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史公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第3卷)》第18章 《创世记》第18章内义(3)

《属天的奥秘(第3卷)》第18章 《创世记》第18章内义(3)

对此,摩西五经是这样描述的:

亚伦就在牛犊面前筑坛,且亚伦宣告说,明日是耶和华的节日。次日清早,他们起来就献上了燔祭,也带来了平安祭;百姓就坐下吃喝,起来玩耍。(出埃及记32:5-6)

摩西还在西乃山上,这事就发生了,因而发生在关于祭坛和祭祀的吩咐临到他们之前。这个吩咐之所以临到他们,是因为他们的祭祀敬拜已经沦为偶像崇拜,与外邦人或非犹太民族无异。他们无法脱离这种敬拜,因为他们视其为至圣。一旦从小就植入人们的某种东西,尤其从父亲那里获得的东西被视为神圣,从而扎下根来,主从来不破碎它,而是把它弯过来,除非它违反秩序本身。这就是为何经上规定祭祀体系要照着摩西五经上所描述的来建立。

祭祀绝不蒙耶和华悦纳,因而只是为了上述原因而被允许和容忍,这一点从先知书很明显地看出来,如我们在耶利米书读到:

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如此说,你们将燔祭加在你们的祭物上,吃肉吧。因为我将你们列祖从埃及陆地领出来的那日,燔祭和祭物的事我并没有向他们提说,也没有吩咐他们。我只吩咐他们这一件,说,当听从我的声音,我就作你们的神。(耶利米书7:21-23)

诗篇:

耶和华啊,祭物和供物,你不喜悦,燔祭和赎罪祭,非你所要。我的神啊,我乐意照你的旨意行。(诗篇40:6,8)

又:

你本不喜爱祭物,若喜爱,我就献上;燔祭你也不悦纳。神所要的祭,就是破碎痛悔的灵。(诗篇51:16-17)

又:

我不从你家中取公牛,也不从你圈内取公山羊。你们要以称谢为祭献与神。(诗篇50:9,13-14;107:21-22;116:17;申命记23:19)

何西阿书:

我喜爱怜悯,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神,胜于燔祭。(何西阿书6:6)

撒母耳对扫罗说:

耶和华岂会喜悦燔祭和平安祭?看哪,顺从胜于祭物,听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母耳记上15:22)

弥迦书:

我朝见耶和华,在至高神面前跪拜,当献上什么呢?岂可献一岁的牛犊为燔祭?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吗?人啊,祂已指示你何为善,耶和华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谦卑地与你的神同行。(弥迦书6:6-8)

从这些经文明显可知,祭祀不是被吩咐的,而是被允许的;还可知在祭祀中要关注的是内在之物,而不是别的;蒙悦纳的是内在之物,而不是外在之物。这也是为何主废除了它们,如但以理在论到主的降临时以这些话所预言的:

一七中间,祂必使祭祀与供献止息。(但以理书9:27)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的降临。关于祭祀的说明,可参看第一卷(922-923,1128,1823节)。至于亚伯拉罕为这三人预备的“小公牛或牛犊”,它的含义和用于祭祀的小公牛或牛犊的一样。它具有类似含义,这一点也可从他吩咐撒拉取三斗细面明显看出来。论到和小公牛一同献上的细面,我们在摩西五经中读到:

你进入那地时;你预备小公牛作燔祭或祭物,称之为还愿或献给耶和华的平安祭时,就要把细面伊法十分之三并油调和作素祭,和小公牛一同献上。(民数记15:2,8-9)

这段经文同样提到数字“三”,在此提到的“十分之三”;而亚伯拉罕吩咐撒拉的是“三斗”。但与公绵羊一同献上的,只有十分之二;与羔羊一同献上的,只有十分之一(民数记15:4-6)。

