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录7:11, 12
461、启7:11, 12.众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在宝座前伏面敬拜神,说,阿们:祝福、荣耀、智慧、感谢、尊贵、权能(通译:能力)、力量都归与我们的神,直到时代的时代;阿们。
“众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表示主与整个天堂的结合(462节);“在宝座前伏面敬拜神”表示出于一颗谦卑的心感谢这么多人得救了(463节)。
“说,阿们”表示来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方面的主(464节);“祝福、荣耀、智慧”表示这些来自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465节);“感谢、尊贵”表示这些来自从主发出的神性良善(466节);“权能(通译:能力)、力量”表示通过神性真理来自神性良善的全能(467节);“都归与我们的神,直到时代的时代”表示永恒之主(468节);“阿们”表示来自神性的确认(469节)。
462、启7:11.“众天使都站在宝座和众长老并四活物的周围”表示主与整个天堂的结合。这从“站在宝座周围”、“天使、长老并四活物”的含义清楚可知:“站在宝座周围”是指与主的结合,因为“坐在宝座上的和羔羊”只表示主,如刚才所述(AE 460节),“站在周围”表示结合;因为在灵界,那些有结合在里面的人看上去是在场的,而那些没有结合在里面的人看上去是缺席的。“天使、长老并四活物”是指那些在三层天堂的人,因而是指那些在整个天堂的人:“天使”表示那些在第一层或最低层天堂的人,“长老”表示那些在第二层或中间天堂的人,“四活物”表示那些在第三层或至内层天堂的人。在广泛意义上,“二十四位长老”和“四活物”表示高层天堂,在具体意义上,“长老”表示那些在第二层或中间天堂的人,“四活物”表示那些在第三层或至内层天堂的人(可参看AE 313a, 322, 362节)。由此可知,“天使”在此表示低层天堂。诚然,所有在天堂的人都被称为天使,但那些在高层天堂的人因处于比其余的人更大的聪明和智慧,故在此被称为“长老”,并由“四活物”来表示,所以他们最近地或直接站在宝座周围,如约翰所看到的。要知道,约翰看见大量天使,同时看见“二十四位长老”和“基路伯或四活物”,并没有看见所有在天堂里的人,也就是说,没有看见整个天堂。因为这是一个预言性的异象,这异象是这一种的:所看到的事物都具有意义。因此,此处所看到的这少数人表示整个天堂,如“二十四位长老”表示第二层或中间天堂,“四活物”表示第三层或至内层天堂。
463、“在宝座前伏面敬拜神”表示出于一颗谦卑的心感谢这么多人被主拯救。这从“伏面敬拜”的含义清楚可知,“伏面敬拜”在此是指出于一颗谦卑的心给予感谢。“伏面”表示内心的谦卑,因为“伏面”对应于这种谦卑;身体的一切动作都如此对应于心智的情感,以至于两者通过对应构成一体;因此,敬拜时“在神面前伏面”通过对应与内心的谦卑构成一体。敬拜时伏面也由此在古人当中成为一种习俗或庄严的仪式,并且仍在许多民族当中延续;而在如今的基督教界,习俗只是屈膝下跪。“敬拜”在此表示感谢这么多人得救了,这一点从上下文明显看出来;因为此处论述的主题是那些照其宗教信仰活在良善中的人的拯救,尽管他们没有纯正真理。整个天堂由此献上的感谢随即到来。经上说他们“伏面敬拜神”;“伏面”彰显了出于爱之良善的内心谦卑,或说是出于爱之良善的内心谦卑的一个见证,而“敬拜神”彰显了通过真理来自这良善的内心谦卑,或说是通过真理来自这良善的内心谦卑的一个见证。
464、启7:12.“说,阿们”表示来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方面的主。这从“阿们”的含义清楚可知,“阿们”是指真理。由于主是真理本身,如祂自己在约翰福音(14:6)中所教导的,所以“阿们”在至高意义上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此,这就是“阿们”的含义,因为它是由三层天堂的天使向主说的。此处在开始和最后所说的“阿们”表示来自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方面的主,这“阿们”在最初事物或初始和终端中,或说,主自己就是首先的和末后的;因为与神性良善合一的神性真理就是在众天堂里的主,这神性真理是天堂的一切事物所来自的发出神性,和天堂本身(可参看《天堂与地狱》,13, 126–140, 275节)。在最初事物或初始和终端中表示在一切事物中(可参看AE 41, 417节;《属天的奥秘》,10044, 10329, 10335节);“阿们”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参看AE 228节)。
465、“祝福、荣耀、智慧”表示这些来自从在三层天堂里的主发出的神性真理。这从“祝福”、“荣耀”和“智慧”的含义清楚可知:“祝福”是指对神性真理的接受和来自它的结实,幸福和永生由此而来;这就是圣言中“祝福或赐福”的含义(参看AE 340节)。“荣耀”是指对内层事物中的神性真理的接受(参看AE 34, 288, 345节);“智慧”是指对至内层事物中的神性真理的接受,因为智慧由此而来。经上提到这三者,即“祝福、荣耀、智慧”,是因为这些话是三层天堂的天使说的(参看AE 462节);最低层或第一层天堂对神性真理的接受被称为“祝福”,中间或第二层天堂对神性真理的接受被称为“荣耀”,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堂对神性真理的接受被称为“智慧”。说“祝福、荣耀、智慧都归与神,直到时代的时代”表示在众天堂,这些来自祂,因为当“祝福、荣耀、智慧”与那些在众天堂里的人同在时,经上就说它们“归与神”;神性祝福、神性荣耀和神性智慧与他们同在。主也在约翰福音中清楚教导了这一点:
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成为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5:8)
同一福音书:
父啊,我的一切都是你的,你的一切也都是我的,并且我因他们得了荣耀。(约翰福音17:10)
这与前面所说的话相似,即“愿救恩归与神”(参看AE 460节)。因此,说“神当受祝福”、“祝福归与神”,以及“荣耀和智慧归与神”对古人来说是一种宗教习俗;他们说这些话的意思不是说,祝福、荣耀和智慧要归与祂,因为一切祝福、荣耀和智慧都来自祂;他们的意思是说,这些从祂那里与所有人同在。他们以这种方式说话,是为了让他们将他们所接受的一切都只归与神,丝毫不归与自己,也为了让他们从神性如此说话,而不是从自己说话。
466、“感谢、尊贵”表示这些来自从在三层天堂里的主发出的神性良善。这从以下考虑清楚可知:正如“祝福、荣耀、智慧”论及对神性真理的接受,“感谢、尊贵”论及对神性良善的接受。因为有两样事物从主发出,天上和地上的一切事物都来自这两样事物,即神性真理和神性良善。神性真理是与天使和世人同在的一切智慧和聪明的源头,神性良善是与他们同在的一切仁和爱的源头。这两者合一从主发出,以至于在它们的真正起源上为一;但在接受它们的天使和世人那里,它们为二,因为天使和世人有两种生命容器,被称为理解力和意愿。理解力是神性真理的容器,意愿是神性良善的容器,或也可说,理解力是来自主的智慧的容器,意愿是来自主的爱的容器。不过,这两者,即神性真理和神性良善,因而理解力和意愿在天使和世人那里在何等程度上为一,他们就在何等程度上处于与主的结合;但这些在何等程度上不为一,天使和世人就在何等程度上不处于结合。
