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天堂的奥秘(卷2)》创世记第十七章内义6

《天堂的奥秘(卷2)》创世记第十七章内义6

2071、”亚伯拉罕伏脸“象征崇拜,从”伏脸“的意义可以得知,伏脸象征着崇拜,参见上文第1999节。

2072、“笑”象征真理的情感,这可以从笑的起源和本质中得知。笑的起源不外乎是真理的情感或伪谬的情感,因此,这种情感通过笑在脸上表现出欢乐和喜悦;由此可见,笑的本质无它。

笑确实是身体的外在表现,因为它表现在脸上,但在圣经中,内在的事物通过外在的事物来表达。就像所有内心的情感通过脸部来表达,内在的聆听和顺从通过耳朵来表达,内在的观看或理解通过眼睛来表达,力量和能力通过手和臂来表达,等等。因此,真理的情感通过笑来表达。

【2】在人类的理性中,真理是主要的。理性中也有良善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存在于真理的情感之中,如同它的灵魂。在理性中的良善的情感不会通过笑来表现,而是通过某种喜悦,并因此通过愉悦的快乐来表现,因为在笑中通常也有一些不那么良善的东西。

理性中的主要是真理,其原因是理性通过真理的知识形成。因为如果没有这些知识,没有人能够成为理性的人。良善的知识和真理的知识同样是真理。

【3】“笑”在这里象征真理的情感,这可以从亚伯拉罕和撒拉在以撒出生前后都笑了这一事实中得知,以及以撒的名字源自“笑”,因为“以撒”意为“笑”。

亚伯拉罕听到关于以撒的消息时笑了,这可以从这节经文中得知,因为说到亚伯拉罕听到撒拉将生子时笑了。撒拉在以撒出生前听到耶和华说她将生子时也笑了,关于这一点,经上说:

撒拉(在帐棚门口听到后)心里暗笑,说:“我既已衰败,我主也老迈,岂能有这喜事呢?” 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撒拉为什么暗笑,说:‘我既已年老,果真能生养吗?’ ”……撒拉就害怕,不承认,说:“我没有笑。”那位说:“不然,你实在笑了。”(创世记18:12-13,15)

(后来以撒出生时,)亚伯拉罕给撒拉所生的儿子起名叫以撒(意为“笑”);撒拉说:“神使我笑,凡听见的必与我一起笑。”(创世纪21:3, 6)

如果笑和以撒的名字不包含这个意思,这些事情就不会被提及。

2073、”心里说“表示他是这样想的,不需要解释。

2074、“一个百岁之子还能得孩子吗”象征主的人性本质的理性那时与神性本质的合一。这可以从“百”的意义中得知,参见上文第1988节。

2075、“撒拉,一个九十岁之女,难道还能生吗”象征与良善结合的真理将实现这一点。这可以从“撒拉”的象征意义中得知,即与良善结合的真理,或称神性的真理;以及从“九十”这个数字的意义,或说“九”的意义中得知。

每个人都不得不惊讶,亚伯拉罕百岁的数字代表主的人性本质的理性将与神性本质结合,而撒拉九十岁的数字代表与良善结合的真理将实现这一点。主的圣经中没有不属于天上的和神性的事物,数字也是如此。任何数字,就像任何名字一样,代表着特定的事物,这在第一卷中已经展示,见第482,487,488,493,575,647,648,755,813,893,1988节。

【2】现在,数字九代表连接,尤其是数字九十,它是九乘以十的结果。因为“十”象征余剩,借此得以连接,这可以从上文第1988节末所说的内容中看出。这也可以从以下这些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的内容中得知:命令在第七个月的第十天是赎罪日,并且这一天是安息日中的安息日;在第七个月的第九天晚上到次日晚上,要守为安息日。(利未记23:27, 32)

