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启示录7:6-8

启示录7:6

437、启7:6.亚设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拿弗他利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玛拿西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

“亚设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对邻之仁,以及所有处于其中的人都在天堂,并进入天堂(438节);“拿弗他利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重生和试探(439节);“玛拿西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由此而来的生活良善(440节)。所有这些人都在第二层天堂,并进入该天堂(441节)。

438、启7:6.“亚设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对邻之仁,以及所有处于其中的人都在天堂,并进入天堂。这从“亚设支派”和“受印的有一万二千”的含义清楚可知:“亚设支派”是指属灵情感,也就是仁爱(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受印的有一万二千”是指那些在天堂,并进入天堂的人(如前所述,AE 433a节)。“亚设支派”表示对邻之爱,这爱被称为仁爱,这一点从接下来的内容清楚看出来,从以下事实也清楚看出来,即:十二支派合起来代表天堂和教会,因而在圣言中表示这些,每个支派都代表、因而表示构成天堂和教会的某种普遍本质成分。天堂和教会总体上由这三种普遍本质成分构成,即:对主之爱,对邻之仁和信的服从。头三个支派,即犹大、流便和迦得支派表示对主之爱,如前所示;这三个支派,即亚设、拿弗他利和玛拿西支派表示对邻之仁;而接下来被提名的三个支派,即西缅、利未和以萨迦支派表示信的服从;最后三个支派,即西布伦、约瑟和便雅悯支派则表示所有这些与主的结合。这就是按上述顺序被提名的所有这些支派的简要含义;因为他们的含义取决于他们被提名的顺序,如前所示(AE 431c, 435a, 436节)。

此外,“受印的”表示那些已经与恶人分离,并被接入天堂的人;头三个支派表示那些已经被接入至高层或第三层天堂的人,在该天堂,所有人都处于对主之爱;接下来被提名,也就是现在所论述的三个支派表示那些已经被接入中间或第二层天堂的人,在该天堂,所有人都处于对邻之仁;而跟在这些支派之后的三个支派表示那些被接入最低层或第一层天堂的人,那些处于被称为信之服从的服从之人就在那里;最后三个支派表示主对所有进入这三层天堂的人的接受。因为天堂有三层,并照着爱之良善的程度而彼此有别。从这一切首先可以看出,这第二类支派,也就是亚设、拿弗他利和玛拿西这三个支派表示那些处于对邻之仁的人;“亚设支派”表示对邻之仁;“拿弗他利”表示那些处于对邻之仁的人的重生,“玛拿西”表示他们的生活良善。

但首先要解释在主的国度,或在教会中,“亚设”表示什么。“亚设”表示属灵情感的祝福,因而表示属灵情感本身。由于属灵情感就是那被称为对邻之爱,或仁爱的,所以“亚设”在此表示仁爱;因此,该支派的“一万二千”在此表示所有处于仁爱,因而在第二层或中间天堂的人。亚设因受到祝福之物,或祝福而得名,这一点既从希伯来语的这个词的含义,也从当他出生时,雅各的妻子利亚论到他所说的话明显看出来,这些话如下:

利亚的使女悉帕又给雅各生了第二个儿子。利亚说,我有福啊,众女都要称我为有福的!于是给他起名叫亚设。(创世记30:12–13)

称她为有福的“众女”表示构成教会的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天上的一切内在祝福都来自这些情感。那些处于对邻之仁的人就在这祝福中,因为对邻之仁是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如刚才所述。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就是爱本质上的真理,也就是说,爱真理是因为它是真理;此外,邻舍在灵义上只是指良善和真理,仁爱就是对这良善和真理的爱。这一点可见于《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那里说明了被称为仁爱的对邻之爱的性质(NJHD 84–107节)。其余的经文可参看《属天的奥秘》,(3936–3939节)中的解释。

“亚设”表示爱与仁的祝福,这一点从他父亲以色列对亚设的祝福进一步明显看出来:

出于亚设,他的食物必定肥美;他必出君王的美味。(创世记49:20)

“出于亚设”表示出于属天和属灵的情感,也就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情感;“他的食物必定肥美”表示来自良善的快乐;“他必出君王的美味”表示来自真理的愉悦。对这些事物进一步的解释,可参看《属天的奥秘》(6408–6410节)。

在摩西的祝福中,“亚设”具有相同的含义,即表示对来自圣言的真理的情感之快乐;这祝福如下:

论到亚设,他说,愿亚设蒙祝福,胜过众子;愿他得他弟兄的悦纳,愿他把脚蘸在油中;你的鞋是铁的,是铜的;日子如何,你的名声也必如何。(申命记33:24–25)

摩西对以色列儿子的祝福包含关于圣言的奥秘或内在事实;“亚设”,作为那里最后提到的一个儿子,表示对来自圣言的真理的属灵情感;因此,经上说“愿亚设蒙祝福,胜过众子;愿他得他弟兄的悦纳”,“众子”表示真理,“弟兄”表示来自真理的教会;“祝福”和“悦纳”论及对真理的情感。“把他的脚蘸在油中”表示爱之良善,字义上的圣言真理来自这良善;“脚”表示终端中的真理,也就是圣言字义的真理,“油”表示爱之良善。“你的鞋是铁的,是铜的”表示圣言的终端是属世真理和良善;“铁”表示属世真理,“铜”表示属世良善,“鞋”表示终端。“日子如何,你的名声也必如何”表示圣言必永存。“铁”表示属世真理(参看AE 176节);“铜”表示属世良善(AE 70节);“鞋”表示属世层的终端,也就是感官层(参看《属天的奥秘》,1748, 2162, 6844节)。

由于“亚设”表示情感的快乐,就是诸如那些处于来自字义的真理之人所拥有的那种快乐,所以这个支派,连同但支派和拿弗他利支派向北安营(民数记2:25–31)。以色列人在旷野的安营代表对天堂里天使社群的安排(参看AE 431c节),在天堂,那些出于仁之良善而处于对属灵知识的情感之人向北居住。

“亚设”表示属灵的祝福,这是来自爱与仁的祝福,这一点可见于以西结书,那里论述了新地和新城,那地作为产业在以色列众支派当中被分配;经上也声称这城有十二个门,一个支派一个门。以西结书48:1–3描述了亚设的产业,并以这些话描述了门:

朝海的角落四千五百肘;有三个城门,一为迦得门,一为亚设门,一为拿弗他利门。四围共一万八千肘;从那天起,这城的名字为耶和华在那里。(以西结书48:34–35)

要作为产业在众支派当中分配的“地”表示教会;它要在其中被分配的“以色列人”表示整体上属于教会的来自良善的一切真理;“城”表示来自爱之良善的真理的教义,因此它被称为耶和华沙玛,或“耶和华在那里”;“门”表示引入的真理,也就是教义;数字“四千五百”表示来自良善的一切真理,“一万八千”表示围绕和保卫的教义的一切真理。这不仅清楚表明那里所提到的一切细节,甚至直到数字,都表示教会的事物,还表明那里所表示的,不是以色列的任何支派,相反,被提名的每个支派都表示教会的某种普遍本质成分。此外,“亚设”在此表示对真理的属灵情感,这情感与对邻之仁构成一体,这也是显而易见的。“亚设”在至高意义上表示永恒,在内在意义上表示来自爱与仁之情感的祝福的生活幸福,在外在意义上表示由此而来的属世快乐(参看《属天的奥秘》,3938, 3939, 6408节)。

439、“拿弗他利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重生和试探。这从“拿弗他利”和他的支派代表、因而表示什么清楚可知:“拿弗他利”和他的支派是指试探和试探之后的状态。由于试探是为了重生而发生的,所以“拿弗他利”也表示重生。那些正在重生的人都经历试探(可参看《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187–201节)。“拿弗他利”,因而以他命名的支派表示试探和试探之后的状态,相应地表示重生,这一点从当拉结的婢女辟拉生他时,拉结说的话清楚看出来,这些话如下:

拉结的婢女辟拉又怀孕,给雅各生了第二个儿子。拉结说,我靠神的角力与我姐姐大大相争,并且得胜;于是给他起名叫拿弗他利。(创世记30:7–8)

“神的角力”表示属灵的试探。由于拉结代表属灵的内在教会,利亚代表属世的外在教会,所以很明显,拉结与她姐姐相争并得胜表示属灵人与属世人之间的争战,一切试探都是属灵人与属世人之间的争战。事实上,属灵人热爱并意愿属于天堂的事物,因为他在天堂,而属世人热爱并意愿属于世界的事物,因为他在世界;因此,两者的渴望是对立面,这就产生了冲突或争战,这冲突或争战被称为试探。

“拿弗他利”表示试探和试探之后的状态,因而表示重生,这一点从以下经文进一步明显看出来。从他父亲以色列对他的祝福中看出来:

拿弗他利是被释放的母鹿;出嘉美的言语。(创世记49:21)

此处“拿弗他利”表示试探之后的状态,这种状态充满出于情感的喜乐,因为属灵人与属世人,并良善与真理已经结合了;它们通过试探结合在一起。“被释放的母鹿”表示属世情感的自由;“出嘉美的言语”表示心智的愉悦。对这些事物进一步的解释,可参看《属天的奥秘》(6412–6414节)。

这一点也可从摩西向拿弗他利宣布的祝福清楚看出来:

论到拿弗他利,他说,拿弗他利啊,你饱受恩惠或美意,满得耶和华的祝福,得西方和南方为业。(申命记33:23)

这段经文也描述了试探之后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充满一切爱之良善和由此而来的真理。因为试探之后,他充满喜乐,在他身上良善结出果实,真理增多。“饱受耶和华的恩惠或美意”表示充满爱之良善;“满得耶和华的祝福”表示充满由此而来的真理;“得西方和南方为业”表示由此产生的对真理的情感和光照,“西方”表示对真理的情感,“南方”表示光照。经上说“得西方和南方为业”,是因为那些在接受教导之后被提升到天堂的人经由西方被带到南方,也就是经由对真理的情感被带到真理之光。

在士师记底波拉和拉巴的歌中,“拿弗他利”具有相同的含义:

西布伦人,是把灵魂献给死亡的百姓,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处。(士师记5:18)

有两个支派与迦南王耶宾的军长西西拉争战,并击败了他,其他十个支派则静止不动;这代表与侵扰教会的邪恶的属灵争战,这从底波拉和拉巴的预言歌也明显看出来,该预言歌论述了这个事实。只有西布伦和拿弗他利支派争战,因为“西布伦”表示构成教会的良善与真理的结合,“拿弗他利”表示与侵扰教会,抵制良善和真理结合的邪恶和虚假的争战,因此这两者表示改造和重生。“田野的高处”表示教会的内层,争战靠内层来维持。在以赛亚书(8:22; 9:1–2)和马太福音(4:12–16) ,“西布伦和拿弗他利”一起也表示通过试探进行的改造和重生。

但在至高意义上,“西布伦和拿弗他利”表示主里面神性与人身的合一,因为至高意义只论述主,总体上论述主荣耀祂的人身,征服众地狱并安排众天堂。诗篇就提到了这层意义上的西布伦和拿弗他利:

