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天堂的奥秘(卷2)》创世记第二十一章内义4

《天堂的奥秘(卷2)》创世记第二十一章内义4

2675、”给了夏甲”象征植入外在人的生命中,这从”夏甲“的象征外在人的生命这一意义可以看出(参1896和1909节)。外在人的生命是对知识的情感,这特别由”埃及人夏甲”所象征。

对于那些正在成为属灵之人的人来说,主将良善和真理植入他们对知识的情感中。这意味着他们渴望了解并学习什么是良善和真理,其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成为理性的,进而成为属灵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对知识的情感被比喻为”母亲”,因为正是通过这种情感,理性得以诞生,而属灵的品质也在其中成长(参1895,1896,1902,1910节)。

虽然主向所有人灌输相似的东西,但只有那些能够被改造的人才会为了这个特定的目的和用途而接受。其它人可能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接受这些知识,这些目的可能是无数的,通常关注自身利益和世俗事务。

2676、”搭在她的肩上”象征外在人能够接受的程度,从”肩”的含义可以看出,它象征所有的能力(参1085节),因此是指他们能接受多少良善和真理。

2677、”孩子”象征属灵的真理,从”孩子”的含义可以看出,这里是指被称为属灵的事物。具体来说,”以实玛利”或”使女的儿子”在这个上下文中象征着属灵教会的成员。由于这里描述的是这种属灵状态的初始阶段,因此使用了”孩子”这个词。

2678、”打发她走”象征着他让外在人停留在自我中。这种解释基于以下几点:

首先,”打发”这个动作是由亚伯拉罕完成的,而亚伯拉罕在这里代表主。其次,这个表述反映了那些正在经历属灵改造的人的初始状态。

在这个初始阶段,人们往往认为靠自己,也就是出于自我来行善和思考真理,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想法。当有人告诉他们所有的良善和真理其实都来自主时,他们可能不会公开反对,但内心并不真正接受。这是因为他们还无法感受或理解到,有任何东西是”从别处流入”的,而不是源于自己。

所有经历属灵改造的人最初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因此,主会暂时让他们停留在这种自我之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这个阶段,主仍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通过他们的自我来引导他们。

2679、”她就走了,在别是巴的旷野走迷了路”象征在信仰教义方面处于漂泊不定状态。”在旷野走和迷路”代表了一种迷失的状态,而”别是巴”则象征信仰的教义。这个解释在本章末尾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那里提到亚伯拉罕和亚比米勒在别是巴立约,以及亚伯拉罕在别是巴栽种了一棵树。

这段经文描述了正在经历属灵改造的人在初始阶段的状态。在这个阶段,人们往往会陷入各种错误中。主引导他们思考永恒的生命和信仰的真理,但由于他们仍然主要依赖自我,因此难免会在教义和生活上犯错误,四处摸索。他们可能会把从童年时期就接受的观念,或者各种被他们尚未理解的情感所吸引的想法,误认为是真理。

这个阶段的人就像未成熟的果实,无法立即具备完美的形状、美丽和味道;或者像刚发芽的幼苗,不能立即长成花朵或麦穗。然而,这个阶段所经历的一切,尽管大部分可能是错误的,却仍然有其价值:它们促进了属灵的成长;在后续的改造过程中,一些观念会被摒弃,一些则会转化为滋养下一阶段生命的养分;部分观念可能会与主后来植入的善与真相协调;有些则可能成为属灵事物的基础。

这些经历都是持续改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们以一种永恒的联系和顺序相继出现。主预见了人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并为每个人的永恒未来做了周密的安排。这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利益,只要人愿意让主引导,主就会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

2680、第十五节 皮袋的水用尽了,她就把孩子扔在一棵灌木下。

“皮袋里的水用尽了”象征真理的荒凉;”她就把孩子撇在小树底下”象征因无法直接领受任何真理和良善而陷入绝望。

2681、”皮袋里的水用尽了”象征真理的荒凉,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用尽”象征荒凉,而”水”则象征真理(参28,680,739节)。

