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神与他说话,说”象征直接领受的程度,这从“耶和华说”象征直接领受的意义中可以看出(参1898, 1899节)。这里象征直接领受的程度,因为在谦卑或崇拜的状态中,他根据其程度与耶和华更加接近和结合,因为谦卑带来了这种情形。直接领受是更深更内在的,可参阅第1616节。
2001、“神”被称为“沙代神”,是因为亚伯兰所崇拜的“沙代神”代表了主,并且因为这涉及到将真理与良善结合,这从之前所说的话中可以看出。在圣经中,主有时被称为耶和华,有时被称为耶和华神,有时被称为主耶和华,有时被称为神,这在内在意义上总是有其隐秘的原因。
当谈到爱或善以及属天的教会时,主就被称为“耶和华”;但当谈到信仰或真理以及属灵的教会时,他就被称为“神”。这样的表达始终如此,原因是主之自有本身是爱,而由爱产生的存在是信仰(参709和732节)。主在这里被称为“神”,因为主题是真理与良善的结合。
另一个原因是主愿意以亚伯兰所崇拜的“沙代神”来代表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接下来的内容中保留了“神”这个名称,因为在这一章中耶和华只被提到一次,而“神”被提到多次,如在第7,8,15,18,19,22,23节中。
2002、第四节 “至于我,看哪,我的约与你同在,你要成为多民族的父。”
“至于我,看哪,我的约与你同在”象征神性本质与人性本质的结合;“你要成为多族的父”象征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结合;“父”象征着从他而出;“多”象征真理;“(民)族”象征着由此产生的良善。
2003、“至于我,看哪,我的约与你同在”象征神性本质与人性本质的结合,这可以从“约”的意义,即结合,得以确认(参665,666,1023,1038节)。这里指的是神性本质与人性本质的结合,这不仅可以从前文的内义中看出,也可以从“我的约与你同在”这句话本身看出。
2004、“你要成为多族的父”象征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结合,这不能仅从内在意义上逐字解释,而是需要从一种整体的观念来理解,这种观念形成了这里的意义。内在意义有时是这样的,可以说是更普遍的,因为它更遥远。从逐字解释来看,这里的直接意义是从主而来的所有真理和良善,因为,正如下面将要说的,“父”象征着从他而来,即从主而来,“多”象征真理,“民族”象征由此产生的良善。但这些,即真理和良善,因为它们是主通过它们将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结合的方式,因此产生了那种更普遍和更遥远的意义。天使们是这样理解这些话的;同时,他们也理解这种相互的结合,即主的神性本质与人性本质的结合,以及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结合。因为正如前面所说的“我的约与你同在”象征着神性本质与人性本质的结合,这也象征着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结合。
【2】这种相互结合的实现是一个尚未被揭示的奥秘,并且它如此深奥,以至于几乎无法理解,因为还没有人知道什么是流注;而且没有对流注的认识,就无法形成任何关于相互结合的概念。但可以从人类身上的流注中得到一些启示,因为在人类身上也有相互结合。
主通过人的内在不断地将生命注入人的理性,通过理性再进入外在,甚至进入他的事实性知识和信仰性知识,不仅使这些知识适应接受生命,还将其排列成秩序,从而使人能够思考,最终成为理性存在。这种结合是主与人的结合,没有这种结合,人根本无法思考,更不用说成为理性存在了。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事实看出:人的思维中包含着关于事实性知识和分析的技艺的无数奥秘,如此之多,以至于永远无法完全探究,这些奥秘不是通过感官或外在人的流注,而是通过内在人的流注形成的。而人则通过他的事实性知识和信仰性知识来回应从主而来的生命,因此与之相互结合。
【3】但是,关于主的神性本质与他的人性本质的结合,以及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结合,这种结合是无限的提升。因为主的内在是耶和华本身,即生命本身;而人的内在不是主,因此也不是生命,而是生命的接受者。主与耶和华的结合是合一,而人与主的结合不是合一,而是连接。主通过自己的力量将自己与耶和华结合,因此也成为了公义;而人从来不是通过自己的力量,而是通过主的力量,这样主就将人连接到自己。这种相互的结合是主所理解的他的也是父的,父的也是他的。正如在《约翰福音》中:
耶稣大声说:“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来的。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约翰福音 12:44-46 )
这些话语隐藏着非常深奥的奥秘——实际上是关于善与真结合,以及真与善结合的奥秘,或者说,相当于神性本质与人性本质的结合,以及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结合。因此他说,“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来的”,并在后面说“凡信我的……”。在两句话之间,他提到了关于这种结合的话,他说“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
【4】在《约翰福音》中,耶稣说:
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做他自己的事。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约翰福音 14:10-12 )
这些话语中包含着同样的奥秘,即关于善与真的结合,以及真与善的结合;或者说,主的神性本质与人性本质的结合,以及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结合。因此他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做他自己的事。”之后还说:“我所做的事……”。这里也提到了这种结合,因此说“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这是许多人所谈论的神秘结合。
【5】由此可见,他并不是与父分开的,尽管他像在谈论另一个人那样谈论父,这是由于相互结合的原因,这种结合正在进行并且已经完成。因为他多次明确地说他与父是一,如在引用的经文中:
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约翰福音12:45)
住在我里面的父……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约翰福音14:10-11);
你们若是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约翰福音8:19)
耶稣说:“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腓力对他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吗?(约翰福音14:7-10);
我与父为一。(约翰福音10:30)
因此,在天堂中,他们不认识其他什么父,只有主,因为在他里面有父,并且与父是一体的,当他们看见他时,就看见了父,正如他自己所说的。
2005、“父”象征着从他而出,这可以从“父”的意义中看出,如前面所述,即凡是从父来的,都是从他而来的,因为他们是一。每个人的内在来自父亲,外在来自母亲;或者说,灵魂来自父亲,灵魂所穿戴的身体来自母亲。灵魂与身体形成一体,因为灵魂属于身体,身体属于灵魂,因此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主的内在来自父,因此他就是父,因此主说“父在我里面”“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看见我就是看见父”“我与父为一”,如上述经文所示。在旧约圣经中也称父,如在《以赛亚书》中: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以赛亚书9:6)
显然,“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是指主,他被称为“永在的父”。在同一卷书中说:
亚伯拉罕虽然不认识我们,以色列也不承认我们,你却是我们的父。耶和华啊,你是我们的父;从万古以来,你名称为“我们的救赎主”。(以赛亚书 63:16 )
在那里,主也被称为“耶和华我们的父”,因为没有其他救赎主。在《玛拉基书》中:
我们岂不都是一位父吗?岂不是一位神所造的吗?(玛拉基书 2:10)
“创造”意指重生,如在第一卷的第16,88,472节中所示。此外,在旧约圣经中无论何处提到“耶和华”,都指主,因为教会的所有仪式都代表了他;而在圣经的内在意义中,一切都指向他。
2006、“多”象征真理,这可以从第1941节中“多”指向真理这一意义中看出,还可从“增多”的意义中看出,它也用于描述真理(参43,55,913,983节)。
2007、“(民)族”象征着由此产生的良善,从第一卷第1159,1258-1260,1416,1849节中可知,“民族”象征良善。
