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天堂的奥秘(卷2)》创世记第二十章内义3

《天堂的奥秘(卷2)》创世记第二十章内义3

【5】在圣经的内在意义上,”先知”通常指的是教导者。这一点在《耶利米书》第23章和《以西结书》第13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两章专门讨论了先知的角色。此外,圣经中还有许多其它地方也提到了先知。

与此相对应,”假先知”则指那些传播错谬教导的人。例如,《马太福音》中论到世代的终结,说:

好些假先知(pseudoprophetas)将要起来,迷惑多人……假基督和假先知(falsos prophetas)将要起来,显大神迹、大奇事;倘若能行,连选民也就迷惑了。(马太福音24:11,24;马可福音13:22)

在这些经文中,两种表达方式的”假先知”都指的是同一类人(前者强调欺骗性或伪装性,后者强调虚假性)。同样,在《启示录》16:13,19:20,20:10中提到的”假先知”(pseudoprophetas)也是这个意思。

【6】圣经的内在含义常常因为人们对犹太教会象征性概念的理解而变得模糊不清。这一点可以从一些事实中看出,例如,每当圣经中提到”先知”时,人们往往会立即联想到那个时代的先知形象,这种固有印象极大地阻碍了我们理解”先知”一词在圣经中的深层含义。

然而,越是有智慧的人,就越能够摆脱这些表面的象征性概念,深入理解其中的本质。举例来说,当提到”圣殿”时,有智慧的人不会局限于想象耶路撒冷的实体建筑,而是会联想到主的圣殿。提到”锡安山”或”锡安”时,他们不会仅仅想到耶路撒冷的那座山,而是会理解为主的国度。同样,”耶路撒冷”这个词也不再仅仅指便雅悯和犹大支派所在的那座城,而是代表神圣的、天上的耶路撒冷。

2535、”他要为你祷告”象征这样做就能获得启示。这可以从”祷告”的深层含义中得到理解:

祷告本质上是与主的对话。在祷告过程中,人会对祷告内容产生某种内在的洞察,与此相对应的,是一种类似的流注进入到人的心智,影响他的领受或思考。这实际上是人的内在向主开放的过程。然而,这种体验会因人的状态和祷告的本质而有所不同。

如果祷告是出于仁爱和信仰,且祷告的对象和内容是关于属天和属灵事物的,那么在祷告中就可能会出现类似启示的体验。这种体验会在祷告者的情感中表现出来,可能是希望、安慰或内心的喜悦。

因此,在更深层的意义上,”祷告”实际上象征着获得启示。在这段经文中,这一点尤为明显,因为这里提到的是先知,而”先知”在这里指的是主耶稣。主的祷告不仅仅是与神性的内在对话,同时也是一种启示。这种祷告即启示的概念在福音书中有多处体现:

耶稣了受了洗;正祷告的时候,天就开了。(路加福音3:21)

耶稣带着彼得、雅各、约翰上山去祷告。正祷告的时候,他的面貌就改变了,衣服洁白放光。(路加福音9:28-29)

当耶稣祷告说”父啊,愿你荣耀你的名”时,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来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约翰福音12:27-28)

2536、”使你存活”象征这样教义就会有生命,这个含义是不言而喻的。

2537、”你若不归还他”再次强调,若不让教义的属灵真理摆脱理性的影响,这从刚才在2533节中所说的相同词语可以看出。

2538、”你当知道,你必要死”象征将失去一切关于真理和良善的教导,这一解释可以从先前2516节中使用的类似表述得到证实。同样,”一切属你的”指的是属于教义的一切。在圣经的内在意义中,”一切”代表全部或所有事物,这是因为圣经中的”人”常常象征着事物。因此,”一切属亚比米勒的”实际上指的是教义的全部内容。

综上所述,这节经文的内在意义可以理解为:属灵的真理应当使教义免于受理性的影响。如此,教义才能被正确地传授,并得到启示,从而获得生命。反之,如果属灵的真理不能使教义免于理性的影响,那么关于真理和良善的教义在其所有方面都将失去意义。

