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研究文集 《马太福音》第十一章内义(2)

《马太福音》第十一章内义(2)

注解

马太福音11:5.瞎子看见……

主的神迹,也就是神性,表示属于那些教会即将建立于其中的那些人的各种状态。“瞎子看见”表示那些不知道真理的人领受聪明;“聋子听见”表示那些以前没有听说过关于主和圣言的任何事之人听从并顺服;“死人复活”表示那些若非这样将会在灵性上灭亡的人复活了,等等。这一切由主向问那将要来的是不是祂的约翰门徒作出的答复来表示。(SS17)

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主将要把福音所传给的穷人,以及被掳的、被捆绑的、瞎眼的是指外邦人,他们之所以被如此称呼,是因为他们由于没有圣言而不知道真理。(AE 612.AE 118)

马太福音11:7-15.耶稣就开始对众人讲论约翰说,你们从前出去到旷野是要看什么呢……

没有人能知道当如何理解上面这些话,除非他知道,施洗约翰代表圣言方面的主,同时从内义知道他所在的“旷野”,以及“风吹动的芦苇”、“在王宫里穿细软衣服的人”表示什么;还有接下来,“他比先知大多了”、“凡妇人所生的当中,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然而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最后“这人就是以利亚”表示什么。因为所有这些事若没有更深层次的含义,纯粹是基于某种对比,而非任何重要东西的声音而已。但事实完全不是这样,“施洗约翰”表示圣言方面的主,或代表性的圣言。在这种情况下,约翰所在的犹太旷野表示那时圣言所处的状态,就是主降世之时,即:它在旷野,也就是处于一种如此模糊的状态,以致主根本得不到承认,关于祂天国的任何事也不为人知;然而,所有先知对祂及其国度的预言是,它要存到永远。“旷野”表示这种模糊(参看AC 2708, 4786, 7313)。因此,当圣言被任意解释时,它好比被“风吹动的芦苇”;因为“芦苇”在内义上是指最终层或最表层中的真理,诸如文字上的圣言。最终层或最表层,就是文字上的圣言在世人眼里,显得有些粗俗和模糊,但在内义上却是柔和和明亮的;这一点由“他们不是看穿细软衣服的人,看哪,那穿细软衣服的人是在王宫里”来表示。这些话就表示这类事物,这一点从“衣服”或衣裳和“王宫”的含义清楚可知。“衣服”或衣裳表示真理;因此缘故,天使照着源于属于他们的良善的真理而看似穿着柔软、闪亮的衣服。“王宫”表示天使所在的居所,就普遍意义而言,表示天堂,因为宫(或家,houses)出于良善而被如此称呼,王出于真理被如此称呼;因此缘故,天使凭从主接受真理而被称为天国之子,王之子,以及王。“你们出去究竟是要看什么?先知吗?我告诉你们: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凡妇人所生的当中,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表示圣言比世上的任何教义大多了,比世上的任何真理大多了。因为“先知”在内义上表示教义,所生的或“妇人所生的”表示真理。“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表示内在意义上的圣言,或诸如在天上的圣言,处在高于外在意义上的圣言,或诸如世上和施洗约翰所教导的圣言的层级。因为天上所感知到的圣言具有诸如超越人的一切理解的那种智慧。“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表示当主降世时,关于主及其国度的预言,以及主及其国度的代表都终止了。“这人就是那将要来的以利亚”表示“约翰”和“以利亚”一样,代表圣言。(AC 9372.参看AC 2576)

马太福音11:15.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这句话表示,凡具有理解力的,都应当听从主所发出的神性真理教导并对那些属于其教会之人所说的话。经上之所以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是为了叫凡属教会的人都能知道,知道并理解信之真理与良善,以及教义,甚至圣言并不构成教会,而是听从,也就是理解并践行才构成教会。(AE 108)