2008、第五节 “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你的名要叫亚伯拉罕,因为我已立你作多族的父。”
“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象征他将脱去人性。“你的名要叫亚伯拉罕”象征他将穿上神性。“因为我已立你作多族的父”象征从他来的一切真理和良善,如前所述。
2009、“你的名不再叫亚伯兰”象征他将脱去人性,“你的名要叫亚伯拉罕”象征他将穿上神性,这可以从“名”的意义,以及“亚伯兰”和“亚伯拉罕”的意义中看出。在圣经中,当说“你的名是……”时,也意味着某种性质,如在第一卷第144,145,1754节中所述。因为“名”象征性质,名字从整体上涵盖了其中的一切。在天堂中,当提到某人的名字或说出一个名字时,会产生关于那个人的性质或他所拥有的一切的想法。因此,“名”在圣经中象征性质。为了使这一点更容易理解,可以引用更多来自圣经的例子来确认这一点,例如在摩西五经中的祝福语这么说:
愿耶和华赐福给你,保护你;愿耶和华使他的脸光照你,赐恩给你;愿耶和华向你仰脸,赐你平安;他们把我的名放在以色列人身上。(民数记6:24-27)
由此可见,“名”是什么,以及“把耶和华的名放在以色列人身上”是什么意思,即耶和华赐福、保护、光照、怜悯、赐平安;因此,耶和华或主就是如此性质。
【2】在十诫中说: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出埃及记20:7;申命记5:11)
这里的“妄称神的名”并不是指名字,而是指所有和每一件从他而来的事物,即所有和每一件与他的敬拜有关的事物,这些事物不应被轻视,更不应被亵渎和玷污。在主祷文中说: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路加福音11:2)
这里的“名”也不是指名字,而是指所有属于爱和信仰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是神或主的,并且是从他而来的。因为这些事物是神圣的,所以当它们被视为神圣时,主的国度就会降临,他的旨意就会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一样实现。
【3】“名”的这些意义,这可以从旧约和新约圣经中所有提到名字的地方看出。如在《以赛亚书》中说:
在那日,你们要说:“当称谢耶和华,求告他的名;将他所行的传扬在万民中,提说他的名已被尊崇。(以赛亚书 12:4)
这里的“求告耶和华的名”和“提说他的名已被尊崇”并不是指进行某种形式的敬拜,并相信通过呼喊他的名字可以求告耶和华,而是通过了解他的性质,即通过从他而来的所有事物。在同一卷书中还说:
因此,你们要在东方荣耀耶和华,在众海岛荣耀耶和华-以色列神的名。(以赛亚书24:15)
这里的“在东方荣耀耶和华”是指通过神圣的爱,“在众海岛荣耀耶和华-以色列神的名”是指通过神圣的信仰。
【4】在《以赛亚书》中还说:
耶和华我们的神……我们只在你里面记念你的名。(以赛亚书26:13)
我从北方兴起一人;他是求告我名的,从日出之地而来。(以赛亚书41:25)
这里的“记念和求告耶和华的名”是指通过爱的良善和信仰的真理进行敬拜。“从北方”来的人是指那些在教会之外,对耶和华的名一无所知的人,当他们在彼此相爱的生活中,敬拜宇宙的创造者时,他们也在呼求他的名,因为呼求耶和华不在于名字,而在于敬拜及其性质。主也在外邦人中显现,见第932,1032,1059节。
【5】在同一卷书中还说:
列国必见你的公义;列王必见你的荣耀。你必得新名的称呼,是耶和华亲口所起的。(以赛亚书 62:2 )
这里“你必得新名”是指成为不同的人,即重新被造或重生。比如在《弥迦书》中说:
万民各奉己神的名而行;我们却永永远远奉耶和华-我们神的名而行。(弥迦书 4:5 )
“各奉己神的名而行”明显是指亵渎的崇拜,而“奉耶和华的名而行”是指真正的崇拜。在《玛拉基书》中说:
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我的名在外邦中必尊为大。在各处,人必奉我的名烧香,献洁净的供物,因为我的名在外邦中必尊为大。(玛拉基书1:11)
这里“名”并不意味着名字,而是崇拜,即耶和华或主所希望的崇拜。
【6】在摩西五经中说:
耶和华-你们的神从你们各支派中选择何处为立他名的居所……并使他的名住在那里,你们要把我吩咐你们的一切带到那里。(申命记 12:5,11,14;16:2,6,11)
这里“立他名”和“使他的名住在那里”并不意味着名字,而是指崇拜,即耶和华或主所希望的崇拜,这种崇拜是基于爱的良善和信仰的真理。在那些拥有这些品质的人中,“耶和华的名住在那里”。在《耶利米书》中说:
你们且往示罗去,就是我先前立为我名的居所。(耶利米书7:12)