2181、“交给仆人,仆人急忙去预备”表示这良善与理性良善的结合,“仆人”是指属世人。这从“仆人”的含义清楚可知,“仆人”是指一个服侍和执行命令的人。他所执行或所做的事就是预备小公牛,而小公牛表示属世良善,如前所示。为更好地理解这是怎么回事,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层面,一个在中间位置的理性层面和一个属世层面;这三者彼此不同(参看1889,1940节)。还要认识到,这三者需要紧密协调一致,以至于合为一体,所以理性良善需要与属世良善协调一致。除非它们协调一致,从而结合在一起,否则神性感知是不可能存在的。由于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主的神性感知,所以此处这些话在内义上表示这两种良善的一致和结合。

2182、创世记18:8.亚伯拉罕又取了奶油和奶,并预备好的小公牛来,摆在他们面前,自己在树下站在他们面前,他们就吃了。

“亚伯拉罕又取了奶油和奶,并预备好的小公牛来”表示所有以这种方式被结合在一起的事物;“奶油”是指理性的属天部分,“奶”是指来自它的属灵部分,“小公牛”是指相对应的属世部分;“摆在他们面前”表示祂如此预备自己去接受;“自己在树下站在他们面前”表示由此产生的感知,“树”和前面一样,是指感知;“他们就吃了”表示以这种方式产生的交流。

2183、“亚伯拉罕又取了奶油和奶,并预备好的小公牛来”表示所有以这种方式被结合在一起的事物,这从稍后解释的“奶油”、“奶”和“小公牛”的含义清楚可知。在此之前的几节论述了主的理性,即它如何具备“作成哈拉饼的细面粉”所表示的属天之物和源于这属天之物的属灵之物(2176,2177节);还论述了“小公牛”所表示的属天-属世之物,或说在属世层的属天之物(2180节)。这些事物现在用另外一些词来表达,即“奶油”、“奶”和“小公牛”,这些词表示被结合在一起的这一切事物。

然而,以大多数人能理解的方式来描述这些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少有人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层面,一个理性层面和一个属世层面,并且这三者彼此截然不同,事实上如此不同,以至于一个可能与另一个相矛盾。也就是说,被称为理性人的理性层面可能与属世层面,即属世人相矛盾。理性人甚至能看见并感知到属世人里面的邪恶,并且它若是真正的理性,还能惩戒、纠正它(参看1904节)。在这两者结合起来之前,人无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也无法享受平安的宁静,因为一个与另一个相冲突。与人同在的天使掌管他的理性一面,而与人同在的恶灵掌管他的属世一面,这就造成冲突。

在这种冲突中,如果理性一面得胜,属世一面就被征服,这人因此就被赋予良心;但如果属世一面得胜,那么他根本无法获得任何良心。如果理性一面得胜,那么他的属世一面好像也变得理性;而如果属世一面得胜,那么理性一面好像也变得属世。另外,如果理性一面得胜,天使就更接近此人,并将仁爱,也就是从主经由天使而来的一种属天品质植入他;同时,恶灵也会远离他。然而,如果属世一面得胜,天使就会远离,也就是更多地转向他的内层;而恶灵则更接近理性,并不断攻击它,使他心智的低级部分充满仇恨、报复、欺骗等等。如果理性一面得胜,那么此人会获得平安的宁静,在来世则获得天堂的平安;但如果属世一面得胜,那么他活在世上的时候,似乎体验到宁静,但在来世会陷入地狱的动乱和折磨。

由此可知,就一个人的理性一面和属世一面而言,他的状态是何性质。除了一个人的属世一面与理性一面的匹配或一致,以及两者的结合外,再没有什么东西能使他蒙福和快乐的了。唯有仁爱能使它们结合,而仁爱只来自主。

2184、“奶油”是指理性的属天部分,“奶”是指来自它的属灵部分,“小公牛”是指相对应的属世部分,这从“奶油”、“奶”和“小公牛”的含义清楚可知。关于奶油,在圣言中,它因其脂油而表示属天之物,因为“脂油”表示属天之物,如第一卷所示(353节);而“油”因是脂油而表示属天性质本身(886节)。“奶油”也具有同样的含义,这一点清楚可见于以赛亚书:

看哪,必有童女生子,祂的名必称为以马内利,祂要吃奶油与蜂蜜,好知道弃恶择善。(以赛亚书7:14-15)

