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9、“他说,耶和华我主人亚伯拉罕的神是应当称颂的”表示来自神性本身和神性人身或人性。这从前面的阐述(3061节)清楚可知,那里也有同样的话,只是此处加了“称颂”一词。“耶和华是应当称颂的”是表达感恩,因而表达欢喜和快乐的形式,或表达感激之情,因而表达欢喜和快乐的标准方式,因为所渴望的事发生了。至于古人所说的“耶和华赐福”是什么意思,可参看前文(1096, 1422节)。
3120、“祂没有放弃怜悯”表示对爱之流注的一种感知。这从“怜悯”的含义清楚可知,“怜悯”是指爱(参看1735, 3063, 3073节)。“祂没有放弃怜悯”之所以表示对爱之流注的一种感知,是因为这些都是承认和称谢的话,一切承认和称谢都来自对流注的感知。
3121、“没有向我主人放弃真理”表示来自那流入之爱的仁爱的流注。这从“真理”的含义清楚可知,“真理”(中文圣经或译为信实、诚实等)是指仁爱。严格来说,“真理”与“信”所表相同;在希伯来语,信就是由类似的词来表达的;因此,在旧约圣言中被称为“真理”(中文圣经或译为信实、诚实等)的,在新约圣言中有时被称为“信”。这也是为何在前文(1577, 1809, 1824, 2173, 2435, 2619, 2975节),真理经常被称为信之真理,良善被称为爱之良善。然而,信在内义上正是指仁爱,这从前面多处的阐述和说明可以看出来,如:信若不通过爱就不存在(30-38节);信不可能存在于没有仁的地方(654, 724, 1162, 1176, 2261节);信是仁之信(1608, 2049, 2116, 2343, 2349, 2417节);构成教会的,是仁,而不是与仁分离之信(809, 916, 1798, 1799, 1834, 1844, 2190, 2228, 2442节)。由此明显可知,真理或信在内义上和仁是一样的。事实上,一切信都来自仁;凡不来自仁的信信都不是信。或也可说,一切真理在内义上都是良善,因为一切真理都来自良善,凡不来自良善的真理都不是真理;事实上,真理无非是良善的形式(3049节);它的出生不是来自其它源头,它的生命也不是来自其它源头,都只来自良善。
3122、至于这表示仁爱的真理,情况是这样:属天的上古之人将来自主的怜悯和真理仅仅理解为接受对主之爱和由此衍生的对邻之仁的流注;而属灵的古人则将与他们同在的来自主的怜悯和真理理解为仁和信。这种不同的原因是,属天人从不思想那些属于信或真理的事物,只思想那些属于爱或良善的事物,这从前面关于属天人的论述(202, 337, 2669, 2715节)可以看出来。此外,当属天人正在被改造和重生时,他们通过对邻之仁被引入对主之爱。由此明显可知,主的怜悯实际上表示对对主之爱的流注的一种感知,“真理”实际上表示来自这流入之爱的对邻之仁的流注。
属灵人的情况则不然。这些人思想信的事物;当正在被改造和重生时,他们通过信的事物被引入对邻之仁。因此,当论述的主题是属灵人时,“来自主的怜悯”表示对邻之仁的流注,“真理”表示信的流注。然而,一旦属灵人重生,这信就变成仁,因为这时,他出于仁爱行事,以至于在属灵人当中,凡不出于仁爱行事的,都没有重生;而凡出于仁爱行事的,都重生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对信或真理的事物根本不感兴趣,因为赋予他生命的,是信之良善,而不再是信之真理,或说他不再靠信之真理,而是靠信之良善活着。事实上,真理已经与良善如此结合,以至于信若不以仁的形式出现,就不再出现,或说信若不以仁的形式出现,是不可见的。
由此可见上古之人和古人是如何理解圣言频繁提到的“怜悯和真理”的。如诗篇:
王必永远住在神面前;愿你预备怜悯和真理,好叫它们可以看顾他。(诗篇61:7)
又:
怜悯和真理彼此相遇,公义和平安彼此亲吻。(诗篇85:10)
