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启示录7:9-10

启示录7:9, 10

451、启7:9, 10.这些事以后,我观看,见有一大群人,没有人能数得过来,是从各民族、各支派、各人民、各舌头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袍,手拿棕榈枝。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

“这些事以后,我观看,见有一大群人”表示所有照其没有纯正真理在里面的宗教而处于生活良善的人(452节);“没有人能数得过来”表示唯独主知道他们里面的良善和真理是哪种品质,有多少,或说良善和真理的质和量(453节);“是从各民族、各支派来的”表示所有照其宗教教义而在生活上处于良善的人(454节);“各人民、各舌头”表示所有因无知和各种各样的宗教而处于虚假的人(455节);“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表示这些人在主的国度(456节);“身穿白袍”表示那时他们处于真理,并处于免受虚假伤害的保护(457节);“手拿棕榈枝”表示还处于与这些真理一致的生活良善(458节)。

“大声喊着”表示出于真理之良善并由此出于内心喜乐的崇拜(459节);“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表示对永生唯独来自主的称谢(460节)。

452、启7:9.“这些事以后,我观看,见有一大群人”表示所有照其没有纯正真理在里面的宗教而处于生活良善的人。这从以下考虑清楚可知:每个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那些属于没有纯正真理在里面的教会之人;因为“以色列十二支派”表示那些处于纯正良善和真理的人,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教会的一切良善和真理;因此,现在所论述的这些人表示那些照其宗教而处于生活良善的人,但其宗教没有纯正真理在里面。这就是“一大群人”的含义,这一点也可从本章下面的话清楚看出来,在那里,经上说“这些人是从大苦难中出来的”(启7:14),意思是说从试探中出来的,因为那些照其没有纯正真理在里面的宗教而处于生活良善的人在来世会经历试探,他们宗教的虚假通过试探消散,纯正真理被植入以取而代之;下文详细说了这一点。由此可见,“一大群人”是指谁,接下来直到本章末尾都在论述这“一大群人”。要知道,无论在圣言所在的教会之内,还是在这样的教会之外,凡照其宗教过着良善生活的人都不会受到诅咒,因为他们不知道纯正真理并不是他们的过错。此外,生活的良善深深包含对认识真理的情感在里面,所以当这些人进入来世时,他们很容易接受真理,并如饥似渴地吸收它们。但对那些过着邪恶生活,轻视宗教的人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前面论述了那些未处于纯正真理,因而因无知而处于虚假,却又处于生活良善的人(AE 107, 195a, 356节);《天堂与地狱》一书论述了天堂里教会之外的各人民和民族;《属天的奥秘》也有以下相关论述:有些宗教虚假与良善一致,有些虚假不一致(AC 9258, 9259节);宗教虚假若并未与良善不一致,就不会产生邪恶,除非在那些处于邪恶的人身上(AC 8311, 8318节);宗教虚假不能归咎于那些处于良善的人,只能归咎于那些处于邪恶的人(AC 8051, 8149节);对那些处于良善的人来说,非纯正的真理,以及虚假可能会与纯正真理混杂,但对那些处于邪恶的人来说,则不然(AC 3470, 3471, 4551, 4552, 7344, 8149, 9298节);虚假和真理因来自圣言字义的表象而结合在一起(AC 7344节);当虚假应用于良善,被引向良善,并有助于除去虚假时,它们变得像真理,并变得柔软或缓和(AC 8149节);对那些处于良善的人来说,宗教虚假被主当作真理来接受(AC 4736, 8149节);从宗教虚假中获得其品质的良善被主接纳,只要有无知,无知里面有纯真和一个良善的目的(AC 7887节);人所拥有的真理是真理和良善的表象,充满谬误,但对一个生活在良善中的人来说,主仍使它们适应纯正真理(AC 2053节);对那些在教会之外,因而处于对真理的无知之人,以及那些虽在教会之内,但教会却有宗教虚假的人来说,有些虚假有良善在里面(AC 2589–2604, 2861, 2863, 3263, 3778, 4189, 4190, 4197, 6700, 9256节)。

453a、“没有人能数得过来”表示唯独主知道他们里面的良善和真理是哪种品质,有多少,或说良善和真理的质和量。这从“数”的含义清楚可知,“数字”是指一个事物的品质,所以“数”表示知道一个事物的品质,在此表示知道与现在所论述的这些人同在的良善和真理的品质。它也表示唯独主知道这一点,这由“没有人能数得过来”来表示;因为没有人,也没有天使知道与另一个人同在、在其完整系列和联系中的良善和真理的品质,只知道它显现在外在中的某种事物;然而,每一种品质都具有无限的延伸性,因为它与隐藏在里面,居住在外面,或说从内层隐藏,从外层存在,并向四面八方延伸的无数事物结合并关联在一起。没有人能看到这一切,唯独主能看到。因此,唯独主照其品质来布置和安排所有人,祂看见每个人的性质和品质,以及将要在他身上发生什么,直到永远,因为被称为全知的主的看见,以及预见和圣治是永恒的。这就是为何没有人知道任何人的良善和真理的品质,唯独主知道。“数”表示知道良善和真理的品质,这似乎很奇怪,因为一个读到这些话,并停留于字义的人只会想到它仅仅表示人数太多,以至于数不过来;然而,“数字”在灵义上表示品质,因此“数”表示知道品质,并照着这品质来布置和安排。

由于数的这种含义,大卫受到惩罚,因他数点百姓;对此,撒母耳记下如此描述:

耶和华的怒气又向以色列发作,激起大卫来对付他们,说,去,数点以色列和犹大。王就对约押说,你来回走遍以色列众支派,从但直到别是巴,数点百姓,我好知道百姓的数目。约押劝阻他,但王的话胜过了。大卫数点百姓以后,就心中自责;大卫说,因我所行的、我大大犯了罪;耶和华啊,求你除掉你仆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于是先知迦得被派到大卫那里,向他宣布了三种惩罚,大卫从中选择了瘟疫,七万人便死于瘟疫。(撒母耳记下24:1–25)

