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研究文集 圣经学习指南36:天国的比喻(2)

圣经学习指南36:天国的比喻(2)

青年班

对于这个班级,讨论应该集中在我们内在思想和情绪的重要性上。圣言为什么用比喻来写,这也是这个年龄段的教学重点,因为这种知识会使年轻人在上大学时不至于毫无疑问地接受许多关于圣经的善意的但错误的教导。

也许圣经中没有哪一章像这一章那样充满了公开的比喻。然而,我们知道整部圣经都是一个比喻。第34节告诉我们,“若不用比喻,他就不对他们说什么”。其原因是,比喻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讲述一个普通的事件,很容易听到和理解,并留在脑海中。那些不愿学习属灵事物的人只看到故事,但那些正在寻找一种生活方式的人可以看到它的内在含义。

我们可以从自己阅读圣经的经验中看到这一点。从孩提时代起,我们开始熟悉字面的故事,渐渐地,随着我们经验的增长和属灵需要的增加,其意义逐渐显明出来。有时,我们反复听过但未曾深思熟虑的一段经文,在与当前的一些问题或需要有关的时候,突然变得“生动”起来。

从今天这一章一系列奇妙的比喻中,有几件事清楚地显现出来。第一,属天的生命只从种在生命中的圣言的真理中成长起来。 第二,这种成长不是突然的或惊人的,而是一点一点的,几乎无法察觉的。第三,我们起初可能无法明确区分善与恶、真与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的果实认出它们,将它们分开,并将有害的驱逐出去。最后,属天的品格是所有财产中最宝贵的,值得作出任何牺牲,它是唯一能保证我们永恒幸福的东西。

本章的最后一部分特别适用于今天基督教世界的状况。当主“来到自己的家乡”,也就是拿撒勒,祂不能行什么异能,因为那里的人认为祂只是一个人。今天,在新教世界的一些地方,趋势似乎是远离对基督神性的信仰。由于这种不信,人们将自己与属灵力量的源头隔绝开来。人仰望自己,不仰望主。对主的信仰和对圣言的信仰是基督教会的基础,也是个人属天品格的基础。它们是“好土”,只有在这里,真理的种子才能生根发芽。惟有主藉著祂的圣言赐下行善的能力。

成年班

本章中的每一个比喻都可以为整个讨论提供材料,但最好是简要地处理它们,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认识到它们是一个系列,讲述了天国在我们里面的发展,从最初的撒种到最后的收割。

比喻是包含一个教训的故事。当我们和小孩子交谈时,我们会本能地用故事的形式讲述我们想要教给他们的东西,我们不期望他们能理解抽象的陈述。在主的眼中,我们都是孩子。有限的头脑,即使是最具逻辑性的和训练有素的,也只能理解一点点主的真理。主说:“我的意念不是你们的意念。”但主的意念用我们能领会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因为在圣言中,它们用自然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描述了出来。祂不断地对我们说话,就像我们对小孩子说话一样,以我们可以掌握的具体的形式,因为它们是我们经验的一部分。主不会让一个人缺乏得救的方法。祂对众人所说的简单的故事将留在他们的脑海中。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希望更多地了解主,就可以从记忆中回想这些故事,得以明白它们的含义。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我们在童年时学习圣言的故事,那时它们对我们来说只不过是故事而已。但因为它们的外在形式很容易理解,所以它们会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以后,当我们渴望理解灵性的事物时,主可以通过它们来启发我们。

我们所熟悉的撒种的比喻,从外表上看是简单而引人注目的。在主的日子,圣地的百姓用手撒播种子,这使我们能够理解字面故事的细节。这里的路旁不像我们的路旁,长满了野草,而是穿过田野的坚硬的、被踩踏的路面。石头地是石头几乎露出地面的地方,上面只有一层薄薄的土覆盖。荆棘地是被放任不管的角落。当主坐在船上,看着岸上聚集在祂面前的众人时,祂看到了不同接受能力的心灵和头脑。当祂说:“看哪,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祂说的就是祂自己。正如祂告诉门徒的,种子就是“天国的道理”,是祂希望种在众人头脑里的神圣真理。祂口中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像是一粒种子,里面藏着活泼的真理,只要被正确地接受和呵护,就能长成一棵植物,结出“永生”的果实。祂曾对试探者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后来祂称自己为“从天上降下来的生命的粮”。当祂对众人说话时,祂觉察到其中每个人的状态,看到祂播撒的种子落在众人的头脑里,并知道每个人的情况会如何。在祂的比喻中,祂用不同种类的地描绘祂所看到的景象。

我们这一章有七个比喻,都是关于天国的。为什么这么多?史威登堡告诉我们,主创造的目的是“从人类建立一个天堂”。那么,人应该知道什么是天堂以及如何达到天堂,这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从一开始,主就以我们能够理解并吸引我们注意的各种方式给我们讲述天国的事。如果我们对祂的教导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不是祂的错。这七个比喻展示了七幅图画,描绘了天国的开始和成长;主在别处告诉我们,天国“就在你们心里”。

