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研究文集 《瑞学要义》第十四章 悔改、改造和重生

《瑞学要义》第十四章 悔改、改造和重生

第十四章 悔改、改造和重生

203、悔改

想要得救的人,必须认罪,并要进行悔改。(AC8387.)

认罪,是认出恶并看到自己的恶,承认它们,自认有罪,并因这些罪自我谴责。在主面前这么做时,就是认罪。(AC8388.)

进行悔改,是以这种方式认罪并出于内心的谦卑祈求宽恕之后,停止那些罪行,并依据信仰的教导开始全新的生活。(AC8389.)

那些只是泛泛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罪人,并自认为对所有罪行负有责任,但却没有深入自我反省,也就是说,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具体罪行的人,虽然他们进行了认罪,但这并非真正的忏悔性认罪,因为他之后的生活与以前没有变化。(AC8390.)

那些遵循信仰原则生活的人,他们每天都在进行忏悔。他们会深思自身的罪恶,承认并警惕这些罪行,并向主祈求援助。人总是不断地自我堕落,但也总是被主不断地扶持。当人们考虑要行恶时,他们会堕落,但当他们抵制恶行时,主会给予他们支持,使他们不去实施恶行。这种状态适用于所有处于良善中的人。然而,那些处于邪恶中的人虽然持续堕落,主也会不断提升他们,以防他们陷入最深重的地狱。如果任由自己行事,他们所有的努力都将导致他们走向那里,而现在只是让他们进入一个相对较轻的地狱。(AC8391.)

在自由的状态下进行的忏悔是有效的,而在强制或被迫的状态下的忏悔则无效。强制状态包括疾病、因不幸陷入沮丧、临近死亡的情况,或任何剥夺正常理智运作的恐惧状态。那些恶人在这种被迫状态下虽承诺忏悔并表现出善行,但一旦回到自由状态,便会重新走上以前的恶道。相反地,对于好人来说,这些状态是他们面临并最终战胜的试炼。(AC8392.)

仅仅口头上的悔改而不在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悔改,并不算是真正的悔改。仅通过口头上的悔改,罪得不到赦免;只有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悔改,罪才能得赦免。主不断地赦免人的罪,因为他是怜悯本身。然而,尽管人们可能认为他们的罪已经被赦免,但这些罪仍然附着在他们身上,除非他们通过按照信仰的原则生活,罪才会被消除。人们在生活中越是按照这些原则行事,罪被移除的程度就越大,赦免的程度也就越大。因为人是被主从邪恶中拯救出来,并被引导走向良善。在来生中,一个人能够多大程度上从邪恶中被拯救出来,取决于他在现世中抵抗邪恶的程度;能够多大程度上被引导走向良善,则取决于他在现世中出于情感而去行善。因此,可以理解罪得赦免的本质和来源。那些认为罪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得到赦免的人,是严重误解了这一概念。(AC8393.)

当一个人经过自我反省并意识到自己的罪行后进行忏悔,他将持续不懈地在善行上坚持直到生命终结。然而,如果他之后又回归先前的恶行生活并坚持这种方式,这就构成了亵渎,因为他此时把邪恶与良善混合在一起。这样,根据主的话(马太福音12:43-45),他之后的状态就会比之前更加恶劣。(AC8394.)

204、重生前的本性,或者人的自我

人的自我是一切邪恶和伪谬,它们从对自己和对世界的爱欲中涌现出来。并且他们不相信主或圣经,只相信自己;如果他们在感官和知识上不能理解的,他们认为那就是不存在的。由此,他们变得只有邪恶和伪谬,扭曲地看待所有事物。他们把邪恶看作良善,良善看作邪恶;把伪谬看作真理,真理看作伪谬。他们认为存在的事物不存在,不存在的事物是一切。他们还称恨为爱,称爱为恨;称暗为光,称光为暗;称死为生,称生为死。在圣经中,这样的人被称为“瘸子”、“瞎子”。人的自我就是如此,其自身就是地狱和诅咒。(AC210.)

人的自我是死的,尽管对他来说,自我十分重要,甚至是他的全部。人里面的任何生命皆源于主,主的生命若退离,人将立刻仆倒,死如石块。人仅仅是个生命的接收器,接收器的性质决定了生命对接收器的影响程度。唯独主拥有自我,出于自我救赎人类,出于自我拯救人类。主的自我,是生命;人的自我,本身是死的,只是因主的自我而被赋予生命。(AC149.)

205、人类向恶的巨大倾向

在这个问题上,几乎没有人意识到,无论人类有多少,他们都在主的牵引下被阻止做恶。这种力量远超过人类的理解能力。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不断向恶的冲动,既源于他天生的遗传之恶,也源于他自身后天形成的实际恶行。这种冲动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如果没有主的牵引,人会在任何时刻都急速滑向最深的地狱。然而,主的怜悯无比伟大,以至于在每一刻,甚至是最细微的片刻,人都被提升和制止,避免了向地狱的坠落。这适用于所有人,包括那些善良的人,尽管他们的体验会根据他们的仁义和信仰生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主持续不懈地为了人而与人一起对抗地狱,尽管人可能并未感受到这一点。这一事实是通过众多的经验获得的确凿认识。(AC2406.)

206、人类为何生而无知

如果人类没有受到遗传之恶的影响,那么就应当从内在人的属天与其属灵事物的结合中立即产生理性。通过理性,认知能力将得以形成,使人类一出生便自然拥有完整的理性和认知能力。这符合天然的流入秩序,正如所有动物天生就具备维生、自我保护、栖息和繁殖所需的全部知识一样,因为它们的本性是按照秩序的。那么,如果人类内在的秩序未被破坏,为何他不会如此呢?事实上,唯有人类生而无知。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源自父母的遗传之恶,其结果导致人的所有能力都与真和善背道而驰,且无法通过直接自主的属天和属灵的流入而被塑造成相应的形式。因此,人类的理性必须通过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形成,即通过感官引入的事实性知识和信仰性知识,以一种外在的方式流入,是倒置的次序。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人类被主以奇迹般的手段赋予了理性。(AC1902.)

207、改造与重生

人类在从自然状态向灵性状态转变的过程中,将经历两个关键阶段。第一个阶段被称为改造,第二个阶段则是重生。在改造的阶段,人类从自身的自然状态出发,渴望并追求灵性的生活;而在重生的阶段,他们变成了灵性化的自然人。首个阶段通过信仰的真理得以塑造,人们通过这些真理去追寻仁义;而第二个阶段则是通过仁义的行为得以形成,并通过这些行为进入信仰的真理。换句话说,第一个阶段是基于理智的思考,而第二个阶段是基于意愿的爱。当这个过程开始并逐渐发展时,人的内心会发生转变,因为这时意愿中的爱会流入理智中,引导思维与爱的本质相一致。因此,只有当仁义的良善占主导,而信仰的真理处于次要位置时,人才真正成为灵性的,成为新造的人。这样的人通过仁义行动,通过信仰表达,感受仁义的美善,并认识到信仰的真理。他们在主中得以平安,从而达到重生。那些在世间开始了改造阶段的人,在死后可以继续进入重生阶段;但那些在世间未曾开始改造的人,则在死后无法实现重生。(TCR571.)

