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5卷)》第28章 创世记28章内义(1)

《属天的奥秘(第5卷)》第28章 创世记28章内义(1)

内义

3658.创世记28:1, 2.以撒叫了雅各来,给他祝福,并嘱咐他,对他说,你不要娶迦南的女子为妻。你起身往巴旦亚兰去,到你外祖彼土利家里,从那里你母舅拉班的女儿中娶一个妻子。

“以撒叫了雅各来”表主对于真理良善性质的直觉。“给他祝福”表这良善因此被联结(于理性层)。“并嘱咐他,对他说”表反思和随之而来的直觉。“你不要娶迦南的女子为妻”表规定它不可与对虚假并邪恶的情感联结。“起身”表规定它要提升来自这些的良善。“往巴旦亚兰去”表对这种真理的认知。“到你外祖彼土利家里,从那里你母舅拉班的女儿中娶一个妻子”表旁系的外在良善,和源于这良善并被联结(于属世层的良善)的真理。

3659.“以撒叫了雅各来”表主对于真理良善性质的直觉。这从“叫”的含义,以及“以撒”和“雅各”的代表清楚可知:“叫”某人是指对事物性质的直觉(3609节);“以撒”是指主的神圣理性的神圣良善(1893, 2066, 2072, 2083, 2630, 3012, 3194, 3210节);“雅各”是指主的属世真理(1893, 3305, 3509, 3525, 3546, 3576, 3599节)。不过,无论在这里,还是在本章其余的地方,雅各都代表这真理的良善。由此明显可知“以撒叫了雅各来”表示主对于真理良善性质的直觉。

此处“雅各”之所以代表这真理的良善,是因为他现在夺走了以扫的长子名分,还夺走了他的祝福,由此具有了以扫的身份;然而,他仍只是他以前所代表的那真理的良善。凡存在的各种真理,无论其性质是什么,都含有良善在里面。因为真理若非由良善产生,就不是真理;它由此而被称为真理。凭着所取得的长子名分,凭着祝福,雅各优先于以扫获得这样的特权:他的子孙后代要继承向亚伯拉罕和以撒所作有关迦南地的应许。他因此代表了主的神圣属世层,就像以撒代表神圣属世层,亚伯拉罕代表祂的神性本身一样。因此,为了代表可以停靠在一个人身上,他们被允许夺走以扫的长子名分,后来又夺走了祝福。这就是为何雅各现在代表属世层的良善,尽管此处他一开始代表他以前所代表的那真理的良善。以扫还会有进一步的论述,如下面6-9节,以便真理的良善,和主的属世层良善的真理(这真理还不能由“雅各”来代表)可以被代表。从下文清楚可知何为雅各在此所代表的真理的良善及其性质。

3660.“给他祝福”表这良善因此被联结(于理性层)。这从“祝福”的含义清楚可知 ,“祝福”是指被联结或结合(参看3504, 3514, 3530, 3565, 3584节)。父亲以撒之所以(第二次)给儿子雅各祝福,尽管他带着诡计来夺走了以扫的祝福,并且以撒因这种行为而大大战兢(创世记27:33,35),是因为以撒现在发觉要得着迦南地的,是雅各的后代,而不是以扫的后代;于是以撒便再次肯定了这个祝福。不过,以撒为之战兢的诡计表示并预言了雅各的后代在代表上所给予的假象。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没有出于一丝真诚,或发自内心去代表主国度的神性或属天之物,因而完全不同于古教会,而是只对脱离内在事物的外在事物感兴趣,甚至他们的兴趣仅限于此,因为他们经常堕落,以至于沦为纯粹的偶像崇拜。

前面已经说明,“祝福”在内义上表示被联结或结合所描述的事,即:属世层的良善与真理要与理性层联结,或也可说,外在人要与内在人联结。主为了使祂的属世层变成神性,不得不在其中植入诸如能与神圣理性层的良善与真理相对应的那类良善与真理。没有相对应的良善与真理,结合是不可能的。属世层的良善与真理,也就是适合属世人的良善与真理不计其数,并且如此数不胜数,以致人几乎不知道它们最一般的种类,尽管当提及属世良善与真理时,它在人看来似乎只是一个简单的整体;因为整个属世层以及其中的一切无非是这种良善与真理。由此可见,属世层中既有能容纳理性层的良善与真理的良善与真理,也有不能容纳的良善与真理;因此,能藉着对应与理性层的良善与真理联结的属世层的良善与真理是存在的。本章和接下来的几节论述的就是这类良善与真理。只要人不出于内在之物,即天堂之光所提供的启示进行思考,那么他几乎没有能力去认识这些良善与真理,并将它们彼此区分开,也没有能力认清它们的性质,因而不知道它们为何适宜结合。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这类事物对他来说似乎既模糊又毫无乐趣。不过,它们适合天使来领悟和理解,甚至适合灵人来领悟;因为他们的思维没有因关注世俗、肉体和地上事物而分散,不像他们以前在世为人时那样。也就是说,当天使和灵人通过圣言的内义而拥有聪明和智慧时,他们就会接受聪明的快乐和智慧的幸福。事实上,这时神性照耀着他们,因为就至高意义而言,所论述的主题是主,就代表意义而言,所论述的主题是教会和重生。他们由此而处于主及其目的和功用的神性气场。

3661.“并嘱咐他,对他说”表反思和随之而来的直觉。这从“嘱咐”和“说”的含义清楚可知:在圣言历史部分,“嘱咐”(commanded)是指反思;“说”是指发觉(参看1791, 1815, 1819, 1822, 1898, 1919, 2080, 2619, 2862节)。反思是从思想上查看事物的性质和品质,直觉便由这种反思而来。

3662.“你不要娶迦南的女子为妻”表规定它不可与对虚假并邪恶的情感联结。这从“娶为妻”、“女子”和“迦南”的含义清楚可知:“娶为妻”是指产生联系或联结;“女子”是指情感(568, 2362, 3024节);“迦南”是指虚假与邪恶(1093, 1140, 1141, 1167, 1205, 1444, 1573, 1574, 1868节)