【3】在内在意义上,这些话代表着通过余剩来连接,即“九”象征连接,“十”象征余剩。显然,这些数字中隐藏着神圣的奥秘,这从被认为神圣的年、月、日 中可以看出。例如,每个第七天是安息日,第七个月,如这里所述,是安息日中的安息日,第七年,以及七个七年之后开始的禧年。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圣经中的其它数字,例如“三”几乎与“七”有相同的意义;“十二”象征信仰的一切;“十”与“十分之一”象征余剩(参576节),等等。

因此,如果“十”和“九”这两个数字不包含奥秘,就不会有命令说第七个月的第十天是安息日中的安息日,而第九天晚上要守安息日。主的话语在内在意义上是这样的,尽管在历史意义上并不明显。

【4】同样,关于耶路撒冷被尼布甲尼撒在西底家第九年围困,并在第十一年第九个月的第九天被攻破的记载,《列王纪下》中是这样描述的:在西底亚王统治的第九年,第十个月的第十天,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攻打耶路撒冷,(城市被围困)直到西底亚王的第十一年;在第九个月,城里有大饥荒,地上的百姓都没有粮食,城被攻破。(列王纪下25:1,3,4)

在内在意义上,“第九年,第十个月”和“第十一年,第九个月,城里有大饥荒,地上的百姓都没有粮食”象征不再有任何连接,即不再有通过仁义和信仰之事进行的连接。“城里有大饥荒,地上的百姓都没有粮食”象征没有信仰和仁义的余剩。这些话语的内在意义在字面上根本看不出来;而且这种意义在圣经的历史内容中比在预言部分中更不明显,因为历史部分更能吸引人的注意,以至于几乎不相信其中有更深的含义,尽管所有内容都是象征性的,每个词语到处都有其象征意义。这些看起来难以置信,但确实是真实的,可参阅第1769-1772节所述。

2076、第十八节 亚伯拉罕对神说:“但愿以实玛利活在你面前。”

“亚伯拉罕对神说”象征主出于爱的直接领受;“但愿以实玛利活在你面前”象征那些出于真理而理性的人不至于灭亡。

2077、“亚伯拉罕对神说”象征主出于爱的直接领受,这可以从“对神说”象征直接领受的意义中得知,这在之前多次提到。“亚伯拉罕”在此象征主在这样的状态和年龄,这在上文第1989节中已经提到。

主出于爱说这句话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从“但愿以实玛利活在你面前”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爱的情感。主的情感或爱是神性的,即对全人类的爱,他希望通过他的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完全合一来永远拯救全人类。关于这种爱,参见第一卷第1735节;并且主出于这种爱不断与地狱作战,见第1690,1789,1812节;并且在将他的人性与神性结合的过程中,他只关注神性与人类的结合,见之前的第2034节。

【2】主的爱超越了所有人的理解,对于那些不知道天使所处的属天之爱的人来说,这种爱是难以置信的。那些天使为了拯救灵魂脱离地狱,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如果可能的话,他们愿意为此进入地狱。因此,他们最大的喜悦是看到某人从死里复活并被带入天堂。但他们承认,这种爱丝毫不是来自他们自己,而是完全来自主;事实上,如果有人认为另有其源,他们就会感到愤怒。

2078、“但愿以实玛利活在你面前”象征那些出于真理而理性的人不至于灭亡,这可以从“以实玛利”的象征理性这一含义看出,这在前一章中关于以实玛利的讨论中已经提到。在教会内部有两类人,即属灵的人和属天的人;前者,即属灵的人,通过真理变得理性;后者,即属天的人,通过良善变得理性。关于属灵和属天的区别,见上文第2069节,以及在第一卷中多处内容提到。

那些通过真理变得理性的人,在此由“以实玛利”来象征;因为“以实玛利”在其真正的意义上象征理性的真理,如前文所示(第1893,1950,1951节)。当这种理性真理被良善,正如此处由“亚伯拉罕”所象征的主,所采纳和渴望时,以实玛利就代表属灵,即属灵的人,或同样的,属灵的教会。主出于神性之爱渴望属灵的人得救(见上文第2077节)。这通过“但愿以实玛利活在你面前”这些话表达出来。

