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启示录》第六章解读(5)

《启示录》第六章解读(5)

328.启6:11.“于是有白袍赐给他们各人”表他们被恩赐与处于神性真理的众天使交流并结合。“衣服”表示真理(166节),“白衣”表示纯正的真理(212节)。衣服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凡在天堂者皆照着所具有的真理而穿衣;各人照着与天使社群的结合而穿衣。因此,当被恩赐结合时,他们看上去立刻以同样的方式穿衣;正因如此,“有白袍赐给他们各人”表示他们被恩赐与处于神性真理的众天使交流并结合。“袍子”、“披风”和“外衣”表示总体上的真理,因为它们是普遍的遮盖物。人若明白这些事物的这层含义,就能知晓以下经文所隐藏的奥秘:

以利亚遇见以利沙,将自己的外衣搭在他身上。(列王纪上19:19)

以利亚用自己的外衣将约旦河水分开。(列王纪下2:8)

以利沙也是这么做的。(列王纪下2:14)

当以利亚被接上去时,外衣掉了下来,以利沙便拾起它。(列王纪下2:12,13)

因为以利亚和以利沙代表主的圣言,因此他们的“外衣”表示总体上圣言的神性真理。这也是以下经文所表示的:

亚伦以弗得的外袍,袍子底边有蓝色和紫色的石榴,还有金铃铛。(出埃及记28:31-35)

此处“外袍”表示总体上的神性真理,可参看伦敦出版的《属天的奥秘》(9825节)一书。以下经文中的“衣裳”(Cloaks或外衣)和“外袍”(mantles)具有同样的含义:

靠海的君王必都必从宝座上下来,除去外袍。(以西结书26:16);

文士和法利赛人将衣裳的繸子做长了,为要叫人看见。(马太福音23:5)

我的民因外衣兴起如仇敌,你们竟从那些经过之人身上剥去外衣。(弥迦书2:8等)

329.“又有话对他们说,还要安息片时,等着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像他们被杀,满足了数目”表最后审判还要延迟片刻,直到那些因承认主的神性人并照其圣言的真理生活而同样被恶者恨恶、遭到侮辱和排斥之人聚集起来。所表示的是这些事,这一点从前面的话明显可知。以赛亚书中的这段经文具有同样的含义:

你的死人要活过来;住在尘埃里的,你要醒起、欢呼;我的百姓要来进入内室,关上你后面的门,隐藏片时,等到忿怒过去。因为,看哪,耶和华从祂的居所出来,要刑罚地上居民的罪孽;地也必露出她的血,不再掩盖被杀的人。(以赛亚书26:19-21)

但如前所述,该主题,以及其它具有类似性质的主题在第20章及以后的解读中(840-874节)有所论述。

330.启6:12.“揭开第六印的时候,我观看”表主审查那些内心邪恶,即将受最后审判之人的生活状态。从接下来的内容明显可知所论述的是这些人;不过,为理解他们,有两个奥秘要揭示出来:

第一:最后的审判不是临到其他人身上,而是临到那些表面上看像基督徒,口头上也信奉教会事物,而内在或内心里却反对它们的人;他们因具有这种性质,故在其外在事物上与底层天结合,而在其内在事物上则与地狱结合。

第二:只要他们与底层天结合,其意愿与爱的内在就关闭,他们的邪恶因此就不会显现在其他人面前;不过,一旦他们与底层天分离,其内在便暴露无遗,结果发现与其外在截然相反;他们通过这外在掩饰并伪装,他们就是天上的天使,他们所居之地就是天堂。

这些所谓的天堂,就是最后审判之时那已经过去了的“先前的天”(《启示录》21:1)。有关该主题的更多详情,可参看《最后的审判》(70,71节)这本小册子,以及《最后的审判(续)》(10节)。

331.“见有大地震”表教会的状态在这些人当中完全改变,以及恐惧。“地震”表示教会状态的改变,因为“地”表示教会(285节);由于在灵界,无论在何处,当教会的状态堕落,发生改变时,就会看到地震,并且由于这预示着他们的毁灭,所以便有恐惧产生。因为灵界的“陆地”看上去如同自然界的陆地(260节);不过,由于和灵界的所有其它事物一样,那里的陆地也是出于一个属灵的源头,所以它们照着其上居民当中教会的状态而发生相应变化;当教会的状态堕落时,它们就会震动发抖,甚至下沦,离其本位。当最后审判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时,这一切便会发生。这一事实可见于《最后的审判》这本小册子。由此明显可知在以下经文中,“地震”、“震动”、“摇撼”或“战抖”是什么意思:

多处必有瘟疫、饥荒和地震。(马太福音24:7;马可福音13:8;路加福音21:11)

这论及最后的审判。

我发愤恨如火说,那日必有大地震,地面上各人都震动,诸山必倾覆。(以西结书38:18-20)

有大地震,自从地上有人以来没有这样的地震。(《启示录》16:18)

在万军之耶和华发怒的日子,我必使天震动,地也离其本位。(以赛亚书13:13)

地的根基也震动了,地大大震动,其罪过在它上头沉重。(以赛亚书24:18-20)

因祂发怒,地就摇撼战抖,山的根基也震动摇撼。(诗篇18:7)

大山在耶和华面前震动,磐石也倾覆。(那鸿书1:5,6)

还有其它地方(如耶利米书10:10; 49:21;约珥书2:10;哈该书2:6-7;《启示录》11:19等)。不过,要明白,这些事发生在灵界,而非自然界;它们在这方面表示诸如前面所解释的那类事物。