谁不知道数点百姓并不是罪孽?然而,此处这罪孽如此之大,以至于大卫由此受到三种惩罚的威胁,他从中选择了让七万人死亡的瘟疫。其原因在于,“以色列和犹大”代表、因而表示主在天上和地上的国,“数点”表示知道他们的品质,并作出相应的布置和安排,但这一切唯独属于主。这表明在圣言中,“数”具有这种含义。

在摩西五经,“数点”具有相同的含义:

你要按对他们的数点计算以色列人的总数,那时各人要为自己的灵魂作赎价奉给耶和华,免得数点他们的时候在他们中间有灾祸。(出埃及记30:12)

此处“数点”也表示知道他们的品质,或知道他们中间的教会的品质,照着这品质来布置和安排;由于这一切唯独属于主,所以经上说:“各人要为自己的灵魂作赎价奉给耶和华,免得数点他们的时候在他们中间有灾祸。”《属天的奥秘》(10216–10232节)更充分地解释了这段经文。

但以理书:

因伯沙撒用从耶路撒冷殿中所掠的金银器皿饮酒,所以一只手显出,在墙上写字,就是数算,你被数算,称量和分裂。神已经数算你的国,并使它终止。(但以理书5:2, 5, 25–26)

“数算,数算”在此表示在良善和真理的品质上被看见和查究;“已经数算国”表示已经布置和安排。至于其余的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AE 373节)。

在以赛亚书也一样:

我因放弃我的日子,必进入地狱或坟墓之门;我被数算了我余剩的年岁。(以赛亚书38:10)

这些是希西家王患病时所说的话,“被数算”表示被查究并得出结论。“数”和“被数”在圣言的灵义上具有不同于出现在其字义或属世意义上的含义,这一点从以下事实也明显看出来:对天上的天使来说,数字和测量值在他们的属灵观念中没有一席之地,也就是说,他们不是从数点或测量,而是从一个事物的品质去思考;但他们的这种思维在从那里降至属世领域时,会变成数字和测量值。然而,圣言同样是为天使,如同为世人那样而写的,因此天使将圣言中的数字和数算或数点感知为所论述的事物的品质,而世人则理解为数字和数算或数点。这一点从以下事实进一步清楚看出来:圣言中的每个数字都表示与一个事物或一种状态有关的某种东西(对此,可参看AE 203, 336, 429, 430节)。

453b、由于圣言中的一些经文提到“数点或数算”,它表示知道一个事物的品质,并照着这品质来布置和安排,所以我也引用以下经文来证实。以赛亚书:

有各民族的列国聚集哄嚷的声音;这是万军之耶和华为打仗数点军队。(以赛亚书13:4)

“各民族的列国聚集”,其中有哄嚷,并非表示从列国聚集的各民族,因为这段经文纯粹是预言,不是历史;相反,“各民族的列国聚集”表示已经被连贯起来的邪恶之虚假,“它们的哄嚷”表示它们的威胁,以及它们与真理争战的渴望;因为“国”论及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论及虚假,而“民族”表示良善,在反面意义上表示邪恶(参看AE 175, 331节);“哄嚷”论及争战的渴望,在此论及与真理争战的渴望;“万军之耶和华数点军队”表示主安排反对来自邪恶的虚假的来自良善的真理;在圣言中,主因与邪恶和虚假争战的真理和良善而被称为“万军之耶和华”,因为“万军”表示军队,“军队或万象”表示天堂和教会的真理和良善;“数点”表示安排它们,“打仗”表示属灵的争战。

同一先知书:

你们向高处举目,看谁创造了这些事物,按数目领出它们的万象,都按名称呼它们。(以赛亚书40:26)

“天上的万象”在字义上是指日月星辰,因为在圣言中,这些被称为“耶和华的万象”;但在灵义上,“万象”表示整体上天堂和教会的一切良善和真理,因为“日头或太阳”表示爱之良善,“月亮”表示信之良善,而“星”表示良善和真理的知识。这清楚表明,“你们向高处举目,看谁创造了这些事物”表示什么。“创造”当论及良善和真理时,表示在人里面形成它们,并使他重生;“按数目领出万象”表示照着良善和真理在拥有它们之人里面的品质而安排它们;“都按名称呼它们”表示知道所有人的品质,并照着这品质来安排,因为在圣言中,“名”表示一个事物或一种状态的品质。

在约翰福音中也是如此:

羊听祂的声音,祂按着名叫自己的羊,把它们领出来。(约翰福音10:3)

在这段经文中,“领出来”、“按着名叫”与前面从以赛亚书中所引用的那些话具有相同的含义。“名”表示一个事物或一种状态的品质或性质(参看AE 102,135, 148节)。诗篇:

耶和华数点星宿,都按它们的名称呼它们。(诗篇147:4)

“ 数点星宿,都按它们的名称呼它们”表示知道一切真理和良善,并照着它们在天堂和教会的品质来安排它们。因为经上论到耶和华说“数点星宿,都按它们的名称呼它们”,还有其它原因吗?

耶利米书:

在大山的城邑、平原的城邑、南方的城邑、便雅悯地、耶路撒冷四围的各处和犹大的城邑,必再有羊群从数点它们的人手下经过。(耶利米书33:13)

至于“大山”、“平原”、“南方”、“便雅悯地”、“耶路撒冷四围的各处”、“ 犹大的城邑”在灵义上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AE 449b节),那里解释了它们。“必有羊群从数点它们的人手下经过”表示教会中将有内层良善和真理,都按着它们的秩序和品质,因为“羊群”表示内层良善和真理;“羊群”是指羔羊,绵羊,山羊,公羊和小山羊,这些羊表示内层良善和真理,也就是属灵良善和真理;而由牛犊、小公牛、母牛和公牛组成的“牛群”表示外层良善和真理,也就是属世良善和真理。情况就是这样(可参看《属天的奥秘》,1565, 2566, 5913, 6048, 8937, 10609节)。

诗篇:

因你的判断,锡安山应当欢喜,犹大的女子应当快乐。你们当周游锡安,四围环绕她,数点塔楼,把心放在城廓上,标注她的宫殿,为要传说到后代。(诗篇48:11–13)