改造的过程归属于理智的领域。……人类天生的恶习是根植于自然人的意愿中的,而意愿通过协调一致的思考来引导理智去支持它。因此,为了实现人的重生,必须通过理智这一中介因素来进行。这一过程涉及理智接受的信息,最初这些信息来自父母和教师,随后通过阅读圣经、听布道、阅读书籍和进行对话而获得。理智所吸收的这些内容被称为真理。因此,无论是说改造通过理智来实现,还是通过理智接受的真理来实现,其含义是相同的。真理教导人应信什么、应做什么,以及应怎样行动。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基于意愿通过理智来执行的。因此,鉴于人的意愿从诞生之初就是邪恶的,而理智则教导什么是恶、什么是善,人既可以选择行善也可以选择不行善,由此可见,人必须通过理智进行改造。然而,只要某人通过思考能够识别并认知到什么是恶、什么是善,并思考应当选择善,那么这个阶段就被称为改造。但当他开始渴望避免邪恶并致力于行善时,重生的过程便开始了。(TCR587.)

实际上,仅凭对真理的认识并不能断言一个人已经经历了改造。人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理智,超越自身意愿的爱好,来理解这些真理,并且能够进行表达、教授和传播。但真正被改造的是那些因为真理而对真理有热爱的人,因为这种热爱与意愿相结合,如果持续下去,就会将意愿与理智结合。那时重生的过程就开始了。(TCR589.)

208、改造与未改造的迹象

主持续地向人注入良善,并在善中融入真理。人要么接受这些,要么拒绝。如果他接受了,那么对他有益;如果拒绝,那么对他不利。当人不接受时,如果他感到某种焦虑,即所谓的“心灵的痛苦”,则存在改造的希望。但如果他没有感到焦虑,希望便破灭了。因为每个人都有两个来自地狱的灵和两个来自天堂的天使相伴;由于人生而有罪,除非一方面与地狱相通,另一方面与天堂相通,否则无法生存;他的所有生命都来自此。当人长大并开始独立行动时——即看似根据自己的意愿行事,依据自己的理解来思考和对信仰问题作出判断——如果他倾向于恶,来自地狱的两个灵会接近,而来自天堂的两个天使则会稍退;如果他倾向于善,天堂的两个天使会接近,地狱的灵体则会远离。因此,当一个人倾向邪恶时,这在青少年中很常见,如果他在反思自己的错误行为时感到焦虑,这是一个迹象,这表明他仍愿意接受来自天堂天使的流入,同时也是表明他未来愿意接受改造的迹象。但如果在反思时感受不到焦虑,这是一个迹象,表明他不再愿意接受来自天堂天使的流入,也是预示着他未来不会接受改造的一个迹象。(AC5470.)

209、重生和通向真智慧的进程

很少有人知道人是如何被引导到真正的智慧。智力并不等同于智慧,但它引人走向智慧,因为理解什么是真的和善的并不代表一个人就是真的和善的,而智慧则是一种存在状态。智慧只能通过生活来体现,它是人的本质所在。通过知道和认知,即借着事实性知识与信仰性知识,人被引向智慧或生命之道。每个人都拥有意愿和理智两部分,其中意愿是主导部分,理智是辅助部分。人在死后的生命状态是按照他的意愿部分来定的,而不是理智部分。人里面的意愿从婴儿时期开始由主来形成,这是通过植入的纯真和对父母、保姆、同龄儿童的爱,以及许多其他未知的方式来进行,这些都是属天的事物。如果这些属天的事物没有首先在人还是婴儿和小孩时被植入,那么人就永远无法成为真正的人。这就形成了的第一个层面。

但由于没有理智的人不是完整的人,仅凭意愿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人,而是需要理智和意愿共同作用。理智不能单独形成,必须通过需要通过事实性知识与信仰性知识,因此需要从童年开始逐步灌输。这样就形成了第二个层面。

当理智部分通过事实性知识与信仰性知识得到教育,尤其是关于真与善的认识时,人才真正开始可以被重生。当一个人重生时,真和善通过认识植入他从婴儿时期就由主赋予的属天事物中,使他的理智与这些属天事物结合成一个整体。当主这样联合后,人就被赋予了仁义,从而这样行动,这就是良心。这样他就获得了新生,并逐步发展。这种生命的光被称为智慧,它主导并引导智力。这样就形成了第三个层面。

当一个人在今生达到这种状态时,在来生他会持续得到完善。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智力之光和智慧之光之间的不同。

210、重生的六个状态见第108节“创世的六日”

211、重生通过连续的循环过程进行

感官层面、自然层面乃至理性层面上的重生都经历从起点到终点的进展过程。一旦达到终点,便从某个新的起点开始,即从先前状态追求的终点开始,继续前进到下一个更远的终点。于是,这个过程的顺序会颠倒过来,使得最终的变为最初的。例如,当人在理性和自然方面重生时,他们最初从信仰的真理开始,逐渐转向仁义的良善,那时信仰的真理看似处于首位,而仁义的良善处于次位,因为信仰的真理以仁义的良善为目标。这些周期持续到人被重生。重生之后,原先作为目标的仁义成为新的起点,新状态从此开始,向内外两个方向发展:向内深入对主的爱,向外扩展到自然层面、进而感官层面的真理,自然与感官层面的事物那时会在理性中逐步被驱使并成为仁义和仁爱之善的对应,因此归入天堂的秩序。这种演进和衍生的过程是持续不断的,伴随着重生的人从婴儿期一直到在世生命的终结,甚至永远持续下去。然而,尽管如此,没有人能够完全重生为完美,因为在理性和自然方面需要重生的事物是无数的,每一项都有无限的分支,即向内和向外的进展和衍生。人对这些过程几乎一无所知,但主知道一切,并在每一刻都进行着照看。如果只是间断一分钟,所有的进展都会受到干扰,因为先前的情况影响接下来的发展,在一个连续的序列中,并且这种影响持续产生一连串的后果,直到永远。因此,神性的预见和预备体现在最微小的事物上;如果不是这样,或者仅仅是泛泛的,人就会灭亡。(AC5122.)

属灵人的重生过程是这样的:首先,他被教导信仰的真理,并被主保持在真理的热爱中;信仰之善,即对邻舍的仁义,同时被潜移默化地注入给他,但以一种几乎不为他所知的方式,因为它隐藏在对真理的热爱中,这是为了将信仰的真理与仁义的良善结合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信仰真理的热爱逐渐增长,并开始以善——即生活——作为追求真理的目标,这种观念逐渐变得更加显著。这样,真理就逐渐融入善中。当这种融合发生时,人便根据融入的真理充实生活的良善,并似乎出于善而行动。在这之前,信仰的真理是主要的,但之后,生活的良善成为了主要的。一旦达到这个阶段,人就被重生了,但重生的程度取决于融入善中的真理的质量和数量。当真理和良善共同作用时,重生的程度也取决于良善的质量和数量。这就是重生的整个过程。(AC2979.)

212、重生循环与人生命循环的合一

众所周知,人通过眼睛看到的影像和通过耳朵听到的声音,在人的内部被感知,并仿佛通过眼睛或耳朵从外部世界进入思维,因而进入理智,因为思维即理智。若这些是被爱的事物,则进一步进入意愿,接着从意愿通过理智的途径进入口头表达和身体行为。这样,事物从世界通过自然层面的人进入他的灵性层面,并从灵性层面再次进入世界。需要指出的是,这一循环是由意愿启动的,意愿是人生命的核心。在良善中的人,他的意愿通过天堂由主来掌管,虽然表面上看似不然。实际上,流入是从灵性世界流向自然世界,从人的内在流向外在,而非反之。因为内在人存在于天堂中,而外在人则生活在世界中。

由于这一循环构成了人的生命循环,因此人的重生过程遵循同样的模式。人一旦重生,他便按照这一循环生活和行动。因此,在人重生的过程中,通过听觉和视觉传递信仰的真理,并将其植入该人的自然层面的记忆中。从这些记忆中提取出来的信息进入思考,也就是理智之中,当中被爱的事物成为意愿的一部分。这些事物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意愿的一部分,就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因为人的意愿即是其生命本身。而这些在多大程度上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就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情感的一部分,因此在意愿中成为仁义,在理智中成为信仰。随后,人按照这样的生命,即仁义和信仰的生命,来说话和行动。口中的话语和身体的行动源自意愿中的仁义,并通过理智的途径,也就是信仰的途径来进行。由此可见,人的重生循环与其一般的生命循环相似,并且同样由主从天堂通过对意愿的流入来启动。(AC10057.)