3663.“起身”表规定它要提升来自这些的良善。这从“起身”的含义清楚可知。凡提及“起身”的地方,它都含有某种提升的意思(2401, 2785, 2912, 2927, 3171节)。此处它是指从诸如 “迦南的女子”所表示的那类事物上升到诸如“拉班的女儿”所表示的那类事物,如下文所述。

3664.“往巴旦亚兰去”表对这种真理的认知。这从“亚兰”或叙利亚的含义清楚可知,“亚兰”或叙利亚是指认知(参看1232, 1234, 3249节)。“巴旦亚兰”表示对真理的认知,原因在于,它位于两河的叙利亚,就是拿鹤、彼土利和拉班所住的地方;因为“叙利亚”表示对真理的认知(参看3051节)。巴旦亚兰在前面有所提及(创世记25:20),并且在下文又被提及(创世记31:18)。在这些地方,它同样表示对真理的认知。

3665.“到你外祖彼土利家里,从那里你母舅拉班的女儿中娶一个妻子”表旁系的外在良善,和源于这良善并被联结(于属世层的良善)的真理。这从“彼土利”和“拉班”的代表,以及“从他的女儿中娶一个妻子”的含义清楚可知:“彼土利”是指第一类外邦人的良善(参看2865节);“拉班”是指属世人中对良善的情感,也就是对外在良善的情感,严格来说,是指源于共同家系的旁系良善(3129, 3130, 3160, 3612节);“从他的女儿中娶一个妻子”是指与来自此源头的真理情感产生联系或联结。“娶一个妻子”表示联结或结合,这是显而易见的,“女儿”表示情感(参看568, 2362, 3024节)。由此清楚可知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即:在此由雅各来代表的属世层良善要与出自旁系外在良善的真理结合。

此中情形是这样:人在经历重生,被主引领时,一开始像婴儿,然后像儿童,后来像青少年,最后像成年人。他像小孩子那样所学到的真理完全是外在和肉体的,因为他还理解不了内层事物。这些真理不过是对诸如至内在包含神性之物的那类事物的认知。因为既有对至内在不包含神性之物的事物的认知,也有对包含神性之物的事物的认知。至内在包含神性的认知能允许越来越多的内层真理按照适当次序一个接一个地进入到自己里面;而不包含神性的认知则不允许,而是拒绝它们。因为对外在和肉体良善的认知就像土地,这土地照着自己的具体性质而接受这类种子,却不接受那类种子,使这类种子多产,却使那类种子窒息。至内在包含神性的认知允许属灵和属天的真理和良善进入到自己里面,它们凭在里面并带给它们次序的神性而具有这种性能。而不包含神性的认知则只允许虚假与邪恶进入,因为这就是它们的性质。那些允许属灵和属天的真理和良善进入的对外在和肉体真理的认知在此由“彼土利家拉班的女儿”来表示,而那些不允许它们进入的认知则由“迦南的女子”来表示。

从幼年期到童年期所学到的认知就像要充满良善的最一般的器皿。随着它们被充满,此人便得到启示。如果这些器皿是能容纳纯正良善在里面的那一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此人就通过它们里面的神性而得到启示,并且所得到的启示逐渐越来越多。但是,如果它们是不能容纳纯正良善在里面的那一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就得不到启示。诚然,他会给人受到启示的表象,但这种表象是由伴随虚假和邪恶的幻光产生的。事实上,这些认知使他在良善和真理上越来越处于模糊状态。

这类认知多种多样,并且多样到就连它们的属,人们也难以数算出来,更不用说区分它们的种了。因为它们以多种方式来源于神性,然后经由理性层进入属世层。也就是说,其中一些认知直接经由理性层的良善流入进来,并由此流入属世层的良善,以及伴随这良善的真理,再由此流入外在或肉体的属世层;它们还在那里分流到各个渠道。而有些则间接经由理性层的真理流入属世层的真理,也流入伴随这真理的良善,再由此流入外在或肉体的属世层(参看3573, 3616节)。所有这一切就像民族、宗族和家庭,其中既有血亲关系,也有姻亲关系;也就是说,它们中有些是从主要祖先那里直系传下来的,有些以越来越间接的世系或旁系传下来的。在天堂,这些事物区别最为显著,因为天上的一切社群、因而亲密性都是照着良善和真理的属和种来划分的(685, 2508, 2524, 2556, 2739, 3612节)。上古之人就代表这些社群和亲密性,他们是属天之人,因住在一起而以这种方式被划分为民族、宗族和家庭(470, 471, 483, 1159, 1246节)。这也是为何代表性教会的成员被命令在组成他们自己民族的宗族内通婚的原因;因为他们这样做就能代表天堂,以及天堂社群在良善和真理上的相互关联。这种代表在此通过雅各来体现,因为他到外祖彼土利家里,从他母舅拉班的女儿中娶一个妻子。

就对出自旁系良善,并且如前所述,包含神性,从而能接受它们里面的纯正良善的外在或肉体真理的认知本身而言,它们就像以后会经历重生的小孩子所具有的认知。一般来说,它们就是诸如包含在圣言历史叙述中的那类认知,如关于伊甸园的内容,关于伊甸园中第一个人、园子当中的生命树,以及欺骗的蛇所盘的善恶知识树等的内容。这些就是包含神性,并允许属灵和属天的良善和真理进入到自己里面的认知,因为它们代表并表示这些良善和真理。这类认知还由圣言历史叙述中的所有其它描述组成,如圣言中关于会幕、圣殿和这些建筑的描述;同样关于亚伦和他儿子的圣衣的描述;还有关于住棚节、初熟节、无酵节和其它类似性质事务的描述。当小孩子认识并思想这些和类似细节时,那时与他同在的天使就会思想它们所代表并表示的神性事物。由于天使被一种对这些事物的情感所打动,所以他们的情感得以交流,产生那个孩子从中所体验到的欢喜、快乐,并预备他的心智接受纯正的真理和良善。这些和许多其它事物就是对出自旁系良善的外在和肉体真理的认知。