又:
主啊,你是大有怜悯和真理的神。(诗篇86:15)
又:
我的真理和我的怜悯要与祂同在。(诗篇89:24)
又:
耶和华记念祂对以色列家的怜悯和真理。(诗篇98:3)
又:
耶和华啊,不要将荣耀归于我们,要因你的怜悯和真理归于你的名。(诗篇115:1)
弥迦书:
耶和华神必按古时日子你向我们列祖所起的誓将真理赐给雅各,将怜悯赐给亚伯拉罕。(弥迦书7:20)
此处“雅各”表示主的外在人,“亚伯拉罕”表示人身或人性方面的内在人。何西阿书:
耶和华与这地的居民争辩,因没有真理,没有怜悯,没有神的知识。(何西阿书4:1)
“没有真理”表示没有对仁之流注的接受,“没有怜悯”表示没有对爱之流注的接受,“没有神的知识”表示没有对信之真理的流注的接受。
3123、“至于我,在路上”表示处于真理与理性层的良善结合的一种状态。这从“路”的含义清楚可知,“路”是指真理(参看627, 2333节)。“在路上”在此表示真理与理性层的良善的结合,因为这就是本章论述的主题(参看3012, 3013节)。当某人正在朝他想去的地方取得进展时,就说他“在路上”。
3124、“耶和华引领我,直到我主人的兄弟家里”表示(被引领)到真理之良善那里,或说作为真理源头的良善那里。这从“兄弟家”的含义清楚可知,“利百加”所来自的“兄弟家”是指真理所来自的良善。“兄弟家”表示良善,在此表示真理所来自的良善,这从“家”和“兄弟”的含义明显看出来:“家”是指良善(参看2233, 2234, 2559节);“兄弟”是指由利百加代表的真理所来自的那良善的源头。
3125、前文论述了对要与理性层的良善结合的真理的调查,就是调查它的纯真、仁爱和起源。主因凭自己的能力既在良善方面也在真理方面使祂的理性变成神性,所以调查了祂联结到良善上的真理。而另一方面,对人类来说,真理决不是凭他们自己的能力与良善结合的,而是凭主的能力。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一切良善和真理都从主流入,整个改造和重生都来自祂,人对自己如何重生一无所知。在今天这个时代,人们甚至不知道他们通过真理和良善重生,更不知道真理被引入良善,并与它结合。他们不知道这一过程可以说是通过一种调查,也就是一种极其精确的调查实现的。这两节经文论述了对真理的性质和起源的感知,同时论述了缘于它的喜乐。因此,接下来论述引入。
3126、创世记24:28-30.那少女就跑去照着这些话告诉她母亲家。利百加有一个哥哥,名叫拉班;拉班就跑出来,到泉旁的那人那里。他看见鼻环和他妹子手上的镯子,又听见他妹子利百加的话,说,那人对我如此说的时候,这事就发生了;他来到那人跟前;看哪,他还站在骆驼旁边的泉旁那里。
“那少女就跑去”表示这情感的倾向或渴望;“照着这些话告诉她母亲家”表示对光照所能抵达的任何一种属世良善;“利百加有一个哥哥”表示属世人中的对良善的情感;“名叫拉班”表示该情感的性质;“拉班就跑出来,到泉旁的那人那里”表示它对那要被引入为神性的真理的真理的倾向或渴望;“他看见鼻环和他妹子手上的镯子的时候”表示当它发觉或认识到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就在“妹子”所表示的对真理的情感所拥有的能力里面时;“又听见他妹子利百加的话”表示这情感的倾向;“说,那人对我如此说”表示属世人中的真理的倾向;“他来到那人跟前”表示它联合;“看哪,他还站在骆驼旁边”表示存在于总体记忆知识或事实中;“泉旁”表示为神性的真理对它们的光照。
3127、“那少女就跑去”表示这情感的倾向或渴望。这从“跑”和“少女”的含义清楚可知:“跑”是某种倾向或渴望的一个标志;“少女”是指拥有纯真在里面的情感(参看3067, 3110节)。