我们已经看到,撒种的比喻告诉我们种子是如何被撒下和被接受的。接下来,麦子和稗子的比喻则指出撒在我们头脑里的不单单是好的种子,恶灵也试图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即我们对灵性实质不醒悟的时候)撒下虚假的种子;一开始,我们不总是能区分善与恶。这时,必须让真理和谬误同时在我们里面生长并结出果实,然后我们才能认出它们的性质。“凭着他们的果实,就能认出他们来。”

芥菜种的比喻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比喻。当我们试图过一种属天的生活时,我们需要鼓励,因为在前进的路上,我们看到自己身上有那么多“稗子”,而“麦子”却很少!但主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小小的开始都有生长的能力,能长成一棵真正的树。当我们进入另一个世界时,这个比喻尤其应验了。在那里,属天生命的每一个开始都将得到永远的增长。

第四个比喻是面酵的比喻,这是灵性成长路上的又一个进步。酵是一块老面团,象征虚假。主吩咐门徒要防备法利赛人的酵。但酵是有作用的。它在面团中发酵,使面包随着气体的排出而变得轻盈和容易消化。因此,主利用虚假在我们的头脑中发酵,使我们能够认识和驱逐邪恶,“消化”真理。属灵的争战或试探就是属灵意义上的发酵(属天的奥秘7906)。对于别迦摩的教会(其危险是服从了巴兰和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主说:“得胜的,我必将那隐藏的吗哪赐给他。”(启示录2:12)

这是主对众人说的前四个比喻,最后三个是祂单独和门徒说的。它们描绘了属天生活的状态,只有那些在试探中继续与主亲近的人才能体验到。第五个比喻将天国描绘为藏在地里的宝贝。那些坚定忍耐,认识到属灵生活的真正快乐的人,会愿意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以获得主的生活方式,这就是藏宝贝的地。

第六个比喻将这宝贝归纳为一颗贵重的珍珠,买卖人遇见了,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史威登堡告诉我们,珍珠代表“良善和真理的知识”(详解启示录1044),而这颗“贵重的珍珠”则是“承认和认识主”(诠释启示录916)。在《诠释启示录》916中,史威登堡还告诉我们:“关于主的知识是所有教义的根本,故也是教会所有事物的根本。”在我们作为基督徒的经历中,对这一事实的认识并不会很早出现。相反,它是长期努力学习主的真理和过属灵生活的结果。但是,当我们真的认识到这一点时,其他一切与之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了。

最后的比喻描绘生命结束的时候,这时候网已经满了,一生中所有的经历,善的和恶的,都被收集起来,在对主的爱的神圣状态的光中被检查,坏的被弃绝,善的被接收,在天堂的新生命中得到永恒的发展。我们应该注意,“世界的末了”是一个错误的翻译。希腊文的意思是“时代的终结”。圣言中没有任何地方说到物质宇宙的毁灭。

本章的最后一个事件强调了整个教导,即领受天国祝福的首要条件是承认主耶稣基督不是一个有限的人,而是祂所宣称的“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

著作节选

《诠释启示录》916:“十二个门是十二颗珍珠,每门是一颗珍珠”,表示对主的承认和认识,将真理和良善的所有知识合为一体,这些知识来自圣言,并引入教会……“十二颗珍珠”也表示真理和良善的知识的总体,因此“门”就是“珍珠”。“每门是一颗珍珠”,原因是,由“门”和“珍珠”所表示的良善和真理的所有知识都与包含它们的一个知识有关,这一知识就是关于主的知识。它被称为一个知识,尽管构成这一知识的知识有许多。因为关于主的知识是所有教义的根本,故也是教会所有事物的根本……主在马太福音中的这句话(13:45-46),意思是对祂的承认和认识就是这颗珍珠。

本课问答

P. 什么是比喻? 一个有内在含义的故事。

P. 为什么主总是用比喻说话? 祂的话总是有更深的含义。

J. 本章所有的比喻都是关于什么的? 天国。

P. 本章第一个比喻叫什么? 撒种的比喻。

P. 主为什么能向祂的门徒解释? 因为他们渴望学习。

J. 撒种的人是谁? 主。

J. 种子是什么? 圣言中的真理。

P. 不同种类的地是什么? 不同的头脑。

J. 如果我们死后要住在天国,天国必须在哪里? 在我们心里。

J. 本章有多少个关于天国的比喻? 七个。

J. 你能说出多少个?

I. 稗子的比喻告诉我们什么? 为什么我们不能一下克服所有的罪恶。

I. 这一系列比喻的总体教训是什么? 属天品格的发展过程。

S. 贵重的珍珠是什么? 认识和承认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