2682、”她就把孩子扔在一棵灌木下”象征因无法直接领受任何真理和良善而陷入绝望。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孩子”象征着灵性的真理(参2669,2677节);而“灌木或小树”则象征程度极微的直接领受。因此才说”扔在一棵灌木下”,这与树木相似但程度较小(”树“象征直接领受,参103,2163节)。此外,这一行为中蕴含的情感是绝望。由此可见,”她就把孩子扔在一棵灌木下”象征着因无法直接领受任何真理和良善而陷入绝望。

“被扔在一棵灌木下”象征在真理和良善方面被荒废到绝望的地步,这在《约伯记》中有明确描述:

他们因穷乏饥饿,身体枯瘦,住在荒谷之间,在地洞和岩穴中,在灌木之中采咸草,罗腾(一种灌木)的根为他们的食物。……以致他们住在荒谷之间,在地洞和岩穴中;在灌木丛中叫唤,在荆棘下聚集。(约伯记30:3-4,6-7)

这段经文描述了真理的荒凉,使用了古教会常用的表述方式(约伯记是古教会的书)。这些表达包括”穷乏饥饿,身体枯瘦”,”住在荒谷之间,在地洞和岩穴中”,还有”在灌木之中采咸草”和”在灌木丛中叫唤”等。类似的描述也出现在《以赛亚书》中:

他们都要来,落在荒凉的谷内,磐石的穴里,和一切荆棘篱笆里,并一切的灌木丛中。(以赛亚书7:19)

这里同样描述了荒凉的状态,使用了相似的表述方式。

【2】这段经文描述了正在经历改造的人的第二种状态。在这个状态中,他们被降至完全无知的境地,甚至不知任何真理,以至于陷入绝望。将他们置于如此无知状态的目的是为了熄灭源于自我的说服之光。这种光能同时照亮真理和伪谬,导致人们通过真理相信伪谬,或通过伪谬相信真理,同时产生虚假的自信。

另一个目的是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认识到,一切良善和真理都不源于自自己或自我,而是来自主。那些正在被改造的人会经历从无知到绝望的过程,然后才能获得安慰和启示,这一点从后续内容可以看出。

来自主的真理之光无法进入源于自我的说服力中,因为这种说服力的本质就是会熄灭真理之光。在来生,这种说服力看似冬日的微光,但当天堂之光临近时,它就变成了充满对一切真理的无知黑暗。

这种状态被称为”真理的荒凉”,发生在那些正在经历改造的人身上。圣经的内在含义中多次提到了这种状态。

【3】然而,很少有人能理解这种状态,因为当今真正经历重生的人寥寥无几。那些未经重生的人并不在意自己是否了解真理,也不关心他们所知道的是否是真理,只要能够将某些观点当作真理来传播就满足了。相比之下,那些经历重生的人,因为关心永恒的救赎,会深入思考教义和生活。如果他们缺乏真理,就会感到内心痛苦,因为真理是他们思想和情感的核心。

这两种人的状态差异可以从以下角度理解:人在世时,灵性上生活在天堂,肉体上生活在世界;人生来就属于这两个领域,被创造成能在灵性上与天使同在,同时通过身体与人类共处;但是,由于很少有人相信死后灵魂会继续存在,所以真正重生的人也很少。

对于相信来生的人,来生就是他们思想和情感的全部,相比之下,现世显得微不足道。而对于不相信的人,现世就是他们思想和情感的全部,来生则无关紧要。前者有可能经历重生,后者则无法重生。

2683、第十六节 她走了,坐在对面,离开大约一箭之远,因为她说:“我不要看见孩子死”,就坐在对面,放声大哭。

“她走了,坐在对面”象征思想的状态;”离开大约一箭之远”象征离真理教义有多远的状态;”弓”象征真理的教义;”因为她说,我不要看见孩子死”象征对如此灭亡的悲痛;”就坐在对面”象征思想的状态;”放声大哭”象征悲痛的更深程度。

2684、”她走了,坐在对面”象征思想的状态,这可以从”走了””坐”和”在对面”这些词的含义中看出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走了”,即离开孩子,象征着远离灵性的真理。这一点通过”离开大约一箭之远”的描述得到进一步强调。”坐”象征一种孤独的状态,就像人在悲伤和绝望中陷入沉思。”在对面”象征她既想避开又忍不住观看,因为“看”象征思考(参2245节)。这一点在她说”我不要看见孩子死”并”坐在对面”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总的来说,这段描述揭示了那些感到真理荒凉、因而陷入绝望的人的内心状态。