3666.创世记28:3-5.愿沙代神赐福给你,使你繁殖增多,成为多民。祂必将应许亚伯拉罕的福赐给你,给你和同你一起的你种,使你承受你所寄居的地为业,就是神赐给亚伯拉罕的。以撒打发雅各走了;他就往巴旦亚兰去,到亚兰人彼土利的儿子拉班那里,拉班是雅各以扫的母亲利百加的哥哥。

“愿沙代神赐福给你”表那真理与良善所经爱并藉以实现结合的试探。“使你繁殖增多”表源于这结合的良善与真理。“成为多民”表大量。“祂必将应许亚伯拉罕的福赐给你”表神性本身与属世层的良善并真理的结合。“给你和同你一起的你种”表与良善和从这良善所生的真理(结合)。“使你承受你所寄居的地为业”表通过接受教导所获得的生命。“就是神赐给亚伯拉罕的”表从神性所接受的。“以撒打发雅各走了”表(神性属世层)显现的开始。“他就往巴旦亚兰去”在此和前面一样,表对那真理的认知。“到亚兰人彼土利的儿子拉班那里”表旁系良善。“拉班是雅各以扫的母亲利百加的哥哥”表经由“雅各”所代表的真理良善和“以扫”所代表的良善真理的母亲而来的姻亲关系。

3667.“愿沙代神赐福给你”表那真理与良善所经爱并藉以实现结合的试探。这从“沙代(Shaddai)神”和“赐福”的含义清楚可知:“沙代神”是指试探,如下文所述;“赐福”是指结合(参看3504, 3514, 3530, 3565, 3584节)。由于“雅各”现在代表真理的良善,如前所示(3659节),故良善与真理在此由“你”来表示。“沙代神”之所以表示试探,是因为古时,人们以各种名字来突出至高神,就是主。他们根据祂的属性和源于祂的良善,以及真理而使用这些名字,而真理的多样性是众所周知的。古教会成员将所有这些称谓仅仅视为一位神,就是主,他们称其为耶和华。但教会从良善与真理,同时从这类智慧堕落后,他们开始敬拜和这一位神的称谓一样多的神明,以至于每个民族、最后每个宗族都承认其中一位为它自己的神。这就是为何有那么多的神存在,它们还出现在圣言的各处。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亚伯拉罕的父亲他拉的宗族,以及亚伯拉罕自己的家里。事实上,他们敬拜别神(参看1356, 2559节),尤其敬拜沙代神(1992节)。这家坚持敬拜这神,这一事实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摩西五经:

我从前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显现为沙代神,至于我名耶和华,他们未曾知道。(出埃及记6:3)

这解释了为何亚伯拉罕被告知:“我是沙代神,你当在我面前行走,要纯全无疵” (创世记17:1);以及为何此处以撒对雅各说“愿沙代神赐福给你”。这一事实也可从本章下面的经文很清楚地看出来,因为主在梦中对雅各说“我是耶和华你父亚伯拉罕的神,也是以撒的神”(13节),后来雅各还说“神若与我同在,在我所行的路上保佑我,又给我食物吃、衣服穿,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亲的家,耶和华必作我的神”(20, 21节)。由此明显可知,雅各家也不承认耶和华;不过,如果祂赐给雅各恩惠,雅各就承认祂为自己的神。这和如今基督教的外邦人的情形差不多。

不过,至于沙代神这个具体名字,当涉及试探,以及试探后的祝福和恩惠时,主在古教会就被如此称呼,如第二卷所示(1992节)。这就为何“沙代神”在内义上表示试探的原因。良善与真理的结合藉着试探实现,这一点可参看前面有关试探的阐述和说明(2819节)。

3668.“使你繁殖增多”表源于这结合的良善与真理。这从提及“繁殖”和“增多”清楚可知:“繁殖”论及良善;“增多”论及真理(43, 55, 913, 983, 2846, 2847节)。

3669.“成为多民”表大量。这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解释。“多民”尤其论及真理,因为在圣言中,“人民”表示那些处于真理的人(1259, 1260, 2928, 3581节),而“民族”表示那些处于良善的人(1259, 1260, 1416, 1849节)。此处经上之所以用“多民”这个词,是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雅各所代表的真理良善;事实上,由真理所产生的良善是一回事,真理所源于的良善是另一回事。由真理所产生的良善就是此处“雅各”所代表的,而真理所源于的良善则是“以扫”所代表的。由真理所产生的良善与真理所源于的良善是相反的。那些正在重生的人在完成重生之前处于真理所产生的良善,而在重生之后则处于真理所源于的良善。他们的状态是相反的(参看3539, 3548, 3556, 3563, 3570, 3576, 3603节)。

3670.“祂必将应许亚伯拉罕的福赐给你”表神性本身与属世层的良善并真理的结合。这从“福”和“亚伯拉罕”的代表清楚可知:“福”是指结合(3660, 3667节);“亚伯拉罕”是指主的神性本身,也就是所谓的“父”(参看2011, 3251, 3439节)。由于这些话是对雅各说的,而雅各要代表主的神圣属世层的神圣良善与真理,故就内义而言,“祂必将应许亚伯拉罕的福赐给你”就表示神性本身与属世层的良善并真理的结合。从字义上看,“应许亚伯拉罕的福”,以及下面这些话“使你承受你所寄居的地为业,就是神赐给亚伯拉罕的”表示拥有迦南地。凡认为圣言的历史并不包含更属天、更深层次的事物在里面的人都是照着字义来理解的。犹太民族尤其如此,他们就凭这些话而自认为比其它所有民族和人民都要优越。他们的祖宗也是这样理解的,特别是雅各,他的人品从刚才所述(3667节)明显看出来。也就是说,他不认识耶和华,也不愿承认祂,除非祂赐给他肉体和世俗的好处。不过,所指的不是亚伯拉罕,也不是以撒、雅各,并且雅各代表主的属世层,祂使之变成神性,这一事实从上面所给出的解释看得非常清楚。去代表的这个人的品性无关紧要,无论他是恶是善;因为恶人和善人一样能代表,并且已经代表过主的神性(665, 1097, 1361节)。

