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1卷)》二、《创世记》第二章(3)

《属天的奥秘(第1卷)》二、《创世记》第二章(3)

94、创世记2:7.耶和华神形成人,就是地上的尘土,将生命的气息吹进他的鼻孔,人就成了一个活的灵魂。

“形成人,就是地上的尘土”是指形成他的外在人,此前它不算是人,因为第五节经文说:“没有人耕种土地。”“将生命的气息吹进他的鼻孔”是指赋予他信与爱的生命;“人就成了一个活的灵魂”表示他的外在人也活过来了。

95、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外在人的生命。在前两节,它是他的信或理解力的生命,在本节,则是他的爱或意愿的生命。此前,外在人不愿屈服并服务于内在人,而是不断与它争战,所以那时外在人不算是“人”。但现在外在人因变得属天,故开始顺服并服务于内在人,也就变成了“人”,尤其通过信之生命和爱之生命变成了“人”。信之生命预备他成为“人”,爱之生命则使他实际成为“人”。

96、至于经上说“耶和华神吹进他的鼻孔”,情况是这样:古代,在圣言中,“鼻孔”表示因其气味而悦人之物,这表示感知。因此,经上常说耶和华从燔祭或那些代表祂及其国度的事物中“闻到馨香之气”。由于爱与信的事物最蒙主悦纳,所以经上说:“祂将生命的气息吹进他的鼻孔。”因此,耶和华的受膏者,就是主的受膏者,被称为“鼻中的气”(耶利米哀歌4:20)。主自己通过向门徒“吹气”传达了同样的观念,如约翰福音中记着说:

祂就向他们吹气,说,你们受圣灵。(约翰福音20:22)

97、生命之所以被描述为“吹气”和“气息”,还因为上古教会成员通过呼吸的状态来感知爱与信的状态,这些状态在他们的后代中逐渐发生变化。关于这种呼吸,目前无从说明,因为如今这些事完全是未知的。上古之人十分清楚它,在来世的人也十分清楚它;但到目前为止,世人仍不知道它。这就是为何他们将灵或生命比作“风”。当在约翰福音谈论人的重生时,主也是这样比喻的:

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声音,却不晓得它从那里来,往那里去。凡从灵生的,也是如此。(约翰福音3:8)

诗篇:

诸天藉耶和华的话而造,其万军藉祂口中的气而成。(诗篇33:6)

又:

你收回它们的气,它们就气绝而亡,归回尘土。你发出你的灵,它们便受造,你使地面更新。(诗篇104:29–30)

“气”表示信与爱之生命,这一点从约伯记明显看出来:

在人里面有灵,沙代的气使他们明白。(约伯记32:8)

又:

神的灵造了我,沙代的气赐给我生命。(约伯记33:4)

98、创世记2:8.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栽了一个园子,把祂所形成的人安置在那里。

“园子”表示聪明,“伊甸”表示爱,“东方”表示主,所以“东方的伊甸园”表示属天人的聪明,这聪明通过爱从主流入。

99、属灵人的生命或生命秩序是这样:尽管主通过信流入他的理解力之物、理性概念和记忆,但由于他的外在人与内在人争战,所以表面上看,似乎聪明不是从主,而是从他自己通过记忆和理性概念流入的。而属天人的生命或生命秩序是这样:主通过爱和爱之信流入他的理解力之物,理性概念和记忆,由于内在人与外在人之间没有争战,所以他感觉事实就是如此。在属灵人那个阶段被颠倒直到现在的秩序到了属天人这个阶段,便以这种方式得以恢复。这种秩序或人,被称为“东方的伊甸园”。在至高意义上,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所栽的“园子”就是主自己。在至内在意义,也就是普遍意义上,它是主的国和天堂;当人变得属天时,他就被安置在天堂中。此时,他的状态是这样:他与天上的天使同在,仿佛是其中的一员。事实上,人是如此被造的,当活在这个世上时,他能同时在天堂。在这种状态下,他的一切思维和思维观念,甚至他的言行都是敞开的,并包含属天和属灵之物在里面。它们从主那里一路敞开。因为每个人都拥有主的生命在自己里面,这能使他拥有感知。

100、“园子”表示聪明,“伊甸”表示爱,这一点从以赛亚书也明显看出来:

耶和华要安慰锡安,安慰她所有的荒场,使她的旷野像伊甸,使她的荒漠像耶和华的园子。其中必有欢喜和快乐,称谢和歌唱声。(以赛亚书51:3)

在这段经文中,“旷野”、“欢喜”和“称谢”是用来表达信之属天事物,或属于爱的事物的词语。但“荒漠”、“快乐”和“歌唱声”表达的是信之属灵事物,或属于理解力的事物。前者与“伊甸”有关,后者与“园子”有关。因为对同一事物的双重表达方式经常出现在以赛亚书,其中一种表示属天事物,另一种表示属灵事物。至于“伊甸园”进一步表示什么,可参看下文(2:10)

