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5卷)》第30章 创世记30章内义(1)

《属天的奥秘(第5卷)》第30章 创世记30章内义(1)

内义

3904.创世记30:1, 2.拉结见自己不给雅各生子,就嫉妒她姐姐,对雅各说,你给我儿子,不然我就死了。雅各的怒气就向拉结发作,说,我岂能代替神呢?是祂使你没有腹中的果子。

“拉结见自己不给雅各生子”表内在真理尚未得到承认。“就嫉妒她姐姐”表对它不像外在真理那样得到承认的愤慨。“对雅各说,你给我儿子”表通过属世真理的良善拥有内在真理的渴望。“不然我就死了”表否则,(对内在真理的情感)就不会复活。“雅各的怒气就向拉结发作”表属世良善这一方的愤慨。“说,我岂能代替神呢”表良善是无能为力的。“是祂使你没有腹中的果子”表这必须源于内在之物。

3905.“拉结见自己不给雅各生子”表内在真理尚未得到承认。这从“拉结”和“雅各”的代表,以及“生子”的含义清楚可知:“拉结”是指对内在真理的情感,或内在真理本身(3758, 3782, 3793, 3819节);“生子”是指在信仰和行为上承认,如下文所述;“雅各”是指属世真理的良善(如3669, 3677, 3829节,以及整个前一章所述)。“生子”之所以是指在信仰与行为上承认,是因为在圣言中,“生产”表示属灵的生产(1145, 1255, 3860, 3868节)。属灵的生产就是对真理与良善的承认与信仰;此处信仰与行为上的承认,即对内在真理的承认由“拉结”来代表。由于在此人照信仰生活之前,没有什么东西能在信仰上得到承认,因此我们才说“信仰和行为上的承认”。只是为了知道它们,而不是为了行出来所学到的信之真理会与邪恶与虚假的情感联结;由于这个原因,对学习它们,内心却与信仰背道而驰的人来说,它们并不是信之真理。

3906.“就嫉妒她姐姐”表对它不像外在真理那样得到承认的愤慨。这从“嫉妒”和“姐姐”的含义,以及“拉结”的代表清楚可知:“嫉妒”是愤慨的表达,之所以愤慨是因为她没有像利亚那样生子;“拉结”是指内在真理(参看3905节);“姐姐”,就是此处的利亚,是指外在真理,因为“利亚”表外在真理(参看3793, 3819节) 。那些正经历重生之人的经历如下:他们逐渐认识何为内在真理,但一开始并非以照之生活的那种信仰承认它。因为内在真理与属灵情感相结合,这属灵情感无法流入进来,除非外在真理预备与内在真理相对应。

以这一内在真理为例:一切良善皆出自主,凡源于人自我的,都不是良善。在重生之初,该真理能被知晓,却在信仰和行为上得不到承认;因为信仰和行为上的承认就是拥有对该真理的确是真理的洞察,和发自内心意愿它是真理的情感;每当良善被付诸行动时,情况就是这样。这种承认还包含这样的洞察:源于自我的良善必牵涉自我关注,因而将自我置于他人之上,因此蔑视他人,并对人所行的良善具有一种自我功德感。在内在真理与外在真理联结之前,这些缺陷就存在于外在真理中;并且在自我关注开始停止,对邻舍的关注开始被感觉到之前,这二者无法联结在一起。由此可见,对内在真理尚未像外在真理那样得到承认的愤慨是什么意思。

3907.“对雅各说,你给我儿子”表通过属世真理的良善拥有内在真理的渴望。这从“雅各”的代表和“儿子”的含义清楚可知:“雅各”是指属世真理的良善(参看3905节);“儿子”是指真理(489, 491, 533, 1147, 2623节),在此是指内在真理,因为他们由代表内在真理的拉结所生(3758, 3782, 3793, 3819节)。

