过是较低层次的真理。由于此处论述的主题是真理的引入,所以它表示一种较低层次的对真理的情感,如刚才所述(3094节)。“泉”和“井”在内义上的含义的不同可参看刚才提到的章节(2702节),那里解释到:当论述更纯粹、更高级的真理时,就用“泉”这个词;而当论述不那么纯粹、较为低级的真理时,就用“井”这个词。本章即是一例,它有时说“泉”,有时说“井”。属世真理是低级真理,对属世真理的情感是一种低级的对真理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直接或最近地光照总体记忆知识或事实,这光照会进一步穿透并更深地影响我们(参看3094节)。

3097、“给他所有的骆驼打了水”表示总体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由此被光照。这从“打水”和“骆驼”的含义清楚可知:“打水”是指给予教导,也指光照(参看3058, 3071节);“骆驼”是指总体的记忆知识或事实(3048节)。

3098、从3088节至此内义所包含的这些事物从本质上说,只有那些被教导人的内在,并知道真理的人才能理解,因为光照通过并照着真理而来。此处论述的主题是真理被引入良善的初始阶段,因为如前所述(2524, 2701节),良善本身通过理性层,因而经由一条内在途径流入属世层,并光照那里的事物;而真理本身则经由感官,尤其经由听觉和视觉,因而经由一条外在途径流入属世层。这就是真理的起源,或说这就是真理如何出现的,凡进行反思的人都能看到这一点。但良善与真理的结合并不在属世层,而是在理性层。因此,真理从属世层,因而从属世领域中被召唤出来进入属灵领域,因为要与良善结合的真理是属灵的。这几节(3087-3097节)论述的主题就是,当真理首先从那里被召唤出来时,它是何情况。

3099、创世记24:21-22.那人惊奇地注视她,默不作声,要晓得耶和华使他的道路通达没有。于是,骆驼喝完的时候,那人就拿出一个金鼻环,重半舍客勒,两个镯子,重十舍客勒子的金子,戴在她手上。

“那人惊奇地注视她,默不作声”表示对这些事的一种感知状态;“要晓得耶和华使他的道路通达没有”表示关于神性真理,即它是哪一种,或它的确切性质;“于是,骆驼喝完的时候”表示由对总体记忆知识或事实的光照所产生的承认;“那人就拿出一个金鼻环”表示神性良善;“重半舍客勒”表示引入所需的量;“两个镯子”表示神性真理;“戴在她手上”表示对真理的情感的能力;“重十舍客勒的金子”表示足够引入的完全的量。

3100、“那人惊奇地注视她,默不作声”表示对这些事的一种感知状态。这从“惊奇,默不作声”的含义清楚可知:当他看见他心里所说的那些事实际发生时,“惊奇,默不作声”是指有点承认,同时又想看看事情是否真的如此。他“惊奇”,是因为他承认事情如他所求的那样发生了;他“默不作声”,是因为他想看看事情是否真的如此。这就是所表示的感知状态。

3101、“要晓得耶和华使他的道路通达没有”表示关于神性真理(的调查),即它是哪一种,或它的确切性质。这从“道路”的含义清楚可知,“道路”是指真理(参看627, 2333节)。“耶和华道路通达没有”这句话表示那真理是不是神性,这等于问它是不是来自耶和华,也就是来自神性;因而准确地说,问它是哪种真理,因为从属世人中被召唤出来进入理性人的真理不全都被接受,只有那些与理性人中的良善一致,并以这种方式被播种和植入,从而与这良善行如一体的真理才被接受。而其余的,即便在被提升之前看似真理,仍不被接受,因为它们不被承认。良善承认自己的真理,真理承认自己的良善。从接下来的内容也清楚可知,这是一个对真理是哪一种的承认,从而这真理被接受,或说主准确认识真理是哪一种,从而接受它。

3102、“于是,骆驼喝完的时候”表示由对总体记忆知识或事实的光照所产生的承认。这从以下事实,以及“骆驼”和“喝”的含义清楚可知:“于是”和“完”这两个词表示随后的阶段,意味着前一个行为的结束和下一个行为的开始,如前所述(3093节),因而在此表示承认,如刚才所示;“骆驼”是指总体的记忆知识或事实(参看3048, 3071节);“喝”在此和“打水”(参看3058,3097节),以及“给喝”(参看3071节)意思相同,即是指被光照。由此明显可知,“于是,骆驼喝完的时候”这句话表示由对总体记忆知识或事实的光照所产生的承认,就是对真理的承认。