由于圣言被赐给世人,是为了可以通过它而有主与天使并世人的结合,所以在圣言的每个部分,真理与良善结合,良善与真理结合。事实上,圣言,尤其先知书都使用两种表达方式,其中一种与神性真理有关,一种与神性良善有关。但只有天上的天使和地上那些获准看见灵义的人才能看见圣言中的这种结合。因为有些词语与真理有关,有些词语与良善有关;因此,在几乎具有相同含义的两种表达方式出现的地方,一种表示那些属于真理的事物,另一种则表示那些属于良善的事物。圣言有这种合一在里面,因为圣言是神性,与神性良善合一的神性真理从神性发出。圣言中的良善与真理的这种合一或这种婚姻,迄今为止在地上不为人知(参看AE 238, 288节;《属天的奥秘》,683, 793, 801, 2516, 2712, 3004, 3005, 3009, 4158, 5138, 5194, 5502, 6343, 7022, 7945, 8339, 9263, 9314节)。说这些事是为了让人们知道,“祝福、荣耀、智慧”论及来自神性的真理,如前所示(AE 465节);“感谢、尊贵”论及来自神性的良善。在圣言中,“荣耀”论及真理,“尊贵”论及良善,这一点可参看前文(AE 288, 345节),那里从圣言中的各种经文给出了证明。“感谢”在此也论及良善,因为前面提到“祝福”,祝福是由口通过真理来表达的,而感谢则出于良善来自内心。
467、“权能、力量”表示通过神性真理来自神性良善的全能。这从“权能、力量”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主时,“权能、力量”是指全能,但“权能”(power,或译为能力、权柄等)论及神性真理,“力量”论及神性良善;因此,“权能、力量”这两者表示通过神性真理来自神性良善的全能。“权能”(power,或译为能力、权柄等)当论及主时,表示全能(AE 338节);真理从良善拥有一切能力或权能,或良善通过真理拥有一切能力或权能,主通过神性真理从神性良善拥有全能(也可参看AE 209, 333节;《天堂与地狱》,228–233节)。经上提到“权能”和“力量”这两者,是因为圣言的每个细节都有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在里面;否则,只提其中一个就足够了;这也适用于其它许多经文。
468、“都归与我们的神,直到时代的时代”表示归于永恒之主;因为“我们的神”表示“坐在宝座上的和羔羊”,这两者只表示主;“坐在宝座上的”表示神性良善方面的主,“羔羊”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如前所示(AE 460节);“直到时代的时代”当论及主时,表示永恒。经上之所以用“直到时代的时代”这种表达方式,而不用“直到永恒”,是因为“时代的时代”是属世的,而“永恒”是属灵的,圣言的字义是属世的,而内义是属灵的,后者就包含在前者里面。圣言的其它地方也有类似的区分。因此,在但以理书:
有权柄、荣耀和国度赐给人子;祂的权柄是一个时代的权柄,是不能废去的。(但以理书7:14)
以赛亚书:
你们当倚靠耶,耶和华,就是历代的磐石。(以赛亚书26:4)
同一先知书:
以色列蒙耶和华拯救,得历代的救恩;他们必不蒙羞,直到永远的时代。(以赛亚书45:17)
又:
惟有我的救恩存到一个时代,我的公义也不废掉。惟有我的公义存到一个时代,我的救恩直到代代。(以赛亚书51:6, 8)
诗篇:
在诸山生出,地与世界形成之前,从时代到时代,你就是神。(诗篇90:2)
又:
耶和华的怜悯临到敬畏祂的人,从时代到时代。(诗篇103:17)
启示录:
但愿权能归给祂,直到时代的时代。看哪,我是活着的,直到时代的时代。(启示录1:6, 18)
又:
愿祝福,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时代的时代;他们敬拜那活到时代的时代的。(启示录5:13–14)
又:
指着那活到时代的时代,创造天的起誓。(启示录10:6)
又:
世上的国成了我们主和主基督的;祂要作王,直到时代的时代。(启示录11:15)
以及其它许多经文。此外,在圣言中,“时代”表示自古以来的时间,以及直到结束的时间;它与世界具有相同的含义;不过,我们将在别处论述“时代”的这些含义。
469、“阿们”表示来自神性的确认。这从“阿们”的含义清楚可知,“阿们”表示真理,由此表示来自主的神性真理(参看AE 464节),但在此表示来自神性的确认,因为它形成天使敬拜的结尾。来自神性的确认表示这就是神性真理,因而情况就是这样。当有人发自内心讲述神性真理时,主就确认它;确认不可能来自其它任何源头;这就是祷告结束时“阿们”的含义。“阿们”表示来自神性的确认(可参看AE 34节)。
启示录7:13–17
470、启7:13–17.长老中有一位回答我说,这些穿白袍的是谁?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我对他说,主,你知道。他向我说,这些人是从大苦难中出来的,他们曾用羔羊的血洗他们的袍子,使他们的袍子变得洁白。所以,他们在神宝座前,昼夜在祂殿中侍奉祂;坐宝座的要住在他们上面。他们必不再饿,也不再渴;太阳和任何炎热必不临到他们身上。因为宝座中间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的水泉;神必从他们眼上擦去一切眼泪。
“长老中有一位回答我说”表示由主那里从天堂而出的流注和由此而来的感知(471节);“这些穿白袍的是谁?他们是从哪里来的”表示关于那些现在处于真理和主的保护之人,他们现在是何品质,过去是何品质(472节)。
“我对他说,主,你知道”表示唯独主知道这一点(473节);“他向我说,这些人是从大苦难中出来的”表示告知,他们是那些曾处于试探的人(474节);“他们曾洗他们的袍子”表示通过试探移走虚假(475节);“用羔羊的血使他们的袍子变得洁白”表示来自主的神性真理的植入(476节)。
“所以,他们在神宝座前”表示因此,他们与主结合(477节);“昼夜在祂殿中侍奉祂”表示他们在天上不断持守在真理中(478节);“坐宝座的要住在他们上面”表示神性良善进入他们所拥有的真理的流注(479节)。
“他们必不再饿,也不再渴”表示良善与真理,并由此而来的幸福必不让他们失望(480节);“太阳和任何炎热必不临到他们身上”表示源于欲望的邪恶和虚假必不临到他们,或说他们里面必没有源于欲望的邪恶和虚假(481节)。
“因为宝座中间的羔羊必牧养他们”表示主将从天堂教导他们(482节);“领他们到生命的水泉”表示以神性真理(483节);“神必从他们眼上擦去一切眼泪”表示虚假通过试探被移走后,来自对真理的情感的一种祝福状态(484节)。
471、启7:13.“长老中有一位回答我说”表示由主那里从天堂而出的流注和由此而来的感知。这从“回答说”和“长老”的含义清楚可知,“回答说”当论及表示主所在的天堂的“长老”时,是指流注和感知:“回答”表示流注,“说”表示感知;“长老”是指那些在第二层或中间天堂的人,那些处于聪明的人就在那里,答复是通过他们给出的(对此,参看AE 462节)。由于一切流注都只来自主,尽管经由天使而来,所以这句话表示由主那里从天堂而出的流注和感知。这句话具有这种含义,显得很奇怪;但天堂不以其它方式理解这句话。之所以显得奇怪,是因为这话可以说是历史陈述,历史事物比纯预言事物更隐藏着灵义;圣言的一切历史部分也都包含灵义,并且比预言历史更是如此,预言历史是由先知在灵的异象中时,所看见的事物和对他们所说的话构成的;因为所有这些事物都具有代表性和意义。例如约翰所看见的“二十四位长老”和“四活物”就是预言历史,代表并表示高层天堂的天使,如前所示。由此可知,向他说话的长老中的“一位”同样具有意义,因为它表示由主那里从天堂而出的流注和感知。
“他回答”在此并非表示普遍意义上的回答,这可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它是在没有提问时说的,回答意味着一个问题;因此,它在此与关于那些看上去穿白袍的人的思维有关。此外,“回答或应允、答复”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圣言中,当论及主时,它表示流注、启发、感知和告知,以及怜悯和帮助;如在以下经文中,以赛亚书:
在我美意的时候,我应允了你,在拯救的日子,我帮助了你。(以赛亚书49:8)
诗篇:
耶和华啊,求你拯救我;在我们呼求的日子,愿王应允我们。(诗篇20:9)
又:
我公义的神啊,我呼求的时候,求你应允我!(诗篇4:1).