【2】关于教义,情况是这样的:教义中包含的人性成分越多(即感官、知识和理性的成分),其有效性就越低。相反,当我们减少对感官、知识和理性的依赖,单纯地凭信心相信时,教义就越发充满生命力。这是因为神性能够更多地流入其中。人性固有的特质往往会阻碍神性的流入和接受。

然而,我们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基于理性、知识和感官来相信,或者依赖这些来形成信仰;另一种是用理性、知识和感官来确认和强化已有的信仰。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将在后文中详细阐述,因为本章的内在含义也涉及了这些问题。

2539、第八节 亚比米勒清早起来,召了他所有的仆人来,在他们的耳边说了所有这一切话,这些人就甚惧怕。

“亚比米勒清早起来”象征从属天良善而来的清晰领受和确认之光。”召了他所有的仆人来”象征理性和知识。”在他们的耳边说了所有这一切话”象征劝诫以至于从中得到确认,直到顺从。”这些人就甚惧怕”象征甚至到了厌恶的程度。

2540、”亚比米勒清早起来”象征从属天良善而来的清晰领受和确认之光,这一解释基于”清早起来””亚比米勒”和”清早”这些词的含义。“清早”或”早晨”的含义在第2333和2405节中已有解释,在这里特指清晰的领受。从上下文可以看出,最初的领受是模糊的(参2513和2514节),然后逐渐变得清晰(参2528节)。”亚比米勒”象征关注理性的信仰教义,这在第2509和2510节中有所说明。”清早起来”不仅象征清晰的领受,还象征看见从属天良善而来的确认之光。值得注意的是,属天良善是确认真理之光的源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理解这句话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2】内在意义,主要讨论的是主在人性中时的感知,以及关于信仰教义中理性的思考。这样安排的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之外,还因为天使们能够清晰地思考主在世上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他如何脱去人性的理性,并以自己的能力使之成为神性。此外,还涉及到当理性介入时,仁义和信仰的教义会呈现什么样子,以及其它许多关于教会和人的内在事物及其衍生问题。

对于那些专注于世俗和肉体事物的人来说,这些事可能显得无关紧要,甚至毫无用处。然而,对于关注属天和属灵事物的天使来说,这些事却是无比珍贵的。天使对这些事的理解和领受深奥到难以用言语表达。

这种差异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们因为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而认为无关紧要的事,对天使来说却可能是最有价值的,因为天使能够进入更高层次的智慧之光。相反,人们最看重的世俗事物,虽然容易理解,但对天使来说可能就显得无关紧要,因为这些事物不在他们智慧的光照范围内。圣经的内在意义在许多地方都体现了这种观点的差异。

2541、”召了他所有的仆人来”象征理性和知识。这一含义可以从圣经中”仆人”一词的用法得到解释,将在后面的第14节经文的解读(参2567节)中详细讨论。

在主的王国中的人里面,或者说在那些构成主的王国的人里面,存在着属天的、属灵的、理性的、知识的和感官的层面。这些层面之间有一个明确的等级秩序:属天的和属灵的处于最高位,属于主;理性的从属于属天和属灵并为它们服务;知识又从属于理性并为之服务;最后,感官从属于知识。在这个等级体系中,那些服务或从属于更高层面的,相对而言就被视为”仆人”,在圣经中也常被称为”仆人”。

然而,这种复杂的从属关系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那些主要依靠感官和表面知识思考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即使有人对此有所了解,也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思维仍然局限于物质层面。相比之下,天使们对这种关系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

事实上,天使们在理解某些概念时,可能会有成千上万个清晰的想法,而这些在人类看来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比如,当提到”亚比米勒召了他所有的仆人来,在他们的耳边说了所有这一切话,这些人就甚惧怕”这句话时,天使们能够洞察到比人类所能理解甚至所能相信的更深的奥秘。他们理解主是如何使理性和知识顺服的,而且不是通过直接控制理性和知识本身,而是通过征服那些与属天和属灵教义相对的情感。当这些对立的情感被征服时,理性和知识就自然而然地顺服了,同时也被带入了正确的秩序。对天使来说,这些概念可能是再普通不过的,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可能是最难理解甚至完全无法理解的内容。