“锡安山应当欢喜”表示属天教会,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人就在属天教会;“犹大的女子应当快乐”表示那些属于属天教会的人所拥有的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因你的判断”表示由于他们从主所拥有的神性真理;“当周游锡安,四围环绕她”表示出于爱接受属于属天教会的事物;“数点塔楼”表示思想属天教会的更高或内层真理,“数点”表示看见并思想它们的品质,“塔楼”表示更高或内层真理;“把心放在城廓上”表示热爱保护属天教会免受虚假伤害的外层真理;“标注她的宫殿”表示感知真理的良善,因为“房屋”表示良善,“宫殿”表示更高贵的真理的良善;“为要传说到后代”表示它们持久到永恒。

以赛亚书:

那行在公义中,说话正直的;你的眼必见王的荣美;必见辽远之地。你的心必默想那惊吓的事。那记数目的在哪里?秤重的在哪里?数点塔楼的又在哪里呢?你必不见那顽固的民,就是嘴唇深奥的民。(以赛亚书33:15, 17–19)

“行在公义中,说话正直”表示活在爱与仁之良善中,思想并感知真理;因为“行”表示生活,“公义”论及良善,“正直”论及真理;“你的眼必见王的荣美”表示他们必获得智慧,“王”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荣美”表示它的智慧,因为在智慧中的神性真理就在它自己的美丽形式中;“必见辽远之地”表示智慧延伸到天堂,“地”表示教会,也表示天堂,“辽远”表示那里的延伸;“ 你的心必默想那惊吓的事。那记数目的在哪里?秤重的在哪里?数点塔楼的又在哪里呢”表示当没有聪明和智慧时,当内层真理被歪曲时,对教会状态的回忆;“惊吓的事”表示那种状态,“记数目的”表示聪明,“秤重的”表示智慧,“塔楼”表示内层真理;“数点它们”在此表示通过歪曲摧毁它们的品质;“你必不见那顽固的民”表示看不见那些处于邪恶之虚假的人,或在抽象意义上表示这些虚假本身;“就是嘴唇深奥的民”表示被确认的教义虚假,直到它们看似真理,“嘴唇”表示教义的真理,在此表示他们必不见的虚假。

“数点”也表示邪恶的安排,因而表示通过歪曲摧毁,这明显可见于以赛亚书:

你们看见大卫房屋的破口很多,便聚积低池的水。又数点耶路撒冷的房屋,好将房屋拆毁,坚固城墙。(以赛亚书22:9–10)

“大卫房屋”表示教义的真理方面的教会;它的“破口”表示闯进来的虚假;“聚积低池的水”表示从圣言字义和属世人那里收集许多东西;耶路撒冷的“池子”表示真理,就是诸如在圣言外层和内层意义中的那种;“高池的水”表示在圣言内层意义中的真理;“低池的水”表示在圣言的外层意义,也就是圣言字义中的真理,因为“水”表示真理,耶路撒冷的“池子”与耶路撒冷之外的“湖”和“海”具有相同的含义,即都表示真理的汇集;“数点耶路撒冷的房屋”表示歪曲真理的良善,“耶路撒冷的房屋”表示教会真理的良善,“数点”表示错误的理解和邪恶的安排,也就是错误地解释或歪曲;“将房屋拆毁,坚固城墙”表示摧毁这些良善,以建立一种由纯粹的虚假构成的教义,“城墙”表示进行保护的教义真理,在此表示被歪曲的真理,因为没有良善。

从这些事物明显可知,在以下经文中,“数算日子、数点脚步、数头发”表示什么。诗篇:

数算我们的日子。(诗篇90:12)

约伯记:

你数点我的脚步。(约伯记14:16)

又:

祂岂不是察看我的道路,数点我的脚步吗?(约伯记31:4)

路加福音:

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路加福音12:7)

在所有这些经文中,“数算或数点”都表示知道品质,从最小到最大,并照着这品质来布置和安排,也就是提供。别处将阐述和说明,“日子”、“脚步”和“头发”表示什么。

454、“是从各民族、各支派来的”表示所有照其宗教教义而在生活上处于良善的人。这从“民族”和“支派”的含义清楚可知:“民族”是指那些处于良善的人(对此,参看AE 175, 331节),在此是指那些处于生活良善的人;“支派”是指整体上教会的良善和真理(对此,也可参看AE 431节)。但由于此处论述的是那些照其宗教而处于生活良善的人,所以“支派”表示这些人所信以为真理和良善的宗教教义;当论述这些人时,这就是圣言中“支派”所表示的;而前面所论述的“以色列支派”表示所有处于教会的纯正真理和良善的人,在抽象意义上表示这些真理和良善。故此处“从各民族、各支派来的”表示所有照其宗教教义而在生活上处于良善的人。

455a、“各人民、各舌头”表示所有因无知和各种各样的宗教而处于虚假的人。这从“人民”和“舌头”的含义清楚可知。“人民”表示那些处于教义真理的人,在反面意义上表示那些处于教义虚假的人(对此,参看AE 175节),但在此表示那些因无知而处于教义虚假的人,因为此处论述的是那些得救的人,尽管他们因其宗教教义一直处于虚假。所有照其信以为真理的宗教信条而处于生活良善的人都会得救,尽管这些信条不是真理,因为虚假不会归咎于凡照其宗教信条生活良善的人,不知道真理不是他的过错。事实上,遵行宗教的生活良善包含对认识真理的情感在自己里面;当这些人进入来世时,他们就会学习并接受这些真理,因为死后,一切情感都会留在人身上,尤其认识真理的情感,因它是一种属灵情感;当人成为一个灵人时,他就是自己的情感;因此,那时他就会吸收,并由此从心里深深接受他所渴望的真理。如果一个人生活良善,那么宗教虚假就会被主当作真理来接受(参看AE 452节)。“舌头”表示他们出于宗教的承认,因为“舌头”表示言语,“言语”表示承认和宗教,因为舌头发声,并承认那些属于宗教的事物。

圣言经常提到“唇”、“嘴或口”和“舌头”;“唇”表示教义,“嘴或口”表示思维,“舌头”表示承认或称谢(confession)。“唇”、“嘴或口”和“舌头”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这些是人的外在器官,内在事物通过外在器官得以表达,或说显明,在内义或灵义上所表示的,正是内在事物。因为文字上的圣言是由出现在眼前,并被感官感知的外在事物构成的;因此,文字上的圣言是属世的,这是为了它所包含的神性真理可以在那里处于其终端,从而处于其完全。但这些外在属世事物包含内在属灵事物在自己里面;因此,这些就是所表示的事物。