真实情况是这样:凡从属世人(也就是从记忆知识或事实,或认知和教义事物,因为这些属于属世人)中被提升出来进入理性人,并在理性人中被接受的真理,必须先被承认它是哪一种,它与理性人中的良善是否一致。它若一致,就被接受;若不一致,就被弃绝。一个群组里有许多表面真理;但只有那些承认那里的良善,从而爱良善并被良善所爱的真理才被结合。然而,为叫它们被承认是向良善敞开的,属世人必须拥有光照在里面,这光照能使属世人一眼看到它们当中的每一个事物,从而可以作出一个选择。属世人中的这种光照虽来自良善,但仍经由真理而来(参看3094节)。这种光照就是“利百加给骆驼打水,让它们喝,或给它们喝”所表示的。

3103、“那人就拿出一个金鼻环”表示神性良善。这从“金鼻环”的含义清楚可知:“金鼻环”是指良善,在此是指神性良善,因为内义论述的主题是主;它来自理性,故经上用了“人”(man [vir])这个词,因为“人”表示理性(参看265, 749, 1007节)。古时,教会的敬拜形式都具有代表性,并且人们都知道它们表示什么;当订立婚约时,习俗就是给新娘一个金鼻环和两个镯子,因为新娘代表教会,鼻环代表教会的良善,镯子代表教会的真理。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都知道,存在于新娘和妻子身上的婚姻之爱是从主的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的婚姻中降下来的(2508, 2618, 2727-2729节)。金环要戴在鼻子上,这也可从后面的经文,即仆人“把环子戴在她鼻子上”(24:47)明显看出来,因为“鼻子”表示良善的生命。鼻子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鼻子用来呼吸和闻东西;就内义而言,呼吸表示生命,闻表示爱,即良善的快乐(96, 97节)。

“鼻环”是婚姻中的良善,或良善方面的婚姻的标志,这一点也可从其它圣言经文明显看出来,如以西结书:

我用妆饰打扮你,将镯子戴在你手上,将链子戴在你项上;我也将环子戴在你鼻子上。(以西结书16:11-12)

这论及古教会,古教会在此被称为“耶路撒冷”,并被描述为一个接受镯子、链子和环子的新娘。“戴在手上的镯子”是真理的一个标志性代表;“戴在鼻子上的环子”是良善的一个标志性代表。

以赛亚书:

因为锡安的女儿狂傲,所以主必使她们的头顶光秃,除掉戒指、鼻环、礼服、外袍。(以赛亚书3:16-18, 21-22)

“锡安的女儿狂傲”表示教会里对邪恶的情感(2362, 3024节);“要除掉的戒指和鼻环”表示良善及其标志;“礼服、外袍”表示真理及其标志。

何西阿书:

我必因她向诸巴力烧香的日子而察罚她,那时她佩带鼻环和妆饰,跟随她的爱人。(何西阿书2:13)

这论及已经败坏的教会和随之而来的新教会。“鼻环”在此也表示教会的良善的标志。当这些环子戴在耳朵上时,它们也表示良善,不过是行为中的良善;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行为中的邪恶(如创世记35:4;出埃及记32:2, 3)。

3104、“重半舍客勒”表示引入所需的量,这从“舍客勒”、“半舍客勒”和“重”的含义清楚可知。“舍客勒”表示良善和真理的价值或估价,“半舍客勒”表示它的一个确定量(参看2959节)。稍后会看到,“重”表示某个事物在良善方面的状态。由此明显可知,“重半舍客勒”表示并体现了在“金鼻环”所表示的良善方面的量。从上下文明显可知,这个量就是引入所需的量。

“重”是指某个事物在良善方面的状态,这一点从以下圣言经文明显看出来。以西结书:

先知以西结被吩咐按重量吃食物,每日二十舍客勒;按容量喝水,喝一欣六分之一;看哪,我必在耶路撒冷折断粮杖,他们怀着焦虑按重量吃饼,怀着惊惶按容量喝水,使他们缺粮缺水。(以西结书4:10-11, 16-17)

这论及良善和真理的荒废,这种荒废由“先知”来代表。他们“按重量吃食物和饼”表示已荒废的良善的状态;他们“按容量喝水”表示已荒废的真理的状态;“饼”表示属天之物,因而表示良善(参看276, 680, 1165, 2177节);“水”表示属灵之物,因而表示真理(参看739, 2702, 3058节)。由此明显可知,“重量”论及良善,“容量”论及真理。

同一先知书:

你们要用公道天平,一公道伊法、一公道罢特。(以西结书45:10等)