3908.“不然我就死了”表否则,(对内在真理的情感)就不会复活得生命。这从“死”的含义清楚可知,“死”是指不复活得生命。古时,妻子若生不出一儿半女,就自称死了;她们还相信自己死了,因为关于她们的记忆,可以说生命没有留给后代。她们如此自称和相信其实是由于世俗的原因。但每个原因都是先于它自己的另一个原因的显现,因而自然界所存在原因的方方面面就是灵界所存在原因的产物,所提到这个原因也是如此。灵界所存在的原因来源于良善与真理的天堂婚姻,该婚姻除了信之真理和仁之良善的生产外,没有别的生产。这些真理与良善就是在灵界所生的众子和众女,在圣言中也以众子和众女来表示。凡没有这些生产,也就是没有生出信之真理和仁之良善的人,可以说都是死的,因为他就属于没有复活,也就是没有得生命或进入天堂的死人之列。由此可见,拉结所说的“不然我就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909.“雅各的怒气就向拉结发作”表属世良善这一方的愤慨。这从“怒气发作”的含义和“雅各”的代表清楚可知:“怒气发作”是指愤慨,如下文所述;“雅各”是指属世层的良善,如前所述。之所以说“向拉结发作”,是因为“雅各”所代表的属世层的良善不能承认“拉结”所代表的内在真理。“怒气发作”在内义上表示愤慨,这是因为一切属世情感在上升到内层事物,也就是天堂时,都会逐渐变得更柔和,最终变成天堂的情感。事实上,字义上所呈现出来的观念,如此处的“怒气发作”,相对粗鄙,因为它们是属世和肉体的;但随着从肉体和属世人被提升向内在人或属灵人,它们逐渐变得温和、轻柔。

这也解释了为何字义具有这种性质,而内义却没有这种性质。因为字义适合属世人的理解,而内义则适合属灵人的理解。这表明“怒气发作”表示愤慨。真正的属灵愤慨,尤其属天的愤慨,根本不来源于属世人的怒气,而是来源于热忱的内心。就外在形式而言,这种热忱看似怒气,但就内在形式而言,却不是怒气,甚至也不是怒气所表达的愤慨,而是具有某事并非如此的祈愿的一种悲伤,就更为内在的形式而言,则只是因良善与真理在另一人中不存在而中断了天堂快乐的一种隐约的不快。

3910.“说,我岂能代替神呢”表良善是无能为力的。这从“岂能代替神”的含义清楚可知,“岂能代替神”是指无能为力,因为“神”之名源于能力或权能;而“耶和华”之名源于存在或本质(300节)。因此,当论述的主题是真理时,经上就用“神”;而当论述的主题是良善时,经上则用“耶和华”(2769, 2807, 2822节)。因为能力论及真理,而存在论及良善。事实上,良善正是通过真理而拥有权能,因为良善通过真理才能产生存在之物。由此可见,“我岂能代替神呢”这句话在内义上表示属世良善无能为力。

3911.“是祂使你没有腹中的果子”表这必须源于内在之物。这从这句话的内义所产生的含义清楚可知。就内义而言,“腹中的果子”和“生产”所表相同,即在信仰和行为上对真理与良善的承认(3905节)。事实上,它不只表示这一点,还表示由这种承认所产生的真理与良善的结合。这种承认和结合无法始于外在人,只能始于内在人;因为一切良善皆从主经由内在人流入外在人,并在那里吸取经由外在人的感官经验所引入的真理,使此人在信仰和行为上承认它们,并使它们联结起来,从而变成这个人自己的。一切良善皆从主经由内在人流入外在人的记忆所积存的真理中,这一真理在前面已反复说明。这就是“这必须源于内在之物”这一解释所表示的。

3912.创世记30:3-5.拉结说,看哪,我的使女辟拉;你可以与她同房,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因她也被建立。拉结就把她的使女辟拉给丈夫为妾,雅各便与她同房,辟拉就怀孕,给雅各生了一个儿子。

