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能看出,“坐在主国里吃喝”不是指坐下又吃又喝,而是指存在于那个国度中的某种事物,是指将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归为己有,因而是指那被称为属灵食物和属天食物的。上述经文还清楚表明,主所说的一切话里面都有内义,若不理解这层内义,人不可能知道“在主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并且在祂父的国里与他们喝葡萄汁”是什么意思。事实上,人也不可能知道圣餐中吃饼和喝酒是什么意思。(AC 3832)
主在父的国里,或当神的国到来时,要同他们所喝新的“葡萄树的产物”,或“葡萄酒”表示在天堂和教会中的一切神性真理,那时,它们从祂的神性人身发出,所以祂称其为“新”,还称其为“立新约的血”(路加福音22:20);因为“主的血”与“葡萄酒”所表相同(参看AE 30, 328, 329)。由于主复活之后,一切神性皆从祂发出,所以祂说,当神的国到来时,祂就会同他们喝这酒;当祂将天堂和地狱里的一切事物都恢复次序时,神的国就到来了;神的国与主一同到来,并来自祂,这一点明显可见于马太福音(3:2, 4:17, 10:7, 12:28, 16:28等)。(AE 376)
马太福音26:30.他们就出来往橄榄山去……
“橄榄山”表示神性之爱,因为橄榄山在耶路撒冷东边,而“耶路撒冷”表示教会的教义。所有教会和所有教义真理皆从东方之主那里被启示并接受光明。在天堂东方所在之地,主显为一轮太阳;由于“太阳”表示神性之爱,所以东方和在耶路撒冷东边的橄榄山所表相同。由于如前所述,那山表示主的神性之爱,所以主通常住在那山上,如在福音书中经上记着说:“白天耶稣在殿里教训人,夜里就出去在一座山,名叫橄榄山住宿”(路加福音21:37;22:89;约翰福音8:1)。还有:“祂在那山上与祂的门徒谈论最后的审判”(马太福音24;马可福音13:3);“祂往那里去受苦”;此外还有其它在那里所发生的各种情况,对此,可参看相关经文(马太福音21:1;26:30;马可福音11:1;14:26;路加福音19:29,37;21:37;22:39;约翰福音8:1)。这些情况在那里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橄榄山表示神性之爱;有意义的事物因是天堂和教会的代表,故是那时将主与天堂并世界联结起来的。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堂的天使也住在东方,在山上;在那里,橄榄树比其它地方的都茂盛。(AE 638)
内心的每种情感都能引发歌声以及伴随这歌声的东西。内心的情感是属天的,但由此发出的歌声是属灵的。(AC 418)
天堂的歌声无非是内心的情感,作为一种声调通过口发出;因为与说话者的言语分开,并处于爱与情感的说话声调才是那赋予言语以生命的。(CL 155)
天上的歌声无非是有声的情感,也就是以声音来表达和修饰的情感;因为正如思维以言语来表达,情感则以歌声来表达。天使从旋律的对称和流动觉察情感的主题。(CL 55.也可参看马太福音21:1;24:3注解)
马太福音26:31.今夜你们都必因着我而跌倒……
“夜”在此表示旧教会的末期和新教会的初期;主愿意在夜里被拿住表示那时神性真理处在夜间的昏暗中,源于邪恶的虚假取而代之;在那夜,彼得三次否认主也代表教会的末期;那时信之真理的确被教导了,却没有被相信,这个时候就是夜,因为那时主在人们心里是完全被否认的。(AC 6000)
马太福音26:34.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否认我……
这些话表示教会的末期没有对主的主,因为没有仁爱;事实上,“鸡叫”与早晨相似,表示教会的末期;三或三次表示完整直到结束之物。(AE 9.也可参看NJHD 122)
马太福音26:36-44.那时耶稣来到一个地方,名叫客西马尼……
这几节描述了主的试探,它们是最为恐怖和残酷的,以致祂陷入绝望。因为一切试探都伴随着某种绝望,否则它就不是试探;因此,安慰随之而来。被试探的人会陷入焦虑,这种焦虑会对所关注的目的产生一种绝望的状态。试探的争战不是别的。对得胜有十足把握的人则不会陷入焦虑,因而不会经历任何试探。(AC 1787)
