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研究文集 《道路:耶稣基督的内在生命》第七章 “祂的慈爱直到永远”

《道路:耶稣基督的内在生命》第七章 “祂的慈爱直到永远”

第七章 “祂的慈爱直到永远”

1、以撒出生的预言

创世纪第18章

耶和华以三个人(即天使)向亚伯拉罕显现,亚伯拉罕和撒拉供奉他们。

耶和华告诉亚伯拉罕,他和撒拉将会有一个孩子。

当天使要离开的时候,亚伯拉罕与他们一同眺望所多玛,与耶和华讨论祂毁灭所多玛的计划。

亚伯拉罕恳求耶和华饶恕这城。

在拿撒勒的那些日子里,儿童耶稣愿意敞开向祂的灵学习。这一敞开首先体现在耶和华和祂的三位天使在幔利到访亚伯拉罕;其次,在于耶和华向亚伯拉罕和撒拉传达有关未来以撒成胎和出生的信息;最后表现在耶和华和亚伯拉罕俯视所多玛和蛾摩拉,以及亚伯拉罕恳求耶和华赦免他们。这三件事描述耶稣认识到上帝的完美合一,祂神圣理性层面的诞生,以及认识耶和华仁慈的长阔高深。

“耶和华在幔利橡树那里向亚伯拉罕显现。那时亚伯拉罕坐在帐棚门口,天气热起来了”(创18:1)。所谓“天气热起来了”,在象征意义上是指无私的爱在耶稣里面变得更强烈。由于这日益增长的爱,祂敞开学习。“举目观看,见有三个人在对面站着。他一见,就从帐棚门口跑去迎接他们,俯伏在地,”(创世记18:2)。耶稣,就像许多年前亚伯拉罕的异象一样,看到三个天使站在祂面前,祂意识到这三个天使代表着上帝的三位一体。

祂意识到如今将从祂的灵里学到更多关于唯一上帝之事 — 关于上帝的合一和祂之内的三位一体。祂因这一指教而感到谦卑,也感到极大的快乐。祂喜欢学习这些事,特别是从祂的灵,祂知道那是爱的本体。

想想吧,在上帝和有限的人之间的距离,有不可估量的差别。上帝是无限的圣爱本身。我们是有限的,却是有祂的形象的人。就祂的人性本质而言,此时的耶稣与祂的圣灵仍有着相当的区别。

在这里讲述的亚伯拉罕,象征着“成为神圣以前的主的人性”(AC 2154)。这类似于我们与上帝的分离。但是主这个男孩儿,与我们的差别是巨大的。祂生来就有拯救人类之爱。祂的灵是圣洁的上帝。然而,就祂的人性本质而言,此时祂仍然是有限的。

现在耶和华已来到近前,在异象中向耶稣显现。这孩子深受感动,渴望耶和华留下来教导祂,亲近祂。象征耶稣的亚伯拉罕,请求天使或耶和华留下来,以休息补充体力。他说要为祂们预备食物和饮水 (创世纪18:4-8)。这象征着上帝如何配合与这孩子的沟通。男孩耶稣也进入了一种特殊的状态,所以祂可以直接与祂的灵沟通。你可以感受到两人之间希望彼此沟通的强烈愿望。上帝通过披戴世间形象来接近男孩,而男孩则通过承载属天灵性来靠近祂的灵 (AC 2137)。

这是一次内容丰富且全面的沟通。

经上说:“亚伯拉罕站在树下的天使 (或耶和华) 旁边,祂们就吃了”(创18:8)。关键词“祂们就吃了”意指耶和华和男孩的沟通。这带给耶稣特别的欣喜 (AC 2147),因为祂得到清楚地指教,祂在地上的使命将如何完成。祂又被进一步教导,祂将如何与祂的灵成为一体,以及这一结合将如何导致圣灵从祂发出。这是神内的三位一体。通过此结合,当祂成为神圣之人时,祂将开始救赎并拯救无数的人,但愿是我们每一个人。