3128、“照着这些话告诉她母亲家”表示对光照所能抵达的任何一种属世良善。这从“母亲家”的含义清楚可知,“母亲家”是指外在人的良善,也就是属世良善。“家”表示良善(参看2233, 2234, 2559节);人的外在或属世一面来自母亲,但其内在来自父亲(参看1815节)。在圣言中,与人同在的良善被比作一个“家”;因此,一个处于良善的人被称为“神的家”。但内在良善被称为“父家”,处于同一层级的良善被称为“兄弟家”;而与属世良善一样的外在良善则被称为“母亲家”。此外,一切良善和真理都以这种方式出生,也就是说,通过作为父亲的内在良善进入作为母亲的外在良善的流注出生。
由于本节论述的主题是要与理性层的良善结合的真理的起源,所以经上说,代表这真理的利百加“跑到她母亲家”,这是该真理的源头。如前面所阐述和说明的,一切良善都经由内在途径,也就是经由灵魂流入人的理性,并通过理性流入他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甚至流入他的感官意识,或说他通过感官所学到的事实,在那里凭光照使他看见真理。真理从那里,即从感官层被召唤出来,并脱去它们的属世形式,在中途,也就是在理性中与良善结合,一同构成理性人,最终构成属灵人,或说同时使这人变得理性,最终变得属灵。然而,人完全不知道这一切是如何实现的,因为如今几乎没有人知道什么是良善,或它不同于真理;更不知道人通过良善进入真理的流注和这两者的结合被改造;谁也不知道理性层不同于属世层。既然最一般的这些事都不为人知,那么真理如何被引入良善,两者的结合是如何实现的,就绝无可能为人所知,而这些事就是本章的内义论述的主题。但鉴于现在这些奥秘已经被揭开,并向凡处于良善,也就是拥有天使心智的人敞开,所以这些奥秘在其他人看来无论多么模糊,都必须加以解释,因为它们形成内义。
关于经由属世人中的真理从良善而来、在此被称为“母亲家”的光照,情况是这样:与人同在的神性良善流入他的理性心智,并通过理性心智流入他的属世心智,甚至流入他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也就是流入那里的知识或认知和教义事物,如前所述。在属世层,所流入的神性良善通过一个使真理适应它自己的过程为自己形成真理,并通过这些真理光照属世人中的一切。但如果属世人的生命是这样:它不接受神性良善,而是要么弃绝、要么败坏、要么窒息它,那么神性良善就不能使真理适应它自己,从而为自己形成真理。结果,属世部分无法再被光照,因为属世人中的光照是通过真理从良善而来的,或说由良善通过真理实现的;当不再有任何光照时,改造就不能发生。这就是为何内义也大量论述属世人,论述它的性质,以及属世人中的真理的起源,即它来自那里的良善。
3129、“利百加有一个哥哥”表示属世人中的对良善的情感。这从“哥哥”和“妹妹”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圣言中,“哥哥”是指对良善的情感,“妹妹”是指对真理的情感(参看367, 2360, 2508, 2524节)。因为和理性人一样,在属世人中,一切事物都像血亲和姻亲关系那样相互关联(参看2556, 2739节)。这就是为何无论理性心智还是属世心智,都被称为一个“家”,或家族(或宗族);父母、兄弟、姐妹、血亲和姻亲按次序存在于这个家,或家族(或宗族)中。
3130、“名叫拉班”表示该情感的性质。这从“名”的含义清楚可知,“名”是指一个人或物的性质或品质(参看144, 145, 1754, 1896, 2009, 2724节)。因此,“拉班”在此表示正在讨论的这情感的性质或品质。
3131、“拉班就跑出来,到泉旁的那人那里”表示它对那要被引入为神性的真理的真理的倾向或渴望,也就是对良善的情感对那要被引入为神性的真理的真理的倾向或渴望。这从“跑”、“人”和“泉”的含义,以及“拉班”的代表清楚可知:“跑”明显是指某种倾向或渴望,如前所述(3127节);“拉班”是指对良善的情感,如刚才所述(3129, 3130节);“人”是指真理,如前所述(265, 749, 1007节);“泉”也是指真理,在此是指为神性的真理,或神性真理(参看2702, 3096节,以及下面3137节)。