“舌头”表示出于宗教并照着宗教信条的承认,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以赛亚书:

聚集所有民族和舌头的时候将到,好叫他们可以来看见我的荣耀。(以赛亚书66:18)

这话论及主的降临。“民族和舌头”表示所有照其宗教处于生活良善的人;“舌头”表示出于承认的宗教;故经上说“好叫他们可以来看见我的荣耀”,“荣耀”表示神性真理,教会通过神性真理存在。

但以理书:

看哪,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祂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所有人民、民族、舌头都可以拜祂或侍奉祂。(但以理书7:13–14)

“要驾着天云而来的人子”明显表示主,“天云”表示文字上的圣言,其中经上说主要降临,因为圣言论述祂,在至内在意义上只论述祂。故经上说“人子”,因为主凭神性真理,也就是圣言而被称为“人子”。对此,详情可参看前文(AE 36节),那里解释了下面这些话:

看哪,祂驾云而来;众目要看见祂。(启示录1:7)

“权柄”表示来自神性良善的主的能力,“荣耀”表示来自神性真理,“国度”表示天堂和教会。“人民、舌头、民族”表示所有处于教义和遵行其宗教的生活之人;那些处于教义的人被称为“人民”,那些处于生活的人被称为“民族”,而“舌头”表示宗教。

撒迦利亚书:

在那些日子,必有十个人从诸族的一切舌头中出来,拉住一个犹太人的衣襟,说,我们要与你们同去,因为我们听见神与你们同在。(撒迦利亚书8:23)

这些话的灵义可参看前文(AE 433d节),即:“犹太人”表示那些处于对主之爱和来自祂的教义真理的人;“诸族的一切舌头”表示那些属于各种宗教的人。

455b、在以下经文中,“舌头”具有相同的含义。摩西五经:

各族的海岛就从这些人散布在他们的地上,各人随各人的舌头、宗族、民族。闪的儿子的居所,各随他们的宗族、舌头、地、民族。(创世记10:5, 31)

启示录:

你必指着许多人民、民族、舌头、君王说预言。(启示录10:11)

又:

从各人民、支派、舌头、民族,有人观看他们的尸首三天半。(启示录11:9)

又:

兽得以与圣徒争战,并且胜过他们;也把权柄赐给他,制伏各支派、舌头、民族。(启示录13:7)

又:

我看见一位天使飞在天空中间,有永远的福音要传给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民族、支派、舌头、人民。(启示录14:6)

又:

你所看见那淫妇坐的众水,就是各人民、群众、民族和舌头。(启示录17:15)

此处“水”表示圣言的真理,因为在圣言中,“水”表示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故“人民、群众、民族和舌头”在此表示那些处于本身为虚假的被歪曲的真理,并由此处于生活邪恶的人。

路加福音:

财主对亚伯拉罕说,可怜我吧!打发拉撒路来,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我的舌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路加福音16:24)

在这个比喻,和在其它比喻一样,主通过对应说话,这从以下考虑可以看出来:“财主”不是指富人,“亚伯拉罕”不是指亚伯拉罕,拉撒路用来凉舌头的“水”不是指水,“火焰”也不是指火焰,因为在地狱,没有人会被火焰折磨。相反,“财主”表示那些属于圣言所在的教会之人,他们从圣言拥有属灵财富,也就是教义的真理;因此,“财主”在此表示犹太人,那时他们拥有圣言;“亚伯拉罕”表示主;拉撒路用指头尖所蘸的“水”表示来自圣言的真理;“舌头”表示歪曲圣言真理的渴求和热切渴望;“火焰”表示这种渴望的惩罚,这惩罚各不相同,多种多样。这清楚表明,在一个系列中的这些话表示什么,“用水凉舌头”表示减轻歪曲真理,并由此确认虚假的渴求和渴望。谁看不出意思并不是说,拉撒路要用指头尖蘸点水凉凉舌头?

撒迦利亚书:

耶和华用灾殃攻击那与耶路撒冷争战的众民;各人两脚站立的时候,他的肉必消没,眼在眶中干瘪,舌在口中溃烂。(撒迦利亚书14:12)

这些话论及那些努力通过虚假摧毁教义真理的人;这由“与耶路撒冷争战”来表示,“耶路撒冷”表示教义方面的教会,因而表示教会教义的真理;“肉必消没”表示爱与生活的一切良善都将灭亡,因为这就是“肉”所表示的;“两脚站立的时候”表示在没有肉的骨头上,这表示他们将完全变得肉体和属世化,“脚”表示属于属世人的事物,在此表示它的最低事物;“眼在眶中干瘪”表示对真理的一切理解都将灭亡,“眼”表示理解;“舌在口中溃烂”表示对真理的一切感知和对良善的一切情感都将灭亡;“舌”也表示对真理的感知和对良善的情感,舌头因能说话而表示对真理的感知,因能尝味道而表示对良善的情感,因为“味觉”表示欲望、渴望和情感。

士师记:

耶和华对基甸说, 凡用舌头舔水,像狗舔的,要使他单站在一处;凡屈膝跪下喝水的,也要使他单站在一处。于是用手捧着舔水的有三百人;这些人被带去攻打米甸,击杀他。(士师记7:5–7)

此处“米甸”表示那些不关心真理的人,因为他们是纯属世和外在的;因此,米甸被那些“用手捧着像狗一样舔水”的人击杀;这些人表示那些渴望真理,也就是出于某种属世情感寻求或渴望知道真理的人,因为“狗”表示欲望和渴望,“水”表示真理,“用舌头舔水”表示渴望并热切地寻求。因此,米甸正是被这些人击杀的。谁都能看出,经上不会吩咐这些事,除非它们具有意义。

诗篇:

你把他们藏在你面前的隐密处,免遭人的高傲;又把他们藏匿在帐幕里,免遭口舌的争闹。(诗篇31:20)