这一点也可从如今所具有的代表看出来。因为所有君王,无论他们是谁,具有何种性质,都通过他们所具有的王权本身而代表主;同样,所有祭司,无论他们是谁,具有何种性质,都通过它们的祭司职分而代表主。王权本身和祭司职分本身都是神圣的,无论是谁在其中服事。因此,恶人所教导的圣言是一样的神圣;洗礼、圣餐和其它这类事同样是神圣的。由此也明显可知,君王绝不可声称其王权所具有的神圣是他自己的;祭司也绝不可声称其祭司职分所具有的神圣是他自己的。他越声称是自己的,或越据为己有,就越给自己烙上属灵窃贼的记号或标志。而且,他越作恶,也就是行事违背公义和公平,以及良善和真理,君王就越脱去他神圣王权的代表,而祭司则越脱去他神圣祭司职分的代表,然后代表反面。这解释了为何在代表性的犹太教会,针对祭司供职时尤其所处的神圣性制定了那么多的律法。蒙主的神圣怜悯,有关该主题的详细内容将在下文予以论述。

3671.“给你和同你一起的你种”表与良善和从这良善所生的真理(结合)。这从雅各的代表和“种”的含义清楚可知:雅各,就是此处“你”所指的,是指真理的良善,或来自真理的良善,如前所述;“种”是指信之良善与真理(1025, 1447, 1610, 2848, 3373节)。“同你一起”表它被联结于“雅各”所代表的真理的良善。良善与真理如同种子和土壤。内层良善如同多产的种子,不过,只能被种在好土里。外层良善与真理则如同种子在其中变得多产的土壤。否则,这种子,也就是内层良善与真理就无法扎根。因此,人的理性先重生,因为种子就在其中;然后属世层再重生,以便给它们充当土壤(3286, 3288, 3321, 3368, 3493, 3576, 3620, 3623节)。由于属世层如同土壤,故良善与真理能在理性层里面繁殖增多。但是,如果它们没有土壤在某个地方,以便它们像种子那样扎根于其中,那么这一切是不可能的事。从这种对比可以如在一面镜子中那样看出重生的性质,以及它的奥秘何等得多。

理解并意愿良善与真理是理性层的功能,由此所产生的对良善与真理的直觉则如同种子;而知道并行出它们是属世层的功能。记忆知识和行为如同土壤。若一个人拥有对确证良善与真理的记忆知识的情感,尤其在行出它们时体验到快乐,那么种子就在其中,并且如同在自己适宜的土壤中那样生长。结果,良善繁殖,真理增多,它们不断从这土里冒出来,然后进入理性层并完善它。若一个人理解何为良善与真理,也从内在觉察到某种意愿的倾向,却不喜欢知道这些事,更不用说行出来了,那么情况就截然不同了。在这种情况下,良善无法在理性层里面繁殖,真理也无法在理性层里面增多。

3672.“使你承受你所寄居的地为业”表通过接受教导所获得的生命。这从“承受”和“寄居”的含义清楚可知:“承受”是指拥有另一种生命(2658, 2851节),在这种情况下,是指从神性所接受的生命,也就是接下来的这句话(即“就是神赐给亚伯拉罕的”)的意思;“寄居”是指教导(1463, 2025节)。“地”表生命所在之地。此处所提到的通过接受教导所获得的生命就是源于真理的良善的生命,在此由“雅各”来代表。因为当人照着他在其中得到指教的真理生活时,他里面就有通过接受教导所获得的生命。

3673.“就是神赐给亚伯拉罕的”表从神性所接受的。这从“亚伯拉罕”的代表清楚可知,“亚伯拉罕”是指主的神性,在圣言中,这神性被称为“父”(2010, 3251, 3439节)。“神赐给”明显表示它变成主自己的;因为凡被给予的东西就属于那被给予之人的了。由此明显可知“就是神赐给亚伯拉罕的”表示从神性所接受的生命。

3674.“以撒打发雅各走了”表(神性属世层)显现的开始。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雅各现在开始代表真理的良善,因而代表主的神圣属世层显现的开始。事实上,下文所说有关雅各与拉班同住的话就包含这些事。所以,“以撒打发雅各走了”表示显现的开始

3675.“他就往巴旦亚兰去”表对那真理的认知。这从“巴旦亚兰”的含义清楚可知,“巴旦亚兰”是指对真理的认知(参看3664节)。

3676.“到亚兰人彼土利的儿子拉班那里”表旁系良善。这从“拉班”和“彼土利”的代表清楚可知:“拉班”是指源于共同家系的旁系良善,如前所述(3665节);“彼土利”是指第一类外邦人的良善(参看2865, 3665节),拉班所代表的良善就出自这种良善,如同出自共同家系。彼土利在此之所以被冠以“亚兰人”的姓氏,是因为“亚兰”或叙利亚表示对良善与真理的认知(参看1232, 1234, 3249节),这些认知就是此处所论述的主题。

“雅各”在此所代表的良善所源于的外在真理无非是认知,因为认知就是人首先所吸收的真理,还被那些刚刚开始重生的人视为真理。然而,认知本身并非真理,而是凭神性之物存在于它们里面;只有这些神性之物照耀它们时,它们才第一次变成真理。在此之前,它们不过是一般器皿,真理能通过这些器皿并在它们里面被接受,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些认知(3665节),以及一开始所学到的一切记忆知识。

3677.“拉班是雅各以扫的母亲利百加的哥哥”表经由“雅各”所代表的真理良善和“以扫”所代表的良善真理的母亲而来的姻亲关系。这从“利百加”、“雅各”和“以扫”的代表清楚可知:“利百加”是指主的神圣理性的神圣真理,如前面频繁所述;“雅各”是指真理的良善,或源于属世层里面的真理的良善;“以扫”是指良善的真理,或属世层里面的真理所源于的良善(参看3669节)。由于属世人或外在人中的一切良善与真理都是从理性人或内在人孕育和生出的,也就是说,从如同父亲的理性层的良善和如同母亲的理性层的真理孕育和生出的(3314, 3573, 3616节),所以上面这句话表示经由“雅各”所代表的真理良善和“以扫”所代表的良善真理的母亲而来的姻亲关系。这正是它们彼此关系的写照。