从此处所论述的这些和其它细节可以看出内义是何性质,以及它含有什么样的奥秘。若没有对圣言的深入探究,没有启示,谁能知道“拉班就跑出来,到泉旁的那人那里”这句话表示对良善的情感对那要被引入为神性的真理的真理的倾向或渴望呢?然而,当世人读到这些话时,这就是天使所感知到的。事实上,世人的观念和天使的观念之间存在这样的对应关系:当世人照字义理解这句话,并想象拉班跑出来到泉旁的那人那里时,天使却感知到对良善的情感对那要被引入为神性的真理的真理的倾向或渴望。因为天使对拉班、跑、泉没有任何概念,只有与这些相对应的属灵观念。这种对应关系就存在于属世事物与属灵事物之间,因而存在于属世观念与属灵观念之间,这一点从前面关于对应关系的阐述也可以看出来(1563, 1568, 2763, 2987-3003, 3021节)看出来。
至于此处正在讨论的主题本身,就是真理要被引入为神性的真理,情况是这样:主的属世人中的最初真理不是为神性的真理,而是看似神性的真理。因为在最初阶段,或最初的幼年时期的真理不是真理,只是表面真理,或真理的表象。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它逐渐脱去表象,披上真理的本质。可举例说明这一点,以便更好地理解,但目前只能举这一个例子。这是一个为神性的真理,即:主从不发怒,从不惩罚任何人,更不向任何人行恶;从主而来的,只有良善,没有别的。然而,在它的最初阶段,或最初的幼年时期,该真理所取的形式是这样:当有人犯罪时,主就会发怒,并因此惩罚他。事实上,对有些人来说,它甚至变成这样的观念:邪恶来自主。但随着一个人在判断力上从童年早期开始发展,并逐渐成长和成熟,他就脱去表面上在他看来似乎是真理的东西,并逐渐披上真理本身,即:主从不发怒,也不惩罚人,更不作恶。因此,一个人通过以前的表面真理被引入实际真理,因为首先进入的,是笼统或大体的概念;这种概念本身是模糊的,在被具体概念光照,这些具体概念又被个体细节光照之前,在它里面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一旦它被光照,内层事物就清晰可见了。幻觉和表象,也就是无知之时的真理,以这种方式被驱散和逐出。
3132、“他看见鼻环和他妹子手上的镯子的时候”表示当它发觉或认识到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就在“妹子”所表示的对真理的情感所拥有的能力里面时。这从“看见”、“鼻环”、“镯子”、“手”和“妹子”的含义清楚可知:“看见”是指发觉或认识到(到2150节);“鼻环”是指神性良善(参看3103节);“镯子”是指神性真理(参看3105节);“手”是指能力(参看878, 3091节);“妹子”是指对真理的情感(参看2508, 2524, 2556节)。这一切清楚表明,“看见鼻环和他妹子手上的镯子”是指发觉或认识到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就在对真理的情感的能力里面。
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神性良善与神性真理在主里面的结合就是神性婚姻本身;神性婚姻是天上的婚姻(天上的婚姻同样是良善与真理的婚姻),以及婚姻之爱的源头(参看2727-2759节)。这就是为何在圣言中,当婚姻是论述的主题时,它在内义上表示天上的婚姻,也就是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在至高意义上则表示存在于主里面的神性婚姻。