“耶和华把他们所藏在的面前的隐密处”表示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因为“耶和华的面或脸”表示爱之良善,“隐秘处”表示人里面的内层;“人的高傲”表示自我聪明的骄傲;“祂把他们所藏匿在的帐幕”表示神性真理;“口舌的争闹”表示宗教虚假,他们基于这些虚假推理反对真理。这清楚表明在一个系列中的这些话表示什么。

耶利米书:

看哪,我必带来一个民族攻击你,一个你不知道它舌头的民族,他们说的,你不明白。它必吃尽你的庄稼和粮食。(耶利米书5:15, 17)

这些话的意思不是说,一个具有未知舌头或难懂语言的民族会被带来;而是说一个具有完全不同宗教的民族,他们不会知道它的信条,也不明白基于它们的推理;在抽象意义上所表示的是与良善之真理完全对立的邪恶之虚假,因为“民族”在抽象意义上表示邪恶,“舌头”在此表示宗教虚假,“说”表示由此而来的推理;故经上补充说“它必吃尽你的庄稼和粮食”,因为“庄稼”表示真理,通过真理而有良善,“粮食”表示由此而来的良善,“吃尽”表示耗尽和剥夺。

以西结书:

你奉差遣不是往那嘴唇深奥、舌头沉重的民那里去,乃是往以色列家去;不是往那嘴唇深奥、舌头沉重的伟大列民去,他们的话语是你不懂得的。我若差你往他们那里去,他们岂不听从你?(以西结书3:5–6)

“嘴唇深奥、舌头沉重、话语不懂的民”表示那些处于一种难懂的教义,因而处于一种深奥宗教的人,他们的信条是无法理解的;“嘴唇”表示教义,“舌头”表示宗教,“话语”表示它的信条。因此,这些人表示没有圣言的外邦人或各个民族,耶和华,也就是主通过圣言被认识。“我若差你往他们那里去,他们岂不听从你”表示当这些人被教导时,他们会接受神性真理。

以赛亚书:

你必不见那顽固的民,就是嘴唇深奥、你不能明白的民;舌头野蛮,没有聪明。(以赛亚书33:19)

此处“嘴唇深奥、舌头野蛮的民”与前面“嘴唇深奥、舌头沉重的民”具有相同的含义。显然,所指的不是一个语言无法理解的民;因为经上补充说“舌头野蛮,没有聪明”,这些人的舌头或语言可能有聪明,但他们的宗教没有聪明。

同一先知书:

我指着自己起誓,众膝都必下拜,众舌头都必起誓。(以赛亚书45:23)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的降临;“众膝都必下拜”表示所有处于来自属灵良善的属世良善的人都将敬拜祂,“膝”表示属世良善与属灵良善的结合。这表明,“屈膝”表示来自属世人中的属灵良善和快乐的承认、感恩和崇拜;“众舌头都必起誓”表示所有处于来自宗教的良善之人都将承认主,“起誓”表示承认,“舌头”表示一个人所照之生活的宗教。

诗篇:

我的舌头要终日论说你的公义,赞美你。(诗篇35:28)

此处“舌头”也表示出于教会教义的承认,因为经上说它“论说”;“公义”论及教会的良善,“赞美”论及教会的真理,和在圣言的其它地方一样。又:

我的舌头必终日讲论你的公义。(诗篇71:24)

又:

愿恶人用苦胆围困我,愿他们嘴唇的奸恶遮蔽自己;愿火炭压倒他们,愿他们被火抛在深坑里,不能再起来;鼓舌的人在地上必坚立不住。(诗篇140:9–11)

“苦胆”表示被歪曲的真理,这样的真理本身是虚假;“他们嘴唇的奸恶”表示由此而来的教义虚假,因为“嘴唇”表示教义;压倒他们的“火炭”和要把他们抛在深坑里的“火”表示由于自我聪明的骄傲,以及自我之爱,他们因这爱陷入纯粹的虚假,“火炭”表示自我聪明的骄傲,“火”表示自我之爱,“坑”表示虚假。此外,教会教义的一切虚假和对圣言的一切歪曲都源于自我聪明的骄傲和自我之爱。这清楚表明,“鼓舌的人在地上必坚立不住”表示什么,即表示一种虚假宗教。

又:

我躺下,我的灵魂在狮子中间,人子有火着起,他们的牙齿是枪、箭,他们的舌头是利剑。(诗篇57:4)

“狮子”表示那些掠夺真理的教会,从而摧毁它的人;“有火着起的人子”表示那些处于教会真理的人,在抽象意义上表示真理本身,经上说它们因自我聪明的骄傲而“有火着起”,虚假由此而来;“他们的牙齿是枪、箭”表示来自外在感官,因而来自宗教的谬误和虚假的推理,真理被这些推理毁灭了,“牙齿”表示人生命的终端,也就是外在感官事物,在此表示来自它们的推理,“舌头”表示宗教的虚假;故经上说“他们的舌头是利剑”,“剑”表示虚假对真理的摧毁。

约伯记:

你能用鱼钩钓上利维坦吗?能用绳子压下他的舌头吗?(约伯记41:1)

这一章和前一章论述了巨兽和利维坦,两者都表示属世人。“巨兽”表示在被称为属世之爱的快乐的良善方面的属世人,“利维坦”表示在被称为知识或科学和认知(由此而有属世之光)的真理方面的属世人。这两者都是按古代的写作风格通过纯粹的对应来描述的。在这一章和下一章,“利维坦”,以及“你能用鱼钩钓上利维坦吗?能用绳子压下他的舌头吗”这些话描述了通过知识或科学从自然界的光而来的推理;“舌头”表示基于知识或科学的推理。“利维坦”表示知识或科学方面的属世人,这一点从提到它的其它经文(如以赛亚书27:1; 诗篇74:14; 104:26)明显看出来,从以下事实也明显看出来:利维坦所指的“鲸鱼”或海怪表示知识或科学方面的属世人。

以赛亚书:

急躁者的心必明白知识,口吃者的舌头必说话通快。(以赛亚书32:4)