不过,要理性解释这些事是极为困难的。原因在于,就连关于这个问题最一般的事实如今都不为人知,如:何为属灵良善及其真理,良善及其真理有数不清的属,更有数不清的种,还有它们通过层级彼此结合,就像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的结合一样。既然这些最一般的事都不为人知,那么对这些层级和关系的描述根本不会清楚,尤其是现在,因为当今学者都不愿知道这些事。他们喜欢停留在这些问题的表面,不去讨论它们的性质,而是争论它们是否存在。只要处于这种状态,他们根本就不想去知道关于这无数种良善与真理的任何事。

3678.创世记28:6-9.以扫见以撒已经给雅各祝福,而且打发他往巴旦亚兰去,从那里娶妻,并见祝福的时候嘱咐他说,不要娶迦南的女子为妻。而雅各听从父母的话往巴旦亚兰去了。以扫就看出迦南的女子在他父亲以撒眼中为恶。以扫便去了以实玛利那里,在他二妻之外,又娶了玛哈拉为妻。她是亚伯拉罕儿子以实玛利的女儿,尼拜约的妹子。

“以扫见以撒已经给雅各祝福”表属世良善对于通过雅各所代表的真理良善(与神圣理性)结合的思维。“而且打发他往巴旦亚兰去”表(属世层)通过对那良善的认知而显现的开始。“从那里娶妻”表从而经由真理情感的结合。“并见祝福的时候嘱咐他说”表反思和由此而来的直觉,以便结合可以实现。“不要娶迦南的女子为妻”表它不可与对虚假并邪恶的情感结合。“而雅各听从父母的话”表顺从和情感。“往巴旦亚兰去了”在此和前面一样,表装备对那良善与真理的认知。“以扫就看出迦南的女子在他父亲以撒眼中为恶”表主预见并规定,此前与属世良善结合的真理情感不会有助于结合。“以扫便去了以实玛利那里,又娶了玛哈拉为妻,她是亚伯拉罕儿子以实玛利的女儿”表这良善与来自一个神性源头的真理结合。“尼拜约的妹子,在他二妻之外为妻”表对更为内在的属天真理的情感。

3679.“以扫见以撒已经给雅各祝福”表属世良善对于通过雅各所代表的真理良善(与神圣理性)结合的思维。这从“见”和“祝福”的含义,以及“以扫”、“以撒”和“雅各”的代表清楚可知:“见”是指思考,因为思考无非是内观,或内视;“以扫”是指属世层的良善(参看3300, 3302, 3322, 3494, 3504, 3576, 3599节);“祝福”是指结合(3504, 3514, 3530, 3565,是 3584节);“以撒”是指主的神圣理性的神圣良善,如前所述;“雅各”是指真理的良善(3669, 3677节)。由此明显可知“以扫见以撒已经给雅各祝福”表属世良善对于通过真理的良善结合的思维。

至于属世良善对于通过真理良善结合的思维是什么,这一点完全理性解释清楚是不可能的,但必须予以简要解释。属世良善的思维就是存在于理性人或内在中,并通过理性人或内在人,尤其通过理性人的良善而存在于属世人或外在人中的思维。进行思考的是理性人或内在人,而不是属世人或外在人。因为理性人或内在人居于天堂之光,这光含有来自主的聪明智慧在里面(3195, 3339, 3636, 3643节);而外在人居于尘世之光,这光里面没有任何聪明,甚至没有生命。因此,若不是内在人在外在人里面思考,思维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然而,在人看来,思维似乎居于他的外在人,因为他通过那些经由感官进入并属于这个世界的事物思考。

这个问题就像眼睛的视觉。感官人以为眼睛凭自己去看,而事实上,眼睛只不过是一个身体器官而已,内在人通过它可以观看身体外面的事物,也就是这个世界的事物。这个问题还和话语差不多。感官人可能以为嘴和舌头凭自己说话,想得稍微深一点的,以为是被肺激活的喉和内在器官在说话;而事实上,是思维藉着器官部位在说话,因为话语无非是以语言来表达的思维。这类感官幻觉有很多。这个问题还类似于显现在外在人中的一切生命,因为内在人的生命在外在人里面,如同在它自己的物质或肉体器官中。

至于思维,情况是这样:只要人活在肉身,他就通过属世层里面的理性层进行思考。不过,当属世层与理性层相对应时,思维是一回事;当属世层与理性层不相对应时,思维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当属世层相对应时,这人就是理性的,其思维也是属灵的;但当属世层不相对应时,他就不是理性的,其思维也不可能是属灵的。因为对属世层对应于理性层的人来说,交流是开放的,以至于来自主的天堂之光能经由理性层流入属世层,并以聪明和智慧来启示它。故此人变得理性,其思维也是属灵的。但对属世层不对应于理性层的人来说,交流是关闭的,只有些许光明总体上从周围流入,并透过缝隙经由理性层进入属世层。结果,他并不理性,其思维也不是属灵的。因为人照着他所享有的天堂之光的流注进行思考。这表明,每个人都是照着属世层与理性层在良善与真理上相对应的状态进行思考。

但灵人与天使的思维方式与世人的不同。诚然,他们的思维也终止于属世层,因为他们也带有全部的属世记忆及其情感,只是不允许使用这种记忆(参看2475-2479节)。然而,他们虽然不可使用它,但它仍作为一个层面或根基而服务他们,以便他们的思想观念可以终止于其中。所以,他们的思想观念更为内在,他们的言语不像世人的那样采取词语表达的形式,而是采取真实事物形式。由此明显可知,他们思维的性质也取决于其属世层与理性层相对应的性质。以下事实也是显而易见的,即:有些灵人是理性的,其思维也是属灵的;而有些灵人是不理性的,其思维也不是属灵的。这二者之间的区别完全取决于他们活在肉身时的情感和由此对事物的思维的性质,也就是取决于他们在世时所获得的生命状态。