这论及主,祂就是以马内利;谁都能看出,“奶油”不是指奶油,“蜂蜜”也不是指蜂蜜;相反,“奶油”表示祂的属天性质,“蜂蜜”表示来自这属天性质的事物。

同一章:

因为出的奶丰富,他就可以吃奶油。凡在地中间所剩的人,都要吃奶油与蜂蜜。(以赛亚书7:22)

这论及主的国度和世上那些在主国度中的人。“奶”在此表示属灵良善,“奶油”表示属天良善,“蜂蜜”则表示它们所产生的幸福。

摩西五经:

耶和华独自引导他,并无外邦神与他同在。耶和华使他乘驾地的高处,得吃田间的土产;又使他从磐石中咂蜜,从坚石中吸油;也吃牛群的奶油、羊群的奶,巴珊所出的公绵羊和羔羊,并山羊的脂油,与小麦的脂油(直译:小麦的肾脂肪),也喝葡萄血酿的纯酒。(申命记32:12-14)

没有人能理解这些事物表示什么,除非他知道每一个事物的内义。这段经文看似一堆世上的聪明人雄辩所用的词语;然而,每一个词都表示属天之物和它的属灵之物,以及这些所产生的极乐和幸福,这一切以一个优美的系列一个接一个到来。“牛群的奶油”是指属天-属世之物,“羊群的奶”是指理性的属天-属灵之物。

至于“奶”,如前所述,它表示源于属天之物的属灵之物,也就是属天-属灵之物(关于何为属天-属灵之物,可参看第一卷1577,1824节和其它各个地方)。“奶”之所以表示源于属天之物的属灵之物,是因为“水”表示属灵之物(680,739节);“奶”因含有脂肪而表示属天-属灵之物;或可以说,表示良善之真理;或也可以说,表示爱或仁之信;或意愿之良善的理解力部分;又可以说表示拥有对良善的情感在里面的对真理的情感;同样可以说表示源于对邻之仁的情感的对认知和知识或事实的情感,就是当人因爱邻而爱知识,并利用信之知识和记忆知识,或说宗教知识和世俗事实而强化这种爱时,他所拥有的那种情感。这一切事物和属天-属灵之物是一样的,并根据所论述的主题来使用。

所表示的是属天-属灵之物,这一点也可从圣言明显看出来,如以赛亚书:

凡口渴的,都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你们为何为那不是食物的称量银子?(以赛亚书55:1-2)

此处“酒”表示信的属灵元素,“奶”表示爱的属灵元素。摩西五经:

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在葡萄血中洗了袍褂。他的眼睛比酒更红,他的牙齿比奶更白。(创世记49:11-12)

这是雅各(那时是以色列)关于犹大的预言;此处以“犹大”来描述主,“他的牙齿比奶更白”表示属于祂的属世部分的属天-属灵元素。

约珥书:

到那日,大山要滴新酒,小山要流奶子,犹大溪河都有水流。(约珥书3:18)

这论及主的国度,“奶”表示属天-属灵之物。在圣言中,迦南地也代表和表示主的国度,被称为“流奶与蜜之地”(如民数记13:27;14:8;申命记26:9,15;27:3;耶利米书11:5;32:22;以西结书20:6,15);在这些经文中,“奶”只表示丰富的属天-属灵事物,“蜂蜜”则表示它们所产生的大量幸福;“地”是指该国度的属天部分本身,也就是这些幸福的源头。

关于“小公牛”表示属天-属世之物,这在刚才已经说明(2180节)。属天-属世之物和属世良善,也就是属世部分里面的良善是一样的。人的属世之物和他的理性一样,也有自己的良善和自己的真理,因为那时,良善与真理的婚姻无处不在,如前所述(2173节)。属世层的良善就是从仁爱,或仁爱所产生的友谊中感受到的快乐;严格来说,属于肉体的愉悦或满足就来自这种快乐。属世层的真理是支持这种快乐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这一切表明属天-属世之物是什么。