又:
耶和华我的神啊,求你看顾、应允我。(诗篇13:3)
又:
神啊,我求告你,因为你必应允我。(诗篇17:6)
又:
我曾寻求耶和华,祂就应允我。(诗篇34:4)
又:
他求告我,我就应允他。(诗篇91:15)
又:
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祂就应允我。(诗篇120:1,以及在别处)
在这些和其它经文中,“应允或回答、答复”并非表示回答,而是表示流入思维,给予感知,也表示出于怜悯给予帮助。由此可知,“回答或应允、答复”当来自主时,表示来自流注的感知。值得注意的是,凡从主进入感知之物,都被称为流注。
472、“这些穿白袍的是谁?他们是从哪里来的”表示关于那些现在处于真理和主的保护之人,他们现在是何品质,过去是何品质。这从“穿白袍的”、“这些是谁?他们是从哪里来的”含义清楚可知:“穿白袍的”是指那些现在处于真理和主的保护之人(对此,参看395a, 457节);“这些人是谁?他们是从哪里来的”是指他们现在是何品质,过去是何品质。“他们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表示他们现在是何品质,过去是何品质,因为在灵界,天使当看见并遇到其他人时,从不问他们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而是调查他们是何品质;因此,这就是这些话所表示的属灵观念,或说这些话的属灵含义。天使只调查他们所看见之人的品质,因为在灵界,所有人都照着他们情感的品质而拥有住所,还因为问“他们是谁”涉及人,问“他们从哪里来”涉及地方;而天使的属灵思维和由此而来的属灵言语没有人和地方的概念在里面,取而代之的是在品质方面事物和状态的观念;因此,在那里,每个人都因他的品质而得名。天使从人和地方抽象出来思考,他们的智慧由此而来(参看AE 99, 100, 270, 325a节)。由此可见,“他们是谁?是从哪里来的”在灵义上表示他们现在是何品质,过去是何品质;下文也描述了他们的品质。
473、启7:14.“我对他说,主,你知道”表示唯独主知道这一点。这从前面所说的(AE 471节)清楚可知,即:那回答的“长老中的一位”(现在“主,你知道”这话就是对他说的)表示由主那里从天堂而出;因为在圣言中,凡天使对人所说的话,都不是天使说的,而是主通过他们说的;因此,在圣言的各个地方,说话的天使都被称为耶和华。由于这个原因,圣言,甚至在它由天使来说的地方,都是神性;因为没有一个人,甚至没有一位天使能凭自己说出诸如包含在圣言中的那类神性事物,事实上说出任何本身为神性的真理;唯独主能通过天使如此行。这清楚表明,“主,你知道”表示唯独主知道它。
474、“他向我说,这些人是从大苦难中出来的”表示告知,他们是那些曾处于试探的人。这从“他向我说”和“大苦难”的含义清楚可知:“他向我说”是指告知;“大苦难或大痛苦”是指试探(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此处首先要说一说这里所论述的那些因无知而处于虚假的人在灵界所经历的试探。在灵界,只有那些在世上照其宗教过着良善生活的人才经历试探,他们的宗教里面有他们所信的教义虚假;因为通过试探,虚假得以摆脱,真理得以植入,他们由此为天堂做好准备;所有要进入天堂的人都必须处于真理;因此,只要他们处于虚假,就不能进入天堂。原因在于,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构成天堂,并构成那里天使的生命;因此,由于虚假是真理的对立面,对立双方进行摧毁,所以这些虚假必须首先被移走,并且只能通过试探被移走。试探就发挥这种功用,这一点可见于《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187–201 节),那里论述了试探。这些人之所以在肉身生活结束后,在灵界被引入试探,是因为他们在世时由于他们那占据主导地位的宗教虚假而不能受试探。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被引入试探的人都得救了;而处于来自邪恶的虚假的恶人不受试探,因为真理不能被植入他们;他们生活的邪恶造成阻碍;相反,真理从他们身上被夺走,他们由此留在纯粹的虚假中,然后照着这虚假所源于的邪恶的品质而深深坠入地狱。总之,那些即将上天堂的人在虚假方面被荒废,而那些即将下地狱的人在真理方面被荒废;也就是说,虚假从那些即将上天堂的人身上被除去,真理从那些即将下地狱的人身上被夺走。事实上,没有人能带着虚假进天堂,也没有人能带着真理进地狱,因为来自良善的真理构成天堂,来自邪恶的虚假构成地狱。圣言中的许多经文,尤其诗篇论述了那些虚假要被移走的人所经历的试探,这些试探被称为“苦难”、“痛苦”和“荒废”;不过,无需在此引用这些经文,因为没有它们也能知道,苦难和痛苦当论及良善时,在灵义上表示试探。
475a、“他们曾洗他们的袍子”表示通过试探移走虚假。这从“洗”和“袍子”的含义清楚可知:“洗”是指从虚假和邪恶中洁净,因而移走它们;因为与世人、灵人和天使同在的邪恶和虚假不是被除去,而是被移走,当它们被移走时,表面上看,它们被除去了(对此,参看《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166, 170节);因此,“洗”表示移走虚假,从而洁净。“袍子”是指总体上进行保护的真理(对此,参看AE 395节);但此处“袍子”在被清洗并变得洁白之前,表示他们尚未从中洁净的虚假,因为在灵界,那些因无知而处于虚假的人一开始穿着各种颜色的深色衣服,当处于试探时,就穿着脏衣服;但当他们从试探中出来时,则穿着白袍,这白袍照着他们从虚假中洁净的状态而闪闪发光。在来世,每个人都照着他所拥有的真理和虚假穿衣;这就是为何“衣服”表示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参看AE 195, 271节)。由此明显可知,“他们曾洗他们的袍子,使它们变得洁白”表示什么。
古时候,当教会的一切外在都代表并表示属灵和属天事物时,洗是习俗,它们代表从虚假和邪恶中洁净。“洗”具有这种含义,是因为水表示真理,而肮脏表示虚假和邪恶,从虚假和邪恶中的一切洁净都通过真理实现;“水”表示真理(参看AE 71节)。这就是为何按着吩咐,洗在以色列人中间被设立;因为一个代表性教会在他们当中建立,属于该教会的一切事物都表示属灵事物,“洗”表示从虚假和邪恶中洁净,因而表示重生。为此,一个铜盆被放在会幕门口(出埃及记30:18–20);又有铜盆被放在殿外,一个被称为铜海的大盆,十个小盆(列王纪上7:23–39)。
由于“洗”的这种含义,当亚伦和他儿子供祭司职分时,摩西被吩咐在会幕门口用水洗他们,从而使他们分别为圣(出埃及记29:4; 40:12; 利未记8:6);因为祭司代表神性良善方面的主,正如王代表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此,祭司也代表纯净无瑕的神性神圣。亚伦和他儿子通过被摩西洗而获得这种代表;因此,经上说他们要这样成圣,尽管他们自己并没有通过洗而获得任何神圣。
因此,经上还吩咐在进会幕,走近祭坛事奉之前,亚伦和他儿子要洗他们的手和脚;还说他们这样做,就免得死亡;这要给他们作一个时代的律例(出埃及记30:18–21; 40:30–31);以及亚伦在穿上事奉的衣服之前,要洗身(利未记16:4, 24)。“洗手和脚”表示属世人的洁净,“洗身”表示属灵人的洁净。因此,经上还吩咐,要用除罪水弹在利未人身上,又叫剃头刀刮他们全身,从而使他们成圣,并且他们要洗衣服(民数记8:6–7)。向利未人如此行,是因为他们在亚伦和他儿子手下在教会的外在事物上进行事奉;弹除罪水,剃全身的毛发和洗衣服代表教会外在事物的洁净。
此外,所有因摸了不洁之物而变得不洁的人也洗自己和他们的衣服,经上说他们由此变得洁净,如那些吃了不洁之兽的尸体,或被撕裂之物的人(利未记17:15–16),一个摸了患漏症之人的床,或坐了他所坐的器皿,或摸了他身体的人(利未记15:4–12)。经上还吩咐,长大麻风的人洁净之后要洗衣服,剃去毛发,用水洗澡(利未记14:8–9);事实上,诸如因接触了不洁净的东西而变得不洁的那类器皿要过水(利未记11:32);此外还有其它条例。人若以为那些洗身,或手和脚,或衣服的人由此就洁净和成圣了,也就是从他们的罪中洁净了,就大错特错了。罪不是像脏东西用水或通过水被洗去那样被洗去或移走,而是通过真理和照之的生活被洗去,也就是被移走,洗只代表这一点;因为“水”表示真理,当照真理生活时,真理就使人洁净。
这些外在事物对从邪恶和虚假中洁净出来毫无贡献,主在马太福音清楚教导了这一点: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里面却盛满了勒索和放荡。你这瞎眼的法利赛人,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马太福音23:25–26)
当犹太人和法利赛人指责祂的门徒吃饭前不洗手时,主给出了类似教导,因为祂教导:这不会玷污人,或说使他变得不洁,玷污他的,是从心里发出的一切邪恶(马太福音15:1–2, 19–20; 马可福音7:1–23; 路加福音11:38–39)。由此可见,犹太人从来没有因他们洗濯而成圣,并从他们的属灵污秽,也就是从心里发出的邪恶中洁净,因为这些邪恶居于里面,在世上与附着在身体上的污秽毫无关系。经上说:“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因为人的外面或外层无法先于里面或内层被洁净,因为外层通过内层被洁净,或说外面通过里面被洁净。“杯盘”表示接受真理和良善的人的内层和外层,因为杯是盛酒的,盘是盛食物的,而“酒”表示真理,“食物”与“饼”具有相同的含义,即表示良善,这清楚表明,“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在灵义上表示什么。