神啊,人已经看见你行走;我的神,我的王行走在圣所中间。歌唱的行在前,奏乐的随在后,都在击鼓的童女中间。你们当在各会中祝福神,就是从以色列泉源而来的主。在那里有统管他们的小便雅悯,有犹大的首领他们一群人,有西布伦的首领,有拿弗他利的首领。你的神已经命令你的力量;神啊,愿你显出力量来;你从你在耶路撒冷的殿为我们成就了这事;列王必带贡物献给你。求你斥责芦苇中的野兽、列民的牛犊中大能者的会众;把银盘踹在脚下,祂已经赶散列民,他们渴望争战。肥畜必从埃及出来;埃塞俄比亚必急忙向神伸出手来。(诗篇68:24–31)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的降临,祂人身的荣耀,对众地狱的征服和由此而来的拯救。“神啊,人已经看见你行走;我的神,我的王行走在圣所中间。歌唱的行在前,奏乐的随在后,都在击鼓的童女中间。你们当在各会中祝福神,就是从以色列泉源而来的主”这些话描述了由于主的降临而对祂的称颂。至于此处的细节表示什么,可参看前面的解释(AE 340a节)。“在那里有统管他们的小便雅悯”表示主的纯真,主凭纯真施行并成就一切事;“有犹大的首领他们一群人”表示来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有西布伦的首领,有拿弗他利的首领”表示祂的荣耀,或神性与人身凭祂自己的能力的合一。“你的神已经命令你的力量;神啊,愿你显出力量来;你从你在耶路撒冷的殿为我们成就了这事”表示主的人身由此拥有神性能力,“殿”在此表示主的神性人身,“耶路撒冷”表示教会,祂为教会做这一切。“求你斥责芦苇中的野兽、列民的牛犊中大能者的会众;把银盘踹在脚下,祂已经赶散列民,他们渴望争战”表示对众地狱的征服;“芦苇中的野兽、大能者的会众”表示扭曲教会的真理和良善的属世人的认知能力或科学;“列民的牛犊”表示教会的良善;“银盘”表示教会的真理;“祂已经赶散列民,他们渴望争战”表示扭曲教会的真理,并推理反对它们。

征服众地狱是指征服属世人。来自地狱的邪恶都在属世人中,因为属世人里面还有对自我和世界的爱之快乐,以及确认这些快乐的知识或科学;当这些快乐被视为目的,并掌权时,它们就反对教会的良善和真理。“肥畜必从埃及出来,埃塞俄比亚必急忙向神伸出手来”表示当属世人被征服时,它就提供一致的知识或科学,也提供良善与真理的认知。“埃及”表示知识或科学方面的属世人,“埃塞俄比亚”表示良善与真理的认知方面的属世人。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在圣言中,“拿弗他利”和他的支派表示什么,即它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自己的能力,祂凭自己的能力征服众地狱,并荣耀祂的人身,在内在意义上表示试探和试探之后的状态,在外在意义上表示属世人的抵制;因此,“拿弗他利”也表示改造和重生,因为这些是试探的结果。

440a、“玛拿西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由此而来的生活良善。这从“玛拿西支派”代表、因而表示什么清楚可知,“玛拿西支派”是指教会的意愿或自愿(voluntary)和由此而来的生活良善。它表示生活的良善,因为生活的良善与教会或教会之人的意愿或自愿构成一体。事实上,人所意愿的,当有可能时他就会去做,因为做无非是意愿在行动,这可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当意愿停止时,做就停止了,只要意愿继续存在,做就会继续。一个重生之人的意愿所做的事,被称为生活的良善。因此,“玛拿西”和他的支派因表示教会的意愿或自愿,所以也表示生活的良善。此外,生活的良善是重生之后对邻之仁的结果,如同来自其原因的一个结果,这由“亚设和拿弗他利”来表示。因为那些处于对邻之仁的人被主重生了,那些重生的人处于生活的良善,因为他们出于仁爱行事,出于仁爱的一切行为都是生活的良善。

有两样事物构成教会,即:教义的真理和生活的良善;一个人若要成为教会之人,就必须拥有这两者。在圣言中,“以法莲和玛拿西”就代表、因而表示这两者,“以法莲”代表并表示教义的真理,“玛拿西”代表并表示生活的良善。教义的真理也被称为教会的理解力或智力,生活的良善被称为教会的意愿或自愿。因为真理属于理解力,良善属于意愿;因此,“以法莲和玛拿西”也表示教会的理解力和意愿,或智力和自愿,“以法莲”表示教会的理解力或智力,“玛拿西”表示教会的意愿或自愿。为叫“以法莲和玛拿西”可以代表、因而表示这些事物,他们在埃及地为约瑟所生。因为“约瑟”表示属天-属灵层,或与属天国度毗邻的属灵国度本身,“埃及地”表示属世层。因此,“玛拿西”表示属天-属灵层在属世层中所生的意愿的良善,“以法莲”表示属天-属灵层在属世层中所生的理解力的真理。摩西五经如此描述这些的出生:

荒年到来以前,约瑟生了两个儿子,是安城的祭司波提非拉的女儿亚西纳给他生的。约瑟给长子起名叫玛拿西;因为神使我忘了我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他给次子起名叫以法莲;因为神使我在受苦之地多结果实。(创世记41:50–52)

至于这些话在灵义上是什么意思,可参看《属天的奥秘》(5347–5356节),即:长子的名字“玛拿西”表示属世人中的新意愿或自愿及其品质;次子的名字“以法莲”表示属世人中的新理解力或智力及其品质;或也可说,“玛拿西”表示新属世人的良善,“以法莲”表示新属世人的真理(参看AC 5351, 5354节)。

这就是“玛拿西和以法莲”的含义,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雅各把他们当成“流便和西缅”来收养,对此,摩西五经如此描述:

雅各对约瑟说,我到埃及你那里之前,你在埃及地所生的两个儿子,现在他们是我的;以法莲和玛拿西正如流便和西缅一样是我的。他们可称在他们弟兄的名下得他们的产业。(创世记48:3, 5–6)

由于“流便”表示理解力中的真理,也就是教义的真理,“西缅”表示意愿中的真理,也就是生活的良善,所以雅各说:“以法莲和玛拿西正如流便和西缅一样归于他。”因此,“以法莲”表示理解力或智力的真理,“玛拿西”表示意愿或自愿的良善。不过,《属天的奥秘》(6234–6241节)对这些事有更充分的解释。

这一点也可从雅各,那时是以色列给以法莲和玛拿西的祝福明显看出来,这祝福如下:

他就给约瑟祝福说,愿我祖亚伯拉罕和以撒所行走于面前的神,就是自那时直到今日牧养我的神,救赎我脱离一切邪恶的那使者,赐福与这两个童子;愿他们称为我名下,也在我祖亚伯拉罕和以撒的名下;又愿他们在地的中间生养众多。(创世记48:15–16)

此处“以法莲”也表示理解力或智力的真理,“玛拿西”表示意愿或自愿的良善,这两者都在属世人中,这可见于《属天的奥秘》(6274–6285节)。又,在摩西对以法莲和玛拿西的祝福中,经上论及约瑟说:

他因头生的公牛而有威严,他的角是野牛的角,用以抵触万民,直到地极;这些是以法莲的万万,这些是玛拿西的千千。(申命记33:17)

对这些话的解释可参看前文(AE 316d, 336b节)。

440b、“以法莲”表示对真理的理解,“玛拿西”表示对良善的意愿,这两者都在属世人中,这一点也可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以赛亚书:

因万军之耶和华的烈怒,地已变黑,百姓变得像火的燃料;人不怜惜弟兄;他若右手边抢夺,仍受饥饿;若左手边吞吃,仍不饱足;他们各人要吃自己膀臂上的肉;玛拿西吞吃以法莲,以法莲吞吃玛拿西;他们又一同攻击犹大。(以赛亚书9:19–21)

“玛拿西吞吃以法莲,以法莲吞吃玛拿西”在此表示教会的一切良善和真理都要灭亡,良善因虚假灭亡,真理因邪恶灭亡,可参看前文(AE 386b节),那里详细解释了这些细节。

诗篇:

基列是我的,玛拿西也是我的;以法莲是我头的力量;犹大是我的立法者。(诗篇60:7; 108:8)

此处“玛拿西”表示教会的良善,“以法莲”表示教会的真理,“基列”表示属世人;由于属世层中来自良善的真理拥有神性能力,所以经上说:“以法莲是我头的力量。”神性能力在属世人中通过真理从良善而来,因为属世层是终端,属灵和属天的内层事物都流入这终端,并在那里一起存在并持续存在;因此,它们在那里处在其完全之中,一切神性运作都在这终端中并来自它。因此,圣言的字义拥有神性能力,因为它是属世的(对此,参看AE 346节;《属天的奥秘》,9836节)。由此可见,为何经上说以法莲是“耶和华头的力量”;说犹大是“祂的立法者”,因为“犹大”表示内在神性真理,或灵义上的圣言,“立法者”与“律法”具有相同的含义。

又:

领约瑟如领羊群的以色列的牧者啊,求你侧耳;坐在基路伯上的啊,求你发出光来。在以法莲、便雅悯和玛拿西面前,激发你的大能,来救我们。(诗篇80:1–2)

从灵义清楚可知,这些话包含向主的恳求,即恳求祂教导那些属于教会的人,通过真理把他们引向良善,从而引向天堂。主被称为“以色列的牧者”,是因为祂教导并引领人;故经上说“你领约瑟如领羊群”,“约瑟”表示那些属于教会、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之人。“坐在基路伯上的”表示在众天堂之上的主,祂从那里发出光照心智的光,故经上说“发出光来”。“在以法莲、便雅悯和玛拿西面前,激发你的大能”表示真理之光甚至可以穿透到那些处于属世真理和良善的人那里,因而穿透到教会的终端或最低层;“以法莲”表示那些处于属世真理的人;属世真理是诸如圣言字义上的真理那样的真理;“玛拿西”表示那些处于属世良善的人,这良善是行善并学习真理的快乐;“便雅悯”表示真理与良善的结合,或属世层中进行结合的媒介;“激发大能”表示光甚至穿透到那里;“来救我们”表示这些人会得救。

由于属世人所拥有的一切良善都是从主经由属灵人流入的,并且没有这种流注,良善就不可能存在于属世人里面,还由于“玛拿西”代表、因而表示属世人中来自一个属灵源头的良善,所以约旦河以外或之外,以及约旦河这一边或之内的产业给了这个支派;也就是说,约旦河以外或之外的产业给了这个半支派,约旦河这一边或之内的产业给了那个半支派(参看民数记32:33, 39–40; 申命记3:13; 约书亚记13:29–31; 17:5–13, 16–18)。约旦河以外或之外的地代表并表示外在教会,外在教会在属世人中与人同在;但约旦河这一边或之内的地代表并表示内在教会,内在教会在属灵人中与人同在(对此,参看AE 434c节)。再者,正是良善构成教会,这良善直接从属灵人流入属世人,没有这种流注,教会就不存在于人里面;这就是为何给予表示教会良善的玛拿西支派的产业既有在约旦河之内的,也有在约旦河之外的。属灵良善直接流入属世良善,但间接流入属世真理 (可参看《属天的奥秘》,3314, 3573, 3576, 3616, 3969, 3995, 4563节)。

“玛拿西”表示教会的良善,或生活的良善,这良善与意愿的良善是一样的,这一点可从“以法莲”的代表、因而含义清楚看出来,“以法莲”是指教会的真理,或教义的真理,这真理与理解力的真理是一样的;因为它们是弟兄,良善与真理在圣言中被称为弟兄。“以法莲”表示教义的真理,因而表示教会的理解力或智力,这一点可见于《属天的奥秘》(5354节),那里从圣言引用了提到以法莲的许多经文,并解释了它们;也可参看同一本书(AC 3969, 6222, 6234, 6238, 6267, 6296节)。

441、已经说明,“亚设支派”表示对邻之仁,也就是那些在第二层或中间天堂之人的属灵内在本身,“玛拿西支派”表示生活的良善,也就是从他们的属灵内在流入的属灵外在;而“拿弗他利支派”所表示的试探是联结的媒介,因为内在与外在通过试探联结。这清楚表明,这三个支派按顺序都表示什么。要知道,世人和天使都必须拥有彼此和谐一致的一个内在和一个外在,才能在天堂。只在其中的一个,也就是只在内在或只在外在,并在天堂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内在就像灵魂,外在就像身体;灵魂若不藉着身体,就无法行动,身体若不从灵魂也无法行动。因此,内在无能为力,可以说是死的,除非外在与它对应,或与它相应的和谐一致,因为必须有一个外在,内在才能在外在中并藉着外在行动,如同灵魂必须在它的身体中并藉着这身体行动;同样,除非有一个与外在相对应的内在,否则外在就像是死的,因为必须有一个内在,外在才能从内在行动。说这些事是为了说明,“亚设”表示内在,“玛拿西”表示相对应的外在;如前所述,“犹大”表示内在,“迦得”表示相对应的外在。这在一切事上都是一样的;因此,人拥有一个内在和一个外在,内在就是那被称为他的属灵的,外在就是那被称为他的属世的;这一个通过对应与那一个结合,因此,这一个的品质如何,那一个的品质就如何,凡不通过对应与那一个构成一体的,都会消散并灭亡。