101、主是“东方”,这一点从圣言也明显看出来,如以西结书:

他带我到一座门,就是面朝东路的门。看哪,以色列神的荣耀从东路而来,祂的嗓音如同多水的响声,地就因祂的荣耀发光。(以西结书43:1-2,4)

正因主是“东方”,所以代表性的犹太教会有一个神圣的习俗,就是在圣殿兴建之前,他们会面朝东方祷告。

102、创世记2:9.耶和华神使各样树从土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也好作食物;园子中间又有生命树;和善恶知识树。

“树”表示感知;“悦人眼目的树”表示对真理的感知;“好作食物的树”表示对良善的感知;“生命树”表示爱和源于爱的信;“善恶知识树”表示基于感官事物,也就是基于纯记忆知识的信。

103、“树”在此之所以表示感知,是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属天人。当主题是属灵人时,情况就不同了。主题的性质决定了所论及之物的性质。

104、现在的人不知道何为感知。它是一种唯独来自主、对一件事是不是真理和良善的内在感觉;上古教会十分清楚这种感知。这种感知在天使那里如此完美,以致他们知道并认识何为真理和良善,什么是从主而来的,什么是从他们自己而来的,对于凡靠近他们的人,仅仅从他靠近的方式、仅仅从他的一个观念就知道并认识他的品质。属灵人没有这种感知,而是有良心。死人甚至连良心也没有。大多数人不知道何为良心,更不知道何为感知。

105、“生命树”表示爱和源于爱的信;“园子中间”是指在内在人的意愿中。在圣言中,意愿被称为“心”,是主在世人和天使里面所占据的主要地方。但由于没有人能凭自己行善,所以意愿或心不是人的,尽管它被描述为他的。人称之为意愿的恶欲才是他的。由于意愿是“园子中间”,而人没有意愿,只有恶欲,所以“生命树”是主的怜悯,主是一切爱和信,因而一切生命的源头。

106、下文会说明园中的树,或感知,“生命树”,或爱和源于爱的信,以及“知识树”,或基于感官事物和纯记忆知识的信各是何性质。

107、创世记2:10.有一条河从伊甸流出来,灌溉那园子,从那里分支,成了四个源头。

“有一条河从伊甸流出来”表示源于爱的智慧,因为“伊甸”是指爱;“灌溉那园子”是指赋予聪明;“从那里分支,成了四个源头”描述了经由四条河而来的聪明,如下文所说的。

108、上古之人在将人比作“园子”时,也将智慧和涉及智慧的一切比作“河”。他们不仅拿它们进行对比,也实际如此称呼它们,因为这是他们的说话方式。后来的众先知也是如此,他们有时进行对比,有时直接用名字。如以赛亚书:

你的光必在黑暗中升起,你的幽暗必变成白昼的光明;你必像浇灌的园子,又像出水口,其水不说谎。(以赛亚书58:10–11)

这段经文论及那些接受信和爱的人。又如:

如接连的山谷,如河旁的园子;如耶和华所栽的沉香树,如水边的香柏树。(民数记24:6)

本节论述的主题是重生之人。耶利米书:

倚靠耶和华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树栽于水旁,在溪流之上发出根来。(耶利米书17:7–8)

在以西结书,重生之人不是被比作一个园子和一棵树,而是直接被如此称呼:

众水使它生长,深水使它长高。所栽之地有江河围流,汊出的水道延到田野的众树。它树大条长,成为美丽,因为它的根在多水之旁。神园中的香柏树不能遮蔽它,松树不及它的枝子,梧桐不及它的枝条,神园中的树都比不上它的美丽。我以其枝条繁多而使它美丽,在神的园中,伊甸所有的树都嫉妒它。(以西结书31:4,7-9)

从这些经文明显可知,当上古教会把人,或人里面的事物比作一个“园子”时,他们会加上浇灌这园子的水或河;这些水和河表示诸如会促使他成长的那类事物。

109、经上在以西结书通过类似代表明确声称,尽管表面上看,智慧和聪明似乎在人里面,但如前所述,它们唯独属于主:

看哪,这房子的门槛下有水往东流出;因为这房子面朝东;祂说,这些水往东方流到边界,必下到平原,往海而去,被引向海,水必得医治。这两条河所到之处,凡爬行的活物或活灵魂都必存活。在河旁,在河这边与那边的岸上必生长各类树木,可作食物,树叶不凋零,其果子不断绝;且按月结果,因为这水是从圣所流出来的。树上的果子必作食物,树叶可作药物。(以西结书47:1,8-9,12)