因此,以撒和利百加的婚姻在此并非表示别的。良善与真理的结合就是婚姻本身,但一个被引入另一个是订婚,或结婚之前的状态。然而,此处描述的,是订婚之前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正如一个未婚少女拥有订婚,随后作为妻子与丈夫结合的能力在里面,对真理的情感同样拥有被引入神性真理,并以这种方式与神性良善结合的能力在里面。此外,对主来说,神性良善本身和神性真理本身就在祂对真理的最初情感和之后对真理的一切情感的核心处,因为耶和华自己就在它的核心处。这就是此处所论述的能力的源头。
3133、“又听见他妹子利百加的话”表示这情感的倾向。这从这些话所包含的情感,以及之前的那些话所包含的情感清楚可知,因为它们证明了“他妹子利百加”在此所代表的对真理的情感那一方的倾向。
3134、“说,那人对我如此说”表示属世人中的真理的倾向。这同样从这些话所包含的情感,以及那人,或亚伯拉罕的仆人对利百加所说的话清楚可知;由此明显可知所表示的是真理的倾向。这从“人”的含义也清楚可知,“人”是指真理(参看265, 749, 1007节),在此是指属世人里面来自神性的真理,因为此处那人是指亚伯拉罕的老仆人,他表示属世人(参看3019节)。在圣言中,尤其在圣言的预言部分,“人”(man[vir],即男人)这个词经常出现,如“(男)人和妻子”、“男人和女人”、“男人(man[vir])和人(man [homo])”。在这些地方,就内义而言,“(男)人”(man[vir])表示属于理解力的东西,也就是真理;而“妻子”、“女人”、“居民”、“人”(man [homo])表示属于意愿的东西,也就是良善。如以赛亚书:
我观看,并没有人;他们中间也没有谋士。(以赛亚书41:28)
“没有人”表示没有拥有聪明的人,因而表示没有真理。同一先知书:
我来了,并没有人;我呼唤,无人答应。(以赛亚书50:2)
此处意思也一样。
又:
真理在街上跌倒,正直不能进入。真理被夺走;离恶的人发了疯。耶和华看见了,没有审判,这在祂眼里是恶;祂见无人,甚为诧异。(以赛亚书59:14-16)
“无人”明显表示没有拥有聪明的人,因而在普遍意义上表示没有真理。这几节经文论述了教会的末期,这时,真理荡然无存。这就是为何经上说:“真理在街上跌倒,正直不能进入,真理被夺走。”“街”也论及真理(参看2336节),“审判”同样论及真理(2235节)。耶利米书:
你们当在耶路撒冷的街上跑来跑去,到宽阔处去看看、留意、寻找,能找到一个人不,若真的有人行公平、求真理。(耶利米书5:1)
此处“一个人”明显表示一个拥有聪明的人,也表示真理。西番雅书:
我使他们的街道荒凉,以致无人经过;他们的城邑荒废,以致无人,也无居民。(西番雅书3:6)
“无人”表示无真理。“无居民”表示无良善(参看2268, 2451, 2712节,以及其它许多地方)。
3135、“他来到那人跟前”表示它,就是“拉班”所代表的对良善的情感(参看3129, 3130节),联合“那人”所表示的真理(3134节),这两者都在属世人中。
3136、“看哪,他还站在骆驼旁边”表示存在于总体记忆知识或事实中;。这从“站在旁边”和“骆驼”的含义清楚可知:“站在旁边”是指存在;“骆驼”是指总体记忆知识或事实(参看3048, 3071节)。
3137、“泉旁”表示为神性的真理对它们的光照。这从“泉”的含义清楚可知,“泉”是指真理(参看2702, 3096节),在此是指神性真理,如前所述(3131节)。圣言因是神性真理而被称为“泉”。从整个思路可以得出:此处“站在泉旁”在内义上体现了对属世人中的事物的光照,因为哪里有神性真理,哪里就有光照。