“拉结说,看哪,我的使女辟拉”表属世真理与内在真理之间的肯定方法。“你可以与她同房”表用这种方法就会具有结合的能力。“使她生子在我膝下”表内在真理情感的承认,结合就始于这种情感。“我便因她也被建立”表该情感由此拥有生命。“拉结就把她的使女辟拉给丈夫为妾”表与肯定方法的联结得以建立。“雅各便与她同房”表与它联结。“辟拉就怀孕,给雅各生了一个儿子”表接受并承认。

3913.“拉结说,看哪,我的使女辟拉”表属世真理与内在真理之间的肯定方法。这从“使女”(maidservant)和“婢女”(handmaid)的含义,以及“辟拉”的代表清楚可知,“使女”(maidservant)和“婢女”(handmaid)是指对属于外层人(exterior man)的认知的情感(1895, 2567, 3835, 3849节),由于这种情感是用来联结内在真理与属世或外在真理的方法,故“使女”在此表示它们之间的肯定方法;“辟拉”是指该方法的性质。就内义而言,拉结和利亚为生育后代而送给雅各作妾的这两个使女无非代表并表示某种服务的事物,在此代表并表示充当联结内在真理与外在真理手段的某种事物,“拉结”代表内在真理,“利亚”代表外在真理(3793, 3819节)。事实上,此处雅各的十二个儿子描述了十二种总体或基本事物,人在重生或变成教会期间,便通过这些事物被引入属灵和属天之物。

实际上,当人正在重生,或变成教会,即从死人变成活人,或从属肉体的变成属天堂的时,他会在主的引领下经历许多种状态。这些总体状态由“十二个儿子”,后来由“十二个支派”来指定。因此,“十二个支派”表示信与爱的全部事物,如前文所见(3858节)。因为总体包含一切具体和个体细节,而细节都与总体有关。当人正在重生时,内在人要与外在人联结,故内在的良善与真理要与外在人的良善与真理联结,因为人凭真理与良善而为人。若没有方法,这些不可能联结在一起。这些方法就是诸如从这一方获得某种事物,又从那一方获得某种事物的那类事物,并且具有这样的效果:人越靠近这一方,那一方就越处于从属地位。这些方法就是“使女”所表示的,拉结的使女是指内在人那一方的方法,而利亚的使女是指外在人那一方的方法。

结合须有方法,这一点可从以下事实看出来:属世人凭自己压根就不赞成属灵人,而是与属灵人如此不合,以至于完全反对它。因为属世人关注并热爱自我和尘世,而属灵人则不关注自我和尘世,除非有助于在灵界发挥功用,因而他关注它的服务并出于功用和目的而热爱它。当地位高升,从而高人一等时,属世人便觉得自己有了生命;而属灵人在谦卑,因而在成为最小的时才觉得自己有了生命。只要高位作为方法能使他服务邻舍、整个社会和教会,他也不会鄙视高位。然而,属灵人思想他所晋升的重要地位,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他作为目的所关注的功用。属世人的幸福在于比别人更富有,拥有世俗的财富;而属灵人的幸福在于拥有真理与良善的认知,这些真理与良善便是他所拥有的财富,尤其在于照着真理实践良善。然而,他并不鄙视财富,因为财富能使他在世上提供服务。

从这几点考虑明显可知,属世人的状态和属灵人的状态因其目的不同而彼此对立,但这二者仍能彼此结合。当外在人的事物处于从属地位,并服从内在人所关注的目的时,这种结合就会产生。因此,为了人能变得属灵,外在人的事物有必要变得顺服,从而脱去支持自我和尘世的目的,披上支持邻舍和主国度的目的。若不通过方法,绝无可能脱去前者,披上后者,这二者也无法联结。这些方法就是“使女”,特别是使女所生的四个儿子所表示的。

