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神性属世人的诞生
以扫和雅各
创世纪25章
亚伯拉罕年迈而死。
以撒和利百加生了双胞胎,雅各和以扫。
以扫是长子,但雅各从以扫那里夺去了长子继承权。他不给饥饿的哥哥吃,直到哥哥发誓把他的长子继承权卖给他。
在我们的幼年和童年时期,天真灌输着我们每一个人。对于我们属世本性的这一面,神性属世人是我们的拯救者。“神性属世人”是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层面上,主与我们的同在。在“创世纪”25章中,我们通过雅各和以扫的出生,看到这神性属世人的诞生。
以撒,即神圣理性,代表主进入我们的高级理性,即我们的属灵思维中。在成年初期,在属灵的理性思维上,我们有一种理想主义的热情,而这正是我们特别需要主的地方。当我们找到自己的信仰,当我们的理性对上帝话语中教导的奇迹敞开大门时,我们的生命就改变了。通过这种日益增长的智慧信念,我们的内在朝向得到发展,从而仰望天堂和主。我们的人生目标由于对祂的回应而得以建立。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我们已经结婚生子,我们的观念就会改变。我们常常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而不是灵性上的思考。我们的自私开始干扰我们的婚姻或我们对婚姻的期望。我们可以变得更冷,反应更慢。我们努力在工作中取得成功,在家庭中找到自我满足,并获得金钱和地位。休闲娱乐对我们来说可能比重生更重要。我们也许并不真正关心他人,理想已经被置诸脑后。我们并非活在主里。我们的关注已经从理性的理想主义转向了生活的世俗层面。
慢慢地,我们可能会开始想:“我们年轻时的生命之主在哪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一些目标开始实现 (或未能实现),我们会隐隐地意识到有些事情不对了。我们的内心没有满足,没有找到期待的生活中的幸福。一段时间里找不到生命的意义,直到后来我们体验到一种觉醒,一种再次找到主的深切盼望。于是我们期望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祂。
耶和华来到地上荣耀了祂的属世人,使祂能贴近我们,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改变内心。在祂自己的层面上,在神圣理性建立之后,祂转向了一个新的焦点,开始关注自己的属世人。在来自马利亚的遗传中,祂发现了我们所说的问题。神性还没有临到这个遗传,因而缺乏有力的作为。祂看到了拒绝神圣生命注入的冷酷。祂如何对付这个被地狱的恶意和祸心加剧了的强大挑战,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主的关键。神性属世人是我们的救星,祂可以将无生命或无意义的事物转变为具有永恒意义的要件。
史威登堡的著作揭示了属世人“比理性更晚、更难接受真理”(AC 3321:3)。在我们属世的心性中,有一种与主对抗的品性,把我们的心灵导入暗昧 (AC 3322:1,2)。
当我们长大后成熟,就会发现自己里面属天生命的障碍。我们不愿承认我们的目标不是属天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目标非常强大,它们里面是对上帝的蔑视。然而,在我们心灵的更高层面,在理性的层面上,我们仍然相信主并爱祂。于是在我们的心中,一场战争就会爆发。以扫和雅各是以撒和利百加的孪生儿子,在灵意上说的就是这困境,他们故事的属天之意将给我们指出这条路。
以撒娶利百加的时候年四十岁。起初她不生育,但以撒求耶和华怜悯,利百加就怀孕了。两个儿子在她的腹中相斗,她就求问耶和华说:“我为什么这样呢?”
耶和华对她说,两国在你腹中,两族要从你身上出来、这族必强于那族、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她生产的日子到了,腹中果然是双胞胎。第一个全身发红,浑身有毛,如同皮衣,他们给他起名以扫。接着,他兄弟的手抓住以扫的脚跟出来了,给他起名叫雅各。她生他们的时候,以撒六十岁了。(创25:20-26,摘选)。
在内在故事中,雅各和以扫的受孕和诞生是神性属世人的成胎和诞生。神性属世人朝向良善的一面是以扫。朝向真理的一面是雅各 (AC 32 3 2)。这些耶稣之内的诞生不仅改变了祂,也改变了我们 — 不是我们的理性视野和理想,而是天堂如何真正来到我们的家庭、工作和消闲中。没有这些生成,我们的低层心性就会像动物一样。现在,从主而来的恩典,使我们得以为人。
我们瞥见了出生时,这种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大的要服侍小的”(创25:23)。当我们的理性信念建立,我们的关注点转到如何生活在这个物质世界,我们开始渴望顺其自然。我们期望良善公然地,轻松地,无需努力就临到我们。一开始似乎是这样。随后我们看见主早在我们之前已经看到的:以扫的品性,即在属世层面上的良善,起初却侵染了遗传的邪恶倾向。主发现,在属世层面的良善“只要是从[祂的]母亲而来的,就侵染了遗传的邪恶”(AC 3599)。