2079、第十九节 神说:“确实,你妻子撒拉要给你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以撒。我要与他坚定所立的约,为他之后的种子作他后裔永远的约。”

“神说”象征对领受的回应。“确实,你妻子撒拉”象征与良善结合的神性真理。“要给你生一个儿子”象征由此产生的理性。“你要给他起名叫以撒”象征神性的理性。“我要与他坚立我的约”象征结合。”作永远的约“象征永恒的结合。”为他之后的种子“象征那些对主有信仰的人。

2080、“神说”象征对领受的回应,这可以从“说”的意义中得知,“说”即直接领受,如上文第2077节所述。因为在前一节中,“亚伯拉罕说”象征直接领受,而此处“神说”或回应,就是对直接领受的回应或对直接领受的回答。任何直接领受中既有提议也有回应,两者的直接领受在历史意义上通过“亚伯拉罕对神说”和“神说”来表达。关于“神说”即直接领受,见第1791,1815,1819,1822,1898,1919节,以及本章前面的内容的部分。

2081、“确实,你妻子撒拉”象征与良善结合的神性真理,从“撒拉”所代表的事物和由此产生的意义可以看出,“撒拉”指的是与良善结合的神性真理,详见上文第2063节。

2082、“要给你生一个儿子”象征由此产生的理性,这可以从“儿子”的意义看出,“儿子”在这里指的是理性真理,详见上文第2066节。

2083、“你要给他起名叫以撒”象征神性的理性,这可以从以撒所代表的事物及其名字在内在意义中的含义看出。从以撒所代表的事物来看,如前所述,亚伯拉罕代表主的内在人,以撒代表主的理性人,雅各代表主的自然人。主的内在人就是耶和华本身;理性是由内在人的流注向外在人对事实性知识的情感流入时形成的,如第1896,1902,1910节所述。因此,这一理性是神性与人性如此结合而产生的,最初由以实玛利来代表,是人性的理性,但被主变为神性,之后就由以撒代表。从以撒的含义来看,以撒的名字来源于“笑”,因为在内在意义中,“笑”象征理性真理的情感(参2072节),因此这里指的是神性的理性。

【2】主凭借自己的力量将他自身的一切人性都变成了神性。因此,他不仅使理性变成了神性,还使内在和外在的感官部分以及身体本身也变成了神性。通过这种方式,他将人性与神性结合起来。已经显示,不仅是理性,还有感官部分,因此整个身体也都变成了神性和耶和华。这一点可以从他是唯一一个以身体复活,并且在神的右边坐下,既是神也是人这一事实上看出。“坐在神的右边”象征着在天上和地上拥有一切权能。

2084、“我要与他坚立我的约”象征结合,确切地说是永远合一,这可以从“约”的意义看出,“约”即连接;当用于主时,指的是他的神性本质与人性本质以及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的合一。这种约的意义在之前第665,666,1023,1038,1864节以及本章中多次展示。

2085、”他之后的种子“象征那些对主有信仰的人,这可以从“种子”的意义看出,“种子”即信仰,详见之前第1025,1447,1620,2034节。在这里,“种子”指的是那些拥有仁爱之信仰,即爱主之人,因此表示属天的人或属天教会的人,因为这里讲的是以撒之后的种。而那些拥有仁义的信仰,即爱邻舍之人,因此表示属灵的人或属灵教会的人,则由以实玛利代表,这将在接下来的经文中提到。关于属天的人与属灵的人的区别,详见上文第2069和2078节。对主的仁爱与对邻舍的仁义的区别,详见第2023节。

2086、第二十节 “至于以实玛利,我听见你了。看哪,我要祝福他,使他繁殖,使他极其增多。他必生十二个首领,我要使他成为大族。”

“至于以实玛利,我听见你了”象征从真理中获得理性的人将被拯救。“看哪,我要祝福他”象征他们将被灌输和赐予。“使他繁殖”象征信仰的良善。“使他增多”象征由此产生的真理;“极其”象征没有限量。“他必生十二个首领”象征信仰中的主要诫命,这些诫命属于仁义。“我要使他成为大族”象征良善的获得和增长。