第一个方法就是肯定内在真理,或对内在真理的肯定的方法;也就是说,肯定这的确是内在真理。这种肯定态度一旦到来,人便处于重生的开始阶段;良善从内在起作用,并通向肯定的灵。这良善无法流入否定态度,甚至无法充满怀疑的态度,直到这态度变得肯定。在此之后,这良善便显现在情感中;也就是说,它使此人感受到对真理的一种情感,并开始以之为乐,先是以认识这真理为乐,然后以照之行动为乐。以这一真理为例,即:主是人类的救赎。如果此人不针对该真理发展肯定的态度,那么他从圣言或教会所学习,并储存在其属世记忆的记忆知识当中有关主的一切事物就无法与他的内在人,也就是那里能成为信之真理的真理结合。因此,情感也无法流入,甚至无法流入这有助于此人救赎的真理总体上的方方面面。但是,一旦他发展一种肯定的态度,那么无数事物就会加添,并充满所流入的良善。因为良善不断从主流入,但那里若没有肯定态度,它就不被接受。故肯定态度是第一个方法,可以说是从主所流入良善的第一个居所。所有其它被称为信之真理的真理也是如此。

3914.“你可以与她同房”表用这种方法就会具有结合的能力。这从“同房”的含义清楚可知,当用于婚姻时,“同房”是指结合,在此是指与肯定态度结合的能力。因为结合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肯定的态度,也就是肯定事情的确如此。

3915.“使她生子在我膝下”表内在真理情感的承认,结合就始于这种情感。这从“生子”和“膝”或“大腿”的含义清楚可知:“生子”是指信仰和行为上的承认(参看3905节);“膝”或“大腿”是指属于婚姻之爱的事物(3021节),因而是指属于信之真理与爱之良善结合的事物;因为真理与良善的这种结合是主国度中最根本的婚姻。因此,“生子在我膝下”表对“拉结”所代表的内在真理的一种承认。古人通过妻子的同意而承认使女或婢女所生孩子的合法地位,他们承在妻子膝下以便得到承认。这一习俗源于古教会,因为古教会的敬拜在于宗教仪式,而这些仪式是属天和属灵之物的代表和有意义的符号。在古教会,由于“生子”表示对真理的承认,而“膝”表示婚姻之爱,因而表示出于情感的良善与真理的结合,所以,当妻子不生育时,便采纳了这种仪式,以防止她代表不能复活得生命的死人(照刚才所述,3908节)。

就内义而言,这些话表示由情感所产生的肯定或承认的第二层级。因为若要产生结合,情感必须存在于承认或肯定中。事实上,一切结合都通过情感产生,因为没有情感,真理就没有任何生命可言。例如,知道以下真理,即:当爱邻舍,仁爱就在于此,并且属灵的生命在于仁爱,却没有情感,即没有发自内心对它们的意愿,就纯粹是记忆知识。没有情感,这些真理就没有生命;不管人有多么了解它们,他仍不会爱他的邻舍,而是爱自己胜过邻舍,并且过着一种属世的生活,而非一种属灵的生活。他的属世情感统治属灵情感,并且只要属世情感占统治地位,人就被称为“死的”,因为他里面所拥有的生命是天堂生命的反面,而天堂生命才是真正的生命。

3916.“我便因她也被建立”表该情感由此拥有生命。这从“被建立”的含义清楚可知,“被建立”是指不死(参看3908节),因而是指复活,或拥有生命。

3917.“拉结就把她的使女辟拉给丈夫为妾”表与肯定方法的联结得以建立。这从“辟拉”的代表,以及“使女”和“给…为妾”的含义清楚可知:“辟拉”和“使女”是指肯定的方法(3913节);“给…为妾”是指建立一种联结。

3918.“雅各便与她同房”表与它联结。这从“同房”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及婚姻之物时,“同房”是指结合(3914节)。

3919.“辟拉就怀孕,给雅各生了一个儿子”表接受并承认。这从“怀孕”和“生”的含义清楚可知:“怀孕”是指接受;“生”是指承认(参看3860, 3868, 3905, 3911节)。因为就灵义而言,怀孕和生产是指对来自良善的真理的接受,以及随之的承认。