213、让人能够理解自己并不意愿的事物,是为了让人可以被重生

人能理解什么是善的和真的,即使人并不意愿这些,这种能力被赋予人,是为了让人能被改造和重生。因此,不仅恶人有这种能力,善人同样也有,有时恶人甚至更为敏锐。然而,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恶人缺乏对生活中真理的情感,即缺乏基于真理的生命之善,因此无法进行改造。相反,善人对生活中的真理抱有情感,即拥有基于真理的生命之善,因此可以进行改造。

善人改造的第一阶段是,教义中的真理在他们心中占据首位,而生活中的良善则居于次位,因为他们是基于真理来实践善行。而他们的第二阶段是,生活中的良善成为首要,教义中的真理则位列其次,因为他们是基于良善来实践善行。当这种状态实现时,因为意愿与理智如同婚姻一般紧密结合,人便完成了重生过程。(AC3539.)

214、自然层面的出生对应于灵性层面的出生

众所周知,人的灵魂起始于母亲的卵子中,并在子宫内得以完善,其中它被一个柔软的身体所包围,这使得灵魂能够适当地在其出生的世界中活动。同样,当人经历再次出生,即重生的过程中,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在这一时期获得的新灵魂是良善的终极目的;首先在理性中发端,就像在卵子中一样,随后在那里得以完善,仿佛在子宫内一样。包裹这灵魂的柔软身体是自然之物,也是善的,它变得这样,以便根据灵魂的目的而顺从地行动。那里的真理好比身体中的纤维,因为真理由良善形成。因此,人重生的过程可被视为他在子宫中形成的象征。如果你愿意接受,那么来自主的属天之善和属灵之真是塑造这一过程的核心,它赋予了人逐渐接受这两者的能力。这一过程的性质和程度取决于人在多大程度上面向天堂的目标,而不是像野兽那样仅仅面向世界的目标。(AC3570.)

215、在重生过程中,主通过天使引导人

人经历重生,通常发生在成年期,因为在此之前,人们并不会自发地思考信仰中的真理。在这个过程中,人被主通过天使的引导,依靠他所坚持的真理,这些真理已被印刻在他心中,并与之相关的情感紧密相连。由于这种对真理的情感源自于良善,人因此被逐步引导向善。这一点,我通过多次经验得以确认。我注意到,当恶灵试图引入邪恶与伪谬时,天使依靠主的力量,将我保持在那些已经深植于我内心的真理中,从而使我远离邪恶和伪谬。由此可见,信仰中的真理,通过真理的情感被根植,成为天使作用的平台。没有这个平台的人无法被天使引导,而会受到地狱的引导。如果天使的作用没有一个具体的附着点,它就会流失。但这样的平台只能通过将信仰中的真理付诸行动并将其植根于意愿和生活中才能建立。还值得一提的是,天使在人的信仰真理上的作用很少直接显现,例如激发对某个真理的思考,而是通过产生与该真理相符的共同理念和情感来进行。这种作用是通过不可感知的流注来实现的,当被观察时,它看起来像是流入的光。这种光是由无数良善的真理组成,围绕着人的某一特定真理,并在真理之中,甚至在对该真理的热爱中扶持着他。因此,天使能够将人的心智从伪谬中提升,并保护他们免受邪恶的侵害。然而,这些对人来说是完全未知的。(AC5893.)

216、主对重生的预见和安排是永恒的

在那些经历重生的人们中,主对他们的内在和外在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以适应所有随之而来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当前状态预示着未来,当未来变为现实时也是如此,这一循环将持续到永远。主预见并安排了一切,他的预见和安排是永恒的,也就是永久的。因为神性的事物,即唯有主所拥有的,本质上是无限的,而相对于时间的无限即是永恒。因此,主所安排和命令的一切都具有永恒性。当主重生一个人时,这个人的重生在世界上开始,并将在永恒中持续不断。因为当人成为天使时,他将不断地完善自己。人拥有外在、内在和至内在层面,所有这些层面都被同时和连续地安排和命令,以便永远地接收未来的事物。(AC10048.)

217、重生是通过余剩来实现的

每个人都因拥有生命而被称为“活的灵魂”。如果没有生命,即没有纯真、仁义和怜悯或类似品质的人,就无法真正地活着,更别说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了。人在婴儿和童年阶段从主那里获得纯真、仁义和怜悯或类似的品质,这一点从婴儿和童年的状态中可以明显看出。人在那个阶段获得的事物被保存下来,这些被保存的品质在圣经中被称为“余剩”,与人一起的这些事物单单属于主。这些被保存的品质使人在成年后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人在婴儿和童年拥有的纯真、仁义和怜悯,对于人成为真正的人至关重要。这一点可以从人不像野兽那样天生就能进行生活活动看出,人必须学习一切;通过实践,所学的东西成为习惯,像本能一样。人甚至无法自行学会行走或说话,其他所有事物也是如此,这些最终通过习惯变得像天性一样。从婴儿期开始,人就被注入了纯真、仁义和怜悯,如果没有这些,人甚至会比最低贱的野兽还要糟糕。但这些品质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作为恩赐从主获得。这些品质,连同真正的信仰一起,被称为“余剩”,都是主的。当人在成年后摒弃这些品质时,他就会变得如同死亡一般。在人被重生时,这些品质成为重生的基础,他将被带入这些状态中,因为正如之前所说,主通过这些“余剩”来施行他的工作。(AC1050.)

“余剩”它们是一个人自婴儿时期以来直到生命终结所获得的所有善和真的情感的状态,这些状态是主所赋予的,并被储存以供人死后使用。因为一个人生活中的所有状态在来生中都会依次回归,并通过主赋予的善和真的状态进行调和。因此,他在尘世生活中接收到的“余剩”越多,即善和真越多,他的其他状态在回归时就显得越加愉悦和美丽。这一事实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只要他稍加思考。一个人在出生时并无任何善,而是沾满了遗传之恶。所有的善都是流入的,例如爱父母、保姆、同伴,这些都是来自纯真。这些善是由主通过天堂中的纯真与平安流入的。因此,当人还是婴儿时,他就被这些所充满。随着成长,这些婴儿时期的纯真与平安的善逐渐消退,而随着他越来越多地融入世界,他就越多地沉溺于其中的乐趣和欲望,这些是恶。尽管从婴儿时期开始的天堂的状态或良善的状态开始消散,但它们依然存在,需要通过这些状态来调和他日后习得和获取的状态。如果没有它们,人就无法真正成为人。如果没有通过良善的情感状态来调和,邪恶的状态或欲望的状态将比任何动物都要可怕。这些良善的状态就是所说的“余剩”,由主赋予并植入到他的本性之中的,是在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在随后的成长中,人还会获得新的余剩,但这些状态不如婴儿时期那样良善,而是属于真理。随着成长,他接受了真理,并同样被储存在他的里面。通过这些由主流入的真理的余剩,人才能思考,才能理解生活中什么是善的和真的,并接受属灵的真理或信仰。但这只有通过他在婴儿时期所获得的良善的余剩才能实现。余剩是什么,以及它们如何被储存在他们的内在理性中,人一无所知,因为他们认为一切都是与生俱来的自然事物,以为没有任何东西是流入的,所以他认为一切都是自幼就拥有的。圣经经常讨论余剩,以此来象征那些使人成为人的状态,而且余剩来自独一的主。(AC1906.)