马太福音26:39.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由于耶和华或父在主里面,或祂在父里面,父在祂里面,所以这些话表示主通过试探凭祂自己的能力将神性与人身联结起来,这也可从主在约翰福音中的话明显看出来:
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并且我为羊舍性命。我父爱我,因我将性命舍去,好再取回来。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约翰福音10:15,17,18)
主通过试探凭自己的能力将祂神性本质和人身本质联结起来(参看AC 1663, 1668, 1690, 1691, 1725, 1729, 1733, 1737, 1787, 1789, 1812, 1820, 2776, 3318. AC 3381)。显然,“杯”表示试探。(AE 960)
马太福音26:41.要警醒祷告……
“警醒”表示处于真理并照之生活。在圣言中,“警醒”并不表示别的。因为凡学习真理并照之生活的人,就像一个从睡梦中醒来,变得警觉之人。而凡不持守真理,只知敬拜的人,则像一个睡梦中的人。属世的生命就本身而言,或若缺乏属灵的生命,无非就是一场睡眠。反之,属世的生命若含有属灵的生命,就是警觉的。这种生命只能通过真理而非其它方法才能获得,当人照真理生活时,这些真理就在它们自己的光明和白昼中。(AR 158.也可参看AE 187)
“祷告或祈祷”表示祷告或祈祷的人里面属于信的事物,同时属于仁的事物,因为没有它们,祷告或祈祷不是祷告或祈祷,只是空洞的声音。(AR 278)
“警醒”是指从接受属灵的生命;“祷告或祈祷”表示预备自己。(AE 178)
马太福音26:45.于是来到门徒那里……
一切真正理性都由良善与真理构成。就良善而言,主的神性理性层不可能遭遇或经受试探。因为发起试探的恶魔或恶灵无法接近神性良善,神性良善超越试探的一切企图和努力。但是,神性真理一旦被捆绑,就能被试探。因为谬论,尤其虚假会入侵、从而试探它。事实上,关于神性真理的某些概念能被形成,但关于神性良善的概念若不通过那些拥有觉察、系属天天使之人,则无法被形成。主降世之时,人们不再承认的是神性真理。因此,主正是通过神性真理而经历和承受试探。在主里面,神性真理被称为“人子”,而神性良善被称为“神的儿子”。论到“人子”,主多次说,祂要受许多苦,但论到“神的儿子”,祂从未说过这种话。论到人子或神性真理时,祂说要受许多苦,这一事实明显可见于马太福音: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给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要定祂死罪,又把祂交给外邦人戏弄、鞭打、钉在十字架上(马太福音 20:18-19)。耶稣对祂的门徒说,看哪,时候到了,人子要被交在罪人手里了(马太福音26:45)。(AC 2813)
马太福音26:47.还有许多带着剑棒的群众与他同来……
在这段经文中,“剑”表示摧毁真理的虚假,“棒”表示摧毁良善的邪恶,因此这一切是照着大祭司的命令而行的,因为与主的受难有关的一切都是犹太人摧毁良善与真理的代表。(AE 1145)
马太福音26:52.凡拿剑的,必死在剑下……
在这段经文中,“剑”表示摧毁真理的虚假;因此,主对彼得所说的话表示那些信虚假的人将因虚假而灭亡。(AE 191)
用剑杀人表示用虚假摧毁真理,以及充满地狱的虚假。这些人之所以充满地狱的虚假,是因为他们通过虚假向自己关闭了天堂;当天堂向人关闭时,地狱就向他敞开,因为人必须要么在天堂,要么在地狱,他不可能在两者之间;因此,当人向自己关闭天堂时,他就向自己打开了地狱,而地狱所产生的,无非是虚假,他便充满这些虚假。关闭天堂的,是邪恶的虚假,而非其它虚假。因为虚假各种各样,即有无知的虚假,宗教的虚假,由于不理解圣言而造成的虚假;简言之,就是导致邪恶生活的虚假和从邪恶的生活发出的虚假;它们因源于地狱,故是那关闭天堂的。由此明显可知,若有人用剑杀人,他必被剑所杀就表示那些给别人灌输虚假的人必充满地狱的虚假。主向彼得所说的话所表相同:凡拿剑的,必死在剑下(马太福音26:52)。这话之所以说给彼得,是因为彼得代表信之真理,也代表信之虚假。所以“凡拿剑的,必死在剑下”表示接受信之虚假,并由此灭亡。(AE 812)
马太福音26:53.你想我现在不能求我父,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援助我吗?