2087、“至于以实玛利,我听见你了”象征从真理中获得理性的人将被拯救,这可以从“以实玛利”在这里的象征意义看出,“以实玛利”即那些从真理中获得理性的人或属灵的人,详见上文第2078节;以及“我听见你了”的意义,象征将被拯救,这一点无需解释也很清楚。

2088、“看哪,我要祝福他,使他繁殖,使他极其增多”象征他们将被信仰的良善以及由此产生的真理所灌输和赐予,这从“祝福、繁殖、增多”的意义中可以看出:“祝福”象征被赋予一切良善,如在第一卷中所示(参981,1096,1420,1422节);“繁殖”象征他们被赋予信仰的良善,而“增多”象征由此产生的真理,见第一卷中所示(参43,55,913,983节)。

【2】在这里要详细描述哪些是属天的人和哪些是属灵的人,会显得冗长。之前已经描述过他们的性质,如在第81,597,607,765,2069,2078节,以及其它许多地方所示。一般来说,属天的人是那些对主有仁爱的人,而属灵的人是那些对邻舍有仁义的人。关于对主的仁爱和对邻舍的仁义之间的区别,请参见第2023节。属天的人从良善中产生对良善的情感,而属灵的人从真理中产生对良善的情感。所有人一开始都是属天的,因为他们在对主的仁爱中,因此他们接受了一种直接领受的能力,使他们直接领受到什么是善的,这种领受不是出于真理,而是出于对良善的情感。

【3】但后来,当对主的爱不复存在时,属灵的人就取而代之。那时,当人们在对邻舍的爱,即仁义中时,他们被称为属灵的人。然而,对邻舍的爱,或仁义,是通过真理被植入的,照着真理被践行的情况,他们接受了的良心;这种良心不是出于对良善的情感,而是出于对真理的情感。在他们当中,仁义看起来像是对良善的情感,但实际上是对真理的情感。由于这种表象,仁义仍被称为良善,但它是他们信仰的良善。这些人是主在《约翰福音》中所指的:

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 (约翰福音10:9,14,16)

2089、“他必生十二个首领”象征信仰中的主要诫命,这些诫命属于仁义。从“十二”的意义来看,它象征信仰的一切;从“首领”的意义来看,它象征主要的诫命。君王和首领在圣经中经常被提及,但在内在意义上,它们从不表示君王或首领,而是代表所提到事物的主要方面。

“君王”象征真理的整体,这在第2015中已经展示;“首领”象征真理的主要方面,即诫命(参1482节)。天使——尤其是属灵的天使——因此被称为“首领”,因为他们掌握真理。首领被理解为真理的主要方面,即仁义的诫命,因为属灵的人通过主接受真理的表象,并通过这些表象接受仁义和良心(参2088节)。

【2】迄今为止,世人尚未知道“十二”象征信仰的一切。然而,每当“十二”这个数字在圣经中出现,无论是在历史部分还是预言部分,都没有其它意义。雅各的十二个儿子,及以他们命名的十二个支派,也没有其它意义。同样,主的十二个门徒也是如此。雅各的每一个儿子和每一个门徒都代表了信仰的某些基本和主要方面。雅各的每一个儿子所代表的内容,以及每一个以色列支派所代表的内容,蒙主怜悯,将在《创世纪》第29和30章中讨论,这两章的主题是雅各的众子。

2090、“我要使他成为大族”象征良善的成果和增长,从“(民)族”的意义可以看出,它们象征良善,正如在第一卷的第1159,1258-1260,1416,1849节所述。因此,“我要使他成为大族”象征良善的获得和增长。

2091、第二十一节 “我将与以撒立约,撒拉将在明年这个时候为你生下他。”