2542、”在他们的耳边说了所有这一切话”象征劝诫以至于从中得到确认,直到顺从。这一含义可以从内在意义的上下文顺序,以及”耳朵”一词的象征意义中得出。

从上下文顺序来看,有许多确认性的因素附加在理性所认可的任何事物上,因为理性只有通过这些确认才能真正接受任何事。因此,理性被引导至顺服时,就会对这些确认因素进行劝告,因为它们总是持续存在并似乎不断涌现。

从”耳朵”的象征意义来看,在圣经的内在意义中,耳朵代表顺服。这种象征源于听和顺服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隐含在”听”这个词本身中,在“倾听”这个词中更为明显。这种对应关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来生,在那里,顺服和服从的灵属于耳朵的领域,甚至与听觉本身相对应。这是一个尚未为世人所知的奥秘。这些概念将在后面讨论对应关系时,蒙主怜悯,得到更清晰的阐述。

“耳朵”具有这种象征意义可以从圣经中的多处经文得到证实。这里仅引用《以赛亚书》中的一段:

要使这百姓的心蒙脂油,耳朵发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便得医治。(以赛亚书6:10)

在这段经文中,”眼睛看见”象征理解,”耳朵听见”象征通过情感来领受,进而象征顺服。

同样,当主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马太福音11:15; 13:43; 路加福音8:8; 14:35)这句话也没有其他含义,而是强调了听从和顺服的重要性。

2543、”这些人就甚惧怕”象征甚至到了厌恶的程度。这一解释可以从”害怕”和”人”这两个词在此处的特殊含义中得出。

惧怕或害怕,就像所有的情感一样,虽然表面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包含了多层含义。在世俗层面,它可能指失去生命、名誉、荣誉或利益的恐惧;而在灵性层面,则可能指失去良善和真理,进而失去永恒生命的恐惧。正是因为这些深层含义,恐惧也包含了对那些试图破坏这些价值的事物的厌恶。这种厌恶感因一个人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越强烈而变得更加强烈。

在这里,”惧怕”一词被用来表示厌恶,因为厌恶与喜爱本身是对立的。主对此的厌恶程度可以从紧随其后的经文中所表现出的热忱看出来。这种热忱旨在保持教义的纯洁,不被任何理性和事实性知识所玷污。

值得注意的是,”人”这个词在这里象征理性和事实性知识,或任何与理智相关的事物。这一点在之前的第158,265,749,915,1007节中已有详细说明。

2544、第九节 亚比米勒召见亚伯拉罕来,对他说:”你向我们做了什么?我在什么事上得罪了你,你竟使我和我的国陷在大罪里?你向我行了不当行的事了!”

“亚比米勒召了亚伯拉罕来,对他说”象征主从信仰教义的角度思考。”你向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在什么事上得罪了你”象征对自己如此思考的责备。”你竟使我和我的国陷在大罪里”象征信仰的教义和所有教义都处于危险之中。”你向我行了不当行的事了”象征恐惧。

2545、”亚比米勒召了亚伯拉罕来,对他说”象征主从信仰教义的角度思考。这一含义可以从”亚比米勒”和”亚伯拉罕”所代表的意义,以及”说”这个词的含义中得出,这些我们之前已经多次讨论过。

从信仰教义的角度思考,或源自信仰教义的思想,这很难用人类能理解的方式来解释。因为对这种思维的领受只存在于天使的观念中。在天使的观念里,这种思想以极其明亮的光呈现,伴随着天堂的象征,几乎无法用语言描述。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种思想源自于超越理性的理智真理,并从那个高度来观察事物。但更准确地说,产生这种思想的直接领受,其本质是来自神性的真理。

2546、”你向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在什么事上得罪了你”象征对自己如此思考的责备。这种自责可以从话语中流露的情感和热忱中感受到,正如我们在前面2543节中所讨论的。这种自责源于理性思维和事实知识试图抬头并介入,想要在神性的信仰教义中寻找共通之处。

2547、”你竟使我和我的国陷在大罪里”象征信仰的教义和所有教义都处于危险之中。这可从”亚比米勒”(这里指”我”)的含义看出,它象征信仰的教义,以及从”(王)国”的含义看出,它象征教义的真理或教义本身。”王国”在内在意义上象征教义的真理,在相反意义上象征教义的伪谬,这可从圣经中看出,如《耶利米书》中所说:

他是造作万有的,以色列是他产业的杖,万军之耶和华是他的名。你是我争战的大锤,是我打仗的兵器。我要用你打碎列国,用你毁灭列国。(耶利米书51:19,20)

这里说的是主,显然他不是要”打碎列国”,也不是要”毁灭列国”,而是要毁灭列国和那些由列国所代表的东西,即教义中的邪恶和伪谬。

【2】《以西结书》中说:

看哪,我要将以色列子民从他们所到的诸民族中领出来,又从四围聚集他们,引导他们进入自己的地。我要使他们在那地,在以色列山上成为一个民族,有一王作他们所有人的王。他们不再成为二个民族,决不再分为两个王国。(以西结书37:21-22)

“以色列”象征属灵的教会,”民族”象征该教会或教义的良善(关于”民族”象征良善,见1259,1260,1416,1849节);”王国”象征该教会的真理。上面经文中的”民族”和”王国”所指的不是字面上的民族和王国,这是明显的,因为经文说的是以色列的子民,说他们要”被聚集并引导进入他们的土地上”,而他们已经分散到各族中去了。

【3】《以赛亚书》中写道:

我激动埃及人攻击埃及人,弟兄攻击弟兄,邻舍攻击邻舍;这城攻击那城,这国攻击那国。(以赛亚书19:2)

在这段经文中,“埃及”象征着人们用事实性知识对信仰真理进行的推理(参1164,1165,1186节)。“城”象征教义,在这里特指异端教义(参402, 2268, 2449节)。“国”则象征教义中的伪谬。因此,”这城攻击那城,这国攻击那国”象征各种异端和伪谬将彼此争斗。

这与主耶稣在《马太福音》中谈到世界末日时所说的话相呼应:

民要攻打民,国要攻打国。(马太福音24:7)

这段经文描述的是邪恶与邪恶相争,伪谬与伪谬对抗的情况。

【4】《但以理书》中预言的四个王国(但以理书2:37-46;7:17-28),玛代和波斯的王国(但以理书8:20-27),南方王和北方王的王国(但以理书11:1-45),以及约翰在《启示录》中提到的诸王和诸国,实际上都蕴含着更深层的寓意。

这些“王国”象征的是教会在真理和伪谬方面的各种状态。虽然从字面上看,这些预言似乎在描述地上的君主制和王国,但在更深层的内在意义上,它们实际上是在阐述教会的状态和主的王国。在这个内在意义中,所有的内容都是属灵和属天的。

事实上,主的话语本质上完全是属灵和属天的。但为了使所有人都能阅读和理解,天上的事物通过地上的事物来表达。

2548、”你向我行了不当行的事了”象征恐惧,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这一点。首先,从这些话本身所蕴含的情感来看,已经能感受到说话者的恐惧。其次,结合上下文,我们在第2543节中看到他感到厌恶,接着在第2546节中,他出于热心进行了责备。而在这里,我们看到他的情感已经演变为恐惧。

2549、第十节、第十一节 亚比米勒对亚伯拉罕说:“你见了什么才做这事呢?” 亚伯拉罕说:“因为我说,这地方总没有(对)神的敬畏,必为我妻子的缘故杀我。”

“亚比米勒对亚伯拉罕说”象征基于信仰教义的进一步思考。”你见了什么才做这事呢”象征对原因的直觉。”亚伯拉罕说”象征直接领受,对这个问题进行回应。“因为我说,这地方总没有(对)神的敬畏”象征由此而来的思考,即他们在所处的状态中对属灵真理没有尊重。”必为我妻子的缘故杀我”象征如果人们认为只有属灵真理能与属天良善相结合,那么信仰中属天的事物将会灭亡。

2550、”亚比米勒对亚伯拉罕说”象征基于信仰教义的进一步思考,这一点可以从前面2545节中的类似表述中得到证实。在这里,由于这句话被重复提及,它不仅表示进一步的思考,而且特别指向对原因的思考。至于什么是基于信仰教义的思考,我们也可以在前面的章节中找到解释。