由于“十二”表示全部或一切,所以“十二营天使”表示整个天堂,比它们还多表示神性全能。(AE 430)
马太福音26:63,64.我指着永生神命令你……
主自己将神的儿子理解为一回事,将人子理解为另一回事,但这二者都在祂自己里面;这一点从祂对大祭司的回答明显看出来。大祭司对耶稣说:“我指着永生神命令你起誓告诉我们,你是神的儿子基督不是。耶稣对他说,你已经说了。然而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马太福音26:63, 64)。在此,祂首先承认祂是神的儿子,后来说他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以此表示十字架受难后,祂将拥有打开圣言并建立祂的教会的神性权柄;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以前祂还没有彻底征服地狱,荣耀祂的人身。(DL.26.也可参看AE 24, 642;以及AC 9807)
马太福音26:64.从今以后,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人子”是指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表示祂的全能;“驾着天上的云降临”表示揭示圣言中关于祂自己的神性真理,因为祂已经揭示了祂自己,同样应验了包含在内义中的一切,内义尤其论述有关荣耀祂人身的事。(AE 36.也可参看298)
“坐在右边”,以及“驾云降临”对人来说,是基于地方概念的说法,但对天使来说,则是基于主大能的概念的说法。(AC 3387)
关于手的含义,值得注意的是,在大人中,手臂对应于能力。因此,不仅手臂本身表示能力,而且肩、手,甚至手指也表示能力;手臂表示能力(参看AC 878, 4932, 4934, 4935, 7205);肩所表相同(参看AC 878, 3387, 5327, 5328, 5544, 6292, 6947, 7011, 7188, 7189);手指也所表相同(参看AC 4931至4937)。属于手臂的事物之所以对应于能力,是因为身体通过它们行使自己的能力。由此明显可知,在马太福音中,“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马太福音26:64)表示什么。(AC 7518)
经上预言说,他们看见这一切,表示当主在世征服地狱,将地狱和天堂里的一切恢复秩序时,神性真理就在自己的全能中;因此,那些通过信与爱接受祂的人就能得救。(AE 63)
主降临之后,他们明显会看到之前所没有看到的圣言的先知书部分中有关祂的预言;在今日看得更明显,这时圣言的灵义被打开了;就至高意义而言,圣言处处论述主,以及祂征服地狱并荣耀祂的人身。这层意义(即灵义)就是荣耀所表示的,主将在荣耀中降临。(AE 906)
“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表示主征服地狱,荣耀了祂的人身之后,对天地的神性全能。“驾着天上的云降临”表示天堂里的神性真理;因为主将祂的人身与神性本身联结后,神性真理便从祂发出;祂自己便与天使并世人在那真理中,因为祂在圣言中,神性全能就在圣言中并来自圣言。(AE 687)
“人子”表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表示祂拥有全能,因为神性良善通过神性真理拥有全能;经上说,从今以后他们看见这一切,表示当主在世征服地狱,将地狱和天堂里的一切恢复秩序时,神性真理就在自己的全能中;因此,那些通过信与爱接受祂的人就能得救(参看AC 9715);“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表示全能(参看AC 3387, 4592, 4933, 7518, 8281, 9133);良善的一切能力皆靠着真理(参看AC 6344, 6413, 8304, 9327, 9410, 9639, 9643);神性大能本身就是神性真理(AC 6948);那要来的人子,即神性真理所驾的云表示文字上的圣言(参看创世记18章预言,AC 4060, 4391, 5922, 6343, 6752,8443, 8781);那荣耀是指神性真理本身(参看创世记18章序言,AC 4809, 5922, 8627, 9429)。(AC 9807.也可参看马太福音22:44注解)
云表示圣言的文字,这一点在一些人看来似乎很奇怪;那些照圣言字义来理解一切的人只看到云是指云,而不是指属于圣言的具有属灵性质的任何事物,因为这一点看似与云没有任何关系。然而,它仍旧是诸如此处所表示的文字上的圣言所在的终端中的神性真理。原因在于,在灵界,从高层天堂流入低层天堂的神性真理看似一片云。我也曾以这种方式看见这一幕;我能从它及其杂色对高层天堂的天使们彼此谈论的真理的品质得出一个结论。因此,在这段及其它经文中,驾着天上的云降临的“人子”表示主在圣言中的显现,因为祂降临后,他们便明显看见之前所看不到的圣言先知书中关于祂的预言;今日看得更明显,这时圣言的灵义被打开了;就至高意义而言,圣言处处论述主,以及祂征服地狱并荣耀祂的人身。这层意义(即灵义)就是荣耀所表示的,主将在荣耀中降临。(AE 906)
神性真理的大能主要对抗虚假与邪恶,因而对抗地狱;与这些的争战要由源于圣言字义的真理来进行;主也通过属于人的真理拥有拯救他的能力,因为人通过源于圣言字义的真理被改造和重生,并在这种情况下从地狱中被带出来,被引入天堂。主应验了圣言的全部,直至它的最终层之后,甚至在其神性人身方面也披上这种能力;所以主对大祭司说:“从今以后,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SS 49)
马太福音26:65.大祭司就撕开衣服说,祂说了亵渎的话……
“撕开衣服”表示由于真理毁灭而哀悼;因此,“大祭司撕开衣服,说,主说了亵渎的话”,因为主承认祂是基督,神的儿子,表示他只相信主说了反对圣言,因而反对神性真理的话。(AC 4763)
马太福音26:67.他们就吐唾沫在祂脸上,用拳头打祂……
这句话代表并表示犹太民族在没有内在的圣言、教会和敬拜的外在;因为圣言中所提到关于主受难的一切事皆代表并表示天堂和教会,尤其犹太人在圣言、教会和敬拜方面是何性质的奥秘。(AE 412)
主被钉在十字架上在内义上表示祂被犹太人弃绝并如此对待;因为在世时的主是指神性真理本身,而神性真理完全被犹太人弃绝,所以为神性真理的主让自己被钉在十字架上。福音书中关于主受难所记载的一切皆表示这类事;一切事,直至最细微的细节,都包含这种含义;所以主在哪里谈到祂的受难,就在哪里自称人子,即神性真理。因此,关于其受难的一切事皆表示犹太人如何对待来自圣言的神性真理;因为祂被交在外邦人那里,被戏弄、吐唾沫、用苇子打,被杀,表示他们对待神性真理所用的邪恶方法;而主就是神性真理本身,因为祂就是圣言;经上在先知书中预言说,在教会的末了,这真理要如此被侵袭,故经上说,一切要照着先知关于人子所预言的实现。(AE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