332.“日头变黑像毛布,月亮像血”表在他们当中,一切爱之良善都遭到玷污,一切信之真理都遭到歪曲。“日头”表示主的神性之爱,因而表示源于祂的爱之良善;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否认主的神性,因而表示对爱之良善的玷污(参看53节)。由于“日”表示爱之良善,故“月”表示信之真理;太阳因火而发红,而月亮因阳光而发白;火表示爱之良善,光表示源于这良善的真理。关于月亮,可参看所引用的章节(53节)。经上之所以说“日头变黑像毛布”,是因为被玷污的良善本身就是邪恶,而邪恶是黑的;而经上之所以说“月亮像血”,是因为“血”表示神性真理,在反面意义上则表示被歪曲的神性真理(参看379,684节)。约珥书中的“日”和“月”意思也差不多:

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约珥书2:31)

333.启6:13. “天上的星辰坠落于地”表对良善与真理的一切认知都被驱散。“星辰”表示对良善与真理的认知(参看51节);显然,“从天上坠落于地”表示被驱散;在灵界,当对良善与真理的认知丧失时,星辰就看似从天上坠落于地。

334.“如同无花果树被大风摇动,落下未熟的果子一样”表通过脱离属灵人的属世人的推理。当这是一个比喻时,可以说就具有这种含义,因为在圣言中,一切比喻也是对应,它们在灵义上符合所论述的主题,如此处的例子;因为“无花果树”通过对应而表示人的与其属灵良善结合的属世良善,但此处取反面意义,表示人的脱离其属灵良善的属世良善,其实这并非良善;属世人若脱离属灵人,就会通过推理败坏星辰所表示的对良善与真理的认知,由此可知这就是“无花果树被大风摇动”的含义。“风”和“风暴”表示推理,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不过,没必要在此引用它们,因为这是一个比喻。“无花果树”之所以表示人的属世良善,是因为每种树都表示人里面某种教会事物,因而也表示在这方面的人。以下经文可以证实:

天上的万象都要消没,像叶子从葡萄树上凋落一样,又像叶子从无花果树凋落一样。(以赛亚书34:4)

我必使他们全然灭绝。葡萄树上必没有葡萄,无花果树上必没有无花果,叶子也必凋落。(耶利米书8:13)

你一切保障必像无花果树上初熟的果子;它们若摇撼,就落在食者的口中。(那鸿书3:12)

还有其它经文(如耶利米书24:2-3, 5, 8;以赛亚书38:21;耶利米书29:17-18;何西阿书2:12; 9:10;约珥书1:7, 12;撒迦利亚书3:10;马太福音21:18-21; 24:32-33;马可福音11:12-14, 20-24;路加福音6:44; 13:6-9)。在这些地方,“无花果树”并非表示别的。

335.启6:14.“天就挪移,好像书卷被卷起来”表与天堂分离,与地狱结合。经上之所以说“天就挪移,好像书卷被卷起来”,是因为人的内在认知和由此而来的思维好像天堂;他的认知能被提升到天堂之光中,还能在这种提升中与天使一样思想神、爱与信,以及永生。然而,若他的意愿未同时被提升到天堂之热中,此人便不会与天堂天使结合,因而不像天堂。这一事实可见于《圣爱与圣智》第5章。凭着这种认知官能,此处所论述的恶者能与底层天的天使发生联系;但当这些天使与恶者分离时,他们的天就挪移,好像“书卷被卷起来”。“书卷被卷起来”表示羊皮纸被卷起来,因为他们的书籍是羊皮纸,并以书卷作比,“书卷”是圣言(256节);因此,当它像羊皮纸那样被卷起来时,其中的内容就显现不出来了,仿佛不存在了。因此缘故,以赛亚书中有类似的话:

天上的万象都要消没,天被卷起,好像书卷,星辰殒坠,像叶子从无花果树凋落一样。(以赛亚书34:4)

“万象”是指教会取自圣言的良善与真理(447节)。由此可见,“天就挪移,好像书卷被卷起来”表与天堂分离,与地狱结合。显而易见,与天分离就是与地狱结合。

336.“众山和海岛都被挪移,离开本位”表一切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都逐渐远离。若不藉着灵义,没有人知道这就这些话的含义。然而,它们之所以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山”表示那些处于爱之良善的人,还因为众天使都住在山上;诸如处于对主之爱的天使住在高山上;诸如处于对邻之爱的天使住在较低的山上;因此“每座山”表示每种爱之良善。“海岛”表示那些距离对主的敬拜更加遥远的人(34节);在此表示那些处于信,并不怎么处于爱之良善的人,故从抽象意义上说,“每座海岛”表示每个信之真理;“被挪移离开本位”表示逐渐远离。正因天使的居所都在大山、小山上,所以在圣言中,“大山”和“小山”表示天堂和教会,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所在之处;在反面意义上则表示地狱,就是自我之爱和尘世之爱所在之处。

“大山”和“小山”表示天堂和教会,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所在之处,因而是主所在之处。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我要向山举目,帮助从何而来。(诗篇121:1)

看哪,那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那鸿书1:15;以赛亚书52:7)

大山和小山都当赞美耶和华。(诗篇148:9)

巴珊山是神的山,巴珊山是诸岭的山。诸山啊,诸岭的山啊,你们为何踊跃?耶和华渴望住在山上,耶和华必住这山,直到永远。(诗篇68:15-16)

大山踊跃如公羊,小山跳舞如羊群的羊仔儿;大地啊,你在主面前便有产痛。(诗篇114:4-7)

我必从雅各中将种带出来,从犹大中将承受我众山的领出来,我的选民必拥有它们,我的仆人要在那里居住。(以赛亚书65:9)

在时代的末了;那时,在犹太的,应当逃到山上。(马太福音24:16)

耶和华啊,你的公义好像神的高山。(诗篇36:6)

耶和华要出去作战,那日,祂的脚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东的橄榄山上。(撒迦利亚书14:3,4)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