启示录7:7

442、启7:7.西缅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利未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以萨迦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

“西缅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服从,所有处于服从的人都在天堂,并进入天堂(443节);“利未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善行(444节);“以萨迦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信和拯救(445节)。

443a、启7:7.“西缅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服从,所有处于服从的人都在天堂,并进入天堂。这从“西缅支派”代表、因而表示什么,以及“受印的有一万二千”的含义清楚可知:“西缅支派”是指服从(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所有在天堂,并进入天堂的人,对此,参看前文。现在所提到,并构成第三类受印者的西缅、利未和以萨迦支派表示那些在第一层或最低层天堂,并进入该天堂的人。因为如前所述,此处论述的是所有在天堂,并进入天堂的人;由于有三层天堂,即第三层或至内层天堂,第二层或中间天堂和第一层或最低层天堂,所以在第三层天堂的人、在第二层天堂的人和在第一层天堂的人被分别论述。“犹大,流便和迦得”表示那些在第三层或至内层天堂,并进入该天堂的人,因此这些人构成第一类受印的人;“亚设,拿弗他利和玛拿西”表示那些在第二层或中间天堂,并进入该天堂的人,因此这些人构成第二类受印的人;但“西缅,利未和以萨迦”表示那些在第一层或最低层天堂,并进入该天堂的人,这些人构成第三类受印的人。

所有属于第一层或最低层天堂的人都服从圣言,或他们出生所在的教会的教义,或他们的牧师或宗教教师(他们从牧师或教师那里听说这个或那个是真理和良善,应当实行)所教导的真理和良善。其中大部分人未处于真理本身,而是处于来自无知的虚假;尽管如此,这些虚假仍被主当作真理来接受,因为他们以生活良善为目的,通常粘附于虚假的邪恶通过这良善被移走。关于这些虚假和那些处于其中的人,可参看《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21节)。因此,这些人在最低层或第一层天堂。但那些在第二层或中间天堂的人都处于对认识并理解真理和良善的情感,还处于对实行它的情感;而那些在第三层或至内层天堂的人都处于爱。不过,前面已经论述了这两类人。

“西缅”和西缅支派表示那些处于服从的人,因为西缅,这个支派之父,因“听见”而得名,“听见”表示服从。这从他的母亲利亚生他时,利亚所说的话清楚看出来,这些话如下:

利亚又怀孕生子,就说,耶和华因为听见我被恨,所以又赐给我这个儿子;于是给他起名叫西缅。(创世记29:33)

对这些话的解释,可参看《属天的奥秘》(3867–3872节);“听从”表示服从(AC 2542, 3869, 4653–4660, 5017, 5471, 5475, 7216, 8361, 8990, 9311, 9397, 9926, 10061节; AE 14, 108, 249节)。“西缅”因表示服从,所以也表示信,因为当他服从并实行诫命时,信就变成信;在此之前,诸如人从圣言,教会的教义和讲道所获取的那些事物的知识看似信,但它不是信,直到人实行这些事;在此之前,它只是出于记忆的思维的事,其中没有意愿的任何东西,因而没有这个人的任何东西,因为意愿才是这个人自己。因此,当一个人实行它,也就是服从它时,它才进入意愿,因而进入这个人自己,并变成信。

当彼得被称为“西门”时,他也表示系服从的信;当彼得被称为“约拿的儿子西门”时,他表示系对真理的情感的信(如马太福音16:17–19等; 马可福音1:16–18, 36; 14:37, 38; 路加福音5:3–11; 7:40–43; 22:31–33等; 24:34; 约翰福音1:40–42; 21:15–21)。由于在希伯来语,“西门”表示听见和听从,因而表示服从,如前所述,“约拿的儿子”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但“彼得”表示真理本身,所以主有时称彼得为“彼得”,有时称为“西门彼得”,有时称为“约拿的儿子西门”。谁都能从以下事实看出这些名字具有这种含义,即:主有时称彼得为“彼得”,有时称为“西门”,有时称为“约拿的儿子”;这样做不是没有原因或意义的。那时对他说的话证明了这一点;如当他承认主是神的儿子,因此天国的钥匙被赐给他时,他被称为“约拿的儿子西门”(马太福音16:17等)。他也被称为磐石,如主自己在先知书中经常被称呼的那样。他同样被称为“约拿的儿子西门”,那时主问他说:“你爱我吗?”他回答:“我爱你。”但不久后,当他转身离开主,并因表示仁之良善的约翰跟从耶稣而生气时,他被称为“彼得”(约翰福音21:15–21);这时“彼得”表示没有良善的真理,或与仁分离之信。

由此可见,当彼得名叫“西门”时,“西门”与雅各的儿子“西缅”具有相同的含义,即表示服从,仁之信,对真理的情感,以及总体上来自良善的真理。因为在希伯来语,西门表示听见,听从和服从,约拿表示鸽子,鸽子在灵义上表示仁之良善;“约拿的儿子”表示这良善的真理,或仁之信;而“磐石”(他因磐石而得名彼得)表示真理和信,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和信的缺乏(参看AE 411节)。

443b、雅各的儿子“西缅”和以他命名的支派表示服从,在意愿中的真理,因而表示信,这一点也可从反面意义清楚看出来;他在反面意义上表示不服从,意愿中的虚假,因而表示与意愿分离的信,这不是信;因为圣言中的大多数事物也有反面意义,它们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对立的事物。西缅的父亲以色列在对儿子们的预言中便在这层意义上提到了西缅;在那里,经上说:

西缅和利未是弟兄,他们的剑是强暴的器械;愿我的灵魂不要进入他们的隐秘处;愿我的荣耀不要与他们的会众联络。因为他们在怒中杀人,任意砍断牛筋。他们的怒气因暴烈可咒;他们的烈怒因坚硬可诅。我要把他们分散在雅各中,使他们散居在以色列。(创世记49:5–7)

“西缅和利未是弟兄”表示与仁分离之信;“他们的剑是强暴的器械”表示他们的教义用来破坏仁爱的作为,因而破坏仁爱本身;“愿我的灵魂不要进入他们的隐秘处”表示属灵良善不想知道他们意愿的邪恶;“ 愿我的荣耀不要与他们的会众联络”表示属灵真理不想知道他们思维的虚假;“因为他们在怒中杀人”表示他们完全转身离开真理,并因厌恶而灭绝了信;“任意砍断牛筋”表示他们从他们堕落的意愿中完全削弱了属于仁爱的外在良善;“他们的怒气因暴烈可咒”表示对良善的极其厌恶或严重背离,和随之而来的诅咒;“他们的烈怒因坚硬可诅”表示对来自良善的真理的厌恶或背离;“我要把他们分散在雅各中”表示这信必须从外在教会中根除;“使他们散居在以色列”表示也要从内在教会中根除。关于这些事的更全面解释,可参看《属天的奥秘》(6351–6361节)。

头三个儿子,即流便,西缅和利未被他们的父亲以色列弃绝并诅咒,因为这个预言描述了教会的建立,教会不可能通过与仁分离之信来建立,而是通过来自主的真理和良善建立。因为那时的教会甚至陷入这个错误:只知道圣言,承认它的神圣性,或说它是神圣的,就是教会的本质,而不是生活或仁爱;天地之神不是主。因此,在这个预言中,先出生的那三个儿子,即流便,西缅和利未被弃绝了,因为在那里,“流便”表示唯信,“西缅”表示无仁之信,“利未”表示仁之良善的缺乏;因此,在一个系列中的这三者表示教会不存在。因为当唯信被视为拯救的本质时,仁爱就立刻被弃绝了,并在拯救方面被视为毫无价值,或毫不重要。由于这三个儿子表示这三样事物,所以其表示教会的父亲以色列弃绝了他们。此外,这三人也毁灭了教会的代表:流便因与他父亲的婢女和妾辟拉同寝而毁灭了(创世记35:22);西缅和利未因屠杀了哈抹,他儿子示剑,以及整座城,就是源于哈抹的民族而毁灭了,只因示剑爱他们的妹子底拿(创世记34:1–31)。这种行为在灵义上表示雅各的这两个儿子,换句话说,他们所代表的教会成分或属性,灭绝了古教会的真理和良善,古教会仍幸存于哈抹的民族;因为这种行为在灵义上表示教会的一切真理和良善都被与仁分离之信灭绝了。因此,这就是以色列的这些话具体的意思,即:“愿我的灵魂不要进入他们的隐秘处;愿我的荣耀不要与他们的会众联络。因为他们在怒中杀人,任意砍断牛筋。”因为“人”(vir)在圣言中表示真理和聪明,“牛”表示道德和属世的良善。《属天的奥秘》(4426–4522节)更充分地解释了这些事。

因此,在摩西的祝福(申命记33章)中,西缅被略过去了,经上提到的是以法莲和玛拿西,以取代他,以法莲和玛拿西表示教会的真理和良善。不过,尽管西缅和利未是这样,但他们在其它地方却表示仁之信和仁,“西缅”表示仁之信,“利未”表示仁。事实上,利未支派被任命为祭司;因为进行代表的这个人是何品质无关紧要,只要他按照律法和律例而处于外在敬拜;代表并不关注这个人,只关注事物,除了敬拜的外在外,对这个人没有任何要求(对此,参看《属天的奥秘》,665, 1097, 1361, 3147, 3670, 3881, 4208, 4281, 4288, 4292, 4309, 4444, 4500, 6304, 7048, 7439, 8588, 8788, 8806, 9229节)。因此,在启示录的这段经文中和圣言的其它地方,“西缅”支派表示服从,仁之信,对真理的情感,以及总体上来自良善的真理,如前所述。“西缅”和西缅支派当在好的意义上被提及时,在至高意义上表示天意(providence),在内在意义上表示意愿中的信,在内层意义上表示服从,在外在意义上表示听见(可参看《属天的奥秘》,3869节)。

444a、“利未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善行。这从“利未”和利未支派代表、因而表示什么清楚可知,“利未”和利未支派是指称为对邻之仁的属灵之爱。“利未支派”在此表示善行,是因为属灵之爱或仁爱在于行善,也就是善行。就本身而言,仁爱本身就是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哪里有这种情感,哪里就有遵行真理和良善的生活,因为没有遵行赋予情感的真理和良善的生活,情感是不存在的。即便这种情感被视为可能并存在,它也是属世的,不是一种属灵情感。这两种情感的不同之处在于:属世情感以自我和世界为目的。因此,那时打动人的真理和良善是为他自己的名声而被爱的,以便获得荣誉和财富;在这种情况下,他照他所学的教义所过的生活只是为了表现而从自我那里披上的,因而是一种伪装的生活,内在是伪善。而属灵情感以主、天堂和永生为目的,在真理和良善中关注这些;因此,它属灵地热爱真理和良善。当一个人拥有这种情感时,他就喜欢思想并意愿这些真理和良善,因而喜欢照它们生活。照真理和良善生活就是圣言中“做或行为”所表示的,圣言经常提到的“行为”和“作为”就表示生活本身。因此,这些就是在犹太人中间的教会里,“利未”和利未支派所代表并表示的。

由于这种情感是教会的本质,所以利未支派被任命为祭司;这也是为何利未的杖在会幕中开花,结了熟杏;又为何利未支派没有像其它支派那样得到产业,而是在它们中的每一个当中都有产业。众所周知,利未支派被任命为祭司;因为不仅亚伦被立为大祭司,连继他之后他的儿子们也被立为大祭司,为了服事,所有利未人都被交给他们。摩西和亚伦就属于利未支派(可参看出埃及记6:20; 民数记18:2);在摩西五经,利未人被立为服事亚伦和他儿子的:利未支派被派作祭司,在会幕前守尽全会众的职守,来办理帐幕的事务。利未人给了亚伦,被接受以代替一切头生的;关于他们的服事和职责(民数记3:1–51)。