2685、”离开大约一箭之远”象征离真理教义有多远的状态。这里的”离开”意味着远离。“一箭”是指弓的射程,”弓”象征真理的教义,这一点我们稍后会详细解释。”射程”是指尽可能远的距离,就像弓箭能射出的最远距离。之所以使用”弓的射程”这个比喻,是因为这里描述的是一个属灵的人,他被称为”弓箭手”。这一点在接下来的第20节中得到了证实:”他住在旷野,成了弓箭手。”

2686、”弓”象征真理的教义,这可以从它在圣经中的含义看出。在圣经中,无论何处提到战争,在其内在意义上都指的是灵性的战争,而非字面上的战争(参1664节)。

在古教会中,有一些书卷题为”耶和华战记”,如摩西五经中所示(民数记21:14-16)。这些书以预言的风格写成,具有内在含义,讲述了主的争战和试探,以及教会和教会成员的经历。这一点可以从摩西引用了其中的内容得到证实。

此外,那个时代的教会还有其它书籍,被称为”先知预言集”,如民数记21:27-30所述的内容。这些书中的内容与《耶利米书》中的内容几乎相同,可以比较《民数记》21:28和《耶利米书》48:45。

从这些证据中,我们可以推断古教会拥有历史性和预言性的著作。这些著作是神圣的,是主启示的,其内在意义讲述了主和他的王国。对古教会的人来说,这些著作就如同我们今天的圣经。

就像我们现在的历史书和预言书在字面意义上讲述犹太人和以色列人,但在内在意义上讲述主和属于他的事物一样,古教会的这些著作也具有类似的双重含义。

【2】在圣经和古教会的书籍中,”战争”象征灵性的争战。因此,所有的武器,如剑、矛、盾、枪、箭和弓,都代表了在灵性意义上的特定事物。每种武器的具体象征意义,蒙主怜悯,将在其它地方详细解释。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弓”的含义。弓确实象征着真理的教义。这种象征来源于枪、箭或其它投射物,它们代表教义。那些主要进行灵性争战的人就是用这些教义并通过这些教义来战斗的。因此,在古时候,这些人被称为弓箭手。

【3】”弓”象征真理的教义,这可以从以下经文中得到证实:

耶和华的箭锋利,他的弓都已拉满,他的马蹄算如岩石,他的车轮好像旋。(以赛亚书5:28)

这里讲的是教义的真理。”箭”是灵性的真理,”弓”是教义,”马蹄”是自然的真理,”车轮”是它们的教义。因为这些事物有这样的含义,所以它们被归于耶和华。除非在灵性意义上理解,否则将这些比喻归于他,就会是空洞和不恰当的。

主拉开弓如同敌人,他的右手站立如同仇敌,并杀死了锡安女儿帐幕中所有眼睛可喜悦的事物,倾倒他的愤怒如火。(耶利米哀歌2:4)

“弓”象征真理的教义,在那些处于伪谬中的人来看,真理的教义似乎是敌对和敌人,除这种含义之外的弓不能被归于主。

耶和华啊,你骑在马上,你的战车就是救恩……你的弓全然显露。(哈巴谷书3:8,9)

这里”弓”也是良善和真理的教义。

他们将激怒他,向他射箭。弓箭手们将憎恨他,但他将安坐在他坚固的弓上。他的双臂将因雅各大能者的手而强壮。由此而来的是牧人,以色列的磐石。(创世记49:23-24)

这段经文讨论约瑟,其中”弓”象征良善与真理的教义。

【4】《启示录》中说:

我就观看,见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拿着弓,并有冠冕赐给他。(启示录6:2)

这里,”白马”象征智慧,”骑在马上的”指圣言,正如《启示录》19章13节中再次提到白马时所明确说明的。既然”骑在马上的”是圣言,那么”弓”就象征真理的教义。

谁从东方兴起一人,凭公义召他来到脚前?将列国交给他,使他管辖君王,把他们如灰尘交与他的刀,如风吹的碎秸交与他的弓。(以赛亚书41:2)