“余剩”不仅是一个人自幼从主的话语中学到并印刻在记忆中的善和真,而且还包括所有由此产生的状态,诸如从婴儿期开始的纯真状态,对父母、兄弟、姐妹、师长、朋友之爱的状态,对邻舍之爱的状态,对贫穷困乏者的怜悯的状态;简言之,所有善和真的状态。这些状态,连同印刻在记忆中的善与真,被称为“余剩”,被主保存并隐藏在人的内在之中,而本人完全不知情,并且它们被彻底地与人自己的本性、即恶与伪分开。所有这些状态都被主精心保存在人之中,以至于连最细微的部分也不会丢失。我之所以知道这一点,是因为我了解到每个人从婴儿时期到老年的每一种状态,在来生中不只是持续存在,还会重现,完全按照他们在世界上生活时的原样。因此,记忆中的善与真,以及所有纯真和仁义的状态都得以保留。当邪恶与伪谬的状态,或者是恶意和幻觉重新出现时,这些状态也都会一一保持和重现,而这时主会调和这些状态。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如果人没有任何“余剩”的善和真,他将无法避免永恒的咒诅。(AC561.)

人从婴儿期一直到儿童期的初期,都在主的引导下进入天堂,并且在属天的天使中间保持在纯真的状态中,这个状态持续到儿童初期,这是人所共知的。当儿童期开始时,他们逐渐脱离这种纯真状态,但仍被保持在对同龄人的相互之爱的仁义状态中,这一状态在许多人身上一直持续到青春期。那时,他们处于属灵天使之中。当他们开始自我反思并据此行动时,他们就无法像以前那样保持在仁义状态中,因为此时遗传之恶开始显现,开始影响他们的行为。当这种状态出现时,之前接受的仁义和纯真之善随着他们对恶的思考和行动的确立而逐渐被削弱,但并未完全消失,而是被主引导至内心深处并被储存。由于他们还未完全理解真理,所以在这两个阶段所获得的纯真和仁义之善还未完全成熟,因为真理赋予良善以特性,而良善则赋予真理以实质。因此,从那个年龄段开始,他们通过教育和个人的思考及其确认,开始被真理所充实。因此,他们在良善的情感中所占的比重越大,主就越多地在他们那里将真理与良善结合,并储存起来以备将来使用。这种状态被象征为“七个丰年”。与良善相结合的真理就个人而言被称为“余剩”。因此,人在多大程度上允许自己被重生,余剩就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因为主从其中提取并发送到自然界中,以产生外在与内在、自然界与灵界的对应关系。这一过程发生在被象征为“七个荒年”的状态中。(AC5342.)

随着时间的进程,每个教会渐渐缩小,最终存留在少许人之中。存留在洪水时期少许人当中的教会被称为“挪亚”。真教会的人数不断缩减,最终存留在少许人当中,这样的情形同样发生在其它各时期教会身上。在圣经中,那些存留下来的人被称为“遗留”或“余剩”,特别是“在地的中央或中心处”的人。这种情况在整体上和在个体上是一样的;就像在整个教会中一样,在每一个体中也是如此。倘若主未在每个人之中保存“余剩”,他将免不了在永死中灭亡,因为“余剩”之中才有属灵和属天的生命。这同样适用于总体或普遍层面上,如果没有一些人在其中保留着教会或真正的信仰,那么人类就会灭绝。众所周知,一座城,甚至整个王国,因少许人的缘故得以保存。这情形就好比人体内的心脏一样,只要心脏健全,周围的脏腑就能生存;当心脏衰弱,所有部分都受到影响,人便会死亡。最后的“余剩”以“挪亚”来表示,否则势必“全地败坏”,正如下一章所说的那样。

关于人和教会中的“遗留”或“余剩”,先知书中随处可见:那时,剩在锡安,留在耶路撒冷的,就是一切住耶路撒冷、在生命册上记名的,必称为圣;主将锡安女子的污秽洗去,又将耶路撒冷中杀人的血除净(以赛亚书4:3,4)。此处将“圣”归于“余剩”的,这些“余剩”是教会的“余剩”,也是教会成员的“余剩”,因为仅仅留在锡安和耶路撒冷不能成为被称为圣的理由。

在同一先知书中有类似的说法:到那日,以色列所剩下的和雅各家所逃脱的,不再倚靠那击打他们的,却要诚实倚靠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所剩下的,就是雅各家所剩下的,必归回全能的神(以赛亚书10:20)。

在《耶利米书》:当那日子,那时候,虽寻以色列的罪孽,一无所有;虽寻犹大的罪恶,也无所见;因我所留下的人,我必赫免(耶利米书50:20)。

在《弥迦书》:雅各余剩的人必在多国的民中,如从耶和会那里降下的露水,又如甘露降在草上(弥迦书5:7)。

余剩或遗留,无论是说个人还是教会,也用“十分之一”来表示,这些被视为神圣。因此“十”这个数字也是神圣的,关于余剩的预言也就与“十”相关。请看:耶和华将人迁到远方,在这境内撇下的地土很多;境内剩下的人若还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灭,像栗树、橡树虽被砍伐,树墩子却仍存留;这圣洁的种类在国中也是如此(以赛亚书6:12,13)。遗留下来的,被称为“神圣的树墩子”。

请看《阿摩司书》:主耶和华如此说:(这城)发出一千兵的,只剩一百;发出一百的,只剩十个留给以色列家(阿摩司书9:3)。这些话以及其它多处,在内义上表示的就是那些“余剩”。(AC468.)

当余剩的途径被阻断时,那时人不再是人,因为他们不再能被天使保护,而完全被恶灵所控制,这些恶灵只追求和渴望消灭人。(AC660.)

218、重生绝非一蹴而就

每个人出生时,从遗传之恶的角度来看,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地狱。随着他们从遗传之恶中吸取并增添个人的罪恶,他们逐渐成为了地狱的化身。因此,人从生俱来的生活秩序与天堂的秩序截然相反。人天生更爱自己而非主,更爱世界而非天堂,而天堂的生活则是爱主胜过一切,爱邻舍如同自己。这就表明,原先属于地狱的生活必须被完全摧毁,也就是说,去除邪恶和伪谬,以便天堂的新生活能够扎根。这个过程绝非一蹴而就,因为每一个邪恶及其伪谬都与所有其他的邪恶及其伪谬紧密相连。这些邪恶和伪谬数量庞大,其相互联系错综复杂到连天使都难以完全理解,只有主才能完全知晓。因此,人无法突然摧毁自己内在的地狱生活,如果试图这样做,人会立即死亡。同样,天堂的生活也不能突然在人里面生根,如果这样做,同样会导致立即死亡。在人从地狱生活转向天堂生活的过程中,有无数的奥秘,人类几乎不了解其中的任何一个。通过这些奥秘,主引领人们从地狱的生活走向天堂的生活。这是我从天堂得到的启示,并通过许多感知经验得到了验证。由于人类对这些几乎一无所知,因此许多人在理解人类从邪恶和伪谬得解放或罪得赦免的问题上犯了错误,他们认为人类的地狱生活可以因为主的怜悯而立刻转变为天堂的生活。然而,整个重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怜悯,只有那些在世间通过信仰和生活接受主怜悯的人才经历重生。(AC9336.)