祭司职分给了利未支派,是因为它代表、因而表示爱与仁。爱与仁是对良善与真理的属灵情感;因为情感论及在其延续中的爱,情感是爱的延续。这也是圣言中祭司职分及其服事所表示的;事实上,这情感是教会的本质,因为哪里有它,哪里就有教会,哪里没有它,哪里就没有教会。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是人的真正属灵生命,当人受良善和真理影响时,他在其生命上就处于良善和真理,他的思维本身只是一种不同形式的情感,因为一个人从情感中获得凡他所思想的;没有情感,没有人能思考。这就是为何利未支派被任命为祭司。在以西结书,同样的话论及利未人,那里论述了一个新地,一个新城和一个新殿(以西结书40:46; 43:19; 44:15; 48:11–12)。

由于利未支派代表、因而表示行为中的仁爱,因而代表并表示仁之良善,也就是善行,所以:

上面写有亚伦名字的利未的杖当放在会幕里法柜前时,便开了花,结了熟杏。(民数记17:2–11)

“杏”表示仁爱的良善,人里面的教会的一切事物都靠这些良善兴旺,因为当他拥有仁爱的良善时,就拥有了聪明和信,那时人处于对理解他从圣言所知道的东西的情感,以及照着他所知道的去做的意愿。由于仁之良善必须在教会的一切事物中,以便教会可以在它们里面,还由于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本身,也就是仁爱,就是那将理解力和教导赋予所有人的,所以利未支派不仅被任命为祭司,而且份额和产业不像赋予其它支派那样赋予利未支派,而是都在它们当中,这从摩西五经(民数记35:1–35; 约书亚记21:1–45)明显看出来。因此,在摩西五经,经上说:

所以利未人在他弟兄中无份无业;耶和华自己就是他的产业。(申命记10:9)

由于如我们所说的,每个人都照着他里面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而获得知识、聪明和智慧,所以在摩西五经,经上说:

耶和华神拣选了利未子孙来事奉祂,奉祂的名祝福,并且一切争讼和一切殴打都要凭他们的口。(申命记21:5)

这些话在灵义上表示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也就是仁爱,对主的事奉,并教导那些属于教会和敬拜的事物,区分虚假和真理,邪恶和良善;因为“利未的子孙”在灵义上表示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也就是仁爱。由此可见,利未支派被选作祭司职分,在所有支派当中都有一份产业,不是因为这个支派比其它支派更好,而是因为它代表行为中的仁爱和善行,也就是人里面的一切良善和真理的结果。

444b、在圣言中,“利未支派”表示仁爱的良善,也就是善行,这一点也可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耶利米书:

在那些日子、那时候,我必使大卫公义的枝子长起来;他必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义。在那些日子,犹大必得救,以色列必安然居住;这就是他要被称呼的名字,耶和华我们的义。必不从大卫那里剪除一个坐在以色列家宝座上的人,也必不从祭司利未人那里剪除一个在我面前献燔祭、烧素祭、终日办理献祭的人。你们若要废弃我所立白日的约和黑夜的约,我与我仆人大卫所立的约也必废弃,使他没有一个儿子在他的宝座上为王;并且与事奉我的祭司利未人所立的约必废弃。正如天上的万象不能数算,海沙不能斗量,我必照样使我仆人大卫的种和事奉我的利未人多起来。(耶利米书33:15–18, 20–22)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的降临,祂是大卫的“枝子”,被称为“耶和华我们的义”。“那时犹大必得救,以色列必安然居住”表示那时,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人会得救;“以色列必安然居住”表示那些处于对邻之仁的人不会被邪恶和虚假侵扰;“必不从大卫那里剪除一个坐在以色列家宝座上的人”表示那时,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将在教会不断掌权;“也必不从祭司利未人那里剪除一个在我面前献燔祭、烧素祭、终日办理献祭的人”表示那时将有不断出于爱与仁之良善、出于信之真理的敬拜;“利未人”表示那些处于这种敬拜的人;“燔祭”表示出于爱之良善的敬拜,“素祭”表示出于对邻之仁的良善的敬拜;“献祭”表示出于信之真理的敬拜。

“你们若要废弃我所立白日的约和黑夜的约”表示如果他们不遵守这两样事物,即实现与主的结合的爱与仁;“约”表示结合;“白日的约”表示藉着爱的结合,“黑夜的约”表示藉着信的结合;“我与我仆人大卫所立的约也必废弃,使他没有一个儿子在他的宝座上为王;并且与事奉我的祭司利未人所立的约必废弃”表示那时他们既没有神性真理,也没有神性良善;“利未人,祭司,事奉的人”是指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良善,和由此而来的敬拜之人;“正如天上的万象不能数算,海沙不能斗量”表示属灵人和属世人中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天上的万象”表示属灵人中的这些知识,“海沙”表示属世人中的这些知识;“我必照样使我仆人大卫的种和事奉我的利未人多起来”表示在那些拥有与主的结合之人里面,神性真理的增多和神性良善的结实;“祭司利未人”在此和在别处一样,表示那些处于爱与仁之良善的人,在抽象意义上表示这良善本身。

玛拉基书:

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祂必在我前面预备道路;你们所寻求的主,就是你们所仰慕的立约的使者,必忽然进入祂的殿。因为祂如炼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碱;祂必坐着熬炼和洁净银子,必洁净利未人,炼净他们像金银一样,他们就凭公义献供物给耶和华。那时,犹大和耶路撒冷所献的供物必蒙耶和华悦纳,仿佛一个时代的日子和往昔之年。(玛拉基书3:1–4)

这些事在灵义上的含义,可参看前面的解释(AE 242d, 433b节);那里说明,“利未人”表示所有处于仁之良善,由此处于信之良善的人。所论述的主题是将要降临的主;耶和华,主,所要降临的“祂的殿”表示祂的神性人身;“祂必熬炼和洁净利未人”表示祂会洁净那些处于仁之良善,由此处于信之良善的人。显然,所指的不是利未人,因为经上说“那时祂必熬炼和洁净利未人”、“那时,犹大和耶路撒冷所献的供物必蒙耶和华悦纳”。众所周知,主并没有熬炼和洁净利未人,犹大和耶路撒冷所献的供物也不蒙主悦纳,因为他们完全反对主,并且那时藉由祭物和供物的敬拜已经废除了。因为“犹大”在此表示所有处于对主之爱的良善之人,“耶路撒冷”表示处于教义之真理的教会(参看AE 433节)。

摩西五经:

摩西论利未说,你的土明和乌陵都给了你的圣人,你在玛撒曾试验他,在米利巴水与他争论;他对自己的父母说,我未曾看见他;他的弟兄,他不承认,他的儿子,他也不认识;因为他们要遵行你的话,谨守你的约。他们要将你的典章教导雅各,将你的律法教导以色列;他们要把香放在你鼻孔,把全燔祭献在你的坛上,悦纳他手里所办的事;那些起来攻击他和恨恶他的人,愿你刺透他们的腰,使他们不再起来。(申命记33:8–11)

这些话出现在摩西对以色列儿子的祝福中,这祝福论述了圣言,因为摩西在代表意义上表示圣言。“土明和乌陵”表示从神性良善闪耀出来的神性真理,因而表示圣言;“利未”在此表示对真理的属灵情感;他们在玛撒和米利巴水曾试验的“圣人”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为试探发生所在的“磐石”表示主,来自这磐石的“水”表示神性真理;“他对父母说,我未曾看见他”中的“父母”表示以色列教会,该教会不承认主;教会因良善被称为“父”,因真理被称为“母”;他不承认的“弟兄”和不认识的“儿子”表示教会的良善和真理,该教会没有这些良善和真理,“弟兄”表示良善,“儿子”表示真理。

但由于“利未人”表示教会的良善和真理,一般表示对真理和良善的属灵情感,所以经上论到他们说“他们要遵行你的话,谨守你的约。他们要将你的典章教导雅各,将你的律法教导以色列”,这些话表示那些处于对真理的属灵情感的人照圣言行动,或说实行圣言,并教导教会的良善和真理;事实上,正是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实行并教导,因为主流入这种情感,并在人里面实行良善、教导真理。“圣言”在此表示神性真理,“遵行它”表示实行它;“约”表示通过它而与主的结合;“典章”表示来自圣言的教义真理;“律法”表示真理之良善;“雅各和以色列”表示教会;“把香放在鼻孔”表示出于教义真理的敬拜,“把全燔祭献在坛上”表示出于爱之良善的敬拜。“刺透他们的腰,使他们不再起来”表示真理驱散虚假;“刺透恨恶他的人的腰,使他们不再起来”表示对邪恶的驱散。这些话论及利未,是因为神性真理,也就是圣言,只能在那些处于对真理的属灵情感的人里面。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在于热爱真理本身,敬重它胜过世上的一切好处,因为人通过它拥有永生,永生只有通过真理,因而通过圣言才能被植入人,主通过圣言教导真理。主在马太福音如此描述对真理的属灵情感,也就是爱真理胜过世上的一切好处:

天国又好比一个人,就是一个寻找好珍珠的商人;发现一颗极贵重的珍珠时,就去变卖他所有的一切,买了它。(马太福音13:45–46)

“珍珠”表示真理。人只有通过从主而来的来自良善的真理才能拥有永生(可参看《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24e节)。

“利未”表示爱与仁,这一点从他母亲利亚生他时所说的话明显看出来,这些话如下:

利亚又怀孕生子,说,这次我丈夫(vir)必与我联合,因为我给他生了三个儿子;于是给他起名叫利未。(创世记29:34)

“利亚又怀孕生子”表示属灵的怀孕和生产;“说,这次我丈夫(vir)必与我联合”表示属灵之爱,也就是仁爱,结合通过它实现;“因为我给他生了三个儿子”表示连续或相继之物;“于是给他起名叫利未”表示藉着爱的结合及其品质。关于对这些事进一步的解释,可参看《属天的奥秘》(3873–3877节)。“利未”表示联合,“联合”表示藉着属灵之爱的结合。利亚相继所生的这三个儿子,即“流便、西缅和利未”,表示在系列中的教会的主要和初始要素,即理解力中的真理,意愿中的真理和行为中的真理,与主的三个门徒,即彼得,雅各和约翰是一样的。因为“彼得”表示理解力中的真理,“雅各”表示意愿中的真理,“约翰”表示行为中的真理,也就是生活的良善或仁之良善。在原文,利未表示一种联合,联合表示藉着爱与仁的结合。这就是“联合”的含义(参看《属天的奥秘》,3875节)。

“利未”在至高意义上表示爱与怜悯方面的主,这一点明显可见于玛拉基书:

你们就知道我传这诫命给你们,使我与利未立约。我曾与他立生命和平安的约;我将这两样赐给存敬畏的他,他就敬畏我,因此因我的名就惊惶。真理的律法在他口中,他嘴里没有乖僻;他以平安和正直与我同行,使多人回转离开罪孽。祭司的嘴唇(当守护知识),人也当由他口中寻求律法,因为他是万军之耶和华的使者。但你却偏离正道;竟使多人在律法上跌倒;败坏了利未的约。(玛拉基书2:4–9)

此处“利未”在至高意义上表示在其神性人身方面的主,因为经上论到利未说“真理的律法在他口中,他嘴里没有乖僻”、“祭司的嘴唇(当守护知识),人也当由他口中寻求律法,因为他是万军之耶和华的使者”;因此,“利未的约”表示藉着爱和仁而与主的结合;“生命和平安的约”表示这结合;也论及主的“敬畏”表示爱。“祭司的嘴唇(当守护知识),人也当由他口中寻求律法”表示教义的一切真理都来自主,并在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人中间。他由于主在圣言中并通过圣言所教导的神性真理而被称为“耶和华的使者”;“他们偏离正道;竟使多人在律法上跌倒;败坏了利未的约”表示以色列人当中的教会败坏圣言的真理和由此而来的生活良善,从而摧毁了与主的结合;“道”表示教义的真理,“律法”表示教义的良善,“利未的约”表示与主的结合。由此可见,利未和利未支派在代表意义上表示什么,即表示仁之良善,也就是生活的良善,以及对良善和真理的属灵情感,在至高意义上表示在属灵之爱方面的主。

