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天堂的奥秘(卷2)》创世记第二十章内义1

《天堂的奥秘(卷2)》创世记第二十章内义1

创世记第二十章

2495、圣经中有内在含义,这一点我们已经在多处进行了阐述和论证。从《创世记》第一章到目前为止的解释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内在含义的本质和特点。

然而,在当今时代,真正相信圣经的人已经不多了,更少有人了解圣经中存在这样一种深层含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再次强调并确认这一重要观点。

【2】主这样描述世代的终结,即教会的最后时期:

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发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马太福音24:29;马可福音13:24-25)

在这里,”日头”并非指实际的太阳,”月亮”也不是指真正的月亮,”众星”也不是指天上的星星。相反,”日头”象征对主的仁爱和对邻舍的仁义,”月亮”象征源于仁爱和仁义的信仰,”众星”则象征良善与真理的知识。这些解释在之前的章节(参31,32,1053,1521,1529-1531,2120,2441节)中已有详细说明。

因此,主的这些话实际上是在预言:在世代的终结,或者说在教会的末期,教会中的人不再有仁爱,不再有仁义,因此也不再有信仰。这层意义在先知书中也有类似的表述,例如《以赛亚书》中写道:

看哪,耶和华的日子临到……使这地荒凉,从其中除灭罪人。天上的众星群宿都不发光;日头一出就变黑暗,月亮也不放光。(以赛亚书13:2,10)

这段经文同样描述了教会的最后时期,也就是世代的终结。

【3】《约珥书》中说:

那日是黑暗、幽冥、密云、乌黑的日子……它们一来,地震天动,日月昏暗,星宿无光。(约珥书2:2,10)

类似地,同一先知在别处说:

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 (约珥书2:31)

耶和华的日子临近……日月昏暗,星宿无光。(约珥书4:14,15)

《以西结书》中说:

我将你扑灭的时候,要把天遮蔽,使众星昏暗,以密云遮掩太阳,月亮也不放光。我必使天上的亮光都在你以上变为昏暗,使你的地上黑暗。(以西结书32:7,8)

《启示录》中同样写道:

揭开第六印的时候,我又看见地大震动,日头变黑像毛布,满月变红像血,天上的星辰坠落于地。(启示录6:12,13)

第四位天使吹号,日头的三分之一、月亮的三分之一、星辰的三分之一都被击打,以致日月星的三分之一黑暗了。(启示录8:12)

【4】通过比较这些经文,我们可以看出主在福音书中的话与他在先知书中的话有着相似的含义。它们都预示着在教会的末期,人将失去仁义,只剩下信仰,这就是这些经文的深层含义。《以赛亚书》中的一段话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那时,月亮要蒙羞,日头要惭愧;因为万军之耶和华必在锡安山,在耶路撒冷作王。(以赛亚书24:23)

在这里,”月亮蒙羞”象征信仰的衰落,”日头惭愧”则象征仁义的消失。显然,我们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实际的月亮和太阳会感到蒙羞或惭愧。同样,《但以理书》中也有这样的描述:

这角向南、向东……它渐渐强大,高及天象,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用脚践踏。(但以理书8:9,10)

这里”天象”显然不是指实际的军队,”星宿”也不是指实际的星星,这一点任何人都能明白。

经文

概览

2496、在先前的第12章中,我们讨论了亚伯拉罕在埃及的寄居经历。这段经历象征年幼的主耶稣接受关于事实性知识的教导。而在本章中,我们将探讨亚伯拉罕在基拉耳的寄居,那里有亚比米勒王。这次的寄居同样代表着主接受教导,但重点转向了关于仁义和信仰的教义。

本章特别关注仁义和信仰教义的起源。我们将看到,这些教义本质上是属灵的,其根源来自属天,而不是源于理性。

2497、本章讲述了主耶稣在初次学习仁义和信仰教义时的状态。这种状态由加低斯和书珥这两个地名来代表,而信仰的教义则由基拉耳王亚比米勒来代表(第1-2节)。主最初考虑是否应该依靠理性来理解这些教义(第2节),但最终决定不这样做(第3-4节,8-9节)。文中解释了主为何有这种考虑(第5-6节,10-13节)。重要的是,本章强调仁义和信仰的教义本质上是属灵的,其根源是属天的(第7节)。主通过这种方式接受了教导,而所有的理性思考和事实性知识都如同外衣般辅助了这个过程(第14-16节)。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教义最终变得完善(第17节)。相比之下,如果仅仅依靠理性来理解这些教义,结果可能会大不相同(第18节)。