2185、“摆在他们面前”表示祂如此预备自己去接受。当论述的主题是(主的)理性预备去接受来自神性的感知时,这一点从“摆在他们面前”在内义上的含义清楚可知,因而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进一步解释。

2186、“自己在树下站在他们面前”表示由此产生的感知。这从“树”的含义可推知,“树”是指感知(参看103,2163节)。前面(18:4)说,来到亚伯拉罕这里的三个人斜躺在树下,这句话表示神性要接近对那时主所处的那种状态的感知(2160节)。而此处说,亚伯拉罕站在树下,这句话表示主预备好自己后,便接近神性感知;这是一种相互行为。谁都能看出,没有一个原因,经上不会提到那三个人,还提到亚伯拉罕站在树下;因此,这个细节因隐藏在这些描述里面的奥秘而被包括在内。

2187、“他们就吃了”表示以这种方式产生的交流。这从“吃”的含义清楚可知,“吃”是指交流和结合,这也可从圣言明显看出来。亚伦和他的子孙利未人,以及百姓要在圣处吃献祭的分别为圣的物,只表示交流、结合并变成自己的,如前所述(参看2177节;利未记6:16-17)。他们所吃的分别为圣的物就表示属天和属灵的食物,所以吃它表示将那食物变成他们自己的。分别为圣的物是没有烧在坛上的祭物的一部分,它们要么被祭司,要么被献祭的百姓吃了,这从论述祭物的许多经文明显可知(祭司当吃什么,出埃及记29:32,33;利未记6:9,16,18;26;7:6,15-16,18;8:31;10:12-13;民数记18:9-11;百姓当吃什么,利未记19:5-6;申命记12:27;27:7等;他们不可吃不洁之物,利未记7:19-21;22:4-7)。这些筵席在祭坛附近的圣地举办,要么在门口,要么在帐幕的院子里;它们只表示属天良善的交流、结合并变成人自己的,因为它们代表属天的食物(至于什么是属天的食物,可参看56-58,680-681,1480,1695节),都被称为“饼”(关于“饼”的含义,可参看2165节)。亚伦及其子孙在圣处吃陈设饼或脸饼(利未记24:9)代表类似事物。

给拿细耳人制定的条例是:

在他离俗的日子,凡葡萄所产的(葡萄酒就是由葡萄酿的),自种至皮所产的物,都不可吃。(民数记6:4)

这是因为拿细耳人代表属天人,而属天人是这样:他甚至不愿提属灵事物(可参看第一卷202,337,880e,1647节)。由于“葡萄酒”和“葡萄”,以及凡出自葡萄的东西都表示属灵之物,所以拿细耳人被禁止吃它们,也就是说,禁止与属灵事物交流、结合,或把它们变成自己的。

在以赛亚书,“吃”表示类似事物:

凡口渴的,都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你们为何为那不是食物的称量银子?为那不使人饱足的劳碌呢?你们要专心听从我,就能吃那美物,你的灵魂必以肥甘为乐。(以赛亚书55:1-2)

启示录中的话也是如此:

得胜的,我必将神乐园中间的生命树赐给他吃。(启示录2:7)

“生命树”是指属天本身,在至高意义上是指主自己,因为祂是一切属天之物,也就是一切爱和仁的源头。因此,“吃生命树”和吃主是一样的,而吃主就是被赐予爱和仁,因而被赐予那些属于天堂生命的事物。正如主自己在约翰福音中所说的:

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著;吃我的人,也要因我活着。(约翰福音6:51,57)

但他们说,这话甚难。耶稣说:

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翰福音6:60,63)

由此清楚可知圣餐中的吃表示什么(马太福音26:26-28;马可福音14:22-23;路加福音22:19-20),即表示交流、结合并变成人自己的。

由此也清楚可知主的这些话表示什么:

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马太福音8:11)