444c、由于圣言中的大多数事物都有反面意义,所以“利未”和利未支派也有反面意义;“利未”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之邪恶,也就是仁之良善的对立面,也表示没有仁爱的生活,因而表示对邻之仁的缺乏。在父亲以色列对他儿子的预言中,“利未”就表示这一点:

西缅和利未是弟兄,他们的剑是强暴的器械;愿我的灵魂不要进入他们的隐秘处;愿我的荣耀不要与他们的会众联络;因为他们在怒中杀人,任意砍断牛筋。他们的怒气因暴烈可咒;他们的烈怒因坚硬可诅。我要把他们分散在雅各中,使他们散居在以色列。(创世记49:5–7)

对这些话的解释,可参看前文(443b节),那里论述了“西缅”。

再者,在主关于被强盗打伤之人的那个比喻中,“利未”就具有这种反面意义;此处会解释这个比喻,因为它论述了对邻之仁,还因为在那里,主从头到尾都在通过迄今为止不为人知的对应说话。路加福音:

律法师想证明自己有理,就对耶稣说,谁是我的邻舍呢?耶稣便接着说,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落在强盗当中,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丢下他走了。偶然有一个祭司从那条路下来,看见他就从另一边过去了。又有一个利未人来到这地方,看见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但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他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上前包扎他的伤口,倒上油和酒,然后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带他到店里去照顾他。第二天离开的时候,他拿出二钱银子来交给店主,对他说,请你照顾他,不论余外花费多少,我回来的时候必还给你。那么,你认为这三个人中哪一个是落在强盗中那人的邻舍呢?他说,那怜悯他的。耶稣对他说,你去,照样做吧。(路加福音10:29–37)

这些话所论述的主题是对邻之仁和善行,仁爱通过善行而在自己的结果和完全中。此处“耶路撒冷”表示有真教义的教会,“耶利哥”表示有真理和良善的知识的教会;所以“祭司”表示那些没有对主之爱的人,“利未人”表示那些没有对邻之仁的人,这是那时那些在耶路撒冷的人的特征;但“撒玛利亚人”表示处于仁之良善的外邦人或各民族;“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的人”表示那些愿意在教会的真理和知识上接受教导的人;他所落入其中的“强盗”表示那时在败坏的教会,如那时的犹太教会中的人;“他们剥去他的衣裳,把他打个半死,丢下他走了”表示他们剥夺了他的真理,向他灌输虚假,在属灵生命上将他伤害到几乎没有任何属灵生命存留的地步;在圣言中,“剥”表示剥夺真理,“打”表示通过虚假伤害心智和属灵生命,“半死”表示直到几乎丧失属灵生命;“动了慈心”表示来自里面的怜悯与仁爱,因为怜悯与仁爱形成一体;“包扎伤口,倒上油和酒”表示通过在爱之良善和信之真理上教导他而提供一种补救办法来对抗伤害他生命的虚假;在圣言中,“油”表示爱之良善,“酒”表示信之良善和真理;“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表示照着他的理解力,“牲口”在此和“马”具有相同的含义,都表示理解力;“带他到店里去照顾他”表示把他带到那些在良善和真理的知识上接受更好教导的人那里,“店”是指买到饮食的地方,这些饮食表示良善和真理的知识,因而表示通过教导所给予的属灵营养;“第二天离开的时候,他拿出二钱银子,对他说,请你照顾他,不论余外花费多少,我回来的时候必还给你”表示照着一个人的能力和力量做仁爱的一切事。由此可见,“利未”、“利未支派”和“利未人”表示在两种意义上分别表示什么。关于“利未”和以他命名的支派代表、因而表示什么,详情可参看《属天的奥秘》(3875–3877, 4497, 4502, 4503, 6352, 10017节)。

445、“以萨迦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信和拯救。这从“以萨迦”和“以萨迦支派”代表、因而表示什么清楚可知,“以萨迦”和“以萨迦支派”是指构成人里面的天堂和拯救之物,因为在原文,“以萨迦”表示人里面的赏赐或回报,天堂和拯救是爱和信的结果,因此两者都由“以萨迦支派”来表示。圣言经常提到“赏赐或回报”,如“他们将得到赏赐”,它被理解为永生和拯救,大多数读者把它理解为天上的喜乐;这是“赏赐或回报”在最近意义上的含义。如果一个人照主的诫命生活,那么对他来说,思想永生、拯救和天上的喜乐是允许的;但他不允许一心想着赏赐或回报,因为他若如此行,就是以赏赐或回报为目的,并且很容易陷入这种想法:他因他的生活而配得天堂和拯救,这种想法使他在每个细节上都关注自我,这种自我关注会把他从天堂中移走;因为只要人在他所做的事上关注自我,他就不关注天堂。因此,在圣言中,“赏赐或回报”表示有天堂和拯救,也就是一般来说爱和信,因而聪明和智慧在其中;拯救和天堂,因而天上的喜乐在一个人不思想回报或赏赐的程度内而在这些里面。由此可见,“以萨迦”和以萨迦支派表示什么。

此处之所以表示信,是因为“西缅支派”表示服从,“利未支派”表示善行,那些出于服从而处于善行的人就处于信;但那些出于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而处于生活良善的人处于仁爱,那些出于属天情感而处于生活良善的人处于对主之爱。在天堂,还有一种区分天使的方法:那些出于一种属天情感而处于生活良善的人在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堂;那些出于一种属灵情感而处于生活良善的人在中间或第二层天堂;那些出于服从而处于善行的人在最低层或第一层天堂。说后者也有信,是因为他们照着他们的理解来相信他们从圣言的字义和牧师那里所听到的东西,但他们既看不见,也感知不到它们是不是真理,因此他们关于必须要相信的事物的思维被称为信。因为未经对其特征的理性洞察和感知而相信的东西适合被称为信,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既能相信真理,也能相信虚假。但当看见并感知到所相信的东西时,它不是被称为信,而是被称为领悟和感知;因为被主光照的理解力会看见,意愿会被打动,行为则源于这两者。

“以萨迦”和他的支派在此表示信,是因为这三个支派,其中的每个支派受印的都有一万二千,表示所有在最低层或第一层天堂的人;那些在这层天堂的人可以说出于服从处于善行,并处于信。此外,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称唯信为得救的本质,却将信与善行分离,因为他们说,主把信赋予了他们,因为他们处于善行,如果他们没有处于善行,信就不会被赋予。但那些将信与善行分离的人说,信是得救的唯一方法,他们通过它得救,无论他们如何生活,并通过他们的生活确认这一点,这些人不在最低层天堂,而是在地狱。

在以色列对他儿子的预言中,“以萨迦”表示那些由于他们所做的善行而关注回报或赏赐,从而将功德置于行为或作为的人:

以萨迦是头瘦骨嶙峋的驴,卧在重驮之间。他看安息为美好,以地为可喜悦;便屈肩背重,成为服劳役的仆人。(创世记49:14–15)

此处“以萨迦”表示由于作为或行为的赏赐或回报;“瘦骨嶙峋的驴”表示最低奴役;“卧在重驮之间”表示在作为或行为当中的生命;“他看安息为美好”表示没有回报、充满幸福的善行;“可喜悦的地”表示那些在主国度的人处于这种幸福;“ 便屈肩背重”表示然而,他们在每项工作上都辛勤劳动;“ 成为服劳役的仆人”表示为了回报或功德。对这些事进一步的解释,可参看《属天的奥秘》(6387–6394节)。

但摩西五经中的这些话表示那些没有通过关注回报或赏赐而将功德置于他们所履行的善行,而是将天堂和永生的幸福置于良好的思维和意愿,因而置于良好行为,并处于在天上的婚姻,也就是良善与真理的婚姻之中的人所拥有的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之人:

关于西布伦,他说,西布伦哪,你出外可以欢喜;以萨迦啊,你在帐棚里可以快乐。他们要召集人民到山上,在那里献公义的祭;因为他们要吸取海里的丰富,沙中埋藏的宝藏。(申命记33:18–19)

这些话论及那些处于良善和真理的婚姻,也就是在理解力和思维方面处于真理,在意愿和情感方面处于良善的人。“西布伦”表示这种婚姻,“以萨迦”表示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你出外可以欢喜”表示以一切纯正真理和良善为快乐,“出外”表示一切事物,因为它表示终端、结果和结论;“在帐棚里可以快乐”表示在一切敬拜中;“召集人民到山上”表示因为这些人在天堂,就是爱之良善盛行的地方;“献公义的祭”表示出于来自良善的真理的敬拜;“吸取海里的丰富”表示吸收来自圣言的教义真理,因而表示聪明;“吸取沙中埋藏的宝藏”表示隐藏在圣言字义中的属灵事物。

由于“犹大、以萨迦和西布伦支派”表示爱之良善所在的天堂,“犹大支派”表示这良善本身,“以萨迦支派”表示它的情感,“西布伦支派”表示它与真理的结合,所以这三个支派在会幕的东边扎营(民数记2:3–9)。因为在天堂,那些处于爱之良善,因而处于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并处于它们的婚姻或结合,也就是说,在教义上处于真理,在生活上处于良善的人住在东方。

启示录7:8

446、启7:8.西布伦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约瑟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便雅悯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

“西布伦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那些在第三层天堂的人与主的结合(447节);“约瑟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那些在第二层天堂的人与主的结合(448节);“便雅悯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那些在最低层天堂的人与主的结合(449节)。

447、启7:8.“西布伦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那些在第三层天堂的人与主的结合。这从“西布伦”和以他命名的支派代表、因而表示什么清楚可知:“西布伦”和西布伦支派是指那些在第三层天堂的人与主的结合。因为在希伯来语,“西布伦”这个名字源自一个表示同居的词,同居在灵义上表示结合,就是存在于那些彼此相爱的人中间的那种结合。此处“西布伦”表示那些在第三层天堂的人与主的结合,因为前九个支派表示所有在天堂,并进入天堂的人;有三层天堂,即至内层天堂,中间天堂和最低层天堂,除了那些与主结合的人外,没有人进入天堂;因此,最后提到的这三个支派表示与主的结合,“西布伦支派”表示那些在第三层天堂的人与主的结合,“约瑟支派”表示那些在第二层天堂的人与主的结合,“便雅悯支派”表示那些在最低层天堂的人与主的结合。

“西布伦”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里面神性本身与神性人身的合一,在内在意义上表示主与天堂并教会的结合;具体表示其中良善与真理的结合,因为主与那些在这三层天堂,以及在教会之人的结合通过这种结合实现。事实上,主以爱与仁之良善流入他们,并将这良善与他们所拥有的真理结合,由此把世人并天使与祂自己结合。这就是“同居”所表示的,也就是“西布伦”的含义。这就是“西布伦”的含义,这一点可见于《属天的奥秘》(3960, 3961节),那里解释了他母亲利亚生他时所说的话,这些话如下:

利亚又怀孕,给雅各生了第六个儿子。利亚说,神赐我厚赏;这次我丈夫必再与我同居,因我给他生了六个儿子;于是给他起名叫西布伦。(创世记30:19–20)

从“西布伦”的这种含义可以看出在以下经文中,他表示什么。如在以色列对他儿子的预言中:

西布伦必住在海边的港口,住在停船的港口;他的极边必延到西顿。(创世记49:13)

此处“西布伦”表示良善与真理的结合,该结合被称为天上的婚姻;“住在海边的港口”表示属灵事物与属世真理的结合,因为“海”表示知识或科学,也就是属世真理;“住在停船的港口”表示与来自圣言的教义的属灵结合;“船”表示所有种类的教义和知识;“他的极边必延到西顿”表示延伸到来自属天国度的良善与真理的知识。对这些事物更充分的解释,可参看《属天的奥秘》(6382–6386节)。

在摩西对以色列儿子的预言中也一样:

关于西布伦,他说,西布伦哪,你出外可以欢喜;以萨迦啊,你在帐棚里可以快乐。他们要召集人民到山上,在那里献公义的祭;因为他们要吸取海里的丰富,沙中埋藏的宝藏。(申命记33:18–19)

此处“西布伦”也表示良善与真理的婚姻,这一点可参看前文(AE 445节),那里解释了这个预言。在士师记底波拉和拉巴的预言中同样如此:

必有立法者从玛吉下来,有持杖检点民数的从西布伦下来。西布伦人是把灵魂献给死亡的百姓,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处。君王都来争战,那时迦南诸王在米吉多水旁的他纳争战,却得不到银钱;众星从天上争战,从它们的轨道与西西拉交战。(士师记5:14, 18–20)

这个预言论述了来自良善的真理与来自邪恶的虚假的争战;在夏琐掌权的“迦南王”、与拉巴和底波拉交战的他的军长“西西拉”表示邪恶之虚假,“拉巴和底波拉”表示出于来自良善的真理的争战,“拿弗他利支派”表示争战,“西布伦支派”表示良善与真理的结合,所以只有这两个支派被选去参战,而其它支派没有(参看士师记4:6)。这就是这场争战所表示的,这一点可从底波拉和拉巴发出的预言清楚看出来;这个预言在灵义上论述了来自良善的真理对来自邪恶的虚假的胜利,以及对教会的洁净和改造。因此,“必有立法者从玛吉下来”表示从生活良善流出的良善的真理,因为“玛吉”与“玛拿西”具有相同的含义,玛吉是玛拿西的儿子(创世记50:23; 约书亚记13:31);“立法者”表示那些处于良善的真理之人,在抽象意义上表示良善的真理;“有持杖检点民数的从西布伦下来”表示来自真理与良善的结合的聪明,“西布伦”在此和前面一样,表示真理与良善的结合,“检点民数的杖”表示聪明。“西布伦人是把灵魂献给死亡的百姓,拿弗他利人在田野的高处”表示通过来自属灵人及其流注和结合的真理而在属世人中的争战,“田野的高处”表示属灵人的内层事物,属世人凭这些内层事物争战;“君王都来争战,那时迦南诸王争战”表示争战所针对的邪恶的虚假;“在米吉多水旁的他纳”表示这些虚假及其性质;“却得不到银钱”表示他们没有取走和带走来自良善的任何真理,“银钱”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众星从天上争战,从它们的轨道与西西拉交战”表示通过真理与良善的知识进行的争战,这些知识从主通过天堂而来,“众星”表示这些知识,“轨道”表示真理。

在马太福音的这些话中,“西布伦和拿弗他利”也表示通过与虚假和邪恶的争战,以及随之而来的改造所实现的真理与良善的结合:

耶稣离开拿撒勒,来到迦百农居住,那地方靠海,在西布伦和拿弗他利的边界上;为了要应验以赛亚先知所说的,说,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沿海之路,约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地区的人有光照耀他们。从那时候,耶稣开始宣讲,说,你们要悔改,因为天国近了。(马太福音4:13–17; 以赛亚书9:1–2)

以赛亚书中的这些话明显论及主,因为经上说“为了要应验以赛亚先知所说的”;因此,“西布伦地、拿弗他利地,外邦人的加利利”表示教会在处于生活的良善,并接受真理,从而处于良善与真理的结合,处于与邪恶和虚假的争战的外邦人中间的建立。这表示教会的建立和这些外邦人的改造,这一点从经上说的话也明显看出来,即:“约旦河外,外邦人的加利利”,以及“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坐在死荫地区的人有光照耀他们。”

“西布伦和拿弗他利”在至高意义上表示通过允许进入主自己的试探,和凭祂自己的能力所获得的胜利,神性本身与主的神性人身的合一;如前面(AE 439节)所解释的诗篇68:27–29。由于“西布伦”表示这些事物,所以犹大支派,连同以萨迦支派和西布伦支派,在东边会幕周围扎营(民数记2:3–10)。因为以色列人在会幕周围的安营代表、因而表示对天堂里的天使社群的安排;在天堂,那些通过对主之爱而处于与主的结合之人住在东方。“犹大支派”代表对主之爱,“西布伦支派”代表与主的结合。

448a、“约瑟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那些在第二层天堂的人与主的结合。这从“约瑟”和约瑟支派代表、因而表示什么清楚可知,“约瑟”和约瑟支派是指主的国度和教会的属灵层;“约瑟”在此表示那些在第二层天堂的人与主的结合,因为“约瑟”表示主的属灵国度,该国度构成第二层天堂。天堂由两个国度组成,即属天国度和属灵国度;属天国度是由那些在第三层或至内层天堂的人组成的,属灵国度是由那些在第二层或中间天堂的人组成的。“约瑟”表示那些在第二层天堂的人与主的结合,因为“约瑟”表示这层天堂,还因为这第四类支派论述了所有在天堂,并进入天堂的人与主的结合,该结合由“西布伦支派”,就是这一类当中的第一个支派来表示;因为每一类和系列中的第一个支派表明了在接下来的支派中所涉及的主题,接下来的支派一般会继续保持这个主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会继续保持结合这个主题。这就是为何“西布伦支派”表示那些在第三层天堂的人与主的结合,“约瑟支派”表示那些在第二层天堂的人与主的结合,“便雅悯支派”表示那些在第一层天堂的人与主的结合。

在圣言中,“约瑟”代表、因而表示在其属灵神性方面的主,在相对意义上代表、因而表示属灵国度,这一点从圣言,无论历史还是预言关于他所记载的一切清楚看出来。在历史圣言中,经上论到约瑟说:

约瑟作了一个梦,十一个捆来围着他的捆下拜;太阳、月亮和十一颗星向他下拜。(创世记37:5–10)

这些梦在最近的意义上表示他的弟兄和父母要来到埃及,在那里尊他为那地之主;但它们在灵义上表示雅各和他儿子所代表的教会将要顺服主;因为如前所述,“约瑟”代表在其属灵神性方面的主,在相对意义上代表主在天上和地上的属灵国度。主在地上的属灵国度就是属灵教会;该教会就是在埃及时的雅各和他儿子在内义上所表示的。

后来“约瑟”描述了将要由以色列人来代表的一个教会的建立;这也是为何约瑟被带到埃及,获得管理全地的统治权,邀请他的父亲和弟兄来到那里,并支持他们。只要他是那地的主人,埃及地就代表属世人中的属灵教会,雅各和他儿子代表属灵教会;但当摩西出生,并开始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埃及代表属世人中的属灵教会就终止了。这些事既广泛,又各种各样,《属天的奥秘》解释了它们。

对属灵神性方面的主的代表,因而对主的属灵国度的代表就包含在摩西五经中的这些话里面:

法老对他的臣仆说,像这样的人,有神的灵在他里头,我们岂能找得着呢?法老对约瑟说,神既使你知道这一切,就没有人像你这样有聪明有智慧;你可以掌管我的家,我的民都必与你亲嘴,惟独在宝座上的我比你大。法老又对约瑟说,看,我派你治理埃及全地。法老就摘下手上的戒指,戴在约瑟的手上,给他穿上细麻衣,把金项链戴在他的颈项上;又叫约瑟坐他所拥有的副车,有人在他前面喊着:跪下!于是,法老派他治理埃及全地。法老对约瑟说,我是法老,在埃及全地,若没有你,没有人可举手或抬脚。(创世记41:38–44)

《属天的奥秘》(5306–5329节)解释了这些话。

448b、前面说明,“约瑟”在至高意义上代表属灵神性方面的主,现在要解释一下何谓主的属灵神性。天堂分为两个国度,其中一个被称为属天国度,另一个被称为属灵国度。从主发出的神性本身构成天堂,从主发出的神性是与神性真理合一的神性良善。在天堂,

所有接受神性良善的程度大过神性真理的人都构成主的属天国度,而所有接受神性真理的程度大过神性良善的人都构成主的属灵国度。因此,被主的属天国度的天使所接受的主之神性被称为属天神性,被主的属灵国度的天使所接受的主之神性被称为属灵神性。不过,要知道,从主发出的神性凭对它的接受而被如此称呼,并没有两种神性,就是一个属天发出和一个属灵发出;因为凭接受而被称为属天神性的神性良善和凭接受而被称为属灵神性的神性真理如此合一地发出,以至于它们是一,而不是二。对这些事更充分的解释,可参看《天堂与地狱》(20–28节),那里论述了三层天堂所分为的两个国度;那里(HH 13, 133, 139节)还论述了发出的神性,也就是与神性真理合一的神性良善,并说明它们只是在那些接受它们的人里面为二。

属灵神性方面的主,因而属灵国度由“约瑟”来表示,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在父亲以色列对他儿子的祝福中:

约瑟是多结果者之子,是泉旁多结果者之子;女儿啊,她爬到墙上;弓箭手苦害他,向他射箭,弓箭手仇恨他;约瑟要坐在他弓的力量里,他的手臂因雅各的大能者之手而强壮;以色列的牧者、石头是从那里而出的;从你父亲的神那里,祂必帮助你;因沙代,祂必将上面来的天福,伏于下面的深渊之福,以及乳房子宫之福,都赐福给你。你父亲的祝福, 胜过我祖先的祝福,直到一个时代的山岭的渴望;它们必降在约瑟的头上,临到他弟兄中的拿细耳人的头顶上。(创世记49:22–26)

“约瑟是多结果者之子”表示主的属灵国度和属灵教会,在至高意义上表示属灵神性方面的主;“泉旁多结果者之子”表示通过来自圣言的真理结实,“多结果者之子”表示通过真理结实,“泉”表示圣言;“女儿啊,她爬到墙上”表示从来自良善的真理而与来自邪恶的虚假争战,“墙”表示进行保卫的真理;“弓箭手苦害他”表示虚假的抵抗,“向他射箭”表示他们将从虚假争战;“弓箭手仇恨他”表示来自教义之虚假的各种敌意;“标枪”、“箭”,因而“投掷标枪者”和“弓箭手”表示从真理而与教义之虚假争战,但在此表示从教义之虚假而与真理争战;“约瑟要坐在他弓的力量里”表示来自与虚假争战的教义之真理的安全,“弓”表示教义;“他的手臂强壮”表示争战能力的潜能;“因雅各的大能者之手”表示凭主的神性人身的全能;“以色列的牧者、石头是从那里而出的”表示在主国度中的一切属灵良善和真理都来自这个源头;“从你父亲的神那里”表示祂是古教会的神;“因沙代”表示试探之后作为恩主的主;“祂必将上面来的天福赐福给你”表示以来自里面的良善和真理;“伏于下面的深渊之福”表示以来自外面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并确认性的知识或科学;“以及乳房子宫之福”表示对这些和结合的属灵情感;“你父亲的祝福, 胜过我祖先的祝福”表示“约瑟”所表示的教会来自属灵真理和良善;“直到一个时代的山岭的渴望”表示相互的属天之爱,或属天的相爱;“它们必降在约瑟的头上”表示在内层方面的这些事物;“临到他弟兄拿细耳人的头顶上”表示在外层方面的。对这些事物进一步的解释,可参看《属天的奥秘》(6416–6438节)。

在摩西对以色列的儿子们的祝福中:

论到约瑟,他说,愿他的地蒙耶和华赐福,得天上的宝物、甘露,以及伏在下面的深渊,得日头出产的宝物,月月所产出的宝物,得东方之山的初熟果子,时代之冈的宝物, 得地的宝物和其中所充满的,得住在荆棘中者的美意,愿它们都临到约瑟头上,临到他弟兄中的拿细耳人的头顶上。(申命记33:13–16)