“我将与以撒立约”象征与神性理性的结合。“撒拉将在明年这个时候为你生下他”象征与神性良善结合的神性真理将产生;“在明年这个时候”象征结合之时的状态。

2092、“我将与以撒立约”象征与神性理性的结合,这一点可以从“约”的意义中看出,“约”即结合,之前已经提到过。从“以撒”所代表的意义中也可以看出,“以撒”象征神性的理性,见上文第2083节。

2093、“撒拉将在明年这个时候为你生下他”象征与神性良善结合的神性真理将产生,这一点可以从“撒拉”所象征的意义中看出,“撒拉”即神性真理,见前文第2063,2081节;并且从“亚伯拉罕”所象征的意义中也可以看出,“亚伯拉罕”即神性良善,见第2063节及其他多处。

【2】关于主的最初理性是如何孕育和诞生的,在前一章已经讨论过,那里提到了以实玛利,通过他代表了最初的理性。现在,这里以及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讨论的是神性良善与神性真理通过婚姻般的结合产生的神性理性。最初的理性只能通过内在人向外在人对事实知识的情感的流入而孕育,并且只能从对事实性知识的情感中诞生。这通过撒莱的使女夏甲来象征,如在前一章第1896,1902,1910节及其它地方所示。

【3】但是第二个或神性的理性并不是这样孕育和诞生的,而是通过内在人中的真理与良善的结合,从而产生流入来孕育和诞生的。在主那里,这是通过他自身的力量实现的,这力量来自于神性本身,即耶和华。如同在多处已经提到的,他的内在人是耶和华。并且,良善本身,由“亚伯拉罕”象征,属于内在人;真理本身,由“撒拉”象征,也属于内在人。因此两者都是神性的,并且主的神性理性从两者的结合中被孕育和诞生。确实,它是从良善流入真理,从而通过真理来孕育和诞生的,因为理性的主要元素是真理,如上文第2072节所述。因此这里的陈述“撒拉将为你生”象征与神性良善结合的神性真理将产生,并且在上文第17节中“撒拉,九十岁之女”象征与良善结合的真理将实现这一点。

【4】对于所有人类来说,因为每个人都是按照神的形象和样式被造的,所以存在着与神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情况。即他的最初理性也是通过其内在人向外在人对事实知识情感的流入而孕育和诞生的,但他的第二理性则是由从主那里通过其内在人而来的良善和真理的流入诞生的。

当人被重生时,他的第二理性是从主那里接受的,因为那时他在他的理性中感觉到信仰的良善与真理。人类的内在人在他的理性之上,并且是主的,如第1889和1940节所述。

2094、前一章和这一章中,讨论了主的理性的孕育和诞生,以及它是如何成为神性的,这在后续章节中也会讨论。但是,有些人可能会认为知道这些对信仰没有太大帮助,只要知道主的人性本质已经成为神性,并且主在每个方面都是神性的就足够了。但事实是这样的,那些简单地相信这一点的人,不需要知道它是如何发生的,因为知道它是如何发生的只是为了让人们相信事情就是这样。

【2】今天有许多人除了通过理性知道事实之外什么都不相信,这可以从很少有人相信主这一事实中明显看出,尽管他们口头上承认,因为信仰的教义是这样教导的。然而,他们在内心和彼此之间说,如果他们知道这是真的,他们就会相信。他们不相信并这样说的原因是主像其他人一样出生,外在形式也像其他人一样。这些人除非能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其中的道理,否则就无法接受任何信仰。因此,这些内容是必要的。那些简单地相信圣经的人,不需要知道所有这些细节,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那些刚才描述的人无法达到——除非他们通过了解这些细节——的终点。

【3】此外,这些细节包含在内在的意义中,而内在意义是诸天之中主的圣言,天上的人们以这种方式理解它。当某人接触到真理,即内在意义时,他能够在思想上与天上的人合而为一,尽管他的观念相比之下非常笼统和模糊。那里的属天天使,即在信仰本身中的人,出于良善来看待这些事物,但属灵天使从真理中看待这些事物,并通过内在意义中包含的这些事物得到确认,从而得到完善。然而,这种确认是通过成千上万的内部理性实现的,这些理性不能显著地流入人的观念中。