这论及圣地,圣地表示主在天上的国度,这从先知在此所提到的每个细节可以得知。天上不会用到天平、一伊法和一罢特,那里只有这些重量和容量所表示的良善和真理。以赛亚书:

谁曾用手心量诸水,用手掌测诸天,用升斗盛大地的尘土,用秤称大山,用天平称小山呢?(以赛亚书40:12)

“用秤称大山,用天平称小山”表示爱和仁的天上事物都来自主,唯独祂主导这些事物的状态。这些称重所论及的“大山”和“小山”表示爱的天上事物(参看795, 796, 1430, 2722节)。

但以理书:

伯沙撒宫墙上的文字是,弥尼,弥尼,提客勒,乌法珥新。解释是这样:弥尼,就是神已经数算你的国,使它终止;提客勒,就是你被称在天平里,被发现缺欠;毗勒斯,就是你的国分裂了,归与玛代人和波斯人。(但以理书5:25-28)

此处“弥尼”,或“已经数算”论及真理;而“提客勒”,或“称在天平里”论及良善。这段经文的内义论述了时代即将完结的时候。

3105、“两个镯子”表示神性真理。这从“镯子”的含义清楚可知:“镯子”是指真理,在此是指神性真理,因为内义论述的主题是主。经上说镯子有“两个”,是为了表示完全。镯子被戴在新娘的手上,是因为新娘表示教会,她的手表示从真理获得的能力;“手”论及真理(参看3091节)。“镯子”的这种含义可见于以西结书(16:11,可参看3103节,以及23:42)。此外,不仅新娘戴“镯子”,君王也戴“镯子”;只是君王把它们戴在了手臂上,这清楚可见于撒母耳记下(1:10)。君王之所以戴镯子,是因为王权代表并表示主的神性真理(1672, 1728, 2015, 2069, 3009节),“手臂”表示能力(878节)。

3106、“戴在她手上”表示对真理的情感的能力。这从“手”的含义和“利百加”的代表清楚可知:“手”是指能力(参看878, 3091节);此处“她”所指的“利百加”是指对真理的情感(参看2865, 3077节)。

3107、“重十舍客勒的金子”表示足够引入的完全的量。这从“十”、“金子”和“重”的含义清楚可知:“十”和一百一样,是指一种完全或完整的状态(参看1988, 2636节);“金子”在此是指一种按重量计算的货币;“重”是指某个事物在良善方面的状态(参看3104节)。由此明显可知,“重十舍客勒的金子”表示被估价之物在良善方面的一种完全或完整的状态。所表示的是足够引入的完全的量,这一点从本章论述引入,也就是订婚的细节清楚看出来。

3108、这两节经文论述了将真理引入良善;但对那些心智只被出现在世界之光中的那类事物光照,没有同时被出现在能光照属于世界之光的事物的天堂之光中的那类事物光照的人来说,这种引入的性质不容易进入他们的思维观念。那些缺乏良善,因而缺乏信仰的人,头脑里只有那些由世界之光的物体形成的观念。他们不知道属灵之物是什么,甚至不知道真正意义上的理性是什么,只知道属世之物,他们将一切都归于这属世之物。这就是为何内义在此所说的关于将真理引入良善的这些事在他们看来,似乎太过于遥远,或太过于牵强,以至于毫无价值。然而,对那些凭天堂之光看见的人来说,这些事却是最珍贵的。

至于将真理引入良善,情况是这样:真理在被引入并正确结合之前,的确存在于人里面,但可以说还没有变成他的,或他自己的。然而,一旦真理被引入他的良善,这真理就变成他自己的了。这时,它就从他的外部记忆中消失了,并进入内部记忆;或也可说,它从属世人或外在人中消失了,进入了理性人或内在人,在那里以这个人自己为衣给自己穿上,并构成他的人性,换句话说,决定了他作为一个人的性质。正与人的良善结合的一切真理都是这种情况;正与他称之为良善的邪恶结合的虚假也是这种情况。不同之处在于,真理打开理性,从而使人变得理性;而虚假关闭理性,使人变得没有理性,尽管那时在笼罩他的黑暗中,他觉得自己似乎比谁都理性。

3109、创世记24:23-25.他说,请告诉我,你是谁的女儿?你父亲家里有地方让我们过夜吗?她对他说,我是密迦给拿鹤所生的儿子彼土利的女儿。又对他说,我们又有干草又有很多饲料,也有过夜的地方。