内义

2498、圣经中的这些历史记载,如同其它所有内容一样,都蕴含着神圣的奥秘。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事实中得到证实:

亚伯拉罕再次将他的妻子称为姐妹。这并非首次发生,在他到埃及时就有类似的记载。当时,他对撒拉说:”求你说,你是我的姐妹”(创世记12:13节)。

不仅是亚伯拉罕,他的儿子以撒在基拉耳也有类似的经历。以撒同样称他的妻子利百加为姐妹。经上记载:

那地方的人问到他的妻子,他便说:“那是我的姐妹”。(创世记26:6-7)

在这些章节中,我们还能找到许多相似的记载。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类型的历史事件在圣经中被重复记录了三次。如果在内在意义上没有特殊的奥秘原因,这种重复是不会发生的。

2499、第一节 亚伯拉罕从那里向南地迁去,住在加低斯和书珥之间,在基拉耳寄居。

“亚伯拉罕从那里向南地迁去”象征主在信仰的良善和真理中的进展;”亚伯拉罕”象征在那种状态下的主。”住在加低斯和书珥之间”象征主的特定状态;“加低斯”象征着源于理性的内在真理的情感;”书珥”象征源于事实性知识的外在真理的情感。”在基拉耳寄居”象征由此在信仰的属灵事物中接受教导。

2500、”亚伯拉罕从那里向南地迁去”象征主在信仰的良善和真理中的进展。这里的”迁去”象征着进展(参1457节),而”南地”则象征信仰的良善和真理(参1458节)。我们可以将这段经文与《创世记》第12章中的记载进行对比。在那里,亚伯拉罕往南地去,一直走,最终到达埃及(创世记12:9,10)。从内在意义来看,这代表主童年时期在信仰认知的事实性知识方面向良善与真理的进展(参1456,1459节)。

而在本章中,亚伯拉罕向南地迁去,则表示一种更深入、更内在的进展,特别是在信仰教义的良善和真理方面的进展。这里特别使用”南地”这一表述,因为”地”在其本义上象征教会,也就是教义的载体(参566,662,1066,2117,2118节)。

【2】本章的内在意义揭示了主接受教导的总体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启示进行的,主通过来自他自身——他的神性——的神圣认知和思维,将这些启示植入到神性的智慧和聪明中。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他的人性与神性完全结合。

这种获得智慧的方式是任何普通人都无法企及的。它源于主的神性,这神性是他最内在的本质,因为他是由圣父所孕育的。这种智慧的获得是通过神性之爱的流入,而这爱只属于主一人。正是这种爱驱使主渴望拯救全人类。

【3】这里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奥秘:爱本身包含着智慧和聪明,而爱的性质决定了这种智慧和聪明的特质。智慧和聪明存在于爱中,是因为所有的流注都进入爱,或者说进入善,也就是进入人的生命本质。这就是天使拥有难以言喻的智慧和聪明的原因,也是那些爱主并对邻人怀有仁义之心的人获得智慧和聪明的来源。

虽然人在世时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但死后他们会进入这种状态,因为这种智慧和聪明本就存在于仁爱和仁义之中(参2494节)。

至于主的爱,它远远超越了天使所拥有的爱,因为它本身就是神性的。因此,主天生就具有超越一切的智慧和聪明。然而,由于他以人的身份降生,并按照神性秩序如常人一样成长,所以他逐步将自己置于这种状态中,以便将他的人性与神性结合,使之成为神性。这一过程完全是凭借他自己的力量实现的。

2501、”亚伯拉罕”象征在那种状态下的主,这一点可以从”亚伯拉罕”的象征意义中得到证实。在这里,亚伯拉罕象征着主处于某种特定的状态,这一观点在先前的1893,1965,1989,2011,2172,2198节中也有所阐述。

2502、”住在加低斯和书珥之间”象征主的特定状态,这一点可以从”住”这个词的含义中得到证实,它象征着生活,正如1293节所解释的那样。前文中提到”亚伯拉罕从那里向南地迁去”,这表示主在信仰的良善和真理方面的进展。而现在说”他住在加低斯和书珥之间”,这进一步说明了主所处的特定状态。这个状态通过加低斯和书珥这两个地名来描述,关于这一点,我们接下来将进行详细讨论。