此处描述了在那些处于来自圣言的真理的教义,以及与它一致的生活之人中间,主的属灵教会,“约瑟的地”表示这教会;“蒙赐福,得天上的宝物、甘露,以及伏在下面的深渊”表示从属灵人中来自圣言的神性真理,从进入属世人的属灵人的流注;“天上的宝物”表示神性属灵真理,或属灵人中的真理;“甘露”表示由此而来的流注,“伏在下面的深渊”表示属世人,其中有为了感知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以及确认性的知识;“得日头出产的宝物,月月所产出的宝物”表示从由主的属天国度那里流出的真理,从由主的属灵国度那里流出的真理;“日头的宝物”表示来自属天国度的真理;“月月的宝物”表示来自属灵国度的真理,“出产”和“产出”表示流出来的事物;“得东方之山的初熟果子,时代之冈的宝物”表示诸如在上古教会和古教会中的纯正真理,“东方之山”表示处于对主之爱的上古教会;该教会由“东方之山”来描述,是因为“山”表示爱,“东方”表示主;“时代之冈”表示处于对邻之仁的古教会;该教会由“时代之冈”来描述,是因为“冈(即小山)”表示对邻之仁。这就是“山”和“冈”的含义(参看AE 405节)。“得地的宝物和其中所充满的”表示外在属灵教会,该教会存在于那些照着真理和良善的知识生活之人中间;“地”表示这个教会,“所充满的”表示外在人中的知识;“得住在荆棘中者的美意”表示属灵神性方面的主,所有这些事物都来自祂;“愿它们都临到约瑟头上,临到他弟兄中的拿细耳人的头顶上”表示在内层和外层方面,如前所述。

448c、撒迦利亚书:

我要使犹大家强盛,拯救约瑟家;他们必如勇士以法莲,他们的心必像饮了酒那样喜乐。(撒迦利亚书10:6–7)

此处“犹大家”表示处于对主之爱、被称为属天教会的教会;“约瑟”表示处于仁之良善和信之真理、被称为属灵教会的教会;这个教会的真理从良善那里拥有能力,故经上说“他们必如勇士以法莲”,因为“以法莲”表示属世人中来自良善的真理,这真理拥有能力;“他们的心必像饮了酒那样喜乐”表示来自真理的他们的喜乐,“酒”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

以西结书:

耶和华说,人子啊,你要取一根木杖,上面写上,为犹大和他的同伴以色列人;又取一根木杖,上面写上,为约瑟,就是以法莲和以色列全家的木杖;然后将它们彼此相接,连成一根木杖,使它们在我手中合而为一。看哪,我要取以法莲手中的约瑟和他同伴以色列支派的杖,把它们与犹大的杖接连,我要使它们成为一根杖,它们必在我手中成为一根。

我要使他们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为一个民族;有一王必作他们众人的王;他们不再是两个民族,决不再分为两个国家。(以西结书37:16–22)

此处“犹大”也表示处于爱之良善的属天教会,“约瑟”和“以法莲”表示处于仁之良善和信之真理的属灵教会。“我要使它们成为一根杖,它们必在我手中成为一根。我要使他们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为一个民族;有一王必作他们众人的王;他们不再是两个民族,决不再分为两个国家”表示这两个教会将在主那里成为一个教会,如同良善与真理为一那样。前面也解释了这段经文(可参看AE 433b节)。

诗篇:

神啊,你曾用你的膀臂赎了你的民,就是雅各和约瑟的儿子。(诗篇77:15)

“雅各和约瑟的儿子”表示那些照其宗教原则处于生活良善的人。在圣言中,“雅各”表示在那些处于生活良善的人中间的外在教会;“约瑟”在此是指玛拿西和以法莲,因为经上说“你曾赎了雅各和约瑟的儿子”,他们表示那些在外在人方面,因而在生活上处于良善和真理的人。玛拿西和以法莲,即“约瑟的儿子”,就具有这种含义(参看AE 440节)。“用祂的膀臂赎了他们”表示凭全能拯救了他们,因为这种人被主通过降世拯救了,否则无法得救。

俄巴底亚书:

在锡安山必有逃脱的人,那山也必成圣;雅各家必成为继承他们产业的;雅各家必成为大火;约瑟家必为火焰,以扫家必如碎秸,火必将他们烧着吞灭,以扫家必无余剩的。(俄巴底亚书1:17–18)

“以扫和他的家”表示那些以为自己不是从主,而是从自己那里有聪明和智慧的人;因为在这一章的第八节经文中,经上说:“到那日,我岂不从以东除灭智慧人,从以扫山除灭聪明人?”这些人是那些从圣言的字义确认诸如支持自己的爱的那类事物的人。“雅各家和约瑟家”表示那些照着教义的真理处于生活良善的人,“雅各家”表示那些处于生活良善的人,“约瑟家”表示那些处于教义真理的人;必有逃脱的人,必成圣的“锡安山”表示对主之爱,拯救和神性真理都来自祂;“雅各家必成为继承那家和以扫山产业的”、“雅各家必成为大火;约瑟家必为火焰”表示那些照着教义真理而处于生活良善的人将取代“以扫”所表示的人。在灵界,这种情况会发生,即:那些以自我聪明为骄傲,并从圣言确认诸如支持对自我和世界的爱的那类事物的人占据大片土地和一些山,为自己造了天堂的样貌,以为比起其他人,天堂更属于他们;但当时候满足时,或说到了指定时间,他们就被赶出他们的地方,那些照着来自主的教义真理而处于生活良善的人则接替他们(对此,可参看小著《最后的审判》)。这清楚表明,“雅各家必成为继承他们产业的,必成为大火;约瑟家必为火焰,以扫家必如碎秸”在内义上表示什么。

阿摩司书:

弹琴,为自己发明乐器,如同大卫的;以大碗喝酒,用油的初熟果子抹身,却不为约瑟的破口而悲伤的。(阿摩司书6:5–6)

这些话论述了那些外在伪装良善的情感,为了从圣言来证实而引用许多东西,然而内在邪恶的人。“弹琴,为自己发明乐器,用油的初熟果子抹身”表示外在伪装良善的情感;“以大碗喝酒”表示为了表现而从圣言引用许多东西来证实;“却不为约瑟的破口而悲伤”表示他们不关注教会教义的真理,即便教会因虚假而灭亡,“约瑟”表示属灵教会,这教会在那些处于教义真理的人中间。

诗篇:

领约瑟如领羊群的以色列的牧者啊,求你侧耳;坐在基路伯上的啊,求你发出光来。在以法莲、便雅悯和玛拿西面前,激发你的大能,来救我们。(诗篇80:1–2)

此处“约瑟”也表示属灵教会,这教会在那些处于来自良善的真理,也就是说,在生活上也处于教义真理的人中间。至于“以法莲、便雅悯和玛拿西”在此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AE 440b节)。

阿摩司书:

耶和华向以色列家如此说,你们要寻求我,就必存活;免得他像火冲入约瑟家,并吞灭,无人扑灭。你们要恨恶邪恶,喜爱良善,把公平立在城门口,也许耶和华万军之神会恩待约瑟的余民。(阿摩司书5:4, 6, 15)

“以色列家”表示属灵教会,“约瑟家”表示在教义真理方面的属灵教会。“免得他像火冲入约瑟家”表示教义的真理将灭亡,除非他们处于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以及与它们一致的生活;“耶和华会恩待他的余民”表示祂会在他们中间保存余剩的教义真理;“恨恶邪恶,喜爱良善,把公平立在城门口”表示只要他们照着来自圣言的良善和真理生活。

诗篇:

唱起诗歌,打手鼓,弹美琴与瑟。当在新月、我们过节的日期吹角。因这是以色列的律例。他去攻击埃及地的时候,为约瑟立了证言;我听见我不晓得的言语。(诗篇81:2–5)

“唱起诗歌,打手鼓,弹美琴与瑟”表示出于属灵和属天的真理,以及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之快乐的称谢(参看AE 323b, 326d节);“在新月、我们过节的日期吹角”表示出于这些情感之快乐的敬拜;“因这是以色列的律例,他为约瑟立了证言”表示这些事物是为了在以色列人中间建立、处于教义真理的新教会;“他去攻击埃及地的时候,我听见我不晓得的言语”表示当旧教会毁灭时,它处于教义的虚假,“我不晓得的言语”表示教义的虚假;因为当约瑟在埃及作主人时,“埃及”代表处于真理和良善的认知,以及确认性的知识或科学的教会;但当以色列人开始被恨恶和恶待时,“埃及”代表毁灭的教会,其中只有虚假,因为经上说,有不认识约瑟的新王起来,治理埃及(出埃及记1:8);因此,追赶以色列人的埃及人与法老被淹死在红海。

448d、“约瑟”在至高意义上表示在属灵神性方面的主,这一点也明显可见于诗篇:

约瑟被卖为奴仆;人用脚镣伤他的脚,他的灵魂套上铁枷;直到他的话来了,耶和华的话试炼他的时候。那时王打发人把他解开,众民的统治者把他释放。立他作他家之主,掌管他一切所有的,使他随意捆绑他的臣宰,将智慧教导他的长老。后来以色列到了埃及,雅各在含地成了寄居者。(诗篇105:17–23)

此处约瑟描述了主,他的故事说明,当主降世时,祂如何被接受,如何被试探,然后成为天地之主,征服众地狱,使众天堂恢复秩序,并建立教会;“约瑟被卖为奴仆;人用脚镣伤他的脚,他的灵魂套上铁枷”描述了祂如何被接受、试探;“他被卖为奴仆”表示祂受到轻视,或被视为卑贱;“人用脚镣伤他的脚”表示祂可以说被捆绑,在监狱里,因为不再有任何属世良善;“他的灵魂套上铁枷”表示这是因为不再有任何属世真理,只有虚假。“直到他的话来了,耶和华的话试炼他的时候”描述了主通过来自祂神性的神性真理征服地狱;“他的话”表示神性真理,“耶和华的话”表示神性真理所来自的神性良善。“王打发人把他解开,众民的统治者把他释放;立他作他家之主,掌管他一切所有的”描述了主如此从祂的神性那里为祂的人身获得掌管天地一切事物的权柄或能力;“打发人的王”和“把他释放的众民的统治者”表示在祂里面并来自祂的神性真理和神性良善,“王”表示神性真理,“统治者”表示神性良善;因为在圣言中,主凭神性真理而被称为“王”,凭神性良善而被称为“主”和“统治者”。“他被立为主的家”表示良善方面的天堂和教会,“所有的”表示真理方面的天堂和教会。这话与主自己的话具有相同的含义,即:父所有的,都是祂的,祂所有的,都是父的;天上地上所有的权柄,都赐给祂了(约翰福音17:10; 马太福音28:18)。“使他随意捆绑他的臣宰,将智慧教导他的长老”描述了主凭祂的神性使众天堂远离虚假,并把它们保守在真理中,从而赐予它们聪明和智慧,“臣宰或首领”表示那些处于真理的人,“长老”表示那些处于聪明和智慧的人。“后来以色列到了埃及”表示主在地上建立了教会;“以色列”表示教会,因为以色列人到埃及,以及当主还是个婴孩时,祂被带到埃及(马太福音2:14–15; 何西阿书11:1),代表主对教会的建立。“雅各在含地成了寄居者”表示那时教会的一切都灭亡了;“雅各”表示在所有处于生活良善的人中间的教会,“含地”表示毁灭的教会。

在此处和圣言的别处,“以色列和雅各”都不是指以色列人和雅各的后裔,而是指所有里面有教会的人,无论过去和现在他们在哪里;正如在圣言中,“犹大”不是指犹太民族,而是指由那些处于对主之爱的人形成的教会(对此,参看AE 433节)。因为在以色列人或雅各的后裔当中没有教会,相反,教会只是被代表;因此,他们表示所有属于教会的人,不仅在圣言的预言中是这样,在圣言的历史中也是这样,如前所示。因此,“约瑟”和他的支派不是指约瑟和他的支派,而是在至高意义上表示属灵神性方面的主,因而在相对意义上表示主在天和地上的属灵国度,同样表示构成该国度的事物,这些事物就是教义的真理。

以西结书描述了主将要建立的一个新属灵教会,“新城,新殿和新地”表示该教会及其教义,故经上说:

这是你们按以色列十二支派分地为业的地界,约瑟必得两份。(以西结书47:13)