“他说,你是谁的女儿”表示关于纯真的进一步调查;“请告诉我,你父亲家里有地方让我们过夜吗”表示关于仁之良善的调查;“她对他说,我是密迦给拿鹤所生的儿子彼土利的女儿”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它的整个起源;“又对他说”表示感知;“我们又有干草”表示记忆知识形式的真理,或事实真理;“又有很多饲料”表示伴随这些真理的良善;“也有过夜的地方”表示状态。

3110、“他说,你是谁的女儿”表示关于纯真的进一步调查。这从“你是谁的女儿”这个问题清楚可知,“你是谁的女儿”是指调查,在此是指进一步的调查,如前面的阐述(3088, 3101节)所清楚表明的。这是关于纯真的调查,这一点从“少女”的含义明显看出来,“少女”是指拥有纯真在里面的情感(参看3067节)。诚然,本节没有使用“少女”一词,但鉴于前面(24:14, 16)利百加被称为少女,并且此处这个问题是向她提出的,所以此处“你”无非是指少女。

至于此处论述的主题本身,即:在真理被引入良善,然后与它结合之前,对真理发起调查,以查看它拥有什么样的纯真在里面,接着查看它拥有什么样的仁爱,这必然令那些不知道这个问题的人感到震惊。然而,要让这些人知道,当真理要被引入良善并与它结合时,每个人都要经历一种最细微的彻底调查,这种调查超出他的一切想象。除了真实、完美的纯正真理外,任何东西都绝不允许被注入真实、完美的纯正良善。当有其它任何东西,而非真实、完美的真理接近时,这种东西不会与真实、完美的良善结合,而是与某种本身不是良善,只是看似良善的良善结合。如果虚假接近,那么良善就会退到门内,虚假则从门外与它以之为良善的某种邪恶结合。

这种神性安排是由主通过灵人和天使实现的,并且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极深的奥秘,但在来世却是众所周知的。此外,凡具有正常理性的人都能知道这一点,至少能明白,因为邪恶与虚假一起构成地狱,并从地狱流入,而良善与真理一起构成天堂,从主经由天堂流入。既然如此,那么邪恶与真理就像地狱与天堂那样不能结合在一起。因此,有一个微妙到谁也无法相信的平衡被应用于这些事物中。这就是调查的意思。

3111、“请告诉我,你父亲家里有地方让我们过夜吗”表示关于仁之良善的调查。这从“请告诉我,有地方吗”、“家”、“父亲”和“过夜的地方”的含义清楚可知:“请告诉我,有地方吗”是指调查;“家”是指良善(参看2048, 2233, 2331节);“父亲”,此处即彼土利,是指仁之良善,就是诸如存在于更正直的外邦人当中的那种良善(参看2863节),这种良善就是利百加所代表的对真理的情感的真正源头;“过夜的地方”是指一种居住的状态(参看下文,3115节)。

内义之所以描述对存在于对真理的情感中的纯真和仁之良善之源头的调查,是因为要被引入良善并与它结合的真理没有其它最终源头,或说没有从其它源头中获得自己的最初起源,这一事实可从所有真理在其中被良善接受,并与良善结婚的人身上看出来。在教会里,那些没有某种程度的纯真或对邻之仁的人,无论他们多么熟悉真理,并把它大声说出来,都决不会发自内心承认它。在教会外,外邦人或非基督徒在来世可以被呼召到信之真理这里,或学习信之真理,但只有那些拥有纯真,彼此过着仁爱生活的人才会接受它。事实上,纯真和仁爱构成信之真理能在其中扎根并生长的土壤。

3112、“她对他说,我是密迦给拿鹤所生的儿子彼土利的女儿”表示它的整个起源,就是对真理的情感的整个起源。这从“彼土利”,以及“密迦和拿鹤”的代表清楚可知,他们是指利百加所代表的对真理的情感的源头或起源(参看3078节)。

3113、“又对他说”表示感知。这从“说”在圣言历史部分中的含义清楚可知,“说”在内义上是指感知,如前面频繁所述。

3114、“我们又有干草”表示记忆知识形式的真理,或事实真理,“又有很多饲料”表示伴随这些真理的良善,这从“干草”和“饲料”的含义清楚可知。“干草”之所以表示记忆知识形式的真理,或事实真理,是因为它论及骆驼,骆驼的食物就是干草;当“骆驼”表示属世人中的总体记忆知识或事实时,属世人的食物,即“干草”,不可能有其它任何含义,因为属世人没有其它食物来维持它的生命。属世人的滋养来自这类真理,因为如果这种食物断绝,也就是说,它缺乏知识的支撑,属世人将不复存在。情况就是这样,这一点从死后的生活明显看出来,因为那时,灵人以这类事物取代食物(参看56-58, 680, 681, 1480, 1695, 1973, 1974节)。和理性人一样,属世人里面一般也有两种事物构成它的本质,即:理解力的事物和意愿的事物。真理属于理解力的事物,良善属于意愿的事物。属世人的真理是记忆知识形式的真理或事实真理,也就是在其外部记忆中的一切事物。当论述的主题是骆驼、马、骡子和驴时,这些就是“干草”所表示的。而属世人的良善是快乐,主要是对这些真理的情感的快乐,这些良善由“饲料”来表示。