主在此处所说的,与祂洗门徒的脚具有相同的含义;对此,主在约翰福音如此对彼得说:
凡洗过澡的人,只需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约翰福音13:10)
“凡洗过澡的人”表示一个从内在洁净的人,或内在洁净;“只需把脚一洗”表示然后他必须从外在洁净,因为“脚”表示外在人或属世人(参看AE 69节)。关于这个奥秘或内层真理,详情可参看《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179, 181节);也可参看《属天的奥秘》,那里说明了以下主题,即:每个人,无论内在或属灵的,还是外在或属世的,都必须洁净,好叫一个人可以洁净,外在必须通过内在洁净(AC 3868, 3870, 3872, 3876, 3877, 3882节)。内在人先于外在人洁净,因为内在人处于天堂之光,外在人处于世界之光(AC 3321, 3325, 3469, 3493, 4353, 8746, 9325节)。主通过内在人或属灵人洁净外在人或属世人(AC 3286, 3288, 3321节)。一个人不会洁净,直到外在人或属世人也洁净了(AC 8742–8747, 9043, 9046, 9061, 9325, 9334节)。如果属世人不洁净,那么属灵人就会关闭(AC 6299节);它或他在信与爱之真理与良善方面仿佛是瞎眼的(AC 3493, 3969节)。内在人通过认识、理解和思考圣言的真理而洁净,外在人则通过意愿并实行它们而洁净。这清楚表明,当如何理解主对彼得说的话,即“凡洗过澡的人,只需把脚一洗”,同样表明当如何理解主对法利赛人说的话,即:“先洗净杯盘的里面,好叫外面也干净了。”
主的这些话也表示内在人通过信之真理被洁净,外在人则通过照之的生活被洁净:
人若不是从水和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约翰福音3:5)
“水”表示信之真理,“灵”表示照之的生活。
475b、由此可见,在以下经文中,“洗”表示什么。以西结书:
我用水洗你,洗净你身上的血,又用油抹你。(以西结书16:9)
这句话论及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表示教会;“我用水洗你,洗净你身上的血”表示教会从虚假和邪恶中洁净,“用水洗”表示通过真理洁净教会,“洗净血”表示从邪恶和虚假中洁净。“我用油抹你”表示使教会充满爱之良善,“油”表示爱之良善。
以赛亚书:
当主以审判的灵和洁净的灵,将锡安女子的污秽洗去,又将耶路撒冷的血从它中间洗净时。(以赛亚书4:4)
“将锡安女子的污秽洗去”表示把那些属于属天教会之人的情感从自我之爱的邪恶中洁净出来,“女子或女儿”表示情感,“锡安”表示处于对主之爱,因而被称为一个属天教会的教会;“将耶路撒冷的血洗净”表示把这些情感从邪恶之虚假中洁净出来,“血”表示邪恶之虚假;“以审判的灵和洁净的灵”表示通过对真理的理解和对真理的情感,“灵”表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审判的灵”表示由此而来的对真理的理解,“洁净的灵”表示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因为这就是那去洁净的。
约伯记:
我若用雪水洗自己,用碱洁净我的手,你还要把我扔在坑里,连我自己的衣服都憎恶我。(约伯记9:30–31)
这些话的意思是,如果有人试图凭自己的努力洁净自己,尽管是通过纯正或看似纯正的真理和良善来洁净,仍会把自己引入虚假;“洗自己”表示洁净自己;“雪水”表示纯正或看似纯正的真理;“碱或肥皂”表示它们(这些水)所来自的良善,“坑”表示虚假。“连我自己的衣服都憎恶我”表示被歪曲的真理由此而来;“衣服”表示真理,当它们被歪曲时,经上就说它们“憎恶一个人”,当人出于自我聪明来推测或思考并得出结论时,情况就是这样。
摩西五经:
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在葡萄血中洗了袍褂。(创世记49:11)
这句话论及犹大,犹大在此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在葡萄血中洗了袍褂”表示当主在世时,祂在祂的人身中完全洁净了这神性真理,“衣服”和“袍褂”表示祂的人身,“酒”和“葡萄血”表示神性真理。对这些话的解释,可参看《属天的奥秘》(6377, 6378节)。
“洗”表示从虚假和邪恶中洁净,这一点清楚可见于以赛亚书:
你们要洗濯、自洁,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要止住作恶。(以赛亚书1:16)
由于“洗”表示除去虚假和邪恶,所以经上补充说:“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要止住作恶。”
耶利米书:
耶路撒冷啊,你当洗去心中的恶,使你可以得救。罪孽的想法在你中间要存到几时呢?(耶利米书4:14)
这些话具有相同的含义。诗篇:
求你将我的罪孽洗除净尽,并洁除我的罪。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我就干净;求你洗涤我,我就比雪更白。(诗篇51:2, 7)
此处“洗”明显表示从虚假和邪恶中洁净,因为经上说“求你将我的罪孽洗除净尽,并洁除我的罪”,然后又说“求你洗涤我,我就比雪更白”;“洗净罪孽”表示从虚假中洁净,“洁除罪”表示从邪恶中洁净,因为“罪孽”论及虚假,“罪”论及邪恶。由于除罪水是用牛膝草来制备的,所以经上说:“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我就干净。”
耶利米书:
你虽用碱、多用肥皂洗濯,你的罪孽仍在我面前显出斑渍。(耶利米书2:22)
此处也很明显,洗仅代表、因而表示属灵的洗,也就是从虚假和邪恶中洁净,因为经上补充说:“你虽用碱、多用肥皂洗濯,你的罪孽仍在我面前显出斑渍。”
在诗篇也是如此:
我徒然洁净了我的心,徒然洗手表明清白。我终日遭灾难,受惩治直到早晨。(诗篇73:13–14)
“洗手表明清白”表示证明一个人是清白的,洁除了邪恶和虚假;因为洗手也是清白无辜的见证;这可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彼拉多洗手说,对这义人的血,我是无辜的(马太福音27:24)。
由于“洗”表示从虚假和邪恶中洁净,而“瞎子”表示那些看不见真理,因而处于虚假的人,所以:
主用唾沫和泥抹在瞎子的眼睛上,叫他往西罗亚池子里去洗,他一洗,回来就看见了。(约翰福音9:6–7, 11, 15)
“瞎子”在此代表那些不能看见任何真理的人,因为他们是感官的,只看见那些出现在外在感官面前的事物,他们由此吸收谬误,而非真理,并将圣言的字义用于确认它们。“用唾沫和的泥”表示感官真理,就是诸如圣言为这些人所包含的那种;“湖或西罗亚池子的水”表示圣言的真理,因为耶路撒冷的一切事物,甚至连池子都具有意义;“洗”表示从谬误中洁净,这些谬误本身是虚假。由此可见,这些事物在一个系列中表示什么;因为当主在世时,祂的一切神迹和作为都表示属天和属灵的神性事物,也就是诸如属于天堂和教会的那类事物,这是因为它们是神性,神性始终从最初事物或初始而在终端中,因而在完全中运作;终端就是诸如在世上出现在眼前的那类事物。这就是为何主通过自然界中诸如相对应的那类事物来说话,圣言也是通过这些事物来写的。
按以利沙的吩咐,在长大麻风的乃缦身上所行的奇迹也是这种情况;对此,列王纪下是如此描述的:
亚兰的乃缦感染大麻风,以利沙所打发的一个使者吩咐他在约旦河中沐浴七次,他的肉就必复原,他会得洁净。最后乃缦下去,在约旦河里浸了七次;他的肉复原,好像小孩的肉,他就洁净了。(列王纪下5:10, 14)
亚兰的麻风病人“乃缦”代表并表示那些歪曲来自圣言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之人,因为“大麻风”表示歪曲,“亚兰或叙利亚”表示真理和良善的知识。“约旦河水”表示引入教会的真理,这些真理就是来自圣言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因为约旦河是进入迦南地的第一道边界,而“迦南地”表示教会;这就是为何“约旦河水”表示引入的真理,也就是来自圣言的真理和良善的最初知识。由于“约旦河水”的这种含义,乃缦被吩咐在约旦河水中沐浴七次,这表示从被歪曲的真理中洁净;“七次”表示完全,当论及神圣事物时,表示如神性真理那样的神圣事物。由于“七次”具有这种含义,所以经上说“他的肉复原,好像小孩的肉”,肉复原表示属灵生命,就是那些通过神性真理重生的人所拥有的那种生命。
由于“约旦河水”表示引入教会的真理,也就是来自圣言的真理和良善的知识,在其中“洗”表示从虚假中洁净,以及由此被主改造和重生,所以洗礼被设立,它首先由约翰在约旦河中施行(马太福音3:11–16; 马可福音1:4–13)。这个仪式表示初入来自圣言、关于主、祂的降临和救恩的知识。由于人被主通过来自圣言的真理改造和重生,所以洗礼是主所吩咐的(马太福音28:19)。正是通过来自圣言的真理,人才被改造和重生,也正是主改造和重生人。对此,详情可参看《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202–209节)。