2095、“在明年这个时候”象征结合之时的状态。这可以从以撒要出生时,亚伯拉罕的年龄(他是“一百岁之子”)和撒拉的年龄(她是“九十岁之女”)的含义看出;这象征那时主的人性本质中的理性要与神性本质相结合,并与良善结合的真理将产生这一点,这在前面第1988,2074和2075节中已经讨论过。因此,“明年”象征结合之时的状态。

2096、第二十二节 神和亚伯拉罕说完了话,就离开他上升去了。

“神和亚伯拉罕说完了话”象征这种直接领受的结束;“就离开他上升去了”象征主进入了先前的状态。

2097、“神和亚伯拉罕说完了话”象征这种直接领受的结束,这可以从“交谈”和“说话”的含义中得出,它们已经多次被解释为直接领受。因此,“说完了话”象征不再处于这种直接领受中。

2098、“就离开他上升去了”象征主进入了先前的状态,这一点显而易见,因此无需解释。主在世上生活时有两种状态,一种是降卑状态,另一种是荣耀状态(参1603和2033节)。因为有两种状态,所以主对事物的领受也有两种状态。在荣耀状态,即人性与神性结合的状态中,主直接领受到本章至此在内在意义中所包含的内容。而不再处于这种直接领受中的状态,通过“神和亚伯拉罕说完了话,就离开他上升去了”来表达。

2099、第二十三节 亚伯拉罕带着他的儿子以实玛利,以及所有在他家中出生的人,和用他的银子买来的所有人,在亚伯拉罕家里中的所有男子,在同一天割去了他们包皮的肉,正如神与他说的那样。

“亚伯拉罕带着他的儿子以实玛利”象征那些真正理性的人。“所有在他家中出生的人,和用他的银子买来的所有人,在亚伯拉罕家人中的所有男子”象征那些在教会内,信仰的真理已与良善结合的人。“割去了他们包皮的肉”象征他们从主那里得到的洁净和公义。“在同一天”象征前面提到的状态。“正如神与他说的那样”象征着根据直接领受。

2100、“亚伯拉罕带着他的儿子以实玛利”象征那些真正理性的人,这从以实玛利的意义可以看出,他们是通过真理而成为理性的人,这就是属灵的人,见上文第2078,2087,2088节。

2101、“所有在他家中出生的人,和用他的银子买来的所有人,在亚伯拉罕家人中的所有男子”象征那些在教会内,信仰的真理已与良善结合的人。这从“家中出生的人”的意义可以看出,他们是属天的。从“用银子买来的人”的意义可以看出,他们是属灵的。两类人都是在教会内的(参2048,2051,2052节)。再从“男子”的意义可以看出,他们是处于信仰真理中的人,见上文第2046节。由此可见,他们是在教会内,信仰的真理已与良善结合的人。

2102、“割去了他们包皮的肉”象征他们从主那里得到的洁净和公义。这里的“割”是指从自我之爱和世俗之爱中洁净(参2039节);割去“包皮的肉”是指这些爱的移除(参2041,2053,2057节)。这些爱只会阻碍主的良善和真理流入和作工,也阻碍主的公义应用于人。

本章讨论了主的神性本质与人性本质的合一,以及主通过他的人性本质成为神性,从而使他能够与人类连接。还讨论了割礼,即人从污秽中得以洁净。这些内容是一系列的,一个接一个地发生。主的神性本质与人性本质的合一是为了使神性能够与人连接。但是,除非人能从这些污秽的爱中得以洁净,否则神性与人的连接就不能发生;一旦人从这些爱中得以洁净,主的神性之人就会流入,并将人与自己连接。