3115、“也有过夜的地方”表示状态。这从“地方”和“过夜”的含义清楚可知:“地方”是指状态(参看2625, 2837节);“过夜”是指居住或有一个住所(参看2330节)。所以它在此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在起源方面的状态。它的起源以彼土利、密迦和拿鹤所代表的事物来描述;它的关系,或说与它有关的品质则以后面提到的拉班来描述。由于该情感的起源是模糊的,所以它的状态由“过夜的地方”来表示,如前所述(3111节)。

3116、这三节经文论述了对要被引入良善,并与它结合的真理的调查,尤其调查它的起源,因为一切事物,无论总体还是细节,都依赖于它们的起源,或说每一个事物都是从它的源头演变而来的。衍生物,或说从源头发展出来的事物,都从这源头获得自己的形式,如同一株植物,或一棵树从它的根或种子获得自己的形式一样。主在自己里面从神性看见并调查这些事物,并凭祂自己的智慧和聪明把这一个引入那一个,也就是说,把真理引入理性的良善。内义在此描述了这种调查本身;然而,内义所包含的这些细节只能解释给极少数人。

调查同样会发生在凡正在被改造的人,以及凡接受余剩的人身上。不过,人对这种调查一无所知。对他来说,这调查完全笼罩在模糊之中,以致他甚至不相信它的存在。而事实上,它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但这种调查是由主来执行的。唯独主看见人的状态,不仅看见他现在的状态,还看见他未来直到永恒的状态。调查涉及一种极其微妙的平衡,以防止哪怕最少量的虚假与良善结合,或最少量的真理与邪恶结合。如果虚假与良善结合,或真理与邪恶结合,那么人必永远灭亡,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在来世会悬在地狱与天堂之间,因良善而被地狱吐出去,因邪恶而被天堂吐出去。

3117、创世记24:26-27.那人就俯伏向耶和华下拜。他说,耶和华我主人亚伯拉罕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祂没有向我主人放弃怜悯和真理。至于我,耶和华在路上引领我,直到我主人的兄弟家里。

“那人就俯伏向耶和华下拜”表示快乐和欢喜;“他说,耶和华我主人亚伯拉罕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来自神性本身和神性人身或人性;“祂没有放弃怜悯”表示对爱之流注的一种感知;“没有向我主人放弃真理”表示来自那流入之爱的仁爱的流注;“至于我,在路上”表示处于真理与理性层的良善结合的一种状态;“耶和华引领我,直到我主人的兄弟家里”表示被引领)到真理之良善那里,或说作为真理源头的良善那里。

3118、“那人就俯伏向耶和华下拜”表示快乐和欢喜。这从“俯伏和下拜”的含义清楚可知,“俯伏和下拜”是指快乐和欢喜。俯伏和下拜是谦卑的姿势,也就是说,它们是行为上的谦卑或谦卑的行为,无论是在悲伤的状态下,还是在欢喜的状态下:当我们想要的没有发生时,就是在一种悲伤的状态下;而当我们想要的发生时,就是在一种欢喜的状态下。如此处的情形,利百加遵从了仆人心里的愿望,给他喝瓶子的水,还让他的骆驼喝。“下拜”也可以是欢喜的姿势(参看2927, 2950节)。我之所以既提到快乐,也提到欢喜,是因为在圣言中,“快乐”论及真理,“欢喜”论及良善。此外,快乐属于脸,而欢喜属于心;或也可说,快乐属于属灵情感,或真理,而欢喜属于属天情感,或良善。因此,快乐在程度上低于欢喜,正如俯伏在程度上低于下拜。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也可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属灵教会成员,或教会里的属灵成员只在主面前俯伏,呼求恩典;而属天教会成员,或教会里的属天成员则在主面前下拜,祈求怜悯(参看598, 981, 2423节)。由于在圣言的每一个事物中的真理与良善的婚姻,这两个词在此都出现了(683, 793, 801, 2516, 2712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