“急躁者”表示那些轻易抓住并相信凡所说的任何话,因而也轻易抓住并相信虚假的人;论到这些人,经上说“他们必明白和知道”,也就是说,接受真理;“口吃者”表示那些几乎不能理解教会真理的人;“他们的舌头必说话通快”表示他们将出于情感承认它们,“通快”论及情感。

同一先知书:

那时瘸子必跳跃如鹿,哑巴的舌头必能歌唱;在旷野必有水喷出,在沙漠平原必有溪河涌流。(以赛亚书35:6)

这些话论及主。“瘸子”表示那些处于良善,但未处于纯正良善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真理,而良善通过真理存在;“跳跃如鹿”表示从对真理的感知中获得喜乐;“哑巴”表示那些由于对真理的无知而不能承认主和教会的纯正真理之人;“他必能歌唱”表示来自对真理的理解的喜乐;“在旷野必有水喷出”表示真理必在以前它们不存在的地方被公开;“沙漠平原的溪河”表示那里的聪明,因为“水”表示真理,“溪河”表示聪明。

455c、这清楚表明,主所医治的“说话有障碍的聋子”在灵义上表示什么;对此,马可福音如此描述:

耶稣把说话有障碍的聋子领到一边,就用指头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头,望天对他说,以法大,就是开了吧;他的耳朵立刻开了,舌结也解了,他说话也清楚了。(马可福音7:32–35)

主的一切奇迹因都是神性,所以都涉及并表示诸如属于天堂和教会的那类事物;因此,对疾病的医治表示对属灵生命的各种医治(可参看《属天的奥秘》,7337, 8364, 9031节)。“聋子”表示那些没有对真理的理解,因而未处于服从的人;“他说话有障碍”表示这种人很难承认主和教会的真理;被主开了的“耳朵”表示服从和对真理的感知;被主解开舌结之人的“舌头”表示对主和教会真理的承认。

再者,主复活之后,使徒们和其他人用新舌头说话也表示对主和新教会真理的承认。对此,马可福音如此记着说:

耶稣说,信的人必有这些迹象随着他们,就是奉我的名赶鬼,用新舌头说话。(马可福音16:17)

“赶鬼”表示移走并弃绝邪恶之虚假;“用新舌头说话”表示承认主和来自祂的教会真理。因此:

有舌头像火舌一样向使徒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身上。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开始用其它舌头说话,或用新舌头说话。(使徒行传2:3–4)

“火”表示对真理的爱,“被圣灵充满”表示对来自主的神性真理的接受;“新舌头”表示出于对真理的爱,或出于热情的承认。因为如前所述,一切神迹,因而圣言所提到的一切奇迹,都涉及并表示属灵和属天事物,也就是说,诸如属于天堂和教会的那类事物,这一点将神性的奇迹和非神性的奇迹区分开来。没有必要从圣言引用更多经文来证明,“舌头”不是指普遍意义上的言语,而是指出于教会真理的承认,在抽象意义上是指出于某种宗教的虚假的承认。

456、“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表示他们在主的国度。这从“宝座”的含义清楚可知,“宝座”当论及主时,是指天堂和教会(对此,参看AE 253节)。“羔羊”表示神性人身方面的主(可参看AE 314节);因此,“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表示他们在主的国度。天堂和教会,就是主被敬拜的地方和祂的神性人身被承认的地方,形成主的国度;所有从心里承认这神性人身的人都在天堂,并进入天堂。之所以说那些从心里承认它的人,是因为没有人能处于这种承认,除非他处于生活的良善,并由此处于教会的真理。世上有许多人能口头上处于这种承认,但没有人能从心里处于这种承认,除非他生活良善;但世上的生活结束后,除了那些在天堂,并即将进入天堂的人外,没有人能口头上说它,更不用说承认它了。关于这个主题,别处有详述。

457、“身穿白袍”表示那时他们处于真理,并处于免受虚假伤害的保护。这从“白袍”的含义清楚可知,“白袍”是指对神性真理的接受,以及免受虚假伤害的保护(对此,参看AE 395a节)。

458a、“手拿棕榈枝”表示他们处于与这些真理一致的生活良善。这从“棕榈枝”和“手”的含义清楚可知:“棕榈枝(即棕树)”是指真理之良善,也就是属灵良善(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手”是指力量,因而是指人里面的一切能力(对此,参看AE 72, 79节)。因此,“手拿棕榈枝”表示真理之良善在他们里面,或他们处于真理之良善。真理之良善当被任何人所拥有时,就是生活的良善,因为真理通过照之的生活变成良善;在此之前,真理在任何人里面都不是良善。因为当真理只在记忆和由此而来的思维中时,它不是良善;但当它进入意愿,并由此进入行为时,就变成良善;事实上,正是意愿把真理变为良善。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凡一个人所意愿的,他都称之为良善,凡他所思考的,他都称之为真理。人的内层意愿,也就是他灵的意愿,就是他爱的容器,因为凡一个人从他的灵所爱的,他都会意愿,凡他由此所意愿的,他都会实行;因此,属于他意愿的真理也属于他的爱,凡属于他爱的,他都称之为良善。这清楚表明,良善如何在人里面通过真理形成,在人里面系良善的一切良善都是生活的良善。人们以为思维的良善也是存在的,尽管它不属于意愿,因为人能思考这个或那个是良善;然而,这不是良善,而是真理。思考良善,或思考有诸如像良善那样的事物存在,是真理;知道、从而思考一个事物是良善,被视为真理;但当在思维中的这真理被如此热爱,以至于被意愿,并出于被意愿而被实行时,它便因属于爱而变成良善。

这一点可通过以下例子来说明。有些灵人活在肉身时相信教会的本质,因而得救的本质是仁爱,而不是唯信,因为他们只是思考并得出结论,事实就是这样,或说这只是他们的思维和结论。但他们被告知,只是思考,并出于思考相信仁爱使人得救,却不相应地去意愿和行动,就等于相信唯信得救;因此,他们被弃绝了。这清楚表明,只是思考良善,却不意愿并实行它,并不构成任何人里面的良善。如果一个人认识真理和良善本身,或说获得真理和良善本身的知识,只出于思维为它们作见证,却没有通过意愿并实行它们而赋予它们生命,情况也是这样。说这些话是为了让人们知道,真理之良善,也就是属灵良善,当真的在任何人里面时,就是生活的良善。因此,这就是他们“手拿棕榈枝”所表示的。