约翰说:
他是用水施洗;但主要用圣灵与火施洗。(路加福音3:16; 约翰福音1:33)
这句话的意思是,约翰只是把他们引入来自圣言、关于主的知识,从而预备他们去接受祂;而主自己则通过从祂发出的神性真理和神性良善使人重生;因为约翰与以利亚所代表的相同,即代表圣言;约翰施洗所用的“水”表示引入的真理,也就是来自圣言、关于主的知识;“圣灵”表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火”表示从祂发出的神性良善;“施洗”表示被主通过来自圣言的神性真理重生。
洗在古代诸教会中被设立,后来洗礼又取代了它们;然而,它们只是具有代表性和意义的仪式,好叫天堂可以与人类结合,具体地与教会之人结合。因为当人处于终端,也就是在其属世人方面处于诸如在世上的那类事物,而在其属灵人方面处于诸如在天堂中的那类事物时,天堂便与人结合;通过其它方式,结合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为何洗礼和圣餐被设立;这也是为何圣言是通过诸如在世上的那类事物来写的,圣言包含灵义,天上的事物就在灵义中;也就是说,圣言的字义是属世的,并包含灵义在里面。圣言通过这层意义将天堂天使和教会之人结合起来(可参看《天堂与地狱》,303–310节;小著《白马》从头到尾)。圣餐同样进行结合(参看《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210–222节),这同样适用于洗礼。然而,人若以为洗礼有助于人的拯救,就大错特错了,除非他同时处于教会的真理和照之的生活。因为洗礼是外在行为,这种外在行为若没有内在,对拯救毫无贡献;只有当外在与内在结合时,它才有贡献。洗礼的内在是,通过来自圣言的真理和照之的生活,虚假和邪恶可以被主移走,人由此得以重生,如主在马太福音(23:26–27)通过本文前面的解释所教导的。
476、“用羔羊的血使他们的袍子变得洁白”表示来自主的神性真理的植入。这从“使袍子变得洁白”和“羔羊的血”的含义,以及一个事实清楚可知:“使袍子变得洁白”是指脱去虚假,披上真理,因为“白”和“变白”论及真理,这些真理由“袍子”来表示。“白”和“变白”论及真理(参看AE 196节);“袍子”表示总体上的真理(参看AE 395a节)。经上说“使他们的袍子变得洁白”,是因为那些处于虚假之人的衣服在灵界显得很暗淡,还有污点,而那些处于试探之人的衣服则显得肮脏;不过,一旦他们从试探中走出来,由于那时他们充满神性真理,他们就看似穿上了没有污点、洁白闪亮的衣服,如刚才所提到的。这就是为何“使他们的袍子变得洁白”表示他们脱去虚假,披上真理。“羔羊的血”是指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对此,参看AE 329a–f节);由于在试探中,虚假被抖掉,真理被植入,所以一般来说,“用羔羊的血使他们的袍子变得洁白”表示来自主的神性真理的植入。“羔羊的血”在圣言的字义上表示十字架受难,但在内义或灵义上表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因为人通过这神性真理从虚假和邪恶中洁净,也就是说,他的衣服变得洁白。十字架受难是主的最后试探,祂通过这试探完全征服了地狱,荣耀了祂的人身;当这些事实现和完成时,主就差保惠师,就是真理的灵来,它表示从祂得了荣耀的人身发出的神性真理,如主在约翰福音(7:39)和别处所教导的。当神性真理被接受时,人就通过神性真理,而不是通过在十字架上流血而被主改造和重生,并得救。关于这个主题,详情可参看《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293, 294节),以及其中从《属天的奥秘》所摘录的内容。这也可从一个事实清楚看出来,即:天使的衣服因又白又亮而闪闪发光,但不是凭对主在十字架上所流之血的信和思维,而是凭来自主、与他们同在的神性真理而闪闪发光。因为如前所述,他们的衣服都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真理;任何天使都不允许思想主的受难,只允许思想祂的荣耀和对来自祂的神性的接受。
477、启7:15.“所以,他们在神宝座前”表示因此,他们与主结合。这从“在神宝座前”的含义清楚可知,“在神宝座前”是指与主结合。“站在神宝座周围”表示与主的结合(可参看AE 462节);“在神宝座前”所表相同。“在神宝座前”表示在主面前,因为主就在宝座上,如启示录7:17所说的,即:“宝座中间的羔羊必牧养他们。”
478、“昼夜在祂殿中侍奉祂”表示他们在天上不断持守在真理中。这从“侍奉”、“昼夜”和神的“殿”的含义清楚可知:“侍奉”论及那些处于真理的人(关于这个主题,我们很快就会谈到);“昼夜”是指不断,并在每个状态中(对此,我们也很快谈到);神的“殿”是指天堂,就是神性真理掌权的地方(对此,参看AE 220, 391b节)。因此,这句话表示他们在天上不断持守在真理中。这就是含义,因为这话论述的是那些在世生活期间因无知而处于虚假的人,如前所示;那些因无知而处于虚假,却又照其宗教处于生活良善的人不能得救,直到他们的虚假被移走,真理被植入以取而代之;真理通过试探被植入。因此,当这些人从试探中走出来时,虚假仍旧存在,尽管它们通过真理被移走;因为任何邪恶和虚假都不能从世人、灵人或天使那里被完全抹去,只能被移走。事实上,主使他们远离自己的邪恶和虚假,把他们持守在良善和真理中;当情况是这样时,他们就觉得自己似乎没有邪恶和虚假了。因此,除非那些在世上因无知而处于虚假的人不断被主持守在真理中,否则他们就会陷入虚假。因此,这就是他们“昼夜在祂殿中侍奉祂”的意思,“殿”也表示天堂,就是真理掌权的地方。
他们照其宗教处于生活良善,这一点的确拯救了他们,或说是他们得救的原因,但只要他们处于虚假,这一点就不会拯救他们;因此,他们在世上的生活结束后,他们的虚假就被移走。在此之前,他们不能得救,因为良善从真理获得它的本质;事实上,良善是真理的存在或至内在的存在,真理是良善的形式;因此,真理的品质如何,良善就如何。由此清楚可知,即便一个人生活良善,他也不能进入天堂,除非他处于真理。因此,有些地方用来教导那些即将进入天堂的人,因为没有人能进入天堂,直到他接受了教导。关于这种教导和教导那些即将进入天堂之人的地方,可参看《天堂与地狱》(512–520节)。
经上说他们“昼夜在祂殿中侍奉祂”,但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他们一直在圣殿中,或一直在敬拜和祷告,因为在天堂,情况不是这样。在那里和在世上一样,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职业和工作中,有时如在世上那样在圣殿中;但当他们不断处于真理时,经上就说他们“昼夜在殿中侍奉神”;因为他们就这样不断从内心侍奉祂。事实上,每个善灵和天使都是他自己的真理和自己的良善,因为他们就是对真理和良善的情感。情感和爱构成每个人的生命;因此,那些处于对真理的情感之人不断侍奉主,甚至在他们从事职业、生意和工作的时候,因为在里面的情感不断掌权并侍奉。此外,这就是主所渴望的侍奉或服务,祂并不希望他们一直在圣殿和敬拜中。在圣殿、在那里的敬拜中,却不在真理中,不是侍奉主;侍奉主就是在真理中,并在一切事上都诚实、公正地行事;因为那时,人里面的真理或真理的原则、诚实和公正在侍奉主。人在世上的生活结束后,能在天堂是通过这些,而不是只通过敬拜,因为敬拜若没有这些,因而没有真理,就是空虚的敬拜,没有任何流注会进入这种空虚的敬拜。圣言提到“侍奉或服事”和“事奉”,也提到“仆人”和“用人或事奉者”(ministers);经上说那些处于真理的人是“主的仆人”,并“侍奉或服事祂”,说那些处于良善的人是“事奉主的,或主的事奉者”。在圣言中,那些处于真理的人被称为“仆人”(可参看AE 6节);那些处于良善的人被称为“事奉者”(AE 155节)。
479、“坐宝座的要住在他们上面”表示神性良善进入他们所拥有的真理的流注。这从“坐宝座的”和“住在他们上面”的含义清楚可知:“坐宝座的”是指神性良善方面的主(对此,参看AE 297, 343, 460节);“住在他们上面”是指以良善流入他们的真理。因为在圣言中,“住”论及良善,因此“居住者”表示那些处于良善的人;故当“住”论及主时,如此处,“住在他们上面”表示神性良善的流注。这流注进入真理,因为刚才所论述的主题是他们所拥有的真理,还因为所有在天堂里的人都被来自主的神性良善进入真理的流注持守在真理中;事实上,神性良善只能流入真理,因为真理因是良善的形式而来自良善;这就是为何人有必要处于良善,因为主通过良善流入对应于良善的真理。人若以为主直接流入一个人所拥有的真理,就大错特错了。《属天的奥秘》论述了这种流注,即:主的流注进入与人同在的良善,并通过良善进入与他同在的真理,但反过来不行(AC 5482, 5649, 6027, 8685, 8701, 10153节);流注通过良善进入各种真理,但尤其进入纯正真理(AC 2531, 2554节);良善拥有接受真理的能力在里面(AC 8321节);主的流注不会进入与良善分离的真理(AC 1831, 1832, 3514, 3564节)。由此可见,包含在这一节和前一节中的细节如何连贯起来,教导那些来自主的真理已经通过试探被植入其中的人,被神性良善进入他们的流注持守在真理中。在圣言中,“住”论及良善(参看《属天的奥秘》,2268, 2451, 2712, 3613, 8269, 8309, 10153节);“主的住所或居所”表示良善方面的天堂和教会,因而表示天堂和教会的良善,当论及人时,表示他里面的良善(AC 8269, 8309节)。