219、每个人都可以被重生,但重生的方式各有不同

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状态经历重生,但具体方式因人而异。简单的人和学者的重生方式有所不同;那些从事不同学术和职业的人也是如此;对圣经表面进行探索的人与深入其内涵的人重生方式不同;从父母继承自然良善的人与生长在邪恶中的人不同;那些从幼年沉迷于世俗虚荣的人与早些时候或晚些时候摆脱这些虚荣的人也不同;总的来说,构成主外在教会的人和构成内在教会的人的重生方式不同。这种多样性像人的面孔和心灵一样无限;但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状态被重生并得救。从天堂的存在可以看出这一点,所有重生的人都将进入天堂,而天堂分为三层: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进入最高层的是那些通过重生获得对主之爱的人;进入中间层的是接受对邻舍之爱的人;进入最低层的是仅实践外在仁义的人,同时所有这些人都承认主为救赎者和拯救者。这些人都会得救,只是方式不同。每个人都能够被重生并因此得救,这是因为主以他的神性良善和真理与每个人同在,赋予了每个人生命,理智和意愿的能力,以及在灵性事物上的自由选择。这些是任何人都不缺少的。同时也提供了手段,对基督徒来说是圣经,对外邦人来说是他们各自的宗教,它教导关于有神的存在以及关于善与恶的教义。由此可见,每个人都有可能得救;因此,如果有人未能得救,不是主的过错,而是人自己的过错;人之所以有错,在于他不合作。(TCR580.)

220、要实现重生,人的自然层面必须被彻底降伏

为了成为灵性的人,人的自然本性必须变成虚无,即完全无法靠自己做任何事。因为自然本性越强大,灵性就越无法施展。自然本性从婴儿期起就充斥着自我和世界的欲望,这与仁义背道而驰。这种邪恶阻碍了主通过内在的人流入的善,因为任何流入的都在自然本性中变成了邪恶。自然本性是流入终止的平台;因此,除非自然本性,即邪恶和伪谬变得虚无,否则善无法从主通过天堂流入。没有了栖身之处的善只能被驱散,因为它不能在邪恶和伪谬中存在。因此,只有自然本性变成虚无,内在才不会被关闭。这一点在教会中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教义中了解到,必须脱去旧人,才能穿上新人。重生的目的是征服自然本性,让灵性占据主导地位。当自然本性被引导进入相应状态时,它不再进行抵抗,而是顺从灵性的指引行动,就像身体的行为顺从意愿,言语和面部表情与思维的流入相一致。因此,为了成为灵性的人,自然本性在意愿方面必须变得虚无。需要强调的是,变成虚无的是旧的自然本性,因为它由邪恶和伪谬构成。当它变成虚无时,人就被赋予了新的自然本性,称为灵性的自然。它之所以称为灵性,是因为灵性的本质通过它行动并显现自己,就像因果关系一样。众所周知,因是果的全部;因此,新的自然本性在思考、意愿和产生果效方面,完全是灵性的代表。当这一转变发生时,人就会从主那里接受良善。接受良善后,他将被赋予真理。获得真理后,他在智慧和智力方面得到完善。在智慧和智力上得到完善后,他将享受永恒的幸福。(AC5651.)

221、甚至人的感官层面也要被重生

主通过天堂流入人类的事物影响人的内心深处,并延伸至最外层或末端,成为人所能感知的事物。这些事物流入人的感官层面,进而影响身体。如果感官层面被错误观念和幻觉充斥,尤其是伪谬,那么流入的真理在那里会被扭曲,因为它们按照已形成的模式被接收。真理被伪谬扭曲的程度越大,内在通道就关闭得越严重,最终只剩下足够的开放空间来提供推理能力,并通过伪谬来证实邪恶。因此,当一个人在进行重生时,他的自然层面乃至感官层面都必须经历重生,否则无法接收真理和良善,因为正如前所述,流入的真理在那里被扭曲,内在的层面被关闭。当外在层面重生时,整个人就实现了重生。这一点在主为彼得洗脚时体现了出来,彼得说:“主阿,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耶稣对他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约翰福音13:9-10)。“脚”象征自然层面,“洗”象征洁净,“手”象征自然层面的内在部分,“头”象征属灵层面的事物。这说明,当一个人在自然层面上重生时,他就已经实现了完全的重生。当一个人在自然层面上重生后,一切都顺从于内在层面,内在层面的流入变为人所能感知的事物。当一个人达到这种状态时,他能感受到信仰之真和仁义之善的感动。不过,感官层面作为自然层面的最末端,很难重生,因为它充斥着来自地球、肉体和世俗的物质概念。因此,尤其在今天,正在被重生的人并非在感官层面上被重生,而是在感官层面之上的自然层面上被重生,当他思考信仰的真理和良善时,主会将他从感官层面提升至此。主赋予正在被重生的人从感官层面提升的能力。(AC7442.)

222、自然万物是重生的代表

世上各种事物可以用来代表重生,例如春天时大地上万物的绽放和接续生长直至结果;同样,每棵树、灌木和花朵从初春到晚秋的生长。重生还通过所有果实从最初形成到完全成熟的逐步成熟过程来表示;通过早晨和傍晚的雨水和露水,使花朵在它们到来时开放,在夜晚闭合;还有来自花园和田野的香气;以及云中的彩虹(创世记9:14-17);还有黎明的灿烂色彩;以及通过身体中所有事物的持续更新,通过消化后形成的营养液体和生命活动的动力,最终影响到血液的更新——其不断的净化和更新,可以说是持续的重生。即使是地球上最普通的事物,也呈现出重生的形象;比如蚕和许多虫奇妙地变化成蛹和蝴蝶,以及其他随时间长出翅膀的昆虫。还有一些鸟类渴望潜入水中洗涤和清洁自己,之后像夜莺一样恢复歌唱。总之,整个世界,从最初到最后,都充满了重生的象征和类型。(TCR687.)

223、重生通过试探中的争战实现

那些不了解重生过程的人可能认为,人可以在不经历任何试探的情况下重生。有些人则认为,经历一次试探后就已经完成了重生。然而,需要明白的是,没有经历试探,就不可能实现重生,而且往往需要经历多次连续的试探。这是因为重生的过程旨在让老我消亡,让新的、属于天堂的生命萌发。因此,显然会有争战发生,因为老我抵抗消亡,不愿被消灭,而新生命只有在旧生命被扑灭后才能进入。这就意味着双方都将进行激烈的争战,这是一场关乎生命的争战。那些运用启发后的理性进行思考的人能够理解和感知到,没有争战,也就是没有经历灵性上的试探,人是不可能重生的。同时,不可能仅通过一次试探就完成重生,而是需要经历多次。因为有许多种恶使过去的生活变得快乐,这些恶都不可能一次性或同时被克服。这些恶深深扎根于人里面,因为它们是由祖先在很多世纪之前传下来的,天生存在于人里面,并通过个人从幼年开始的实际恶行得到加强。所有这些恶都与需要植入的天堂之善截然相反,这种善将构成新的生命。(AC8403.)

224、即便是从非纯粹的真理中,也可以进行争战

在人的重生过程中,他会被带入与伪谬的斗争中,这时主会让他坚守在真理中,不过,这是他自己坚信的真理。他从这个真理出发与伪谬作战。即便这个真理不是完全纯粹,只要它能以某种方式与良善结合,他就能从中争战。真理与良善的结合是通过纯真实现的,因为纯真是结合的媒介。因此,教会中的任何教义都能引导人走向重生。然而,那些拥有纯粹真理的人将更加突出。(AC6765.)

225、试探的作用

应当知道,在经历重生的人中,会发生一种转变;也就是说,他们最初是通过真理被带领到良善的道路上,随后则是从良善出发被引导到真理。当这种转变发生,或者当他们的状态发生改变并与之前的状态形成反差时,他们会感到悲伤;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经历试探。这些试探会削弱和减轻他们自己的东西,同时,善被植入。随之而来的是新的意愿,新的自由,从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自我(AC5773.)