由于“棕榈枝(即棕树)”表示属灵良善,所以除了其它东西外,所罗门建造的殿的墙上还雕刻着棕树,如列王纪上所描述的:

所罗门在房屋周围的墙上,内外都雕刻着基路伯、棕树、和初开之花的刻像。在两门上也是如此。(列王纪上6:29, 32)

“房屋的墙”表示天堂和教会的终端,也就是从内层事物发出来的结果,“门”表示进入天堂和教会的入口;它们上面的“基路伯”表示属天良善,也就是至内层天堂的良善;“棕树”表示属灵良善,也就是第二层天堂的良善;“花”表示属灵-属世良善,也就是最低层天堂的良善;因此,这三者表示在其秩序中的三层天堂的良善。但在至高意义上,“基路伯”表示主的圣治(Divine Providence),也表示保护或守卫;“棕树”表示主的神性智慧;“花”表示祂的神性聪明。因为从主发出的与神性真理合一的神性良善在第三层或至内层天堂作为圣治(Divine Providence)被接受,在第二层或中间天堂作为神性智慧被接受,在第一层或最低层天堂作为神性聪明被接受。

在以西结书,新殿里的“基路伯和棕树”具有相同的含义:

新殿里有被雕刻的基路伯和棕树,一个基路伯与一个基路伯之间就有一棵棕树;基路伯有两张脸;从地至门以上,墙和门上都雕刻着基路伯和棕树。(以西结书41:18–20, 25–26)

“新殿”在此表示当主降世时,主所要建立的一个新教会。因为对新城、新殿和新地的这段描述表示一个新教会、因而一个新天堂的一切事物,这些通过纯粹的对应来描述。

458b、由于“住棚节”表示良善通过真理的植入,所以经上吩咐:

他们要拿美好树上的果子和棕树上的枝子,与茂密树的大树枝和溪边的柳树;在耶和华面前欢乐七日。(利未记23:39–40)

“美好树上的果子”表示属天良善,“棕树”表示属灵良善,也就是真理之良善,“茂密树的大树枝”表示科学真理及其良善,“溪边的柳树”表示属世人的最低真理和良善,它们属于外在感官事物;因此,这四者表示人里面在其秩序中、从初至末的一切良善和真理。

由于“棕树”表示属灵良善,而内心的一切喜乐都来自属灵良善,因属灵良善就是对属灵真理的情感本身或爱,所以在古代,人们通过手拿棕榈枝来证明他们内心的喜乐,也证明他们出于良善行事。这就是以下情况的含义:

有许多上来过节的人,听见耶稣将到耶路撒冷,就拿着棕树枝,出去迎接祂,喊着,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当受祝福的。(约翰福音12:12–13)

在以下经文中,“棕树”也表示属灵良善,或真理之良善。诗篇:

义人要发旺如棕树,生长如黎巴嫩的香柏树。他们栽于耶和华的房屋中,发旺在我们神的院里。(诗篇92: 12–13)

“义人”表示那些处于良善的人,因为在圣言中,“义人”表示那些处于爱之良善的人,“圣人或圣者”表示那些处于来自这良善的真理之人(参看AE 204节);因此,经上论到“义人”说“义人要发旺如棕树,生长如黎巴嫩的香柏树”,因为“义人要发旺如棕树”表示良善在他身上的结实,“生长如黎巴嫩的香柏树”表示真理的增多;“棕树”表示属灵良善,“香柏树”表示这良善的真理,“黎巴嫩”表示属灵教会。他们所栽于的“耶和华的房屋”和发旺所在的“院”表示天堂和教会,“耶和华的房屋”表示内在教会,“院”表示外在教会;栽发生在人的内层,就是爱与仁之良善所居之处,发旺则发生在人的外层,就是生活良善所居之处。

约珥书:

葡萄树枯干,无花果树衰残;石榴树,及棕树、苹果树,田野所有的树木都枯干;喜乐从人子那里消灭。(约珥书1:12)

这些话描述了教会中真理和良善的荒凉,因而内心的一切喜乐,也就是一切属灵喜乐的荒凉。因为“葡萄树”表示教会的属灵良善和真理,“无花果树”表示由此而来的属世良善和真理,“石榴树”表示感官真理和良善,也就是属世层的终端;“棕树”表示来自属灵良善的内心喜乐,“苹果”表示来自源于属灵良善的属世良善的内心喜乐;“枯干的田野的树木”表示对良善的感知和对真理的认知或真理的知识不复存在;由于“棕树”和“苹果树”表示属灵喜乐和由此而来的属世喜乐,所以经上补充说:“喜乐从人子那里消灭。”在圣言中,“人子”表示那些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之人,“喜乐”表示属灵的喜乐,这喜乐只能通过真理从良善存在。谁看不出此处所指的,不是葡萄树,无花果树,石榴树,棕树、苹果树和田野的树木?这些树枯干、衰残,与圣言或教会有什么关系呢?

耶利米书:

人从森林中砍木头,匠人的手用斧子制成的作品。他用银、金妆饰它,用钉子和锤子钉稳,使它不动摇;它像棕树一样坚实。(耶利米书10:3–5)

这些话描述了与属灵良善分离的属世良善,就是来自自我的良善;但这良善就本身而言,不是良善,而是主要由对自我和世界的爱所产生的欲望的快乐,这快乐被感觉为良善。“人从森林中砍木头,匠人的手用斧子制成的作品”描述了人在自己里面如此形成这快乐,以至于赋予它良善的表象,并说服自己相信它就是良善;“木头”表示良善,在此表示具有这种品质的良善;“森林”表示属世层,在此表示与属灵层分离的属世层;“匠人的手用斧子制成的作品”表示来自自我和自我聪明的东西;“他用银、金妆饰它”描述了通过来自圣言的真理和良善对它的确认,这些真理和良善由此被歪曲,“银”表示来自圣言的真理,“金”表示来自圣言的良善;“用钉子和锤子钉稳,使它不动摇”描述了通过来自自我的确认把这些连贯起来;“它像棕树一样坚实”表示它由此看上去就像通过真理形成的良善。