2503、“加低斯”象征着源于理性的内在真理的情感;”书珥”象征源于事实性知识的外在真理的情感。这可以从两个名字的含义中得出,”加低斯”象征争论的真理(参1678节),因此是关于真理的争论,其起源可能来自理性,这在后文中会有所体现。但由于主的所有真理都源于天堂,因此”加低斯”也表示对真理的情感。

每个教会成员都具有理性真理和知识真理。理性真理属于内在,而知识真理属于外在。这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就像人的两种记忆一样(参2469-2473节)。因此,对真理的情感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属于理性;另一种是外在的,来自知识。在这里,”加低斯”象征源于理性的内在真理情感,而”书珥”象征源于知识的外在真理情感。”书珥”象征这种真理的含义可参见第1928节。

值得注意的是,圣经中的名字没别的意思,都是代表事物本身,这一点在第1224,1264,1876,1888节和其它多处已经得到证明。

2504、”在基拉耳寄居”象征由此在信仰的属灵事物中接受教导。这可以从”寄居”一词的含义中看出,它象征着接受指导(参1463,2025节)。而”基拉耳”则象征信仰的属灵层面。基拉耳在《创世记》中多次被提及(10:19;26:1,6,17,20,26),在这些地方它都代表信仰。这是因为基拉耳位于非利士,而”非利士”象征信仰认知的事实性知识(参1197,1198节)。基拉耳是非利士王所居之地,因此”基拉耳”象征信仰本身(参1209节)。”基拉耳王”则象征信仰的真理本身,因为”王”在内在意义上象征真理(参1672,2015,2069节)。因此,”亚比米勒”象征信仰的教义,这将在后文中详细讨论。

【2】总的来说,信仰有理智的、理性的和知识的层面。它们从内到外按这个顺序排列:最内在的是理智层面,由此产生理性层面,再由理性层面产生知识层面。它们的关系就像与学者交谈时所说的,从先到后,或者说从上到下,也就是从内到外。

虽然人似乎认为信仰的知识是最先获得的,然后才是理性,最后是理智,这是因为人从童年就是这样发展的。但实际上,理智不断地流入理性,而理性又流入知识,只是人并没有察觉。这种流入在童年时是模糊的,在成年时变得更明显,当人重生时就变得清晰。在这样的人身上,这种顺序就变得明显,在来生更是如此(参1495节)。

所有这些都被称为属灵的事物,它们在程度上有所区别,并按这样的顺序相继出现。信仰的属灵事物是所有源于良善的真理,也就是说,源于属天层面的真理。凡是从属天层面衍生出来的,都是信仰的属灵事物。

2505、第二节 亚伯拉罕对他的妻子撒拉说,她是我的姐妹;基拉耳王亚比米勒就差人把撒拉取了去。

“亚伯拉罕说”象征主的思考;”对他的妻子撒拉”象征与属天结合的属灵真理;”她是我的姐妹”象征理性真理。”基拉耳王亚比米勒就差人”象征信仰的教义;“亚比米勒”象征关注理性的信仰教义;”把撒拉取了去”象征倾向于咨询理性。

2506、”亚伯拉罕说”象征主的思考。这可以从历史记载中”说”的含义得知,它不仅象征直接领受,也象征思考。关于这一点,可参考第1898,1919,2061,2080,2238,2260,2271和2287节。

2507、”对他的妻子撒拉”象征与属天结合的属灵真理,这可以从“妻子撒拉”的含义得知,它象征与神性良善结合的理智真理,或者说是与属天结合的属灵真理。关于这一点,可参考第1468,1901,2063,2065,2172,2173和2198节。

关于什么是属灵的和什么是属天的,我们之前已多次讨论过,详见第1155,1577,1824,2048和2088节。简而言之,属天的是指与良善有关的事物,即对主的仁爱和对邻舍的仁义;而属灵的是指与真理有关的事物,即由此产生的信仰。

2508、”她是我的姐妹”象征理性真理,这可以从“姐妹”的含义得知,它象征理性的理智真理(参1495节)。理性真理为何被称为“姐妹”,只能从天堂的婚姻概念中理解。源自天堂婚姻的事物之间存在亲近关系,类似于地上的血缘和姻亲关系(参685,917节),这种关系有无限的变化。