此处“约瑟”表示属灵教会,“份”表示结合,以及从这个支派传讲到其余的支派,从其余的支派传讲到这个支派;“以色列十二支派”表示这个教会的一切事物。

449a、“便雅悯支派中受印的有一万二千”表示那些在最低层或终端天堂的人与主的结合。这从“便雅悯”和以他命名的支派的代表清楚可知,“便雅悯”和以他命名的支派是指属世人中的属灵-属天之物,正如“约瑟”代表属灵人中的属灵-属天之物。属灵-属天之物是与良善结合的真理;因为就本身而言,真理是属灵的,良善是属天的;因此,“便雅悯”和他的支派表示属世人中真理与良善的结合,因而在此表示那些在最低层或终端天堂的人与主的结合;因为在最低层或终端天堂的,是那些处于来自属灵层和属天层的属世良善和真理的人。那些在最低层或终端天堂的人要么是属灵-属世的,要么是属天-属世的;在这层天堂,属灵-属世的人属于主的属灵国度,属天-属世的人属于主的属天国度;因此,属灵-属世的人与第二层天堂相通,在第二层天堂,所有人都是属灵的,而属天-属世的人与第三层天堂相通,在第三层天堂,所有人都是属天的,如前所述。

由此可见,在圣言中,作为弟兄的“约瑟”和“便雅悯”表示什么。由于“便雅悯”表示属世人中与良善结合的真理,因而表示在那些在最低层或终端天堂的人里面与良善结合的真理,所以他是雅各最后所生的,被雅各称为“右手之子”,因为在原文,便雅悯表示右手之子;他也出生在伯利恒,这个城表示属世人中与良善结合的真理。他出生在伯利恒(参看创世记35:16–19)。他之所以最后出生,是因为由与良善结合的真理构成的属世层是人里面教会的终端。人有三个生命层级在里面,即至内在层级,中间层级和终端层级;那些在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堂的人在至内在层级,那些在中间或第二层天堂的人在中间层级,那些在最低层或第一层天堂的人在终端层级。因此,那些在至内在层级的人被称为属天的,那些在中间层级的人被称为属灵的,那些在终端层级的人要么被称为属灵-属世的,要么被称为属天-属世的,“便雅悯”表示这些人在终端层级的结合。关于人和天使里面的这三个生命层级,可参看《天堂与地狱》(33, 34, 38, 39, 208, 209, 211, 435节)。这就是为何便雅悯是雅各最后所生的儿子。

他被称为“右手之子”,是因为“(儿)子”表示真理,“右手”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的能力;在灵界,属世人中来自良善的真理拥有一切能力。属灵人所拥有的一切能力也居于此处,因为有效的原因在属灵人中,而结果在属世人中,有效原因的一切能力都通过结果来表现,或说投入积极的运作。属灵人的一切能力都在属世人中,并通过属世人起作用(参看《属天的奥秘》,9836节)。因此,他被称为“便雅悯”,也就是“右手之子”。由于“伯利恒”具有相同的含义,即表示属世人中与良善结合的真理,所以大卫也出生在那里,还被膏立为王(撒母耳记上16:1–14; 17:12);因为大卫作为王,代表来自良善的真理方面的主,“王”也表示这真理(可参看AE 29, 31, 205节)。由于同样的原因,主出生在伯利恒(马太福音2:1, 5–6),因为祂生而为王,与良善结合的真理自出生时起就在祂里面,或说自祂出生时起,祂里面的真理就与良善结合。事实上,所有婴孩生来都是属世的,属世层首先打开,因为它离外在感官和世界是最近的;对所有人来说,这属世层不知道真理,并渴望或倾向于邪恶;唯独在主里面,属世层饥求良善,渴求真理。人里面的主导情感,也就是他的灵魂,来自父亲;对主来说,来自父亲的情感或灵魂是神性本身,也就是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

由于“便雅悯”和他的支派表示属世人中与良善结合的真理,所以:

他在迦南地拈阄所得之地,是在犹大子孙和约瑟子孙之间;耶路撒冷,就是那时耶布斯人所居之地,也作为产业归给了这个支派。(约书亚记18:11–28)

因此,便雅悯的子孙与后来占据那城的犹太人住在那里。便雅悯支派在约瑟的子孙当中拥有它的份,是因为该支派代表、因而表示良善与真理的结合;“犹大”表示教会的良善,“约瑟”表示教会的真理。耶路撒冷之所以归给这个支派,是因为“耶路撒冷”表示教义和敬拜方面的教会,教会的一切教义都是与良善结合的真理的教义,一切敬拜都照着教义通过属世人实现;因为如前所述,敬拜是来自属灵人中的有效原因的一个结果。

449b、由此明显看出以下经文中的“便雅悯”的含义。耶利米书:

若尊安息日为神圣,必有人从犹大城邑和耶路撒冷四围的各处,从便雅悯地、平原、大山,并南方而来,都带燔祭和祭物,素祭和乳香。(耶利米书17:26)

为了尊安息日为神圣而做这些事,是因为“安息日”表示主里面神性与神性人身的合一,在相对意义上表示祂的神性人身与天堂并教会的结合,一般表示良善与真理的结合(参看《属天的奥秘》,8495, 8510, 10356, 10367, 10370, 10374, 10668, 10730节)。“犹大的城邑,耶路撒冷四围的各处和便雅悯地”表示属世人中与良善结合的真理;“犹大的城邑”表示良善的真理;“耶路撒冷四围的各处”表示属世人中教义的真理,“便雅悯地”表示它们的结合;因为“城”表示真理,“犹大”表示教会的良善,“耶路撒冷”表示真理的教义,“四围的各处”表示诸如在周围或下面的那类事物,也就是属世人中的真理和良善,“便雅悯地”表示属世人中这些事物的结合方面的教会。“从平原、大山,并南方”表示属世人中来自一个属天源头和一个属灵源头的良善和真理;“平原”表示属世人中的良善和真理,因为那些在最低层或终端天堂,被称为属天-属世和属灵-属世的人住在平原,或低的陆地,也就是大山和小山下面,如前所述;“大山”表示那些处于属天良善的人,“南方”表示那些处于属灵良善,由此处于真理之光的人。“带燔祭和祭物,素祭和乳香”表示出于属世人中的属天良善和属灵良善的敬拜;“燔祭”表示出于属天良善的敬拜,“祭物”表示出于属灵良善的敬拜,“素祭和乳香”表示属世人中的良善和良善之真理。这就是这些话的含义。否则,经上为何说“若尊安息日为神圣,必有人从犹大城邑和耶路撒冷四围的各处,从便雅悯地、平原、大山,并南方而来”,而不说从整个迦南地而来呢?

由于所有这些细节都表示诸如属于天堂和教会的那类事物,所以在耶利米书别的地方,

经上也提到类似的事:

在大山的城邑、平原的城邑、南方的城邑、便雅悯地、耶路撒冷四围的各处和犹大的城邑,必再有羊群从数点它们的人手下经过。(耶利米书33:13)

又:

在便雅悯地、耶路撒冷四围的各处、犹大的城邑、大山的城邑、平原的城邑,并南方的城邑,人必用银子买田地,在契上画押,请见证人作证,因为我必使他们被掳的人归回。(耶利米书32:44)

在这些经文中,“便雅悯地、耶路撒冷四围的各处、犹大、大山、平原和南方的城邑”与前面具有相同的含义;因此,“便雅悯”表示属世人中真理与良善的结合,相应地表示在那些在最低层或终端天堂的人中间真理与良善的结合。

又:

便雅悯人哪,你们从耶路撒冷中间聚集,吹角,在葡萄园的房屋上点火,因为有灾祸与大毁灭从北方张望。(耶利米书6:1)

此处在灵义上论述的主题是,教会在真理和良善方面的毁灭,因为它反对锡安和耶路撒冷,而“锡安”表示教会的良善,“耶路撒冷”表示教会的真理。由于“便雅悯人”表示良善与真理的结合,所以他们被吩咐要从“从耶路撒冷中间聚集,吹角,在葡萄园的房屋上点火”;“吹角”表示从来自良善的真理与这个教会争战;“葡萄园的房屋”表示这个教会本身,在它上面“点火”表示邪恶的爱对它的毁灭;灾祸张望所从的“北方”表示邪恶之虚假,“大毁灭”表示对良善和真理的驱散。

诗篇:

领约瑟如领羊群的以色列的牧者啊,求你侧耳;坐在基路伯上的啊,求你发出光来。在以法莲、便雅悯和玛拿西面前,激发你的大能,来救我们。(诗篇80:1–2)

“以法莲、便雅悯和玛拿西”不是指以法莲、便雅悯和玛拿西,而是指那些处于属世真理和良善的人,他们里面有这些的结合。可参看前文(AE 440b节),那里解释了这段经文。

又:

你们当在各会中祝福神,就是从以色列泉源而来的主。在那里有统管他们的小便雅悯,有犹大的首领、西布伦的首领和拿弗他利的首领。(诗篇68:26–27)

此处所指的,不是便雅悯,犹大、西布伦和拿弗他利的首领,而是指那些属于教会、由这些支派来表示的事物;“小便雅悯”在此表示属世人的纯真;属世人的纯真就在于其中良善与真理的结合。前面(AE 439节)也解释了这段经文。

在摩西对以色列的儿子的祝福中:

关于便雅悯,他说,耶和华所爱的,必在耶和华身边安然居住。耶和华终日遮蔽他,他也必住在祂两肩之间。(申命记33:12)

“便雅悯”在此表示在属世的终端意义上的圣言;因为摩西所宣告的这个祝福描述了圣言,每个支派都表示它的某种事物或本质。由于属世的圣言的终端意义拥有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在里面,如多处所说明的,所以便雅悯被称为“耶和华所爱的”,经上说他“必在耶和华身边安然居住;耶和华终日遮蔽他,他也必住在祂两肩之间”,“住在两肩之间”表示住在安全和能力中。

《属天的奥秘》(6439–6444)已经解释了在父亲以色列对他儿子的预言(创世记49:27)中,“便雅悯”的含义。在这个预言中,便雅悯是最后论述的儿子,因为他表示教会和天堂的终端;这个终端是属世层,其中真理与良善结合。

由于这就是“便雅悯”的含义,所以以法莲、玛拿西和便雅悯支派在会幕周围的旷野,在西边扎营(民数记2:18–24);这三个支派表示所有处于属世真理和良善,以及这些的结合之人,“以法莲”表示属世人中的真理,“玛拿西”表示属世人中的良善,如前所示,“便雅悯”表示这些的结合。这些支派在西边扎营,是因为在天堂,那些处于良善的模糊和真理的模糊之人,因而那些处于属世良善和真理的人住在西方和北方;而那些处于良善和真理的清晰之人住在东方和南方(对此,参看《天堂与地狱》,141–153节)。

由此可见,在圣言中,“便雅悯”表示什么,即表示属世人中良善与真理的结合,以及它通过良善与属灵人的结合;因为系属世人中的良善的一切良善都是从属灵人,也就是通过属灵人从主流入的。没有这种流注,良善就不存在于属世人中。因此,“便雅悯”也表示属灵人与属世人的结合,“约瑟”表示属天人与属灵人的结合。

450、在这十二个支派当中,经上说其中每个支派受印的有一万二千,没有提到但支派,取而代之的是玛拿西支派。之所以没有提到但支派,是因为这个支派代表并表示本章接下来所论述的那些人,约翰如此描述他们:

这些事以后,我观看,见有一大群人,没有人能数得过来,是从各民族、各支派、各人民、各舌头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袍,手拿棕榈枝。(启示录7:9)

这些人是那些未处于天堂和教会的真正真理,但照其宗教的教义而处于生活良善的人;这些教义大部分不是纯正真理,而是虚假,但被主当作真理来接受,因为他们处于生活的良善,因此他们宗教的虚假没有沾染邪恶,而是倾向于良善。他们之所以代替但支派,是因为但支派是最后一个支派,因而表示主国度中的终端,那些照其没有纯正真理在里面的宗教而处于生活和信仰的良善之人就在终端中。关于但支派,可参看《属天的奥秘》(1710, 3920, 3923, 6396, 10335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