480、启7:16.“他们必不再饿,也不再渴”表示良善与真理,并由此而来的幸福必不让他们失望。这从“饿”和“渴”的含义清楚可知:“饿”是指良善的缺乏,故此处“他们必不再饿”表示不会有良善的缺乏;“渴”是指真理的缺乏,故此处“他们不再渴”表示不会有真理的缺乏。这话也表示幸福,因为天上的天使所拥有的一切幸福和祝福都来自他们从主所接受的良善和真理,并取决于他们对这些的接受。天上的一切幸福或天上的一切喜乐都在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中,因而在良善与真理的婚姻中,天堂天使就处于其中(可参看《天堂与地狱》,395–414节)。“他们必不再饿”表示这良善必不让他们失望,因为“饼”表示爱之良善,“饿”论及饼和食物。“他们不再渴”表示这真理必不让他们失望,因为“水”和“酒”表示真理,“渴”论及水和酒。这就是为何圣言经常提到“饥饿”与“口渴”,它们不是指属世的饥饿与口渴,而是指属灵的饥饿与口渴,属灵的饥饿与口渴就是对真理和良善的知识的剥夺,它们的缺乏和对它们的无知,连同对它们的渴望。这就是圣言中“饥饿与口渴”或“饿与渴”的含义,这一点可参看前文(AE 386节),那里引用了许多关于饥饿和口渴的经文,并解释了它们。
481、“太阳和任何炎热必不临到他们身上”表示源于欲望的邪恶和虚假必不临到他们,或说他们里面必没有源于欲望的邪恶和虚假。这从“太阳”和“炎热”的含义清楚可知:“太阳”是指神性之爱方面的主,当论及世人、灵人和天使时,是指来自主的对主之爱的良善,在反面意义上,如此处,是指自我之爱和由此而来的源于欲望的邪恶(对此,参看AE 401节;《天堂与地狱》,116–125节);“炎热”是指源于那邪恶的虚假,因而表示源于欲望的虚假。因为当人处于炎热时,也就是说,当他变得炎热时,就会急切地渴望喝水,以缓解他的热,因为他口渴;“喝水”和“喝酒”表示吸收真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吸收虚假,因为用来喝的“水”和“酒”表示真理。
“热”表示源于欲望的虚假,或对虚假的欲望,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耶利米书:
倚靠耶和华的,那人有福了;必像树栽于水旁,在溪河旁发出根来;当炎热来到时,他必看不见,他的叶子必青翠;因此,他在干旱之年毫无挂虑,而且结果不止。(耶利米书17:7–8)
让自己被主引领的人好比一棵树,以及它的生长和结实,因为在圣言中,“树”表示真理和良善的知识,以及对真理和良善的感知,因而表示有这些事物在其中的那个人。“栽于水旁的树”表示有来自主的真理在里面的人,“水”表示真理;“在溪河旁发出根来”表示从属灵人进入属世人的聪明的延伸。说这话是因为“溪河”表示聪明,“根”从属灵人发出进入属世人;“当炎热来到时,他必看不见”表示不受对虚假的欲望影响;“他的叶子必青翠”表示知识或科学从真理存活,因为“叶子”表示知识或科学,“青翠”表示从真理存活之物。“因此,他在干旱之年毫无挂虑,而且结果不止”表示在没有真理和良善时的状态下,必没有对丧失和剥夺它们的惧怕,相反甚至那时与良善结合的真理必结出果实;“干旱之年”表示丧失和剥夺真理的状态。说这话是因为对灵人和天使来说,存在状态的交替(关于这些交替,可参看《天堂与地狱》,154–161节)。
以赛亚书:
你就作贫穷人的保障,作困乏人急难中的保障,作躲避洪水的避难所,作避炎热的阴凉;因为强暴人的冲击,如同直冲墙壁的洪水,又如同干燥地的干旱;你要抑制陌生人的喧哗,他要压制云的阴影下的炎热,就是强暴人的树枝。(以赛亚书25:4–5)
“贫穷人和困乏人”表示那些因对真理的无知而处于良善的缺乏,然而又渴望这些的人;“洪水”和“炎热”论及从自我和处于邪恶的其他人那里升起并流入的邪恶和虚假;“强暴人的冲击”表示那些违背教会的良善和真理的事物;那些努力摧毁良善和真理的人被称为“强暴人”,他们的“冲击”表示他们摧毁的急切渴望;“你要抑制外邦人的喧哗”表示主将减轻并移除来自邪恶的虚假的入侵,“喧哗”表示入侵,“陌生人”表示来自邪恶的虚假,“抑制”表示减轻并移除;“他要压制云的阴影下的炎热”表示抵御对虚假的欲望,“炎热”表示对虚假的欲望,“云的阴影”表示由此而来的抵御,因为云的阴影缓解太阳的炎热,减轻它的炽热。
耶利米书:
他的尸首必被抛弃,白日受炎热,黑夜受寒霜。(耶利米书36:30)
这话论及烧了耶利米所写书卷后的犹大王约雅敬,这种行为表示教会的真理将因对虚假的欲望和由此而来的对真理的恨恶而灭亡。在圣言中,犹大王代表、因而表示来自良善的真理,这王代表、因而表示即将灭亡的教会真理;他所烧的“书卷”表示圣言,当圣言被歪曲和玷污时,经上就说它被烧了,这种事是通过对来自邪恶的虚假的欲望发生的;“尸首”表示没有属灵生命的教会之人,属灵生命是通过来自圣言的真理获得的。当这属灵生命灭绝时,就只剩下对虚假的欲望和对真理的憎恶或躲避了,因此人变成死的,就是灵义上的一具尸首。“白日炎热”表示对虚假的欲望,“黑夜寒霜”表示对真理的恨恶。因为当本质上为神性真理的天堂之光流入时,那些处于来自邪恶的虚假之人就变得寒冷,寒冷的强烈程度取决于来自邪恶的虚假的温暖。
同一先知书:
他们火热的时候,我必设摆他们的酒席,使他们沉醉,好叫他们狂欢,睡一个时代的觉,不再醒起。(耶利米书51:39)
这些话论及巴比伦,巴比伦表示对良善和真理的亵渎。“他们火热的时候”表示歪曲真理和玷污良善的温暖和欲望;“设摆他们的酒席,使他们沉醉,狂欢”表示因歪曲而疯狂到极端的程度,“他们的酒席”表示对良善和真理的玷污,“沉醉和狂欢”表示最高程度或极端程度的疯狂;“睡一个时代的觉,不再醒起”表示永远没有对真理的感知。
何西阿书:
他们都热如烤炉,吞灭审判官;他们所有的君王都倒下了;他们中间无一人呼求我。(何西阿书7:7)
“热如烤炉”表示出于对虚假的爱而贪恋虚假;“他们吞灭审判官,他们所有的君王都倒下了”表示当构成聪明的真理丧失时,一切聪明的毁灭,“审判官”表示聪明,在抽象意义上表示属于聪明的事物,“君王”表示真理;“他们中间无一人呼求我”表示没有人关心来自神性的真理。
约伯记:
他不看葡萄园的路;干旱炎热必消没雪水。(约伯记24:18–19)
“不看葡萄园的路”表示视教会的真理毫不重要;“干旱炎热必消没雪水”表示真理的缺乏和由此而来的对虚假的欲望将摧毁一切纯正真理,“雪水”表示纯正真理。
以赛亚书:
祂对那被捆绑的人说,出来吧,对那在黑暗的人说,显露吧。他们在路上必有吃的,他们的牧场必在一切净光的高处。他们不饥不渴,炎热和烈日必不伤害他们;因为怜悯他们的必引导他们,领他们到水泉旁边。(以赛亚书49:9–10)
无需详细解释这些话表示什么,因为它们与我们现在正解释的启示录中的话很相似,这些话如下:“他们必不再饿,也不再渴;太阳和任何炎热必不落在他们身上;因为宝座中间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的水泉。”在启示录,如在先知书那样,这些话以同样的方式论及主;此处提到的“被捆绑的人”(祂对那被捆绑的人说,出来吧),和“那在黑暗的人”(祂对那在黑暗的人说,显露吧)表示照其宗教活在良善中,然而又因无知而处于虚假的外邦人或各个民族;当他们处于试探时,就被称为“被捆绑的人”;“黑暗”表示由无知产生的虚假。“炎热必不伤害他们”表示源于欲望的虚假必不影响他们。
启示录:
第四位天使把碗倒在日头上;叫日头能用火烤人;人被大热所烤,就亵渎神之名。(启示录16:8–9)
我们在后面适当的地方会解释这些话。由于“日头”表示神性之爱,所以“热”也表示对真理的强烈渴望,如在以赛亚书18:4和撒迦利亚书8:2,在那里,热被归因于耶和华,也就是主;在许多经文中,“怒气”(anger)和“忿怒”(wrath)论及神,“怒气”表示对良善的热情,“忿怒”表示对真理的热情;在原文,忿怒和热来自同一个词。
482、启7:17.“因为宝座中间的羔羊必牧养他们”表示主将从天堂教导他们。这从“羔羊”、“宝座”和“牧养”的含义清楚可知:“羔羊”是指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对此,参看AE 297, 343, 464节);“宝座”是指天堂(对此,也可参看AE 253a节),“宝座中间”表示在整个天堂,因为在“中间”表示在每一个和一切事物中,也就是在整体中(参看AE 213节);“牧养”是指教导(对此,我们很快就会谈到)。这清楚表明,“宝座中间的羔羊必牧养他们”表示主将从天堂教导他们。此处说“宝座中间的羔羊必牧养他们”,而前面说“坐宝座的要住在他们上面”;由此清楚可知,“坐宝座的”和“宝座中间的羔羊”表示主;但“坐宝座的”表示神性良善方面的主,“宝座中间的羔羊”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因为指着坐宝座的来说的“住”,论及良善(参看AE 470节);指着羔羊来说的“牧养”论及真理;因为“牧养或喂养”表示在真理上教导人。