天堂的婚姻本身只存在于神性良善与神性真理之间。人的理智、理性和知识都源于此婚姻。没有天堂婚姻的孕育,人就无法拥有理智、理性,也无法获得知识,因此就不能成为真正的人。简而言之,人从天堂婚姻中获得越多,就越像一个人。

主自身就是天堂婚姻的化身,因为他既是神性良善本身,又是神性真理本身。天使和人处于天堂婚姻中的程度取决于他们对主的仁爱、对邻舍的仁义以及由此而来的信仰。换句话说,取决于他们在主的良善中以及由此而来的真理中的程度。在这种状态下,他们被称为“女儿和儿子”,彼此称为“姐妹和兄弟”,但这些称呼并非指实际的血缘关系,而是反映了良善和真理上的亲近程度。

理性真理被称为“姐妹”是因为它是由神性良善流入理性真理的情感而孕育的。在理性中,由此产生的良善被称为“兄弟”,而真理被称为“姐妹”。这一点将在本章第12节亚伯拉罕的话中得到进一步阐明:

她实在是我的姐妹,是我父亲的女儿,但不是我母亲的女儿,后来作了我的妻子。(创世记20:12)

2509、”基拉耳王亚比米勒就差人”象征信仰的教义;这一点可以从先前第2504节的解释中得知,具体如下:“非利士”代表信仰认知的知识(参1197,1198节);“基拉耳”,作为非利士地的一部分,象征信仰(参第1209,2504节);

“王”本身象征信仰的真理(参1672,2015,2069节)。

因此,“亚比米勒”象征信仰的教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指的是关注理性层面的信仰教义,这一点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得到进一步阐明。

2510、“亚比米勒”象征关注理性的信仰教义,这可以从他把撒拉看作是亚伯拉罕的姐妹而不是妻子这一点看出来,因为“撒拉作为姐妹”象征理性真理(参2508节)。接下来的内容将讨论信仰教义的起源:它是源于理性还是源于属天。

因此,“亚比米勒”象征一种关注理性层面的信仰教义。所谓教义关注理性,是指该教义只承认理性能够理解的真理,而教义中的一切都是从理性的角度来解释的。然而,本文接下来将从内在意义上阐明,信仰的教义实际上并非源于理性,而是源于属天。

2511、”把撒拉取了去”象征向理性寻求建议的情感。倾向于咨询理性。这一解释基于以下几点:“撒拉作为姐妹”象征理性真理(参2508节);“取她”象征对她的倾向。因此,在内在意义上,这句话表达了倾向于咨询理性的含义。

本节内容涉及主对信仰教义的初始思考:是否应该咨询理性?主会有这样的初始思考,原因在于:主是按照神性秩序逐步前进的。主需要脱去所有人性的部分(包括出生时所具有的和从母亲那里继承的),以便完全具有神性。这个过程也包括对人性问题的思考,即在信仰教义中是否应该咨询理性。

2512、第三节 神夜间在梦中来到亚比米勒那里,对他说,看哪,你将因这女人而死,因为她已经嫁给丈夫。

“神来到亚比米勒那里”象征主对信仰教义的直接领受;”夜间在梦中”象征这种直接领受是模糊的。”对他说”象征由此而来的思考。”看哪,你将因这女人而死”象征如果在信仰教义中咨询理性,那么这教义将不复存在。”她已经嫁给丈夫”象征真信仰的教义是属灵的,其内容与属天的事物紧密相连。

2513、”神来到亚比米勒那里”象征主对信仰教义的直接领受,这一含义可以从”神来到”和”亚比米勒”这两个词的意义中得出。”神来到”象征着直接领受,这是因为领受本质上就是神圣力量降临或流入人的理解能力。而”亚比米勒”象征信仰的教义,这一点在前文的2504,2509和2510节中已经阐述过了。

2514、”夜间在梦中”象征这种直接领受是模糊的,这一含义可以从”梦”和”夜”这两个词中推断出来。在谈到直接领受时,梦境相对于清醒状态而言是模糊的,而”夜间在梦中”则更加强调了这种模糊性。

主的第一次直接领受被描述为模糊的,原因在于他正处于人性之中,需要脱去并驱散其中的阴影。尽管主的直接领受能力源于神性,但由于仍在人性中,因此无法立即完全接受光明,而是随着阴影的逐渐消散而逐步接受。