那些邪灵会唤起邪恶和伪谬。如果不被激发,人们很难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邪恶和伪谬;但一旦它们被揭示出来,就会变得非常明显。试探的争战越是持久,这些邪恶和伪谬就会越加显著,直到最后人们对它们产生极大的恐惧。(AC1740.)

那些在试探的争战中并取得胜利的人,会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能力去控制邪恶的灵,或是控制恶魔的团伙,直到最终他们不敢对他再进行试探。每当他获得一次胜利,主就会重新调整他用以战斗的善和真,每次都会对它们进行净化,而随着它们的净化,爱的属天之物就被潜移默化地进入外在人,并实现相应的和谐。(AC1717.)

主在来生中允许地狱灵引诱善良的人,从而向他们注入邪恶和伪谬。这些地狱灵也全力以赴地这么做,因为这是他们生命的乐趣。但与此同时,主亲自,以及通过天使间接地与处于试探中的人同在,并通过反驳地狱灵的伪谬和驱散他们的邪恶来抵抗,因此而来的是恢复、希望和胜利。因此,对于那些坚守在良善真理中的人,信仰的真理和仁义的良善得以更深刻地根植和坚固,这是灵性生命得以赋予的方式。…被允许以这种方式折磨善良之人的地狱灵只想带来邪恶;因为他们全力想要将他们从天堂拉下,投入地狱。因为摧毁一个人的灵魂,从而导致其永恒的灭亡,是他们生命中的极大快乐。然而,主不允许他们做出任何超出其目的的事情,即通过试探使真理和良善在受试探者心中形成和加强。在整个灵性世界中,来自主的目的占据统治地位,即任何事情,即使是最微小的事情,都不会发生,除非能够产生善。因此,主的国度被称为目的和功用的国度。(AC6574.)

我曾与灵交谈过关于人生命状态的变化,即它的不定性,以及它是如何被带往上升和下降,也就是说,朝向天堂和地狱。但是那些允许自己被重生的人,会不断被引向更高层次,从而始终进入更内在的天堂团体。对于那些被重生的人,主赋予了他们扩展到这些社群范围的机会——主要是通过试探,这是他们抵抗邪恶和伪谬的时刻;因为在这些时刻,主通过天使与邪恶和伪谬进行抗争。因此,人类被带入更深层次的天使团体。一旦进入任何团体,他便会停留在那里;并且从那里,他也会获得更广泛、更高级的直接领受能力。(AC6611.)

226、恶灵如何激发试探

在当今基督教世界,几乎没有人了解试探的根源。经历试探的人只会认为这是由内心的恶引起的痛苦,这些恶首先使人感到不安,然后感到焦虑,最后造成痛苦。但他们完全不知道这些实际上是由身边的恶灵引起的。人们通常不相信自己在世俗生活中与灵界相伴,甚至不认为身边有灵存在。实际上,人在内心深处一直与灵和天使为伴。关于试探,它们发生在人经历重生过程中,因为重生的路途必然伴随着试探。这些试探通常是由围绕他的恶灵引发的。这种情况是因为人被置于自身恶的状态中,也就是自己本质的恶中。当人处于这种状态时,恶灵或地狱灵便围绕他们,而当他们感知到人内在由天使守护时,恶灵便激发出人曾思考过的伪谬和曾做过的恶行。但天使则从内在进行保护。这种内部的争战被人感知为试探,但往往感觉模糊,仅被认为是焦虑。特别是那些不相信灵界流入的人,他们处于一种极其模糊的状态,对于恶灵和天使争斗的内容几乎一无所知。这场战斗是关于人和他永恒的救赎,是通过人来进行的,因为这场争战是以人的内在为战场,并以此为焦点。这一点,我通过亲身体验得以确信:我听见了争战的声音,感受到了灵界的流入,见过灵和天使,并与他们就此话题进行了交谈。正如所述,当人开始步入灵性生活时,试探便随之而来。这时,人才开始从灵性的角度理解真理。虽然许多人对此并不知情,但是与他同在的天使能够在他们的自然层面上看到灵性的内容,因为那时人的内在已向天堂敞开。因此,当一个人重生后,在世生活结束时,他将与天使在一起,能够看到并感知灵性的事物,这些事物之前对他来说就像自然现象一样。在这种状态下,当人面对恶灵的攻击时,天使能够进行保护,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人的灵性层面发挥作用,从而影响人的物质层面。(AC5036.)

许多人并不了解试探的具体过程,因此我在此简要说明。恶灵会针对人们所爱的事物发起攻击,且愈是人热爱的,它们斗争得愈是激烈。恶鬼攻击的是良善的情感,而恶灵对抗的是真理的情感。一旦它们察觉到人的某种爱或感觉到某事对人具有吸引力和价值,它们会立即发起攻击,企图摧毁这一目标,进而摧毁整个人,因为人的生命在于其所爱。对它们来说,毁掉一个人是最大的快乐。除非被主驱逐,否则它们将永不停歇。恶劣且狡猾的灵会渗透到人的爱中,通过奉承来接近人,从而引导人,一旦成功引导,就试图摧毁这种爱,从而尝试杀死人。这些行为有着数不清的、难以理解的方式。它们不会通过理性辩论来对抗良善与真理,因为这种斗争毫无意义的,即使它们被千万次击败,它们依旧会坚持不懈。它们通过扭曲善与真,用欲望和信念之火来点燃人的内心,使人无法辨别真伪,认为自己也处于同样的欲望和信念之中。同时,它们还会利用人的愉悦感来增强其攻击的迷惑性。这种巧妙的转换手段,如果没有主的介入,人几乎无法辨识真相。同样,它们也会攻击与良心有关的真理情感。一旦察觉到任何形式的良心,它们就会利用人的错误和弱点来构建攻击的情感基础,通过这种情感来遮蔽和扭曲真理之光,或引发焦虑和痛苦。此外,它们还会执着地将思想集中在一件事上,并以幻想来填充,同时悄悄地将欲望与幻想相结合。还有许多其他的技巧,这些都是无法用语言来充分描述的。(AC1820.)

227、恶并不会通过重生被根除,只是被分离到边缘,并永久保持

在重生的人身上,无论是遗传的恶还是实际的恶行,并不会被彻底根除或消失,而是被分离出来,并通过主的引导被驱逐到边缘。因此,这些恶仍然存在于人身上,并将永远存在。但这些恶被主抑制并保持在善的状态中。当发生这种情况时,就好似恶被拒绝了一样,人因此而被净化,或如人们常说的,被称义了。所有天堂中的天使都承认,就他们自己而言,他们只有恶和由恶产生的伪,但对于主而言,则只有善和由善产生的真。那些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根据自己的教义,在世上生活时坚信自己是正义的,无罪的,甚至是圣洁的。他们被重新置于遗传之恶和实际所作之恶所形成的状态中,并且在那状态中保持,直到通过真实的体验,他们知道自己除了恶之外别无他物,以及他们自己看似善的那部分其实是由主所赐,因此那不是他们的而是主的。这样的情况同样适用于天使,也适用于在人类中的重生者。(AC4564.)

有些人在离世后,由于生前行为良善,被主提升至天堂。然而,他们依然坚信自己已从罪恶中被洗净,变得纯净无暇,认为自己无罪可负。基于他们的这种信仰,他们最初被赋予白色衣服,象征着从恶行中净化的状态。但随后,他们开始像在尘世时那样思考,自认为已经像被洗涤般摆脱了所有罪恶,自豪于自己不再像其他人那样是罪人。这种想法很难不带有属灵的自傲和对他人的轻视。因此,为了让他们摆脱这种虚幻的信念,他们被送出天堂,重新面对在世时积累的罪恶。同时,他们还被指出,自己同样深陷于遗传之恶中,这是他们此前未曾意识到的。在经历了这一过程后,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罪恶并未被根除,而只是被置于一旁。从自身来看,他们是不纯洁的,甚至完全是恶的。他们被主保守在善中并远离恶,尽管这看似是出于他们自己。在这样的认识之后,他们再次被主提升到天堂。(DP279.)