此处,“东方”,以及流出水与河的“圣所”表示主。在启示录也一样:

天使又指示我一道纯净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从神和羔羊的宝座流出来。在城的街道中间,在河这边与那边有生命树,结十二样果子,每月都结果子;树上的叶子乃为医治列族。(启示录22:1–2)

110、创世记2:11-12.第一道名叫比逊;就是环绕哈腓拉全地的,那里有金子。并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那里有珍珠和红玛瑙。

第一道河,或“比逊”,表示源于爱之信的聪明;“哈腓拉地”表示心智;“金子”表示良善;“珍珠和红玛瑙”表示真理。经上之所以两次提到“金子”,是因为它表示爱之良善和源于爱的信之良善;之所以提到“珍珠和红玛瑙”,是因为一个表示爱之真理,另一个表示源于爱的信之真理。这是属天人的性质。

111、然而,要阐述这些事物的内义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如今人们不知道何谓源于爱的信,何谓智慧和源于智慧的聪明。事实上,外在人除了记忆知识外,几乎什么都不知道。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爱。许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意愿和理解力,或它们构成一个心智。然而,这些事物彼此不同且分离,而且是完全不同且分离的。主照着爱与信的无数不同以最有区别和分离的方式将整个天堂排列成序。

112、此外,要知道,智慧若非源于爱,因而源于主,是不可能存在的。聪明若非源于信,因而源于主,也是不可能存在的。良善若非源于爱,因而源于主,同样是不可能存在的。非源于爱和信,因而非源于主的事物虽有其名,却是假的。

113、在圣言中,再没有比“金子”表示并代表智慧之良善或爱之良善更常见的了。约柜、圣殿、金桌子、灯台、各样器皿,以及亚伦衣服上的金子都表示并代表属于智慧,或爱的良善。在先知书中也是如此,如以西结书:

你靠自己的智慧聪明为自己得了财富,你得了金银收入你的宝库。(以西结书28:4)

此处经上明确说明,金银,或良善和真理是智慧和聪明的产物,因为“银”在此表示真理,帐幕和圣殿中的银子也是。以赛亚书:

成群的骆驼并米甸和以法的独峰驼必遮蔽你,示巴的众人都必来到,要奉上黄金乳香,又要宣扬耶和华的赞美。(以赛亚书60:6)

东方智者也是如此,他们来拜见出生后的耶稣,俯伏敬拜祂,揭开宝盒,拿黄金、乳香、没药为礼物献给祂(马太福音2:1,11)。此处“黄金”也表示良善;“乳香、没药”表示那些因源于爱和信而可喜悦,因而被称为“耶和华的赞美”的事物。由于同样的原因,诗篇提到“黄金”:

祂要存活,要把示巴的金子赐给祂,不断为他祷告,每日祝福他。(诗篇72:15)

114、在圣言中,“宝石”,如决断的胸牌和亚伦以弗得两条肩带上的宝石,表示并代表信之真理。胸牌上的“金线和蓝色、紫色、染过两次的朱红色线并捻的细麻”,代表爱之事物;而“宝石”表示源于爱的信之事物;安在以弗得的肩带上、镶在金槽里的两块“纪念石”,就是红玛瑙也是(出埃及记28:9-22)。宝石表示并代表信之真理,这从以西结书也明显看出来,那里论述的主题是拥有天上的财富,就是智慧和聪明的人,经上说:

你智慧充足,全然美丽。你曾在伊甸神的园中,各样宝石是你的遮盖,就是红宝石,黄玉,金钢石,水苍玉,红玛瑙,碧玉,蓝宝石,绿玉,绿宝石。黄金,就是你鼓笛的巧工,在你里面。它们都是在你受造之日预备的。你从受造之日起在路上就都完善。(以西结书28:12–13,15)

谁都能看出,这些话不是在说石头,而是在说信之属天和属灵事物。事实上,每样宝石都代表信的某种本质要素。

115、当上古之人提到“地”时,他们理解为这些地所表示的事物,就像现今那些认为迦南地和锡安山表示天堂的人,当这些地方被提及时,不会想到什么地或山,只会想到它们所表示的事物一样。此处“哈腓拉地”也是如此;经上在创世记25:18再次提到这地,在那里,论到以实玛利的子孙,经上说:“你往亚述去的时候,他们从哈腓拉住到埃及前的书珥。”那些拥有天堂观念的人从这些话只感知到聪明和从聪明流出之物。所以对于“环绕哈腓拉全地的比逊河”这句话中的“环绕”一词,他们理解为一种流入。对于亚伦以弗得肩带上的红玛瑙被金槽被环绕 (出埃及记28:11),他们的理解是:爱之良善要流入信之真理。其它许多例子也是如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