这里的“名”同样指崇拜,即真正信仰的教义。耶和华不会居住在仅仅知道和称呼他名字的人中,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仅仅是名字,没有关于它的性质的概念、知识和信仰,只是一个声音。因此,很明显,名字意味着性质,并且知道它的性质。
【7】在摩西五经中说:
那时,耶和华将利未支派分别出来……侍奉他,奉他的名祝福。(申命记 10:8)
这里“奉耶和华的名祝福”并不是通过名字,而是通过耶和华名字所代表的那些事物,如前所述。在《耶利米书》中说:
他的名必称为“耶和华我们的义。”(耶利米书23:6)
这里“名”指的是耶和华的义,这是主的性质。在《以赛亚书》中说:
自我出胎,耶和华就选召我;自出母腹,他就提我的名。(以赛亚书 49:1)
这里也指主;“提到他的名”是指教导他的性质。
【8】在《启示录》中说:
然而在撒狄,你还有几名是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他们要穿白衣与我同行,因为他们是配得过的。 凡得胜的必这样穿白衣,我也必不从生命册上涂抹他的名;且要在我父面前,和我父众使者面前,认他的名。……得胜的,我要叫他在我神殿中作柱子,他也必不再从那里出去。我又要将我神的名和我神城的名(这城就是从天上、从我 神那里降下来的新耶路撒冷),并我的新名,都写在他上面。(启示录 3:4-5, 12)
这里“名”显然不是名字,而是他的性质;“生命册上的名”也是一样;还有“在我父面前认他的名”,以及“将我神的名和城的名,并我的新名写在他上面”。同样在其它地方,名字被说成写在生命册上(启示录 13:8;17:8;路加福音10:20)。
【9】在天上,除非通过某种性质来认知彼此,否则是无法辨别的,这种性质在字面意义上通过“名”来表达。正如每个人在地上通过名字被他人识别,通过某种性质的概念来认识和区分。在来生,这些概念依然存在,但名字消失了;在天使中更是如此。因此,“名”在内在意义上是指某种性质或知道它的性质。同样在《启示录》中还说:
坐在白马上的头上戴着许多冠冕;又有写着的名字,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 他穿着溅了血的衣服;他的名称为神之道。(启示录19:12-13 )
这里“名字”是指神的圣言,即那坐在白马上者的特质,显然是这样说的。
【10】耶和华的名字是指知道他的性质,即他是所有爱的良善和信仰的真理,这从主的话中清楚地显现出来:
公义的父啊……我认识你;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来。我已将你的名指示他们,还要指示他们,使你所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我也在他们里面。(约翰福音17:25-26)
【11】“神的名”或“主的名”是指所有关于仁爱和仁义的信仰教义,这在“信他的名”中得以体现,如同在同一位福音书那里所说的:
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约翰福音1:12)
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翰福音14:13-15)
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就赐给你们。我这样吩咐你们,是要叫你们彼此相爱。(约翰福音 15:16-17)
在《马太福音》中说:
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马太福音18:20)
这里“奉主的名聚会”是指那些在仁爱和仁义的信仰教义中的人,即那些处于仁爱与仁义中的人。
【12】在同一福音书中还说“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马太福音10:22;24:9-10;马可福音13:13)。这里“因我的名”显然是指因教义。名字本身并不能做什么,而是名字所包含的,即所有的仁义与信仰,这在《马太福音》中清楚地表明:
他们说:“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 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7:22-23)
因此很明显,那些以名字为崇拜对象的人,如犹太人以耶和华的名,基督徒以主的名,并不因此比别人更有价值;因为名字本身并不能做什么,而是那些遵行了他的命令,即“信他的名”。
当说“没有别的名字可以得救”,这意味着没有别的教义,即没有别的东西比互爱的爱更重要,这爱是信仰的真正教义,因此,除了主之外没有别的,因为所有的爱和信仰都来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