228、恶欲的暂时沉寂

有两种所谓的爱及其欲望,它们阻碍了来自主的天堂之爱的流入。当这些爱在个人的内心和外在占据统治地位时,它们会拒绝、窒息、扭曲甚至玷污流入的天堂之爱,因为它们与天堂之爱完全相悖。这些爱越是被驱逐,来自主的天堂之爱就越在人的内心显现,甚至光照,使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处于恶与伪中,甚至是不洁与肮脏中,最终意识到这些是他们自己的本质。被重生的人会经历这些爱的驱逐。在未经重生的人身上,这种体验也可能出现,尤其是当他们的欲望在某些情况下暂时停止,如在深沉的冥想中或在遭遇不幸、疾病和患难时,特别是临终时刻,因为那时肉身和世俗的东西暂时停止并几乎死亡,他们会感受到一丝天堂之光和安慰。但对这些人来说,这不是欲望被驱逐,而仅仅是暂时停止,一旦他们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他们便会重新陷入那些欲望中。(AC2041.)

229、重生与未重生之人的区别

重生的人拥有良善和真理的良心;根据良心行善,根据良心思考真理;其行善基于仁义,思考真理基于信仰。而未重生的人没有良心;如果有,也不是基于仁义行善或基于信仰思考真理,而是出于爱自己和爱世界,因此是虚假或错误的良心。重生的人在依照良心行事时感到快乐,在违背良心时感到焦虑;但未重生的人不是这样。他们大多不知道什么是良心,更不用说根据良心行事或违背良心了,他们只是根据那些支持他们自身爱好的事物行动,因此他们感到快乐;而当行动与这些事物相反时,他们感到焦虑。

在重生之人中,存在更新的意愿和理智;这些构成了他的良心。在他的良心中,主运行仁义的良善和信仰的真理。而在未重生的人中,没有意愿,取代意愿的是欲望,以及由此倾向一切邪恶;也没有理智,取而代之的是推理,并因此落入所有伪谬。在重生之人里面的是属天和属灵的生命,而未重生之人则是肉体和世俗的生命。通过余剩而从主来的生命使他能够思考理解良善与真理,还使他有能力进行反思。

在重生之人中,内在人占主导地位,外在人顺从;而在未重生的人中,外在人占主导,内在人似乎不存在。重生之人知道或者在反思时能够知道什么是内在人和外在人;但未重生的人完全不知道,即使反思也无法知道,因为他们不了解基于仁义的信仰中的善与真。由此可以看出重生与未重生之人的差别,就像夏天与冬天、光明与黑暗的区别;因此,重生之人是活人,而未重生之人是死人。(AC977.)

230、天堂之自我

天堂之自我源于主所赋予的新意愿,并与人的自我有所区别。它不再专注于个人在所有行动和学习教导过程中的自身,而是将焦点转向邻舍、公众、教会、主的国度,进而关注主。生活的目的发生了变化,原先专注于自我和世界的目的被替换为专注于更高层面的目的。生活的目的就是人的生命本身,因为目的即是人的意愿,也是他的爱。人追求自己所爱的事物,并将其作为生活的目的。拥有天堂之自我的人生活在宁静与和平之中,因为他们信靠主,并相信不会有恶事降临在自己身上,也明白欲望无法干扰自己。此外,这些人在真正的自由中生活,因为被主引导即是自由,他们被引导向善,由善引导,目的也是为了善。因此,他们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中,因为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扰乱他们,无论是自我之爱所带来的,还是敌意、仇恨、报复或对世界的爱带来的欺骗、恐惧和不安。(AC5660.)

所有源自对邻舍真仁义的,都是善的,但没有人能够凭自己达到这种善,因为它就是来自主的天堂之善。这种善持续不断地流入,但却因邪恶和伪谬的阻碍而无法被接纳。为了能够接纳这种流入,人需要驱除邪恶,并尽可能消除伪谬,以此来准备自己去接纳这种善。当恶被驱除后,人们接受了这种流入,从而获得了新意愿和新理智。通过新意愿,人们在为邻舍行善时感受到纯粹的快乐,不受个人利益的影响。通过新理智,人们在学习善和真时感受到快乐,这种快乐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和生活。由于新理智和新意愿是通过主的流入产生的,因此那些经历了重生的人会意识到,他们所体验到的善和真不是源于自己,而是来自主,而且任何源于自己或自我的东西都是恶。这清楚地说明了重生的含义,以及新意愿和新理智的本质。(AC5354.)

善良的性情体现在其温和与甜美之中。温和之处,在于它畏惧造成伤害;甜美之处,在于它渴望积极行善。(EU50.)

231、人只有在成为重生者后,才真正进入自由之境

当一个人重生之时,他才真正步入自由之境,之前处于奴役状态。奴役是指被欲望与伪谬所左右,而自由则是出于对良善和真理的热爱。这种状态的存在,人们在受制于奴役时无法察觉,只有当他们踏入自由的领域,这种感知才初现端倪。在受欲望和伪谬所驾驭的奴役状态中,人误以为自己享有自由;但其实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因为他那时被欲望及其乐趣所驱使,也就是被他的爱欲的享乐所驱使,在他看来,这就是自由。当一个人被某种爱欲所牵引,不管被带到哪,只要他跟随,都以为是自由的;但其实是与他在一起诸多恶灵,如同洪流那样把他带着走。人认为这是最自由的,甚至认为如果失去这种状态,就会进入最悲惨的生活,甚至认为不可能有其他生活。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不知道还有其他生活的可能性,而且还因为他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印象:没有人能够进入天堂,除非是经历了苦难、贫穷和放弃享乐。然而,根据我丰富的经验,这是一种误解。关于这些经验,蒙主怜悯,我将在后续章节中,做更进一步的阐述。

只有在人被重生并在主的引领下走向真理和善良之爱时,他才真正踏入自由之境。在这种状态中,他才首次真正理解自由的含义,因为只有那时,他才明白生命的真谛、生活的真正乐趣和幸福是什么;在此之前,他甚至无法理解善的真正含义,有时甚至会错误地将极端的恶误认为是至高的善。那些在主的引领下达到自由境界的人,当他们目睹或更确切地说,感受到欲望和伪谬的生活时,他们会像面对眼前敞开的地狱一样感到深深的厌恶。然而,由于大多数人对真正自由的生活所知甚少,可以简单地说,自由生活,也就是真正的自由,只能通过主的引领来实现。(AC892.)