这也展示了圣经的本质。也就是说,当理解了内在意义中的含义时,一切都以适宜而美妙的次序连接在一起。

2103、“在同一天”象征前面提到的状态,从“天”或“日子”的意义可以看出,在内在意义上,它是指状态,见第23,487,488,493,893节。

2104、“正如神与他说的那样”象征着根据直接领受,从“神说”的意义可以看出,它是指直接领受,见第1791,1815,1819,1822,1898,1919,2097节。

2105、第二十四至第二十六节 亚伯拉罕是九十九岁之子时,割去了他包皮的肉。他的儿子以实玛利十三岁时,割去了他包皮的肉。在同一天,亚伯拉罕和他的儿子以实玛利都受了割礼。

“亚伯拉罕是九十九岁之子时”象征主的神性本质与其人性本质结合之前的状态和时间。“割去了他包皮的肉”象征完全移除了外在人的恶。“他的儿子以实玛利”象征那些通过主的信仰真理变得理性的人。“十三岁”象征神圣的余剩。“割去了他包皮的肉”,如前所述,象征洁净。“在同一天”意味着那时。“亚伯拉罕和他的儿子以实玛利都受了割礼”象征当主将其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结合时,他也将那些通过真理变得理性的人连接在一起,并拯救了他们。

2106、“亚伯拉罕是九十九岁之子时”象征主的神性本质与其人性本质结合之前的状态和时间。我们可以从“九十九岁”这个表达中理解它的意义,“九十九岁”即在主完全将内在人与理性人结合之前的时间,如上文第1988节所述。正如之前多次提到的,主的内在人就是耶和华本身,也就是神性本身。这内在人与人性结合,是指它与理性结合,因为在人性的最深处开始的是理性,并从那里延伸到人的外在。

2107、“割去了他包皮的肉”象征完全移除了外在人的恶,因为“割礼”象征知从自我之爱和世俗之爱中得洁净,或者说,从邪恶中得洁净,因为所有的恶行都源于对自我之爱和世俗之爱(参2039,2041,2053,2057节)。并且主凭借自己的力量驱除邪恶,从而使人性本质成为神性,这在第一卷中多次证明,如上文第2025节所述。

2108、“他的儿子以实玛利”象征那些通过主的信仰真理变得理性的人,这可以从“以实玛利”在这里的代表性中得知,即那些通过真理变得理性,也就是变得属灵的人,如上文第2078,2087,2088节所述。

2109、“十三岁”象征神圣的余剩,这可以从“十”的意义得知,“十”即余剩,如前文第576,1988节所述;也可以从“三”的意义得知,“三”即神圣,如第720,901节所述。因此,数字十三因为由十和三组成,意味着神圣的余剩。

关于数字在圣经中所代表的事物,请参见第482,487,488,493,575,647,648,755,813,893节;关于人里面的余剩,见第468,530,561,660,1050,1906节。

2110、“割去了他包皮的肉”,如前所述,象征洁净。“割礼”象征从自我之爱和世俗之爱中得洁净(参2039节);割去“包皮的肉”是指这些爱的移除(参2041,2053,2057节)。

2111、“在同一天”意味着那时,这从“天”或“日子”的意义可以看出,“天”或“日子”指的是时间和状态(也在之前解释过,见第23,487,488,493,893节)。

2112、“亚伯拉罕和他的儿子以实玛利都受了割礼”象征当主将其人性本质与神性本质结合时,他也将与那些通过真理变得理性的人连接在一起,并拯救了他们。这可以从亚伯拉罕在本章中的代表性得知,亚伯拉罕即在那个状态和年龄下的主,如上文第1989节所述;也可以从以实玛利在这里的代表性得知,以实玛利即那些通过真理变得理性的人,如上文第2078,2087,2088节所述。

此外,“割礼”的意义是洁净,如上文第2039节所述,并且当应用于主时,它象征得荣耀,即脱去人性而穿上神性(关于得荣耀就是穿上神性,请参见上文第2033节)。那时,主也将也那些通过真理变得理性的人或属灵的人连接在一起,请参见上文第2034,2078,2088节。