由此可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何为属世良善的思维。也就是说,它是存在于属世层的良善里面的思维。按照灵人的观念,它被称为属世良善所拥有的思维;但按照世人的观念,它被称为属世层的良善里面的思维。当视良善为目的时,理性层就在这后者,也就是属世层的良善里面进行思考。因此,属世良善关于经由真理的良善结合的思维就是属世层里面关于目的的思维。也就是说,它是关于真理如何与良善结合,并且照着神序经由平常途径结合的思维;如前面频繁所述,这种平常途径就出自外在的、因而在次序上为最末层或最表层的那类事物,因为属世层的全部重生就是从这些开始的。这些最表层或最末层的事物就是初始认知,诸如幼年期和童年期所学到的那类认知,如前所述(3665节末尾)。

一开始,“以扫”所代表的良善真理并没有在外在形式上与“雅各”所代表的真理良善联结起来,因为相对良善的真理来说,真理的良善是颠倒的(3669节)。但它们仍从至内在,也就是在目的上联结在一起。因为如前所述,源于良善的真理所关注的目的是,真理可以照次序与它联结,而这也正是源于真理的良善的目的。由于是目的将它们联结在一起,于是这二者如此结合(3562, 3565节)。一开始次序的颠倒只是达成目的的方法而已。

3680.“而且打发他往巴旦亚兰去”表(属世层)通过对那良善的认知而显现的开始。这从“打发他”和“巴旦亚兰”的含义清楚可知:“打发他”是指显现的开始(3674节);“巴旦亚兰”是指对真理的认知(3664节)。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对良善的认知,是因为一切真理都是对良善的认知。没有扎根于良善或不视良善为目的的真理并非真理。只要注目于教义,它们就被称为对真理的认知。

3681.“从那里娶妻”表从而经由真理情感的结合。这从“妻”的含义清楚可知,“妻”是指对真理的情感(1468, 2517, 3236节)。“娶妻”是指经由那情感而联结。

3682.“并见祝福的时候嘱咐他说”表反思和由此而来的直觉,以便结合可以实现。这从“祝福”和“嘱咐说”的含义清楚可知:“祝福”是指结合(3504, 3514, 3530, 3565, 3584节) ;“嘱咐说”是指反思和由此而来的直觉(3661节)。

3683.“不要娶迦南的女子为妻”表它不可与对虚假并邪恶的情感结合。这从“娶妻”和“迦南女子”的含义清楚可知:“娶妻”是指产生联系或联结;“迦南女子”是指对虚假和邪恶的情感(参看3662节)。

3684.“而雅各听从父母的话”表顺从和情感。这从“听从”的含义清楚可知,“听从”或听某人的话是指顺从(2542节)。听从父母的话表示出于情感的顺从。

3685.“往巴旦亚兰去了”表装备对那良善与真理的认知。这从“去”或“起程”的含义清楚可知,“去”或“起程”是指生活的次序和模式(参看1293, 3335节),因此,在此指按照次序装备,也就是装备对“巴旦亚兰”所表示的那良善与真理的认知(参看3664, 3675节)。

3686.“以扫就看出迦南的女子在他父亲以撒眼中为恶”表主预见并规定,此前与属世良善结合的真理情感不会有助于结合。这从“看出”、“迦南的女子”和“在他父亲以撒眼中为恶”的含义,以及“以扫”的代表清楚可知:“看出”是指预见并规定(参看2837, 2839节);“以扫”是指主的属世层的神圣良善,如前所述;“迦南的女子”,就是此处赫人的女子,是指对来自非纯正源头的真理的情感(3470, 3620, 3621, 3622节);“在他父亲以撒眼中为恶”是指无助于结合,也就是无助于通过“以扫”所代表的属世层良善与“以撒”所代表的理性层良善结合。由此明显可知,这些话表示主预见并规定,对那真理的情感因来自非纯正的源头,故不会有助于结合。此中情形从26章和27章的解读可以看出来,26章(34,35节)论述的主题是以扫娶为妻子的赫人的女子;27章(46节)论述的主题则是雅各被嘱咐不要娶迦南(即赫人)的女子。之所以“迦南的女子”在此表示对来自非纯正源头的真理的情感,而前面“迦南的女子”表示对虚假与邪恶的情感(3662, 3683节),是因为迦南地的赫人属于外邦人当中的教会,不像那地的其它民族,如 迦南人、亚摩利人、比利洗人那样如此处于虚假与邪恶。这也是为何赫人代表主在外邦人当中的属灵教会(2913, 2986节)。

大洪水前属天的上古教会就位于迦南地(参看567节);大洪水后的古教会也在那地,此外还在许多其它国家(1238, 2385节)。那地的所有民族,以及那里所有的地区与河流由此逐渐变成代表。因为属天的上古之人藉着他们所看到的一切物体感知诸如属于主国度的那类事物(920, 1409, 2896, 2897, 2995节),因而也藉着那地的地区与河流去感知。

他们的时代过后,这些代表幸存于古教会,包括那里地方的代表。此外,古教会的圣言(2897-2899节)也包含地名,这些地名由于同样的原因也是代表;他们的时代之后的圣言,也就是所谓的摩西和先知,也包含它们。这就是为何亚伯拉罕被吩咐到那里去,并向他应许,他的后裔必得着那地。作出这样的应许不是因为他们比其它民族更好,相反,他们是最坏的(1167, 3373节)。作出这样的应许是为了代表性教会可以通过他们得以建立,在代表性教会中,注意力不要投向那些人或地方本身,而要投向所代表的真实事物(3670节);因此,这也是为了上古教会和古教会所用的名字能保存下来。

3687.“以扫便去了以实玛利那里,又娶了玛哈拉为妻,她是亚伯拉罕儿子以实玛利的女儿”表这良善与来自一个神性源头的真理结合。这从“以扫”和“亚伯拉罕儿子以实玛利”的代表清楚可知:“以扫”是指属世层的良善,如前所述;“亚伯拉罕儿子以实玛利”是指来自一个神性源头的真理。以实玛利代表主的属灵教会,因而代表真理(1949-1951, 2078, 2691, 2699, 3268节),亚伯拉罕代表被称为父的主之神性(参看2010, 3251, 3439节)。因此,“亚伯拉罕儿子以实玛利的女儿玛哈拉”表示来自一个神性源头的真理。“娶为妻”表示产生联系或联结,这是显而易见的。由此明显可知,“以扫便去了以实玛利那里,又娶了玛哈拉为妻,她是亚伯拉罕儿子以实玛利的女儿”表这良善与来自一个神性源头的真理结合。