旧约圣言经常提到“耶和华”和“神”,也提到“耶和华”和“以色列的圣者”,两者都只表示主,“耶和华”表示神性良善方面的主,“神” 和“以色列的圣者”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经上提到这两者是由于在圣言的每个细节中的神性良善与神性真理的婚姻。“牧养或喂养”表示教导,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进一步解释,因为将那些教导人的人称为牧师,将那些被教导的人称为“羊群”,是源自圣言的一个习俗;但其原因尚不为人知,所以要解释一下。在天堂,出现在眼前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代表性,因为它们代表在一个属世表象之下的属灵事物,天使思想这些事物并受它们影响。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就这样以诸如存在于世上的那类形式,也就是以类似于属世事物的形式呈现在他们眼前,这凭的是主在属灵事物与属世事物之间所建立的对应关系。许多地方都论述了这种对应关系,《天堂与地狱》(87–102, 103–115节)也有论述。正是由于这种对应关系,在绿色的牧场上,以及园子里吃草的成群的绵羊、羔羊和山羊出现在天堂;这些表象源于那些处于教会的良善和真理,并从这些良善和真理来聪明和智慧地思考之人的思维。正因如此,圣言如此频繁地提到“羊群”、“牧场或草场”,还提到“牧养或喂养”和“牧人”;因为字面上的圣言是由诸如在天堂出现在眼前的那类事物构成的,这些事物表示相对应的属灵事物。
由于在教会,人们都知道“牧养或喂养”表示教导人,“牧场或草场”表示教导,“牧人”表示教导者,所以我们只从圣言引用提到 “牧养或喂养”和“牧场或草场、草地”的少量经文,无需进一步解释。以赛亚书:
到那日,你的牲畜必在宽阔的草场上吃草。(以赛亚书30:23)
同一先知书:
祂必像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羔羊,温柔地引导那喂奶的。(以赛亚书40:11)
又:
祂对那被捆绑的人说,出来吧;对那在黑暗的人说,显露吧。他们在路上必有吃的,他们的牧场必在一切净光的高处。(以赛亚书49:9)
耶利米书:
论那些牧养我百姓的牧人,你们赶散我的羊群。地因咒诅就悲哀;旷野的草场都枯干了。(耶利米书23:2, 10)
同一先知书:
祂必在迦密和巴珊牧养以色列。(耶利米书50:19)
以西结书:
我必寻觅我的羊群,把它们找出来。我必在以色列山上的水沟旁,在这地一切可居之处牧养它们。我必在美好的草场牧养它们;它们的圈必在以色列高处的山上;它们必在佳美之圈中躺卧,也在以色列山肥美的草场吃草。(以西结书34:11, 13–14)
何西阿书:
我曾在旷野干旱之地认识你,他们在那里有草场。(何西阿书13:5–6)
约珥书:
成群的牛迷惑,因为它们没有草场;成群的羊变得荒凉。(约珥书1:18)
弥迦书:
将来必有一位从伯利恒的以法他出来,倚靠耶和华的力量站立和牧养。(弥迦书5:2, 4)
又:
用你的杖牧养你的子民,就是你产业的羊群;他们必在巴珊和基列得着牧养。(弥迦书7:14)
西番雅书:
以色列的余民必得牧养、躺卧。(西番雅书3:13)
诗篇: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祂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诗篇23:1–2)
又:
主拣选大卫;祂领他出来,叫他不再跟从那些喂奶的母羊,为要牧养自己的百姓雅各和自己的产业以色列;于是,他以正直的心牧养他们。(诗篇78:70–72)
又:
耶和华把我们造为祂的子民和祂草场的羊群。因此,我们是祂的子民,是祂草场的羊群。
约翰福音:
耶稣对彼得说,你爱我吗?他说,他爱祂。耶稣对他说,你喂养我的羔羊。祂第二次说,你喂养我的羊。祂第三次又说,你喂养我的羊。(约翰福音21:15–17)
以及其它许多经文,其中“牧养或喂养”表示教导真理,“牧场,或草场、草地”表示他们被教导的真理。
483a、“领他们到生命的水泉”表示以神性真理。这从“生命的水泉”的含义清楚可知,“生命的水泉”是指神性真理;“生命”表示从神性存活,“泉”表示圣言,“水”表示由此而来的真理。圣言经常提到“生命水”,它们表示来自主,并被接受的真理。之所以说它们是活的,是因为主就是生命本身,如祂自己所教导的,凡来自生命本身的,都是活的;而凡来自人的,都是死的。主为将生命赋予真理,就通过良善流入它们,良善使它们活过来。主也从更高或内层部分流入,打开属灵心智,赋予它对真理的情感;对真理的属灵情感就是人里面的天堂的真正生命。这生命就是主通过真理灌输给人的。这清楚表明,此处“生命的水泉”和以下经文中的“生命水”表示什么。
以赛亚书:
困苦穷乏人寻求水却没有;他们的舌头因口渴而干燥。我要在净光的高处开江河,在山谷中间造泉源;我要使旷野变为水池,使干地变为水泉。(以赛亚书41:17–18)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对外邦人的拯救,他们在此因真理的缺乏和对真理的无知而被称为“困苦穷乏人”;“他们寻求水却没有;他们的舌头因口渴而干燥”描述了他们渴望从教会里的人那里认识或学习真理,而教会却没有真理,“水”表示真理,“口渴”表示对真理的渴望。“我要在净光的高处开江河,在山谷中间造泉源”表示主将教导他们;“开江河”表示赋予聪明,“在净光的高处”表示在内层人中,“在山谷中间”表示在外层人中,“造泉源”表示在真理上教导人;“使旷野变为水池,使干地变为水泉”表示在那些以前处于真理的缺乏和对真理的无知之人中间,真理的丰富,“旷野”表示因没有真理而没有良善的地方,“干地”表示没有真理,由此没有良善的地方;“水池”和“水泉”表示真理知识的丰富。这清楚表明,此处所指的,不是“水”、“泉源”、“泉”、“河”、“水池”,而是真理的知识和由此而来的聪明,拯救由此而来。
同一先知书:
看哪,你们的神必来报仇,必来拯救你们。那时干地要变为水池,干渴之地要变为水泉。(以赛亚书35:4, 7)
这些话也论及当主要降世时,祂在真理上对外邦人的教导和改造;“干地要变为水池,干渴之地要变为水泉”与前面经文中“旷野变为水池,干地变为水泉”具有相同的含义。
耶利米书:
他们要哭泣而来,我要以恳求领他们;我要把他们引到平直路上的水泉旁,他们在其上必不致绊跌。(耶利米书31:9)
此处论述的主题也是外邦人对主的接受;“祂要把他们引到平直路上的水泉旁,他们在其上必不致绊跌”表示祂要在纯正真理上教导他们。以赛亚书:
他们必不饥不渴,炎热和烈日必不伤害他们,因为怜恤他们的,必引导他们,领他们到水泉旁边。(以赛亚书49:10)
此处论述的,也是主对外邦人的教导;“领他们到水泉旁边”表示在真理上的教导。至于“饥”和“渴”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AE 480节),以及“炎热”和“烈日”表示什么(AE 481节)。
约珥书:
到那日,大山要滴甜酒,小山要流奶子;犹大的一切河流都有水流,必有泉源从耶和华家中流出来,灌溉什亭溪河。(约珥书3:18)
“大山要滴甜酒,小山要流奶子;犹大的一切河流都有水流”表示什么,可参看前面的解释(AE 433c节);“必有泉源从耶和华家中流出来,灌溉什亭溪河”表示必有真理由主那里从天堂而出,光照属世人中的知识或科学和认知。
诗篇:
大地啊,在你面前,在雅各的神面前,你经历产痛;祂使磐石变为水池,使火石变为水泉。(诗篇114:7–8)
此处“水池”和“水泉”表示丰富的真理,教会通过这些真理得以形成;因为“大地啊,你经历产痛”表示教会的开始,当真理在教会中产出时,经上就说教会“经历产痛”,“地”表示教会。
又:
耶和华发出泉源涌入溪河;它们流在山间。它们将喝的给予田野的野兽;野驴得解其渴。天上的飞鸟在水旁住宿。(诗篇104:10–12)
“发出泉源涌入溪河”表示通过来自圣言的真理赋予聪明;“它们流在山间”表示真理将来自爱之良善;“泉源”表示来自圣言的真理,“溪河”表示属于聪明的事物,“山”表示爱之良善。“它们将喝的给予田野的野兽”表示对那些处于教会良善之人的教导;“野驴得解其渴”表示对教会中那些渴望真理之人的教导;“飞鸟在水旁住宿”表示理解力由此得以完善。“田野的野兽”在灵义上表示处于生活良善的外邦人,“野驴”表示属世真理,“渴”表示对真理的渴望,“天上的飞鸟”表示来自理解力的思维。
483b、“泉源”(或涌泉、泉)在至高意义上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或来自主的神性真理,因而表示圣言,这一点可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耶利米书:
我的百姓作了两件恶事,就是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利米书2:13)
此处耶和华,也就是主,自称为“活水的泉源”, “活水的泉源”表示圣言,或神性真理,因而表示主自己,主就是圣言;因为经上说:“他们离弃我这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表示出于自我聪明为自己构建教义,这些教义里面没有真理;“池子”表示教义,“破裂的池子”表示不一致的教义,“不能存水”表示其中没有真理。不是来自圣言,也就是通过圣言(因为主通过圣言教导人)来自主,而是来自自我聪明的教义就是这样;“他们离弃活水的泉源”表示他们不是被主通过圣言来教导的。
同一先知书:
凡离弃你的,必致蒙羞,离开我的,必写在地里,因为他们离弃耶和华,就是活水的泉源。(耶利米书17:13)
此处耶和华,也就是主,同样因来自祂的神性真理而自称为“活水的泉源”;“写在地里”表示受到诅咒(对此,参看AE 222b节)。
诗篇:
他们必饱享你家里的肥甘;你也必叫他们喝你那喜乐的溪河;因为在你那里有生命的泉源,在你的光中,我们必看见光。(诗篇36:8–9)
“肥甘”表示爱之良善,“喜乐的溪河”表示来自这良善的真理;“叫喝”表示教导;“在你那里有生命的泉源”表示神性真理在主那里,并来自主;由于这就是“生命的泉源”所表示的,所以经上补充说“在你的光中,我们必看见光”,因为“主的光”表示神性真理。
撒迦利亚书:
在那日,因罪与污秽的缘故,必有一泉源为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而开。在那日,我要从地上剪除偶像的名,使先知与污灵从这地消失。(撒迦利亚书13:1–2)
此外论述的主题也是主的降临。“在那日,必有一泉源为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而开”表示那时那些在主国度的人将理解圣言,也就是理解其中的神性真理,“泉源”表示圣言,“大卫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表示主的属灵国度。主的属灵国度在那些在天堂里的人和地上那些处于神性真理的人中间;“因罪与污秽的缘故”表示通过来自圣言的真理移走邪恶和虚假。由于圣言或其中的神性真理由“泉源”来表示,所以经上说:“在那日,我要从地上剪除偶像的名,使先知与污灵从这地消失。”“偶像”表示虚假的宗教,“先知”表示虚假的教义,“污灵”表示从教义的虚假中流出的邪恶;因为当一个人照着宗教和教义的虚假生活时,他就变成一个污灵。
主自己在约翰福音明确教导,“泉源”表示来自主的神性真理:
当主坐在撒玛利亚地的雅各井旁时,祂对撒玛利亚的妇人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他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他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水泉,直涌到永生。(约翰福音4:5–20)
此处很明显,主所赐的“水”不是指水,而是指神性真理;因为经上说人若喝撒玛利亚妇人来打的水,还要再渴,但喝了主所赐的水,就不会再渴。“这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水泉,直涌到永生”表示这真理里面有生命。当主赐予真理时,它们里面就有生命,这一点可参看前文。当主坐在雅各井旁时,祂之所以对撒玛利亚妇人说这些话,是因为主所说的“撒玛利亚人”是指将要从祂那里接受神性真理的外邦人;“撒玛利亚妇人”表示由这些人构成的教会;祂所说的“雅各井”是指来自祂自己,也就是来自圣言的神性真理。
摩西五经:
因此,以色列独自安然居住在雅各泉旁。(申命记33:28)
这些话是摩西对以色列的儿子们的预言,形成该预言的结论。由于“以色列”表示处于来自圣言的神性真理的教会,所以经上说“雅各泉旁”,“雅各泉”表示圣言,因而也表示圣言方面的主;事实上,主就是圣言,因为祂就是神性真理,如祂自己在约翰福音(1:1–3, 14)所教导的。在该预言的末尾说这些话,是因为在这个预言中,论述的是圣言。父亲或族长以色列对约瑟的预言中的“泉”所表相同:
约瑟是多结果者之子,是泉旁多结果者之子。(创世记49:22)
此处的“泉”是指雅各泉,因为约瑟的父亲将这泉所在的田地给了约瑟(约翰福音4:5–6)。至于“约瑟是多结果者之子,是泉旁多结果者之子”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AE 448b节)。单数形式的“泉源”也表示圣言,复数形式的“泉源”表示来自圣言的神性真理,如在诗篇:
你们当在各会中祝福神,就是从以色列泉源(fountain)而来的主。(诗篇68:26)
启示录:
我要将生命水的泉源(fountain)白白赐给那口渴的人。(启示录21:6)
以赛亚书:
你们必从救恩的泉源(fountains)欢然取水。(以赛亚书12:3)
诗篇:
耶和华啊,我所有的泉源(fountains)都在你里面。(诗篇87:7)
由于圣言中的大多数事物也有反面意义,所以单数形式和复数形式的“泉源”同样有反面意义,它们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虚假的教义和教义的虚假,如在耶利米书:
我必使她的海枯竭,使她的泉源干涸。(耶利米书51:36)
这话论及巴比伦;“她的海”表示整体上的虚假,“她的泉源”表示虚假的教义。
何西阿书:
必有东风刮来,就是耶和华的风从旷野上来。他的泉源必干,他的涌泉必干涸。(何西阿书13:15)
这些话论及以法莲,他在此表示对圣言的扭曲理解,这种扭曲理解通过圣言确认虚假;“他的泉源必干,他的涌泉必因东风,就是从旷野上来的耶和华的风而干涸”表示它的毁灭;“他的泉源”表示由此而来的虚假教义,“涌泉”表示它的虚假,“来自旷野的东风”表示它因来自外在感官事物的谬误而毁灭。当外在感官事物没有从内在事物那里被光照时,它们就会摧毁人的理解力,因为一切谬误都来自这个源头。
诗篇:
你曾用力量将海分开,将水中海怪或鲸鱼的头打破。你曾砸碎利维坦的头,把他给旷野(Ziim或Tziim,中文圣经译为旷野)的人民为食物。你使泉源和溪河裂开,使大能的河枯干。(诗篇74:13–15)
此处“泉源”和“溪河”表示来自自我聪明的虚假教义;“大能的河”是指由此而来的对虚假的确认原则;“海怪或鲸鱼”和“利维坦”表示属于感官和属世人的知识或科学,当它们上面的属灵人关闭时,一切虚假就都源于它们。人的自我就居于感官和属世人,故只基于这些所得出的结论就是从自我,或自我聪明所得出的结论;因为神性通过属灵人流入属世人,当属世人上面的属灵人关闭时,神性不会流入属世人;而属灵人是通过真理和照之的生活而打开的。将利维坦作为食物所赐给的旷野(Ziim或Tziim,中文圣经译为旷野)的“人民”表示那些处于地狱的虚假之人。
484、“神必从他们眼上擦去一切眼泪”表示虚假通过试探被移走后,来自对真理的情感的一种祝福状态。这从“从眼上擦去眼泪”的含义清楚可知,“从眼上擦去眼泪”是指除去由于虚假并来自虚假的头脑悲伤;由于当他们所经历的试探结束后,这种悲伤止息时,通过真理来自良善的祝福就随之而来,所以也表示这种祝福。事实上,天使所享有的一切祝福都通过真理从良善而来,或通过对真理的属灵情感而来;对真理的属灵情感来自良善,因为良善构成它,或说是它的原因。天使的一切祝福都来自这个源头,因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构成天堂,无论总体还是细节,故那些处于神性真理的人就处于天堂的生命,因而处于永恒的祝福。
“眼上的眼泪”表示由于虚假并来自虚假的头脑悲伤,是因为“眼睛”表示对真理的理解;因此,“眼泪”表示悲伤,是因为没有对真理的理解,因而因为虚假。在以下经文中,“眼泪”具有相同的含义。以赛亚书:
祂要吞灭死亡,直到永远,主耶和华必擦去所有脸上的眼泪。(以赛亚书25:8)
这些话表示主将通过祂的降临移走那些从祂存活之人的邪恶和虚假,以至于将不再有由于它们并来自它们的头脑悲伤;“死亡”表示邪恶,因为属灵的死亡来自邪恶,或说邪恶是属灵死亡的原因;“眼泪”论及虚假。
值得注意的是,“流泪”和“哭泣”都表示由于虚假并来自虚假的悲伤,但“流泪”表示头脑的悲伤,“哭泣”表示由于虚假导致的内心悲伤。头脑的悲伤是属于真理的思维和理解力的悲伤,而内心的悲伤是属于良善的情感或意愿的悲伤;由于圣言处处都有真理与良善的婚姻,所以当表达由于教义或宗教的虚假导致的悲伤时,圣言就提到“哭泣”和“眼泪”这两者。“哭泣”表示内心的悲伤,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哭泣”从心里爆发出来,并通过嘴口爆发为哀号;而“流泪”是头脑的悲伤,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它从思维通过眼睛发出来。无论哭泣还是流泪,都有水流出来,但这水是苦的、涩的,这是由从灵界进入人的悲伤的流注造成的;在灵界,苦水对应于由虚假造成的真理的缺乏,由此对应于悲伤;因此,那些处于真理的人会由于虚假而悲伤。由此可见,当提到“哭泣”时,圣言之所以也提到“眼泪”,是因为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存在于圣言的每个细节中。
我只引用以下经文来证明这一点。以赛亚书:
我要为雅谢人,就是西比玛的葡萄树痛哭;希实本、以利亚利啊,我要以眼泪浇灌你。(以赛亚书16:9)
耶利米书:
我的灵魂必在暗地里哭泣,我的眼睛必流下泪水。(耶利米书13:17)
同一先知书:
但愿我的眼为泪水的泉源,我好昼夜哭泣。(耶利米书9:1)
耶利米哀歌:
她夜间痛哭,泪满脸颊。(耶利米哀歌1:2)
玛拉基书:
使眼泪、哭泣和叹息遮盖耶和华的祭坛。(玛拉基书2:13)
诗篇:
流泪撒种的,那哭着带种的。(诗篇126:5–6)
耶利米书:
要抑制你的声音,不要哭泣,抑制你的眼睛不要流泪。(耶利米书31:16)
同一先知书:
让哀悼的妇人速速为我们举哀,使我们的眼流下眼泪。(耶利米书9:18)
此处“举哀”取代了哭泣,因为它是哭泣的声音。诗篇:
我因呻吟而疲惫,整夜漂洗我的床;我用泪水浸湿我的榻。(诗篇6:6)
此处“漂洗床”表示哭泣,哭泣属于嘴,因为它论及呻吟;而具有相同含义的“浸湿榻”论及眼泪。引用这些经文是为了说明,当两个相似的词语出现在圣言中,尤其出现在先知书时,它们不是无谓的重复,而是一个与良善有关,一个与真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