2551、”你见了什么才做这事呢”象征对原因的直觉,这一点无需解释,并且从接下来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原因被提到。圣经的内义这样按顺序在内在感知中展示,是为了展示主如何直接领受和思考信仰教义,以及理性是否被咨询。这是因为天使们在这种系列中思考这些事情。

圣经的内在意义主要是为天使们准备的,因此适应他们的领受和思维。当他们思考主、他的神性和人性,以及如何成为神性时,他们处于愉悦、甚至是幸福和快乐的状态,因为他们被一种充满主的属天和属灵气场所包围,因此可以说他们在主里面。所以没有什么比按照这些气场和由此产生的情感来思考更让他们感到幸福和快乐的了。此外,他们同时也被教导和完善,特别是这些方面:主如何通过逐步成长,凭自己的力量将他出生时的人性变成神性,即如何通过他自己揭示的事实性知识和信仰性知识完善了他的理性,逐步驱散了它的阴影,并将其引入神性的光明中。当圣经被阅读时,这些和无数其它的事实以属天和属灵的方式呈现在天使面前,伴随着成千上万的代表性事物在生命的光中呈现。

然而,这些对天使来说如此珍贵的事物,对人类来说却显得微不足道,因为它们超出了人类的理解,因此在他们理智的阴影中。反之,那些对人类来说珍贵的事物,如那些世俗的事物,对天使来说却显得微不足道,因为它们低于天使的存在状态,所以在他们智慧的阴影中。因此,令人惊奇的是,那些进入人类心智的阴影部分,几乎被他们轻视的事物,却进入天使们享受的光明和情感中,正如许多属于圣言内在意义事物一样。

2552、”亚伯拉罕说”象征直接领受,对这个问题进行回应。这可以从“说”在圣经的历史叙事中的意义看出。关于这一点,之前多次提及,请参考1791,1815,1819,1822,1898,1919,2061,2080,2238,2260,2271,2287节。主的思维通过“亚比米勒对亚伯拉罕说”来表示,而直接领受作为回应,通过“亚伯拉罕说”来表示,其情况如下:

直接领受是更高层次的,来自主的神性本身;而思维是较低层次的,来自主的理性。因为直接领受是思维的来源,所以思维的回应来自直接领受。这可以通过人的类似情况来说明,属天的人只能从直接领受中进行“思考”,而属灵的人只能从良心中进行思考(参2515节)。属天人的直接领受,如同属灵人的良心,都是来自主的,尽管他们自己不知道其来源;但他们的思维是来自理性,并且看起来像是来自他们自己。因此,当他们从理性思考某事时,思考的结论或回应来自直接领受或良心。因此,主根据他们生命的状态和情感,以及被植入或印刻的真理教义对他们做出回应。

2553、“因为我说,这地方总没有(对)神的敬畏”象征由此而来的思考,即他们在所处的状态中对属灵真理没有尊重。这可以从“神的敬畏”的意义看出,即对神性或灵性真理的尊重。还可以从“地方”的意义看出,即状态(参1273,1274,1275,1377节)。事情的实际情况是:人无法领会任何纯粹属灵和属天的教义,即神性的教义,因为它们无限地超越了他的理解力,同样也超越了他的信仰。人的思维总是局限于与感官相关的自然事物。任何不基于这些自然事物或不符合这些自然事物的说法都难以被理解,就像在无边无际的海洋或宇宙中失去了视线的焦点。因此,如果用其它方式向人阐述教义,这些教义就不会被接受,也不会受到尊重。

这一点在圣经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正因如此,纯粹的神性事物在圣经中往往以自然的,甚至是感性的方式呈现。例如,圣经中描述耶和华有耳朵、眼睛和面孔,还有类似人类的情感,如愤怒等。

【2】这种情况在主来到世上的时候变得更加明显。那时,人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属天的事物和属灵的事物,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内在的事物了。他们只知道尘世和世俗的事物,也就是外在的事物。这些占据了他们心智的全部,就连主的使徒们也不例外。使徒们以为主的国会像世上的国一样,因此他们请求一个坐在主的右边,一个坐在左边。他们长期以来都认为自己会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来的十二个支派,却不知道在来生中他们甚至无法对一个人最微小的事情做出审判(参2129节末尾)。