就圣言的内义而言,“耳”表示顺从,因为听与顺从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起源于来世,因为在来世,那些顺从、听话的人属于耳朵这个区域,事实上就对应于“听”本身,这是一个尚不为人知的奥秘。(AC 2542)

马太福音11:21.他们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

“披麻蒙灰悔改”是指因不接受神性真理,以及反对它的虚假和邪恶而悲伤和哀恸。在古时,当教会的外在纯由对应和由此而来的代表构成时,有几样事作为有意义的符号便代表哀恸,如坐在或躺在地上,滚在尘土中,把灰撒在头上,撕裂衣裳,披上粗麻布。(AE 637)

“披麻蒙灰”因代表对邪恶与虚假的哀恸,故也代表谦卑,同样代表悔改。谦卑首先要承认:凡出于自我的,都是邪恶与虚假;悔改也一样,因为悔改只能通过谦卑实现,这种实现就是发自内心承认,这就是自我的性质。(AC 4779)

马太福音11: 23,24.迦百农啊,你已经升到天上,将来必坠落阴间……

知道主的旨意,却不行出来的人,罪比不知道的人大多了。所有自我之爱在其中掌权的人都鄙视天堂和教会的神圣事物,否认主的神性;并确认从这爱流出的邪恶,他们要么玷污圣言,要么认为圣言若非被当作神圣的来接受就不神圣而加以弃绝。正因如此,那些出于自我之爱而如此行的人好比所多玛和蛾摩拉。那些被主教导教会的真理与良善,然而又弃绝和否认它们的人,比所多玛人更坏;这一点从主关于迦百农的话(马太福音11:23, 24)明显看出来。因为主离开拿撒勒后就住在迦百农(参看马太福音4:13),并在那里行神迹(马太福音8:5-14;约翰福音4:46至末尾)。(AE 653)

马太福音11: 25,26.父啊,我感谢你!因为你将这些事向智慧聪明人就藏起来……

虚假的聪明和智慧是指不承认神性的一切聪明和智慧,因为凡不承认神性,反而承认自然以取代神性者,都出于感官-肉体层思考,是纯感官化的,无论他们在世上因学问成就而学识渊博而受到多高的尊崇。因为他们的学问没有上升超越诸如在世上显现在眼前的那类事物;他们将这些事物存在记忆中,几乎以物质化的方式来看待它们,尽管这些知识是为了形成其理解力而服务于真聪明。那些以否认神性而著称的人没有将自己的思维提升至外在人的感官事物之上,看待圣言的事物,和其他人看待科学知识一样;他们也没有将其作为思维的对象,或以理性开明的头脑来看待之。因为他们的内层,连同其接近内层的外层都被关闭。这些之所以被关闭,是因为他们背离天堂,将能仰望天堂的本能向后弯曲;如前所述,这些本能就是人心智的内层。正因如此,他们不能看见真理与良善,因为这些事物对他们来说都在幽暗中,而虚假与邪恶则在光明中。然而,他们仍能推理,有时候比其他人更狡猾、更敏锐;却是出于他们的知识所确认的感官谬误来推理的;他们因能如此推理,故也自以为比其他人更有智慧。以情感点燃其推理的火是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火。这就是那些陷入虚假的聪明和智慧之人,也是主在马太福音(11:25)中所描述的聪明智慧人所指的那些人。(HH 353. AC 3482, 6053, 8783)

在圣言中,陷入虚假之人的疯狂有时被称为聪明智慧(如马太福音11:25)。(AE 844)

婴孩所表示的纯真是智慧本身,因为真正的纯真在智慧中(如马太福音11:25)。(AC 5608)

马太福音11: 27.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

经上之所以说“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是因为“子”表示神性真理,“父”表示神性良善,各自都在主里面;若不从那一个,就无从知道这一个;故主先是说:一切所有的,都是父交付祂的;接着说:子所愿意指示的人知道父。“子”是指神性真理,“父”是指神性良善,各自都在主里面(参看AC 2803, 2813, 3704, 7499, 8328, 8897, 9807)。由此明显可知,在众天堂的神性就是主的神性人身。(AC 10067.AC 1607, 3038)