3688.“尼拜约的妹子,在他二妻之外(娶)为妻”表对更为内在的属天真理的情感。 这从“妹子”、“妻”或“赫人的女子”和“(娶)为妻”的含义,以及“尼拜约”的代表清楚可知:“妹子”是指智性真理或理性真理(参看1495, 2508, 2524, 2556, 3386节);“尼拜约”是指构成属灵教会的良善(3268节),因此“尼拜约的妹子”表示对属天真理的情感,或也可说,对属灵良善的情感;“妻”或“赫人的女子”是指对来自非纯正源头的真理的情感(3470, 3620-3622, 3686节); “(娶)为妻”是指产生联系或联结。从所有这些含义明显可知,这些话连同它们之前的话,表示“以扫”所代表的良善与来自一个神性源头的真理,因而与对更为内在的属天真理的情感联结起来。

这些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已被阐述出来,但它们具有这样的性质:只要这个主题最一般的方面依旧未知,它们就很难被理解。另外,当今世界对这类事物没有任何兴趣,它关心的是尘世之物,而非天堂之物。原因如他们所宣称的,他们看到并认识尘世之物,但看不到、也不认识天堂之物。不过,由于包含在圣言内义中的事物不仅要被揭开,还要被解释出来,所以我们可以举例说明以扫所代表的良善真理和雅各所代表的真理良善是什么意思;同时说明这一事实:在一个人重生之前,真理的良善相对于良善的真理来说,是颠倒的;而在他重生之后,它们就联结起来;从而说明目前所阐述的这些事。

我们以能重生的那类人为例,因为主预见他能重生,并且祂因预见到这一点,故也为此作准备。一开始,他还是个小孩子时,还不知道什么叫对邻舍的仁爱行为,因为他尚不知道何为仁爱,也不知道何为邻舍。结果,他因从圣言知道要周济穷人,并且凡周济穷人的,在天堂都会有赏赐,于是便向乞丐行善,胜过向其他人行善,因为他以为这些人就是圣言中所指的穷人。他没有考虑到这一事实:在街上行乞的人绝大部分过着无神、甚至罪恶的生活,他们蔑视与神性敬拜有关的一切,放任自己彻底闲散和懒惰。尽管如此,人若处在重生的第一个阶段,就会全心全意地帮助这些人。这些善行就是源于外在真理的良善,他的重生就始于这些良善。更为内在的良善真理因此流入这些行为,照着孩子所知道的认知而塑造这些行为。

但后来,他变得更加明智,就想向他认为穷乏困苦的所有人行善,但仍不将这类人当中的虔诚人和不虔诚的人区别开来。他以为所有人都要一视同仁地作为邻舍来看待。不过,当在这些问题上变得日益明智时,他就会加以区分,只向诚实善良人提供帮助。因为他知道,给恶人提供帮助就会伤害许多人,恶人会因他所提供的帮助和支持而得着机会去害人。最后,他在重生时,就仅仅向善良的虔诚人行善。因为这时,他不是被他行善的对象所打动,而是被此人所具有的良善本身所打动。由于主存在于一切良善和虔诚中,因此他通过对良善的情感见证对主的爱。当此人处于这种仁爱时,他就重生了。

由此明显可知,相对于这种状态,他以前的状态是颠倒的。也就是说,他以之为良善的,其实并不是良善。然而,在重生之初,他仍必须行他以之为良善,其实并非良善的那类良善,因为那时,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仅止于此,并且除了他实际知道的真理外,仁爱的内层良善无法流入任何其它真理。由此也明显可知,内层良善一直存在并塑造它,并且这良善无法显现,除非此人凭借认知在良善与真理的性质上逐渐变得明智。由此在某种程度上清楚可知“雅各”在此所代表的真理良善,以及“以扫”所代表的良善真理分别是什么意思;并且一开始,这些是颠倒的,但后来联结起来了。

3689.创世记28:10, 11.雅各走出别是巴,往哈兰去。他到了一个地方,因为太阳落了,就在那里过夜,便拾起那地方的石头,放下当枕头,就躺在那地方。

“雅各走出别是巴”表距离神性教义事物更为遥远的生活。“往哈兰去”表更接近那个层级的良善与真理。“他到了一个地方”表一种状态。“因为太阳落了,就在那里过夜”表笼罩在模糊中的生活。“便拾起那地方的石头”表那状态的真理。“放下当枕头”表与神性最一般的联系。“就躺在那地方”表这种状态的宁静。

3690.“雅各走出别是巴”表距离神性教义事物更为遥远的生活。这从“走”(going)和“别是巴”的含义清楚可知:“走”是指生活(参看3335, 3685节),因此“走出”(going out)表示更遥远的生活;“别是巴”是神性教义(参看2723, 2858, 2859, 3466节)。由此明显可知,“雅各走出别是巴”表示距离神性教义事物更为遥远的生活。当生活在于外在真理,并由外在真理主导时,可以说生活是更遥远的,这就是那些正经历重生之人的幼年期和童年期的情形,如刚才所述(3688节)。

为充分说明这种生活什么样,以及它具有何种性质,最好对此再多说几句。圣言所包含的历史故事的一切细节都是距离本质上的神性教义事物更为遥远的真理。然而,它们仍有助于小孩子和大一点的孩子。他们通过这些故事逐渐被引入关于真理和良善的更内在教义事务,最后被引入神性事物本身;因为这些故事的至内在就含有神性在里面。当年幼的孩子阅读它们,并由于纯真而充满对它们的情感时,与他们同在的天使就处于快乐的属天状态,因为主以对内义、因而对历史事件所代表并表示的事物的情感充满这些天使。正是天使所体验的属天快乐流入年幼的孩子里面,并使他们以这些故事为乐。为了使这第一个状态,也就是那些要重生之人的幼年期和童年期的第一个状态可以存在,圣言的历史才会被给出,并以这样的方式写就: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包含神性之物在里面。