主对人类这种状态的洞察,是他最初考虑是否应在信仰教义中咨询理性的原因。这种考虑源于他的爱,他希望为所有人的救赎做好准备,并确保圣经不会失去其意义。

2554、”必为我妻子的缘故杀我”象征如果人们认为只有属灵真理能与属天良善相结合,那么信仰中属天的事物将会灭亡。这可以从”杀”的含义(即灭亡)和“妻子”的含义(即属灵的真理与属天的良善的结合,参2507节)得出。

这是产生这种思考的另一个原因,具体情况如下:

神性良善(这里称为属天良善)与神性真理(这里称为属灵真理)如同婚姻般结合(参2508节)。尽管神性良善只与神性真理结合如此紧密,但它仍然流入较低层次的真理并与之结合,虽然不是如同婚姻那样。它流入理性的真理(这些只是真理的表象)并与之结合;甚至流入事实性知识的和感官的真理(这些几乎只是幻觉)并与之结合。若非如此,任何人都无法得救(关于这点,可参见第一卷1831和1832节)。

为了使神性良善能与这些不同层次的真理结合,从而拯救人类,主降临世界。因为若没有主的人性成为神性,就绝不会有任何结合,但通过他,这种结合成为可能。

【2】”必为我妻子的缘故杀我”这句话中,除了前面提到的奥秘外,还包含了更多深奥的含义。这句话表明,如果人们认为只有属灵真理能与属天良善结合,那么信仰中的属天事物就会灭亡。这里还隐含了以下几层意思:

首先,如果人们不尊重属灵真理,属天良善也会随之灭亡。因为当属灵真理被拒绝时,属天良善也会消失。

其次,除非告诉人们要敬拜父,否则就不会接受教导。尽管事实上,”除非通过子,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而且”看见子的就是看见父”(约翰福音14:8-12)。

除此之外,这句话中还包含其他深奥的含义。

2555、第十二节至第十三节 “况且她也实在是我的姐妹,她是我父亲的女儿,但不是我母亲的女儿,作了我的妻子。当神使我离开父家时,我对她说:这就是你要对我施的恩惠,无论我们到哪里去,你都要说‘他是我的兄弟’。”

“况且她也实在是我的姐妹”象征理性的真理与属天的良善有亲和关系。”她是我父亲的女儿,但不是我母亲的女儿”象征理性是由属天良善作为父亲所孕育的,而不是由属灵的真理作为母亲所孕育的。”作了我的妻子”象征属灵真理通过理性与属天良善结合。”当神使我离开父家时”象征当他离开知识及其产生的表象,以及伴随这些的愉悦时,这些在此处被称为他的”父家”。”我对她说”象征当时的思考。”这就是你要对我施的恩惠”象征他会因此得到安慰。”无论我们到哪里去”象征他后来关于理性真理的所有结论。”你要说‘他是我的兄弟’”象征应该表明理性的真理与属天的良善相连。

2556、”况且她也实在是我的姐妹”象征理性的真理与属天的良善有亲和关系,这一点可以从撒拉作为姐妹的象征意义中看出,她代表了理性真理(参2508节)。接下来的讨论将涉及理性的诞生及其由此产生的亲和关系。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明白,对于真正理性的人,也就是重生的人来说,他所有的情感、领受和思维都像是通过血缘和亲和力紧密相连。这些元素被巧妙地安排,使它们能够相互关照,就像一个家庭的成员一样。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清晰,根据各自的亲和程度不断地重新组合。这种安排源于天堂的流入,也就是主通过天堂的流入。

对于真正理性的人,一切都按照天堂的秩序安排。正是由于这种流入,人类才具备了思维、推理、判断和反思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如此奇妙,远远超越了所有人类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类通过勤奋研究所得出的无数分析结果。

这些认知至今仍未被广泛了解,原因在于人们不相信所有的情感、领受和思维都受到外部的影响——负面的来自地狱,正面的来自天堂。事实上,人在精神上与外部事物紧密相连,如果失去这种联系,人就无法存活哪怕一刻。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到,世界上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事物,任何失去联系的东西都会立即消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