3138、这三节经文论述了对属世人的预备和光照,以便要与理性中的良善结合的真理可以从属世人中被召唤出来。至于这预备和光照,情况是这样:有两种光形成人的聪明才智,即:天堂之光和世界之光。天堂之光来自主;在来世,主就是众天使的太阳和月亮(参看1053, 1521, 1529, 1530节)。世界之光来自人用肉眼所看到的太阳和月亮。内在人从天堂之光中获得自己的视觉和理解力,或说凭天堂之光看见并理解事物;而外在人从世界之光中获得自己的视觉和理解力,或说凭世界之光看见并理解事物。天堂之光进入我们凭世界之光所看见的事物的流注产生光照,同时产生认识或感知:若存在对应,就是对真理的认识或感知;若不存在对应,就是对虚假而非真理的认识或感知。但光照和认识或感知是不可能的,除非情感或爱存在;情感或爱是属灵之热,并将生命赋予被光光照的事物。这好比阳光;赋予植物生命的,不是阳光,而是这光里面的热,这从一年四季明显看出来。
接下来的几节经文则进一步描述了预备,即:天堂之光,也就是主的神性之光,流入主的属世人中属于世界之光的事物,以便祂可以将要与理性中的良善结合的真理从那里带出来。因此,这真理要以通常的方式被带出来。所以主以通常的方式降世,好使祂的人身或人性变成神性;也就是说,祂愿意像其他任何人那样出生,像其他任何人那样接受教导,像其他任何人那样重生;不同之处在于:人是从主重生的,而主不仅从祂自己重生祂自己,还荣耀祂自己,也就是使祂自己变成神性;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人通过仁与信的流注被新造,而主通过在祂里面并属于祂自己的神性之爱的流注被新造。由此可见,人的重生就是主荣耀的一个形像;或也可说,在人重生的过程中,如同在一个形像中那样可以看见(尽管是远远地看见)主荣耀的过程。
3139、创世记24:31-33.他说,你这蒙耶和华赐福的,请来,为什么站在外边?我已经打扫了房屋,也有骆驼的地方。那人就进了家,卸了骆驼,拉班给了骆驼干草和饲料,又拿水洗他的脚和与他同来的人的脚。把饭摆在他面前,叫他吃;他却说,我不吃,等我把话说完。拉班说,请说。
“他说,你这蒙耶和华赐福的,请来”表示对祂自己里面的神性的调查;“为什么站在外边”表示有点远;“我已经打扫了房屋”表示一切事物都已预备好并充满良善;“也有骆驼的地方”表示为所有会为祂服务的事物而存在的一种状态;“那人就进了家”表示进入那里的良善的流注;“卸了骆驼”表示那些将要提供服务的事物的自由;“拉班给了骆驼干草和饲料”表示在真理和良善上的教导;“又拿水洗他的脚”表示那里的洁净;“和与他同来的人的脚”表示属世人中属于祂的一切事物的洁净;“把饭摆在他面前,叫他吃”表示属世人中的良善(即对良善的情感)想将神性事物变成它自己的;“他却说,我不吃”表示拒绝;“等我把话说完”表示直到它接受教导;“拉班说,请说”表示渴望。
3140、“他说,你这蒙耶和华赐福的,请来”表示对祂自己里面的神性的调查。这从“请来”和“蒙耶和华赐福的”的含义清楚可知:“请来”是指邀请;“蒙耶和华赐福的”是指神性。“蒙耶和华赐福的”表示神性本身(参看1096, 1420, 1422节)。由此可知,“蒙耶和华赐福的”表示从祂发出的神性。良善就是神性本身,而真理是从它发出的神性。亚伯拉罕所差来的“那人”在此表示属世人里面来自神性的真理(3134节)。神性真理就是那被称为“蒙耶和华赐福”并受到邀请的。
3141、“为什么站在外边”表示有点远。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此处的情况是这样:主的神性理性是从与神性良善结合的神性真理本身出生的。神性理性是以撒,而以撒是此处为神性真理的撒拉给此处为神性良善的亚伯拉罕所生的,如前所示(2010, 2063, 2093, 2172, 2621-2623节)。主的神性理性只以这种方式出生。事实上,它从主自己出生,因为主的本质存在是耶和华,或神性良善本身;而从它发出的主的本质存在也是耶和华的,是神性真理本身。理性中的神性良善,也就是以撒,是这样出生的:这良善不是与真理分离的良善,而是与神性真理在一起的神性良善。然而,合在一起的这两者被称为理性中的良善,或理性心智的良善;来自属世人的真理要与该良善结合,这真理就是“利百加”。主若使祂的人身或人性在良善和真理方面都变成神性,并且以通常的方式如此行(如前所述3138节),就无法以其它任何方式实现。因为这就是掌管一切重生,因而掌管主之荣耀的神性秩序(参看3138e节)。