主不是说他们将与这三个人在神国里一同吃席,而是说他们将享有“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表示的属天良善,也就是爱的属天事物;不仅享有“亚伯拉罕”所表示的至内在的爱之属天良善,还享有较为低级的中间类型的良善,如“以撒”所表示的属于理性的良善,以及“雅各”所表示的更为低级的属天-属世的良善,就是出现在第一层天堂中的那类良善。这就是这些话的内义。这些事物由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来表示(可参看1893节,以及凡论述他们的其它地方)。无论我们说享有这些属天事物,还是说享有这些人所代表的主,意思都一样,因为主是所有这些事物的源头,主是它们全部中的全部。

2188、创世记18:9.他们对亚伯拉罕说,你妻子撒拉在哪里?他说,看哪,在帐棚里。

“他们对亚伯拉罕说,你妻子撒拉在哪里”表示理性真理,那时它因在理性良善中而未显现;“他说,看哪,在帐棚里”表示它在神圣或神圣之物中。

2189、“他们对亚伯拉罕说,你妻子撒拉在哪里”表示理性真理,那时它因在理性良善中而未显现。这从此处“撒拉”的代表清楚可知,“撒拉”是指理性真理,如前所述(2173节)。至于此处,以及下文,就是论述撒拉所代表的主的理性状态的地方,情况如何,这是无法理性解释清楚的,除非知道就良善和真理而言,理性状态一般是何性质;还需知道,就神性和那时主所在的人身或人性而言,祂的理性状态一般是何性质。

人的理性的首要元素是真理,如前所述(2072节);因此,正是对真理的情感使人能得以改造,从而重生;这种改造是通过认知或知识和事实,或说宗教和世俗知识,也就是真理的各个方面实现的。它们正不断被植入良善,也就是仁爱,以便他能以这种方式接受仁爱的生命。这就是为何对真理的情感在人的理性中占主导地位。因为仁爱的生命,也就是天堂的生命本身,其情况是这样:在那些正在被改造和重生的人里面,这生命不断出生、发展和增长。它通过真理成长,所以被植入的真理越多,仁爱的生命就越得以完善。因此,与人同在的真理的质和量如何,与他同在的仁爱就如何。

由此可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人的理性是何情形。然而,生命并不在真理里面,只在良善里面。真理只是生命,即良善的接受者。真理就像良善所披的衣服或衣裳。所以在圣言中,真理被称为衣服和衣裳。但当良善构成理性时,真理就消失不见了,似乎变成了良善,因为这时良善透过真理闪耀,这就是发生在天使身上的情形。当天使身穿衣服显现时,他们出现在看似一件衣服的光辉中,先知们所看见的天使也是如此。

这就是说那时理性真理因在理性良善中而未显现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由“他们对亚伯拉罕说,你妻子撒拉在哪里”来表示。但由于那时主的理性是神性,是永远无法与任何天使同在的那种神性,所以它只能通过对比来描述,因而通过与某种类似但不一样的事物类比来说明。

2190、“他说,看哪,在帐棚里”表示它在神圣或神圣之物中。这从“帐棚”的含义清楚可知,“帐棚”是指神圣或神圣之物,如前所述(414,1102,1566,2145节)。之所以说理性真理在神圣或神圣之物中,是因为它在良善中。一切良善都被称为神圣,因为良善是唯独来自主的爱和仁的属性。但良善如何,神圣就如何。良善通过信之真理形成,也就是出生并发展。因此,良善的性质取决于被植入仁爱的信之真理的质和量,如刚才所述(2189节)。由此清楚可知,良善或神圣因人而异。它们虽在外在形式上看似一样,但在内在形式上却不一样。这既适用于教会之外的人,也适用于教会之内的人。人里面的仁之良善拥有比他所能相信的还要多的事物在里面。他的信的一切事物或各个方面都包含在它里面,因而包含在他敬拜的神圣里面。天使如同在晴天白日中那样清楚看见他敬拜的神圣的性质,即便那人只知道这一事实:他处于某种神圣状态。他对信之良善和真理的无数思维,以及由这些思维产生的无数情感就存在于其状态的神圣里面。至于敬拜的神圣一般是何性质,蒙主的神性怜悯,我将在别处说明(5459节)。

上一页  第3卷目录  下一页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顶部