关于信仰的教义,主使自己进入了一个较少模糊的状态。这一点通过神再次在梦中”来到”亚比米勒那里得到体现,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没有提到夜(创世记20:6)。最后,主进入了清晰的直接领受状态,这由”亚比米勒清早起来”来表示(创世记20:8)。

2515、”对他说”象征由此而来的思考,这一含义可以从”说”这个词得知,它既象征直接领受,也象征思考(参2506节)。既然这里提到思考是由直接领受而来,我们可以简要地探讨一下思考与认知的关系。思考主要有三种类型:来自直接领受的思考,来自良心的思考,以及没有良心的思考。

来自直接领受的思考只存在于属天的人中,即那些对主怀有深厚仁爱的人。这是人类所能拥有的最深层次的思考,也是属天的天使所具有的。这种直接领受来自主,他们的思考通过并基于这种领受而产生。对这些人来说,违背直接领受而思考是不可能的。

来自良心的思考处于较低的层次,存在于属灵的人中。这些人在生活和教义上都践行着仁义和信仰的良善。对他们而言,违背良心而思考同样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将违背主通过良心向他们所指示的良善和真理。

【2】没有良心的思考存在于那些内心不愿被良善与真理引导,反而被邪恶与伪谬支配的人身上。这些人不是被主引导,而是被自己的欲望所驱使。他们误以为自己的思考深度与那些有良心和直接领受能力的人相当,这是因为他们既不理解什么是良心,更不了解什么是直接领受。然而,这两种思考方式之间的差异如同天堂和地狱的区别那样巨大。

没有良心的人的思考源于各种欲望和幻想,实际上是来自地狱的思考。如果他们表现得与此不同,那只是出于对名誉的考虑,是一种外在的礼节。相比之下,那些从良心出发的思考,是基于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因此可以说是来自天堂的思考。

至于主的思考,它远远超越了人类的理解能力,因为它直接源于神性本身。这种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是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

2516、”看哪,你将因这女人而死”象征如果在信仰教义中咨询理性,那么这教义将不复存在。这里的”你”指的是亚比米勒,代表信仰的教义;”死”表示成为无有;而”女人”(上文所说的”姐妹”)则象征理性(参2508节)。因此,”亚比米勒将因这女人而死”象征如果咨询理性,信仰的教义将不复存在。

【2】信仰的教义不能来自理性,原因在于理性常常停留在良善和真理的表象中,而这些表象本身并非真理(参2053,2196,2203,2209节)。此外,理性常受到伪谬的影响,这些伪谬源于外在感官,并被事实性知识所强化,从而模糊了真理的表象。

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纯粹人类的产物,这从它的形成过程就可以看出。因此,信仰的教义既不能从理性出发,也不能建立在理性之上。相反,它必须源自主的神性本身和神性之人。这就是为什么主被称为道、真理、光、道路和门。

更深奥的是,所有教义都来自神性良善和神性真理,并在本质上包含天堂的婚姻。不具备这一特质的教义就不是真正的信仰教义。这就是为什么圣经中的每一个细节——教义的来源——都如同婚姻般和谐(参683,793,801节)。

【3】虽然在圣经的字面或表面意义上,信仰的教义似乎包含许多来自理性甚至自然界的元素,但这是因为圣经是为人而设的,需要适应人的理解。然而,它的本质在起源上是属灵的,来自属天,即来自与神性良善结合的神性真理。如果教义在这些深奥的事上咨询理性,此教义将不复存在。这一点将在后面的例子中得到进一步说明。

2517、”她已经嫁给丈夫”象征真信仰的教义是属灵的,其内容与属天的事物紧密相连。这一含义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

首先,在圣经中,”丈夫”通常象征良善,而”妻子”象征真理。但当丈夫被称为”男人”时,”男人”则象征真理,”妻子”象征良善(参915节及其它)。因此,”嫁给丈夫”象征真理和良善相结合,以至于真理也成为良善的一部分。

其次,”妻子撒拉”象征属灵的真理,而”亚伯拉罕”象征属天的良善,两者都具有神性特质(参2501和2507节)。”撒拉”象征神性的属灵真理,因此”妻子撒拉”也象征真信仰的教义本身,因为教义源于真理。

综上所述,”嫁给丈夫”这一表述象征真正属灵的信仰教义及其内容与属天的良善紧密相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