232、当今教会对重生的无知

当今教会中的人对重生知之甚少,几乎一无所知。他们甚至不知道重生在被重生者的一生中持续进行,并在来生中继续。重生的奥秘如此之深,以至于即使是天使也只能理解其中的一小部分,而这些天使所知的,构成了他们的聪明智慧。教会之人对重生知之不多,主要是因为他们太过关注罪得赦免和称义,认为罪恶可以在一刹那间被赦免,甚至有人认为罪恶可以像洗净身体的污垢一样被清除,并相信单凭一刹那的信仰就能使人称义。这种信念源于他们对罪恶或邪恶的无知。如果他们了解罪恶的真相,就会明白罪恶无法被完全清除,只能被分离或推到一边,防止在主引导人行善时重新出现。这一过程涉及不断地驱逐邪恶,并通过无数难以言表的方法实现。那些进入来生仍坚持信仰可瞬间称义并彻底清除罪恶的人,在意识到重生通过无数无法言喻的方法实现时,会感到震惊,并嘲笑他们曾在世间持有的关于瞬间罪得赦免和称义的愚昧乃至疯狂观念。有时他们会被告知,主会赦免每个真心祈求的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能从与他们通过恶行联系在一起的邪恶群体中分离出来,因为他们带着一生的罪恶进入了来生。然后,他们通过经验学习到,与地狱分离即与罪恶分离,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通过主所知的成千上万种方法,持续不断地进行,甚至可以说是永远进行的。因为人的本性是如此罪恶,以至于他甚至无法在永恒中完全摆脱一个罪恶,但只有在接受主的怜悯时,才能被主从罪恶中解放出来,并被保持在善中。因此,人如何接受新生命和实现重生的过程,被蕴含在圣经深奥之处,即其内义之中。这主要是为了让天使们在人们阅读圣经时,能够在他们自己的幸福智慧中得到满足,同时也享受在这一过程中为人们提供帮助的快乐。(AC5398.)

233、通向天堂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么难

许多人误以为,过上通往天堂的灵性生活是件困难的事。他们曾听说,这意味着要摒弃世界,舍弃身体和肉欲的欲望。他们将灵性生活理解为放弃世间的财富和荣耀,将时间投入到对神、救赎和永生的冥想与祈祷,以及读圣经、宗教著作。这被认为是放下世界,活在灵魂而非肉身之中。然而,我通过丰富的经验和与天使的交流了解到,情况恰恰相反。那些以此方式放弃世界并追求灵性生活的人,实际上是为自己营造了一种忧郁的生活,这种生活无法体验到天堂的欢乐,因为每个人都会保留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类需要在世间生活,参与工作和日常事务,通过道德和公民生活来接纳灵性生活。只有这样,人的灵性生活才能真正形成,他们的灵魂也才能为天堂做好准备。只有内心生活而没有外在行动,就像住在没有基础的房子里,这样的房子最终会逐渐倒塌。(HH528.)

通往天堂之路并不像人们常认为的那样艰难。这一点可以从一个简单的事实中得到证实:当面对自己知道是不诚实和不公正的事情时,如果人的内心倾向于去做,他只需提醒自己不应该这样做,因为这违反了神圣的诫命。一旦一个人养成了这种思考习惯,并逐渐形成固定模式,他就开始与天堂建立联系。他与天堂的联系越密切,他内心的高层就越开放,他就越能看透不诚实和不公正的事情。他看得越清楚,就越能消除这些罪恶;因为只有在意识到罪恶后,才能将其消除。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种状态,因为谁不可能自由地进行这样的思考呢?一旦开始,主就会在这个人身上进行所有善行,使他不仅能看到罪恶,而且不愿意去做,并最终对罪恶感到厌恶。这就是主所说的“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11:30)。但需要知道,这种思考和抵制罪恶的难度会随着人按自己的意愿犯下的罪恶而增加。因为他习惯了这些罪恶,直到他看不见它们,然后爱上它们,从罪恶的愉悦中找理由,用各种谎言来证明这是合法的、良善的。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那些青年时期不加节制地沉迷于罪恶,并同时心底里拒绝神的人身上。(HH533.)

曾有一次,通往天堂与地狱的道路在我眼前展开。那是一条向左或北方延伸的宽广道路,沿途有许多灵行走。在远方,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标志着宽广道路的终点。在这块石头处,路分为两条:一条向左,较为狭窄,穿过西部通向南方,最终引向天堂的光明;另一条向右,更为宽敞和平坦,斜向下方延伸,直通地狱。最初,所有的灵似乎都走在同一条路上,直到他们来到了岔路口的大石头旁。到达这里时,他们分开了:善灵转向左侧,走上了通往天堂的狭窄道路;而恶灵却没注意到岔路口的大石头,结果绊倒在上面受伤。他们重新站起后,便沿着向右的宽阔道路继续前行,直至通向地狱。

后来,我被告知这些场景所代表的含义:那条由许多善恶不分的人共同行走的宽阔道路,他们互相交谈,宛如朋友,因为从表面上无法区分他们,象征着那些在外在生活中表现出诚实和正直的人,但实际上无法仅凭外表判断他们的真实本性。岔路口的大石头,那些恶人绊倒并从此开始沿着通向地狱的道路狂奔,象征了那些倾向地狱的人所否认的神性真理;在最深层的意义上,这块石头代表着主的神性之人。真心认同真理,尤其是在教会中承认主的神性的那些人,则被引领走向通往天堂的道路。这再次清楚地表明,恶人和善人在外在生活中行走相同的道路,他们的行为看似一样简单。但那些发自内心承认神性的人们,特别是在教会中承认主的神性的人们,最终被引向天堂。而那些不承认的人则被带向地狱。

人的思维,源自他们的意图和愿望,在来生中通过道路的象征被展现出来。这些道路完全根据人的意向思维来呈现,并且每个人根据他们由愿望驱动的思维行走。因此,可以通过人的道路来识别他们的性质和思想。这也解释了主的话:“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马太福音7:13-14)。导向生命的道路狭窄,并不是因为它困难,而是如主所说,找到的人也少。

从转角处的大石头上看,宽阔的共同道路在那里结束,两条道路向相反方向延伸,这揭示了主的话的意义:“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凡掉在那石头上的,必要跌碎”(马太福音21:42-44;路加福音20:17,18)。其中,“石头”象征着神性真理,“以色列的磐石”象征着主的神性之人;“匠人”象征教会中的人,“房角的头块石头”指的是岔路口;“掉”和“跌碎”象征着否认和灭亡。(HH534.)

234、避世的生活与重生不符

在来生中,我有机会与那些在尘世中避开世俗事务,以追求虔诚和圣洁生活的人交谈。我还与那些以各种方式苦修自己的人交谈,他们相信这是他们摒弃世俗和驯服肉欲的方式。然而,他们中的许多人因此而形成了一种忧郁的生活方式,并且远离了仁义的生活——这种生活只能在世间才能实践。因此,他们无法与天使相融,因为天使的生活是充满快乐和幸福的,它建立在行善之上,这些善行正是仁义行为的体现。

这些话是为了让人们明白,通往天堂的生活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而是在世间生活中实现的.单纯的虔诚生活,如果没有伴随在世界中仁义的生活,是无法通往天堂的。而仁义的生活表现为在所有职能、所有事务和一切工作中,出于内心的诚实和公正生活,这种生活源自于天堂的本质。当一个人遵循神圣的法则,诚实且公正地行事时,他的生活就获得了这种天堂的本质。这样的生活并非困难;相反,那种与仁义生活脱节的虔诚生活反而是困难的,并且实际上它会把人从天堂带走,尽管人们可能认为它会引领他们走向天堂。(HH535.)

235、个人的生活和行为受其目标所支配

凡在心智中占据最高统治地位的事物,都会使所有思想,甚至思想中的最细微之处都与之相一致。无论人的思想和行为如何变化,只要目的是好的,那么这些都是好的。但如果目的是恶的,那么一切都是恶的。目的是主导人的每一个思想和行为的因素。天使,作为主的代表,他们在人身上引导的是人的目的。当他们引导这些目的时,也就引导了人的思想和行为,因为这些都是目的的表现。人的目的即是他的生命本质;他所思考和行动的一切,都来源于他的目的。因此,一个人的生命品质取决于他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其实就是爱,因为除了他所爱的,人不可能有其他的目的。即使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不一致,他的目的仍然是他所爱的。即使在伪装或欺骗中,也存在一个目的,那就是自爱或对世界的爱,这成为了他生活的快乐来源。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个人的生命取决于他的爱。(AC1317.)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