以扫代表神性属世层面的良善,而雅各则代表神性属世层面的真理。在我们的内心,以扫是我们的世俗或日常生命中未经雕琢的“良善”,实际上内含很多自私。另一方面,雅各是属世层面的真理。这主要由我们信为真理的,出自圣经的知识组成的。但我们只能有限的理解这些知识和真理。所以起初以扫和雅各都有很强的局限性。这也是主在祂得自马利亚的遗传中看到的 (AC 3599:2)。
耶稣知道,如何在自己的属世层面上运作这两种力量,是未来拯救人类的关键。重生,然后真正成为天使,是一个必须发生在我们属世人里的过程。这正是我们需要主的地方,我们迫切地需要祂。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试图把以扫(即良善)放在第一位,因为这看起来非常正确,似乎符合真正的创造秩序,符合对于良善与正直的本能感觉。如果没有遗传的邪恶,这应该是对的。但是由于在属灵重生之前,我们的本能被自私玷污,我们不能任由它们引导。于是雅各 (即真理) 现在必须处于首位,因为必须用正确的理念指导我们发展中的意志。显然这不是理想的秩序。因为在故事中,雅各偷走了以扫的长子继承权和他的祝福。雅各代表着来自圣经真理的知识,要求我们必须在生活中实践出来。在我们里面的以扫屈服于邪恶,但践行的真理带来秩序,使我们走上通往主的道路。
为达重生,我们需要迫使自己使用自由选择去长期服从真理。这就是对属世人的改造。在主的帮助下,我们通过自律而改变和进步。我们可能试图否认这一点,但我们会发现这是事实。我们可能仍然想把以扫放在第一位,却发现这行不通。我们里面有太多遗传倾向,如蔑视,傲慢,甚至通奸。我们需要神性真理的帮助,我们迫切需要它。
创世纪说,以扫从田野回来,“他累昏了”(创25:29)。他感到累昏了“象征着一种冲突状态”(AC 3318)。试探是改变和重生的关键手段 (如前所述)。我们心性中的容器本该接受天堂的流入,但遗传得来的对自己和世界之爱使之扭曲和硬化。试探修整并软化我们,使我们远离顽固的自爱,转向主。在我们的属世情感和思想层面上,有许多灵性上的顽梗,顽固地自负和傲慢。为达重生,我们需要软化 (见AC 3318)。这种改变给我们的本性带来了不同的,更温和的特质,其中包括质朴和谦卑。这样,我们就能感受到对他人的爱和同情,这是我们成年生活中从未有过的。
因此,在为我们开辟道路的主里面,“雅各”一段时间里显然位份高于“以扫”。主的进展,或“得荣耀”,即使是在祂的属世层面上,也需要经由神性真理,到达神性良善。雅各的生活经历以及他最后回到迦南地以扫那里的故事,揭示了经由真理通往良善之路,这对我们的主,我们的导师也是一样,即从神性真理到神性良善。
想象一下拿撒勒青年耶稣。在童年时代,祂经历了最愉快的修习,以及严酷的试探。祂心中充满了对耶和华的认知和热爱。祂知道自己未来的使命,并正在为此做准备。表面上看,祂是世俗继父的木匠学徒。祂一定被看作是一个非同凡众的孩子和青年,充满仁爱但未得到充分理解。
然而祂绝不是孤身一人。与祂同在的有耶和华和天使,以及马利亚,可能还有约瑟。但现在祂发现了自己从马利亚遗传的顽固的属世层面。祂认识到在此遗传中,没有自发良善,祂同样需要迫使祂的属世人遵从秩序,然后才可荣耀这一层面。祂必须把祂属世层面上的每一种感觉和冲动,与从祂的灵-耶和华那里学到的真理相比较。如果两者不一致,祂就必须使这种感觉顺服更高的真理。耶稣就在这条路上与我们同在。
藉此,主“完全改变了祂的人之状态”(AC3296:2),从存在之人成为神性之人 (如前所述)。通过同样的过程,主可以改变我们,使我们的状态从“死”的变成活着,留下旧的,进入年轻的和“新的”(如前所述)。
“亚伯拉罕将一切所有的都给了以撒……亚伯拉罕寿高年迈,气绝而死,归到他列祖那里。”(创25:5,8)。因为亚伯拉罕代表了主的神性婴儿期,然后是神性本体,我们对他的去世感到一些悲伤。但从内义神圣治理和仁爱的角度,亚伯拉罕之死标志着一次重要的进步。达成荣耀的焦点现在转到以撒身上,不久就会转到雅各身上。每一次改变都代表着荣耀的进阶,这是耶稣成为完全神圣的过程,祂神性之人拯救世人的权能的扩充。
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我们看到自己童年的一个方面,直到三十岁。就连当代心理学也认识到这一点。虽然据说成年期从20岁开始 (AC 10225),但我们有些人在下一个十年左右仍处于童年状态 (见AC 5353)。与此相一致的是,亚伯拉罕在以撒人生的很长时间里一直活着。亚伯拉罕死后不久,即他作为主的代表结束了,雅各和以扫就出生了。这些状态有所交叠,一个状态下变得富有和充满了余留,然后再让位予下一个状态。“亚伯拉罕将一切所有的都给了以撒”(创25:5)。
雅各-拉班-以扫的故事揭示了主如何使自律尽可能地容易。它揭示了在重生中必需强制自我的同时,如何保持愉悦。事实上,主在路上每一步都与我们同行,尽管这不总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