3920.创世记30:6.拉结说,神为我伸冤,也听了我的声音,赐我一个儿子。因此给他起名叫但。

“拉结说,神为我伸冤,也听了我的声音”在至高意义上表公义和怜悯;在内在意义上表信仰的神圣;在外在意义上表生活的良善。“赐我一个儿子”表这真理得到承认。“因此给他起名叫但”表它的根本性质。

3921.“拉结说,神为我伸冤,也听了我的声音”在至高意义上表公义和怜悯;在内在意义上表信仰的神圣;在外在意义上表生活的良善。“赐我一个儿子”表这真理得到承认。这从“神为我伸冤”和“听了我的声音”的含义清楚可知。“神为我伸冤”表示主的公义,这一点显而易见,无需要解释;而“听了我的声音”表示怜悯,这同样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主通过公义审判所有人,出于怜悯垂听所有人。祂通过公义审判,是因为祂通过神性真理审判;出于怜悯垂听,是因为祂出于神性良善垂听。祂通过公义审判那些不接受神性良善的人,出于怜悯垂听那些接受的人。然而,祂在审判时既通过公义,同时也出于怜悯。因为一切神性公义都包含怜悯在里面,如同神性真理包含神性良善在里面。不过,这些奥秘太过深奥,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故蒙主的神圣怜悯,它们将在别处予以充分解释。

“神为我伸冤,也听了我的声音”在内在意义上表示信仰的神圣。这是因为与真理有关的信仰对应于神性公义;而神圣,也就是良善,对应于主的神性怜悯;此外,审判或判决与信之真理有关(2235节)。由于论到神时说祂“伸冤”(judged),故它表示良善或神圣。由此明显可知,这两个词(即“神为我伸冤”和“听了我的声音”)表示信的神圣,同时表示公义和怜悯。由于这二者合在一起表示一个单一实体,故它们通过“也”这个词连在一起。在外在意义上表示生活的良善,也是出于对应,因为生活的良善对应于信仰的神圣。若没有内义,没有人能知道“神为我伸冤,也听了我的声音”表示什么。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可知,从字义上看,这两个词并不那么搭配,以至于呈现给理解力一个完整的观念。

在本节和接下来直到“约瑟”那几节,经上用的是“神”之名,而在此前几节,经上用的是“耶和华”之名。原因在于,本节和接下来的几节论述的主题是属灵之人的重生;而此前几节论述的主题是属天之人的重生。因为当论述的主题是信之良善,也就是属灵之人的属性时,经上就用“神”;而当论述的主题是爱之良善,也就是属天之人的属性时,经上就用“耶和华”(参看2586, 2769, 2807, 2822节)。因数前一章讲述了雅各儿子的出生,直到犹大;在那里,犹大代表属天之人(参看3881节);本章则继续讲述这些儿子的出生,直到约瑟;而约瑟代表属灵之人,如下面两节所述(30:23, 24)。在前一章,经上直到犹大都是用耶和华的名(参看29:32, 33, 35);在章,直到约瑟都是用神这个名(30:6, 8, 17, 18, 20, 22, 23);后来又用“耶和华”,因为所论述的主题从属灵之人转到了属天之人。这就是藏在这些话里的奥秘;若不通过内义,也不知道何为属天之人,何为属灵之人,没有人能知道这个奥秘。

3922.“赐我一个儿子”表这真理得到承认。这从“儿子”和“赐一个儿子”的含义清楚可知:“儿子”是指真理(489, 491, 533, 1147节);“赐一个儿子”是指赐下这真理,这等于是承认它;因为被承认的一切真理都是主的恩赐。“赐一个儿子”和“生子”的含义相同,“生子”表示承认(参看3905, 3915, 3919节)。