这里描述的是主,”刀”象征真理,”弓”象征来自他的教义。

我要在他们中间安排一个兆头,也要差遣他们中间逃脱的人往各族去,到他施、普勒、拉弓的路德、土巴、雅完。(以赛亚书66:19)

“拉弓的”指的是教导教义的人。关于这些地名的含义,可参考其他章节:他施(1156节),路德(1195和1231节),土巴(1151节),雅完(1152,1153和1155节)。

【5】《耶利米书》中说:

各城的人因马兵和弓箭手的响声就都逃跑,进入密林,爬上磐石,各城被撇下。(耶利米书4:29)

“马兵”象征那些宣讲真理的人,“弓”象征真理的教义,那些沉浸在伪谬中的人逃避或惧怕这些真理。同一先知书中还说:

所有拉弓的,你们要在巴比伦的四围摆阵,射箭攻击巴比伦。不要爱惜箭枝,因她得罪了耶和华。(耶利米书50:14,29;51:2,3)

这里“射箭和拉弓的”象征那些宣讲和教导真理教义的人。

【6】《撒迦利亚书》中说:

我必除灭以法莲的战车和耶路撒冷的战马;争战的弓也必除灭。他必向列国讲和平。(撒迦利亚书9:10)

“以法莲”象征对教会真理的理解,”弓”象征教义。

大卫为扫罗和他儿子约拿单作哀歌,说要教导犹大人学习弓。(撒母耳记下1:18)

这里不是讲”弓”,而是讲信仰的教义。《以西结书》中说:

主耶和华说:这日事情临近,也必成就,乃是我所说的日子。住以色列城邑的人必出去捡器械,就是大小盾牌、弓箭、梃杖、枪矛,都当柴烧火,直烧七年。(以西结书39:8-9)

这里提到的武器都是灵性战争的武器。”弓和箭”象征教义及其真理。在来生,真理本身与良善分离并被呈现在视觉中时,就像箭一样。

【7】”弓”不仅象征真理的教义,在相反的意义上,它也象征伪谬的教义。在圣经中,许多词语常常具有这种双重含义,这一点我们已多次提及和论证。例如:

看哪,有一种民从北方而来,并有一大国被激动,从地极来到。他们拿弓和枪,性情残忍,不施怜悯。他们的声音像海浪匉訇。锡安的女子啊,他们骑马都摆队伍,如上战场的人要攻击你。(耶利米书6:22-23)

“这里的”弓”就代表伪谬的教义。同一先知书中还说:

看哪,有一种民从北方来,有一个大国和许多君王被激动,从地极而来。他们拿弓和枪,性情残忍,不施怜悯。(耶利米书50:41)

这里表达的意思类似。该先知书进一步阐明这一点:

他们弯起舌头像弓一样,为要说谎言……他们乃是恶上加恶,并不认识我。(耶利米书9:3)

“弓”象征伪谬的教义,这一点非常明显。因为经文明确指出:”弯起舌头像弓一样,为要说谎言,不是为真理。”

【8】同一先知书中说:

万军之耶和华说:“我必折断以拦人的弓,就是他们为首的权力。(耶利米书49:35)

大卫的《诗篇》中说:

你们来看耶和华的作为,看他使地怎样荒凉。他止息刀兵,直到地极;他折弓、断枪,把战车焚烧在火中。(诗篇46:9,10)

在犹大,神为人所认识;在以色列,他的名为大。在撒冷有他的帐幕;在锡安有他的居所。他在那里折断弓上的火箭,并盾牌、刀剑,和争战的兵器。(诗篇76:1-3)

看哪,恶人弯弓,把箭搭在弦上,要在暗中射那心里正直的人。(诗篇11:2)

这里”弓和箭”明显象征伪谬的教义。

2687、”因为她说,我不要看见孩子死”象征对如此灭亡的悲痛。这里的”看见死……”象征着灭亡,而”孩子”则象征灵性的真理,正如先前所解释的。从这种因真理消逝而产生的绝望情绪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蕴含在这些话语中的内心痛苦。

2688、”就坐在对面”象征思想的状态,这从上面第2684节所说的相同词语中可以看出。这节经文中再次提到这一点,原因是思考的状态一直增加并加重到痛苦的极点,这从紧接在前的”我不要看见孩子死”和紧随其后的”她放声大哭”中可以看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