凡直接从神性本身发出的,甚至连至内在天堂的天使都无法理解。原因在于,它是无限的,因而超越一切理解,甚至超越天使的理解。但从主的神性人身发出的,能被他们理解,因为这种真理论及神,如同论神性人,对神性人的概念能从祂的人身得以形成。无论对这人身形成什么样的概念,只要是从纯真的良善流出的,并且就存在于仁之良善里面,它就是可接受的。这就是主在约翰福音和马太福音中所说这些话的意思:从来没有人见过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8);除了子,没有人知道父(马太福音11:27)。(AC 5321.AE 114)

马太福音11: 28.到我这里来……

除了主的神性人身外,天上的天使既不知道也不承认其它神性,因为他们能基于这神性人身思考,也能热爱之。但他们不能思考被称为父的神性,也不能热爱之,因为它是不可理解的,正如主所说的:你们从来没有听见祂的声音,也没有看见祂的形状(约翰福音5:37)。无法被看见、听见的,无法进入任何思维观念,也无法进入任何爱之情感。能以信与爱来理解的事物必被赋予具有合适形像的客观存在。当主的神性人身受到敬拜时,被称为“父”的不可理解的神性同时受到敬拜。这一点也可从主自己的话明显看出来: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马太福音11:27);从来没有人见过父,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祂表明出来(约翰福音1:18)。因此主说:你们都到我这里来,我必使你们安息。(AC 10267.C. S. L. 341)

马太福音11: 30.我的轭是容易的……

过天堂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想的那么难,这一点从以下考虑明显可知:当人所知道不诚实、不公义的任何事摆在面前,而他的头脑能清醒对待时,他只需思想这种事不可以做,因为它违背神性戒律即可。人若适应这种思维,并因适应而养成习惯,就会逐渐与天堂联结,并且越与天堂联结,其心智的高层区域越被打开;这些区域越被打开,他就越看到不诚不公之事;越看清这些邪恶,它们就越被驱散,因为邪恶在没有被看清之前,是无法被驱散的。人出于自由是能进入这种状态的,谁不能出于自由如此思考呢?一旦人开始,主就会使他里面的一切良善活跃起来,不仅让他看到邪恶,还让他把它们从自己的意愿中分离出去,最后远离,甚至憎恶它们。这就是主说“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这些话的意思。不过,必须知道的是,如此思考,以及抵制邪恶的难度会随着人出于意愿行恶而增加;因为他会越发习惯它们,直到最后对它们视而不见;接下来就爱上它们,并出于爱的快乐而为之辩解,通过各种谬论来确认它们,声称它们是可容许的,是良善。(HH 533)

只要从内在承认神性,并对邻舍心怀善意,人表面上可像其他人那样生活,可以变得富有、饮食讲究,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功能享有华丽的住所和衣裳,享受快乐和满足,并为了职业和事业、为了身心的生命而参与世俗事务。由此明显可知,踏上通往天堂的路并不像许多人想的那么难。唯一的困难在于能抵制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防止它们占据主导地位;因为这是一切邪恶的源头。主的这些话就表示上天堂不像人们想的那么难: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必要找到你们灵魂的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主的轭之所以是容易的,祂的担子之所以是轻省的,是因为人越抵制源于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的邪恶,就越被主,而非自己引领;这时,主就在人里面抵制并除去这些恶。(HH 359)

当主从恶灵的统治和枷锁中解救人时,争战就会出现;当他被解救出来,也就是重生时,就会被主经由天使如此轻柔地引领,以致枷锁或统治根本不存在,因为他正被快乐和幸福所引领,在被爱着、尊重着。这就是主在马太福音中所教导的: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11:30)。(AC 905)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