当这第一次的教导完成后,耶和华转向这孩子的第二阶段教导。这个教导是关于以撒,或神圣理性的成胎和诞生,祂的理性应是“抛弃人性,成为神圣”(AC 2138)。这一步对祂的目标至关重要。没有一个荣耀的理性,主将缺乏拯救人类的手段。祂里面的以实玛利做不到这些。祂看到自己目前的不足,强烈需要一个真正的理性,或从属天的高度进行推理的能力,祂热切盼望它的诞生。

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他妻子撒拉要在一年内生一个儿子。撒拉无意中听到了这个承诺,不相信地笑了起来。她认为她和亚伯拉罕太老了,不能生孩子了。她的不信表明了我们对主的内在神能缺乏信心。

处在较低层次的我们,无法思议在我们之内,有可能发生更高更美好的事物。在人心中会有主的生发,这有时令人难以置信。对于成年的我们来说,活的信心的到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对此,主我们的造物主和父说:“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吗?”(创18:14)。难道我们没有经历奇迹吗?我们没有爱过吗?信心不是在我们心里发生了吗?

耶稣的一面无法相信神圣理性会在祂里面诞生。在这里,撒拉代表了“主内所存在的纯属人的理性真理”(AC 2139)。这纯属人的理性真理嘲笑神性真理,因为它无法理解神性真理 (AC 2139)。于是,祂的灵向耶稣揭示了一个事实:尽管祂受限于有限的人类遗传,神圣理性很快就会在祂里面诞生。

在人类的历史中,儿童耶稣生出的神圣理性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神性之人得以实现在祂的理性层面上。从这个荣耀的理性层面,从那个时候起直到永远,救恩来到了每一个人。这孩子的内心里认识到了这一点,无比的喜悦和感激,因为这一诞生将要改变世界。

的确,为使这个神圣的诞生全备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奇迹即将发生。

耶稣受耶和华教导的第三阶段现在就要开始了。它涉及人类内在善恶的本质。耶和华和亚伯拉罕走到高原边缘,俯视所多玛和蛾摩拉,这代表着对人类状态的观察。这些城市已经陷入了极度的堕落之中,现在要视查它们的状态,如果必要,就执行审判。亚伯拉罕恳求耶和华饶恕所多玛和蛾摩拉,不要毁灭它们。他恳求耶和华,如果那里有五十个善良的人,就饶了他们;然后是如果有四十五个人,于是人数越来越少,甚至减少到十个。亚伯拉罕的恳求代表了耶稣对人类极大的爱和关怀,以及祂对无人能得救的恐惧。因为耶和华向亚伯拉罕展示了“所多玛的样貌”(创世记18:16),它代表了人类内心的邪恶。

有时,我们倾向于简单地看待邪恶。我们知道它的破坏性,是一种极其消极的力量;然而,我们却常常看不到它里面的全部残酷和仇恨。耶稣即将看到这一点,因为耶和华祂的灵和祂在一起。在观察时,“祂希望摆脱这种觉察”(AC 2222)。祂生来就热爱拯救我们。祂的本心,祂的本性,就是爱每一个人。现在祂看到了人类邪恶的深度。看到这一点的结果很直接:祂“惊恐万分”(如前所述)。于是祂希望摆脱这一视境。

然而这个孩子生来就是我们的救主。为了完成祂的使命,降世的主必须充分了解人类的邪恶和良善状态。为了实现祂的爱,祂必须知道真相。然后祂就知道如何帮助我们每个人。祂必须面对一个祂起初不愿面对,但出于祂的爱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同时,作为一个孩子,对于祂的灵 – 耶和华,的怜悯,祂的认知还有限。祂并不确实清楚,祂的灵将如何应对这种严峻的邪恶景象。那时祂感觉到祂的灵尚与祂处于分离状态。

耶稣无法接受祂的爱被人类的邪恶完全打败。祂爱得太深,太在乎了。但如果这是唯一的可能呢?在目前的成长状态下,祂还不知道祂的灵,耶和华,就是仁慈的本源。作为一个人,祂仍然欠缺知识、有限但却充满怜悯,祂祈求耶和华拯救尽可能多的人。祂试图为人类“求情”,不了解耶和华总是出于良善进行审判,并努力将所有愿意回应的人带入天堂。