3923.“因此给他起名叫但”表它的根本性质。这从“名”和“起名”的含义清楚可知,“名”和“起名”是指根本性质(参看144, 145, 1754, 1896, 2009, 2724, 3421节)。具体性质就包含在“但”这个名字中,因为他因“伸冤”(judged)这个动词而被如此称呼。不过,尽管他因“伸冤”(judged)而得名,但这名仍包含拉结的所有这些话,即“神为我伸冤,也听了我的声音”所表示的那些事物。也就是说,“但”这个名含有生活的良善和信仰神圣在里面,在至高意义上含有主的公义和仁慈。教会这个一般原则就由“但”来表示,并由以但命名的支派来代表。在一个人能重生或变成教会之前,这个一般原则必须首先得到肯定或承认。除非这种良善和神圣得到肯定和承认,否则,构成信仰和生活的所有其它品质绝无可能被接受,从而得到肯定,更不用说得到承认了。因为人若凭自己只肯定信仰,而不肯定信仰的神圣,也就是仁爱(仁爱就是信仰的神圣),并且没有通过生活的良善,也就是仁爱行为肯定信仰的神圣,就无法再拥有对信仰本质的热情了,因为他会拒绝之。承认以及肯定是正在重生之人最先获得的一般成就,但却是已重生之人所具有的最后成就。这解释为何对即将重生的人来说,但先到来,约瑟后到来,因为约瑟是属灵之人本身。但对已重生的人来说,约瑟先到来,但后到来。其原因在于,即将重生之人的起点是肯定这些品质(即信仰的神圣和生活的良善)的确如此。而已重生之人,也就是属灵之人已抵达属灵良善本身,并由此视这种肯定为后来者。因为构成信仰的神圣事物和生活的良善已在他里面牢固确立。

“但”就表示这种肯定态度,当人正在重生时,这种肯定态度必须首先存在。这一点也可从圣言中提及“但”的其它经文看出来,如雅各,当时叫以色列,关于他儿子们的预言:

但必判断他的民,作以色列支派之一;但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角蛇,咬伤马蹄,使骑马的坠落于后。耶和华啊,我向来等候你的救恩。(创世记49:16-18)

“但”在此表对真理的肯定态度。论到这种态度,当有人出于感官经验推理真理时,经上说它“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角蛇”;当这人求教于认知的最低层,或记忆知识,并从中得出结论时,经上说“咬伤马蹄”。他在这样做时,就远离了真理,这一事实由“使骑马的坠落于后”来表示。经上说其后果是,“耶和华啊,我向来等候你的救恩”。“蛇”表示通过感官经验和记忆知识推理神性奥秘的人(参看195-197节);“道”和“路”表示真理(627, 2333节);“马蹄”表示认知的最低层,或记忆知识(259节);因为“马”表示认知(2761, 2762节);认知的最低层由“蹄”(heel:脚后跟)来表示。

摩西对十二个支派的预言:

论但说,但为小狮子,从巴珊跳出来。(申命记33:22)

就圣言的内义而言,“狮子” 因其力量而表示教会的真理,因为真理就是那去争战并得胜的。因此,“小狮子”表示真理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肯定和承认。经上之所以说“从巴珊”,是因为这些始于属世层的良善。耶利米书:

耶路撒冷啊,你当洗去心中的恶,使你可以得救。恶念存在你里面要到几时呢?有声音从但传扬,从以法莲山听到祸患。(耶利米书4:14-15)

“从但”表要得到肯定的真理;“从以法莲山”表这种肯定来自对它的情感。

同一先知书:

我们指望平安,却得不着好处;指望痊愈的时候,不料,受了惊惶。听见从但那里他的马喷鼻气;他的壮马发嘶声,全地就都震动;因为他们来吞灭这地和其上所有的,吞灭这城与其中的居民。看哪!我必打发蛇、毒蛇到你们中间,是不服法术的,必咬你们。(耶利米书8:15-17)