2113、第二十七节 家里所有的男人,无论是在家里生的,是用银子从外人的儿子买的,都一起受了他的割礼。

“家里所有的男人,无论是在家里生的,是用银子从外人的儿子买的”这句话象征当时所有在教会内的人。“外人的儿子”象征所有在教会外变得理性的人;“都受了他的割礼”象征他们被主称义。

2114、“家里所有的男人,无论是在家里生的,是用银子从外人的儿子买的”这句话象征当时所有在教会内的人。这可以从“家里出生的”意义得知,“家里出生的”即属天的人;以及“用银子买的”意义得知,“用银子买的”即属灵的人,如上文第2048,2051,2052节所述。这些人是在教会内的,那里也提到过。因为所有在教会内的人,即所有构成教会的人,都是属天的或属灵的;至于谁是属天的,谁是属灵的,请参见上文第2088节。

在本章的最后一节,是对前面所述内容的总结,即那些从自我和世界的爱中得洁净的人,不论是在教会内还是在教会外,都是被主称义的。这些人被称为“家里的男人”,因为“家”在内义中象征主的王国,如第2048节所述。

2115、“外人的儿子”象征所有在教会外变得理性的人,这可以从“外人的儿子”的意义得知,即那些在教会外的人,如上文第2049节所述;也就是说,那些没有圣经的民族,因此他们对主一无所知。

关于这些人如何在变得理性时也同样得救,即在他们彼此之间以仁义或相互之爱生活,并根据他们的宗教接受了一些良心的内容,已在第一卷第593,932,1032,1059,1327,1328节中展示。

2116、“都一起受了他的割礼”象征他们被主称义。这可以从“割礼”的代表和象征意义中得知,即洁净,如上文第2039节所述。“受了他的割礼”,即受了亚伯拉罕的割礼,也具有代表性,即被主洁净并因此称义。

然而,关于称义,情况并不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人们以为所有的恶行和罪过在人成为信徒时都会被洗净和完全消除,即使他们只是在临终前的最后一刻成为信徒,无论他们在一生中犯下了多少恶行和可耻的行为。然而,我得知,人在一生中所思考和实施的任何最小的恶行都不会被洗净和完全消除,而是所有的恶行都会保留着最小的细节。

【2】事实上,情况是这样的:那些思考并施行仇恨、报复、残忍和通奸的人,以及那些没有生活在任何仁义中的人,他们在此生中获得的生命将继续存在于他们死后,甚至这一生的每一个细节都会逐渐重现;因此他们在地狱中受苦。然而,那些生活在对主的仁爱和对邻人的仁义中的人,他们这一生的所有恶也会保留,但那些恶会被他们在世上通过仁义生活从主那里获得的良善所缓和,因此他们被提升到天堂,甚至他们所携带的恶也被抑制,以至不显现出来。因为这些恶不显现,所以在来生那些怀疑自己携带恶的人,会被重新置于这些恶中,直到他们知道事实确实如此,然后再被提升到天堂。

【3】这就是称义的含义,因为通过这种方式,人们认识到不是他们自己的公义,而是主的公义。当人们说那些信的人得救时,他们说的是事实;但在圣经中,“信”的意义不仅仅是对主的爱和对邻舍的爱,还包括从这些爱中派生出来的生活。所信的教义和教条并不构成信仰本身,而是信仰的一部分,因为它们当中所有的内容和每一个细节都是为了使人成为它们所教导的那样。

这一点从主的话中明显看出,即全部律法和先知,也就是信仰教义的整体,都是基于对主的爱和对邻舍的爱,见《马太福音》第22:章5-40节,《马可福音》第12章28-35节。真正的信仰仅在于此,没有其它,关于这个事实,已在第一卷的30-38,379,389,724,809,896,904,916,989,1017,1076,1077,1121,1158,1162,1176,1258,1285,1316,1608,1798,1799,1834,1843,1844节中展示。之前还说明了整个天堂都在于对主的爱和相互之爱,见第537,547,553,1112,2057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