摩西五经:

他们到了以琳,在那里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他们就在那里的水边安营。(出埃及记15:27; 民数记33:9)

这段历史也包含灵义,因为灵义就在圣言的一切历史或历史部分中。此处“他们到了以琳”表示一种光照和情感、因而试探之后的安慰的状态;“十二股水泉”表示那时他们拥有极其丰盛的真理;“七十棵棕树”表示他们同样拥有极其丰盛的真理之良善;“他们就在水边安营”表示试探之后,通过良善对真理的安排。对这段经文进一步的解释,可参看《属天的奥秘》(8366–8370节)。

由于“耶利哥”表示真理之良善,所以那城被称为棕树城(申命记34:3; 士师记1:16; 3:13)。原因在于,在圣言中,一切地名和城名都表示诸如属于天堂和教会的那类事物,这些事物被称为属灵事物;“耶利哥”表示真理之良善。由于“耶利哥”的这种含义,主在撒玛利亚人的寓言中说,他正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路加福音10:30);这表示通过真理往良善那里去;因为“耶路撒冷”表示教义的真理,“耶利哥”表示真理之良善,也就是生活的良善,他向被强盗打伤的那个人施行了这良善。

再者,由于耶利哥的这种含义:

约书亚靠近耶利哥的时候,看见一个人正在站着,手里拿着拔出来的剑,对约书亚说,把你脚上的鞋脱下来,因为你所站的地方是圣的。约书亚就照做了。(约书亚记5:13, 15)

因此,当以色列人抬着约柜围绕耶利哥城,从而夺取耶利哥时,他们把在那里找到的金子、银子和铜铁的器皿,都放在耶和华的库房中(约书亚记6:24)。从上述内容明显可知,为何耶利哥被称为“棕树城”。

此外,在灵界,大量棕树出现在那些处于属灵良善,或真理之良善的天使所在的乐园中;从这个事实也清楚看出,“棕树”表示真理之良善;因为出现在灵界的一切事物都代表生命和情感、因而与天使同在的良善和真理的状态。

459、启7:10.“大声喊着”表示出于真理之良善并由此出于内心喜乐的崇拜。这从“大声喊着”的含义清楚可知,“大声喊着”是指出于真理之良善并由此出于内心喜乐的崇拜。“喊”表示内层情感,因为喊是这种情感的结果;事实上,当人处于内层情感,并由此称谢时,他就大声喊出来;因此,在圣言中,“喊”表示各种属灵情感,无论是喜悦的情感还是悲伤的情感,抑或某种其它情感(参看AE 393, 424节)。此处“喊”表示出于真理之良善的崇拜,这一点从上下文清楚看出来;从上文清楚看出来,是因为经上说他们“手拿棕榈枝”,这表示他们里面的真理之良善,如刚才所示;从下文清楚看出来,是因为他们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众天使、众长老并四活物,在宝座前俯伏敬拜神。此外,对主的一切崇拜,也就是称谢,都来自真理之良善,也就是通过真理来自良善。“大声”也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声”(voice)表示真理,“大”论及良善。“声音”(voice)表示真理(可参看AE 261节);“大”(great)和“伟大”(greatness)论及良善(参看AE 336a, 337, 424节)。

460、“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表示对永生唯独来自主的称谢。这从“说”、“归与坐在宝座上的,也归与羔羊”和“救恩”的含义清楚可知:“说”是指称谢,因为称谢随之而来。“归与坐在宝座上的,也归与羔羊”是指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坐在宝座上的”表示神性良善方面的主,“羔羊”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可参看AE 134, 253a, 297, 314节)。“救恩”是指永生,因为在圣言中,永生表示永恒的救恩。

“愿救恩归与祂”表示这救恩来自祂,因为祂就是救恩。事实上,救恩和永生的一切都来自主,属于与世人和天使同在的主;因为与人同在的一切爱之良善和一切信之真理都不是人的,而是属于与他同在的主;发出的神性就是在天堂与天使同在、在教会与世人同在的主;救恩和永生来自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由此明显可知,救恩或拯救被归于主、主就是救恩或拯救是什么意思,如以下经文。以赛亚书:

看哪,这是我们的神,我们素来等候祂,祂必拯救我们;这是耶和华,我们素来等候祂,我们必因祂的救恩欢喜快乐。(以赛亚书25:9)

同一先知书:

我的救恩必不迟延,我要为以色列我的荣耀,在锡安施行拯救。(以赛亚书46:13)

又:

我使你作列族的光,叫你作我的救恩,直到地极。(以赛亚书49:6)

又:

你们要对锡安女子说,看哪,你的拯救已来到。(以赛亚书62:11)

诗篇:

当耶和华带回祂被掳子民时,必在锡安赐予以色列的救恩。(诗篇14:7; 53:6)

这些话论及主,主在此凭拯救的行为和祂就是人的救恩的事实而被称为救恩或拯救,因为祂在人里面,或与人同在到何等程度,人就在何等程度上拥有救恩。所以在路加福音:

西面说,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就是你在万民面前所预备的。(路加福音2:30–31)

这就是为何主被称为“耶稣”,因为耶稣表示拯救或救恩。

经上说“坐在宝座上的和羔羊”,这两者都表示主,“坐在宝座上的”表示神性良善方面的主,“羔羊”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两者都来自祂的神性人身,如前面所引用的经文所示。因此,别处只提到宝座上的羔羊,如在启示录(5:6):看哪,在宝座中间,有羔羊站立;以及启示录(7:17):宝座中间的羔羊必牧养他们;还有启示录(7:11–12):唯独羔羊被称为神,他们在宝座前俯伏敬拜神,说力量归与我们的神。此处的意思与主谈论“父”和“子”,仿佛他们为二时所说的话是一样的,而事实上,祂所说的“父”是指祂自己里面的神性,祂所说的“子”是指来自这神性的祂的人身;当祂说,父在祂里面,祂在父里面,祂与父为一时,再次清楚教导了这一点。“坐在宝座上的和羔羊”这句话意思也一样。“羔羊”也表示主的神性人身, 在相对意义上表示纯真之良善(参看AE 314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