现在男孩耶稣与耶和华一起,审查了全地之人形形色色的状态,从获重生最丰者,或灵性最成熟者,到重生最少者,然后到被确证邪恶者。耶稣降数(五十、四十五、四十、三十、二十、十) 祈求耶和华饶恕人类,代表着地上不同人的良善程度越来越小。通过与祂的灵如此观察人类,男孩耶稣将学习许多极妙之事,使祂有机会以一种微妙的方式强化祂的人之爱。

亚伯拉罕首先恳求耶和华,如果那里只有五十个善良的人,就饶了所多玛。“50”这个数字代表了世上那些心中充满良善真挚之人 (AC 2261)。耶和华说,好吧,为了这些无辜善良的人,所多玛 (或人类)会得幸免或得救。

如果有些人不如“五十”所代表的人好,但他们的善良能与真理结合,人类也会幸免于难。这些是“四十五”所代表的 (AC 2269)。而那些胜过试探的人,或多或少,也是人类得救赎的原因 — 代表数字为“四十”和“三十”(AC 2272-3,AC 2276)。

主的全部目标是既拯救个人,也拯救这个星球上整个人类的生命。因此,为了儿童和他们的救赎,也为了行走在天真无邪中的外邦人,这个星球将幸免于难,这涉及千百万人 (以“20”为代表)。

耶和华的慈悲是何等的温柔!当与祂的灵合一后,这也成了耶稣基督的慈悲。在最后的祈求中,亚伯拉罕请求为了十位良善的人而赦免所多玛。数字“十”代表从孩提时代起就存留的,天真无邪与良善的品性。如果有人在取舍根深蒂固的邪恶时没有摧毁这些天真的“余留”,那么他们也将被提升到天堂。

每一个正直的人都有为自己的邪恶而沮丧的时刻。那时我们会觉得,我们内里的良善根本不足以去天堂。如果我们不向邪恶投降,则这种谦卑对我们并没有坏处。相反,我们可能会想到所多玛竟然因只剩下“十个”而得幸免,于是向主祈求祂的同在和救助。祂的慈悲是无穷并深切的爱。在这里祂对我们每个人说的是:“我爱你,我要救你,只要你愿意。”我们只需要发自内心的回应,并以遵守祂的诫命做出证明,以此保守我们内蕴的纯真。

耶和华拯救的权能是令人震惊的,远远超过任何有限的人之仁慈。耶稣是在那灵性高原上俯瞰整个人生境界时领悟到的,也就是亚伯拉罕从约旦高原上俯瞰盐海谷时。这深深地感动了耶稣,并充实了祂对人类之爱。当耶和华或三位天使离开祂时,耶稣的内心最深处充满快乐。祂看见许许多多人将得救,祂在地上的使命也必成全。

2、罗得获救

创世纪19章

故事转到了亚伯拉罕的侄子罗得那里,他住在所多玛。

两个天使拜访罗得的家,他的家遭到所多玛人的攻击。

罗得和他全家逃离,所多玛和蛾摩拉被毁灭。

创世记第19章讲述了两个天使来到所多玛罗得家,带领他和他的直系亲属离开这座城。审判将要临到这堕落之城。但首先任何良善之人都要逃上山获得安全。

在少年时代的主在世上的神圣正剧里,这是一个预言,预示祂拯救人类之爱得到实现。在所多玛拯救罗得和他女儿的故事里,耶稣看到当前和未来无数的人蒙拯救。祂的内心深受感动的同时,又看到了邪恶 (所多玛) 坠入不可避免的自裁结局。祂也觉察到,有些人会背弃并亵渎良善和真理,就像罗得的妻子回头看所多玛,变成盐柱一样。祂期盼这事不要发生。祂强烈渴望所有人得救赎,但祂也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人若要成为人并作出反应,就必须有灵性的自由。

本章的首要主题是拯救和救赎。为了保护良善,分隔邪恶与良善既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任何愿意的人,主总是伸出援手去拯救。罗得被救了,我们也可能得救。耶稣此时领悟了更多关于神性慈悲的本质,祂的心在向它靠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