流入属世人,并光照那里的一切事物的,正是理性中这经由神性真理而来的神性良善。此处描述了这个过程本身,即:神性良善首先稍微远一点流入,这就是此处“有点远”的意思;在主接受教导之前,它不想更直接或更近地流入。因为通常的方式是:教导必须首先到来,然后良善的流注照着教导的程度发生;被引入理性的良善,然后与它结合的真理不断从这个过程中出现,或说从这知识深度中流出。由此可见圣言的内义所包含的奥秘是何性质;这些奥秘的性质是这样:就连它们最宽泛的轮廓,或最笼统的事物,也几乎不被世人理解。然而,对天使来说,它们,连同永远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无数细节,都是显而易见的。
3142、“我已经打扫了房屋”表示一切事物都已预备好并充满良善。这从“打扫”和“房屋”的含义清楚可知:“打扫”是指预备并充满,如下文所述;“房屋”(house,或家)是指良善,如前所述(2233, 2234, 2559节)。人自己凭他里面的良善被称为一个房屋或一个家(3128节)。“打扫”之所以表示预备并充满,是因为对人唯一的要求就是打扫房屋,也就是弃绝恶欲和由此滋生的虚假说服。他若如此行,就会充满良善,因为良善不断从主流入。它流入“房屋”,也就是流入洁除了诸如阻碍流注,也就是反弹,或扭曲,或窒息所流入的良善的那类事物的人。因此,古人常常说打扫或清洁房屋,还说清扫并预备道路。“打扫房屋”表示把自己从邪恶中洁净出来,以这种方式预备良善进入;而“清扫道路”表示预备自己接受真理。这是因为“房屋或家”表示良善(3128节),“道路或路”表示真理(627, 2333节)。
如以赛亚书:
在旷野有一个呼喊的嗓声,清扫(或预备)耶和华的路,在沙漠为我们的神修直大道。(以赛亚书40:3)
同一先知书:
铺平,铺平,清扫(或预备)道路,将绊脚石从我百姓的路中除掉!(以赛亚书57:14)
又:
你们要经过,要从城门经过,清扫(或预备)百姓的路;铺平,铺平大道;捡去石头。(以赛亚书62:10)
玛拉基书:
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祂必在我前面清扫(或预备)道路。你们所寻求的主,必忽然进入祂的殿。(玛拉基书3:1)
在这些经文中,“清扫道路”表示使自己做好准备,预备接受真理。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的降临;在这种时候,人们要预备自己接受信之真理,并通过这真理接受仁之良善,再通过这良善接受永恒的救赎。
诗篇:
你从埃及带出一棵葡萄树,赶出列族,把这树栽上。你在它面前清扫,使它深深扎根,它就充满这地。(诗篇80:8-9)
这在至高意义上论及主。“从埃及带出一棵葡萄树”是指基于记忆知识或事实的真理;“赶出列族”是指洁除邪恶;“在它面前清扫”是指使自己预备好充满良善。“打扫房屋”在反面意义上也表示丧失一切良善和真理,从而充满邪恶和虚假的人,如路加福音:
污灵找不到安歇之处,便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的屋里去;到了,就发现那屋子打扫干净,修饰好了;便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灵来,都进去住在那里。(路加福音11:24-26;马太福音1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