仅从这些历史故事中举出一例,就可以看出它们距离神性教义事物何等遥远。当有人刚开始仅仅知道神降临西乃山,将写有十诫的石版交给摩西,而摩西将它们打碎,于是神将这十诫又写在另两块石版上,并且他纯以这段历史为乐时,他的生活便由外在真理所主导,距离神性事物相对遥远。然而,后来,当他开始以其中所包含的诫命或戒律为乐,对它们拥有一种情感,并照之生活时,他的生活便由实际的真理所主导,但距离神性教义事物本身仍旧很远。因为他照着这些诫命所过的生活只不过是一种道德上正确的生活,生活在人类社会的所有人通过文明生活本身及其法律也都十分清楚这些戒律,如要敬拜至高无上的存在,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

但正在重生的人会从这种相对遥远或道德上正确的生活被引离,进入更接近神性事物的生活,也就是属灵的生活。当这一切发生时,此人便开始想知道为何这类诫命或戒律会以如此神奇的方式从天上降下来,为何神用手指头将它们写在石版上;而事实上,它们都是众所周知的,而且也写在那些从未听过圣言之人的法律里面。当进入这种思维状态时,他若属于能重生的那类人,就会被主引入还要更为内在的状态,即被引入思考其中所隐藏的更深层次事物的状态,他对这些事物还不了解。当在这种状态下阅读圣言时,他会在先知书的各处,尤其在福音书中发现,这些戒律当中的每一条都含有还要更为属天的事物在里面。

以孝敬父母这条诫命为例。他发现,当人们新生,也就是正在重生时,他们便接受另一位父,然后成为祂的儿子,并且祂就是他们要孝敬的那一位;因此,这才是隐藏在这条诫命里面更内在的含义。他还逐渐得知这新的父就是主,最后得知如何孝敬,也就是敬拜祂,并且爱祂就是敬拜祂。当一个正在重生的人拥有这个真理并照之生活时,他便处于神性教义。这时,他的状态是天使的状态,他通过这种状态将他以前所知道的事视为像阶梯那样按次序相继到来,并从神性所流出的事物;而耶和华或主就在这阶梯之上,祂的使者沿着这这阶梯上上下下。因此,他将以前乐在其中的事物看作离他自己更遥远的阶梯。十诫中的其它戒律也一样(参看2609节)。由此可见,在此由“雅各走出别是巴”所表示的距离神性教义事物更为遥远的生活是什么意思。

3691.“往哈兰去”表更接近那个层级的良善与真理。这从“哈兰”的含义清楚可知,“哈兰”是指外在的良善与真理,因为“哈兰”表示外在之物,住在那里的“拉班”表示良善与真理,因此“哈兰”在此表示外在的良善与真理。这就是“哈兰”的含义(参看1430, 3612节)。由此可知,“雅各走出别是巴,往哈兰去” 在内义上表示他把自己带到距离神性教义事物更远的位置,因而更接近外在的良善与真理。

之所以采用“那个层级的良善与真理”这种说法,是因为良善与真理照着它们所属层的层级而彼此完全不同,相互分离。内层良善与真理处于较高层级,外层良善与真理则处于较低层级。处于较高层级的良善与真理属于理性层,处于较低层级的良善与真理属于属世层,处于最低层级的感官良善与真理属于肉体。内层或处于较高层级的良善与真理流入外层或处于较低层级的良善与真理,几乎和人的内在情感呈现在面部表情及其变化上差不多。由此明显可知,内层良善与真理完全独立于外层良善与真理,或也可说,处于较高层级的良善与真理完全独立于处于较低层级的良善与真理,并且如此独立以至于内层或处于较高层级的良善与真理完全可以独立于外层或处于较低层级的良善与真理而存在。人若对层级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就不可能对内层与外层的良善与真理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也不可能对人的灵魂或灵与身体如何彼此关联,或在来世诸天堂如何彼此关联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众所周知,天堂分为三层,一层内在地存在于另一层里面,第三层天是至内层。这三层天堂照着层级而彼此完全不同,相互分离。处于至内层或第三层天的成员最接近主;处于内层或第二层天的成员相对遥远;处于外层或第一层天的成员更加遥远。除了诸如人的至内层与外层的那种联系外,这些天堂之间不可能存在任何联系。人若处于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就是一个微型天堂,在形像上对应于这三层天堂。另外,他照着这三个层级接受从主经由三层天堂而来的良善与真理的流注。这些层级彼此的相对性质从前面所引用的两个例子(3688, 3690节)可以看出来。

那些处于对主的真爱,以至于对这爱有感知的人处于较高层级的良善与真理,并处于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因而更接近主,被称为属天天使。那些处于对邻之仁,以至于对这仁有感知,但对爱主不怎么有感知的人处于较低层级的良善与真理,并处于内层或第二层天,因而离主相对遥远,被称为属灵天使。然而,那些仅仅出于对真理的情感而处于对邻之仁,以至于若不通过打动他们的真理就感知不到对邻之仁本身的人则处于层级还要低的良善与真理,并处于外层或第一层天,因而离主更加遥远,被称为善灵。

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表明这些层级彼此间的关系,也就是说,那些处于较高层级的事物以一种形像呈现在那些处于下面相邻层级的事物里面。对主之爱含有最近似于主的一个形像,该形像被称为样式;故人若处于对主之爱本身,就被称为祂的“样式”。仁爱也包含主的一个形像,只是相对遥远,因为主存在于真正的仁爱中;故人若处于这种仁爱,就被称为祂的“形像”(50, 51, 1013节)。而那些处于对真理的情感,并因此处于某种对邻之仁的人也是主的形像,只是更加遥远。这三层天堂被划分为这些独立的层级,主照着这些层级以神圣良善和真理,因而以智慧和聪明,连同天上的喜乐和幸福流入进来。

上一页  第5卷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