“听见从但那里马喷鼻气”表出于非肯定的态度推理真理。“地就都震动”和“他们吞灭其上所有的”表教会和构成教会的全部事物。因为出于非肯定或否定态度推理真理的人摧毁信的一切事物。“毒蛇”表推理,如前所述。

以西结书:

但人和雅完人来你集市上拿亮铁、桂皮、菖蒲与你交易。(以西结书27:19)

这论述的是推罗,推罗表示真理与良善的认知(1201节)。“但”表示得到肯定的最初真理;“集市和交易”表真理与良善的获取(2967节);“亮铁”表属世真理,也就是最初真理(425, 426节);“桂皮、菖蒲”表示良善从中所流出的属世真理。

阿摩司书:

当那日,美貌的处女和少年的男子必因干渴发昏。那指着撒玛利亚的罪孽起誓的说,但哪,你那活神;别是巴的活道;他们都必仆倒,不再起来。(阿摩司书8:13-14)

“但哪,你那活神;别是巴的活道”表示他们对构成信及其教义的一切事物的否定态度。“道”表真理(参看627, 2333节);“别是巴”表教义(2723, 2858, 2859, 3466节)。之所以表示对信的一切事物的否定态度,是因为但是迦南地的最后边界,而别是巴是最初边界,即那地的中间或核心。因为迦南地代表并表示主的国度,因而代表并表示教会(1607, 3038, 3481节),相应地代表并表示爱与信的一切细节,因为这些构成主的国度和教会。因此,迦南地境内的一切事物都是照着它们的距离、位置和边界而具有代表性(1585, 1866, 3686节)。

在耶路撒冷变得如此之前,最初边界,即那地的中间或核心是别是巴,因为亚伯拉罕在那里,以撒也生活在那里。但最后边界,或那地最外面的点,就是但。因此,当表示作为一个整体的一切事物时,经上就说“从但直到别是巴”。如撒母耳记:

把国从扫罗家挪走,把大卫的宝座立于以色列和犹大之上,从但直到别是巴。(撒母耳记下3:10)

同一先知书:

将以色列众人,从但直到别是巴,都聚集起来。(撒母耳记下17:11)

又:

大卫吩咐约押走遍以色列众支派,从但直到别是巴。(撒母耳记下24: 2, 15)

列王纪:

从但直到别是巴,犹大和以色列,各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安然居住。(列王纪上4:25)

这个短语(即从但直到别是巴)在历史意义上表示迦南地的一切事物,但在内义上表示构成主国度的一切事物,以及构成教会的一切事物。

如前所述,“但”之所以表示最初边界,以及最后边界,是因为对真理与良善的肯定态度是当信与仁开始存在于人里面时一切事物的首要条件,但当仁和随之的信在人里面得以确立时,就是最后条件。这也是为何当分迦南地业时,但拾到最后一个阄(约书亚记19:40等);因为阄是在耶和华面前拈的(约书亚记18:6);因此阄照着各支派的代表拈出。

由于但没有拈到阄,从而在其余支派当中得着地业,而是在他们的边界之外得着地业(士师记18:1),所以约翰在提及受印的一万二千时,也略去了这个支派(启示录7:5-8)。因为那些只是肯定真理和良善,却止步不前的人并不在主的国度里面,即不在那些受印的人当中。甚至最坏的人也能认识真理与良善,还能肯定它们;但其肯定的真正性质从他们所过的生活就能得知。

经上在创世记(14:14)也将但当作边界来提及,在这一节描述了亚伯拉罕追赶敌人,直追到但,但在此也具有同样的含义。但的后代那时的确没有建立名为“但”的城市,但后来建立了(约书亚记19:47;士师记18:29);然而,甚至那时它也被当作进入迦南地的最初边界,或离开迦南地的最后边界;那地的核心部分就是希伯仑,后来是亚伯拉罕和以撒所住的别是巴。

上一页  第5卷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